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9月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大鹏想请你吃鸡腿,拿出手的只是一块鸡肋|伊文西专栏

伊文西 枪稿 2020-09-07


终于有电影看了。


和《囧妈》一样,大鹏的《大赢家》选择线上上映,免费观影。


质量也和《囧妈》半斤八两。



解开镣铐,请在笼子里开始你的表演


文|伊文西


作者简介:专职公文狗,兼职看电影。写的都是观后感。



1


《大赢家》是部“不太一样”的犯罪电影。


它讲犯罪,却没有真正的犯罪;它假模假式,却又剑拔弩张;它没有生死一线的张力,却以别样的不确定吸引观众。


电影通过“一个极度认真的人以最投入的姿态扮演劫匪参与银行抢劫演习”这样的有趣设定,巧妙避开了当下国内犯罪题材创作的种种限制。“罪犯”不必跑去国外,亦可大施拳脚、尽情“杀戮”,更能精心计划,逃出生天,打破“法网恢恢”的定律。

 

《大赢家》讲了“一个极度认真的人以最投入的姿态扮演劫匪参与银行抢劫演习”的故事


若不知翻拍背景,《大赢家》竟是如此贴合当下国内的创作环境,为苦闷不堪的类型片创作者们提出了一个几乎完美的天才解决方案。


2


可惜它是个舶来品。原著是日本作家都井邦彦的小说《游戏永无结束时》,上世纪90年代日本就拍过同名电影,更广为人知的是拍摄于2007年、由郑在泳主演的韩国电影《率性而活》,豆瓣评分8.3。

 

《率性而活》的韩国版海报


《大赢家》目前的豆瓣分只有6.8,还有继续下滑的趋势与风险,分差也基本反映了两部电影的差距。


客观说,如果不与韩国版比较,《大赢家》的分数应该更高些。电影有很多问题,但完成度不错,娱乐性和流畅度都很好,拍得紧凑,废话不多,表演也基本到位,如果是在电影院,我觉得算不错的娱乐电影,值回票价。


导演于淼是翻拍专业户,前作是翻拍于西班牙同名电影的《来电狂响》,还有他编剧的《情圣》,改编自电影《红衣女郎》。这些电影,都有原版的好故事打底,下限不可能太低,只要不是失心疯地乱改,这样一个故事,大抵也差不到哪儿去。

 

这不是于淼第一次翻拍国外优秀电影了


这些改编还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都不如原版。借了原作的好,却没有在本土化改编中有所增益和丰富,甚至还要按着国内创作环境做一些毫无益处的删减修葺,能保留得原版五六分神髓,都已是不小成就。


但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


这一类电影的尴尬处就在于,它们不会很差,但又存在于更优秀的前作的阴影之中,没有什么突破,也没有展现出革新的勇气,花了不小力气,最后也不过是得到个中规中矩、不过不失的评价而已。


题材缘故,《大赢家》难免在尺度上有更多顾及,尽管原始设定解决了很多审查困扰,但依然免不了要对一些剧情和人物做简化与删除。创作者们满以为松开了镣铐,但真开始创作才发现,限制依然无处不在,自己还是在笼子里。


对比韩国版,《大赢家》在制作细节上更是有显著落差。这不仅体现在剧情的起承转合与动机处理,更在那些虚化于焦外的边缘角色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中,总是这里差一点,那里差一点,林林总总加起来,就差出了一个等级。


韩国版有很多精妙的构图


3


中韩两个版本在剧本处理上的设置,便能感受到这种创作上的全面降级。


比如原著中,扮演“劫匪”的是一名警察(虽然只是交警),而非银行职员,这当然更合情理。而且这个角色是有充分背景的:调查科出身,拳击冠军,因为调查高官被排挤打压。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男主角能够把一个本来只是走过场的公关活动,搞成一个影响巨大的社会性事件。于是男主角与警察局长之间的关系才格外复杂且生动,这比《大赢家》中领导总是一副站位高、格局大、一切尽在掌握的状态,要接地气得多。

 

韩国版的“劫匪”是真正的警察


韩国版中,警察内部是有不同势力的,地方警察局长、交警队、隶属省警署的特警队(SWAT)以及国家警署既合作又竞争,互相较劲,产生了有趣的化学反应。权力机关的明争暗斗当然不容于我们的创作,不团结是不可能的,互相拆台也是不存在的,特警队成为听命于领导的一支武装力量,完全功能化了。额外的作用是被代乐乐的角色摸了两把胸肌与腹肌,加了些不算高明的“笑料”。


韩国版展示了权力机关的明争暗斗


韩国版也特别关注了媒体在社会事件中的影响,比如那个从美国回来特别有喜感的“谈判专家”(国内版基本删除了这个角色)。观众由此见证一个小地方警署的演习事件,经过媒体的传播及放大,逐步升级成为举国关注的社会性事件。虚拟的伤亡情况,也对警察系统构成了强大压力,同样出现了对媒体的管控(虽然失败了)。这些状况又反过来进一步刺激了男主角与警察局长之间的微妙关系,环环相扣,处理得很自然。


《大赢家》以媒体做笑料,但削弱了批判


韩国电影在表现警察的无能方面毫不留情,自然也能做出很多笑点,《大赢家》的尺度肯定到不了那个程度,几乎是竭尽所能地在维护警察形象与顺利推进故事上找平衡。所以最大领导从始至终都是积极正面的形象,且不时露出一副尽在掌握的神秘微笑。局部的失败并不能掩盖警察的专业性,更不会有什么出丑时刻。


韩国版中还有一条反腐暗线,这反而是韩国电影的老生常谈,随便什么总要抓个高官来嘲讽官商勾结。在《大赢家》中,这既不太可能,也没有必要,舍去也罢。

 

《大赢家》只能选择向权力低头


《大赢家》做加法的地方一是加长了一段女警对决男主角的动作戏,在原版中那不过是一个激发期待又瞬间逆转的段子,孰高孰低,不言而喻;二是一段高度疑似广告植入的火锅点餐;三是我觉得算有可取之处的逆转——又是“蒙太奇”,非常容易被预见。


4


总的来说,我还是可以体谅创作者面对这个题材的纠结,那些必须面对且要小心拿捏的微妙之处,他们在以尽可能自然地让这样一个涉及敏感的故事合理落地上付出了太多的心力。尽管这个故事已经极大限度地解放了他们的创作,可暗布其中的危险,依然需要十分小心。


《大赢家》要处处小心


这部电影的主题我是喜欢的,它讲一个认真的人,在一个功利的社会里变成一个异类,他被冷落被排挤,反而只能通过暴力犯罪的方式,得到关注和理解。


这又让我想起马克思、恩格斯犯罪观:犯罪是反对社会秩序最明显最极端的表现,是孤立个人对抗统治关系的斗争。普通人寻常的善恶观在《大赢家》这样的环境里是难以自洽的,一个十足的好人,在一场完全架空的犯罪事件中,突然寻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这既是讽刺,也是真实,更是升华。


《大赢家》的有些笑料实在低俗


韩版案件的收尾是将喜剧与悲剧元素双重叠加在了一起,虽然明知是演习,但男主角双眼含泪,他凭空创造出了一个几乎完全真实的人物,这个被社会边缘化的人,走到最后实际是不会有出路的。自白再自尽的过程,正是警察终结角色回复自我的过程,这其中有不舍、有纠结,也有释怀。


《大赢家》却循例把这样的升华处理成了各种情感的叠加,家人、朋友、同事、爱人,无比直白的方式,再以一个圆满的爱情收尾,甜甜蜜蜜。一如大多数国产化改编电影所选择的,这是最安全最“经济”的选择。


未尝不可,但还是可惜。





编辑|感情动物

排版| 罐 儿 




THE END


【枪稿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枪稿个体户,点击不迷路 

 点击枪稿→右上角···→星标⭐️



相关回顾:

最残酷的,不过是让儿童面对死亡|枪稿每周电影优选

别把“恋童癖”和“牛逼”连在一起

我们都困在监狱群岛|杨殳专栏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