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解164:所有万法都是心的见病所产生的,所见的一切相其实是不存在的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楞严经 同分妄见 别业妄见-1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557ljps9y&width=500&height=375&auto=0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座视频:
楞严经 同分妄见别业妄见 10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简单讲:第一个就是叫你开悟见性,你才有办法,依此不生灭的本性下去修行,就叫做如来密因;如来的密因就是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特别的重要!你第一个A没有,就不用讲到B了,第一个就没有悟,你讲什么B呢?说奢摩他令悟密因大开圆解,B就是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C就是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A加B加C,等于首楞严大定。这个观念很重要,人家会问你说:你听师父讲《楞严经》讲那么久,什么叫做首楞严大定呢?你就跟他回答:A加B加C,就是首楞严大定。他如果再继续问的时候,你不说:你不要再问了!这样就好!有功夫的只知道A加B加C,就不要再问下去了(法师笑)。
好!我们要开始翻开《义贯》上册514页。在讲《义贯》前,有几句话说明:有一个法师跟我讲,师父!您讲这个《义贯》,为什么都一直念?速度很快!我跟他讲:你想想看,我们《楞严经讲义》,那个文言文那么艰涩,我们用的时间那么长,如果这个《义贯》的白话文,所用的时间,也同《楞严经讲义》的文言文,时间那么长,你想想看!一般来讲,讲楞严经大部分的都是讲《楞严经讲义》过了,就不再讲这个《义贯》,那师父为什么要讲?我想说,有些初学佛法的人,他的学历不够,只有念到国小或者是国中,所谓的文化水平不是很好,教育水平比较差一点,他很想修行,可是,在文字上就非常困难。又不是老参,因为老参有相当的基础了,听这个不陌生;可是,对一个初学《楞严经》来讲,像我们前面天讲这个同分妄见、别业妄见的文言文,你看,多么的艰涩、多么的难!
所以,师父慈悲,希望能够救度更多的众生,使这些楞严大法、佛陀的大法传得更普遍,更多人了解《楞严经》的伟大和世尊的伟大。如果说,佛法那么好,可是,经典那么艰涩、那么难,到最后大家就会放弃,因为看不懂,没有人解释。所以,一直坚持要讲这个《义贯》,是因为再给初学佛法的人一次机会。那么,因为我们现在仍然处于艰涩的阶段,如果后面就比较简单的话,《楞严经义贯》某一些段落比较容易,就不需要一直讲。师父会衡量,看情形。讲《楞严经义贯》就是要让楞严大法更加的推广,更能够使上、中、下根器的人都蒙受益,所以,我们才不厌其烦的在这里重复;虽然在重复,可是用的时间不能那么长,对不对?用的时间那么长,那怎么讲得完?讲得太慢了,不行!师父有师父的立场。
第十三节,这个是成观法师自己编排的,《楞严经义贯》的这个章节,跟《楞严经讲义》不太一样,所以,我们就依照《楞严经义贯》来念。第十三节别业妄见与同分妄见。经文[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伏愿弘慈,施大慧目,开示我等觉心明净。作是语已,悲泪顶礼,承受圣旨]。
[注释],[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心犹未开]指的是[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因为这个道理,阿难等先前没有听过,所以心未开。诸法有和合,成一合相,那是权教。一合相师父讲的,缘起法就把它当作是一合相来看,就好象真的有那个相,事实上是方便说,那是权教;权教就是方便说的,还不是究竟义。如来一时方便摄引钝根之人,故说[因缘和合而生法]。然依第一义实法,第一义实法就是究竟实相;究竟实相就是毕竟空相的角度来说,不但[所和合]的结果之[一合相]不可得,乃至[能和合]的因与缘亦无自体性。诸位!因与缘无自性是什么?不是因空、缘空,因当体即空,缘当体即空,空不合空,所以叫做无自性体,不可得。因空、缘空、空不合空,就是这个道理。不可得中,没有缘起,缘起即空,方便说有缘起。故究竟实无和合,一合之相如空华、阳焰,犹如幻化。故《金刚经》云:[所谓一合相,非一合相,而凡夫之人贪着其事。]为什么讲贪着其事?因为没办法透视那个相,合起来那个假相不实在的。[见见非见]:第一个[见]是动词,第二个[见]是名词。若能见到[能见之性],此犹非是真见,以有能所故。有能所就不是绝对的见,绝对的见就是无见。有能有所,则生灭炽然,非是真常不生灭性。[弘慈]:大慈。
义贯:[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方才[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之理;但尚未闻佛开示[诸]法[和合]一[相,与不和合]之理,因而于此,[心犹未开]悟,[而今更闻]佛说能[见]到[见]精者,犹[非]真[见],则[重增迷]惑昏[闷,伏愿]世尊依于[弘慈],广[施大慧目,开示我等],令悟[觉心明净]。阿难[作是语已,悲泪顶礼,承受]如来[圣旨]。如来所说的话,统统叫做圣旨;我们凡夫没办法。
经文[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将来诸有漏者获菩提果。]
注释,[大陀罗尼]:[陀罗尼],总持之义,此为以一法而总摄一切理、持一切事,于一切教、行、境、果之理与事,无所不摄、无所不持,故称总持。例如此经以如来密因之妙真如性,总持一切修证之理与事,无不能究竟坚固圆满。所以,开佛的知见特别的重要,就是如来密因。[诸三摩提]:[三摩提],正定。[妙修行路]:六十位修证之道。还有的讲五十五位,其实这个是分类不同,有多、有寡,这个在唯识学、《璎珞经》、《华严经》,略有所不同,或者是小乘的经典,初果、二果、三果,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证果的这个果位,大、小乘多多少少谈的阶位有一点不同,大致上是相同。[强记]:记忆力很强,闻即不忘不失。这算是不错了,但是,对于真修行没什么帮助,修行不是靠强记的。[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于自性奢摩他本定之理,而起的细微秘密观察照了真性之智,犹未了悟。
诠论,这个诠论很重要,这个是成观法师自己对《楞严经》的一种重要的诠释,这个诠论就特别重要!注解《楞严经》的高僧大德,有自己的看法,这个诠论就是成观法师有独到、可贵之处!所以,多读他们高僧大德各个的角度,能够帮我们智慧扩大、视野扩大、经教扩大,更能够了解《楞严经》的思想,所以,特别重要![大陀罗尼门](大总持门)为本经之精要。本经之总持门分两大部分:一个是理总持门,二为事总持门。[理总持门]就是心,以理就是心,心即是理,此部分即是开示[心真如]之理,以此一理而摄持无量之理。所有的理不离心,心真如就是一理一切理。所以《大乘起信论》云:[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诸位!这个不生不灭,它的重点就是不增不减,你为什么会生灭?就是执着,认为有东西增,拥有很多很多财产、拥有我执,这个就是增;或者是人家对不起你,你有失落感;或者财产失去、人家欺负你,你好象失去什么;或者失去朋友,这个就是得跟失,所以,就会化作一念的生灭。因此,修学佛道的人,这个得失心要稍微放下,拥有的东西,知道它是幻;失去的东西,那就过去了,也不要在意。
故说[心真如]是理总持门。又,理总持门亦是解悟门,谓行者于此心真如理,在破无量邪见、恶见,妄想、我见之后,于此平等、圆成之理,得以现前信解,悟了,故是解悟门。其次,本经之[事总持门],是指大佛顶首楞严神咒。所以,我们每次《楞严经》讲完,要持一个楞严咒。谓行者于理上悟后,即在事上起修。所以,这个事修特别的重要!本经亦言[理可顿悟,事须渐修]。何谓[事须渐修]?所谓[事],是指除障、持楞严咒要这样子,事修可以除障。净业,要真正的去修,转识这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不是光悟了就可以的,所以古人悟了之后,便去住山二、三十年,就为了一心潜修,以便除障,净三业、转八识而令始觉(最初开悟)合于本觉,达于究竟觉。此非一蹴可几,而且要有方法(就是法门),而本经所开示之悟了以后的修证门即是[首楞严神咒]大总持门,依此神咒总持法门,以此父母所生之身,即得现身除障、净业、转识成智,证大菩提,转大法-轮,度脱众生,作大佛事。所以,密宗讲即身成佛,就是这个道理,三密相应,即身成佛。所以,密宗很迷人;但是,经教不通、心性不明,会很迷惑!每天只知道念佛、持咒、观想,对如来藏性不知道。此大总持门不但是我们末世凡夫所依之最殊胜大威力法门,连十方如来坐菩提场、降伏众魔、成等正觉、转大法-轮,也是依此陀罗尼总持门(如是本经中如来所说)。
经文[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云何二见?一者众生别业妄见;二者众生同分妄见]。 注释,[一切众生]:除了六凡之外,在此还包括二乘及权教菩萨。[由二颠倒,分别见妄]:由于两种颠倒心之分别,而见种种妄相。[当处发生]:[当处],本处,亦即本心本识之中,谓这些颠倒妄见,非离心别有,而全是在本心中发生,所谓不离本处。[当业轮转]:即在这些本业中而轮转,亦即,轮转者,除了这些[业]外,更无人受此轮转:轮转者业也,非他,是中无人;所以一切轮转非离此等业而有。所以,我们活得多么的冤枉,并没有真正受轮转的人,就是因为业在转,这个业就是烦恼、无明惑,所有的生灭轮回,统统来自一颗无明、愚痴的心,而且轮回的很冤枉;歇即是菩提,如如不动,不取于相,轮转就停。我们什么时候能够理解、体悟、了悟那个放下的可贵,什么时候?如果修行当作起点,那么,谁先放下,就谁先到达终点,到达终点就没有东西可以放下。所以,放下是非常重要的功夫,时时刻刻都要下的功夫。
[云何二见]:[二见],此二种颠倒分别所起之妄见。[一者众生别业妄见]:[别业],即不共业,即每个众生个别有的业,亦即所谓[殊相]之妄见,此类妄见,人人不同,因为每个人所造集之业都不尽相同的缘故。这句话,易言之,即是[自业所感之妄见]。自己造什么因,自己得什么果,这世间不用怨天尤人,懂得佛法的人,就是不用怨恨,你为什么出生在这个家庭?为什么跟这个爸爸、妈妈结这个父子、母子之缘?那就是业了!每一个人的业不同,所以,业现前就是认命,不用算命,认命接受这个事实,歇即是菩提。[二者众生同分妄见]:这就是一切众生,或一部分众生所共有之业(共业)所起之妄见,即唯识百法中称为[众同分],为心不相应行法之一。色法、心王、心所法,是依色、心王、心所三位假立,这个我们在《百法名门论》都讲得很清楚了。此句,易言之即:[共业所感之妄见]。
义贯,佛言:[阿难,一切]凡外权小之[众生]之所以[轮回世间]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二]种[颠倒]心之[分别]而[见]种种[妄]相所致,而此二妄见乃于众生本心本识中[当处发生],非离心而生,亦令众生[当]此本[业]而[轮转],非离业而别有轮转,(轮转者业也,此中无人,无作者、受者)。你看,我们轮回得有多冤枉,因为万法空无自性,所以,苦得很冤枉。正因为我们的业识不断,业就是生灭意识心。[云何]为[二]颠倒所起之妄[见?一者]为[众生]依个[别]之[业]所起之[妄见](自业所感之妄见);[二者]为[众生]共[同]有[分]之[妄见](共业所感之妄见)。
经文[云何名为别业妄见?阿难,如世间人目有赤眚,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于意云何?此夜灯明所现圆光,为是灯色?为当见色?阿难,此若灯色,则非眚人何不同见?而此圆影唯眚之观。若是见色,见已成色,则彼眚人见圆影者,名为何等? 复次,阿难,若此圆影离灯别有,则合傍观屏、帐、几、筵有圆影出?离见别有,应非眼瞩,云何眚人目见圆影?]
注释,[目有赤眚]:[眚]为眼睛有病生翳;[翳]为眼睛上所生障蔽视线之膜,例如白内障。赤眚即红光眼;比喻[无明惑]障蔽真见。[夜见灯光]:[夜],比喻众生在迷位中之生死长夜。[灯光],比喻如来藏性或一真法界。[别有圆影五色重叠]:[五色]比喻五蕴及三界身土。众生以俱生无明(眚目)覆盖遮蔽,故于一灯(自真如)之处,还妄见有五色之光影属于此灯(五蕴属于此心)。[为是灯色?为当见色?]:为是灯之色?为当见之色?是这灯原来所有的色呢?还是妄见所成之色?[此若灯色,则非眚人何不同见?]:[非眚人],眼睛没病的人,比喻佛及大菩萨。佛及大菩萨眼翳已除,妄惑已净,故得清净眼,净法眼。此言,这五色圆影如果说是灯本来实有之光色,那么为何眼睛没毛病的人就不会看见?[而此圆影唯眚之观]:然而这些圆影实只是目患眚病的人才看得到。[若是见色,见已成色,则彼眚人见圆影者,名为何等]:[若是见色],若说此五色圆影是眚见(有翳病之见)所成之色。[见已成色],见已成色就是有情变成无情,见性是有情,色是无情;这当然不是这样子,假设说了。如是则能见之性已成为圆影之色,有情的见性,变成无情的圆影之色了。见性便应不再存在了。如是则那个患眚病的人,能用来见那些圆影的,又是什么呢?所以不应说:哪些圆影是眚见所成之色——因为实际上根本没有圆影,哪来能成之圆影、所成之圆影?能见圆影者?所见之圆影既无,则哪有能见这些圆影者?——所见既无,则能见虚妄,亦空无所有。所成圆影既实无,则定无能成者:故若问说[圆影是什么东西造成的?]此言本身已是虚妄。
妄不可讨论,妄本无因,妄是虚妄,妄不可得,还需要妄上加妄,一直去讨论吗?[若此圆影离灯别有]:[离灯别有],即是不依于灯,不属于灯。[灯]比喻如如之理。[圆影]比喻依惑所见之五蕴及十界身土等。此句为言十法界自他依正身土,并非离于如如之理而别有,乃是以幻惑故,于真相而起幻觉。诸位!要好好的体悟,在破相的时候,佛陀讲幻;破相以后,佛陀讲处处是真,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六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佛陀为什么这样讲?为什么讲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就是这五蕴身就是佛!以前世尊常常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缘起如幻、如梦、如泡影,这是站在什么角度?是站在破相的角度。现在显真的角度,就懂得珍惜了.
五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就是说:色、受、想、行、识,没有一样不是佛性,这个五蕴身就是佛,所以,你要好好的珍惜,要好好的爱护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现在换另外一个角度,这个五蕴身就是佛,你能伤害他吗?能跑去自杀吗?能够无缘无故的去伤害你这一尊佛吗?即六入: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就是佛;十二处——六根、六尘就是佛;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直下就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无一法不是如来藏。五蕴是如来藏、六入是如来藏、十二处是如来藏性、十八界是如来藏性,佛陀站在开发真心的这个时候,无一法不是我们本心所显现出来的。所以,不能自暴自弃,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色身,要健康,把佛性显露出来,有因缘要救度众生,活着更有意义,要自利、要利他。[离见别有,应非眼瞩]:如果这些五色圆影是离于眚见别有,也就是说圆影的产生,并非由于眚见,它们是离于翳目而有自体,故不须眚目来造成。如果是离于眚目所成,应该就非眚眼所能见的。(然而五色圆影实在是眚目能见,故圆影非是离眚见而别有自体。)
义贯:佛言:[云何名为别业妄见?阿难],譬[如世间人](凡外权小之人),凡夫、外道、权乘、小乘人,都包括在内。[目]患[有赤眚](心中妄惑犹在),因为不是佛嘛!于[夜]里[见灯光]之外,还[别有]些[圆影五色重叠],就是说正常人看,只有灯的光明,眼睛红肿病的,除了这个灯的光明以外,多出来五重光影,就是在讨论这个影是从哪里来?是妄,不可讨论。(于一如如理而见有十界自他身土,法界森然。)阿难,[于]汝[意云何?此夜]里的[灯明所现]之[圆光(迷眼所见之幻化法界)为是]属于[灯]光原来有的[色](十法界是如如之理本有的?)?[为当]是此人眚[见]所成之[色]?(还是妄惑之见所造成的?)[阿难,此]圆影[若]是[灯]本来实有之[色,则非]患[眚]病之[人]为[何不同]样看[见]?意思是说(若十界身土为如如理本来实有,为何诸佛菩萨不能同见?)因为诸佛菩萨唯是一真法界,平等不二,毕竟空寂。然[而此圆影]实[唯]有患[眚]病之人[之]所[观]见者(只有众生心有妄惑,才妄见十界身土实有。)然而,[若]说此等圆影[是]眚[见]所成之[色],则能[见]之性既[已成]为圆影之[色,则彼眚]目之[人]还能用来[见圆影者]应[名为何等]?
(见已成影,即不复有见在;若见不复在,如何能再看到圆影)?然而眚目者实能再看到圆影,因此可知,圆影实非眚见所成——其实,不管众生病不病目,看得到或看不到,圆影实本不生,任何情况下,圆影之体相不可得,非在灯内、非在灯、非在病目中、非从病目中出,为什么?于一切处皆实无圆影可得:它只是幻化而已,我们众生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花草树木,一切众生相就是什么?就是幻。十界自他身土亦复如是,非在如如理(灯)中,非在如如理外,非在众生能见之见精中有(妄惑之心中非有,亦非从妄惑之心中生,实本不生。)[复次,阿难,若此圆影离灯]而[别有]自体,[则合](应该)于其[傍]所[观]之[屏]风、围[帐]、[几]椅、[筵]桌等皆[有圆影出]才对。(然而事实不然,故知圆影非离灯而别有自体性。十界身土亦如是,虽非如如之理所有,然亦非离于如如之理外,别有十界身土可得——也就是说,十界非在理中,不在理外,离于内外。)若此等圆影是[离]于眚[见]而[别有]自体性,则[应非]翳[眼]所能[瞩],然而,[云何眚]目之[人]确能以其眚[目]而[见圆影]?(如是可知,五色圆影非离见别有自体。十界身土亦复如是,非离幻见而别有自体性。)
你看到这个,读了那么长,却不知道在讲什么?师父用这个文言文,单刀直入就跟你解释。师父贯串起来解释一遍,说:阿难!什么叫做别业妄见?就像世间人有得红热病的眼睛,在晚上看这个灯光,还另外跑出个圆影五色重叠,于意云何?这个夜、灯光所现的五重圆影,为是灯跑出来的五重圆影?还是见性所跑出来的五重圆影?阿难!此若是灯跑出来的五重圆影,那么请问,眼睛没有毛病的人,为什么看不到这个五重圆影?而此五重的圆影,只有眼睛有毛病的人才看得到。若是见色,如果是见性所产生的色,那么,见已成无情物的色,就是色见了。则彼眚人见圆影者,那么那个眼睛有毛病的人,看到五重圆影,名为何等?总不能用无情的色见见到有情的见性啊,这个讲不通的!复次,阿难!如果这个五重圆影,离灯而另外有五重圆影,不必灯就有影子,那么,这旁边的屏、帐、几、筵,应该自己会跑出圆影,可见圆影跟灯光有关系。如果说离开见性而另外有,离开见性,意思就是不需要见性,就可以看得到这个圆影,那就跟眼睛没关系,应非眼瞩,就跟眼睛没关系,云何眚人目见圆影?为什么只有眼睛有毛病的人,才看得到五重圆影?听师父这样贯串不是比较快吗?这就比较快了!这样一贯串起来,那就很清楚了。
经文[是故当知:色实在灯,见病为影;影、见俱眚,见眚非病,终不应言:是灯?是见?于是中有非灯?非见]?
注释,[色实在灯]:[色],灯光之色,即灯原有澄明之色;此澄明之光色实在于灯,离灯无光,然此光若以净眼来看,并无五色圆影。[见病为影]:[见],能见。[影],所见之光影。以能见之见精有病,故令所见之灯光变成有五色影。[影、见俱眚]:所以说所见之五色影及能见之精皆有眚病——这比喻不但能见之根身器界是无明之影,连能见的见精,也是无明赤眚之所起。总而言之就是心的问题、心病的问题,我们的心起知见之病。[见眚非病]:[见],彻见、照见。若如实照见一切能见之精与所见之影,皆是眚病,了悟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花草树木,皆是真如之影像,不实在,当体即空,一切法无生,那么,如如智见如如理,则一切法无生,并没有这些无明。所以,皆是眚病,(非眚不见),则当下就怎么样?离病。也就是《圆觉经》所说之:[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终不应言:是灯?是见?]:[是],即也。此谓,若能当下眷取,知能见所见不实如幻,知道能见、所见不实如幻,则终不应再依圆影幻相,而起忘惑,记得!见一切相,如如不动,他这一句话就是这个意思。你记得!见一切相总是幻,幻无实际,记得如如不动,就契入佛性。作如是虚妄言说:五色圆影是在灯呢?还是在见呢?意思是这些都是多余的,只要落入言语、意识形态、文字、观念,就统统是妄上加妄。所以,佛法本无可说;但是,也不得已方便说,在方便说,了悟方便说是空,也不可得。[于是中有非灯,非见?]:[非],离也。此谓,乃至在此[即灯、即见]之妄惑中,更起如是虚妄之言说:或者此五色光影并非在灯中,是离灯而有自体性的吗?或是离见而有体的呢?此即惑上加惑。因为五色光影,连[即灯、即见](在灯之中、在见之中)都不可得,则更不可能[离灯、离见]而有自体性。讲即不对;讲离还是不对,于中没有任何的言说,如如智照如如理,本不可得,悟无所得,没有能所,就是佛法。
义贯,佛言:[是故当知]:澄净无影之光[色实在]于[灯](离灯无光,光中无影),但以能[见]之精有[病]故令光成[为]五色之[影](如如之理实一相澄明,并无十界之影,以众生心病而为影);所见之妄[影]与能[见]之精[俱]是[眚]病;他这句话什么意思?意思:能见的,其实就是因为你透过无明,所见的一切相,其实是不存在的,能见的无明这一颗心不存在;所见的一切相——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花草树木也是不存在。我们问题就出在:能见的这一颗无明的见病不存在;所见的这些相仍然不存在,都是病!但是,了悟能见的无明见病不存在、是幻,所见的相、境界还是幻,当下就没病,佛就是没有病的人,佛就证悟到一切法无生,没有能所。然而若能一念相应顿[见]一切能所皆由[眚]所幻,则当下[非病];若能如是当下体取,则[终不应]再依幻相而作如是虚妄之[言]曰:此五色圆影到底[是]即[灯]而有的呢?还[是]即[见]而有的呢?妄上加妄,这是多余的。乃至复[于是]等虚妄言说[中]更[有]进一步的戏论曰:或者此五色光影[非]是即[灯]而有?(而是离灯而有的?)抑或是[非]即[见]而有?(而是离见而有的?)如是即妄上加妄,惑上加惑。
经文[如第二月,非体、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观捏所成故。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离见、非见。此亦如是,目眚所成,今欲名谁是灯?是见?何况分别非灯?非见]?我先解释一遍:就像第二月,它本身不是体、不是影,为什么呢?第二个月所产生的,是因为你把它捏(动一个念头),捏了眼睛所成的。有智慧的人不应当说:这个捏的根元是形、非形,是月亮的真形吗?还是非形?或者离见,或者是非见。此也是这样子,这是眼睛有毛病所成的第二月,今欲明谁是灯?是见呢?因为它本身并不存在,何况分别非灯?非见?又转计非灯非见,意思就是:第二月本身就不存在,是幻。
注释,[第二月]:捏目所见之第二个月亮。[捏目]比喻无明妄动。[第二月]比喻由于无明,而于实相外,见有妄相。实相本来就是无相,诸位!这世间的真相就叫做实相,佛教讲的这个名词,你一定要了解。世间的真相是什么?它就是无相。世间的真相是什么?世间的真相是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世间的真相是什么?没有相啊,一切都是颗粒微尘所构成的假相。世间的真相是什么?世间的真相就是万法都是假相,这个叫做实相,实相叫做无相无不相。[非体、非影]:此第二月实非有自体,亦非是第一个月之影。[第二之观捏所成故]:此第二个月之所以能被看到,全是由于捏目所成,若不捏目,眼不花,则不会有此见。
[此捏根元是形、非形]:以此[捏目]为根本因,所造成的第二月,若还去分别它到底是[真月的本形]呢?还是[非真月的本形]?[捏目]之举已是妄为,捏目所见之第二月更是妄上加妄,若再在此第二月上去分别、争论说:这第二月的形状是真月之形?还是非真月之形状?讨论这个没有意义。为什么?因为它本身是妄,第二月本身就是妄的东西,怎么讨论它是什么形状?所以,我们在虚妄当中一直讨论。则成多重之虚妄。[离见、非见]:这第二月是离见而有自体?还是非离见而有自体的呢?
义贯,佛言:譬[如]捏目所见之[第二月],此第二月[非]有自[体]、亦[非]是第一月本身的[影]子,[何以故]?此[第二]月[之]能[观]所观,乃纯是[捏]目[所成故],本来无一物。是故[诸有智者,不应说言]:由[此捏]目之[根元]所造成的第二月,[是]真月之本[形]呢?还是[非]真月之本[形]?是[离见]而有自体呢?还是[非]离[见]而有自体?[此]灯与五色光影[亦如是],乃[目]有[眚]病[所成,今]尚[欲名谁是灯]所造成的呢?还[是见]所造成的?更[何况]还进一步[分别]说:或者并[非]由[灯]所成?亦[非]由[见]所成?如是等分别,岂非愚妄之极?所以就说:妄本身无因、无根,因为它是妄,所以,不需要一直讨论,放下就是。我们在这个世间,人生跟宇宙,有很多迷茫的地方,你一直要去追寻,那追寻不到答案,你的命运如此、你的业力如此、因缘如此,所以,很多事情,你只要放下,答案就显现!知道吗?放下,接受这个事实,它就是命,接受它,不需要再讨论,歇即是菩提。佛的缘起法就是这样子。所以,常观知足,了悟一切法不可得,今天我有听到了正法,我以前什么伤害、什么痛苦、什么创伤都值得!知道吗?统统值得!哪一个对不起你!你家被倒多少钱;哪一个负心汉背叛你,你只要进入文殊讲堂听《楞严经》,一切都不在意!
经文[云何名为同分妄见?阿难,此阎浮提,除大海水,中间平陆有三千洲。正中大洲东西括量,大国凡有二千三百,其余小洲在诸海中,其间或有三两百国,或一、或二,至于三十、四十、五十。阿难,若复此中有一小洲,只有两国,唯一国人同感恶缘,则彼小洲当土众生,睹诸一切不祥境界:或见二日,或见两月,其中乃至晕、适、佩、玦,彗、孛、飞、流,负、耳、虹、霓,种种恶相]。这个在《楞严经讲义》他讲得很多;在成观法师的这个《义贯》,这一段就写得很少,所以,有互补的作用。
注释,[同分妄见]:众生共业所感、共有的妄见,看到同样虚妄的东西。[平陆]:平原、平坦的陆地。[东西括量]:[东西],省略了南北二字。东西南北都包括来计量。[唯一国人同感恶缘]:这两小国中,只有一国的人以共业而感受同样的恶缘之果报。[当土众生]:[当土],当地。[晕、适、佩、玦]:[晕],日旁有气。这个一般是指日、月,两种解释都可以,日跟月旁边的气,他这里是用太阳,日旁有气。[适],黑气。[珮],日上有如玉带之气。[玦]太阳四周有气,其形如有缺口的玉环。这些都是日月之灾象。我们在《楞严经讲义》讲得很清楚了,在这里浏览一下就行。[彗、孛、飞、流]:[慧],即慧星,欲称扫帚星。[孛],慧星的一种,但光芒短,且其光四射,而慧星则光芒长,且光拖于后。[飞],星星绝迹而去。[流],星光之相往下注。这些都是星辰之灾象。[负、耳、虹、蜺]:[负、耳]为阴阳之气。[虹],彩虹。[蜺(同霓)],为霓虹之处环,内环称虹,外环称霓。
经文[但此国见,彼国众生本所不见,亦复不闻。阿难,吾今为汝以此二事,进、退、合明]。
注释,[以此二事]:指眚目所见之五色光影(别业妄见)及种种日月星辰之灾象(同分妄见)二者。[进、退合明]:[进],即演绎。[退],即归纳。演绎是指推论,愈推愈广;归纳就是范围由大缩小,叫做归纳法。[合],合观归结。[明],表明、说明。 义贯,佛言:然而这些日月星辰等的灾变不祥之象,[但此]小[国]之人才[见]到,而[彼]邻近另一小[国]之[众生],对于此等现象却非但[本所不见,亦复不]曾听[闻]过。[阿难,吾今]即[为汝以此]眚目所见光影(别业妄见)及日月星辰之灾象(同分妄见)[二事]作个[进](演绎)、及[退](归纳)之审析,并将其归结[合]而观之,以示[明]其理。
经文[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虽现似境,终彼见者目眚所成。眚即见劳,非色所造。然见眚者终无见咎。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
注释,[虽现似境]:其圆影虽现出似有实境;亦即,那些圆影看起来好像是真的一样。我们现在就是,看起来没有一样不是真的,所以,众生哪会去觉悟?这世间看起来这么强烈的感受,哪一个说这世间是假的?眼睛所看的、耳朵所听的,全世界、全宇宙的人,大家都认为这是真的;只有佛弟子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终彼见者目眚所成]:但终究还是那看到的人其翳眼所成之幻境,不是真实的。[眚即见劳]:[劳],病也。若有眚病即是其见有病。[非色所造]:所以那些圆影并非外色所造,而是自己眚目所见。[然见眚者终无见咎]:然而若能知见觉了这一切都是眚病所为,终不会再堕于眚见之咎;意思就是:看一件事情要用健康的心去看,那就什么都迎刃而解,用真如之心去看,没有能所;用如如不动的心去看,没有能所;用离一切相去看,没有能所,就这么看,就这么如如不动,就这么解脱!也就是:知幻即离,觉已非梦。
义贯,佛言:[阿难,如彼众生]因个[别]之[业]而造成虚[妄]之[见],因而[瞩]见[灯光]之[中所现圆影](见一真法界中现有自他根身器界),其圆影[虽现]出近[似]实际之[境]界,然而[终]究是[彼见者]之[目眚所成]之幻境,并无真实之实体(自他根身器界虽现如实有之境,终究是自心妄惑所成,并无实体)。[眚]目所见之境[即]是[见]之[劳]相(见之病相),[非]是外[色所造],乃自眚病所成。[然]而若能知[见]觉了这一切皆是[眚]病所成[者],则[终无]复堕于眚[见]之[咎]矣(如觉了即不复梦矣)。如今以由眚病而见圆影之事来[例]同[汝今日以目观见]些三界之[山河国土及诸众生],一切有情无情、依报正报,其实[皆是]你[无始]以来所患眚[见]之[病所成],并无实体!
这个重点就是说:所有万法都是心的见病所产生的,看了种种的感受、种种思惟、种种的造作,问题统统是出在哪里?出在无始的见病,就是见一切相,以不健康的心看这件事情。而这个问题分粗跟细,先天带来的这个执着性太强,所以,二六时中,都一定夹带一个我执,白天虽然比较容易克制一点,看到名、利、色三关,仍然是团团转。所以,要修行,它难,就是连白天都控制不住!白天控制得住,远离这一些烦恼,晚上呢?一睡觉当中,这些意志力没有了、消失了,于梦境又显现种子,所以,它困难就是难在太微细了,佛经太难理解,而且要真实的去解脱,太难太难!可是,如果你不去接触佛法,那就完全没有机会;只要接触佛法的众生,都能受益,哪怕是听一句、听一个典故、一个故事,哪怕是一句佛陀的简单开示,也能够改变我们的人生对宇宙的看法,也能够让我们活得很快乐。虽然没有办法一下子像佛一样,可是,日子已经不远了,解脱的日子已经不遥远了,只要我们有心。坚持,你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记住哲学家这一句话;当你目标正确,坚持,你就一定有所收获!我们学佛的目标正确,你一定要做一个动作,就是:我坚持听经闻法,刮风、下大雨、下冰块我都来!坚持,一定有所收获,这是勉励大家;听经闻法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在我们这个末法时期,说一句实在良心话:要听到楞严大法,还挺难的,还非常难得的因缘,诸位还能够坐在底下,能有因缘聚会一堂,难能可贵!(未完)
楞严经讲解156:在同一个世间,虽然是众生的同分妄见,其实是众生的别业妄见
楞严经讲解157:真正进入佛的本怀,把大事化成小事,小事化成无事
楞严经讲解158:饮食.男女不是理性的东西,没有办法控制。有办法让它转化就对了
楞严经讲解159:居士是佛陀的弟子、是出家人的弟子,你不能代表三宝
楞严经讲解160: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心里摆平了,就全世界都平了
楞严经讲解161:吃亏的人福报就会慢慢来,现在看起来很吃亏的人不一定吃亏
楞严经讲解162: 修行是见到这个:别人对不起我,你很清楚那是虚妄
楞严经讲解163:听经闻法功不唐捐,在八识田中种下这个金刚种子百千万劫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