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月刊》2020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学术月刊 学术月刊 2021-09-15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










概念分析法:一个物理主义的评估




摘要:物理主义作为一种整体哲学世界观应该对哲学研究方法也有所论断。在物理主义框架下分析、评估传统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法,可以得出:概念分析并不是阐明已有的一个哲学概念的内部结构,而是寻找一个新的、用语言定义的等价概念;物理主义可以解释概念分析法的“先天性”,以及为什么哲学研究中使用概念分析法得出的结果经常不可靠;哲学与其他科学分支一样,都是试图在观察世界的基础上构造真实地描述世界的理论,哲学中的概念分析则与科学中的纯理论研究一样,是分析、重构已有的理论;哲学中的概念分析法有其实用上的不可替代性。这些结论也表明,物理主义世界观其实支持而且能够解释传统哲学中的一些合理的方法论实践。


关键词:物理主义;自然主义;哲学方法论;概念分析


作者:叶峰,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 100089)。





物理主义不等于物理学主义

——表述物理主义的一个新方案




摘要:如何恰当地表述物理主义,是当前物理主义者面临的两大难题之一。常见的表述方案有四种:“基于物理学理论的”方案、“基于范型物理对象的”方案、循否法方案以及态度方案。对这四种方案的分析显示,它们目前均面临难以克服的困难,尤其是难以摆脱亨普尔两难或者泛心论的困扰。一个值得考虑的建议是,构造一个新型表述方案以克服这些困难。如果新方案是可行的,那么也表明,我们需要调整对物理主义的理解:物理主义不是一个经验论题,而是一个形上学论题。对物理主义的恰当理解不应当依赖于具体的科学理论,尤其是物理学理论。物理主义不等于物理学主义。


关键词:物理主义;物理学主义;亨普尔两难;泛心论;心灵哲学


作者:王晓阳,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福建厦门 361005)。





物理主义泛心论:组合问题

及现象绑合策略




摘要:当代泛心论是一种与物理主义相容的理论主张,它把意识看成是宇宙的一种基础性的、遍在的性质,认为更基础更简单的低阶意识通过某种方式构成复杂的人类意识,泛心论也因此面临组合问题。高夫进一步提出主体加合问题,认为经验主体不可能加合产生更高阶的经验主体。一种很有前景的解决方案是现象绑合策略,但高夫质疑我们是否能够形成一种恰当的现象关系概念,而米勒则试图为现象关系概念给出更清晰的刻画。然而,现象绑合策略所要求的现象关系概念本身可能是不融贯的,它无法发挥我们所期望的“绑合”作用,无法充分解释宏观经验的产生。


关键词:泛心论;物理主义;意识;组合问题;现象关系


作者:陈敬坤,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山西太原 030006)。




要素流动下世界经济的机制变化

与结构转型




摘要:国际直接投资的本质是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其广泛发展使世界经济成为全球化经济。要素流动的规律决定了全球化经济的微观机制与宏观表现。本文研究表明:(1)价值链分工是各国优势要素的国际合作;(2)跨国公司组合全球要素决定了全球生产布局;(3)政策干预下要素流动是一个扭曲的市场;(4)要素收益原理决定了各国经贸关系中的收益分配;(5)世界经济增长因要素流动形成新机制、新结构;(6)要素流动改变世界产业布局,导致贸易不平衡;(7)发展道路在要素流动下出现新模式。要素流动理论是解析当代世界经济的基础理论。


关键词:要素流动;全球化经济;要素合作;价值链分工


作者:张幼文,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上海 200020)。





中国金融改革的实践及其

深化改革的方向




摘要:从历史和全球的视角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银行改革为主体的金融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绩效,金融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中国还成功经受住了历次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切实维护了金融稳定,可谓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金融改革发展道路。进入新时代,中国金融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深化金融改革,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为此,中国应立足当前经济转型的需要,根据自身金融改革的实践经验,继续走中国特色金融改革发展道路,通过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推动中国金融朝着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安全稳定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金融改革;实践经验;道路和方向;高质量发展


作者:彭明生,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江苏南京 210093);范从来,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江苏南京 210093)。





制度变革的经济绩效

——兼论优化配置与创新驱动的作用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与改革开放所释放的制度性红利密切相关。但近年来,改革进入深水区,开放遭遇瓶颈期,制度对经济增长的绩效需要进行再检验。基于2003—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中国制度质量与经济增长仍然显著正相关,但制度的“门槛”效应已经显现;制度变革既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也通过激励技术创新提升经济绩效。在优化配置路径中,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高于资本,约是资本贡献度的两倍;在创新驱动路径中,制度的创新激励效能非常明显,制度变革经技术创新中介传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约为50%。分区域看,东部地区是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受益者,但“门槛”效应已十分显著;中西部地区制度质量的边际改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于东部地区,技术创新中介效应主要源于创新投入,但存在创新要素错配问题。由此得出的结论对中国进一步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和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作用。


关键词:制度质量;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经济增长


作者:毛伟,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发展战略和公共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浙江杭州 310007)。




党如何链接社会:

城市社区党建的主体补位与社会建构




摘要:社区是反映国家社会变化的“小切口”,社区党建体现了转型期党的建设与政治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研究表明,城市社区党建发挥了“主体补位”和“社会建构”的功能,投射了党“二次构建社会”的意志。社区成为“二次社会建构”的建制性单位,社区党建通过主体补位维持秩序,以组织化撬动社会发展,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社会建设理想的一种现实选择。社区党建具有“政治建设”与“社会构建”双重性,这既是保持党的“先锋队”作用、发挥“密切联系群众政治优势”的政党属性使然,也是弥补多主体缺位、达成集体行动的现实选择。社区党建的“社会化”机制对于“党与社会的链接”至关重要。总体而言,社区党建需把握“一核、两化、三步走”的原则。


关键词:社区党建;社会建构;社区治理


作者:吴晓林,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中国政府与政策联合研究中心教授(天津 300350)。





特朗普时代的镜像:亨廷顿与美国政治




摘要:2016年,特朗普当选总统开启了美国历史的后自由主义时代。他对自由主义的离经叛道在美国和西方世界引发了一场自由多元主义与种族民族主义的战争,如何理解这场战争,一时间成了世界各国知识分子争相著述的焦点。研究发现,自称代表美国沉默大多数的亨廷顿可谓特朗普的灵魂至交,无论是对移民政策的批评还是对多元文化主义的愤慨,无论是对民族主义的宣誓还是对白人中心主义的呼唤,无论是对全球化超国家主义的不满还是对中国作为核心假想敌的转换,亨廷顿均与特朗普的内政外交理念存在诸多不谋而合之处。通过对亨廷顿文本跨时代的情境主义解读,我们从历史政治学的视角回顾了美国政治从1960年代到今天的发展历程,明确了特朗普后自由主义转向是自由主义政策失败的结果:从源头上说,它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民主党从经济左翼向文化左翼的转型,从后果上说,它导致了“种族民族主义”的复兴。


关键词:亨廷顿政治思想;特朗普;种族民族主义;自由多元主义


作者:张飞岸,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北京 100872)。




构建法治主导下的中国社会秩序结构:

多元规范和多元秩序的共存共治




摘要:构建一个适合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社会秩序结构,是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个国家和社会中的规范形态和社会秩序状态是相互照应的关系,有什么样的规范形态,便会有什么样的社会秩序状态。规范是社会秩序形成的必要要素,而社会秩序则是规范产生的结果,它们互为一体,互相照应,由此而形成一个色彩斑斓的规范和秩序的世界,主导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样态。在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着多元的规范形态,由此形成多元的社会秩序状态,针对这一客观现状,应当构建一个法治主导下的多元规范和多元秩序共存共治的中国社会秩序结构。


关键词:法治主导;规范体系;多元规范;多元秩序;共存共治


作者:刘作翔,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特聘教授(上海 200234)。





面向水利供给的农地制度模式选择




摘要:农田抛荒现象频发,直接原因是劳动力不足、耕种不方便等,深层原因则是种田成本日渐增高,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水利供给。水利供给与土地制度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集体土地所有权不断弱化,依附于土地的乡村治理体系随之变化,乡村组织的水利供给能力难免同时弱化。“三权分置”背景下,经营权流转并不必然带来规模经营,不能将分化的农民整合为有共同利益诉求的主体,进而有效解决水利供给问题。从各地农地制度模式的经验来看,土地制度安排应关注“水土关系”,面向水利供给,优化土地权利结构,激活种田农户与村集体的利益关联,激发农民主体性,再造集体土地所有权,重建乡村组织体系。


关键词:农田抛荒;水利供给;农地制度;三权分置;土地权利结构


作者:陈柏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湖北武汉 430073)。





论中国小说文体观念的古今演变




摘要:中国小说文体观念从古至今呈现出由一元到二分再到四分的发展过程。古人以笔记小说为小说之正统文体,传奇、演义均被视为变体。至20世纪初,章回体小说地位渐著,形成笔记、章回二分的小说分体模式,这一分体模式在不久之后即被打破。从20世纪20年代起,传奇和话本二体从笔记和章回体中逐渐分离,“笔记、传奇、话本、章回”这一分体模式遂流播渐广,至今不衰。


关键词:古代小说;文体观念;古今演变


作者:王瑜锦,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241);谭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 200241)。





六朝江州诗考论




摘要:江州地区是六朝重要文化区之一,诗歌创作亦随之兴盛。江州文化分为由豫章、寻阳、鄱阳、临川、庐陵、安成、南康等郡组成的赣文化区和以晋安、建安等郡构成的闽文化区。寻阳郡是江州诗歌最多的地区。陶渊明是创作诗歌最多者,是六朝时期少有的长期居于故乡并在此大量作诗者。这也是江州诗的特色之一,并与之交游者形成寻阳隐逸诗风。由于寻阳的地理位置,此后代有诗人经过此地并作诗,在江州山水和固有诗风歌的影响下,形成哲思濬发、清新晓畅的风格,对于南朝诗风走向清新自然有一定的推进作用。闽文化区中晋安诗歌最多,主要是江淹为吴兴县令时所作,颇受闽地独特的风光、物产影响,多有楚骚之风。对江州诗歌的考析,亦为六朝诗史、文学地理等研究提供相关的基础。


关键词:六朝;江州;诗歌;文学地理


作者:陆路,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创新团队成员,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人文学院研究员(上海 200234)。




“韩”号的建构与解构

——汉魏朝鲜半岛上的权力竞争与族群聚散




摘要:“韩”作为朝鲜半岛南部族群的共称,是西汉真番郡撤置后遗民与辰国族群融合的产物。马韩通过控制“辰王”选立将脊梁山脉以东的群落纳入“韩人”范围。辰韩将始祖追溯为逃避秦役的流亡者,这一族源叙事源自半岛北部南下移民的历史记忆,是辰韩在两汉时与北方郡县对抗性关系的反映。移民的技术传入使辰韩成为倭、韩地区的冶铁与交易中心。2世纪时弁韩冶铁业的发展挤压了辰韩的铁流通网络,韩、倭政局因此而变。东汉末年带方郡的设置正是为了应对韩濊的挑战。曹魏分割辰韩八国转隶乐浪郡的方案瓦解了韩人臣智与下户间的权力关系,引发韩人叛乱与曹魏“灭韩”之战。此后,“韩”不再作为统一体出现,在百济、新罗的建国运动中,“韩”号不再是族群凝聚、政权建构最有效的政治资源。“韩”号的建构与解构均是以汉魏王朝在半岛上的郡县统治为背景的,乐浪、带方二郡体制崩溃之后,半岛的政权建构进入新的阶段。


关键词:汉魏;韩;秦;乐浪;带方


作者:李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上海200241)。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摘要:既往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叙述,都以《新青年》为发端和动因,实则新文化运动是在五四运动之后,由国民党、江苏教育会联手发动,以延续五四风潮冲击段祺瑞和安福系的未竟之业,用文化运动的形式推动国民革命的社会运动。《新青年》同人中,除陈独秀、李大钊予以呼应鼓吹外,胡适明确表示不赞成,甚至认为使得新思潮运动变质,其余成员也不以群众性的社会政治运动为然,文字言论几乎没有响应,行动也相当疏离隔膜。只是在反击章士钊和学衡派的攻击时,对新文化运动有所辩护。不过,新文化运动思想上的确受《新青年》的影响,并将新思潮扩展到全国和社会各界,舆论又将《新青年》同人视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顺序,变成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倒置叙述,掩盖了《新青年》内部分歧所体现的近代中国两种不同趋新取径的矛盾冲突。


关键词:《新青年》;新思潮;新文化运动;陈独秀;胡适


作者:桑兵,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浙江杭州 310028)。


【往期目录】

《学术月刊》| 2020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学术月刊》| 2020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学术月刊》| 2020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学术月刊》| 2020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为适应微信排版,已删除注释,请见谅。

关注我们

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请点击上方蓝色的“学术月刊”,或扫描左侧二维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