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好开发智慧让自己具足文字般若

福安古观音阁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人最宝贵的时间就是年轻,尤其是学习的时间。古代讲的学习和现在的学习还是有差别的。现在人很可怜,从小到大,学的都是技术,用来谋生用的。至于诗书,古代圣贤,这些反而少学了,没有这个氛围。所以学习更应该注重学习一些陶冶情操的。

古代讲的,琴棋诗画书酒花,这些可以陶冶情操的。其实这些也能带来生命的快乐。你看古代的禅师,开悟的,在文字般若上造诣都非常了不得。没有文字般若,那是不行的。近代四大高僧,虚云,印光,太虚,弘一,这四大高僧,个个都是才高八斗的。大家去看传记就知道了。文字般若很了不得,加上自己开悟后,用文字能把这些智慧展开了。其实文字般若,甚至你懂得写写诗,作作画,也是一种宣泄感情的过程。现在人活的很粗糙,所以细腻的文字看不起来,越来越白话,越来越简单了。为什么,智慧不够。所以大家学佛后,一定要好好开发智慧,求诸佛菩萨加被,让自己具足文字般若。

现在大家都讲经济,讲实用。而所有实用,都是物质上的实用。包括现在许多弘法,也都是解决生活上的困惑,甚至可以说,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能求的,也是物质生活的。至于要发展精神领域,琴棋诗画,这就要更大的福报。

古人讲,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要读书。建议大家先背经、诵经,如金刚经,普门品,等佛门的经典。背经后消除业障,自然智慧开发,然后再看世间的文笔。比如唐诗宋词,这对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有很大的好处。以前开悟的祖师,都会写偈颂。你看永嘉大师的证道歌,非常了不得。实相般若一流,文字般若也一流。历史上能留下名的,还是靠文字,这些祖师留下传记等。比如跟虚云老和尚同时代,开悟的禅师也很多,但名气却不如虚老。一来,他们福报不够,二来,也少有文字传家。哪怕开悟了,但表达不出这境界来。

所以年轻,应该学习,少看新闻报纸,少翻微信,少看网络信息等东西。安静下来,读一些经典,能开发智慧。现在人第一个懒得思考,第二个懒得记忆。不懂就找网络,甚至身体的本能也退化了。不懂就去找医院化验,看化验的指标,自己都搞不懂这个身体。可见现在人色身粗糙,业障很重。这跟看太多电视传媒,网络新闻广告及微信信息有关。

电视和网络新闻广告等报道,以图片的方式出来,人的大脑就少有思考和想像的空间。很简单,像以前人看唐诗,唐诗的意境,就是给你想的空间。但图像视频视觉不一样,没有想象空间,你全然去接受。所以看电视媒体等新闻广告多了,会降低人的智商,是有道理的。

注:文章为“福安古观音阁”原创,转载请注明:转自“福安古观音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c343e00102y9us.html

你越多的消耗,都是折损自己的福报

别让粗糙享受在拖累你

人只是天地间的过客,不要对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过多

如今信息污染这一块比任何一个时代都严重

也要让生活保持一些缺,时刻觉醒自己的业障

钱财不要赚尽留一些给别人赚

把这个修道的好乐之心和习气带给下辈子

财富所产生的作用是有限的

不要被财富带来的成就所迷惑

年轻发达容易奢侈浪费,是为不吉祥

资讯信息污染会降低人的灵性

提前消费是提前透支福报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祖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180链接(未完)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30目录(未完)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