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讲解219:远离世间憎爱二苦,这个爱欲慢慢的干枯生死就会了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审除细惑-说二如来藏19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5033sp0np&width=500&height=375&auto=0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座视频:

楞严经  审除细惑.说二如来藏 19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首句灭字,即生灭心灭;生字,即菩提心生,此但生灭;】意思就是说:还是一种生灭,此但生灭,这个还是一种生灭。【亦复俱灭,】这个生灭怎么样?亦复俱灭,菩提心生,生灭心灭,这个仍然是生灭,现在把这二个统统灭掉。【尽即灭也。而至无功用道,】这个时候,也不可以作自然无功用道之心生而想,【亦不可作自然想,】就是也不可以作我很自然的进入无功用道之心;就是生,跑出这种观念来。若有自然无功用道之心生,(【若有自然,】)【亦成对待。如是指上句,】如是指上面这一句。【若如是有自然,】无功用道之心,【则分明自然心生,】很清楚的、很分明的,自然无功用道的心产生。【对彼生灭心灭,】就是这个自然无功用道的心,(【即此自然,】)【亦是生灭之心,非真无功用道。】诸位!真正的无功用道是绝对,不是对生灭而跑出一个不生不灭,这是错误的、这是二分法,等同说不是生灭的因缘法,就是外道的自然无因。所以这个真正无功用道,是当体即空,了悟生灭当下就是不生不灭,这个是真正无功用道。【何以故?非绝待故。】为什么?它不是绝对。所以什么是佛?绝对的自在,绝对的平等,绝对的解脱,绝对的智慧。佛,什么统统绝对,绝对的慈悲,绝对的喜舍,没有任何的能所,就是佛的心性,才是真如自性。非绝待故,绝待才是佛,非绝待就是相待。【此中道理,更觉难明,故下以喻显之。】

那么,这一段看633页中间这个经文,师父再彻底贯串一遍,你看看能不能体悟?第一个,生俱尽——生灭心灭,这个,第一个——生灭心灭;第二个,”——菩提心生,这二个统统把它灭掉,俱尽:统统灭掉,此时名为无功用道;但是,若还有我自然入于无功用道这种观念,如是则非常清楚的,所谓的自然无功用道的心就产生了。那么,对前面的生灭心灭来讲,这个自然无功用道的心,仍然落于生灭,因为它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底下,看左边的经文:【无生灭者:名为自然;犹如世间,诸相杂和,成一体者,名和合性;非和合者,称本然性。】这一段要注意,很注意听!无生灭者是指什么?这个就是菩提心生,是指生灭心灭,无菩提心生,也没有生灭的心灭,这个就是前面讲的:灭生俱尽;当然这个不是指本性的不生灭。这前面不是说:灭生俱尽吗?灭生俱尽,在前面这一段,他把它引用四个字来解决,灭生俱尽,无功用道。若有自然,这一段,他用这个灭生俱尽,往左边移就是:无生灭者,没有菩提心生,也没有生灭心灭,这个时候,灭生俱尽的时候(不是本性的真正不生灭),名为自然,如果你把它叫做无功用道的自然之心,用二分法,那么你会很麻烦!就像世间人把它分为:非因缘就是非自然,不是和合性就是非和合性。就像世间人用二分法,怎么样二分法呢?把诸相杂和,成一体者,把诸相杂和,就是二种不同的东西合在一体,叫做成一体者,名为和合性;因缘叫做和合性,因缘之和合性。怎么样?然后把非和合的就称为本然性,本然就是我们称为无功用道的本然性,而这个时候,误认为这个时候就是真心。

所以,这一段经文再念一遍:无生灭者:名为自然;犹如世间,诸相杂和,成一体者,名和合性;非和合者,称本然性。再慢慢的解释一遍:无生灭者,就是指前面的灭生俱尽,没有菩提心生,还有生灭心灭的那个时候,我们称为自然无功用道的心,你如果用这样的称呼,注意!就会变成世间人把它二分法,一个是和合因缘性,一个是非和合的自然性,就变成这样分了。好!诸相杂和成一体,诸相杂和,就是二种不同的东西合成一体的,这个时候,我们称它叫做因缘和合之性,就是和合的因缘性。这个时候,只要有诸相杂和成一体,这个时候,我们称为因缘的和合性,这个就是二分法里面的一种和合性。

好!我们另外一种,如果不是因缘法、不是和合性的时候,怎么样?非,这个时候非和合性,二分法了,非和合性、非因缘法的时候,我们称为无功用道的本然性。意思就是:此时非和合、非因缘法,我们称为本然无功用道之不生灭心性,这个时候,误认为非和合的非因缘法,把它误认为这个时候就是真心,不知道说这个是从因缘的和合性跟非因缘,就是非和合的因缘性、非因缘法来分出来的,这个不是真心,因为它是二分法。一个是分因缘的和合性,一个是非和合,非和合就是非因缘,那就是所谓的自然。那么非因缘法,就是所谓非和合性,称为本然,那么我们称为本然,就是无功用道的本然的心性,所以,误认为这个时候就是真心。所以因缘是和合,把它当作是妄;那么非因缘,就把它误认为这个时候已经是真,以此不生灭的真,把它当作这是不生灭的真心。就是说我们前面讲的:因缘和合之性是妄,我们把非和合称本然性,误认为它是真心,就是用二分法划开来。这一段,《讲义》跟《义贯》是完全不同切入点。

好!看小字的,【此喻显自然,】这个用比喻来显这个自然性。【亦是生灭之理。】亦是,也仍然是不离生灭。【首二句牒上。无生灭者:即牒灭生俱尽。名为自然者:即牒无功用道。下喻自然亦非真,犹此世间,诸相杂和,药丸药饼之类。成一体者,名和合性:喻生灭因缘法。对此和合,遂将非和合者,称(即名也)本然性,】把和合称为妄,把非和合误认为是真,叫做称本然性。【喻不生灭之真,此真乃对妄所立之真,】意思就是说:这个非和合是对和合所立的,知道吗?非和合的真,是对和合所立的妄,知道吗?妄。这个时候要显出真了,此真乃是对妄所立的真,那么,对立的,就不是真正的真心了。【非真菩提心。如下文偈云:‘言妄显诸真,】说妄是为了显真,如果你还执着一个真,那就麻烦大了!所以在这里特别连真心都要遣,才是真。【妄真同二妄。’】这个就是让大家进入绝对的真,意思就是:这个真心不是对妄心来讲的,是妄当体即空就是真,并不可以说,妄,另外跑出立一个真心,妄跟真来对立,这个绝对不是真,真心,如果是由妄心衬托出来的,这个真心仍然是妄。所以言妄心是为了显种种的真心,如果你误认为有一种真心,离开妄心而立一个真心,那么,妄心跟真心统统叫做妄,意思就是:真心是绝对的存在。【是知无真可立,将欲立真,已非真真如性耳。】已非真:不是真正的真如自性。

【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离,离合俱非,此句方名,无戏论法。】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说:如果要讲到真正的不生不灭的菩提真心,那么,无论是本然、非本然;这个非然就是非本然,要放下。和合就是指因缘,非和合也要放下,本然、非本然,和合、非和合,统统要放下。合然俱离,这个是指上面,指和合、非和合;是指本然、非本然,这二个字是包括了很广。是指上面的和合、非和合;是指上面的本然、非本然,俱离,统统要遣,统统要放下。离合俱非,底下这个字很重要,这个不是合,是即的意思,叫做离跟即统统非,就叫做遮照同时。这个字包括前面,全部包括在内。这个字就是离前面所讲的:本然、非本然,和合、非和合,统统要离,叫做双遮义。那么,离合俱非,这个字不是合,是的意思,即心即佛那个即。注意!这个特别注意,这个字跟前面的和合、非和合完全无关,就是即字,指离即俱非,这个字就是即的意思,即本然、非本然,和合、非和合,这个是双照义;俱非就是统统放下,俱非就是遮照同时。

再讲一遍:离合俱非,就是字跟字统统放下,统统放下,俱非就是统统放下。这个离合俱非,字是指上面的,离本然、非本然,离和合、非和合,这是双遮义。这个就是即,即于本然、非本然,即于和合、非和合,就是双照,这个叫做俱非,俱非就是俱离,统统要放下。此句方名无戏论法。

好!再讲一遍:如果要讲到真正的不生不灭的菩提真心,那么,无论是本然、非本然,和合、非和合,合然俱离,那个和合、非和合要离,然:本然、非本然要离,统统要离!底下,离合俱非,这个字:全部要离,离,本然、非本然要离;这个,和合、非和合也要离,叫做双遮,就是止。这个离合俱非的字就是即字,就是即本然、非本然,即和合、非和合,同时存在,叫做双照,俱非:统统不是,也要统统放下!双遮双照俱非。此句方名,无戏论法,到这个时候进入绝对的状态,叫做没有戏论法。

【此极拂妄情。妄尽真显。本然即自然,和合即因缘。首二句单遣,非即遣也。以非本然,遣本然;】本然,然后底下那个非本然,就是把它遣掉,以非本然而遣除本然,就是没有本然这个名词,本然当体即空,所以无论是本然、非本然。【以非和合,遣和合。】和合,还有非和合,用非和合来遣这个和合。【第三句,合然俱离,是双遣,离亦遣也。合字,兼和合与不和合,俱遣乃遣第二句。然字,兼本然非本然,俱遣乃遣第一句。俱离,与下俱非皆当双用。第四句离合俱非,离乃俱离之离,】第四句的离合俱非,这个乃是俱离之离,统统要离,离合俱非。【合非和合之合,】这个字,离合这个字,非和合之合,上面已经解释过了。这个合字乃是即字的意思,(【乃是即字之义,】)【即是不离也。】不离。【离和合非和合,】离【本然非本然,此双遮也;】那个字就是即,即就是不离。【合(即也)和合非和合,】即【本然非本然,】也就是说:不离和合、非和合,不离本然、非本然,【此双照也。俱非,即遮照同时义,即遮而照,即照而遮,此对第三句。】来讲的,俱非,就是遮而照,照而遮,此是对第三句。【遣之又遣,更无可遣,诸情皆尽,情尽法真,此句方名无戏论法。】

翻回来,师父从628页一气呵成,把它解释一遍。628页,经文,看经文就好,师父就直接解释。佛告阿难:即如城中,演若达多,这个狂性的因缘,有一天若得除灭,那么这个菩提不狂性,就自然而出。你所谓的佛教所说的因缘、和外道所主张的自然无因论,穷究、研穷究到它最彻底的理论,就不会超过佛教所说的因缘,和外道所主张的无因自然论,或是自然无因论。理穷如是,这个道理穷究到最后必定是如是。

629页,经文,阿难!演若达多,头本自然,这个演若达多,头本来从一出生,就是那么自然的、好端端的存在,本来本自其然,本因时常自然的、好端端的一直自然存在。无然非自,无然就是若非如此自然的存在,就变成非自然了。佛反难云:那么何因缘故,就是何故,怖头狂怖,妄失这个头而狂奔妄走。629页,经文,若自然头,若本自然之头,借着照镜子的因缘——因缘故狂,借着照镜子的因缘,所以令心狂走,何不本来自然的头,借照镜的因缘,故让他真正的失去这颗头?这表示借着照镜子的因缘,失去这个头,这不是真正的因缘,它只是妄。翻过来,630页,本头不失,狂怖妄出,曾无变易,何藉因缘?这个本来的头,只是一时狂怖之心,无因妄出,头非但无失,也从来丝毫没有变易,则又何必借这个因缘,去找那颗头回来呢?630页,本狂自然,本有狂怖,若说本来的狂性是自然存在的,那么就应当常常有狂怖存在;那么未狂之时,这个狂性到底潜藏在哪里呢?所以这个狂不出于自然,一定有个因缘的。

631页,中间,不狂自然,若不是狂出于自然,就一定狂是出于因缘法,那么有何因缘而狂走?但是我们知道,头本来就无妄,无妄就是本真,头并没有增减,也不是因缘法,无增无减就是无妄,无妄就是本真,本真就是非因缘法。所以头本无妄,则狂非因缘,为什么?有妄才叫做因缘。是不是?何为狂奔而走呢?实在是毫无意义!631页,若悟本头,如果一旦悟了本有之头,知真之本有,识知狂走,识知彼狂走之性相,根本跟头的有无实在是不相关,因为头本来就存在。所以,识知狂走就是达妄本空,无明这个妄动本来就是不存在的。所以若悟了本有之头,知真本有,了解识知狂走,达妄本空,这个时候,生灭因缘,增减、能所的因缘法,跟外道的无因的自然论,统统叫做戏论。是故我言:三缘断故,就是菩提心。632页,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但生灭,若说有菩提心而生,有生灭之心而灭去,此但是凡情生灭之见,不是真正的菩提心。

633页,灭生俱尽,生灭的心灭;生:菩提心生,这个时候,把生灭心灭、菩提心生二个统统灭,此时一般人认为这个叫做无功用道;但是如果你还有我自然入于无功用道这种观念存在,那么很清楚的分明,我有这个无功用道的自然心生,那么这样的观念,对彼生灭心灭来讲,这个自然无功用道的心一生,这个仍然是生灭,不是佛的菩提心,不生灭的菩提心。633页,倒数第四行,无生灭者,当灭生俱尽,没有菩提心生,也没有生灭心灭,这个通常名叫做自然无功用道的心,这样的心,是误解了佛教的真心,用二分法。为什么?就像世间人用二分法,一个把它分和合因缘性,一个把它非和合,就叫做本然性。犹如世间人二分法,把和合性归纳成因缘,把不和合性归纳成本然。那么,什么叫做和合性呢?就像诸相杂和,二种不同东西合在一体,名叫做因缘和合性。转过来讲,用二分法来理解因缘的和合性,这个我们称为妄的话;把它非和合性的本然性,又误认为这个是真,用二分法的。因缘法叫做妄,那么,非因缘法又误认为真,这个不是真正的不生灭的真心,称本然性。要怎么样才是真正的菩提心呢?

翻过来,634页,要怎么样真正的菩提心生呢?如果要讲到真正的不生不灭的菩提心生,那么,本然、非本然,和合、非和合,合然俱离,上面的和合、非和合要离;上面讲的本然、非本然也要离。离合俱非,讲到离跟合,其实是不对的,离就是离于本然、非本然,和合、非和合,也不对。即,这个就是即,即,即于本然、非本然,即于和合、非和合,也不对!为什么?二个统统要放下,俱离。到了这个时候,本然、非本然,和合、非和合,要离;到这个时候,即本然、非本然,和合、非和合,也要即,这个即跟离统统不对,因为这个也不是菩提心生。所以菩提心,真正的不生不灭的菩提心生,本然、非本然,和合、非和合全部离,合然俱离,离合俱非,到这一句的时候,方名无戏论法,这个才是真正的不生不灭的菩提真心生出来。听得懂吗?好!程度很好,非常好!我都怕大家听不懂,既然大家都点头,这样很好!

635页,【丑三 直斥耽著戏论】【菩提、涅槃,尚在遥远,非汝历劫,辛勤修证。】这一句话,也算是责备,也算是鼓励,就是你修行的方法要对,要不然菩提涅槃太遥远了,方法不对就没办法了!【阿难前云:‘不历僧祗获法身。’此佛谓曰:‘菩提涅槃,尚在遥远。’以阿难倒想】颠倒之想叫做倒想。【虽销,细惑全在,】思惑,还有界外的无明,细惑全在。【故于无上菩提,无余涅槃,尚在遥远。断云:】佛断定了:【非汝历劫,辛勤劳苦,所能修证。】为什么?狂心不歇,没有办法。【如是与佛前言,狂心若歇,歇即菩提,何藉劬劳,肯綮修证,岂不有乖前后乎?当知前者,能舍戏论,何藉劬劳,何须历劫,今以阿难,戏论未捐,纵经尘劫,断定难成,下则明言以告之。】

【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祗益戏论。】这一段特别的重要,就是把佛法当作学术来研究,而不履行、实践佛的教法,是没有用的!嘴巴一直讲:放下、要慈悲。可是就不照着做;要精进啊!,却懒惰。听经闻法赶时髦:大家都来听,我也来凑凑热闹,我来种种善根!从来就不是脚踏实地的去修行——说放下,他就真的全部放下;说不执着,就真的不执着;说无诤,就真的无诤;说不计较、不比较,就真正的不计较,也过着不比较的日子,这个是佛的好弟子,说了就真的去实践、去做。要不然就像佛讲的这个: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这个十二部经是十二种分类,十二种分类。清净妙理,如恒河沙,祗益戏论。

诸位!翻开《表解》七四页,十二部经,简单来看一下,我们在《十四讲表》也讲过了。这十二部经就是十二种分类,不是说所有大藏经只有十二本经,不是这个意思。十二部,就是分类,大藏经把它分类,就是分成十二部。

一、叫做长行,这个就经文的体裁来讲的,这经文写得很长。谓经文中,直宣说法相,而不限定字句之文句,以文句之行数长故。叫做长行文。第二、叫做重颂,重颂就是宣说于上,长行文讲完了,用偈颂再讲一遍。所以,更以偈颂结之,就是以偈,宣说于上,就是在前面长行文讲完了,后面用重颂,再一次的用偈颂来讲这个长行文,既宣说于上,更以偈颂结之。第三、叫做授记,佛于菩萨、缘觉等,授与未来悬说之教。那么,这个授记,小乘没有,小乘没有授记这个,小乘只有九部,大乘有十二部。第四、叫做孤起,这个孤起叫做孤起颂,跟前面的重颂不一样,前面的重颂是长行文讲完了,再一次的依据长行文的义理,再重新颂一遍,这个重颂字句很工整的。第四、叫做孤起颂,无关于前面的长行文,叫做孤起,单独而起的偈颂叫做孤起颂。这十二部经中有伽陀跟祇夜二者,皆是偈语之体。然祇夜为重说前面之经文而结以偈文,那么就是重颂,故约重颂。伽陀则不然,为单结之偈文,这单结就是跟前面的长行文义理无关,单独起来的偈颂,所以这个叫做孤起颂。所以孤起意思就是跟长行文无关,单独而起的偈颂。第五、叫做自说,无问而自说,如《弥陀经》等。诸位!小乘没有,小乘没有无问而自说。所以前面,授记,小乘没有;无问自说,小乘也没有。第六、叫做因缘,什曰:“力强为因,力弱而缘。”僧肇法师曰:前后相生、因也,现相助成,缘也。”诸法要因相假,就是因缘要互相假借才有办法,因相假就是要因缘相借力,借力使力,然后才能成立。这个叫做因缘法,所以佛常常讲因缘。

第七、叫做譬喻,佛讲了很多的譬喻。以已知之法,然后怎么样?显未知之法,这个叫做譬喻。第八、本事,谓佛弟子菩萨、声闻等,过去世行业事历之经文,《显扬圣教论》里面讲:本事有谓,如来说圣弟子前世等事。佛陀的弟子等等,宣说圣弟子前世等事,叫做本事。就是佛弟子菩萨、声闻,过去世到底做什么行业,本事。第九、叫做本生,如来说昔为菩萨时所行的,行业之经文。就是佛陀常常讲:以前前世是什么、无量亿劫前是什么。第十、叫做方广,方广是小乘也没有。所以小乘没有三种:没有授记、没有无问自说、也没有大方广。那么,方广遍十方,既深且广,当然就是大乘经典了。所以方广是大乘经典的别名,小乘当然没有了。大乘经之通名也。什么叫做方、方广?是遍十方,广:周沙界之广,遍十方、周沙法界之广。第十一、未曾有,记佛菩萨现种种神力不可思议事。与说种种不思议之法。未曾有。第十二、议论,经文中设问答,问跟答,一问一答。而辨明诸法性相之处,名为议论经。叫做议论。

所以这个长行,一、长行;二、重颂;三、授记;四、孤起;五、自说,就是无问自说;六就是因缘;七、譬喻;第八、本事;九、叫做本生;第十、叫做大方广,简称方广;第十一、叫做未曾有,就是记佛菩萨不可思议的事情;那么第十二、叫做议论,就是论辨性相,诸法的性相。好!简单介绍一下。

好!翻回来635页,【此出其难成极果之所以。虽复忆持下,以阿难多闻第一,非惟能闻,复能忆持不失,又非惟忆持我一佛所说,亦能忆持十方如来所说,十二部经;】也就是这是一句一句的偈颂,【即:长行、重颂、并授记,】这个是第一颂。【孤起、无问而自说,】这是第二个偈颂。【因缘、譬喻、及本事,】第三。【本生、方广、未曾有,论议,俱成十二部,】后来的人把它连接,用七个字七个字让你好背,那么就把十二部经典很容易的背起来了。好!十二部经,即;诸位!把笔拿起来,长行,标号一,这是从文章的体裁来讲的。二、重颂,也是从文章的体裁,它是重复的跟这个长行文再颂一遍。第三、并授记,小乘没有授记。第四、叫做孤起颂,孤起无问而自说,标号四;前面并授记,授记,标号三,这个孤起,标号四;无问而自说,标号五,叫做孤起无问而自说。刚刚已经有解释了孤起颂,跟长行文无关,单独而起的偈颂。

底下,因缘譬喻及本事,因缘,标号六;譬喻,标号七;及本事,标号八,因缘譬喻及本事,整个就是三部了,十二部的三部。本生方广未曾有,本生,标号九;方广,标号十,这个也是小乘没有的,未曾有,标号十一。底下,论议俱成十二部,论议,标号十二,十二。所以那个方广的第十,小乘也没有。好!我再念一遍:长行重颂并授记,孤起无问而自说,因缘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论议俱成十二部。【小乘九部,大唯三。】大唯三,就是说:大有加三部的意思。整个经典分成三种体裁,叫做大唯三,再分为九类,不是说大乘只有三部,不是这个意思。意思就是说:大乘的经典分长行、重颂跟孤起颂,意思就是:整个经典分为此三种体裁,再分为九类。那么,小乘九部的意思就是:十二部中,除了授记、无问自说、方广,大乘有这三种,小乘没有。所以小乘九部,就是除去授记、除去无问自说、除去方广,就是小乘九部。大唯三是指它的这个经典分为三种体裁,那么三种体裁就是:长行、重颂跟孤起颂,叫大唯三,长行文、重颂、还有孤起颂,大唯三。【清净妙理:指大乘三部,清净实相妙理,圆顿法门,如恒河沙。喻虽复闻持之多,不肯从闻、思、修,祗是资益戏论,】只是戏论而已,【所以难成极果。】

636页,【丑四 现证戏论无功】【汝虽谈说,因缘、自然,决定明了,人间称汝多闻第一。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离,摩登伽难。】就是摩登伽女之难。你虽谈说这个种种的因缘和自然,也非常的决定明了,人间都称你阿难多闻第一,这只是博得一个虚名,对生死没有帮助的。所以,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离,摩登伽难。【前三句即祗益戏论,博得多闻之名,虽积劫(即历劫)多闻熏习,非有真修,】所以这个修行,真修是很重要的,说放下,你的心就是真的放下,不要碰到什么事情又假借种种的理由,又自己放不下:是因为因为怎么样,所以我放不下!我因为因为怎么样,所以我才这样子。不必这样子!

日本有一个禅师,已经大彻悟了,大彻悟了;这是一段公案。大彻悟的时候,有一天,他这个道场外面,突然人家抱了一个刚出生的小孩来,哇哇在哭,一看,他(师)就把他抱起来去养,养。然后就开始闲言闲语了:哎呀!这个和尚怎么样子啊,不净啊!然后又怎样:哎呀!有孩子啊!大家都不晓得来龙去脉,大家都不晓得来龙去脉。然后他就去化缘这个奶粉。还没有把这个孩子抱来的时候,竟然是哪里,有一个小姐年轻,在家,肚子很大,一直一直大起来。。。一直大起来!一直大起来的时候,她妈妈就逼问她,说:你这个孩子是谁的?一下子跟外面的年轻人有了,她不敢讲,她就随便讲:某某禅师!哇!她的某某禅师是爸爸、妈妈最尊敬的,啊!他对我女儿这样子,还生了一个!她的父母亲就跑去兴师问罪,要去兴师问罪。兴师问罪的时候,这个禅师就一直听他一直讲、一直骂、一直批评,这个禅师说:喔!是这样子喔?就回答说:喔!是这样子喔?父母亲一直骂,出家人怎么样啦,一直批评。骂,那禅师就:喔!是这样子喔?也没有任何解释,他也是继续把这个孩子抚养长大。这个孩子因为吃奶,禅师本身是男众,也没有奶,就到处去跟人家化缘,化缘这个牛奶,小朋友、小孩子、婴儿能吃的东西,就化缘。。。去化缘的时候,人家就:哼!瞧不起:生了一个就很可恶了,还给我化缘!人家都不理他,然后到处的讥笑、讽刺,然后这个禅师就说:喔!是这样子喔?他什么都没有回答,又把孩子抱回来,有多少就慢慢养。。。

经过了一、二年,这个女孩子看到这个禅师是一直很难过,因为这个不是他,然后嫁祸给这个禅师,这个女孩子自己心过意不去。过意不去的时候,就去跟她爸爸、妈妈讲,说:爸爸、妈妈!其实这个不是禅师的!说:啊?不是禅师的?那是谁的?她说:是市场、菜市场一个卖鱼的年轻人的,我是真的跟他有的,因为你们太严格了,我想找一个人来顶罪,因为出家人最无诤。说:哎呀!你这个死丫头,害死爸爸、妈妈,那个禅师是爸爸、妈妈最尊敬的!就赶快拉着那个女儿,到寺庙去跪啊、拜啊,跟禅师求忏悔,禅师听到一直忏悔很虔诚,就说:喔!是这样子喔?然后赶快把这个孩子抱回去,就什么都没有回答,喔!是这样子喔?抱回去。然后这个年轻的夫妻一直很过意不去,她的爸爸一直对不起自己的上人,为什么污蔑上人?就搬了很多的供养,然后发动他们那边的信徒,说:这个是个圣人,他受到委屈,什么统统不解释,我们要去供养他!搬了很多的饮食,然后要发心筹钱,要把它翻新的。这个事情,就直接来到大殿,禅师正在打坐,他讲了很久,跪着表示很忏悔,误解了上人、禅师,然后禅师睁开眼睛说;因为他报告完了,他(师)说:喔!是这样子喔?

这个公案,我们看了就是很惊讶,就是一个真正悟道的人,他是完全没有什么事情,你无论对他任何的侮辱,当一个人受到真正委屈、冤枉的时候,他一句都不解释;他受到很大的供养跟荣耀的时候,他一句也不讲!为什么?这不关他的生死的事情。这是我看了这个公案、禅师里面,很让人感动的一段,非常让人感动的!就是一个真正悟道的禅师,他连谈他都不谈,受尽一切的侮辱,不解释;受尽一切的供养、赞叹、建道场,他连动念都没有,因为这个不关他的生死的事情。是不是?可见一个人的修持,可以照他的侮辱、委屈,或者面对一切的赞叹,乃至一切的供养,因为这个禅师是大悟的人,都能如此的心情,这就是真正的解脱的人,解脱的人。

前三句只益戏论,博得多闻之名,虽积劫(历劫)多闻熏习,非有真修,【徒闻无功,所以不能免离摩登伽女,淫术所加之难。】【何须待我,佛顶神咒,摩登伽心,淫火顿歇,得阿那含?于我法中,成精进林,爱河干枯,令汝解脱?】又何必要等待我佛顶神咒,摩登伽心,淫火顿歇。摩登伽女本来是淫女,淫火顿歇,得阿那含,阿那含就是三果,哇!这个淫女一下子听佛言说,竟然证三果阿罗汉!所以我告诉你:你不能瞧不起妓女,这一跳,比阿难更厉害,阿难才证初果啊;这个淫女,就是妓女,闻佛说法,一下子立刻证三果阿罗汉!在这里也跟大家勉励一下,勉励一下就是说:如果是男众、女众,你觉得说这个淫欲心太难控制了,慢慢等,等因缘,稍微控制一下,怎么样?如果听经闻法,这一下子,三果就现前了!但是,一般人没有碰到佛,可能很难,这个摩登伽女也是示现的。对不对?我们一下证三果,那当然就是像芒果啦、苹果啦、百香果啦,就会准备三种水果,(笑),三种水果。我们大概很难像这样,一下子证阿那含,哇!开什么玩笑?是不是?以前佛在世的时候,这个证果像跟吃饭一样的简单,真的!证果跟吃饭一样,一吃饭就好几个证果了,一吃饭又好几个证果了。于我法中,成精进林,这个就表示证果很多,精进林,爱河干枯,令汝解脱。

【此二段举事验证。何须即反显多闻无功,若多闻有功,何须待我楞严神咒之力,使摩登伽心中,淫火顿歇,】所以,这个楞严咒,诸位!要好好的诵,所以上完《楞严经》,诵个楞严咒是挺重要的!【使汝阿难,如从梦觉,方脱淫难。淫火者,淫欲属火,凡多淫之人,相火必旺,】相火就是外貌,相火必旺。是不是?【淫心一动,淫火便炽。摩登伽宿为淫女,淫火更旺。】旺就是烧不退,【顿歇者,以正咒能破邪思,邪思顿息,故淫火顿歇,顿断见惑,及欲界九品思惑,得三果阿那含。此云不来,再不还来欲界受生也。】

【于我法中,成精进林者:在我佛法之中;成为精进林,林是喻其进速,】就是进步非常神速,刹那之间就开悟证果!【而证之多也。不从初二果阶级,顿证三果,】哇!这个速度真是快!想起来实在是羡慕,在座诸位!你有没有想过?今天如果你跟佛在世,早就什么果统统证了,不必坐在这里辛勤劳苦,对不对?佛在世的时候可惜没有碰到;不过末法时期还碰到师父,还算不错!对不对?还有这个因缘嘛!佛在世失去的这个因缘,二千五百年后,还有楞严大法这个因缘,不错不错,大家要好好的珍惜,一堂课都不能缺席,说不定顿证三果,很难讲!【故以称焉。】【爱河干枯者:爱为生死本,因爱则有欲,因欲则受生,因生必有死,爱欲溺人,故喻如河。淫火顿歇,爱欲便断,得超欲界,故曰爱河干枯,令汝解脱淫难也。阿难固是大权示现,登伽亦是逢场作戏,】摩登伽女!对不对?这摩登伽女最好记了,你把它记:摩登番茄女,到死都会记得,我们《楞严经》讲的:摩登番茄女!摩登伽女!【一以见多闻之无功,一以显神咒之有力,而登伽淫火顿歇,显咒力能除障;得阿那含,显咒力能成益也。】

【丑五 正劝勤修无漏】【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诸位!这一句特别重要,就告诉你要在哪里下手?而且千万要记住佛的话:是故阿难,你虽历劫;还不是修一天、二天啊,历劫啊!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秘,第一个秘:非口所说、非口所宣;密,第二个密字:非心所测。第一个,不是嘴巴能讲;第二个,不是心所测,第二个密就是不可思议。如来秘密,如来秘:就是非口所宣;第二个密:非心所测,这个妙严:妙庄严。如果你历劫忆持如来,这样子闻而不修,闻如来的秘密妙严正法,也不如一天,不如一天喔,怎么样?修无漏业。是什么叫无漏业?圆顿佛果的无漏业,圆顿佛果,就是下手是不生灭的根性,你要记住这个。修无漏业不是那个无漏业,是圆顿佛果的无漏业啊,因地心就是果地觉的无漏业。

诸位!如何进趣无漏业呢?就是跟六祖讲的一样:远离世间,憎、爱二苦,意思就是哲学家讲的:爱恨交织会毁掉一个人,爱恨交织一定会毁掉自己的!佛陀告诉我们:心灵的污染就是最可怕的,很可怕的!因为他染污了自己的清净心。就像铁之生锈,佛有譬喻:铁的生锈腐蚀自己;心灵的污染,也是腐蚀自己的清净心。所以诸位!这个爱、憎爱,是一切痛苦的开始。六祖也是讲:不思善、不思恶,就这么时,是明上座本来的面目。世间的二分法你要放下,爱跟恨放下,善跟恶要放下,是跟非;有是非,但是一定还是要放下,本性无故,因为本性本来就没有这一些,着就是不对,执着就是不对。所以在座诸位!一定要听佛的话,你过去恨哪一个众生,你记住,用最短的时间,乃至今天听了以后,从现在,乃至于明天,见到你的仇恨的人,统统放下,一笔勾销!

再来,这个爱会比较困难,宽恕一个人比较容易。这个夫妻之间的感情和爱欲,这个非常困难!或者是朋友、父母、子女,这个爱是很难断的,诸位!真的没有办法,很难!这个爱欲包括亲情、包括男女,包括情执,这个爱欲包括的范围很大,包括世间的贪。所以你要宽恕一个人,恨,这个容易;但是这个爱,执取相,这个非常难!所以,你今天虽然是学佛,譬如说你现在正在谈恋爱,假设说,男的谈恋爱,诸位!你现在也有女朋友了,你说那一刹那之间,要把你的爱人、你所欣赏的人,要从心中喔,从心中除掉,诸位!没有办法,这个需要时间,叫我如何不想她,很难!所以常常讲:I miss you so much.这一讲起来,美国人更热情,美国人热情如火:Iwant you.Ineed you.I love you.这美国人一讲起来很震撼的:我要你、我需要你、我爱你!纠缠至死,这个难,这个是非常难的,这个骗不了人的!所以诸位!你这个爱,父母亲、子女的爱、男女的欲爱、对世间名利的欲爱,你一定要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常常观想火葬场的那个时刻,一定要这样子观想,一定要用正确的眼光。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要火化观,火烧。在《阿含经》里面讲:凡是所爱的东西,你一定要观想放一把火烧掉,你最爱的名牌,放一把火烧掉是什么?焦黑啊,没有名牌。你那个爱人死了以后,放一把火烧掉,咦!变成火灰!诸位!这个爱欲就慢慢慢慢的干枯,生死就会了,你就有办法解决。

所以这个,多少的年轻人写信来问师父,他说:我实在不知道怎么断这个情,真的不知道如何断这个欲,我统统知道四大无我,知道不净观、苦观、空观,可是遇到那个欲,就是没辙,就是没有办法!有一对年轻的夫妻,他爸爸、妈妈有一天往生了,车祸同时往生,很难过,非常难过,来到师父这里,我就告诉他:你七七四十九天要好好的做功德!怎么样?吃素,可以吗?可以!做功德行不行?行!你看你们的经济能力,我们出家人不跟人家谈这个,怎么做功德啊、印经典啊!最后:七七四十九天要断淫。他一听到这个:师父!这没有办法!父母亲死了,四十九天断淫,年轻人说:师父!这个没有办法!我说:你很老实,你很诚实的人,你非常的诚实,你面对自己的爱欲,仍然敢勇于说没有办法!所以这个爱,它需要时间克制一下,时间慢慢慢慢。。。为什么?他出家有这个好处,他就是今年不碰、明年不碰,三年、五年、十年,他就会慢慢慢慢的他就会淡。所以现在,诸位!没有男女关系的人是福报很大的!如果你这个家庭,为了维护这个家庭,那么,不要观想这是乐事,要观想如同嚼蜡,就像吃这个蜡烛一样,索然无味:我只是应付一下,我只是应付我的老婆,或者是应付一下我的老公。(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210链接(未完)

楞严经讲解211:一切众生都觉得自己是觉悟的很行,就是迷时之妄觉

楞严经讲解212:大悟的人绝对不会拒任何众生的愚痴;他看一切相统统不拒

楞严经讲解213:人不是死了就算了,聪明的人会为灵魂的将来做打算

楞严经讲解214:一个人强烈的爱恨交织就注定要自己毁灭自己

楞严经讲解215:人会痛苦就是一直想当别人的老师,一直想要教别人

楞严经讲解216:要了悟佛的那一颗心,是活着的时候了悟,不能一直等临命终

楞严经讲解217:动到念头比别人高、比别人强,这个就是束缚的人

楞严经讲解218:有能有所、有生有灭、有增有减都叫做因缘法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210链接(未完)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60目录(未完)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