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讲解54:对一切境界心如如不动的人,就是见佛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楞严经 总论(义贯绪论)-15    (建议在wifi 下观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510t8zu5d&width=500&height=375&auto=0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座视频:

总论(义贯绪论) 15

(在此感恩辛苦为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因此唯有修定,才能成为真实修行之人。

在这里,教大家一个重要的观念:记得!众生是让你同情的、让你救度的,不是让你来恨的。你要记得!对众生的无知,记得要抱以同情,要宽恕他,要牢牢的记住师父这一句话,这样日子才有办法过,你要用你的水平,学佛的水平,看你四周围的人,你当然看这个人也不顺、看那个人也是无知啊!对不对?所以,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面对这个世间:喔!众生是让我们同情的;众生是让我们解救的,不是让我们来恨的,我们不必要对众生的缺点抱以嗔恨心、不满,因为他的水平就这样子嘛!学佛的水平很高,众生,他就很执着了!所以,哲学家说:我们身体长得太快,我们成长得太快;智慧开得太慢。我们这个色身成长得很快;可是,智慧开得太慢,因为没有碰到佛法。所以,你看一个人胖嘟嘟的,是不是?身高很高,然后,体重一百公斤,就是怎么样?可是,IC板坏掉了,这IC板就是脑部坏掉了,没智慧,那只剩下体重而已啊,剩下体重而已啊,没什么作用!因此我们超越,所以,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就是佛法。

(义贯原文:)▲修定是为了修道,为了法身——不是为了肉身、治病、健身、强身、长寿、休闲、“充电”,也不是练气功、吐纳、觉受、精气神、气脉明点等等世俗或外道贪著身相之行。▲修定是为了修道,为了法身——不是为了肉身,不是为了治病、健身、强身、长寿、休闲、“充电”,也不是为了练气功、吐纳、觉受、精气神,也不是要搞气脉明点等世俗或者是外道贪着身相之行。这个都不是佛法。

所以,修定是为了修道,是为了法身,诸位!法身就是无相的般若智慧,无相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慧从哪里产生呢?从如如不动的心性产生。所以,不是为了肉身,也不是为了治病;但是,如果你有好的心态,你这个身体自然健康,自然能治病,把心放得下来,自然能长寿。当然,这个还要牵涉到业报的问题。

(义贯原文:)▲修定是佛法的实修、总体修,凡圣之所由判,超凡入圣之契机,是由修道、证道的根本与究竟之体现。好!诸位看30页,▲修定是佛法的实修、总体修,凡圣之所由判,凡夫跟圣人之差别,叫做由判。超凡入圣之契机,是修道、证道的根本与究竟之体现。

换句话说:你的心如果如如不动,完全不受外境的影响,那么,就是佛所讲的:若能转物,即同如来。“物”就是相,这些眼、耳、鼻、舌、身的相,对你的心完全失去作用,就是你一点都不贪,你所显现的,即一切境,能离一切境,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若能转,这个旋转的转,“物”就是相,就是你不会死在相里面,即同如来,你就是佛!也就是你眼睛所现的一切食衣住行、这些你的亲戚朋友、兄弟姊妹,不管他怎么样子的忤逆,或者顺境、逆境、有钱、没钱,你都是这样子的超越,都不起烦恼,就是佛!但是,这个可不简单了!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可是,我们这个物就是转不了,就认为那个物是实在的,我们认为有一种东西在困扰着我们,因为我们是业力之身。是不是?我们有种种的病会困扰着我们;我们有种种的欲望会困扰着我们;我们有种种的家庭会困扰着我们;我们有种种的道德舆论会困扰着我们。是不是?这个世间,它就是很难拿捏说对还是不对。所以,要活得像佛陀这么样子的超越,没有!能如如不动,超越一切现象界,不受干扰,完全处于寂灭。

所以,祖师大德告诉我们说:对境寂然,常不离佛。谁先见佛呢?对境,对一切境界,“寂”就是寂灭、寂然,常不离佛,心如如不动的人,就是见佛;心入于寂灭,不生不灭的涅槃,这个就是佛!

(义贯原文:)▲唯有修定,才能把握修行的真实目标,修行才有目的、有方法,一切所修才有实现的可能。

(义贯原文:)▲若不修定,谈什么戒定慧?(“定”不是光用谈就有的。)若不修定,即三学缺一学。若不修定,谈什么禅?(便成有禅而无定。)若不修定,谈什么本尊三昧?(即但有本尊,而无三昧)▲若不修定,谈什么戒定慧呢?(“定”不是光用谈就有的。)若不修定,即三学就缺一了。若不修定,谈什么禅呢?(便成有禅而无定。)若不修定,谈什么本尊三昧呢?(即但有本尊,而无三昧。)

(义贯原文:)▲诸佛菩萨如是修,我亦如是修;三乘贤圣如是修,我亦如是修。此是“必修”、必作,而非“选修”,可作可不作。因此须“利而行之,勉强而行之”,即使不能很快成就,也要如实如法去作,不能连作都不作,连发心都不发心。譬如持戒,即使不能作到完全清净,还是必须持。修定亦如是:即使尚未能亲证诸禅三昧,也要发心努力去修;如是久久行之,至少能令心水沉淀、狂心休歇,心得澄明,与智慧等无量功德相应,所修易得成就。

▲诸佛菩萨如是修,我亦如是修;三乘贤圣如是修,我亦如是修。此是“必修”、必作,而非“选修”。我们读大学的时候,有必修课、有选修课。必修,那就是没得选择了;选修的还可以自己选,必修是一定要修的。三昧就是必作的、必修的,而不是选修,选修是可作可不作。

因此须要“利而行之,勉强而行之”,什么叫做利而行之呢?就是有敏锐的智慧来坚持往好的,这坚持往好的,叫做利而行之。这个“利”并不是指利益的利,叫好的。意思就是:你凡事要往好的一方面,才能够转动法轮。意思就是说:什么事情碰到,要往好的一个角度去考量,往正面的、往清净的、往善的去想。同样一件事情,对大悟的人来讲,是莫大的助缘;但是,对不懂佛法的人,却是一种致命的逆境,致命的逆境。所以,众生遇到逆境,爬不起来了!所以,这个利而行之,就是坚持往好的。勉强而行之,一开始会勉强,久而久之,他就很自然。譬如说:我们赞叹人家的德行、优点、修持,我们学习赞叹。对不对?一刚开始很不自在,说:哎呀!我觉得赞叹别人很虚伪!不不不!恰到好处的赞叹,恰到好处的赞叹;不要赞叹到对方受不了,有的人会赞叹你,赞叹到你会起鸡皮疙瘩,这样不好,赞叹变成一种负担啊!是不是?所以,我们要实实在在的有那种东西,我们受人赞叹,嗯!很好!

 前几天,马来西亚的信徒来,来参,他特别来感谢师父,说:我们有一个老人家,已经快断气了,他已经躺了很久,一个多月了,爬不起来,寿衣都穿好了,棺材也买来了。后来才想到说:要不然,跟他放慧律法师那种咒轮,加持过的咒轮试试看!他就把那个咒轮放在这个地方(师指胸前),经过几个小时以后,又活起来了!说:哇!这个咒轮威力这么大!所以,他们就是很向往这个台湾高雄文殊讲堂,来参访。那么,我们是以礼待之,哪一个人要来参访我们都欢迎。他说:我们这里啊,没想到这一个小小的咒轮,有这么大的威力!我说:我们都根据经典的,师父给你们身上戴的这个咒轮,是根据大藏经的,不是我自己创造的。不过,我们加持的时间长,相当长!你们身上戴的这个咒轮,里面的金光明沙,加持了几十万遍啊!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威力?就是这样,大家对师父特别的有信心、特别的赞叹!这个从心赞叹,有那个实际,因为咒轮救了一个人嘛!是不是?我们就接受这个赞叹。

    如果有人讲说:啊!师父呀!您像佛了,您已经是佛了!这个我们承受不了,没有办法,这个我们还是不敢!我们哪有佛那种威德力、慈悲力、智慧力、定力、三昧力?我们只是一个很平凡的出家人,做我们该做的工作;度我们该度的众生,毕竟是佛弟子,尽一点心力。虽度无量无边众生,也实无众生可度;其实,一切为众生,但是,事实是为自己。对不对?为什么?功德人家抢不走啊,你有这个能力、有这个实力,就是要做!佛法,它就是要做,慈悲是行动,不是口号啊,就是要救众生啊;但是,不着救众生之相。

所以,“利而行之,勉强而行之”,即使不能很快成就,也要如实如法去作,不能连作都不作,连发心都不发心。譬如持戒,即使不能作到完全清净,还是必须持。

修定也是如是:即使尚未能亲证诸禅三昧,也要发心努力去修;如是久久行之,诸位啊!这个“久久行之”就是关键,意思是说:你不能一股热诚,三分钟的热度,这个绝对不行!所以,开这个《楞严经》,你今天你再忙,你就是要来这里坐着,这个就是“久久行之”,下冰雹、下大雪、下大雨,你还是要到,还是要到,这个才是功夫!只来听一堂课、二堂课,也不错,结一个善缘。是不是?面随心转,你的内心里面听《楞严经》,你的内心里面自己会转动了,愈来愈慈悲、愈喜舍了,自己会转动了,你的面相愈来就愈庄严......面随心转。知道吧!

至少能令心水沉淀、狂心休歇,诸位!修行的目的就是这四个字;狂心休歇。用一句你现在听得懂的名词,叫做莫名其妙的执着没有必要;莫名其妙的分别也没有必要,清净自性本来就存在,解脱跟束缚,都在同一念之间。转识成智就是:通达识的分别心、执着心不存在,放下,识就是性,性识周遍法界,就是这个道理。狂心休歇,就是分别意识停了、执着的意识停止了,但是,执着的意识停止,起什么?起大用妙观察。分别心停止了,起什么?起平等心性,于一切行住坐卧,都是平等。心得澄明,与智慧等无量功德相应,所修易得成就。

(义贯原文:)▲何谓末法?“末”者,没也,沉没之谓也,亦即正法沉沦,一切法门皆没灭。又,末法即是:在法上,这也可不作,那也可不作;结果是没有什么正法是必须作、必须修的(因此一切正法皆悉汩没)。反之,其它与修行不相干的、攀缘贪爱世间的“拟佛法”、“半佛法”、“次佛法”、“相似佛法”,都变成可作,大为昌盛。诸如“边缘佛法”(如经忏佛事等),“外缘佛法”(Peripheral Buddhism)(如社福、医疗、相卜、教育、政治、商业、企业等),“相似佛法”(Quasi-Buddhism)或“界外佛法”(ExternalBudhism)(如历史考据、学术研究、诗词书画等)。凡此皆与世间名利直接或间接挂钩,不离世间贪爱,都是生死业,而自美名之为“大乘”、为“菩萨道”、混淆正法,败坏佛法,误导众生,所谓“一盲引众盲,相继入火坑。”修正定者,于此等境缘皆应远离。

▲何谓末法?这一段讲得特别的好,以前我不敢讲的,成观法师统统讲,我特别的赞叹他老人家慈悲,把这个末法的现象,讲得实在是一针见血,你看下去就知道,完全如法师所讲的,就是这样!何谓末法?“末”者,就是没也,沉没之谓也。什么叫做沉没呢?也就是正法沉沦,一切法门皆没灭。又,末法即是:在法上,这个也可不作,那个也可不作,结果是没有什么正法是必须作、必须修的。弘法利生,不用啦;讲经说法,也不用啦!

所以,我们大多喜欢搞法会,搞法会有收入,弘法利生哪有什么收入呢?讲经说法没有什么收入的。所以,像师父做的这个工作,没人要做。讲经说法,把佛的第一义谛讲出来、如来藏性讲出来,还要自己花钱;当然,也是诸位法师和护法居士慈悲,发大心这样护持。我们来讲经说法,要自己造这个VCD、要造这个DVD,还要散播到全世界的各个有缘的佛弟子的手中。是不是?这个按照生意学来讲,叫做只赔不赚,只有花钱,没得收入嘛!

但是,换另外一个角度说:正法兴盛,邪法、恶法就会退却,这个就会赚无量的功德了,这个从功德的角度是赚!是不是?所以说:要让正法重现,没有弘法利生,单靠法会是绝对没有办法的,因为对佛法一知半解啊,到底什么是正法呢?佛到底讲什么呢?统统不知道!来到大殿,只会拿一根香,跪着一直求、一直拜,佛是什么?不知道,法不灭,才奇怪呢!当我们了悟了正法,正知正见:喔!原来是这么不可思议的般若大法,要学、要听、要看、要理解、要悟,正法就显现了!

 所以说:结果是没有什么正法是必须作的、必须修的,(因此一切正法皆悉汩没)。就是沉没了!反过来,其他与修行不相干的,诸位!这里就是讲得太好了!攀缘贪爱世间的“拟佛法”,“拟”就是比拟、类似,看来是佛法,其实不是!“半边佛法”,一半像佛法;“次佛法”,就是把不重要的认为重要的。“相似佛法”,只是类似的,都变成可作,大为昌盛。哎呀!讲得真好!

诸如“边缘佛法”,什么边缘佛法呢?在上面标:A,就是第一段,边缘末法的兴盛,边缘佛法,(譬如说经忏佛事等)诸位!这里有大乘佛法的苦衷,在这里稍微解释一下,因为佛陀在世的时候是行乞行的生活;那么,泰国的比丘,是政府支持他们去建设这个道场。大陆,我不是很清楚,因为他们有属于国家级的道场,政府会补助。台湾的出家人最可怜,政府也不反对你建道场,没什么杂音,怎么样?可是,你要盖道场,要自己来,自己来就是要化缘啊,我们为了要维持生计,没办法!为什么?没收入,你怎么有办法盖道场支持?像我们以前到现在,剃度了一百多个比丘,七个道场,然后,有工作人员要维持,你想想看!但是,我们的发心,不是说要赚钱;我们的发心,也不是说要搞法会、经忏,我们的重点是在弘法,就是把经忏佛事的收入,集中火力,推广正法。所以,我们这个讲堂,在目前这个末法时期,还是属于可圈可点、可赞叹的一个道场,这是弘扬正法的一个道场。

再来叫做“边缘佛法”,譬如说:经忏佛事就是边缘佛法,讲得好!A。

B:“外缘佛法”,就是跟佛法扯不上关系的,如社福,就是搞社会福利的。譬如说:有的佛弟子养了很多狗,那些流浪狗都收集起来养,听起来是很慈悲啦;可是,一个人养了三、四十条流浪狗,那狗还会继续生呢!是不是?说:哎呀,慧律法师啊,您慈悲啊!你那个鱼池乡那么一大片,我多几条狗给您养!我说:喔!阿弥陀佛!谢谢!这个搞社会福利方面的,譬如说:救济啊等等。再来,医疗,佛教现在也很重视医疗,尤其现在的社会,有医疗设备,慢慢的,人福报慢慢大了,医疗设施也够,人的寿命也延长了,医疗。相卜,就是看相的、占卜的。教育,办大学、各个大学,其实跟佛教扯不上关系,教育。

跟政治完全扯不上关系,完全扯不上关系。像师父的心态就是:我们关心政治;但是,我们不参与政治,师父不参与政治。政治是敏感的议题,它是非常非常......触动到这个敏感的议题,我告诉你:再有修养的佛弟子,一讲到政治就翻脸;兄弟姊妹也是翻脸啦,不要说佛弟子。真的!这政治是很严重的,尤其台湾,冲突得特别的厉害。因为讲民主嘛,大家都可以发表种种的言论嘛!佛法一律平等,佛法是超越种族跟政治党派,因为它讲无相是讲平等的。因此,我们要理解,所以说:在座诸位!进入文殊讲堂,记得!不谈政治;如果你要谈政治,行!要有那种修养,谈一谈,大家互相交流,大家包容对方,包容异己的存在。是不是?

商业,有的人把佛教商业化了,商机无限。企业化,把它企业化了,这个属于大道场才是这样子的。

所以,这个叫做“外缘佛法”,右边括号:B,B就是“外缘佛法”,就是跟佛法沾不上边儿的,就是社会福利、医疗、相卜、教育、政治、商业、企业等,统统是“外缘佛法”。

C叫做“相似佛法”,或者叫做D,叫做“界外佛法”,那就更遥远了!“相似佛法”、“界外佛法”,连门儿都没得摸,摸都摸不着!是啥呢?叫做历史考据,统统在历史考据:大乘是不是佛法?就开始一直历史考据,考据来考据去。

日本才可爱呢,日本有个佛教考据,发展出来的思想多可怕,你知道吗?日本考据学,开始一直考据......一直追求......释迦牟尼佛、阿育王、释迦牟尼佛......考据到最后的答案就是:没有释迦牟尼佛!日本啊,考据到最后,出现:没有释迦牟尼佛,这个圣人都没有!诸位!没有释迦牟尼佛,世间哪一个博士、硕士,能讲出这种话?照见五蕴皆空,谁能讲得出来?啊?谁能讲得出这种理论、这种思想呢?没办法!所以,考据到最后就是糟糕,很悲哀!是不是?

学术研究,所以,学术研究就会否定这个、否定那个,为了自己一点名,或者一点利,或者震憾,就开始研究,把这个内证的功夫,变成形象、意识型态的研究学术。所以,把佛法当作学术来研究,只会造就几个少数的顶尖的学者,不能成就解脱的祖师。底下是诗词书画等。书;诗:作诗,内证功夫没有,倒是很会写诗;写词;再来就书法,还有画画,这个连门儿都没摸着!

所以,师父这里为什么不搞这个东西?譬如说:书法、画画、画佛像,诸位!你哪几个会画佛像呢?你画的那个佛像能看吗?是不是?有的人画的那个佛像,像前一阵子,有一张别的道场寄来的海报,把释迦牟尼佛画得比我还难看,还有一点:侏儒症,一点高度都没有,把释迦牟尼佛画成这样子。我跟101室讲说:你看看,画这样子的海报广告,谁会起恭敬心呢?这个释迦牟尼佛画成像侏儒,而且那个面相这样丑恶,谁会起恭敬心呢?真的!我的相片照一照,放在那个广告板,还比这个好看!是不是?

所以,这个画画,如果你没有那种天分,说实在,要好好修行!书法,大和尚都会用到书法,尤其像师父今天,都会用到书法。那么,我又从来很少很少写,书法以前写过,很少有时间在写这个书法。要不要为了少数几个人签字、题字,要特别来学几个字呢?我认为没有必要!因此要全力以赴的,在弘法利生的角度上。

因此,他们各自的成就,我们也是随喜赞叹;但是,如果我们不属于这一方面的专业,我们还是言归正传,循规蹈矩的好好修行。凡此皆与世间名利直接或间接挂钩,不离世间贪爱,都是生死业,而自美名之为“大乘”、为“菩萨道”、混淆正法,败坏佛法,误导众生,所谓“一盲引众盲,相继入火坑。”修正定者,于此等境缘皆应远离。

(义贯原文:)▲正、像、末差别:正法——有信解,有禅定三昧,有智慧解脱。像法——有信解,少禅定三昧。末法——连信解亦少,甚或全无。其中或“有信无解”(如有些不看经论之人),或“有解无信”(如有些学唯识或习文字禅之人)。或“无信无解”(如把佛法当“哲学”或“学术”来研究或考据的人),若连信解都不具,更遑(遑huáng:古同“惶”,恐惧。)论蹑解起行(由解起修)。是故一切尽成相似佛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然若大心人,自有信解,如法正修诸禅三昧,求无上智慧解脱,不论其身处何时代,皆是自住于正法时期。是故所谓“正像末”,并非指时间差别,而是指修行方法及内容不同。若自修行正法,即是如来正法常住;若不如是,即正法沉沦,转成末法。

▲正、像、末差别:佛陀在世叫做正法——有信和解,有禅定,有三昧,有智慧解脱。像法——有信跟解,少禅定,少三昧。32页,末法——连信解也少,甚或全无。其中或“有信无解”(如有些不看经论之人),看都不看、瞄都不瞄一眼,也不听经闻法。或者是“有解无信”(譬如有一些学唯识或习文字禅的人),就是有解。理解一些佛法,可是,信,信不下去。或者是“无信无解”,(譬如说把佛法当作“哲学”、或者是“学术”来研究或者是考据的人)。若连信解都不具足,更遑论蹑解起行,“蹑”就是依。依解起行,就是(由解起修)。更遑论蹑解起行。是故一切尽成相似佛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一点实际的意义都没有!

然若大心人,自有信解,如法正修诸禅三昧,求无上智慧解脱,不论其身处何时代,皆是自住于正法时期。所以,在师父的心中,没有什么正法、像法、末法,大悟就是正法。诸位!人人心中有正法,正知、正见、正念、精勤不懈,就是正法。是故所谓“正像末”并非指时间差别,而是指修行方法以及内容不同。若自修行正法,即是如来正法常住;若不如是,即正法沉沦,转成末法。所以,我们今天文殊讲堂,你也可以讲:这是正法,怎么是末法呢?大家都有正知正见、正念,怎么是末法呢?是不是?所以,正、像、末还是心。

(义贯原文:)▲若不修定,作一些错事、坏事也觉无所谓,乃至一辈子悠悠忽忽,浑浑噩噩,天天混日子,在五欲六尘中打滚,当时都不觉知有何不妥。若修定者,即使一点点杂染、愦闹,一丝丝放逸、懈怠,或与人有忤、有诤,都会马上觉知有妨害心定,当下都不能忍受。▲若不修定,作一些错事、坏事也觉得无所谓,乃至一辈子悠悠忽忽,浑浑噩噩。天天混日子,在五欲六尘中打滚,当时都不觉知有何不妥。

若修定者,即使一点点杂染、愦闹,一丝丝的放逸、懈怠,或与人有忤,忤逆的忤,“忤”就是逆的意思,或与人有忤逆,怎么样?有诤,就是与人有诤论。这个诤,加一个言部,就是在言语上的诤;如果没有加一个言部,那么,就是行动了,争。所以,二个zhēng不太一样,如果不加言部,就是争论、争执,稍微动到一点动作,殴打啊!是不是?前面一个没有加言部。那么,后面加这个言部,就属于言语上的争执而已。都会马上觉知,意思就是:以上这些事情,马上觉知这些杂染、愦闹、放逸、懈怠、忤逆,然后,诤,怎么样?妨害我们的心定,当下都不能忍受。一点点杂染、愦闹、放逸都不行,因为要了生死,就是要精进不懈。

(义贯原文:)▲总而言之,为佛弟子,不论僧俗,皆须“戒定慧”三学俱修,不能选修其中一、二。末法时期,常是于三学中“三缺一”,或“三缺二”,乃至“三缺三”。三缺三者,以种种藉口,不持净戒,不修正定,不习正慧,但仍自乘“我学佛”、“我修大乘”、“我学菩萨道”——若非修习三学,学佛所为何事?▲总而言之,为佛弟子,不论僧俗,皆须“戒定慧”三学俱修,不能选修其中一跟二。末法时期,常是于三学中“三缺一”,不行!或“三缺二”,更不行!“三缺三”,就甭谈了!三缺三者,以种种借口,不持净戒,不修正定,不习正慧,但仍自称“我学佛”,“我学佛”!是不是?但仍自称“我学佛”、“我修大乘”、“我学菩萨道”——若非修习三学,学佛所为何事?如果不修戒、定、慧,我们学佛,所为是什么事呢?

(义贯原文:)▲定是什么?定即“心一境性”,摄心专注不散、不乱、不外驰,持心不昏、不掉、不忱、不放逸、不懈怠、不失念,念念明觉,念念摄心——这些都必须要作,才配能得上称“真修行人”!否则,修行所为何事?▲定是什么呢?定就是“心一境性”,“心一”就是心专一,“心一境”就是心专一于一种境界。这个“性”不解释作本性,这个“性”解释作状态。心在专一的境界,这种状态叫做心一境性,这个“性”不是本性,是状态,心灵的状态,心专一境界的状态;心专一的心灵状态,叫做心一境性。摄心专注不散、不乱、不外驰,持心不昏、不掉、不忱、不放逸、不懈怠、不失念,念念明觉,念念摄心——这些都必须要作,才能配得上称“真修行人”!否则,修行所为何事呢?

(义贯原文:)▲何为修定?修定是“玩真的”,是真枪实弹与烦恼障、业障、魔障来真的;是修行的压轴大戏;不是玩票、跑龙套、“插花”(点缀)。一切修行有成无成,全在此一举。▲什么叫修定?修定是“玩真的”,是“玩真的”。是真枪实弹与烦恼障、业障、魔障来真的;真枪实弹就是说:境界现前,你有办法。烦恼障就是内心起烦恼;这业障有分身、心;魔障就是外来的。是修行的压轴大戏;不是玩票,什么叫玩票呢?玩票是七上八下,烦恼放不下,心很难专注,叫做玩票。譬如说:你玩股票,几块买进,几块卖出。是不是?心就七上八下了,叫玩票。跑龙套,跑龙套叫做应付一下,这边应付一下、那边应付一下,叫跑龙套。“插花”就是(点缀)。一切修行有成无成,全在此一举。

(义贯原文:)▲众生为何不能修定?因为修定的条件太多、太高。其条件如:1.身——须得暇满之身,六根具全,无病无痛。2.心——a.聪明利根,能阅经藏、能解经义。b.三障微小:①报障无②业障少③烦恼障淡薄(“种子”与“现行”俱淡)。3.能发菩提心。4.具闻思修——解了全盘佛理(含显密性相)、深入禅理、禅事,解无上法。▲众生为何不能修定?因为修定的条件太多、太高。好!这个明天我们再来看,那么,时间已经到了,九点四十了。

回向  愿以此功德回向林吴朗饲林增辉消灾在座诸位法师护法居士大德消灾在讲堂点灯者回向在讲堂设立亡灵拔度者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01--45目录链接

楞严讲解46:一个人真正落实到修行时,会发现妄念、烦恼、习气很难断

楞严讲解47: 这淫欲心是无量劫来的业力、本能,没有办法掌控住的,所以要保持一个距离

楞严讲解48: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圣人就没有看法了

楞严讲解49: 世出世间法一切成就得成于忍,忍辱远比精进更为重要

楞严讲解50:佛弟子要能稳住自己,从控制情绪做起

楞严讲解51:真正的修行以得三昧为成就之相,一切修行皆是为了成就三昧

楞严讲解52:极乐世界就在现前当下这一念相应的心性里面;离开心是绝对没有净土的

楞严讲解53:唯有修定才是真正“发心修行”、真正开始修行

史文章选读集一(新关注师兄点击进入

历史文章选读集二链接(新关注师兄点击进入)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80 链接集合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历史链接集合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01--45目录链接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