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 | 李辉:最好的纪念是传承——《巨星巴金,光还亮着》

巴金故居 2021-02-13

点击上方“巴金故居 ”可以订阅哦!

图书信息

《巨星巴金,光还亮着》

作者:李辉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3月


编辑推荐

巴金所经历的这一个百年,堪称中国历史上变化最为迅疾的百年。朝代更迭,制度替换,思潮涌动,风云变幻。巴金以他自己的个人姿态走在历史画卷中。很难用单一的比喻来概括巴金。有时他如电,如雷,如激流;有时又如阴云,如浓雾,如溪水。不同生命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感情形态、生活形态。

巴金以独特的生命方式走过了一百年。他为百年中国贡献的一切,他的思想、精神、作品,以及他的复杂、矛盾的性格,都已成为巨大的存在,为我们解读百年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提供了一个内涵丰富的范例。一个伟大作家的生命,永远存在于作品之中。巴金,永远与读者同在。


作者简介

李 辉


1956年出生于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曾任《人民日报》文艺部编辑。主要作品有《萧乾传》《沈从文与丁玲》《胡风集团冤案始末》《黄苗子与郁风》《沧桑看云》《在历史现场》《和老人聊天》《巴金论稿》《百年巴金——一个知识分子的历史肖像》《一纸苍凉——杜高档案》《黄永玉——走在这个世界上》《封面中国》等。


目录

巴金写意
永远的家,永远的爱
与冰心谈巴金
与巴金聊天
“文革”小报上的巴金

巴金的“交代”

与大众共享

德文版《巴金小说选》序

巨星陨落,光还亮着

与《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谈巴金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
思想史上的《随想录》

《随想录》三十年

《随想录》就不如《思痛录》?

百年巴金

《巴金研究论稿》序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巴金的伟大在于敢否定自己”


试读选摘

仅部分内容选摘


巴金写意

1

    热情是火,

    痛苦是云,

    云与火的景象下,

    走着一个真实的人。

  

    这位老人,与世纪同行。

    照片重叠,重叠起岁月沧桑,重叠起多彩人生。

    他热情而真诚。热情是心中永远燃烧的火,热情是他作品的力量。他热爱读者,他说要把心交给读者,他的热情和真诚打动一代代读者,影响一代代读者。他真诚袒露心灵。无情解剖自己,把说真话作为晚年反省的核心。人们说:他是知识分子的良知。

    他敏感而忧郁。生活让他一次又一次陷入矛盾,感受痛苦。然而,痛苦是他的动力。没有痛苦,他就不会走上文学之路。忧郁,痛苦,把心中的激情烧得更旺。冰心说他:我看他在痛苦时才是快乐的。说得真好。

    他坚韧而执着。一个瘦小的身躯,却充溢着巨大的生命力。生活坎坷也好,疾病折磨也好,从不会让他在命运前屈服。他的生命与思想同在,与文学同在。只要有可能,他一刻也不愿意停止思考和写作。他相信,作家的生命靠作品的力量来体现,而不是任何外在形式的打扮和炫耀。这是真正有价值的生命。

    他便这样与世纪同行。

    他便这样写下自己真实的人生。



这是巴金在上海武康路的家,从五十年代初至今,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半个世纪。跨过大门,穿过草坪小径,走进客厅,走进书房,走进卧室。在这里,他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这是一个大舞台。

——李辉 《巴金写意》

巨星陨落,光还亮着

2

病中的巴金还是一团火,用他的真诚用他的爱感染读者、感染周围的人。每当看到有哪个地方受灾,第二天就会吩咐家人到邮局去,化名给受灾地区寄钱。对“希望工程”,资助贫困孩子念书,他也有着同样的热情。1997年夏天,当上海文艺出版社将巴金、柯灵等人的签名本拍卖所得款项资助一所贫困地区的小学时,巴金欣然用颤抖的手为学校题写校名——石关希望小学。几年来,他到底给多少次为受灾地区捐款、为贫困学生伸出援助的手,家人没有统计过。他用的化名,使收款人绝对猜不出是汇款人就是这个写出《家》《春》《秋》、写出《随想录》的巴金。

对于巴金,想做的就是献出他对这个世界的全部的爱。不求回报,不求张扬。从热情投入社会革命到勤奋创作一生,从1983年捐款15万元倡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到不间断地资助贫困学生,他都在奉献着自己。用他半个多世纪前所说的话来说,奉献是人生的最大幸福。三十年代初他曾这样说过:“让我做一块木柴罢、我愿意把我从太阳那里受到的热放射出来,我愿意把自己烧得粉身碎骨给人间添一点温暖。”

 巴金所经历的这一个百年,堪称中国历史上变化最为迅疾的百年。百年间,晚清、民国、共和国;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思想改造、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朝代更迭,制度替换,思潮涌动,风云变幻。多少风云人物在百年历史舞台上走过。有的如电闪雷鸣,来去匆匆,人们还来不及看清他的容颜,他就消失在无边的夜色里,没留下多少痕迹;有的如大江大河,汹涌奔泻,波撼千里,人们仿佛永远可以感受到激流的涌动,听见不息的回响;有的如潺潺溪水,没有引亢高歌,也非恢弘壮观,但它执著,它坚韧,在起伏跌宕中流淌……

巴金以他自己的个人姿态走在历史画卷中。

很难用单一的比喻来概括巴金。有时他如电,如雷,如激流;有时又如阴云,如浓雾,如溪水。不同生命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感情形态、生活形态。他就是这样以独特的生命方式走过了一百年。他为百年中国创造的一切,他的思想、精神、作品,以及他的复杂、矛盾的性格,都已成为巨大的存在,为我们解读百年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提供了一个内涵丰富的范例。

“我惟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这是巴金晚年的心愿。这也是他的自信。

一个伟大作家的生命,永远存在于作品之中。

巴金,永远与读者同在。


和巴金(左)与陈思和(右)、李辉(中)在1990年代。

“巴金的伟大在于敢否定自己”

——读萧乾书简随感 

3

我时常喜欢找出前辈们的来信翻阅,将之作为温暖自己、充实自己的一种精神享受,这已形成一个习惯。临近巴老一百一十周年诞辰,这些天,我再次翻阅前辈来信,发现其中有不少人,都喜欢与在信中与我谈论巴金。冰心、萧乾、张兆和、李济生、曾敏之、黄裳、杨苡、黄宗英……他们年岁与巴金互有差别,与巴金的关系交往也深浅不一,但是,他们是巴金不同历史时期的同行者、见证者,在他们心中,巴金永远是一个丰富、立体的生命存在,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概念。

前辈来信,或繁或简,点点滴滴勾勒他们心中的巴金。这一次,我选择萧乾为例,略述他与巴金的交往,从中可看出巴金与一个漫长时代的对应关系和影响。

萧乾认识巴金很早。巴金对我说过,一九三四年,他在北平沈从文家中做客时,正在燕京大学新闻系学习的萧乾,来到沈家,两人得以相识。从此,他们的交往从未中断,一直延续到一九九九年萧乾病逝,友谊长达半个多世纪。在不同生活关口,巴金总是热情关心萧乾,如有不同意见,也从来不掩饰,而是坦率指出,予以批评、开导,甚至毫不客气地指责。因此,在萧乾心目中,巴金有着特别重要的位置。“文革”刚结束时,一家刊物请萧乾写巴金印象,他用《挚友、益友和畏友巴金》为标题,概括巴金在他心中的分量。萧乾在文中写道:“巴金使我懂得了什么是友谊,它不应是个实用主义的东西,而应是人与人之间的最大的善意,即是说它时时刻刻鼓励着你向上,总怕你跌跟头;当你跌了跟头时,它不是称快,更不会乘机踹上一脚,而是感到痛。”萧乾心中的这份情感,在写给我的信中时常以不同形式流露出来。


萧乾和巴金在武康路巴金寓所畅谈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

4


早在三十几岁时,年轻的巴金曾这样表述所感受的生命运动:

“我常将生比之于水流。这股水流从生命的源头流下来,永远在动荡,在创造它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以达到那唯一的生命之海。没有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还射出种种的水花,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爱和恨,欢乐和痛苦,这些都跟着那水流不停地向大海流去。我们每个人从小到老,到死,都朝着一个方向走,这是生之目标。不管我们会不会走到,或者我们在中途走入了迷径,看错了方向。生之目标就是丰富的、横溢的生命。”

九年前,一百零一岁的巴金离开了我们。遵照遗愿,家人将他的骨灰与妻子萧珊的骨灰,一起撒入东海。

从此,一个人的生命,如激流一般汇入大海。从此,一个矛盾、痛苦,同时又是丰富、伟大的生命,走进了历史。巴金为我们留下温暖而美好的记忆;巴金为我们留下了《家》、《春》、《秋》,留下了《寒夜》,留下了《随想录》;巴金也为未来提供了说不尽的政治的、文化的话题……

巴金的时代已成过去,他为自己的时代发出的声音,却仍在我们的这个时代发出回响。

记住一个人,也就记住了一个时代。

哪怕他已远行。


《回望巴金》系列

巴金:出访日记

萧乾:挚友、益友和畏友巴金

黄裳:记巴金

姜德明:与巴金闲谈

纪申:炽热的心——怀巴金

李辉:巨星巴金,光还亮着

彭新琪:巴金先生

坂井洋史:寻找巴金

周立民:闲话巴金

李树德:那些朋友,那些书——忆巴金


微信公众平台将陆续推出该系列推荐,敬请期待!

更多纪念活动即将解锁,敬请期待!



巴金故居| 公众微信号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资讯 | 第十三届巴金学术研讨会·青年论坛 征文启事

新书 | 巴金:我像进行创作那样把我的感情倾注在这些作品上面——《巴金译文集》珍藏版(十册)

资讯 | 快来发现绿意盎然的巴金故居吧——端午小长假开馆通知

共建 | 创造真善美的小世界——阳曲路小学在故居举办十岁生日仪式

资讯 | 用强力拥护公理——陈占彪与《半岛都市报》记者张文艳对谈

品读 | 收藏近代文人墨迹第一人——陈鹏举:心痕手泽写就传世不朽

编辑:忻世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