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也要让生活保持一些缺,时刻觉醒自己的业障

福安古观音阁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人都喜欢追求圆满,但圆满往往不好,人生要缺一点,或者哪怕很满了,要记得倒掉一些,保持七分满就好了。天道从来是损有余而补不足。所以佛教说,财富多的人,一定要散掉,保持七分满。

   有的人说,学佛后不是有求必应,一切都能圆满吗。不要有求圆满的心态。所以说,人有烦恼是正常的,夫妻吵架是正常的,孩子偶尔不听话是正常的,事业有不顺利的地方,是正常的。这个跟佛有没有保佑你没有关系。人生一定有缺欠,有不如意的地方,这才是正常的。

   古代的范蠡,他是财神,做什么生意都赚钱,所以三次赚钱三次布施财。有钱后就把钱布施掉,自己尽量保持七分,就好了。人生中一定会有缺欠,不是钱财的,就是儿女的,要不就是父母的,要不然就是身体的。有的人身体很好,钱财缺少;有的人儿女满堂,却养不起;有的人很有钱,但却膝下无子。就看人往哪个方向去取舍。

   还有的人说,等我有钱了,我就去布施。这个也是个悖论。钱财来自富贵的心,付出的心,加上努力的布施。如果布施都不肯,又如何发财呢。所以许多大布施者,往往布施到自己都没有钱。比如宋朝的范仲淹,一次他儿子去收租,刚好收了两千文银子。在路上碰到一个苦难的人,他欠了财主债,还不起,只好卖身,可是又碰到了父亲死亡,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了。他儿子就把收租的钱,都给了他。范仲淹一辈子也是当官,但很贫穷,儿子也一样,布施的自己都穷。上天并没有亏待他,而是让他的子孙许多都当官。这也是上天对范仲淹的报答。

  人不要追求外在的圆满,这样子永远没有尽头。所以,学佛后,还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也是正常的。也不要拿着佛法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做了一点善事,就求这个那个。求到了,那福报也化掉了。不一定是好事。所以修道人,无论怎么样,首先不敢有享受的心理,吃的住的尽量要简单艰苦,把好的让给别人,把不好留给自己。自己有不好的东西,尤其是物质的享受,这个就是缺。你有这个缺,上天就会给你另一个圆满的。

   那也有的人相反,如果一味为了享受,物质享受是圆满了,但其他东西,尤其是法身慧命,那就缺了,也实在是很可惜的。而修道人刚好相反,物质享受是缺了,但法身慧命却圆满了。

人在很多事情很顺利时,往往要小心。古德讲的,居安思危。人在顺利时,都不会想到学佛,也很难想到退步。而这时因为福报现前,往往很容易造业,而且造业时,因为自己福报大,恶业成熟的慢,导致就肆无禁忌造业。直到有一天垮掉了。所以修道人要有这个觉知。

人要顺利时,一定要样样谨慎,这也是一种智慧。也要让生活保持一些缺,时刻觉醒自己的业障,也不会让恶业满了,压倒自己。

注:文章为“福安古观音阁”原创,转载请注明:转自“福安古观音阁”。

不要在色身上折腾,浪费时间太多

诵经的过程就是产生功德的过程

帮人其实是帮自己

财富和求子的关系

财布施要为了弘法才究竟

人的浊气来自哪里

不要靠外力来改命运,应该多培福

婚姻中的怀疑本身是一股邪气

很多业跟我们过度的浪费和享受有关

凡遇坏事当做业障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婚姻不顺中的几种业力

出家人吃的是释迦佛的福报,在家人布施是给自己种福田而已

佛法的兴旺是一个时代众生的业感,是修行人的业感召而来

只要你惜福,就有时间精力来修行

现在有几个治病的误区

人的福报是怎么损掉的

人产生的垃圾越多,病就越多

我们现在这代人不会惜福了,这很糟糕

对待财富上要有十方的概念,钱财本来属于十方

福报的能量来自三宝

接受了钱财就接受了对方的业

想延长寿命要怎么做

要学会把你的病和你的业联系起来

人为了面子,会做很多错事

要问问自己的欲望值会不会太高

这个时代的业浊,浊气很重

看清自己的福报有几分

算一算你用了多少福报

你越多的消耗,都是折损自己的福报

别让粗糙享受在拖累你

人只是天地间的过客,不要对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过多

如今信息污染这一块比任何一个时代都严重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祖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180链接(未完)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01-200目录(未完)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历史文章选读目录二(新关注的师兄入)

大悲咒的妙用 (宣化上人)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仁清法师)

盂兰盆节的故事——目连救母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