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抄袭海报到伪造疫苗,或许只是一步之遥 | 徐元
昨天我们跟进了疫苗事件。
在我们这片土地上,魔幻的事不止一件,它们之间往往环环相扣。
我们的主编徐元仍然忍不住有话说。
从抄袭海报到伪造疫苗,或许只有一步之遥
文|徐元
作者简介:曾供职多家电影媒体,做过记者、编辑、主编。
1
对我国文化创意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日常工作的核心问题有二:一、抄什么怎么抄;二、被识破了以后,该怎么回应——“网友”。
是的,被抄袭的原作者不用管,反倒是“网友”这种闲着没事干的义警,才算是真正的麻烦。
一旦被他们曝光,想让事态平息,考验的倒是原创(文案)能力了。
比如,《我不是药神》的票房海报最近接连被指抄袭自若干日本动漫,而海报设计公司的致歉声明就是针对“广大网友”而发,只字不提被侵权的版权方。
《我不是药神》至少有两款票房海报涉嫌抄袭,上图是最后引来致歉的一幅及其日本“原版”
《药神》海报设计团队的致歉信,表述非常奇特:向广大网友而非原作者道歉
热门综艺《偶像练习生》被曝光“像素级”抄袭了韩国综艺《Produce101》,情节严重到连戛纳国际电视节都特地点名谴责,可是,除了发文骂街之外,版权方“又能怎样”?
——现行的著作权法规,很难照顾到“创意”的权利。更何况,对境外文娱企业或从业者来说,打跨国官司,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上图为韩国Mnet音乐电视台的针对《偶像练习生》的声明,据说该节目与其未授权的原版节目相似度为88%
所以,不管是80多集的热播剧《爱情公寓》,还是造价7.5亿的超级大片《阿修罗》,虽然网友们留下了满坑满谷又确凿无疑的对比截图,然而它们的出品公司一点儿都不用担心《老友记》或者《权力的游戏》的片方会找上门。
这就是问题的核心:只有道德谴责,而无法律制裁,于是乎,不抄白不抄。
何况,确切地说,甚至连“道德谴责”都很稀缺。
毕竟,被抄袭的海外影视节目,对大多数国内观众来说闻所未闻,怎么可能去辨析进而加以谴责?
而原作者呢,除了近年一些韩国企业有所抗议,欧美方面基本只能听之任之,保持沉默。
《爱情公寓》遭到了大量网友的“扒皮”级分析,可是,迄今并没有任何相关的法律责任出现
更有诸如《爱情公寓》的一部分支持者,面对“实锤”证据,还会做如下表述:抄就抄了,抄得还挺好的,反正我也没看过原版;再说了,谁没抄过呢?
2
一句“谁没抄过”,杀伤力惊人。
电影、电视、综艺、动漫、游戏、网络小说领域的大面积内容抄袭、形式抄袭,当然不是文娱行业的独门秘技。
无非由于万众瞩目,才显得分外突出。实际上,但凡跟“创意”、“设计”、“视觉”、“文学”沾一点边的行业,大到一栋摩天楼的造型,小到一家便利店的招牌,抄国外、抄港台、抄同行,实在不算什么新鲜事。
山寨货,当然也是一种抄袭。不过,它们过于“日常”,似乎已经难以引起我们的注意
至于那些四处泛滥X宝爆款的假烟假酒、假鞋假包、假方便面假矿泉水等等假货、A货、山寨货,无疑更是赤裸裸的抄袭成果。
不过,根子上,这些“山寨”产业往往是地方的经济之源、致富之道,所以,它们总是屡禁不绝,长久地在灰色地带里野蛮生长。
与此同时,三十年来,大量的境外文化通过“盗版”的形态汹涌而来,而这就不是简单的经济账了。
最积极地说,“开启民智”有它一份大大的功劳,不过,从坏的方面看,这也是中国人“版权意识淡薄”的成因,进而,又变成了结果。
曾经琳琅满目的“9区”DVD,如今变成了数据文件的虚拟形式,依然是很多人无日无之的好伴侣
久而久之,无论是一只山寨款的路易威登提包,还是一盒《老友记》的盗版DVD套装,它们都已然成为我们国民生活的一部分,进而更潜移默化地重塑着我们这个本来就被认为是过于实用主义、过于缺少敬畏的民族的民族性格了——
学生时抄作业抄答案,工作后抄创意抄产品,大抵是不少人的人生常态,而且,它“日常”得会令人想不起来,这么做是错的。
“抄”,已经内化成了很多人的方法论,继而,也成了世界观。所谓的“平庸之恶”,就这样悄然而又确然地降临在人群之中。
我们这个国度,在一路变得“厉害了”之时,也伴生出了巨大的道德亚健康状态。
3
有近道可以抄,有后门可以钻,而且,还不必担心挨板子,那么谁还要辛辛苦苦发起阵地进攻呢?
说起来,影视文娱业看似是抄袭剽窃方面的重灾区,但其实由于有无数的眼睛盯着,被监督、被曝光、甚而被惩处——比如,庄羽告赢了郭敬明,琼瑶告赢了于正——反而比别的行业透明得多。
毕竟,面对琳琅满目、出自各种小作坊之手的高仿或山寨NB球鞋,普通人哪里有渠道获取信息,被侵权者又哪里有机会找到抄袭者?
三年前的“复旦宣传片抄袭门”,是近年来曝光的抄袭事件中,引起的社会非议最大的一次
2015年一度沸沸扬扬的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宣传片抄袭事件,从宣传片上线,到被广泛质疑涉嫌抄袭,再到负责人出面强辩,最终到剧情翻转校方正式道歉,前后不过几天的时间。
然而,该事件发生时,有些复旦校友有意无意提及的“对门”的“芯片事件”——即上海交大2003年的“汉芯一号”造假案——则从事发到败露,历时三年之久,而且,如果不是有内部人士的“深喉”曝料,这样涉及上亿科研经费的骗局,还不知道会持续多久,如何收场。
类似的状况,在最近几天又重现了:国产问题疫苗,就像此前的三聚氰胺奶粉、红黄蓝幼儿园事件一样,触发了万千家长的无尽愤怒与恐慌。这一次,又是来自内部人士的举报。
说到底,比起这些事关人身安全的要害行当,电影、小说、综艺节目之流,毕竟要归到“茶余饭后”一档,抄袭剽窃、以次充好,情节再严重,性质再恶劣,为害怎么也不会太过。
而吊诡的是,在今天,影视文娱反而有了全民质检的环境,可这些人命关天的、普通人无法窥探的、需要专业知识背书的“大事业”,有没有弄虚作假,有没有营私舞弊,公众近乎于没有知情权,而那些理应负起检查、监察职责的机构,却再三再四地失效又失信。
从抄袭一幅海报,到炮制一味假药,是“缺德”这组坐标轴里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不过,正所谓聚沙成塔、勿以恶小而为之,极恶,就是顺着这条曲线一步一步达成的。
不但“穷病”没法治,它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似乎也无药可救
曾经,这些问题的成因大略可以归结为《我不是药神》的点题台词:“穷病”。
然而,在已经日渐富裕的今天,吾土吾民染上的这种沉疴,由于长期不受控制,已经转移、突变,似乎变得无法治愈了。
谁还相信邪不压正呢?
THE END
相关回顾: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