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浅释04:你不住到情上,不住到爱上,去欲断爱,生死就会了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05 (此视频是mp3上传没有图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565drkj8z&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六祖坛经浅释04:
“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在天明的时候,五祖大师叫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这个墙壁上,“绘画图相”:要画《楞伽经》的变相,和五祖血脉图。“忽见其偈”:忽然间,看见墙壁上有这一首偈颂,“报言”:就对卢供奉说“供奉却不用画”:唉!供奉啊!现在不用画了,这个偈颂在这儿,已经是妙不可言,“劳尔远来”:很对不起你,你这么远来,没有画画,真是太对不起了!这就大约英文说的 I am sorry。
“经云”:《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所有一切有形有相的,“皆是虚妄”:都是假的;“但留此偈”:我现在就留偈颂在这儿,“与人诵持”:教大家来诵持。“依此偈修”:依照这个偈颂的道理来修行,“免堕恶道”:可以不堕落三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能得到大的利益。“令门人炷香礼敬”:于是乎,五祖说,你们大家快拿一个香炉来,烧上香,你们大家都来礼拜,都来向偈颂叩头;“尽诵此偈”:大家都来念诵这偈颂,“即得见性”:你们能诵这个偈颂,就可以见性。“门人诵偈,皆叹善哉”:都说,啊!这可真好,这可真好了!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祖三更”:等到晚间没人时,神秀三更天写偈颂,五祖也三更天叫他去,和他打个机锋,“唤秀入室”:到堂里去。“问曰:偈是汝作否”:这个时候,讲话一定很小声的,就秘密地问神秀说:“偈颂是不是你作的?”“秀言”:神秀就说,“实是秀作”:实实在在是秀我作的。“不敢妄求祖位”:我不敢妄自贪心,求这第六代祖师的位子;“望和尚慈悲”:但是我希望和尚您多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您看一看弟子我,有没有多少的智慧?
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神秀一承认是他作的,五祖就得到答案了。“祖曰:汝作此偈”:说你作这个偈颂,“未见本性”:你还没有见到本性,没有见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你只还在门外,是个门外汉。“如此见解”:这种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你想修行,得到无上菩提,这是了不可得的。“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这无上菩提,你得在这个言下,说了这话,就认识自己的本心,“见自本性”:你明心见性,“不生不灭”:知道自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这一切法,都是圆融无碍的,没有一点滞塞不通的地方,“一真一切真”:你一样若真了,样样都真,“万境自如如”:万境都是到如如不动这境界上了!“如如之心”:在你如如不动这个心,“即是真实”:这才是真实呢!“若如是见”:你若能这样见的话,“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这才是无上菩提的本性呢!
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坊过。唱诵其偈。惠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
五祖大师对神秀讲:菩提自性,是不能用攀缘心、妄想心来求的。所以又告诉他说“汝且去”:你现在先去,“一两日思惟”:在这一两天之内,你再想一想,“更作一偈”:你再重作一首偈颂,“将来吾看”:拿来我看一看。“汝偈若入得门”:这入得门,就是明心见性,入到佛法的门里来了,不作门外汉。你作的偈颂,如果是见性了,得到本体开悟了;“付汝衣法”:我就把衣钵传授给你,你就做第六代的祖师。“神秀作礼而出”:神秀向五祖顶礼,就出去了。“又经数日”:又经过了很多天,“作偈不成”:没作成偈颂,“心中恍惚”:在这个时候,几几乎就发神经病,心里恍恍惚惚的,“神思不安”:神就是精神,思是思想。精神和思想都不稳定,都不安,“犹如梦中”:就是没有睡觉,好像在梦中似的,行住坐卧,都不知自己是干什么。你说他对这祖师的欲望多大!没有考上,自己又不能再作偈颂,这恐怕自杀都有份,自己把自己杀了。可是“行坐不乐”:行和坐都不安乐。
“复两日”:又过两天,“有一童子于碓坊过”:有一个童子,在六祖大师舂米的碓坊旁边走过去,“唱诵其偈”:一边走,他就一边唱,唱这个偈颂:“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他为什么要唱呢?因为他想要得大利益,不堕落三恶道,又想见性;所以一边走,一边唱这个偈颂。“惠能一闻”:六祖大师当时一听见,“便知此偈”:他就知道,这个偈颂“未见本性”:没有见着自己的本性。“虽未蒙教授”:虽然没有经过人来教授他,“早识大意”:大的意思,已经早就明白了。“遂问童子曰”:就问童子,“诵者何偈”:你念的是什么偈颂?
童子曰。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童子曰: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童子就说,你这个獦獠,你不知道五祖大师说过吗?说“世人生死事大”:世界人生死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五祖大师,想要传他衣钵,传这个衣法,就令所有的徒众,都作一首偈颂,给五祖看。“若悟大意”:若开悟得到明心见性的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五祖就传衣钵给这个人,做第六代的祖师。“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神秀上座,这个教授师,在南廊墙壁上,写出一首无相的偈颂,不着相的偈颂,“大师令人皆诵”:五祖大师,就令所有的人都诵。
你这个獦獠,真是没有善根,到现在这么多天,你还不知道!你真没有用,你只可以做苦工,在这儿舂米。这么好的机会,你不要错过,现在我要告诉你,教一教你,你好也可以开悟,也可以见性。依这个法修行,你来生就不这么苦,就不需要舂米。你诵这偈颂,也不需要去做牛、做马,堕到畜生、地狱,不堕落到三恶道;最低限度,也还能做一个大富贵人,得大利益。童子的心是不错,所以见着六祖大师舂米那么苦,想要教他偈颂。所以说教人人都诵,你也应该诵。“依此偈修”:依照这个偈颂来修行,“免堕恶道”:就不会堕落到三恶道去。你为什么这么多天还不知道呢?他说,五祖大师说“依此偈修”:依照这个偈颂来修行,“有大利益”:就有最大的利益。
惠能曰。我亦要诵此。结来生缘。上人。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童子引至偈前礼拜。惠能曰。惠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惠能闻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
童子这样讲了之后,就说你听着,我来教你:“身是菩提树”,你记得没有?“心如明镜台”,记着,不要忘了,“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你要记得清清楚楚的,才有功效呢!念才能有感应!“惠能曰”:六祖大师听小童子这样讲,对他这么好,于是乎就说,“我亦要诵此,结来生缘”:我也要诵这偈颂,好结一个来生的善缘。“上人”:他叫这个童子上人。上人本来是师父的别名,一般出家人叫师父多数是叫上人。说:“谁是你师父啊?”“我上人是上某下某。”这是上人,言其在我的上边。“我此踏碓”:六祖大师就说,我在这儿踏碓、舂米,“八个余月”:有八个多月了,“未曾行到堂前”:我没有到前边走廊走过;“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我请上人你带我到偈的前面,我也到那儿去叩头,拜一拜这个偈颂。“童子引至偈前礼拜”:这个童子心里想:“好了,我行一行菩萨道,帮帮这个獦獠的忙!”于是乎,这个童子就把六祖大师带到那个偈前礼拜,到那儿就说:“快叩头啦,你到这个地方来,你快一点叩头,叩得越多越好,你叩头叩响头,更有功德!”这个童子就一方面开着玩笑,一方面又认为不是开玩笑。
“惠能曰:”六祖大师说,“惠能不识字”:惠能我啊,真正苦恼啊!我太没有用了,一个字都不识!“请上人为读”:请上人为我读诵读诵。“时有江州别驾”: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居士,是个作官的,在江州做一个别驾的官,“姓张,名日用”:叫张日用,“便高声读”:高声念这个偈颂。“惠能闻已”:六祖大师听完后,“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就说:我也有一首偈颂,可是我不会写,怎么办呢?请别驾张居士帮我写一写,写到墙壁上。“别驾言”:张日用居士说,“汝亦作偈”:你也能作偈?这个时候,就睁大眼睛来看六祖,心里这么想:哈!你一个舂碓的,一个字不认识,你怎么会作偈颂呢?这是一种轻看的样子。“其事希有”:咦?这个事情太稀有了,没有过,你不认字,怎么会作偈颂呢?
惠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可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惠能偈曰。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
“惠能向别驾言”:六祖大师这时,本来不想说话,但是不说,就没有人帮着写,所以就说了,“欲学无上菩提”:说你若想学最上的菩提觉道,“不可轻于初学”:你不应该轻慢初次学佛法的人,你不应该看轻了刚学佛法的人。怎么说呢?“下下人有上上智”:这下下人,可以说是最愚下的,最愚痴的人,他有最大的智慧。大智若愚,有大智慧的人,好像没有智慧一样。你问他什么?他不知道,他也 I don't know。好像现在果宁、果前或果容,有的时候,我问他们什么,他们就说 I don't know;这是学了大智若愚。以前他们初来的时候,不说 I don't know,而说 I knoweverything。有一次,我遇着一个人,他也是这么说,他说他知道,所有都知道。我说:“你怎么会所有都知道,你所有都知道,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他说:“问什么问题呀?”我说:“你每一次吃饭的时候,吃多少粒米,你知道不知道?”他说:“那我没数过。”没数过,就是不知道。这是下下人有上上智,说下下的人,有最上的智慧,这是一个解法。这也可以说,在下边做苦工的人,也有在最高尚地位那个人的智慧。“上上人有没意智”:上上的人,最高尚的人,有的时候,他也会有没意智。没意智就是把智慧埋没了。怎么埋没住了呢?就被欲念压住,所以埋没他的智慧了。“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假设你要是轻慢人,就有无量无边的罪过。你懂吗?别驾!
“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说,好了、好了、好了!你说的很有道理,你说你的偈颂怎么样讲,我给你写,你不要讲一些闲话了。“汝若得法”:你啊!我可先对你讲哦,你要是得到法,“先须度吾”:你先要度我。为什么呢?我给你写这个偈颂啊!我若不给你写,你有偈,都没有人知道;所以你若做六祖的话,你一定先要度我,“勿忘此言”:你不要忘了这句话。“惠能偈曰”:六祖大师,就作了偈颂,说:“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而已,又有什么树可得呢?你若有一个树,那又变成了一个物,又有所执着了!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觉悟?什么样子?是青色的,是黄色的,是红色的,是白色的?你说出一个样子来!没有的。
“明镜亦非台”:你说“心如明镜台”,这个明镜亦非台,没有一个台。你若有一个台,又有所住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嘛,你怎么要有一个台呢?你若有个台,就有所住了,有所执着了,所以明镜亦非台,没有台。那么怎么样子?怎么样子也不怎么样子。“本来无一物”:本来就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也没有一个形相,所以根本就什么也没有。“何处惹尘埃”:你什么也没有了,尘埃又到什么地方能生出来?根本你就无所住了!这个偈颂,主要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要没有执着,一切执着都没有了,也就是佛所说那个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这个地方,就是教人没有执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执着干什么?你执着,将来你能不能不死呢?你到死了的时候,你又执着什么?
“书此偈已”:张别驾(张日用)写完这偈颂之后,“徒众总惊”:这一些个和尚、居士──五祖的这些徒众──统统都惊起来。惊就是惊奇,咦!咦!他也有偈颂?哈!这真是不可以貌取人,这个舂米的人,他都会作偈颂!这叫大惊。人就都不敢轻看这位卢居士,“无不嗟讶”:没有不叹息的,唉!他也会作偈颂!哦,大家都共同嗟讶,就惊奇。“各相谓言”:各人互相就都说了,“奇哉”:说奇怪得很,啊!你看他也会作偈颂,这是令大家都想不到的事情。“不得以貌取人”:你看他这个獦獠,相貌不出奇,他也会作偈颂,不可以貌取人,不可以欺负他是一个獦獠哦!
“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怎么他到这个地方没有多少时间,莫非说他是个肉身菩萨?大家就都连讽带刺的,这有一种讽刺性:“啊!你不要看轻他,他是肉身菩萨。”谁不知或者当时有罗汉在旁边,故意向大家这么来说,提醒大家:“你们认清楚,这是肉身菩萨。”这是一个理由。有的一部份就说:“唉!这真是肉身菩萨了!”这是讽刺的性质,就来讥笑他,“他到这儿没有好久,就成肉身菩萨了。”因为现在不知道他作的偈颂对不对呢?大家一嚷嚷,你吵我喊的,你叫我叫的,五祖大师在堂里边,也跑出来了:“哼!干什么?干什么?你们在这儿吵什么?”大家就说:“这个舂米的工人,这个獦獠,他也会作偈颂。”就对五祖讲了。
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
“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五祖大师,见这一般人都这么惊怪,恐怕有人来暗杀六祖。由这一句话,就证明当时的勾心斗角。神秀这一班党徒,已经在五祖大师那儿,把所有的势力都占住,有势力了;要不然五祖大师怎么会想有人要损害六祖,要伤害六祖呢?当时那一定是很明显的。“遂将鞋擦了偈,曰”:所以用鞋,就这个Shoe,拿鞋底在墙上把它擦没有了,就说:唉!“亦未见性”:说这个也没有见性,讲得也不对。你们听到这个地方,也许会想五祖大师尽打妄语,你看!头一个偈颂,他教大家诵,可以不堕三恶道,得大利益,能见性。其实,诵它根本就没有利益,也没有不堕落三恶道的意思,可是五祖大师就这样讲。这样讲呢,神秀就出来,承认是他作的。现在六祖大师作的偈,是见性了,反而他对大家讲没见性。这是不是打妄语呢?这叫方便法,这叫权法,这不是打妄语。因为他为了保护六祖,想佛法传留久远,不想有人把六祖伤害了,所以他就说这种方便的话。
在讲经之前,发表一个消息,什么消息呢?现在美国,有三个人又要出家,一个呢?就是果先。果前,已经在前面出家了,果宁呢?也宁愿出家了,现在果先,也要先出家,不要等到后边了,还有果逸和果修。果修说,她一定要修一切法。我说好啦!你修一切法。就给她取一个字,叫恒持,叫持无量义;你要修一切法,就要持无量义。果逸呢?她愿意隐遁,愿意找一个山谷的地方,去专心修道,这是近于隐逸的一种,所以我给她取的字叫恒隐。隐就是隐者;隐者,不是一般普通人,能做得到的,这是很清高的人,才能隐。在前几天,她那个客尘来,她也把她客尘打跑了。这客尘打跑了,这回我想她可以隐遁了。他们三个人,都想出家,但是我不知道可不可以?所以现在我和你们商量商量,看他们三个人,可不可以出家?给我一个答案,我好有一点主宰。
怎么样?他们大家是赞成?还是反对?赞成就说赞成,反对就说反对,不要说话。要是不举手的,就是赞成;举手的,就是反对。有多少反对?有多少不反对?反对的,要提出个理由来。我反对!为什么我反对呢?我不知道!我不是不知道,我不愿意说,我不说你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呢?我怕他们不修道,如果不修道,这个一点用处也没有。你反对吗?(弟子:不是。)果先反对吗?(No, I don't oppose.)。果修已经是不反对的,我知道果修是修,一定要修,我给你取这个名真好,再好都没有了,这是一定要修,This name is very good;It means to cultivate﹒但是你要记着这个名字是修,不是不修。
众以为然。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
五祖大师用他的鞋底,把墙上的偈颂擦完之后,就说了:“哼!这个也没有见性。”“众以为然”:大众一听说没有见性,就信以为然。“喔!喔!没有见性,这个也不行的,还是没有见性。”就是这样子。因为大家也不知道这个偈颂是对?是不对?那个说,菩提有树,这个就说,菩提无树;那个说,明镜是台,这个就说,明镜非台。究竟哪个是对的?莫衷一是,没有人明白。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人开悟。开悟的偈颂,没有开悟的人,就不认识。好像审核博士论文,必须要得到博士的,才能认识论文可以不可以?没有得到博士的就不认识了;单单得到 Master(硕士)学位,就不会认识博士的论文。开悟和没开悟,也是这样,所以大家以为这也没有见性。
“次日”:等到第二天,大家心理都平静下来,不再要知道哪一个是开悟,哪一个是没有开悟。“祖潜至碓坊”:五祖潜至碓坊。潜就是潜藏;就像神秀写偈颂一样,偷偷地不教人知道,偷偷地各处看看有人没有人?没有人,两步当一步,就跑到房里头。五祖大师也是从他的房,也跑得很快,三步当成一步,就跑到舂米那个房里头去了。跑到舂米房干什么呢?“见能腰石舂米”:见到六祖大师腰上驮着一块石头。他为什么要驮着一块石头呢?这样可以往下,容易很省力地就舂着米;石头可以帮着他出力,并且腰也不痛。五祖大师一看他这样子舂米,就“语曰”:对他说了,“求道之人,为法忘躯”:说求道之人,为法把自己的身体忘了。所以头前我对你们讲,如果里面着火,把身体烧化了,不要管它,随它化了嘛!死有什么问题呢?谁不要死啊?将来谁都要死嘛!你修道,若修死了,那真是功德无量。你看释迦牟尼佛,为求无上道,舍生命像微尘那么多,我们舍一个,都舍不了?这一个生命,都舍不了,那你还修什么道呢?所以就是死了也不管它。没有人供养,饿死最好了。没有饭吃,没有问题;没有衣服穿,没有问题;没有地方住,没有问题。我们只要修道,就可以了。自己修道,其余的,那都不成问题的。所以为法忘躯,就是为法,把自己身体都不要了。
你看六祖大师为佛法,腰上驮着一块石头,舂米给大家吃。这是什么呢?这就叫行菩萨道,就叫忘人无我,把我忘了,也不计较人:“哼!我为什么舂米给你们吃啊?你们都一点也不辛苦,什么也不干,一天到晚,除了睡觉,就是打坐。我在这个地方,舂米太辛苦了,不干啰!”不会这样子的。你们什么也不干吗?嘿,我来干!什么工不做?我来做!好像果前,现在忙得连饭都不顾得吃了!吃饭,他说wait a minute!wait aminute!(等一等)。哈,你看!我真欢喜这样的徒弟,但不是个个这样子。啊!为法忘躯啊,你们记得!
“当如是乎”:应该是这样子啊!什么样子?就是不怕辛苦,忘了吃饭。六祖大师,不知几多天都没有吃饭呢?没有人去叫他吃饭,他自己也忘了吃饭,所以自己的力量没有了,用一块石头,驮在腰上来帮忙:“你帮我往下舂一下米。”因为石头重,驮到腰上,身体就重了,用脚往下踩碓,就不用那么大力。为什么他用石头来帮忙?因为恐怕好多天没有吃饭。这是我这么想,是不是这样子?这个你不要执着。不要说:“哦!一定是这样子。”也不要说:“一定不是这样子。”妙就在这个地方。
乃问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六祖坛经》这个地方,很重要的。“乃问曰”:五祖就问六祖说,“米熟也未”:米熟了没熟呢?意思是说,你把米舂好了没有?舂好这个米没有啊?这是一个意思。又一个意思,是说你的功夫,成就了没有?你的用功,有没有上路?头前我问你们,不是说:这用功用上路了?这叫米熟了没有。为什么说米呢?米是一粒一粒的,圆形的,这可以说是你自性的摩尼宝珠。你那个摩尼宝珠,成就了没有?也就是你的心光圆满了没有?也就是你的性光圆满了没有?意思是在这儿。语意就是自性的性光,自心的心光,自身的身光,性心身这三光圆满了没有?又者,米用水煮成饭,这才叫熟;就是说你修道已经成功了吗?你在这儿,连舂米带修禅,你禅的功夫怎么样?有这么多的意思。六祖大师听后,当然明白五祖的意思。因为什么呢?他是过来人,明白过来人说的话。
“惠能曰”:六祖大师说“米熟久矣”:说我的功夫,已经成就很久很久了!“犹欠筛在”:什么叫筛呢?你知不知道什么叫筛?筛就是筛糠,把米上面的糠筛去了,也就是把粪都除去,筛就是除粪的工夫。“二十年尽除粪”,就是做那个工作;就是把见、思惑都没有了。六祖大师说,他的功夫,成是成了,但是犹欠筛在,还要除粪呢!讲《法华经》讲到二十年尽在除粪;这样就是除粪。你现在懂了吗?所以经一定要讲,若不讲,你连这“除粪”都不会,那真是没有用了!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
“祖以杖击碓三下”:五祖拿着杖,看着碓子,敲了三下。杖就是柺杖,出家人年纪大了,行路用的,有一条 stick。这 stick很长的,就是虚老说的:“才得一藤活似龙,半敲风雨半敲空。”就是那个藤,活似龙那条棍,因为它弯弯曲曲,就像一条龙。你看!它敲风、敲雨,这个风雨,他要用柺杖来敲一敲;这虚空,他要用柺杖来敲一敲。这真是没有事情,找事情干!如果像果前这么忙,他就没有功夫去又敲风雨又敲空了。“而去”:你知道他怎么去的?就这个“去”,你若知道他怎么去的,你就是明白了;你不知道他怎么去,就要等我讲给你听。他这么样去的:把两只手,拿着柺杖,背在后边,这么样子,看见没有?这么样去的。就好像今天果逸跑香的时候,她手在后边这么背着;但是他有一条柺杖,也放到后边。你说这是什么意思?敲了三下碓,然后又这么样子走了。你懂了不懂啊?你不懂啊?我也不告诉你;你若懂,我也不说了!懂,也不告诉你;不懂,也不告诉你。
“惠能即会祖意”:六祖大师明白了;即会祖意,这就是明白了。所以说讲经,这个地方,我若不给你讲,你不知道五祖是怎么去的?他敲三下,是什么意思呢?惠能就明白五祖大师的意思。“三鼓入室”:他为什么敲碓三下?这就教他晚间三更天的时候去。三鼓就是半夜十二点,这叫三更天。所以他用杖敲三下碓,这都叫无言说法,不需要讲话。所以我们打坐时,教人走路,就打两槌鱼,教你行起来。止静,敲一下,就 stop,站住,这是无言说法。敲三下木鱼,教你照顾话头,教你用功,你自己用功,所以这都是无言说法。五祖敲这三下,就教他晚间三更天去。为什么掉背手,把柺杖放到后边?柺杖本来应该在前边指路的,他现在放到后边。说:“你怎么知道?”你怎么不知道?我可就知道。拐杖放到后边,就是教六祖从后门进来,不要教旁人看见;这是五祖教六祖做秘密的行为:“你不要跑得那么快,你就慢慢走都可以,晚间半夜的时侯,一步一步,慢慢从我后门进到我的房里来。”要不然怎么用“惠能即会祖意”呢?他会意,就是会得敲三下,教他三更天去;掉背手,就是教他从后面进去。在这时候,总有几句话,六祖一进去的时候,五祖就问:“喂,你干什么来着?”六祖大师就说:“今天祖师您教我三更天来嘛!”“是吗?我叫你三更天来吗?我怎么忘了呢?你为什么从后门来?你怎么不从前边来啊?”六祖大师说:“您掉背手,教我从后门来啊!”五祖哈哈笑,就说:“哈,你是不错的,你是很有意思的。”你若问我:“你怎么知道这个事情?”我就要问:“你怎么不知道这个事情?”
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祖以袈裟遮围”:五祖大师,看见六祖大师进来,于是乎去把门插上。那时候,窗户不是玻璃的,是用纸糊的,五祖大师,还恐怕外边有人看见六祖来,偷着在外面看,或者在外面偷听,就用袈裟,他的袈裟很大的,把两个人的头,都包到一起。就像今天果逸在上面打坐,用条 blanket(毯子)把头包上;但是这是两个人,不是一个人。包上头干什么呢?就在那里面讲《金刚经》。你看!不像我给你们这么公开讲,五祖讲《金刚经》,秘密地讲,就教六祖怎么样才能成金刚不坏身。由一开始,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更豁然大悟。这样讲法,是真不容易讲,很憋气的,把头包上了布,不通气;这样讲法,是不太好讲的。
六祖大师说:“犹欠筛在。”这个就是说除粪,除见思的烦恼。说虽然知道用功的方法,但是对见思的烦恼,还没有清除净尽,这是“犹欠筛在”。还有,没有人证明,虽然自己的功夫,用得登峰造极,炉火纯青,到最好这种境地了,可是没有经过明眼善知识的印证,这也叫“犹欠筛在”。所以五祖大师听他这样讲,就预备印证他的功夫。印证功夫,如果就告诉他:“你三更天到我那儿。”或者“你到我房里,我给你讲讲,我和你谈一谈。”当时我相信有其他的人在旁边,五祖这样一说,这个话很快地就会传到神秀的耳朵里去。神秀这一班党徒如果知道,恐怕对于六祖又有不利;所以五祖大师就不讲话,看看六祖大师的智慧怎么样?就敲碓三下,然后掉背着手,回到自己房里去了。
那么他这样的举动,六祖大师明白他的用意,可是其他的人如聋若哑,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因为这是无声说法。就是神秀的情报再快,甚至有无线电,安着radio,但是没有声音,你就没有法子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要点在这个地方,这我们应该知道的。
到房里,又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不令其他的人看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为六祖大师讲《金刚经》。虽然说是讲《金刚经》,这其中还说几句最要紧的,我现在也告诉你们。因为我当时有雷达,所以有录音机录下来,以下是五祖和六祖的谈话,我现在告诉你们;这是在唐朝的录音机,不是现在的录音机。怎么说的呢?五祖大师就说:“你想要成佛吗?”六祖大师说:“是!我是想要成佛,我不想做其他的事情,就唯求作佛。”五祖大师说:“你的志愿,是非常好的;但是你想要成佛,先要断无明。这无明也就是生出见、思的烦恼。你想要断这个见、思的烦恼,先要断无明。无明就是事情发生,你不懂,你不明白,这叫无明。好像人的生死,就是由情爱使人生死。你想要没有情爱,就先要破无明;无明一破,你的见惑和思惑,也就都没有了。这无明是生死的根本,你想要断无明,了生死的根本,就是《金刚经》上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无所住什么啊?无所住这个情爱;你不住到情上,不住到爱上,你去欲断爱,生死就会了。”六祖大师一听,豁然开悟,洞彻本来面目,说:“喔!原来就是这么回事,这没有什么困难的,很容易。”所以他就开悟了。以上是唐朝的录音,现在我开开给你们听。
修行、学习佛法,首先要把应无所住这个心再生出来。不住,就是不住于情,不住于爱。你要是住到情上,住到爱上,这就是无明,也就是生死。你不住于情,不住于爱,不住于有,不住于空,这就是中道。中道并不是没有“有”,也不是离了空,也不是另外在情爱外边,再找出来一部份;就是在这个上边,就能把它变过来。你变情和爱成为真正的般若智慧,这就是“觉”;你要是不变过来,这就是“迷”。迷和觉,就是一转身的功夫。你只要能转过身来,所谓“回头转面”,你一回头就是。所以中国有一句话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你若能回头,这就是涅槃,也就是彼岸。你要是不回头,恣情纵欲,任着情爱去跑,愈跑愈远,就是愈迷愈深;但是虽然深远,你只要能一转身,这就是顿悟。顿悟就是觉,你能觉,就是佛,你成佛了。
说:“那我成佛,没有工作了,怎么办呢?就坐那儿,等着人给我烧香叩头,这我觉得这没有什么意思。”那你可以再来做众生啊!再来做众生,和众生做朋友,你度众生都去成佛。成佛虽然说是没有意思,但是他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昨天讲有个鬼,不愿做人,说:我今作鬼三千秋,也无烦恼也无愁;生公叫我为人去,只恐为人不到头。那个鬼虽然没有烦恼,没有愁,但他是属阴,佛是属阳的。佛好像太阳光,鬼虽然是没有烦恼,没有愁,他尽是在晚间出现的。所以你好好算一算,你是愿意做鬼啊?是愿意作佛?愿意做鬼,有情爱不要紧的;愿意作佛,就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未完)
宣化上人讲述六祖法宝坛经浅释目录
六祖坛经浅释01:从西天到东土,历代祖师各有各的特长,各有各的密行
六祖坛经浅释03:若放不下攀缘,你说懂得修行,那都是假的是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