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扬州传说29:包袱客

本号笔友 丁中广祥 2019-04-16

【往期回读】

老扬州传说23:贪塾师

老扬州传说24:乌金荡

老扬州传说25:青蛙案

老扬州传说26:燕蛇案

老扬州传说27:姑孕案

《老扬州传说》里的每个故事非常耐读,读后让人回味无穷,有的让人忍俊不禁,有的让人陷入深思。——扬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杜海

包袱客

宜陵  褚德军

作者褚德军先生:江都区宜陵镇人,1953年生。扬州市作协会员,江都区作协副秘书长,江都区扬剧协会副主席。年轻时从事企业管理,近些年全身心投入对地方民间故事的采编,有诗词、散文、民间故事等散见于报刊,著有《老扬州传说》。


古玩收藏这一行当,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民间把收藏到的有一定年代的艺术品统称为古董。古董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见证,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传授给子孙后代的艺术财富,故有“乱世黄金,盛世古董”之说,和许多同样的体积重量相比,古董比黄金的“含金量”更高。古董的类别涵盖青铜器、金银器、陶瓷、书法绘画、珠宝玉器、历代钱币、文房四宝等各种工艺品。长期以来,古玩就是一行产业,有人卖,有人买,有人牵线,有人转手。从事这一行当的人,必须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一双鉴别真伪的独特慧眼。


民国初年,古玩交易行当进入了鼎盛时期。清宫内和全国的大小没落贵族,因帝制被推翻,自身无甚生活技能而难以维持生计,纷纷变卖祖传文物,难以计数的古董文物流入市场甚至海外,一幅四平方尺的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国画,要价八百两黄金,还有人竞相购买。


扬州东关街的数家古玩铺及典当行,那时也是生意红火,买卖兴隆。收购的物件,一经出手,即获利颇丰,客主们皆大欢喜。货源除了旧家的败家子弟前来典卖,古玩铺还与许多包袱客有着良好的默契。包袱客就是本钱不多,肩背包袱,走街窜巷,收购古玩的辨宝之人,民间称其为“别宝猴子”,现代语称为文物贩子。这类人大都欺人不懂,惯于坑蒙拐骗,低价收来货色,多与古玩铺交易,不但能使自己的小本钱加速增值,还能使古玩铺货源不断。

梗子街的陆大庠,幼年跟着塾师父亲上了几年私塾,可惜父亲因结核病英年早逝,家道中落,他凭借自己的聪慧,读遍父亲留下的存书,自习了不少历史知识与古玩知识,又跟在业内人士的后面,于圈内摸索收藏,混口饱饭,但不具备开爿古玩铺的实力,只好傍着东关街荣古斋汤老板,做起了包袱客。


陆大庠肩挎包袱,探镇跑街,专寻黛瓦屋、码头墙和石台阶的旧式人家瞧看,因为这类的人家,才有可能传有古物,深含探宝潜力。屋主人,特别是老年人更值得花费时间,若套得近乎入手攀谈,方有出得成果的可能。对那些低檐土墙之户,则不必浪费时间,小户人家是不可能冒出好东西的。


有一年,麦收之后,天气渐热,陆大庠准备到几个郊区小镇转转。一清早出门,走了个把时辰,因前晚与几个业内朋友闹酒,顿感口渴难熬,便在镇郊寻个人家讨口水喝。来到一处篱笆墙的农户,见门口坐着一位中年农妇,手持木梳在梳头,陆大庠近前招呼:“这位大嫂,本人路过贵地,想讨碗水喝,行吗?”农妇转头见是一位商人讨茶,微笑着指指旁边的小凳说:“你请坐,我给你去屋里拿茶。”他拱拱手致谢,刚坐上小凳,猛然发现农妇泡木梳的水碗,竟是一只不同寻常的白底红、黄、粉色的粉彩瓷器,禁不住上前捧起来急看碗底款识,“大清雍正”四个字十分清晰工整,经验告诉他,这是件真品,顿时惊得舌头缩不回口中。陆大庠放好水碗,迅速坐回原地,脑筋飞快地旋转起来,想不到这户不起眼的农家,居然藏有如此精美的古董粉彩瓷器,其中定有不凡的来头,得想个怎样的办法把它弄到手。


农妇端出茶来递过,陆大庠满口感谢并试探着问:“大嫂好讲究,泡木梳还用这么漂亮的瓷碗!”“你不知道,我们农村女人买不起梳头油,总喜欢用油果树的木刨花泡水,再沾在木梳上梳头,梳出来的头发比梳头油更柔亮。泡刨花的水碗都是选家里最漂亮的,边梳头边看看,也舒心。”说着,轻快地笑起来。“这样的瓷碗,市面上看不到嘛!”“可也是。我家当家的替镇上王大户扛活,他家专贩精货,用船运到江南去卖。去年过年前,他家的大船满载了一整船的小磨麻油去南京,不料在燕子矶遇上了大漩涡,顷刻间船沉江底,船、货都没了,押船的小老板和几个伙计全死了。王大户倾家荡产,差一点急死,欠着扛活人的不少工钱没法偿还,临了让他们看着家里有什么东西能用,就拿些东西抵算吧。我家当家的是本分人,人家已经遭大难了,不好意思多拿东西,就拿了这只花瓷碗回来。唉,那王大户真可怜!”此碗来历原来如此,陆大庠解开心头谜团,知道这大嫂善良好骗,眯笑着说:“碗上面的彩画真漂亮,我儿子学做画匠,苦于难以找到好彩画的样式对照着画,大嫂若肯把这只彩碗卖给我,一定很感谢你!”“卖给你?”“哈哈,大嫂呀,花五个铜板到杂货店就能买到一只大海碗,我给你五个大洋,你看行吗?”“这可是我家当家的扛了两个月的货才换来的。”“扛一个月货的工钱,也就三四块大洋,这样吧,我再加一块,六块大洋,可好?”大嫂家境不宽,思量一下,同意了。


陆大庠回家的路,走得轻轻飘飘,嘴里哼着扬州小调,直奔荣古斋汤老板店铺,这一笔买卖,他得了六百块现大洋。生意上的好运使他更是踌躇满志,整日不辞辛苦,四处忙于寻宝。


一日,陆大庠来到城西真州,走走停停,张张望望,忽见一排木栅门的街面中,一户人家的四仙桌下,一只黄花猫正在吃着东西,盛食的盘子是只青花瓷盘,眼睛为之一亮,疾步走过去细看。这户人家的主人是位白发昏眼的老妇人,陆大庠上前套起了近乎:“老大妈万福,你家的花猫,真好漂亮可爱呦!”边说边去抚摸,顺手端起盘子,瞄着盘底款识,“大清康熙”跃入眼帘。妈呀!这是件康熙青花,清代景德镇青花瓷中最精美的瓷器,所用青料是云南名贵的珠明料。老妇人眯着眼睛说:“客官好眼力,我家这只花猫确实是只好猫,不光我家没有老鼠,就连左右邻居十几户人家的老鼠都被它捉光了。”“呀呀呀!好本领的猫啊!我家的老鼠又大又狡猾,今天啃坏箱子,明天咬坏柜子,先后养了几只猫,不但制不住这些鼠辈,猫儿还倒过来被它们欺负,真让我伤透了脑筋。唉——要是老大妈肯把这只好猫卖给我就好了,我一定出你个大价钱!”“出大价钱,那你肯出多少钱呢?”陆大庠一听有门,大声回答说:“我出你两块袁大头!”“好狗护三庄,好猫护三巷,我家的猫能护四五条巷内的人家呢!两块大洋太少了。”“老大妈,两块大洋够买五斗米啦,这样吧,我给你翻一倍价怎样?”老妇人直摇头:“我把猫儿卖给你,再也养不出这等好猫啦——”陆大庠买猫是假,跟她兜圈子想得到这只青花盘才是真,他装着咬咬牙说:“我再给你翻倍价,八块大洋行了吧!”“你若是再翻上一倍,还差不多。”陆大庠听得翻眼咋舌,想不到老妇人有这么大的胃口,求成心切之下,高声应答:“就依你的要价,十六块大洋,成交!”老妇人平静地说:“客官可要想好了,我忍痛割爱把好猫让给你,银货两讫,你不可反悔哟!”陆大庠点出十六块大洋,交给她说:“男子汉大丈夫,说话算数,绝不反悔!”抱起花猫拿起猫食盘说:“老大妈,我花了这么大的价钱买下花猫,俗话说爱屋及乌,这只猫盘就送给我吧!”老妇人立即变了脸色:“你这说的是什么话,我卖猫,又没说送你盘子!”陆大庠慌了:“你猫都卖给我了,留着这盘子还有什么用呢?”“怎么没有用?就凭这只盘子,我已经卖出四只猫啦!”陆大庠木桩似的直愣愣地呆看着她好半晌,想不到眼前这貌似老眼昏花的一个老太婆,竟是同道中的高手,使自己白白丢了好几担大米的钱,还无处喊冤。这个专门玩人的“别宝猴子”,在不起眼的阴沟里翻了船!

(配图:沈江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