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解205:所有的妄的根源就是知见立知,就是在本性上加了一个明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审除细惑-说二如来藏05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5031v3rz7&width=500&height=375&auto=0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座视频:
楞严经 审除细惑.说二如来藏 05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底下是【庚二 除细惑辨性相以开解 (分三) 辛初 满慈蹑前以起二疑 二 如来次第以除二惑 三 大众领悟赞善谢益(辛初又分四) 壬初 赞叹如来妙示 二 泛叙自他疑情 三 确陈二种深疑 四 望佛大慈开示 今初】就是如来继续除细惑。
经文:【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此科与上科对映,上科佛为阿难,先用方便门,分别真妄,令其舍妄从真;后用平等门,会融真妄,令识万法唯心。四科七大,一一皆如来藏,妙真如性,乃说空如来藏,一真本体,令阿难明真生信,顿获法身,更求如来审除细惑,早得亲证妙极法身,登无上觉。尔时富楼那(此云满是父名)弥多罗尼(此云慈母名尼女也)子,】弥多罗尼子,用父母亲的名字命的。【连父母为名,即满慈子。在旁触动心疑,即从本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你看这个右膝着地,可见当时候佛在世的礼节,跟我们现在的五体投地礼是不一样的,他只有一个脚跪在地上的。【乃称赞佛为大威德世尊,佛有折伏之严,曰大威;有摄受之慈,曰大德。仗佛大威,阿难销除倒想;由佛大德,阿难悟获法身。】
【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者。能为阿难等,小机众生,循循善诱,自浅而深,由近而远,‘巧从花下路,引入洞中天’,令销亿劫粗惑,悟获法身真理,是可谓善为也。若对小机说小法,不足称之善为。今为敷扬演说,如来自证第一义谛,】究竟处。【向四科七大,直指如来藏心,使悟自心,圆融周遍,常住不灭,非佛善说法要,曷克臻此?】怎么能够达到这样子的境界?曷克臻此?
看经文,533页,【壬二 泛叙自他疑情】倒数第四行,经文:【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一。今闻如来微妙法音,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本所不见,何况得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说:世尊常常赞叹我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是人中说法第一,我的说法已经第一了,在佛陀的弟子里面,我算是说法第一了。今闻如来微妙的甚深的法音,犹如聋人,就像耳朵聋的人,聋的人本来就听不到,这比喻二乘人。聋人,近都听不到了,何况远的?逾百步,超越百步外,在百步以外,怎么样?“聆”就是聆听,聆听这个蚊蚋,蚋,蚋也是蚊子的一种,就是身体比较圆一些,头比较小、触角比较短、翅膀比较阔,是黑色的一种蚊虫,叫做蚋,这蚊蚋简单讲就是蚊子类的,蚊子的种类。本所不见,何况得闻?他自己比喻,如来讲了这些这么深的法,他是一个说法第一的人,还是听不懂!就像一个聋人,聋人就是比喻二乘人。一个聋子距离百步外,听那个怎么样?蚊子的叫声,聋子在近的声音都听不到了,何况百步外的蚊虫的声音,那就更小声了,意思就是完全听不到。所以说:本所不见,何况得闻?这比喻二乘人几完全听不懂佛在讲什么。所以,我曾经劝大家说:《楞严经》听不懂,觉得很艰涩,不要难过,阿罗汉都听不懂!是不是?所以,也不要真的太难过,能够吸收个三成、五成、七成,那已经很不得了了!是不是?已经很不得了了,不要难过说:哎呀!那边都听不懂啊!是不是?明天就不要来了,佛会很伤心的,是真的!所以,愈难就愈坚持,你看,阿难发这种心:瞬若多性可销亡,铄迦罗心无动转。对不对?我们也是发这种大愿的心,无论除非特别状况,要不然一堂都不缺席!要发这种心。
【满慈子自述,世尊常时推重,说法人中,我为第一。《增一阿含》云:善说诸法,广别义理,诸弟子中,满愿第一;】满愿第一就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有时云:‘种种因缘,譬喻说法,能利众生,楼那第一’,故曰常推。满慈因旷劫来,有大辩才,分得如来四辩,】四辩就是:法无碍辩、义无碍辩、词无碍辩、乐说无碍辩,辩。法无碍辩,法:佛、法、僧的法;还有义理的义,义无碍辩;第三、叫做词无碍辩;最后一个叫做乐说无碍,这个叫做四辩才。【故能为第一】
【今闻如来,微妙法音:通指前三卷,十显直指真心,四科全事即理,七大圆融周遍,皆精微奥妙之法音。犹如聋耳之人,远逾百步之外,聆于蚊蚋之声;意谓聋人聆蚊蚋,即在近尚不能闻,况远逾百步之外乎?】聋子怎么能够听一百步外的蚊虫在叫啊?嗡~~~那怎么可能听得到?【又聋人处远,即大声亦不得闻,况蚊纳之细声乎?】更大声也听不到啊,何况那个蚊子叫那么小声!【彼蚊蚋之形,本所不能见,何况得闻其音声耶?】【法合聋人喻二乘人,根小智劣。如《华严》会上,有耳如聋,不闻圆顿之教;逾百步外,喻小机与大教,程度隔远。蚊蚋微音,喻微妙法音;本所不见,喻如来藏性之理,本所不见;何况得闻,则闻如不闻。】
经文:【佛虽宣明,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这个文字都很简单。【此叙自疑。以小乘法执未亡,平日迷执万法心外实有,诸大】就是七大。【互相陵夺。佛虽种种宣明,万法即心,诸大圆融,令我除疑,现今依旧未能详明,此等第一义谛,究竟而到不疑之地。】所以,你看!连阿罗汉听了《楞严经》,都是疑惑重重,那就别说凡夫了!
经文:【世尊!如阿难辈,虽则开悟,习漏未除。】习漏就是思惑、无明习气,就是俱生我执没有除。【此叙阿难。辈字兼诸有学。开悟,指阿难辈,闻佛妙示,顿悟妙心,周遍常住;意谓悟则虽悟,恐其非真。何以故?以阿难虽然顿忘法执分别,而于法空胜解,得以现前,尚希如来审除细惑,而我执俱生全在,】就是俱生我执。【习漏尚且未除。习漏二字分解,漏即我执俱生,台宗曰:‘思惑’。习即生、住、异、灭、分剂头数,无明习气。此二惑丝毫未动,岂得谓为真悟耶?此满慈不达,深悟与浅证,二不相碍之理。】
535页,中间经文:【我等会中,登无漏者,虽尽诸漏,今闻如来,所说法音,尚纡疑悔。】解释一下,说:我等会中,登无漏者就是证阿罗汉果,虽尽诸漏,就是虽然尽小乘诸漏,但是,怎么样?法执全在。今闻如来所说的法音,尚纡疑悔,“纡”就是绕,还在转、曲,还在绕,绕不出来的意思,尚绕在怀疑。为什么会悔呢?因为以前爱念小乘,不悟大乘,所以说悔。疑就是:佛讲的他不能领悟,当然就疑;悔是对说他以前修的是小乘法。【此叙他疑。如我等辈,在会之中,已登四果之人,无欲漏、有漏、无明漏,已证无漏之位,虽尽诸漏。观虽字,所证亦非真实,以我空虽证,法执全在。今闻如来所说第一义谛,微妙法音,未能领悟,尚纡绕于疑悔之间,对今日所闻大乘而生疑,对昔日爱念小乘而生悔。】
【壬三 确陈二种深疑 (分二)癸初 疑万法生续之因 二 疑五大圆融之故 今初】翻过来,536页,这个就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所怀疑的:【世尊!若复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终而复始?】
【此于万法以起疑。前五句牒佛语,】前面五句是依照佛语,【后五句举疑情。问云:世尊!若复世间,一切万法;此总举,下别列。根尘指十番显见,根尘对辨。阴、】五阴。【处、】十二处。【界等,】十八界等,【等六入、七大,总括上三卷之文。显见不分科中云:‘此见及缘,】“缘”就是见所缘,就是所缘,此能见的见性,以及所缘的外境。此见及缘,“缘”就是见所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即如来藏)。’阴等四科,科科皆云:‘本如来藏。’七大文中,一一皆云:‘如来藏,清净本然。’因闻如上妙示,遂而起二疑,此于万法起生续疑。】咦?万法既然是本如来藏,为什么会一直连续不断?【世间法是有为,如来藏是无为,既皆无为,应当无相,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此疑、】这是一种疑惑,【始之忽生。山河大地,属无情之世界;诸有为相,属有情之众生,及与业果。意谓既是如来藏,清净本然,以清净故,不应更有染法之相,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等,染法之相耶?】
【次第迁流。终而复始者:此疑终之相续,】刚刚是疑始,怀疑始,现在是终,此疑终之相续。【次第上,若再加云何二字,其意更显。此次第迁流,】也就是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等三,(【即上世界、众生、业果等三,】)【终而复始,即是相续之意。世界有成、住、坏、空,】诸位!这个地球要坏的时候,会有什么情形?知道吗?地球要坏的时候,就没有地震。地震在世间人看起来是很可怕的事情;可是,它是生命的泉源,大地震会死很多人,所有地球上的人都很害怕;但是,大地震表示什么?表示这个地球还是活的,还有生机,它才会大地震。诸位!我们地球里面内部的岩浆,因为产生变化,南会到北,北会到南,现在还因为活的。这个岩浆流动的时候,会产生强大的磁力线,磁力线,南极到北极,北极到南极会产生磁力线,这磁力线用眼睛看是看不到的。这个磁力线会遮挡阳光,强大的阳光的紫外线。如果是金星,现在以这个金星来讲,我们现在讲,金星的温度高达几百度,当你到金星去测度的时候,为什么那个地方没有生命?里面的岩浆停止,它就没有运转,没有运转就不会产生动,就像马达停止。地球的核心,岩浆如果停止,它这个磁力线就停止,磁力线停止就麻烦大了!
譬如说磁力线停止,这地球就这样子,(师父以左拳拟作地球)太阳这样照射过来(右手拟作光线),它这个磁力线,由北极到南极,它就保护这个地球。如果这个地球的岩浆不动了,不会再地震了,麻烦大了,磁力线停止,太阳照过来的光线就直接吸收,它没有外层的保护层,照射以后,它里面的引力消失,地球的引力消失,就是说蒸发出来的水分回不去,也就是说:这大海水,太阳一照,大海水一直蒸发。。。它没有引力,拉不回来,拉不回来,这个系统就坏掉!拉不回来,那就不会再下雨,没有水,水气就一直往外太空跑,你知道吗?往太空一直跑。我们之所以形成云、云层,碰到冷空气它就会下雨;它没有水气啊,太阳一照,它没有磁力线,没有磁力线,没有办法保护,太阳一照,它愈来愈热,海平面的水一直蒸发,一直蒸发,就往外太空一直飘。。。出去就不会再回来了,蒸发出去的水气就回不来,回不来以后它就完全失控,没有办法产生一种循环。我们今天地球之所以可以循环,是因为有地心引力,还有月亮的平衡。所以,我们会产生大地震,它这个是一定要,周期性的,一定要把那个气排出来、热排出来,地壳一定要震动、一定要变动,表示这个地球还是有生机。如果像外面的,像我们现在看到的金星,它这个磁力线停止、里面的岩浆停止,停止就是:照射以后,大海水开始一直蒸发;其实很多星球一开始创建的时候,是有生命的、是有海水的;可是,一直蒸发。。。为什么?太阳光太强,它没有磁力线保护,又没有引力,水拉不住,水分一直蒸发。。。当然,如果这地球大海水要蒸发到干枯,那个一演化都是千万年的,都不是说一天、二天,它会慢慢一直消失,水气拉不回来,水气一直拉不回来。
所以,今天我们之所以会下大雨,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下大雨?就是太阳蒸发。。。一切陆地的水气、还有海洋的水气,然后形成云层,这个云层碰到了冷空气,或者是重量到达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会开始下雨,随着风、气温转变了雨点的大小,所以,形成地球自我的一个循环;如果没有地心引力,这个循环都讲死亡,地球就会走向毁灭!所以,世间人看,大地震是不好的;但是,从地球的生命的迹象,它是好现象,没有这样,它就不能活,地球也一定会灭亡!讲到这些物理、科学方面,顺便讲一下成、住、坏、空给你听。成、住、坏、空,【空已复成;众生有生、老、病、死,死后再生,是谓终而复始。以既是本然,故不应更有生灭之相,云何次第迁流,终而复始耶?】
诸位看537页,第二行;有的人根本不晓得念到哪里了,一直找也找不到,所以我才常常要念说什么第几页第几行,省得你花时间找!【此问乃求佛为说,始生终续之详,非直怪问其不当生也。满慈但执空如来藏,不变之体;不达不空如来藏,随缘之用。】他只有讲空性,不懂得随缘的用,所以,不够圆满。三如来藏都要具足,讲体,不可以离开相、用;讲相,不可以离开体、用;诸位!体、相、用是一体三面的,一定要讨论的。所以,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就是这样子,随缘之用一定要讲。【故佛后分始生终续,说不空藏以答之。】
537页,中间经文,【癸二 疑五大圆融之故】经文:【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此于五大以起疑。先牒佛语,】佛以前这样讲。【空大文云:‘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盖此之本性圆融,乃圆真实,即前之性圆;此之周遍法界,乃通真实,即前之周遍;此之湛然常住,乃常真实,即前之本不动摇。既均名五大,则地、水、火、风,亦应具此三真实,何以现见,地水相陵,水火相克,地空相碍也?】意思就是:有地的地方没有办法看到水,地会障碍到水;有火的地方,水喷下去就会灭,为什么二个都是如来藏性?地是有质碍的,空是没有质碍的,为什么佛陀讲:这个都是如来藏性?
底下,经文:【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邻虚空,不相陵灭?世尊!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义攸往。】诸位!师父先解释一下:说:世尊!如果说地性遍的地方,地性是硬的,水是柔软的,怎么可以容纳着水?地性是硬的啊,云何可以容水?意思就是说:这二个性完全不一样,为什么可以相容?为什么是本性圆融,周遍法界?对不对?这是如来讲的: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说:世尊!如果是地性遍,它是硬的啊,水是柔软的,云何容水?水性又是周遍,水可以灭火,为什么火则不生呢?水性如果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意思就是,水是克火,为什么水火二性都遍虚空,不相陵灭呢?这个不是矛盾吗?地不容水,水也灭火,为什么二性不相陵灭?世尊!地性是障碍的,空性是虚通的,为什么这二种都是周遍法界?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义攸往。
【此述疑情。牒中惟四大,此加空大,互相影略。总疑五大,而不疑见大、识大者,以其无相则无碍,故不疑也。首二句,疑地水相容,乃问:设若地性周遍,地是质碍,水是流动,云何地能容水?中六句,疑水火相容,乃问:设若水性周遍,火大则应当不生,以水火相克之故,复云何佛又发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彼此不相陵灭耶?后四句疑地空相容。世尊!地性属有形,乃障碍之义,空性属无形,为虚通之相,一通一碍,性不相循,云何地空二者,俱能周遍法界?而我浅智,不知是万法生续,五大圆融之义所归;攸往即所归也。】
底下是【壬四 望佛大慈开示】经文:【惟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迷云,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钦渴如来,无上慈诲。】这是希望求佛开示了。【此求佛释疑。惟愿如来发宣流布大慈风,扫开我等之迷云,令得慧日圆明,照澈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之义,而到究竟无疑惑地。作如是请法之语已,五体投拜于地,钦承渴仰如来,无上慈悲之教诲。初满慈蹑前以起二疑竟。】因为这文字都简单,所以,不必一直解释。
底下是【辛二 如来次第以除二惑(分二)壬初 令益许说 二 正为宣说 今初】经文:【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此标为满慈,一类之机。】经文:【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好!解释一下:如来今日,这佛自己讲,普为此会,楞严会上,宣胜义中最胜义的,那就是最究竟了,没有保留的意思。宣胜义中,真胜义性,殊胜中的最殊胜、究竟殊胜,就是毫不保留的意思。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定性声闻就是说不回小向大,固定在那个地方,叫做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我空、法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这阿罗汉是什么意思?在会上的辟支佛,以及有学之众,统统叫做等;回向上乘当然就是佛乘了。
看底下,【此明所为之机有三:一定性,】第一类的叫做定性声闻。【二回心,】声闻。【三众等。】定性声闻就是固定他就作声闻,没有发大心。回,回心就是回小向大,还希望说:嗯!小乘这样不行,要发大菩提心!第三、叫做众等,【如来自言普为者,即是以平等大慈,而说殊胜了义,不独为满慈一人而说也。胜义中真胜义性者。法相宗,胜义谛有四种:一、世间胜义:谓蕴、处、界等;】这个称为世间的胜义。【二、道理胜义:谓苦、集、灭、道四谛;】这个是道理胜义。【三、证得胜义:谓二空真如;】我法二空真如。【四、胜义胜义:】是胜义当中最胜义的。【谓一真法界。】佛的境界。【此经所云:‘如来藏,清净本然。’即一真法界,不变之理体,能起随缘之事用。前阿难执和合、因缘,是执权疑实,迷藏性不变之体;今满慈执清净本然,是执实难权,昧藏性随缘之用。故佛为说后二藏,以穷生妄之深源,成碍之幽本,】“幽本”就是深本。以穷生妄,到底妄从哪里生?从哪里生?【答万法生续,不离性本二觉,答五大圆融,归极三藏一心,为胜义中,真胜义性。】
【令汝会中,定性声闻下,示所被之机。定性声闻,指沉空滞寂,得少为足,钝根阿罗汉。声闻是阿罗汉之别名,以闻四谛声,入涅槃道故。不肯回小向大,涉俗利生,故名定性。】声闻。这有的是这样子,有的法师,他对这个说法度众生,他一点兴趣都没有,他只想自修自己,他也许自己谦卑说:我没有能力!确实是有这样的根器;有的人他就很热衷于弘法。【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者:未得二空,是但证我空,未曾兼得法空。然虽未得法空,已能回小乘之心,向大乘之道,不甘永闭化城,】化城就是二乘人。【愿趋宝所,】宝所当然就是佛的究竟处。【是为回向最上一乘,大阿罗汉。】大阿罗汉就是佛。【等者等在会辟支,以及有学之众。】
经文:【皆获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皆获一乘就是一佛乘,中间加一个“佛”更清楚。皆获一佛乘,寂灭场地,寂灭场地就是绝对,没有能所,这个为因地心,寂灭场地就是不生不灭的意思。真阿兰若,这个才是真正佛讲的阿兰若,不是离城市稍微远一点,又不会太远那种阿兰若。不是世上道场那个阿兰若,是心性上不生灭,那个是真阿兰若。这个阿练若就是翻译的音,阿兰若、阿练若。正修行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
看注解:【佛先许说真胜义,此许得殊胜益。一乘即上乘,乃最上一佛乘也;即《法华经》之大白牛车。令在会皆获者,佛慈平等普益也。】【寂灭场地:即不生不灭之因地心,亦即如来密因。佛说奢摩他,令悟妙心本具圆理,十方如来,皆依此因心,而成果觉,入大寂灭海,即涅槃果海。上二句切勿作果地解,连三、四两句皆是因心。】【真阿练若:有云阿兰若,译为无諠杂,即寂静处,】而真正的寂静处,是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无有喧哗杂闹,寂静可修行处。若但境静,】只有外在的环境静,不是真正的阿兰若,【非真寂灭场地,非真阿练若,必以本来不生灭不动摇之真心,方是寂灭场地,真阿练若,与境无干。】真正的阿兰若是在心,与境无干。所以,在这里动不动就要去住茅蓬的,住茅蓬不是坏,是很好、是好事;住茅蓬前是不是要先对这个本性认识一下?外面很静,内心不静,有什么用呢?是不是?【此心即首楞严之定体,乃为十方婆伽梵,一路涅槃门,故曰正修行处;下文所说,三如来藏心是也。若悟此心,是为开圆解,始可起圆修,得圆证矣。】【汝今谛听,当为汝说者:佛嘱以谛实而听,望其勿再执理迷事。藏心体虽不变,用能随缘,随染缘则三种相续,五大相陵;随净缘,则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此科先说随染之用。富楼那等,钦仰佛之法音,默然承听。】所以,这个满慈子就是执着清净本然,而执实难权的道理,昧藏性随缘之用。
541页,倒数第四行,【壬二 正为宣说(分二) 癸初 正答满慈 二 兼示阿难】【(癸初分二) 子初 先说不空藏以示生续之由】不空藏就是相,就是缘起方便说,你有种种的接续、连续,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正因为不空如来藏。最后,【二 说空不空藏】“藏”就是如来藏。【以示圆融之故】空即是不空,不空即是空,也是离,也是即,叫做空不空如来藏。
【(子初又二)丑初 正答初问 二 兼释转难(丑初又五) 寅初 牒定所疑 二 举真勘问 三 审得其惑 四 正明生续 五 双关结答 今初】翻过来,542页,经文:【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这是富楼那的怀疑,为什么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突然会跑出成住坏空的山河大地呢?【《正脉》云:此科说不空藏,以示生续之由。此对上空藏,】对上面的空如来藏所说的,空如来藏是【彼约心真如门,会妄归真,】当达妄本空,知真本有的时候,会妄归真,【以显藏心不变之体;此约心生灭门,】在《起信论》里面讲:一心开二门,这里是讨论心生灭门,心生灭门是站在相上角度讲的。【从真起妄,以显藏心随缘之用。然用应有二:一、随染缘起六凡用。】就是六道轮回: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二、随净缘起四圣用。】那么,当然就是佛、菩萨、声闻、缘觉,四圣用。【今为开迷成悟,故单取染用为言,而全用更在下空不空藏中。】
【此牒定所疑科,】这个是按定所怀疑的那个地方。【乃是略牒。】“略牒”就是略说。【于满慈所述中,】就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所述当中。【略去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所以,就简单的,【但牒清净本然一句,】就了解说这是满慈所疑问的。【于所问中,但牒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本如来藏,不生不灭,为什么会跑出山河大地来呢?【略去诸有为相,次第迁流,终而复始三句。所牒之语虽略,意必具含。】底下佛就【寅二 举真勘问】问一下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他到底体悟了是真、真心,还是妄心?是真觉还是妄觉?勘问一下,因为他是证阿罗汉果,但是,法执还没断。
底下说,经文:【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解释一下:你常常岂不是闻;“不闻”就是岂不是闻如来宣说?说:你长时间来,难道并没有常常听闻到佛这样子宣说吗?如来宣说,怎么个宣说呢?说:性觉妙明,就是本性之觉,性觉妙明是什么意思?本性之觉,它这个体是妙、妙用,这个“妙”就是寂,“明”就是照,就是寂而常照。妙就是体,明就是用,体当然是寂,明当然是照,这个寂而常照。本觉明妙,这个本觉就是本具之觉,本来具足的觉性是怎么样?明妙,“明”就是明照,“妙”就是妙寂,这一句就是照而常寂。但是,我们必需认识一下,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这是中国的佛法,在原始的教典里面,绝对没有这一句,跟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的意思是一样,这一句在佛经的原始典籍里面,绝对不会出现,这是传到汉地来才有这个名词。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很多的用语,都是用中国人听得来的一种方便说。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再讲一遍:说:你常常岂不是听闻如来这么宣说吗?怎么宣说?本性之觉是寂而常照,是妙明;本觉明妙,本具之觉性是照而常寂,就是明妙,照而常寂。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的确常常听佛这么宣说斯义。
【空藏说真如门,不空藏说生灭门。生灭门中,有觉不觉二义,觉义是真,不觉是妄。】“真”就是真心,“妄”就是妄心。这里讲的,【性觉本觉,即生灭门所依之真。】这一句就用对了,为什么所依呢?因为真如就像树,生灭就像影子,就是第二月。所以,生灭门所依之真,在这里很重要的观念:真如是不能生生灭的,是生灭依于真如,就像树绝对不会生出影子,那么,影子,树的影子却是不能离开树,树,生的是树,树是实体性的,也就是我们的真智是离尘有自体性的,就像那一棵真的树一样;那么,这些识心就是影子,就是第二月。所以,真如就是这些生灭所依之真,所以,生灭依于真如;但是,真如不生出生灭。【《起信论》云:依本觉而有不觉,】因为有本觉的真如理体,所以,才有幻化本妄的不觉。【复由无明不觉,生起三细六粗,】诸位!三细,这是非常高的微细境界,要八地、九地、十地菩萨以上才能去觉察,凡夫没有办法的,证阿罗汉果都没办法!六粗,是一般众生所缘的境界,容易觉察。【乃有世界、众生、业果三种,忽生相续。】也就是世界会继续相续,这个星球爆炸、毁灭了,那个元素散在外太空,再继续去组合,组合里面有恒星、有行星、有种种的彗星,又变成一幅美丽的天文学。世界散开来,成住坏空,重新组合,世界再散开来,再重新组合,这个佛早就这样讲的。而众生就生、老、病、死。。。而这个业果就是因缘果报,你逃不掉的!所以,这个就业感缘起,缘起就如幻,业力会感得了果报,而这个果报是如幻;可是,在众生来讲,它是事实,苦就是苦,生病就是苦、开刀就是苦、没饭吃是苦、没有水喝也是苦、不洗澡还是苦,没有一样不苦!忽生相续,【今佛举所依真觉,勘验满慈,是否错认?】
【性觉妙明,本觉明妙:是佛常与诸菩萨,宣说其义,满慈在座,自是常闻。故举以问云:汝常时岂不闻如来(佛自称)宣说耶?性觉本觉,原一真觉。性约一真理体之谓性,】理体就是不可得,真如自性在理上就是无生的体;但是,的确存在。所以,就这个一真的理体,一真就是绝对,没有能所,本性就是绝对,就是没有能所,有能所就是妄。所以,性觉这个“性”字,约一真理体之谓性,就是绝对,佛教讲一真,就是绝对。【本】,这个本觉之“本”字,【表天然原具之谓本,】这个“本”,很重要的观念:如果你没有本觉,你怎么开采、你怎么用功,都不成佛,因为你没有那个本觉。所以,这个本觉,就是每一个人都存在有佛性的觉悟,是每一个人都存在的,你只要肯用功、肯去体悟,那么,你的本觉就会显现出来;如果没有本觉,你怎么修也没有用,没有啊!是不是?【不涉事用,】在这里,性觉本觉不涉事用,只论体,【不论修为,即万法之真源。】就像虚空,是群相所依;但虚空不是群相;无为法就是有为法所依,无为法不是有为法;但是,有为法当体即空,就是无为法。所以,你在这里一定要好好来体悟,生灭当体即空,就是不生不灭,识心本空,识心本空就是性。你千万不要以为生灭以外有一种不生不灭的涅槃妙性,这个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你千万不要有二种概念,认为生灭以外有一种叫做不生不灭,这个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观念!生当体即空,就是不生;灭当体不灭,就是叫做不生不灭,就是回归当下,就是不二,如果你把生灭以外还有一种不生不灭,这个就把法打成二段,这个就不是佛法,这个是意识心。千万要在这里好好的了解,回归当下不二的用意是什么。说,不论修为,即万法之真源。
【妙明明妙:乃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这是中国的佛学,原始教典绝对没有这一句,【妙是不变之体曰寂;明是随缘之用曰照,此明亦祗是理具之照用,非事造也。】理具就是我们的本体,本来就体、相、用都有无量的妙用,非事造。【佛举此二语,具有深意:一显无明万法,离此无依;】也就是显示无明,这三细跟六粗所衍生出来的万法,离此这个性觉还有本觉就无所依靠。就像影子,这个影子离开了树木,是绝对没有影子的,没有树的影子的,真如就是树,是不是?无明生灭,这个就是影子。【二显寂照本具,】就是性觉本觉这二觉,寂照本来就具足。【岂假妄明?】妄明就是非真觉之明,就是无明。因为真觉理体没有能觉、没有所觉,就是绝对的觉,讲觉悟就是绝对;讲明就是绝对的明,没有能所。
【富楼那答言:唯然世尊。唯然应诺之词,犹言是也。我常闻佛,宣说斯义:即性觉妙明,本觉明妙之义。满慈闻虽常闻,但属闻言,并非闻义,观下自知。交师云:】就是交光法师。说:【此问全似初问阿难,】这个问题,像《楞严经》刚开始的阿难一样,佛问他:【见何发心,是皆借旧见闻,】借以前佛所讲的见闻。【以发开示之端。】这徒弟都听佛的,不知道那个是佛一时权巧方便之说,不知道!
底下【寅三 审得其惑】【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佛言:汝所称的这个觉,就是性觉还有本觉,这个明就是前面讲的:妙明还有明妙,“觉”就是性觉本觉;“明”就是妙明明妙。佛言:你所称的这个性觉本觉,妙明明妙,为复性明,称名为觉?性明,诸位!这个“性明”中间加二个字,意思就显得出来:叫做“本自”,为复性本自明,就是本性本来自己有明,叫做为复性本自明,称名为觉。意思就是:不必加明之觉,在觉悟上面不必加一个明,不用在觉性上加一个“明”字,称名为觉。你认识的是这个觉,或者是另外一个觉呢?为觉不明,称为明觉,或者是说:觉本来就不明,“觉”的底下加二个字叫:本来。或者是你认为这个觉性本来不明,中间加“本来”,是本来不明,称为明觉?这里中间加六个字,看就完全一目了然。中间加什么字呢?为觉不明,这底下加,你用一个小小的三叉,加什么?“必需加明于觉”,就是要加一个“明”字在觉性上,这六个字:必需加明于觉,那么,这个底下看起来就看得懂了,称为明觉。称为明觉,诸位!把笔拿起来,“称”的上面加一个:方,方称为;“为”的底下加二个字:有加;“明”的底下加一个:之;为有加明之觉,这样子看,哇!这就完全看得懂。
好!再讲一遍:佛言:你所称的性觉本觉,还有明妙本妙,意思就是:性觉本明本妙,或者是本觉本妙本明,都可以。佛言:你所称的这个性觉本明本妙,本觉本明本妙,为复性本自明?是不是你认识的就是说:这个觉性本来就明,不必在上面加一个明,而称明为觉?就是不必加明的觉性,你认为这个是觉?这样的觉,你是认识到这个觉?或者是认识另外一个觉?或者是为觉不明,或者是你觉得说本来不明,原本的觉性不明,那么,怎么样?必需加明于觉,方称为有加明之觉,有加明之觉。
好!诸位!看注解:【满慈说法第一,既已常闻斯义,定必常说。佛乃问言:汝称说觉明之时,究竟意中,如何解说?觉即性觉本觉,明即妙明明妙。为复下双举真妄,以审看满慈还是识真耶?】认识真心呢?【还是认妄耶?问云:汝为复以性本自明,称名为觉,】就是不必加一个明,本来就明了。【即本具灵明,不必加明耶?为是觉本不明,】或者是你这个觉本来是不明的,必需强加一种力道,使它更明。【必须加明于觉,方称有明之觉耶?】加一股力量使它明;有加的时候明,那么,简单讲:不加的时候就是不明。就像电灯泡一样,加一点电,电灯泡就会亮,开关一开,加一个电;那这个电灯泡开关关掉,电灯泡不亮了,它要加一股力量,电灯泡才会明。不像摩尼宝珠,这个摩尼宝珠,加不加,它统统是明,你不用加光线,这摩尼宝珠也是明,统统无关于外在的力量,这个就是本觉本明,性觉本觉本明;如果要加一股力量才叫做明,那么,就不是真正的明。就像电灯泡一样,加电它才会明,开关关掉,电灯泡暗暗的,这个就不是本觉本明。
底下,说:必须加明于觉,方称有明之觉?【此中本具灵明,乃为真觉真明;必须加明,即是妄觉妄明。】诸位!三藏十二部经典,所有的妄的根源,就是知见立知,就是在本性上加一个明,一定要加一个明,这个加一个明,就是知见立知。本来清净自性让它作用,他不是;这真觉要让它作用,可是,他不是,他一定要加一层执着的作用;一定要加一层分别心的作用;一定要加一层颠倒见、愚痴的作用,所以,看起来像觉;可是,却是不觉。世间人书读很多,看起来好像他懂很多,人生哲理讲起来头头是道,其实他是不觉,因为那是知识性的东西,不是本性的东西。所以,加明,这个就是关键,就把真觉变成无明,也就是妄觉妄明,这个就是关键。【双举审问,以验取舍,全似征问阿难,心在何处?以何为心?皆欲逼出生平所误认者,而斥破之也。】(未完)
楞严经讲解181:注意这个循业妄现;就你现在看到的什么都是你的业所影现的
楞严经讲解182:识借由根而显,识不是根,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观念
楞严经讲解183:对一个人产生一种痛恨恼怒等情绪,这个就是我们本性的第二个月亮
楞严经讲解184:我们的面目是不思善不思恶,对错是心的观念,观念是心的影像
楞严经讲解185:修行人不必在饮食上一直超过本分事的享受,大部分的人是吃坏的
楞严经讲解186:看到的那个法尘只是影像。影像会变成一种观念跟回忆
楞严经讲解187:这个识并不是坏事,如果一定要坚持识是不好的,那你就不能见性了
楞严经讲解188:意识心就是执着影像,影像名之为法尘,而法尘并无实物亦无实体
楞严经讲解189:化有为无、化繁为简、化生灭为不生灭是修行人
楞严经讲解192 :下无间地狱的人是一点福报都没有,福报全部用尽享尽
楞严经讲解193:真正忍辱的人下辈子将拥有如大地的大用,能承载一切
楞严经讲解194:万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三藏十二部经典全部都在这八个字
楞严经讲解195:尘无尘相,根无根性,识无识性,都是非相、空相才有办法进不生灭
楞严经讲解196:无论在任何时空哪个人拿到楞严经,真有心去研读,这是大善根人
楞严经讲解197:你实在不能体会识转化成性的话,就记得凡事往好的去想
楞严经讲解198:地水火风统统是本性显现出来的东西,我们要用本性修行
楞严经讲解199:地水火风空如果变成一种业力的话,众生是循业而来就会死在这五种果报
楞严经讲解200:见性开悟就是一直薰习一点一点突破,用耐性等待因缘,就是这样
楞严经讲解201:修行用最快方法就是直入“无分别处”,直入无分别心是佛行处
楞严经讲解202:求慧的话那就一堂课都不能缺席,修福不用钱来这里扫扫厕所
楞严经讲解203:讲成佛三大阿僧祇劫,此是自误误人,成佛在一念之间
楞严经讲解204:疑心是生命当中最大的裂缝,互相间不相信,人格就会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