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讲解211:一切众生都觉得自己是觉悟的很行,就是迷时之妄觉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审除细惑-说二如来藏11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5035nwa6g&width=500&height=375&auto=0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座视频:

楞严经  审除细惑.说二如来藏 11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在究竟义来讲,万法都是真实的东西。为什么?全部都是如来藏性,本无来去、生灭的东西;全部都是如来藏性,本无来去、生灭的东西;讲性相一如,就是只好这样讲,依体起用,摄用归体,体、相一即三,三就是一,法身、报身、应化身,三身就是一身,一身就是报身,这个都是大乘佛教所提出来的东西。因此我们大乘佛教太多的善巧方便,让人摸不着真正的佛义是什么,太多的善巧了!为什么?大乘佛教也因为很多的善巧方便,也引入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也不能说是坏事。什么是坏事?就是把众生用善巧方便的佛法引进了以后,对究竟义却忽略了,却迷失了对究竟的佛的本意是什么,这个就是很想学佛、很想成道,却落入可悲的观念里面。问题是没有明眼人,也没有人敢讲,祖师大德这样注解,我照念,不对,他下地狱,我不用,反正我跟着念!就是这样子的鸵鸟的心态。我们并不是说批判祖师大德会成就自己,不是这样子的。说这是善巧方便的,祖师大德也许他早就见性开悟了;但是,他在注解的语言里面有语病,会让人家落入无始无明,会没有办法开发如来藏性,这个时候讲经说法的人,就一定要一针见血的讲出来,这个就是弘扬如来的究竟义,就是出家比丘的天职,这个是我们的责任。

底下,说:喻迷时从真起妄,真体不变,真不成妄,妄性本空也。573页,经文:【此迷为复因迷而有?因悟而出?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无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解释一下:说:此迷,到底这个迷是因迷而有?就是:今天迷是由昨天来的;今年的迷是由去年来的;去年的迷由十年前来的;十年前的由百年前的来的。意思就是说:这个迷到底是从迷来的呢?还是因悟而生迷的?因悟而出?或者是因为悟而产生迷的?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他就自己解释,何以故?迷本无根,无根就是本不存在,无体可得,迷本身是虚妄的东西,就像虚空跑出了一条船,这本身就不实在的。如来藏性本来无一物,缘起一合相,产生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花草树木,看起来好像那么实在,其实它是妄的东西。就像空中的花本来就没有,论空中的花有、论空中的花无,其实都是妄。这一句话的最重点就是:迷本无根,这一句话的重点在哪里?意思就是:迷不生迷,诸位!迷如果可以生迷,就会很惨了,诸位!现在是迷;要注意听喔,这个很重要,现在今天是迷、昨天是迷、去年是迷,迷会生迷的话,就去年生今年的迷;十年前生今天的迷;一百年前生今天的迷,那么,就无量亿劫来,这个迷如果有实性的话,就很可怕了,迷,迷可以生迷,就表示说无穷劫它就是迷的因,迷得有实体才会生迷。对不对?那就表示说你永远都是在迷的那个开端,一直到今天。

那么,迷可以生迷的话,那你就永远不能成佛!为什么?今天的迷会生明天的迷;今年的迷会生十年后的迷;今天的迷又会生百年后;今天的迷又会百千万劫的迷,还会继续生!为什么?它这个迷如果是实体性,就会这样子。还好迷是虚妄的东西,不是实在的,迷是因为无因,在后面佛有讲:迷本无因,是虚妄而出。喔!迷本无因,那就表示说,这个迷我们是可以灭掉的,有一天悟了,这个迷就灭掉了;如果迷是实体性的,那你灭不掉的!对不对?它一直生啊!知道吗?懂这个意思吗?迷,它没有实体性的,喔!迷是暂时性的,我们就可以灭掉它,是暂时性的、是缘起性、是妄性、是不实在性的,所以,你可以灭掉。

再来讲:迷不生迷,为什么?全世界哪有一个人说:我自己生自己的?对不对?你怎么能够生自己啊?迷如果生迷,就我生我自己啊,这个就不可能,这个就错了!所以,这个迷如果是有实体性的,迷会生迷,哇!就惨了,那无量亿劫来就是迷,一直生。。。生到今天,那无量亿劫后还是迷啊!为什么?它有实体性,你就永远不能成佛,还好迷它没有实体性。所以,迷是缘起性、是短暂性,缘起性才讲妄;真如没有缘起性,不离缘起性,真如就像虚空,从来没有什么生灭、增减,有缘起性才会讲一个妄,真如从来没有什么生灭、增减,它没有什么妄,连立一个真都不行!对不对?真如连立一个真都不行,是绝对的绝对,妄是因真而立,如果立一个真,这个真仍然是妄。佛法,如果你不能进入绝对的东西,讲不二法门,仍然是很无奈的东西。相空,就是真心了,性相一如,这个还是一种善巧方便。

诸位!最高的境界,起心动念都不对,都没有能所的东西,连讲一句话都不行,说法,没有能说所说;听法,没有能闻所闻,统统没有,也没有来去、生灭、法的增减相,统统没有,那么,这样子慢慢的理解说:喔!迷本无因。所以,迷本无根,这个就是没有来源,就是无因,迷本无根就是无因。这个迷,你为什么会迷?就是迷,就是讨论到这个而已。你为什么找不到文殊讲堂?就是你迷。对不对?你迷啊!你为什么找不到文殊讲堂?就是你迷啊!如果有一天告诉你:文殊讲堂就是这样走,有人指示以后,你找到文殊讲堂了,你会不会再迷?当然不会,你已经找到了嘛!是不是?

悟不生迷,迷也不生迷,这个就是关键,迷绝对不能生迷,意思就是:迷生迷的话,那就无量亿劫你还是迷,你不能成佛的。因为迷本来就无因,是妄,所以,暂且说它是迷,而迷本来就是无因,它本来就是虚妄,假设说它是迷,迷本空,所以,根本就没有迷;开悟以后也没有悟,知道吗?因为没有这种东西。好!那就大家都开悟了,看到大家都听得懂。意思就是:迷本无根,云何因迷?意思:迷本来就是空,为什么说迷是来自于迷呢?昨天迷、今天迷、十年前迷、今年迷(果),那根本就不必讲迷啊,因为从头到尾都一样啊,没有谁生谁啊!对不对?没有谁生谁啊!悟非生迷,云何因悟?悟了以后不可能生迷,就像你找不到文殊讲堂,你迷路了,现在有人指导你,喔!你悟了;悟了,诸位!请问你:你会再找不到文殊讲堂吗?不会,你一定找得到,悟绝对不生迷,你找到了目的地了嘛!意思就是:成佛以后绝不会再变众生。

好!【此辨定迷无所从。故问曰:此迷为复因迷而有耶?为复因悟而出耶?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之迷,亦不因迷有,又不因悟出。何以故下,自行征释。迷本无根者:此迷即指最初一念无明妄动,】诸位!那个最初一念仍然是语病重重;但是,为了解释经典的方便,只好这么说;但是我还是要指出来:这一句是方便说,最初一念无明的妄动,那最初无明妄动到底从哪里来?什么时候才叫做最初?所以,佛教讲无始无明,也是方便说。所以,最初一念无明妄动,【而为诸法之因,诸法皆因无明而有,而无明更无所因也,故曰‘无根’;又复无体,自体尚不可得,云何可说,因迷而有?】什么叫做无根?妄识就是无体性,意思就是:无明是无体性的,它是妄动,心性上的妄动,它不是真体,它是心性上的妄动,妄当体就是空。【断无因自生自之理,】断无因自生自,绝对没有,全天下没有说因为自己而能够生出自己之理。【此答因迷之难。悟非生迷者:悟迷敌体】就是全体是【相翻,】完全不同的境界的,迷是迷、悟是悟啊!【悟则非迷,迷则非悟,既相翻,自不相生,】二个体性完全不同。【云何可说,因悟所出?如明暗相背,云何可说,暗因明生耶?此答因悟之难。】

【问:‘法中妄从真起,喻中云何不许,迷因悟出?’答:‘法中正不许真能起妄,】这一句就一百分了,完全就是说对了!这一句就是文字上就完全正确了。这一句:【但说妄依真起,】这又对了!对了,我们就要赞叹,这个注解就完全正确,完全符合佛义!法中正不许真能起妄,诸位!真能起妄,成佛就会变成众生。诸位!真如果能起妄,成佛就会再继续变众生,真不能起妄的,真本无妄,也不会起妄,妄本无根。但说妄依真起,这一句又完全正确,一百分!对了、讲得很好的,不让众生起错误的观念的,我们就如此的赞叹!【如影依镜现,终非镜体自生也。’】这个比喻还不是很圆满,意思就是:影子是依镜子显现出来的,终非镜体自生。【此文满慈据喻而答,俨然不错,】形容很像叫做俨然,看起来不错。【就法而言,足证满慈于法未彻。迷喻无明,悟喻本觉,无明不因无明而有,】因为本来就无明,无明本来就空,空没有实体性,怎么能够生呢?【不因本觉而出,此为正理。】这一句话又讲得一百分!无明绝不因无明而有,迷不生迷;也不因本觉而出,本觉如果会出无明,那成佛就变成众生了。此为正理。【迷本无根,云何因迷者:喻无明之先,本无无明,云何可说因无明有?悟非生迷,云何因悟者:喻本觉与无明,一真一妄,真妄相背,云何可说,因本觉出?】

574页,经文:【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楼那!于意云何?此人纵迷于此聚落,更生迷不?不也!世尊。】说:佛言:那一个迷惑的人,惑南为北的人,正在迷的时候;就是忽然,有开悟的人、有知道路的人,指示令悟,说:你搞错了,这个是北啊,惑南为北啊,你把那南北方向调换过来就对了!喔!他知道了,自己方向错误了。指示令悟。富楼那!于意云何?此人纵迷于此聚落,更生迷不?此人纵使先前迷在这个聚落,惑南为北,经指示令悟之后,更生迷不?说:不也!世尊,指示以后就悟了,悟了以后就不会生迷了。【此辨无明不复起。佛言彼迷于聚落之人,正在迷南为北之时,倏(忽也)有悟人,】有知道路的人。【辨明南北之人,指示分明,令得了悟,不至将南作北。故问满慈,在汝之意,以为云何?此迷人,纵使先迷于此聚落,既经指示令悟之后,更生迷不?答言:‘不也,世尊!’佛欲令就喻知法,故作是问。】

【法合:彼之迷人,合从真起妄,有无明之众生,正在迷位之时,忽遇于佛;悟人、即大觉悟之佛,为之指示,令得开悟,悟明真本无妄,断尽无明;于是众生,返妄归真,永不复迷也。】【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复如是。】【此法合。十方诸佛如来,三觉圆满,亦同悟后不复更迷也。】

575页,经文:【此迷无本,性毕竟空,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觉迷迷灭,觉不生迷。】解释一下:此迷无本,就是无因,这个就是因,就是来源。此迷惑颠倒本来就没有根源,也就是无因。性毕竟空,昔本无迷,就是昔日在众生位当中,本来也无所谓迷,这个就是无明,等同无明。昔日在众生位当中,本来也没有所谓无明,因为无明本身是妄,妄本身是不实在的,怎么能讲他有无明呢?是不是?说:似有迷觉,不过相似有迷觉,这个迷觉加三个字,很重要,迷觉中间,的底下加:时之妄,迷时之妄觉,那么,意思就看得懂了。迷觉就是迷时之妄觉,在迷的时候,自己感觉自己是觉悟的,诸位!就像梦境里面,自己很清楚,其实还是在作梦!就像大家现在今天一样,你每天过的食衣住行、行住坐卧,是如此的清醒、是真真实实的,你看!这个就是桌子、椅子、食衣住行、吃饭、穿衣,这个有什么不对啊?现在你的心里面就是卡在那个执着、分别、颠倒里面,而自己从来不知道,叫做迷觉,迷时之妄觉,这个观念很重要的。

意思就是:这个觉悟、这个觉,迷的时候也会有觉,可是,那个觉是妄觉,众生在迷茫的时候,他也说他是觉,可是,这个觉它是妄的、是虚妄、是不实在的。每一个众生,书读得多少:我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我是聪明人,我也是觉悟!修学佛道还没有到究竟的时候,大家就会讲:我也是觉悟的人啊!你那个觉是没有错,是妄觉,不是佛陀的真觉,这个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意思就是:迷时仍然会感觉到自己有觉;但是,这个觉是怎么样?是迷觉。所以,迷觉它的定义就是:迷时之妄觉,意思就是:迷的时候也有觉,可惜是妄,这个就很麻烦了!而且他不知道自己是妄,就像晚上睡觉的时候,作梦里面,哇!看到人事时地物,好像是那么真实的,请问:梦境里面的你,你知道那在作梦吗?当然不知道啊,你不知道那个是在作梦啊!可是,在作梦的时候,是那么的认真,等到醒过来的时候,台语说惊醒的时候,才发现说:唉!原来在作梦,原来在作梦。是不是?所以,迷的时候仍然有觉,可惜是妄觉。世尊讲得真是好喔!所以,我们的世尊值得崇拜、推崇、骄傲,我们的世尊好话真的说尽了,全世界最会讲话的就是佛陀;全世界最会比喻的也是佛陀,没有第二个人!

底下,觉迷迷灭,觉悟了这个迷,迷就随着灭,就是这个意思。觉悟了迷,迷就随着灭,叫做觉迷迷灭,觉悟了迷,迷就灭。觉不生迷,就是觉悟以后,绝对不会再生迷。【此详尽前义。此迷无本,即无明无体,同前迷本无根之义。其性彻底元空,亦如迷方之迷,更无所因也。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者:不可作众生未妄之前,本无无明解,当作昔日在众生位中,本无无明,不过相似,有迷时妄觉而已。】这一句话什么意思?一切众生都觉得自己很行,就是妄觉;其实不行,带着烦恼、带着惑。【既曰相似,即非实有,以无明无体故。亦如迷方者,正在迷方之时,本来无迷可得,亦不过相似,有迷时妄觉,惑南为北也。】

【觉迷迷灭,觉不生迷者:诸佛在因地之中,遇善知识开示,无明无体,起智观察,觉得无明是妄,当体即空,则心中无明即灭,以真觉性中,本无无明也。】所以,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无无明亦无无明尽,《般若心经》那一句话什么意思?无无明,众生本来就没有无明,无明当体即空,也无所谓把无明断尽,这个就是《般若心经》: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就是没有所谓的无明,无明本来幻,惑本来就空。亦无无明尽,也没有说:我把无明断尽!你本来就空,你不需要断它,没有的东西,你有什么断呢?就像空中没有花,对不对?说:空中产生花,我们把空中的花灭掉!开什么玩笑?空中本来就没有花,你灭掉什么空中的花?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所谓的无明,也根本不能讲说你把无明断掉,你本来就空,不能断无明的。以真觉性中,本来就没有无明。

【如下文所云,】心中的演若达多,(【心中达多,】)就是后面有一个精神病的人,早上起来照镜子,发现镜中的相,眉目很清楚,痛恨自己的头看不到自己的脸,以为被魑魅魍魉卡住了,就狂奔、到处跑,这个就是后面所比喻的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狂性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说无明妄动,你那个无明妄动,我执、法执能够把它放下,这个狂性自歇,歇就是菩提。所以,诸位!放下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说:师父啊!我要做什么功课,我要念什么《弥陀经》,早上念《弥陀经》、《普门品》。那是善巧方便!我晚上诵什么《金刚经》、初一、十五诵什么《地藏经》。是!是善巧方便,诵经不坏事,这不是坏事,重点在哪里?重点:歇即是菩提,也就是你要懂得放下。

所以,有一个居士来,说:师父!哎呀!修学佛道能不能用快一点的、快速的、简单的?佛弟子什么要坚持?我说:二种事情你要坚持,二种事情,只要佛弟子记得这个,就了生死!一、坚持因果,就是你千万不要去造违背因果的事情,这个要坚持,恶事的一点都不能去造,要坚持因果,约束自己。第二、要坚持放下,任何事情都不要太在意。为什么对任何事情都不要太在意?这样你才有办法修行啊,你如果事事都在乎,只会逼死自己而已,你不能改变众生啊,众生每一个人他处处会跟你作对啊、反对你啊!是不是?或者是批判你,有事没事,他就会讲你几句,如果你没有神经放很大条,连日子都很难过!是不是?众生有权利批评你啊!所以,你要想想看。

有一个人来到我这儿,她在公司里面,明明就是很尽心尽力,她是个会计,很善良,学佛,她说:我明明就尽心尽力了,可是,怎么做都是不对!她这几天一个礼拜都吃不下饭!为什么?主管也不满意她,大家都不满意她,知道她的人,她很尽心尽力,她就这个礼拜活得很痛苦!人家就说:你去文殊讲堂碰碰看,看看会不会碰到慧律法师?她就真的来了,还很凑巧的就碰到了,就说:师父啊!我很烦恼!我说:你讲,试说看,你哪里烦恼?她说:我已经尽力了,不晓得为什么大家还这样对我不满、还这样批评我?我说:我问你一句话,你给我回答:你看过佛经吗?她说:有!我说:我问你,释迦牟尼佛有没有人批评?她说:也有!喔!你这一句讲对了,释迦牟尼佛都有人批评了,你算老几啊?说:喔!对对对!这一句话以后像一帖清凉剂,答对了!像五灯奖那个答对了一样,中了乐透,喔!我怎么没有想到?回去以后快乐得不得了,快乐,以后公司里的人再讲什么,她都不会在意了,你讲啊,讲到嘴烂掉也是你家的事!快乐得不得了!是不是?

因此我们学佛就是有个好处,能够解脱自己,你根本就不需要去改变对方。我告诉你:你如果想要改变对方,你会发疯,真的!不骗你的,哪一个执着的众生他会让你改变啊?夫妻也是这样喔,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喔,真的!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说:你想活得痛苦吗?很容易的你就会过得很痛苦,你就每天想要去改变对方,你会活得很痛苦!如果你不想要去改变他,有因缘感化他,你就会活得很快乐,这样子。所以,我刚开始学佛的时候,也不会说要去改变我的家人,因为我看过佛经,家人学不学佛,那就等因缘了,慢慢来,慢慢来了。

有一个女居士也是这样子,她这老公不学佛,她非常困扰,非常困扰,非常困扰!这个女居士在家,她老公在房间,他就不出来,她老公很有个性的、很有志气的,说不出来就不出来,他认为信佛是迷信。她这个女居士一直想度他,就把师父的声音转得很大声,然后墙壁贴慧律法师的相片,然后这老公听了就烦、看了就厌,他就看到我的相片,我也没有得罪他;人家会看我不顺眼,都是被这些女众害的,其实我给人家的印象很好,但是,她们没有善巧方便,结果却适得其反。声音就放得很大,希望老公来听,她就想要度他;可是,她老公个性很强,度不来!她后来有一天来问我,我说:你不要这样子度,你记得!你把VCDDVD放着,出去买菜稍微久一点,记得!朋友偶尔出去泡茶,稍微久一点,记得!她说:为什么?你的老公会看,偷偷会看的!她说:喔!真的喔!她出去买菜就稍微久一点,一次、二次,回来的时候,她老公很紧张,赶快关掉,(笑)他明明就在看慧律法师佛学讲座了,她说:你看了?没有,没有,我放错了!男人就是死要面子,明明看就不承认!没有办法了。好!后来她就去朋友家泡茶,泡三个钟头,她老公在家看了以后,哇!很法喜,就慢慢的就度进来了,就慢慢的度进来了。所以,这个因缘不具足的时候,没有用的,男人是面子比菩提更重要,真的!他死也不会承认的!对不对?对啊!你如果跟男人讲几句话,你就会知道,你指点他说:你这样,老公!你这样不对、你这样不对。他也承认自己不对,但是,讲了一句:是啦是啦,都是我不对啦!他这句不对,就是又显示他男人的尊严,这个男人没有尊严活不下来,没有办法!(笑)因为我过去也曾经如此,我也是男人,也是有故事的男人,年纪轻的时候总是会这样,在智慧里面总是会夹带着骄傲。所以,佛陀讲的:不要在智慧里面夹杂傲慢。后来发现这样不对了,这样不对了!不过如果有人念,我就谦虚的接受,我都会跟他讲:讲一次就好,不要再讲下去了。

所以,这个歇即是菩提就是说:坚持放下,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还有就是不要跟众生计较,因为他是众生,他就是卡在无明。所以,这个歇即是菩提,我们用这么一点时间来强调它,是因为它是修行的关键,是了生死的关键、三藏十二部经典的关键。《传心法要》里面讲了一句话,这一句话特重要,说:学佛道之人,万法总不用学,但学无所住。这一句是三藏十二部经典的精华!修学佛道的人,三藏十二部经典统统不用学,但学无所住,就是只要学不执着,哇!真是好用喔!不执着不是没有责任感,不是凡事都不关己喔!对不对?是很有责任感的,可是,内心真的很放得下。所以,三藏十二部经典统统不用学,学道之人,万法总不用学,但学无所住,就什么东西都着不得。

底下,【既觉之后,永不再起无明。】哇!从今以后,你日子好过多了!【亦同迷方之人,倏有悟人,指示令悟,更不生迷也。上二句迷时似有,此二句悟后永无,言正当迷时,已即】就是也根本【无迷可得,】也根本没有迷可得。【而况既觉之后,岂复生于迷乎?初无明本空竟。】

【辰二万法现无(分三) 已初 举喻二辨定 三 法合 今初】翻过来,576页,【《正脉》云:据上文满慈于万法,问生续之详,】生续就是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问生续之详,三种相续,【如来答无明为生续之本。】无明,就是要把真觉加一个明,性觉必明,本性本觉,硬要加一个明,妄为明觉,觉上安一个明,就麻烦大了,能所就不断了,所以,无明为生续之本。【今佛于上科,先以喻明,】先用比喻来说明。【所答无明本来常空,非研断始空。】意思就是:无明本来就空,妄本来就没有,不是研断才空,就是你学不学佛,其实无明本来就空,问题就是你有没有发现它?所以,佛陀是真理的发现者,佛陀不是真理的创造者,因为法性本来空,众生空,成佛,它还是法性本空啊。这个宇宙,沿着一定的因缘果报在转换;可是,因空、缘空、果也是空,诸法本来就空,法性本来就空,无论你做众生,无论你成佛,都没有增减,问题是你有没有去发现它?发现了空,有什么好处?哇!那个好处就多了,你什么都看得破,金钱,金钱也空;名利,名利也空;名牌,名牌也空;珍珠项链也是空,没有什么哪一样你放不下的!是不是?

【而此更以喻明:】而现在更用比喻来说明:【所问万法,现今即无;】当下即无。【非先无后有,】不是先无才后有的,不是这样子。【亦非今有后无。】不是这样子的。万法当体即空,不是先无后有,也不是今有后无。【《圆觉》答难处,】问难之处。【亦有此喻,却是翳比无明,】就是眼睛红热病,产生空中有花,就是比喻无明,意思就是:真智被无明卡住了,看到了山河大地。【华比万法,空比真体。彼文】就是《圆觉经》。【三节平浑,】就是齐同,现在《楞严经》上,【今经前有迷方喻无明,后有木金喻真体,】木,就譬如说木烧成灰,就烧不起来了,木就比喻作烦恼的众生,烧成灰烬,就是把烦恼断尽了就是佛,佛。意思就是:木烧成灰,灰不可能变成生木,没有办法再燃烧了。所以,木比喻作烦恼的众生,灰比喻作佛。那么,金比喻作真体,意思就是:深山里面有金矿,可是,虽然挖出来,却是不干净,它有渣滓;众生当有一天学佛的时候,就是开采山上的金矿,经过了修行冶炼以后,恢复这个金的体性。一切众生,就像深山里面的金矿一样,金山里面那个金矿,有因缘开采出来,锻炼以后,它就成真金了,就可以变成真金、项链、戒指、耳环。现在也是这样,众生本来就有佛性,问题就是有没有碰到因缘?有没有碰到明眼人、大善知识指示令悟?说:喔!原来我们也是佛!要有的话,这个矿的金就会提炼成纯金,就可以变成首饰。我们其实体是金,就像深山里面的矿。所以,你不要问说:深山里面何时有矿?意思就是说:无始劫来,深山里面这个矿就存在了,意思就是:释迦牟尼佛说:不要一直去论过去,要说这个矿如何来转变成金、纯金,这个才重要!如果一直在讨论说:深山里面,是几年、何年何月这个矿才存在?佛陀说:无始以来无明,我们不必去追,因为这个已经过去,而现在如何把这个杂质的金提炼成纯金,这个是最重要的!我们无量亿劫以来的无明不必去讨论,现在卡住这个无明的众生,当前最主要的就是破除无明,恢复到金的真体,这个是最重要的!所以,修学佛道,不可以去讨论那个无意义的话题。底下,这个就:后面的木跟金比喻作真体,【故此空华,单喻万法耳;即前世界等三也。】就是世界、众生、业果等三。

576页,中间经文:【亦如翳人,见空中华,翳病若除,华于空灭。忽有愚人,于彼空华所灭空地,待华更生。】喔!这个佛真是很厉害的比喻,没有见过这么会讲话的人,比喻得真是惟妙惟肖!亦如翳人,就是这个眼睛有毛病的人,见虚空当中产生了花,病人产生了空中的花,花本来就是不存在的。翳病若除,这个眼睛的红热病除了以后,华于空灭,这个空中所看的花灭掉了。突然有一个愚痴的人,就是于彼空华所灭空地,就在那个空中所现的花,所灭的这个空处,虚空的地方,怎么样?待华更生,还等待花更生。这个问题就出来了:虚空有没有花?没有。有没有灭掉花?也没有,虚空本来就没有花,也没有灭掉花,你怎么又要等那个花再产生啊?对不对?虚空本来就没有花,是因为你眼睛有毛病,看到虚空当中有花;真如本来就没有无明,可是现在无明,看到了山河大地;现在无明断除了,山河大地,知道了相皆是非相,一合相即是非相,诸法都是空相,你现在体悟出来了。体悟出来以后,再待佛什么时候又会跑出山河大地的妄动?这个就是这样子,待华更生,真是愚痴!所以,空中的花本来就不生,也无所谓的灭;灭了以后,还等花再生?就很好笑了!是不是?这比喻得真是好!

【此举喻。如眼有翳病之人,见空中有华。空原无华,翳眼妄见,】我们山河大地也是一样,无明才妄见山河大地、忽然起山河大地;无明灭,山河大地本来就空,一切都是真如。【翳病若得除灭,华于空灭。不特见空华是妄见,即见华灭空,】即见到花灭于虚空当中,【亦是妄见。何以故?翳眼见空华,华本不曾生,生既不生,灭何所灭?】所以,【故见生见灭,同一妄也。忽有无智之愚人,于彼空华所灭虚空之处,等待空华,何时更生空华。】那就大愚痴!【翳人、喻有无明之众生,以无明力,转本有之智光,成能见之妄见,见真空法性之中,】跑出了【有世界、众生、业果。】我们现在众生就是这样,看到一切的世界、众生,哇!是清清楚楚,其实是妄!体本来就空,智就显现,如果你能体会世界空、众生空、业果也空,万法无咎,但莫随世界、众生、业果,不随杀、盗、淫而造业,业缘断,三因就不起。【空喻真空,空华喻山河大地,】虚空当中有花,我们真智被无明盖住了,山河大地就显现了。所以,我们科学家一直在研究这个山河大地,也不错,增加一些知识;可是,却不晓得那是自己的心,自心取自心,是自心取自心,自心缘自心,非幻成幻法,自心取(执着那个,)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诸有为相。无明一灭,万法皆空;】为什么无明一灭?诸位!这里讲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个行善良的菩萨,他每天到坑坑洞洞的地方,怎么样?不平等的地方帮人家推车,只拿到一点少许的钱,人家在高低不平的地方,他就帮人家挑东西,也拿少许的钱。有一次碰到了佛,他说:我于无量劫来,都是这样帮人家,只拿少许的酬劳而已。这个山河大地本身就是高高低低。佛就教导他:平心境自平,你摆平了你的内心,外面的山河大地就自然平。诸位!换句话说:佛陀告诉我们:你要改变所有的众生的看法,是不可能的;你要改变这个山河大地的高低——悬崖的低、高山的高,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与其你要把高山夷为平地,挖地把它弭平,这个是不可能的,因为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众生本来也不公平,世界本来就有高低。如何平?心平境自平,你要摆平你的内心,你就万法它统统平了!喔!那就是了解万法本空的道理。所以,诸位看注解,【当知万法本空,不待无明灭始空,】无明有没有灭,不关、无关。【即有无明,妄见之时,身, 、心、世界,何尝实有?亦如空华,不待翳愈华灭,】“翳愈就是眼病已经好了,花才灭。

【正当翳眼,见空华时,当体即空,何尝有生?都缘有无明之众生,于本无之中,妄见似有而已。】诸位!我们看到的就是可怕的缘起假相,就是妄见似有,看起来好像有,但其实是没有。为什么?佛陀一直讲:万法都是败坏之相,我们从出生就走向死亡,你没有办法改变这个事实。这棵树种下来,就知道这一棵树它绝对有茁壮、开花、结果、树会枯死;人一出生,注定就一定要走向死亡,生、老、病、死,这是大自然的法则,任谁都没有办法改变,佛也没有办法改变这个共业所感的世间;可是,佛有办法觉悟自己。所以佛陀说:生即不生,老亦不老,病也不是真的病,死也不是真正的死。为什么?我们有一个不生不死的涅槃妙性,尽虚空界遍法界,都是我们的智慧之性,你要把它开采出来。所以,生是妄、老是妄、病是妄、死亦是妄,妄本来就空。所以,真正的佛的世界,是没有所谓的生,没有所谓的老,没有所谓的病,也没有所谓的死;迷也没有所谓的迷,也没有所谓的悟;也没有所谓的善,也没有所谓的恶;但是,善恶、是非清清楚楚。站在相上来讲,对不对?生、老、病、死清清楚楚,这是相;可是,真性来讲没有,妄见似有。

这个很容易比喻的,譬如说你的父母亲,跟女儿聚在一起,生了三个,农历年的时候,三个都回娘家,来就聚在一起。诸位!你还没有生她的时候,她有来到你家吗?没有!你有这个聚的观念吗?你有聚的观念是什么?那是因为你生她啊,她也没有叫你生她啊,你就不小心生她,她就无奈被你生。生了以后就:我们聚餐,农历年的时候,女儿们要记得回来喔!聚餐聚一聚,以后再离,聚了以后离。聚的时候,哇!父母亲很高兴,女儿嫁出去了,回来的时候,父母亲都很高兴。然后初三,大年初三、初四又回去了,又离开了,父母亲很舍不得,就开始泪汪汪、依依不舍。诸位!佛讲的:有聚吗?有真正的聚吗?没有!有真正的散吗?也没有!有真正的来吗?也没有!有真正的去吗?也没有!问题是你妄见它有聚、散、离、合,你妄见,虚妄的看到。对不对?聚本来就空,离也是空,合也是空,这个世界就是缘起缘灭,妄见似有,看到的事情,好像真的有。对不对?你爸爸、妈妈死的时候,大家都很伤心、很难过,这人之常情;问题是你阿公还没有生你爸爸、妈妈的时候,你爸爸、妈妈在哪里?你哭谁啊?向谁哭啊?你爸爸、妈妈没有生你的时候,你在哪里啊?这是站在毕竟空的角度

。好!站在缘起的角度,五伦、三纲五伦纲常,统统要按部就班来,阿公就是阿公,爸爸就是爸爸,儿子就是儿子。所以论佛法,是要站在相上来论?还是站在究竟的真如的体性来论?就站在究竟的真如体性来论,这些善恶、是非、对错、聚合、离散,统统是妄,没有一样不是妄。所以,妄见似有而已。【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众生在迷,尚非实有所生,如来既得妙空明觉,无明惑尽,真空理显,岂复更生耶?故喻忽有愚人,于彼空华,所灭虚空之处,待华更生;满慈亦如是也。】

577页,【巳二 辨定】【汝观是人,为愚为慧?富楼那言:空元无华,妄见生灭,见华灭空,已是颠倒,敕令更出,斯实狂痴,云何更名,如是狂人,为愚为慧?】佛就问了,说:你看这个人,眼睛有翳看空中花,空中花灭以后,又在那边等,等空中的花再生,你看这个人是愚痴还是有智慧呢?富楼那言:空本来就没有花,妄见生、妄见灭。为什么讲妄见?空中本来就没有花,哪一个人把花种在虚空当中?是因为眼睛有毛病,空中本来就没有花,灭什么东东呢?见华灭空,见到这个花在虚空当中,怎么样?见花消失,灭空,消失在这个虚空当中,已经是颠倒了。还敕令更出,还在看那个虚空,看看等一等,等一等,虚空看看又会不会跑出这个空中的花出来?斯实狂痴,这个实在是大愚痴!云何更名;更名就是讨论名相。为什么还去讨论花有没有出?还等待花灭了以后,还等待花出。如是狂人,为愚为慧?这个狂人,到底是愚痴呢?还是智慧的呢?不用去讨论了!是不是?

【此辨定。佛令满慈审观,待华更生之人,为愚耶?为慧耶?满慈答言:空元无华,由翳眼妄见生灭;喻真空法性之中,元无山河大地等法,第以无明妄见,】次第用无明妄见来显示。【迷时有生,悟时有灭。见华灭空,】灭在虚空当中。【已是颠倒执著,敕令】还要命令。还要等待,【空华更出,】敕令空华更出,还等空中的花再一次的跑出来。我们因为无明,所以看到了山河大地;佛陀已经成就了,山河大地尽空,还等说希望佛还能够出现山河大地。【斯人实属狂痴;喻若见诸法,灭妄归空,】空中花归空,【已是颠倒分别,】空中本来就没有花,不必灭它,已经是颠倒分别。【问如来何时更生诸法,与待华更生者,何以异耶?】

578页,【巳三 法合】【佛言:如汝所解。云何问言:诸佛如来,妙觉明空,何当更出,山河大地?】佛言:就像你能理解的,你所解答、所能理解的,那么,为什么还问言:诸佛如来,妙觉明空,这本妙本觉,妙空明空、妙明之境,怎么样?这个妙觉的就是本觉,本觉照体;那么,明空这个,就是真空的寂体,寂灭之体。所以,这个妙觉的是说佛陀的智德,智慧的智,有智慧,觉,智觉,叫做如如之智。那么,明空,就是所明之理,真空寂体,这是断德。所以,如如理,真空是如如理,真觉是如如智,意思就是:妙觉是如如智,明空是寂体,真空的寂体。何当更出,更出就是更生山河大地。【此法合。满慈于喻,所答不谬,故佛即以反难,如汝所解,】你已经了解了。【已知敕令空华更出,斯实狂痴。云何竟作如是问言:如来今得妙空明觉,何当更出山河大地耶?妙觉明空,与前满慈所问,妙空明觉,其理无二。觉指本觉照体,属智德;空指真空寂体,属断德;悉皆双具妙明,故妙觉明觉,妙空明空,随称俱可。佛智德究竟,】五住烦恼皆尽,(【五住皆尽,】)那一天我们已经讲过了,五住烦恼。【断德究竟,二死永亡,方当此称。又空即如如理,觉即如如智,皆明皆妙也。初喻妄不复生竟。】

【卯二 喻真不复变分二)辰初总举二喻 二 总合二法 今初】底下经文:【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如木成灰,不重为木。】意思就是:成佛以后就绝对不会变众生,也绝对不会再看到山河大地的假相。为什么?山河大地尽是幻。先解释一下:又如在深山里面的金矿,金矿挖出来的时候,又杂在这个纯金;精金就是纯金,那个时候又是金又是矿,分不清楚。如果,若其金一纯,一纯就是一锻链,把它冶炼;就是纯金,把这个矿冶炼变成纯金了——就像众生修行,经过修行以后成佛了,更不成杂,就不会再变成众生了。为什么?金就是金了。第二个比喻:如木成灰,木是比喻烦恼的众生,成灰就比喻把烦恼灭尽了,死灰就绝对不会复燃,众生经过修行以后断烦恼、了生死成佛了,成佛以后就不会再变众生。如枯木死灰,完全没有生机,成佛就不会再生烦恼了。如木成灰,把这个木烧成灰烬,这个就比喻作涅槃,就比喻作烦恼,烦恼就是众生,涅槃就是佛。不重为木,不再是树木了;众生成佛以后,就绝对不会再变成众生。

579页,【上科二喻,喻妄因妄果,本自不生,非成佛始灭。此科二喻,喻真智真断,本来无变,非成佛始生。而众生虽在迷位之中,妄性本空,生本不生,况诸佛已证究竟之果,独妙真常,而反有变耶?上二喻,一喻无明妄因,一喻万法妄果,各喻各合;此二喻,总喻真智真断,总喻总合。】【金矿,以金在矿中,故曰‘金矿’。杂者矿中杂有精金,其体精真不变,喻智体不变也。其金一纯者:加以开矿煅炼之功,渣滓既尽,】渣滓的意思是多余的废物,引申为多余的废物,叫做渣滓。【其金惟一纯精。】我们现在讲的999,现在金子,前一阵子,哇!金的价格高得不得了,所以,买金子的人赚钱,纯金。【更不成杂:即一成精金体,不复重为矿也。喻智德有功,修行除惑,惑净智圆,无二无杂,智德成就,更不再起无明,故喻更不成杂也。】

【木喻烦恼,灰喻涅槃。木不能自成于灰,灰当然也不可能成木,死灰当然不能复燃。【必假火烧,】木不能自成于灰,必假火烧,【方成为灰。火喻智慧;烦恼不能】加二个字:为害,烦恼不能为害,【便证涅槃,】这中间少二个字,看起来有一下子还不能理解,众生不能便证涅槃,这个写得实在太简单了。烦恼不能为害,便证涅槃。【必假智慧,断除烦恼,出离生死,而证涅槃。断德成就,更不再生烦恼,故喻不重为木也。】

【辰二 总合二法】【诸佛如来,菩提涅槃,亦复如是。】【此法合。十方一切,】十方一切诸佛。【已证究竟果觉,诸佛如来,所证菩提智德,究竟无变,】(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180链接(未完)

楞严经讲解181:注意这个循业妄现;就你现在看到的什么都是你的业所影现的

楞严经讲解182:识借由根而显,识不是根,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观念

楞严经讲解183:对一个人产生一种痛恨恼怒等情绪,这个就是我们本性的第二个月亮

楞严经讲解184:我们的面目是不思善不思恶,对错是心的观念,观念是心的影像

楞严经讲解185:修行人不必在饮食上一直超过本分事的享受,大部分的人是吃坏的

楞严经讲解186:看到的那个法尘只是影像。影像会变成一种观念跟回忆

楞严经讲解187:这个识并不是坏事,如果一定要坚持识是不好的,那你就不能见性了

楞严经讲解188:意识心就是执着影像,影像名之为法尘,而法尘并无实物亦无实体

楞严经讲解189:化有为无、化繁为简、化生灭为不生灭是修行人

楞严经讲解190:佛陀讲没有生死,是讲性没有生死,不是讲相

楞严经讲解191 :心胸度量的大小会影响你将来转世投胎

楞严经讲解192 :下无间地狱的人是一点福报都没有,福报全部用尽享尽

楞严经讲解193:真正忍辱的人下辈子将拥有如大地的大用,能承载一切

楞严经讲解194:万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三藏十二部经典全部都在这八个字

楞严经讲解195:尘无尘相,根无根性,识无识性,都是非相、空相才有办法进不生灭

楞严经讲解196:无论在任何时空哪个人拿到楞严经,真有心去研读,这是大善根人

楞严经讲解197:你实在不能体会识转化成性的话,就记得凡事往好的去想

楞严经讲解198:地水火风统统是本性显现出来的东西,我们要用本性修行

楞严经讲解199:地水火风空如果变成一种业力的话,众生是循业而来就会死在这五种果报

楞严经讲解200:见性开悟就是一直薰习一点一点突破,用耐性等待因缘,就是这样

楞严经讲解201:修行用最快方法就是直入“无分别处”,直入无分别心是佛行处

楞严经讲解202:求慧的话那就一堂课都不能缺席,修福不用钱来这里扫扫厕所

楞严经讲解203:讲成佛三大阿僧祇劫,此是自误误人,成佛在一念之间

楞严经讲解204:疑心是生命当中最大的裂缝,互相间不相信,人格就会荡然无存

楞严经讲解205:所有的妄的根源就是知见立知,就是在本性上加了一个明

楞严经讲解206:书读很多在文字相里研究佛法立种种的知见,这个知见又卡住了本明

楞严经讲解207:不管你怎么玩,所有的境界都是你的心境的问题

楞严经讲解208:我们二种事最难破:一个音声跟语言;第二是每天发生的事情

楞严经讲解209:看得破,所有的地水火风空都是你的本体

楞严经讲解210:有男女的欲望就一定去受生,转世你逃不掉一定回来投胎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180链接(未完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30目录(未完)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