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六祖坛经浅释11:不是教你坐那儿不动,是教你动中修不动,教你在日用中不动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12 (此视频是mp3上传没有图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565rfqsrf&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六祖坛经浅释11

定慧品第四

定,是由戒生出来的,由定才能发慧,这戒定慧是三无漏学。你能持戒,可以得到无漏;你能修定,也可以得到无漏;你能发慧,也是得到无漏。所以你想要得到定,首先要持戒。怎么叫持戒呢?就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这定慧第四,是第四品。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

“师示众云”:六祖大师,开示一切众生说,“善知识”:各位善知识,“我此法门”:我这个顿教的法门,“以定慧为本”:以定和慧做根本、做基础。“大众勿迷”:你们既然是善知识,就不要迷,不要执迷不悟。不要执着什么呢?“言定慧别”:不要执着说定慧是两个,定是定,慧是慧,不要这么执着。要怎么样呢?要“定慧一体”:定就是慧,慧就是定;虽然有两个名,本体是一个,“不是二”:不是两个。“定是慧体,慧是定用”:怎么样讲呢?定,就是慧的本体,慧,就是定的用。定有什么用呢?就是由定能发出智慧来。“即慧之时”:就是你智慧现前的时候,“定在慧”:定就在智慧里包着。“即定之时”:你就是在禅定之中,“慧在定”:智慧就在定里。所以“若识此义”:你若明白定慧本来是一体,只不过用途不同,“即是定慧等学”:这就是定慧平等,定慧一体。

诸学道人”:你们这些修行人,“莫言先定发慧”:不要说先要有定,然后再发出智慧;“先慧发定”:也不要说先有智慧,然后才能发出定力。你有定,就有慧;有慧,就有定。你若没有慧,也没有定;没有定,也没有慧。所以定慧是一体的。你若说定慧“各别”:是两种,有一种分别。你“作此见者”:若这样地来见解,“法有二相”:你就以为定慧是两个了。口说善语,心中不善”:你口里说好话,心里存着不好的心,尽想着妒忌人、障碍人,贡高我慢、邪见、贪瞋痴在心里头。口里说得很好,心里不善。“空有定慧”:根本没有定慧的,定慧是空的;“定慧不等”:定慧就没有平等。“若心口俱善”:你心里善,口里也善;口里善,心里也善,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内外都一样,没有两样,心口如一,口里说什么,心里也就想什么,不是口是心非。“定慧即等”:这就是定慧均等,定慧一样。

自悟修行”:你自己明白,你自己就修行,“不在于诤”:不是说我同人家讲几句争论的话,教人知道我是有修行;或者讲几句卖广告的话,教人知道我的名誉是最好。这不是在争的。“若诤先后”:你若争先争后的,一定要先定后慧,或者先慧后定,这样来争论这个道理。所谓“诤是胜负心”,诤,就争胜负,“与道相违背”,这和道理是相违背的,“便生四相心”,你就会生出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心,“由何得三昧”,你这一有了争,就不会得到三昧,就没有定;没有定,就没有慧。“即同迷人”:你同人家争论来辨别,就是凡夫的愚痴人。迷人就是最不明白的人,最愚痴的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所谓“诤是胜负心”,就是“胜负”两个字。你胜负心没有断,你一争胜负,就生长出来我执和法执,我执和法执不断,四相就生出来了,所以就“不离四相”:你有我执,就有人执;有人执,就有众生执;有众生执,就会生出寿者执来。不离四相,也就是生出这四种的执着,而变成四相。

善知识”:各位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定慧是什么样子呢?我现在给你们举出一个比喻。比喻什么呢?“犹如灯光”:好像灯和光一样。“有灯即光”:你的定慧,就拿“灯光”两个字来做比喻:有灯就有光,有光就有灯;若没有光,也没有灯;没有灯,也没有光,所以这定慧也就是这样子。灯、光虽然说是两个,其实是一体的。“无灯即暗”:没有灯就黑暗了,“灯是光之体”:灯就是光的本体,“光是灯之用”:光是灯的用。灯有什么用呢?就是有光。光的本体是什么?就是灯。“名虽有二,体本同一”:名字虽然有两个,本体只是一个。“此定慧法,亦复如是”:定慧这种的佛法,也就像灯和光一样的道理。

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如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其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着。迷人着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

“师示众云:善知识”:六祖大师,又开示大众说,各位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一行的定,什么叫一行三昧呢?“于一切处”:在所有的地方,“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行也是直心,住也是直心,坐也是直心,卧也是直心;行住坐卧,这就是言行动作。一切时、一切处,都是时时行直心,不要用弯曲心。“如净名经云”:就像《维摩经》上说,“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直心就是极乐世界的净土。其心行谄曲,口但说直”:你口里说是直,但是行为却是谄媚于人。怎么叫谄媚人呢?就是看见人有钱,对人家讲话,就扬起头来望着,笑笑的脸:“啊!你来了,我真欢迎你。”根本他心里不是欢迎这个人,是欢迎这个人的钱,欢迎这个人的势力,这就叫谄媚。曲,就心不直,弯弯的。“口说一行三昧”:口里说要直心,要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他行为偏偏不正直。

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着”:直心就是道场,你用直心来处理一切事,对一切法,勿有执着,你不要生出执着来。“迷人着法相,执一行三昧”:愚痴的人着住到法相上,生出法执,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妄不起,就是不打妄想。他就说,我坐着不动弹,也不打妄想,这就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你若是这样解释的话,是什么呢?这“即同无情”:就是没有知觉性。你这种的解法,完全错了。不是说:坐着不动,坐着妄想不起,这是一行三昧,这就是定。你如果这样想,就变成草木一样。“却是障道因缘”:这是障道的因缘。

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诃。

“善知识,道须通流”:什么叫道呢?道应该通达无碍,川流不息的。“何以却滞”:为什么你就把道停止住了?滞,就是停止住了。你把心停止,变成死灰、枯木,没有什么用的。所以“心不住法”:心里无所著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嘛!不着于空,不着于有,不着于法。你着到法上,就着到有上;着到空上,就落于空亡;所以没有法执,也没有空执,也没有我执,这才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道即通流”:你无所住,道才能流通。“心若住法,名为自缚”:你心若执着到法上,说我坐着不动弹。这就变成自缚,自己把自己绑上,自己给自己不自由。“若言常坐不动是”:你若说坐着不动弹,这是一行三昧的话;“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这就像舍利弗在林里打坐,他说他不动,“却被维摩诘诃”:却被维摩居士闹了他一顿,说:“你那么坐着,有什么用啊?你像个死人似的!”

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

善知识”:各位善知识,“又有人教坐”:有人教人打坐,“看心观静”:看自己的心,观这个静的,是什么样子?“不动不起,从此置功”:不动不起这么样子,从这个地方做去,就有功了。“迷人不会”:迷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便执成颠”:就生出执着,说:“坐在这个地方不动,不要起来,这样就有功夫,有了禅啦!”就成了一种颠狂。好像以前有好多人,到这个地方来,说他开了悟了。唉!也不知道他怎么开的悟?他很相信自己是开悟了,这就是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像这一类的,多得很哪!“如是相教,故知大错”:所以辗转传授,你给我印证,说:“啊!这么样子就是开悟。”他给你也印证,就说:“你这么样是开悟了。”其实怎么样呀?这完全是错。

你看中国唐朝的时候,在佛教里,就有这么一些口头禅、假祖师,难怪美国现在也有很多这一类的人!但是现在已经很晚了,才生出这班人,这是一班冒充开悟的。有冒充开悟的,将来就有真开悟的;这冒充开悟的,就是给真开悟的,来做开路的先锋。本来人人都不知道什么叫开悟,所以他就冒充说:“我就是开悟了。”啊!一般人说:“开悟的人是这样子?”看来看去,喔!说:“他是开悟的,就这样子!”忽然间,又来一个真正开悟的,这些人就不相信,以为这个真开悟的和那个冒充开悟的,是一样的。你们现在修得开悟了,将来也会被这些冒充开悟的影响很大。若让我说,你们都不要说开悟;就开悟,也不要说出来。这是最好的办法。

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这样子,真真假,假假真。你真的,他说你是假的;你假的,他说你是真的。所以你也不要说真,也不要说假,教他自己去认识,这是最好的办法。他没有开悟的人,自己说自己开悟了;你已经开悟的人,若也自己说自己开悟了,这和那个没有开悟的是一样的。为什么呢?开悟的人,不需要自我介绍,说:“喔!你知道我吗?我是开悟了,我和谁是一样的。他开悟了,我和他是一样的。”这就表示我也开悟了!不必这样子讲!开悟和不开悟是一样的,没有分别,你不要挂那一个假名。开悟也是个人,不开悟也是个人;开悟也可以成佛,不开悟也可以成佛,这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所以不要挂这么一个招牌,教大家认识你。不认识你最好的!没有人认识,这是“直心是道场”。

师示众云。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师示众云:善知识”:六祖大师又给大家讲开示,叫了一声:各位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本来真正的佛教,没有一个顿法,也没有一个渐法。“人性自有利钝”:人的性有聪明、有愚痴的。“迷人渐修”:迷的人,是一点一点地修成的。“悟人顿契”:开悟的人,顿断一切的尘劳,顿断一切的妄想,顿断一切的习气、毛病。“自识本心”:他认识自己的本心,“自见本性”:自己见到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明心见性成功的时候,是没有分别的;所以立出来这么一个顿教、渐教,只是假名而已。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便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我所传顿教的法门,从释迦牟尼佛到现在,“先立无念为宗”:以无所念为宗。“无相为体”:没有相做本体。“无住为本”:无住做基础、做根本。“无相者”:什么叫无相?“于相而离相”:就在相上,离开这个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在这个念上,你不着住到念上,不要执着。

无住者”:什么叫无住?“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人的本性,对于这个世界的善和恶,好和丑,“乃至冤之与亲”:乃至于和谁有冤、有仇,和谁有亲戚的关系,“言语触刺欺争之时”:言语,就是说话;触刺,就是刺激,拂逆的事情;及欺骗和争夺之事。“并将为空”:这些问题,都觉得没有什么执着,都是空的,就“不思酬害”:酬,就是报酬;害,就是伤害。对人没有仇恨的心,也没有报恩的心。“念念之中”:在每一念里,“不思前境”:过去的事情,就都不想,不回忆。“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假设你总回想过去的念、现在的念和未来的念;念念就像水的波浪似的,总接连不断。“名为系缚”:就像用绳子自己把自己绑上,把自己拴到一个地方,得不到自由。“于诸法上”:于一切法的上面,“念念不住,便即无缚也”:你在一切的法都不执着,念念不着住,这就是没有把你绑住。“此是以无住为本”:这就是以无所住为基本。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六祖大师,又叫一声“善知识”:各位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你外边离开一切诸相,这就叫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能离开一切诸相,这就是法的本体、清净的妙体。“此是以无相为体”:所以这就叫以无相为体。

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劝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于诸境上”:在一切的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你在任何的境界上,心里也不染着,这就叫无念。“于自念上”:自己在清净念上,“常离诸境”:离开一切境,“不于境上生心”:不是在境上,尽生出种种的心,回忆种种的境界。“若只百物不思”:假如你不生这个心,什么也不想了,“念尽除却”:一切念都除去,没有念了。这对不对呢?这又错了!所以说:“着相头头错,无为又落空。”你说怎么办呢?就在这个地方,很难办的;你若能办到,这就是无念。“一念绝”:你一念要是断了,没有了,“即死”:就死了。你人怎么样没有念?除非死了,就没有念了。你在这个地方死了,“别处受生”:又到旁的地方托生去了,“是为大错”:这是大错而特错。学道者思之”:那么想要修道的人,在这个地方,要特别注意,特别想一想。“若不识法意”:你若不识法的意思,“自错犹可”:自己错了还可以,“更劝他人”:你又教其他人也跟着你错;“自迷不见,又谤佛经”:你自己愚痴,没有认识自己的心性,你又毁谤佛经所说的是错了。“所以立无念为宗”:所以立出来以“无念”为宗旨。

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各位善知识,为什么要立无念为宗啊?只因为有一等人,口里自己说自己见性,自己开悟。“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迷人哪、愚痴的人哪,在境界上,就生出种种的念来;在念上,又生出种种的邪见来,所以“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所有一切的妄想、尘劳,都是从念上生出来的。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自己的清净本源、妙明觉性,本来一个法也没有,它是本来无一物的。“若有所得”:假使有所得的话,“妄说祸福”:就说:“喂!你明天就要死了,你知道吗?你若今天做一个大功德,送给我一百万,你明天就不死了。如果你不买啊,你一定死的。”这个人一听,自己要死了,留这么多钱也没有用,就拿了一百万块钱买,到明天果然没有死。“啊!这个人讲话真灵了!”他不说这个人骗他一百万块钱,他反说这个人讲话真灵,这是讲的祸福。又见那个人说:“喔,你啊!是个有福报的人,你现在要做点功德,你就差一点点。你若拿出十万块钱,来做一个功德,下届总统一定是你的。”所以这个人想:“总统这么便宜,十万块钱,我可以拿得出,拿出十万,我还有几百万。”买个总统做,这都叫讲祸福的。“即是尘劳邪见”:这都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所以这个法门,立无念为宗。

我再给你们讲一讲无念、无相、无住。你若能无念,也就无相;你若能无相,也就无住。你没有相了,你住到什么地方?你没有念了,你有个什么相呢?你看是不是这样子?所以无念,也就无生;无相,也就无灭;无住,本来就没有生灭,也没有是,也没有非。无念、无相、无住,就是无是、无非。无念、无相、无住,就是无善、无恶。无念、无相、无住,就是无男、无女。你看看!这个念就是个邪念。你邪念没有了,怎么有一个男女啊?男女都没有了,所以这真是妙呀!你若无相,根本没有我相,又谁生出淫欲心呢?淫欲心,就是个念,你没有那个念了,就没有淫欲心了。没有淫欲心,根本也没有我相,也无所著住,就没有所执着。没有所执着,你说这是不是真正的自由呢?是不是就得到解脱了呢?所以无相、无念、无住;也无动、也无静;也无是、也无非;也无男、也无女;也无善、也无恶。这简直妙到极点了!你只要能用无念,就无相了;无相了,就无住了。你没有相:“我没有一个身体呢!”那住到什么地方呢?是不是?所以这是很妙的,你要往深的研究研究。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六祖大师说:你们各位有智慧的善知识,我讲这个“无”,是没有什么?“念者念何物”:说“念”,念什么东西?“无者无二相”:“无”就是没有两个相;不单没有两个相,一个相也没有了。“无诸尘劳之心”:尘劳之心,就是染污心,就是不正确的心,也就是邪心也就是欲心。“念者念真如本性”:什么叫念?念要念真如自性。什么是真如自性呀?真如,就是我们本来就有的性,也就是如来藏性,也就是佛性。“真如即是念之体”:这真如就是念的体。“念即是真如之用”:说无念,那是没有真如了?”你要知道:“无”是无二相,“念”是教你念真如。这个真如,自己的本性,你不要忘了它!自己本性是什么样?是清清净净的。“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自性这个念,是个真念,不是眼、耳、鼻、舌这些六门生出的念。“真如有性”,你“所以起念”。“真如若无”:你真如若没有了,“眼耳色声当时即坏”:真如也就是性王,前边不是讲过“性在王在,性去王无”吗?真如也就是性王,不过现在变了一个名。

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善知识”,你应该要知道,“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因为你若是用真如的本体,虽然起念,在六根门头,虽然有见闻觉知,可是不执着。因为你没有邪念,“不染万境”:不着到万境上,“而真性常自在”:你的真如自性常常自在的。“故经云”:所以经上说:“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为什么能够善分别诸法相?这是真如的用。虽然能分别诸法相,可是不执着万境、不染着万境;不染着万境,就是在这个第一义而不动。


坐禅品第五

我们现在都是坐禅了!这个禅,不一定坐才有禅,行住坐卧,都有禅,所谓“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你会用功,不一定说单单坐那儿的时候才用功,你随时随地都可以用功。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着心。亦不着净。亦不是不动。若言着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着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着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师示众云”:六祖大师开示大众说,“此门坐禅,元不着心,亦不着净”:坐禅原来不需要着住到这个心,也不需要着住到这个净;净就是清净。为什么呢?你着到心上,就有两个心;你着到净上,也有两个净。“亦不是不动”:也不是说我总坐这儿不动。“若言着心,心原是妄”:你要是着到心上,有了两个心,就变成妄心,不是真心了。为什么?“知心如幻”:你应该知道你的心,本来是虚妄的,是幻化的,“故无所著也”:因为你知道你要是一着到心上,就变成妄心,就不是真心,所以你就不应该着住。“若言着净”:假使你说着在净上,“人性本净”:人的自性,本来是清净的;既然是清净,你为什么又要着住到净上呢?你若着住到净上,也变成有两种;有两种,就是有真、有妄。“由妄念故”:因为有妄念故,所以“盖覆真如”:把真如自性就遮盖住。“但无妄想,性自清净”:你只要没有妄想,你的性本来就清净了。

你“起心着净”:你生出来一个心,着到净上,“却生净妄”:本来是清净的,但是你因为头上安头,又想要弄出一个净来,这就是有一个妄了。生出一个妄,就不是本来清净的本体。“妄无处所”:可是这个妄,没有一个地方。“著者是妄”:你要是着到净上,就变成一个妄,你就是头上安头!“净无形相”:什么叫净?清净是无形无相的。“却立净相”:没有形相,你却要立出一个净的形相来,你观净着到净上,“言是功夫”:你说这就是功夫。“作此见者”:你若作这种见的话,“障自本性”:你就障碍自己的本性!“却被净缚”:你就被净所绑住。你着到净上,这也是执着。修道,就是要破你的执,破你的着,要无所执着。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着心着净。即障道也。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你假使要修不动,“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不动什么呢?不是教你坐那儿不动,是教你动中修不动,教你在日用中不动。你遇见一切人的时候,不要尽看人的是非,不要尽分别人的善恶,你不要尽找人的过错。“即是自性不动”:这才是自性真正不动!你要是尽看人的是非,来分别人的善恶,找人的过错,这就是没能不动。你要自性不动,就是不要在人的是非、善恶、过患上用功夫。各位“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你们欢喜做迷人呢?是欢喜做智慧人?你欢喜做迷人,你就可以随便讲他人的是非、长短。你若欢喜做智慧的人,就不要说其他人的是非、长短、好坏。与道违背”:你要是尽找人的是非、长短、善恶,这就与道相违背,与道不相应。若着心着净,即障道也”:你再若着心、着净,这就是障道法。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师示众云:善知识”:六祖大师开示大众,又叫一声:各位善知识,“何名坐禅”:什么叫做坐禅呢?“此法门中”:坐禅这一个法门里,“无障无碍”:无所障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对于外边一切好的境界,和不好的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心念都不为外的境界所摇动,这就叫“坐”,不是一定坐那儿是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你内里边,见到自性不摇不动,这就叫“禅”。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善知识,何名禅定”:各位善知识,什么叫禅定?“外离相为禅”:对外离一切诸相,不执着一切相,就是禅。“内不乱为定”:心里不乱打妄想,不起杂念,就是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因为外边你离相,内里也就有定力;你在外边如果着相,内心即乱,你里边也就没有定。“外若离相,心即不乱”:你外边离开一切相,不着住到一切相,心就不乱。本性自净自定”:本来自己的灵明觉性,自然就清净了,也就会生出定来。“只为见境思境”:你因为见着境界,就执到这种境界上,就回忆这种境界,“即乱”:所以就乱了。“若见诸境心不乱者”:你若见外边一切境界,心里不乱,“是真定也”:这就是真正的定、禅定。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各位“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外边你离开一切相,这就叫“禅”。“内不乱即定”:你心里边不乱,这就是“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外边有禅,内里边有定,这就是真正的禅定。“净名经云”:在《维摩经》上说:“即时豁然还得本心”:即刻就豁然贯通,明白自己的本心。“菩萨戒经云”:《梵网经》上说,“我本性元自清净”:我的自性,本来是清净的。善知识,于念念中”:你在每一念中,“自见本性清净”:都要自见本性是清净的。念念自性本性清净的,“自修自行”:自己去修,自己去行,“自成佛道”:自然就可以成就佛道。


忏悔品第六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当时,六祖大师在南华寺,见广州、韶关,和全国四面八方一些读书人和老百姓;广州就是广东,韶关就是曲江,“骈集山中听法”:大家都一起走到南华寺宝林山,都来想请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所以就升上法座,登坛说法。说,来诸善知识”:你们这一些各处来的各位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修坐禅这个心地法门,要从自性中修起。于一切时”:在所有的时候,念念自净其心”:念念都要有正念,不要有邪念。你有正念,就是自净其心;你有邪念,就不是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这个法门,要你自己修,自己行,旁人没有法子替你来修行。见自己法身”:你要自己见着自己的法身;自己的法身,也就是自性。见自心佛”:你要见着你自己心里的真佛。自度自戒”:你自己度自己,要守持戒律,始得”:这才可以。不假到此”:你能自修自度,自度自戒,你到这个山里,才没有白来这一趟。

既从远来”:你们都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一会于此”:大家都在这一个法会里头来聚会,“皆共有缘”:我们都是很有缘的,都是在往昔多生多劫种下的缘,今生才能遇到一起。“今可各各胡跪”:现在你们每一个人都右膝着地。“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我先传给你们自性里边的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然后再授给你们无相忏悔。所以你们都胡跪!(未完)

宣化上人讲述六祖法宝坛经浅释目录

六祖坛经浅释01:从西天到东土,历代祖师各有各的特长,各有各的密行

六祖坛经浅释02:不动肝火就是降龙;不生烦恼就是伏虎

六祖坛经浅释03:若放不下攀缘,你说懂得修行,那都是假的是骗人的

六祖坛经浅释04:你不住到情上,不住到爱上,去欲断爱,生死就会了

六祖坛经浅释05:明白佛法之后,切记不可以再做糊涂事!再做就是佛教的罪人

六祖坛经浅释06:这一切善恶都在自性里头包着,不要取,也不要舍

六祖坛经浅释07:情欲是伤害自己身体和生命最重要的问题;也是令你愚痴的最重要的问题

六祖坛经浅释08:你若能断淫欲心,那你就得着顿教法门,慢慢的断就变成渐

六祖坛经浅释09:造寺度僧布施设斋这都是在修福,不可以将这个福说是功德

六祖坛经浅释10:虽然说带业往生,你还要自己自净其心才能有办法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祖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180链接(未完)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01-200目录(未完)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