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讲解245:你所有的根尘在运作你的行住坐卧(包括起心动念)都是多余的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说三摩修法 令从耳根一门深入 解六结 越三空-18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510vpeqmo&width=500&height=375&auto=0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视频讲座:

说三摩修法 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 越三空  18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讲义》737页,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请翻开《楞严经讲义》,737页。【丑二偈颂(分二)寅初标颂二正颂今初】【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前面是长行文,现在用简略、容易记忆的偈颂,再把它宣扬一遍。【尔时,如来详释长行已竟之时,世尊更欲重宣,此结解惟在六根之义,中有三意存焉:一长行义未尽故;】就是长行文的义理,还没有发挥到淋漓尽致,所以,再用偈颂重颂一遍。【二别为乐(yao四声)略】也可以念乐(le四声)略。【机故;】乐略机故就是:乐略就是喜欢、喜好比较简略的,就是喜好,就是简略。有的他喜欢背这个偈颂,所以就比那个长行文更简略了。说:别为喜好简略之机,所以,再重宣此义,用偈颂再重宣此义。【三乃为后来众故。】后来众故就是未来的众生。【而说偈颂,令其得益也。】

底下是:【寅二正颂(分二)卯初祇夜颂前二伽陀开后今初】经文:【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说:真如的本性,第六意识所分别的有为法是空的;这个有为法同时也包括无为法。因为《楞严经》讲的是究竟义的绝对如来藏性,不容许立一个有为,或者是立一个无为,全是真如,全是一心,有为是对无为讲的,无为是对有为讲的。所以人家问你:什么是无为法?它就是有为法。什么叫做有为法?当体即空就是无为法。诸位!有为、无为都是互相形显,因为讲有为,才衬托出无为;因为讲无为,才衬托出有为。如果了悟诸法本来就空,无所谓有为,也不可以立一个无为,才能真正了解佛的本义是什么。所以,真如有为空,就是真如的本性,中间第六意识所产生的有为分别心,包括无为法,都是毕竟空寂。

缘生故如幻,为什么叫做空呢?叫做缘生。所谓缘生就是空无自性,缘生就是无生,就是条件,借重种种条件所产生的相,或者是无相的东西,统统叫做缘生。所以,因缘生的东西,总是不实在,没有一种东西是永恒的。所以,缘生故如幻,如幻就是说:好像虚幻的东西,因缘生的东西总是幻,幻就是空无自性。这个幻,因为它是生灭法的、会败坏的;因为它是有为法的;因为它是刹那生刹那灭,空无自性,所以叫做如幻;因为它是无常法的,所以没有永恒,万法都是败坏之相,所以它是如幻。我们之所以看不开,是因为不知道诸法如幻,我们认为某一种东西、某一个时空所产生的事情,是永恒的、是真实的东西,所以,被骗得迷迷糊糊!那我们今天学佛了,了解缘生故如幻,了悟诸法体性本来就空,没有来去、生灭、增减,那么所过的日子就完全会解脱。

说:无为无起灭,无为本来就是毕竟空,它本来就没有起灭,讲无为是为了说明有为的不究竟,着一个无为,就是知见立知。所以,无为本来就没有起灭,是不可说的实证境界。因此,无为无起灭的意思是说:因为无为是对有为而立的,所以这个无为也是不实如空华。这个最重要的,就是除掉所有任何的观念,知见绝对不立知,重点在这个。不能立一个有为,就是不能着有为法;心中更不可以立一个无为法,因为无为法是叫你进入解脱的境界,如果你着一个无为法,又变成生灭的有为法。简单讲:一个人自己每天赞叹自己:我很行!就表示你很不行,你一点都不行,道理是一样的,头上安头。

那么,整句的串连起来,就是这样解释:说: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贯串起来就是这样解释:说:真如本性,第六意识所分别的有为法,包括无为法,都是空无自性的。为什么叫空无自性?因为它是因缘所生的东西,所以,一切法本来就是如幻。简单讲:六根、六尘、六识,一十八界,无一法非幻。无为无起灭,是不可说的实证境界,无为法本身就是没有起灭,没有灭就没有生,所以是不可说的实证境界。但是,无为法因为是对有为法而立的,所以,无为法本身并不起灭,当体即空,也不可以立一个无为法而去执着。所以无为法也是不实如空华,就是空中华,眼睛有毛病,就会看到空中有花。简单讲:我们今天为什么看到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鸟兽虫鱼、动物、植物、矿物,今天你看到了,是为什么你看得到这些东西?就是因为不实如空华,我们看到的,其实都是因缘生的东西,而我们把它误认为它是真实的,不了解诸法体性本来就空。所以,三界乱起乱灭,如不实的空中所产生的花。

【此超颂识性虚妄,】说:这里是....这个偈颂是识性虚妄,【犹如空华。《唯识》五位百法,前九十四种,是有为法,后六种是无为法。此无为法,是对有为法而立,故今颂首标真性二字,是一切法所依之体,有为、无为,皆依真性。】皆依真性是什么意思?如果我这样念,你就会更清楚:有为法是如,无为法亦是如,同一如,并没有二如,如中并无有为跟无为,这样你就听得更清楚。所以,有为法是如,无为法亦是如,同一如,并没有二如,那么我们就了解,有为跟无为,其实都是名相、自我分别,实证的境界里面,并没有有为跟无为,唯是一心,唯是真如,所以,皆依真性。【此二字不可连有为解释,有说有为真性空,其义未当。细察如来说法,本经每大段,皆从所依之真说起,】那么,真就是不立一切见、不立一切法。【此颂亦复如是。】

翻过来,738页,【真性者:真如自性也,其体绝待,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心缘相就是分别,离种种的分别相。那么,如果你要体会到、要体会这个真如绝待,就必须要离名字,这个名字相是人们所假设的,人们所假设的,我们这个觉性不需要文字的。那么,这个可以举一个例子,就不需要语言相,或者是离言说相,我们的觉性不要靠这个。有一个台湾的老婆婆,她到美国去游玩,来到了纽约的时候,她去那个店里面买一个很大的,中华料理店那个包包,肉包子!买了以后,买了以后,结果人家整团,整团都带走了,去坐那个subway,地铁,整团统统都带走了。这个台湾阿婆买了一支冰淇淋,还有一个包包,跟不上人家!哇!出来的时候,一个都不认识,就在那个店外面走出来十字路口,找不到整团,一个都找不到,就在那边哭!在那边一直哭:整团的人都不见了,我怎么办?因为她只会讲台湾话。后来就一个黑人、一个白人,二个警察来;美国的警察都很胖,因为吃得太好了,好胖好胖!一个黑人警察,他看到那个老婆婆在哭,很好心就走过来,他问她:Your friend?意思是说:你的朋友呢?阿婆跟他说:我都听不懂啦!警察就问她:Where are you going?他说:你到底要去哪里?Where are you going now?她说:我都听不懂啦!阿婆就一直哭....那个美国的警察实在很有耐性,就跟她讲说:you Where are yougoing?you going突然间,阿婆似乎听懂了,她知道:是不是在问我next,next就是下面那一站你要去哪里。you going那个美国警察....因为大家一个讲台语,一个讲英文,无法用语言沟通,于是用比手画脚的,警察就这样比画着,阿婆说:我知道!我知道!阿婆就跟他比个姿势,统统不用经过语言,阿婆就跟他比个姿势,(师父比拟阿婆手势)拿一支冰淇淋,她手上正好有一支冰淇淋,她就:下一站我要去....(师父比拟阿婆将冰淇淋代替火焰举起的自由女神像)你知道这样代表她要去哪里吗?自由女神,答对了!喔!那个美国警察,the policeman:I see.I see.开着警车就载她到自由女神像那边了。

博士念了二十年的书,也不会比这个阿婆行,人家她笔划一下,警察就听得懂了,人家比一下,人家(警察)就知道了!所以这个世间,有时候也不需要读太多的英文。像我的话,很简单,很简单,如果我在纽约迷失了,当然我不可能迷失啦,因为我们会讲英文。第一点,我都想好了,第一点,我在美国纽约迷失了,立刻叫计程车直接回hotel不需要到处去玩,就回hotel第二就是去机场,是不是今天要离境啊?Departure离境;当然我们懂英文,那是没问题啦。这是比喻说,真如本性这个觉性,是不需要名字跟言说相的。所以,我举这个阿婆、老太婆,用比的也会通,就是表示人类的觉性是一样的。离言说相,离心缘相,【不属有为,不属无为。能为有为、无为所依,如前喻太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

【有为空下,经意别指第六意识,有为、无为,即六识有漏、无漏,不独有为空,即无为亦复不实,】诸位!你讲无为,着一个无为,就变成了有为。所以这个无为法是让你实证的,还不是言说的。契入无为,就绝对不会再立一个无为。【此与《掌珍论》】这个《掌珍论》是共二卷,整本这个论叫做《大乘掌珍论》,它是印度清辩论师所著造的,那么它是唐代玄奘大师所翻译的,收在大正藏第三十册。这是内容有关于空义的论述,这是《掌珍论》,清辩论师所写的。【偈意全同。彼云:‘真性有为空,如幻缘生故。’】如幻缘生。【因喻颠倒,】我们三支量是宗、因、喻,颠倒,此经次序并没有颠倒。(【此经不倒。】)【下半偈:‘无为、无有实,不起如空华。’】这个无为法也是不实在的,是对有为法而立的,也应当不着。所以,无为法也不是观念境,它是解脱的真实境,如果立一个无为,就变成了生灭法。所以无为,着一个无为,那么,这个就无有实际的,就无有实,也没有一个实在的无为法,因为无为法不可说,也不起如空华,不起如空华。

【彼偈不倒,】那个偈颂并没有颠倒。【此经宗因】这个次序有一点点【颠倒,】颠倒是只是次序变化一下。【此有二量,】二量。【按立量格式,】因为三支量有立量的格式。A,【先标举有法,】B,【次立宗,】C,【再以因解释宗义,】D,【后设喻以显宗、因,】来显示他们的宗旨,宗跟因。【谓之宗、因、喻,三支比量,无论何法,皆可以比量智释明,如三支犯过,则成非量,三支无过,为真比量。】真比量用现在的名词,叫做正确的推论。但是在这里必须特别说明的,这个三支量是外道法,它不是正统的佛教,不是正统的佛教。这个宗、因、喻是外道在用的,佛教来引用、暂时借用这个,是为了让人类更加的合理来了解佛法,所以,方便引用外道的宗、因、喻。

在座诸位!如果究竟的禅,它哪能推论呢?怎么能够推论呢?在座诸位!禅,真正的禅是不能推论的。诸位!如果你们念过大学,念微积分的时候,譬如说你往右边,这个是X轴,往前面来,画这个平面,这是Y轴,X轴、Y轴,那么,这个是Z轴,X plus Y plus或者是Z plus,plus就是正的。如果你往左边来看,叫做minusX负的,都知道。那么Y是那边,负的;Z是底下,这个是minus Z,中间它一定有一个零,zero,中间一定有个零,zero,来定位这是X轴、Y轴、Z轴。那么,各组的方程式构成像椭圆形,或者是圆形,立体的,立体,X轴、Y轴、Z轴所构成,它就变成立体图,三度空间的立体图。不像平面图,平面,譬如说你只有XY那么就是平面;如果是XYZ三个轴,所构成讨论的,那么就是立体的,像椭圆形,或者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乃至于立体的三角形,都可以推论出来;这是微积分,微积分就是微分跟积分。那么中间,现在讨论:中间这个零,zero,这个零从哪里来?你要产生X轴、Y轴跟Z轴,从哪里来?它一定要从零来推论。零来推论,这个零从哪里来?这个零就是无中生有而来、是假设而来、是习惯用语而来、全世界都承认而来,这个zero是所有全世界的概念而来,而这个zero本不存在,而人类为了三度空间的起源,只好假设一个zero,这个zero叫做本位、定位。

譬如说以地球来定位的话,地球来定位的话,那么,这个天文学上,所画出来的几度的空间,全部必需依地球来定位,包括画出整个银河系,也是要以地球来定位。可是,如果用太阳来定位,就不是这样子的了,太阳来定位就不是这样子。所以这个zero,它在数学里面讲,叫作in case,if 叫做假设的问题。这个假设就是人类的妄想的产物,因为要解说世界的天地万化的数学方程式,而不得不去假设一个零,一个零。一个零,才有办法123456789、-12345678,因为你一定要假设一个零,这个零在中国佛教里面讲:这个零是不存在的、是无中生有的、是妄想的产物,当体即空,零本身并不可得,它是有为法、它是数量法,就是错误!所以既然零是一种假设的东西、不存在的东西,硬要去推论,全盘都是错的!知道吗?

禅不可思、不可议,不能推论,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当下就是不可得,不可得中,就是如梦幻泡影,体性本来就是空。所以,用任何的法,都没有办法推论到佛性,全世界的数学家,不可能了解佛性;全世界的科学家,都不可能了解佛性,永远不可能!因为是对外,种种的数目字,包括银行家也不可能了解佛性,银行家每天都是number player,数字游戏,这个数字里面就是虚幻、不实在的,在本性里面,并没有012345678,零从哪里来?零从假设来、从无中生有来、从全世界习惯来、从假设、从大家公认来、全世界的概念来,零本身并不存在。所以,你所有的三度空间,也是人类的时空妄想的产物,人类妄想的产物,叫做时间跟空间。那为了解释种种的现象,一定要符合,加入这个时间、空间,它才会产生一种解释法,要不然你怎么过日子?你怎么样有这些种种的科学?那是不是说:数学、科学是不对?不是这个意思,是说这些数据、观念、知识,让我们活得更解脱、更方便,没有这些数学家、科学家,我们活得很不方便。因为有种种的数据,我们就会造出种种的飞机、电脑,对不对?iPad、 iPhone,要不然你没有数据,你怎么造呢?所以,佛法讲得最究竟的,是要解脱的内心;而科学、物理学这些解释的,人类所不能理解的现象界,是让我们有种种的知识,让我们过更好的生活。我们不可以变成一个野蛮的人;但是这个知识跟智慧是两码事情。所以,诸佛妙理,无关于文字,也无关于学历,就是这个道理,就是这个道理。

好!所以,佛法本身,当体即空,并不能推论,也不能用宗、因、喻三支量来比量、来推测,因为这个是叫做真比量,三支量无过,叫做真比量,这个在究竟的禅法来讲,立不得!立宗、立因、立比喻,就不是真实的证量境界。不可以里面....说:宗则非宗,因则非因,喻则非喻,因为它不能说,叫做最高超的,没有办法测量的。【立量云:有为是有法,空为宗,因云:缘生故,同喻如幻,异喻如虚空。】这个虚空就是不受缘生的影响,叫做虚空。【有为之法,有生有灭,不但灭后空,实在当体即空,故空为宗。因即解释空之所以,云因缘所生之法故,因缘和合,虚妄有生,】诸位!我们现在统统叫做虚妄聚在文殊讲堂,因为是因缘故。【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等一下讲课讲完了,大家都走了,叫做虚妄名灭。那么简单讲:既是虚妄生,就叫做无生,今天我们来聚在文殊讲堂听经闻法,也是无生;就是今天我们离开文殊讲堂,文殊讲堂从来没有增减,来无增、去无减。体会到这个就是法性的时候,我们就离一切虚妄的生,离一切虚妄的灭,心就没有所谓的增,也没有所谓的减。

【既曰虚妄,则空无自体,所以同喻如幻,异喻如虚空。《正脉》云:‘幻法从缘生,幻法空无性;有为从缘生,有为空无性。’】简单讲:交光法师的《楞严正脉》说:幻法是从因缘所生,因为幻法是空无自性的。那么,有为法也是从因缘生的,有为法是空无自性的。所以当你证得到空性的时候,你的打水陆,哇!就很有意思了,就知道它在讲什么。【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立量云:无为是有法,】无为是有法,意思就是:仍然有一个无为法。【不实宗,】因怎么说呢?【因云:无起灭故,】因为本来无为法是没有起灭的,没有起灭,【同喻如空华,】空中本来就没有花,是你眼睛有毛病,才看出有空中的花。【异喻如真如。】诸位!十方三世一切佛,由初发心到成等正觉,都是用这二个字修行:恒顺“真如”,随顺“真如”修行。【无为之法,亦复不实为宗,因对有为法有起(生也)灭,】739页,第一行,【立无为法无起灭故,若无有有为法,何得有无为法耶?】所以,对称法、相待法,这个还是变成相待。【所以同喻如空华,良以空华无有起,空华本不实,】也就是所谓的无生。【无为无起灭,】所以,【无为亦不实。】讲了无为,就变成有为了,变成一个观念了。

【《正脉》云:末当结云,识之有为,与识之无为,二皆非实。】最后就结了,结论就是说:识、识心的分别是有为,与识心的所谓的无为,与识之无为,二皆非实。简单讲:真如是绝待,不能着一个有为,更不可立一个无为,就是这个意思,立一个无为也不是实在的。【我故曰识性虚妄,犹如空华也。问:‘佛破识,何以知其并无为亦破?’答:‘经初佛破识心,破至深处,则曰: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皆由执此妄想,误为真实。’谁谓但破有为,不破无为乎?】“谁谓:怎么能够这样说。谁谓,就怎么能说只....就是只,只破有为,不破无为。所以,《楞严经》到最后究竟来讲,就是如来藏性不立一切法,不着一相,不立一法

739页,中间经文:【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解释一下:言妄显诸真,讲到这个所谓的妄心,那是为了显示真心的可贵和存在。那么这二个既然是相对待、互相衬托的,那么妄心跟真,其实就是同样是二妄。为什么?那是叫你放下,真心是放下妄,而不是能着一个真。所以,妄对真讲,真心也对妄讲。所以你讲到这个妄,是为了要显得真实,这妄心跟真,同样是二个妄。犹非真非真,那个要用二次,犹非真,然后:非非真。那么,底下的非真就是妄。这里面无所谓的真,非真;也无所谓的妄。意思就是说:真如本性或者如来藏性,无所谓的一个真,叫做非真;也不能所谓的讲到有一个妄,因为这二个都不存在,才能够入如来藏性。所以,犹非真非非真,第一个字要用二次,非真就是无所谓的真,也无所谓的妄。所以,真是无为法,妄就是有为法,这里面无所谓的一个真的无为法,也无所谓一个妄的有为法。云何见所见,见,第一个见是能见的根,与所见,那是尘,根本不存在有能缘的见分的根,也无所谓外在的尘。更不能说有一个能见的根,或者是所见的尘,所以,云何见所见?整句的贯串起来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佛法所讲的妄,是为了要显示真实、真心,那么,立一个真心就不对,所以妄心、真心,就同样变成二种妄。真如的绝对自性是绝待,无所比较,所以,犹非真非真,无所谓的真,一个无为法,也不能说有一个有为法,有为法、无为法,二个都不立,更云何说有一个能见的根,和所见的尘呢?破妄是破尽一切妄,不立一切法、一切知、一切相。

【此追颂根、尘同源。上半偈答难,难云:权教小乘,率以有为为妄,无为为真。今何以并无为,亦斥其不实耶?答云:言有为是妄,以显无为是真,分明对妄立真,真外有妄可对,真固非真,故曰合妄与真,同为二妄矣!《中论》云:‘若法因待成,是法还成待。’】如果这个法是因为相对待而成立的,那么这个成立的法仍然是对待。所以法,你一直讲,就愈来愈离,愈离于绝对。所以因为绝对的东西,它没办法形容,没有任何的距离,只能唯证相应。所以,这个佛法你用讲的,就是还是有一点失真了,第一义谛本不可说,只有开悟的人能够理解。好!那么话讲回来,如果不说一些方便法,那么众生就永远没有机会了,永远没有机会了。如果这个法,因为相待而产生的、成立的法,那么这个法仍然是相对待的,简单讲就是:不能进入绝待的。换句话说:用任何的语言,都不能进入绝待,因为语言是文字、是观念的意思。所以,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足证此义。】

【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此半偈况显,上一非字,】上一个非字,【双贯真与非真,非真即一妄字,真指无为,妄指有为,真性绝待,双非真、妄,】记住!这八个字,是修行的重点!你想要体认到不可思议,哪一个开悟的人的心境是什么?诸位!开悟的人心境是什么?见相即道,当相即道,见处即真,不离本处,即得菩提。是不是?所以,真性绝待,双非真、妄,【故曰犹非真与非真,】那个要用二次,非真与非非真。【云何是能见与所见耶?能见即根,举眼根以摄余五;所见即尘,举色尘以摄余五;又见即见分,所见即相分,】翻过来,740页,见、相二分同依自证分,(【见、相同依自证,】)就像这个蜗牛的二个角,伸出去有二个角----见、相二分,收回来叫做本体分----只有蜗牛一个身体。同依自证分,就是自体分。【况显根、尘见相,岂有异源乎?】就是来自一个本源。所以,无量的世界,其实来自一个如来藏性,本性统统包括在内

740页,【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此结定。根、尘中间,无有各自独立,真实之性,是不能独立之故,势必互相依倚,有若交芦,虽有二相,实无二体。】【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就是缚、缚结,就是解脱,第一个是心打结,第二个是心解脱。无论是心打结、被结所缚,或者是心解脱,同所因,因是一样,因为来自同一个本体,只是一个真,一个妄。同所依,依自证分,就是自体分。那么,这个圣凡无二路,六根的束缚跟解脱,就是无二路,如果是无明起,那么就是凡,被束缚;如果是不生灭的清净自性,那么就是圣,同样是六根,看你怎么运用。所以,就是缚结,就是解脱、就是解脱。这个缚结或者是解脱,同样是所依于自体分。六根门头,迷妄和觉悟,都是同样六根,所以,圣凡并无二路,看看会不会运用。

【此追颂缚、脱无二,结解惟在六根。六根结缚,则为凡;六根解脱,而成圣。同所因,因即依也。若结若解,同依六根更无他物。无二路者,六根结则为凡,趣生死路;六结解则成圣,趣涅槃路;生死、涅槃惟在六根,结解更无别路,故圣凡亦惟在六根,向背无二路也。】就是方向相同;要背,那么就愈来愈远离。所以这个就是合的意思,就是合觉;那么,就是愈来愈远,愈来愈远,离的意思。是向是背,其实无二路。【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你观察这个芦草,这中间的性是有还是无?

底下是解释了:【此重释根、尘同源。谓汝且观察交芦中性,为有耶?为空耶?若言其空,】怎么样?【芦相宛然;若言其有,中无实体,故曰空有二俱非;即非空非有也。根、尘,见、相二分之性,亦复如是。若言其空,能所对待宛然;若言其有,实无自性可得。故曰空有二俱非。又当知根结,】时,【则非真空之涅槃;】根打结就是心打结的时候。那么,【根解,则非有为之生死,】一解开来了,就没有生死了,而是涅槃了。所以,生死涅槃无距离,就是这个道理。生死涅槃并无距离,就是看你了不了解空义的思想。【若空若有,二者俱非矣!。】【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就是迷有,就是晦空,众生迷有,二乘人晦空。这个晦也是对....着迷的意思,暗淡无光叫做晦,落入涅槃坑洞里面。说:迷有晦空,就全部都是无明,无明。还是站在成佛的究竟角度来讲,二乘人对凡夫来讲就不得了了;可是对佛来讲,仍然还是无明。所以,迷有晦空,就全部都是无明。就是开发,这个发明不是发明科学家、发明什么电动、发明电脑那个发明,完全不是这个意思。是开发,就是本明,开发本明叫做发明,就是离于空有便解脱。

【此重释缚脱无二。迷晦即无明,迷即迷之为有,晦即晦之为空,此句乃知见立知,即无明本。若立空有二种知见,即为迷晦,为结缚,为凡夫,为生死。发明便解脱,发明非有非空之理,此句乃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若不立空有二种知见,即是发明,是解脱,是圣人,是涅槃。因是之故,所以诸佛同言,生死结根,涅槃安乐,惟汝六根,更无他物。】【初祗夜颂前竟。】

好!现在把笔放下来,注意看我这里,所谓空无自性是什么意思?第一个,左手代表六根(师父举左手);我这个比喻很重要的,会嘛就悟,不会嘛就继续迷。左手表示六根(师父举左手),右手表示六尘(师父举右手),六尘,六尘。六尘,一动念执着,(师父左右手迅速相拍)声音表示识心分别,外面的虚空表示真如自性,外面的虚空表示真如自性。为什么六根、六尘、六识,一十八界,统统是如来藏性所遗留物,多余的东西?好!诸位看!(师父单举左手)单单六根能不能生识?不能!(师放下左手,单举右手)单单右边的六尘能不能生识?也不行,一定要动念,动念。根、尘,(师父左右手迅速相拍)声音表示识心分别,这个识心分别,刹那生,刹那就灭....刹那生,刹那就灭(师父复将左右手迅速相拍)识心分别,(师父左右手迅速相拍)刹那生,刹那就灭,这个叫做空无自性。意思就是说:因为离开了尘,(师父放下代表六尘的右手),或者离开了根,(师父放下代表六根的左手),没有识心。

好!再来,(师父左右手迅速相拍),这个声音一击,根、尘相对,产生了识心分别,请问:我们的虚空有没有增加?没有,答对了!我识心分别怎么分别,它只是虚空当中,刹那之间的音声闪动而已。再来,(师父复将左右手迅速相拍),当你音声消失的时候,现在没有声音,就是没有识心分别,虚空有没有减少?也没有!好!那么,我们一直妄动....一直妄动,一直攀缘(师父将左右手相交)每天动念,每天动念,眼根,眼根——眼识;(师父不断将左右手相拍)耳根----耳识;舌根----舌识,这个眼耳鼻舌身意的识心分别,对虚空有没有增跟减?没有,很好!那么没有,这个六根空无自性(师父举左手),六尘空无自性(师父举右手),(左右手相拍)识心分别空无自性,这一十八界,统统是虚空的多余物。知道吗?我们的真如本性就是虚空。所以,你今天所有的根尘,在运作你的行住坐卧,包括你的起心动念,都是多余的。

简单讲: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讲就是一种负担,我们不晓得这些都是多余的负担,多余的负担,不了解这一层的道理,所以我们就一直拼了老命,要干出一番什么事业;可是那一番事业叫做如梦幻泡影。你干到最高层的领导,英文讲:And so what? 你能如何?今天的比尔盖茨,全世界最有钱的,你要问And so what? 你又能如何?所以,根、尘、识,一十八界,都是妄;但是,我们要生活,我们要生存啊!那么用这样的比喻有一个缺失,(左右手相拍)用一个根、尘,产生的识,知道、可以比较容易了解空无自性;但是,这个有一个缺失,就是这个不能储存种子,因为这个是比喻,这个比喻!

好!我们六根对于六尘,产生的识心分别,那一个刹那之间的动念,会储存在八识田中的仓库。用这个比喻有一个缺失(左右手相拍),是因为它没办法储存在宇宙当中;可是,动念是内心,你动到这个念头,它会储存在你的八识田中,八识田中就像一个仓库一样。所以用这个比喻有一个缺失,因为没有储存的能量。知道吗?动念,它有一个好处,动念就是说:用内心里面的动念,比较容易解释,就是说:所有的动念都会变成种子,我们八识田中就像仓库,一直储存无量无边的种子。所以,用这个比喻是善巧(左右手相交),用这个直接了解内心里面的世界,这个才符合佛的用意。但是你慢慢慢慢在每一种比喻当中,好好的去体会跟体悟,因为佛法不是这么简单的,这个不是Doctor来有办法的,就是博士来也没办法的,这个太难了,超越一切表相、语言、文字、观念,唯证相应的东西,它就是必需要这样子,一步一步来比喻....一步一步来比喻....慢慢的去体悟。知道吗?

你如果是像纽约那个阿婆,完全听不懂,以后就用比手画脚的,用比的。这个你看看,师父要从大一学佛,到现在三十几年了,诸位!今天师父要上台讲《楞严经》,世间要多少的学历?要花三十年、三十几年的时间!在座诸位!简单讲:今天如果你是四十岁的,已经四十岁了,我从今天给你栽培,你要七十岁,你才有办法讲《楞严经》!知道吗?七十岁!如果你今天是五十岁,才开始我来栽培你,就表示你要八十岁,你才有办法上台讲《楞严经》!如果说照本宣科,那就太简单了,就不用花时间栽培,胆子大的就敢上台,二年他就可以讲经了,他就不怕堕地狱啊,有什么不敢?不怕下地狱的,那个一、二年就敢上台的,那个不怕下地狱的。对不对?因为讲错,自己也不知道啊!所以,这个佛法不容易,太难了!

741页,倒数第五行,【卯二伽陀开后(分二)辰初正以开后二别彰胜义今初】【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解开这个结,要有次第的,六妄之结如果解开,一真之名也不存在,叫做六解一亦亡。佛教不能说有六跟一,真性没有数目字的。这个就是六结,就是六妄之结若解开来,那么,一真之名也不存在,亦亡,亦亡就是亦不存在。那么,根选择圆通,我们选对了,选对了这个耳根,入流成正觉;这个入流不是证初果,那不是这个意思。入闻性之流,要解动、静、根、觉、空、灭,解六结,越三空,入闻性之流成正觉。

【前祇夜,是重颂前文,长行之义;此伽陀,是孤起颂,突然而起,以开后文之义。上二句,】就是系结,绾巾就是把巾、手巾打结了。【开后绾巾以示伦次科,】“伦次就是一定要有一定的次第,伦次就是类,相同类;但是,一定要有次第,叫伦次。伦次就是类次,像数目字123456,它有一个次第,叫做伦次科。【下二句,开后冥授以选本根科,】选这个本根科。【前来已示结元,】打结之根本,就是根本。【说结解同所因,】同样是六根,只是迷跟悟。【结之与解,同因六根,】所以,众生看到什么都着,就是表示一定会打结;圣人看到什么都不着,就是彻底解脱。同因六根,【今欲解结,必因次第而解,以是结本次第结成,从真起妄,妄有六结。六结即是五阴,从微至著,识阴先起,】742页,【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成阿赖识;】这一句是方便说。【次成行阴(即第七识),次成想阴(即第六识),次成受阴(即前五识),次成色阴(即内之根身外之世界)。前四阴,每阴为一结,色阴有二结,】譬如眼有明、暗,耳有动、静,意有生、灭。【喻如穿衣,从内向外,若欲解结,必须从粗向细,次第而解,六结解尽,五阴破除,五浊澄清矣!喻脱衣,从外向内,脱了第一件,方见第二件,故云因次第。】

【六解一亦亡者:对结相之六,而说结元之一,六结既解,则六结之相不有,一巾之名,亦不复立,此正开后文,六解一亡之义。】【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者:解结当于六根之中,选择圆通本根,如前所云:得循圆根,与不圆根,日劫相倍。故须选择,但依一根下手,做入流工夫,不许出流,出流是背觉合尘,此根即结缚之本;入流是回光照性,】简单讲:你就放下所有的外境,该有的责任去把它完成,一样用洒脱、解脱的心态,去完成你应该有的责任所以你在这个世界,无论你扮演哪一个角色,都可以修行,都能修行。入流是回光照性,【此根即解脱之元;如观世音菩萨,修耳根圆通,初于闻中,入流亡所,乃至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证入圆通,自可速成正觉。】

把笔放下来,看这里,这个用比划二次,比你在看经典看了很久更快,用比划的快很多!这个结,结,动;耳根,用耳根来(例),动、静、根、觉、空、灭(师父以左手作阶梯状从上向下走),六、五。。。六,第六结,六五四三二一(师父以右手作阶梯状从上向下),(右手与左手在“一”处相平衡),如果要穿衣服,要从最里面那一件衣服先穿,对不对?要穿衣服要12345(师父以右手作阶梯状从下向上),这里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在这里,(师父以一合扇平放在“一”处拟为真如本性),那么,这个就是六结,六结(师父以左手作阶梯状从上向下到扇子)。那么,这里数一二三四(师父以右手作阶梯状从上向下到扇子)。再来,看这里,动、静、根、觉、空、灭(师父以左手作阶梯状从上向下),六五四三二一(师父以右手作阶梯状从上向下),好!动结是第几结(师父两手心向下高举并排平放)?(众答:第六结。)第六结。

静结?(师父保持上一个姿势,下一个台阶)(众答:第五结。)
根结?(师父保持上一个姿势,又下一个台阶)(众答:第四结。)第四。
觉结?(师父保持上一个姿势,复下一个台阶)(众答:第三结。)
空结?(师父保持上一个姿势,复下一个台阶)(众答:第二结。)
灭结?(师父保持上一个姿势,复下一个台阶)(众答:第一结。)

你看!好!这样子的话就更快了。你现在,我随便举一个例子:觉结第几结?觉,觉悟的觉,(众答:第三结。)第三结。静结第几结?(众答:第五结。)第五。动、静、根、觉、空、灭(师父以左手作阶梯状从上向下走),六五四三二一(师父以右手作阶梯状从上向下),这样子平衡(右手与左手在“六五四三二一”各处相平衡),这样就知道了。那么,再来的速度就快了,速度就快了!所以,用比划的是不是快很多?的确!不然看书老半天也不懂,对不对?比一下,对不对?就很快!

底下,【辰二别彰胜义内具名体宗用教五重胜义】【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那么,这里有五个重点:名、体、宗、用、教。诸位先看右边,右边那个【辰二别彰胜义(内具名】、【体】、【宗】、【用】、【教】【五重胜义)】念经文:【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这第八意识的陀那微细识太微细了,非一般凡夫、二乘人所能理解,这个习气跟种子,好像瀑布之流,很难找到停损点。真非真,非真就是妄,一下子真心,一下子妄心,恐怕二乘人跟凡夫迷了,搞不清楚。所以,我常不开演,因为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所以说:在座诸位!自己看经典,这是很好的习惯;但是问题:你没有真正的悟,那么,你看经典就会扭曲、错会经典的意思!

所以,很多人就说:师父!我比较喜欢看经典。我说:很好!这个要给你赞叹,但是,我还是特别建议你,一定要听善知识的开导。因为那个语言跟文字自己去体会,很容易扭曲,而且佛也不是这个意思。所以听经闻法,要列为生命当中他最重要的!当你熏习了五年、十年,再来听经闻法,在那一刹那:喔!原来如此!我以前都误认为这样子,结果现在是这样子,怎么会差那么多!就是这样,要不然善知识做什么?善知识,你总要一点工作给他做啊,要不然中秋月饼给人家吃了那么多,柚子也吃了那么多,你都没有给人家一点工作,这样也不好意思!对不对?善知识摆在那边闲着,对不对?太闲也不好,所以要给他一点忙碌、一点工作,要不然立一个善知识干什么?所以,这个佛法无人解,虽慧不能了,再有世间的智慧、知识,是没办法解开佛法的,完全没办法的!真的!

我有一次台湾大学上课,那个教授他说:喂!慧律法师!我告诉你,你们那个佛法充满着矛盾!我说:为什么矛盾呢?他说:你们这个佛法喔,就是这样: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师父拟教授手拿一杯水和一个器皿),即非三千大千世界(师父拟教授将器皿里的水倒入杯子),就像一杯水(倒来倒去),是名三千大千世界(师父拟教授将杯子里的水倒入器皿)。这个讲来讲去,到底你们佛在讲什么?这大学教授喔,没办法的!对不对?佛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师父拟教授手拿一杯水和一个器皿,将杯子的水倒入器皿),即非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师父拟教授将器皿里的水倒入杯子),是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师父拟教授将水倒入器皿)。慧律法师!那你的意思就是:你的钱不是你的钱,就是我的钱;我的钱就是你的钱,不是我的钱,那么意思就叫:后来你的钱统统归我,就是我的钱。我说:哪用这样比喻?我说:教授,教授!这不是这样子啦,这个真的是....不是,因为时间太短了,没有办法!后来第二年,台湾大学打电话来说:慧律上人!我们想请您到台大上课,上一整年的!我说:那没办法啦,这里到台大很远。后来刚好高雄师范大学邀请师父演讲,高雄师大就比较近了,就去高雄师范大学上课,也是上了一年,去跟他们上了《十四讲表》,台大太远了,台大太远了。所以说,这个佛法,真的也不是教授有办法的。教授就是愈教愈瘦,叫做教授(瘦)professor,愈教愈瘦。所以我们能够碰到佛法是很殊胜的;但是,要好好的去领悟,不可以用自己的妄想、颠倒、分别去学佛。

好!看底下的注解,742页,最后一行,【此彰显体胜。前示从根解结,根性即是识性,】识体本空就叫做识性。【识性亲依如来藏,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成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叫做微细生灭,就是阿陀那识。【此云含藏识,】就是含藏无量无边的种子。所以,在座诸位!你一定要对众生好,是因为对众生好,你才会变好。为什么?因为对众生坏,所有的坏就变成你的种子,就将来你自己要承受!所以,记得!灯塔只负责、灯塔只会放光明,不会发出噪音,港口那个灯塔。一样的,大悟见性的圣人,只负责对众生放出智慧和慈悲的光芒,不会像众生这样,牢骚、抱怨,发出噪音。所以,为什么?因为圣人了解八识田中所有的种子,将来都会慢慢的成长、开花,变成结果,那么到时候受苦,你就受不了了!所以,因此这个含藏识,你了悟以后,一下子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因此你要落下去的种子一定要好的。简单讲:记得一句话:含藏识只有三句话可以解决:发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你出来的种子统统是好的!发好心就是你的种子是好的,做好事、说好话,统统是好的!

所以,这个含藏识了解以后,你更会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大悟的人更重视因果,因为任何一个因果都逃不掉!【含藏根身器界种子;】根身就是五蕴身;器界是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种子就是内在的念头,微细的习气念头,叫做种子。就像我们收成谷物,五谷有五谷的种子。【亦名阿陀那识,此云执持,以能执持一切染净种子,以及根身器界,令不散失。此识即如来藏,受无明熏,】这个很容易了解。你看现在大家都喜欢吃烟熏的,熏久了,那个味道,哇!是多好啊!是不是?现在素食的也很多都是用熏习的。所以无明熏,【转如来藏,而成识藏,即第一卷,佛判二根本中之真本,】二根本就是真本还有妄本二种根本,的真本。【为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其体渊深莫测,微细难知,二乘不能究其源,等觉未能窥其际,故曰微细。】你想想看,等觉喔,快要成佛的人,还未能窥其际啊,唯有佛。故曰微细。

【习气成暴流者:《深密经》云:阿陀那识甚微细,一切种子成暴流。’】“暴流,就像瀑布流下来。像中国大陆有十大瀑布,十大瀑布。那一天我看了那个节目,旅游节目说:中国大陆有十大瀑布,第一名的瀑布,他说在青海省。那个工作人员说:为什么我们没有把第一大瀑布摄影起来,呈现在世人的眼前呢?因为扛那一部机器,要走进青海那个大瀑布,要走二十天,车子没办法到,驼、驴都没办法,就是一个人要扛那部摄影机,走进去要走二十天,走出来要走二十天,四十天!中国第一大瀑布,是最美、最大的瀑布!所以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看到,你看到的都是黄河啊、长江啊、峡谷啊、瞿塘江、钱塘江、长江三峡,这大概电视上看到都是这个。有人说瀑布有负离子,要赶快在瀑布的前面用力的呼吸(师父闭眼拟深呼吸),我说:吸那两口气哪来得及呢?(笑)来不及了!对不对?这个就是解释这瀑布,一泄下来,一泄千里,没有停损点。

所以,简单讲:就是我们的行为举止,受这个无明习气暴流所控制,你没有办法!所以因此一切众生所做出来的事情,是非理性的,非理性的,很多的地方,他是控制不住的,控制不住的,所以,非理性的。尤其是财、色、名、食、睡,他要生存啊,他要本能啊,生存跟本能,就搅拌他的心灵成暴流,不需要无量亿劫来的种子了,就这一辈子的种子,一个金钱、一个女人、酗酒就好、抽烟,这些少许的欲望,这一辈子就好,就转变成强大的暴流,你就控制不住!所以,人类有某些地方,他是非理性的。譬如说你的胃,你的胃,你的胃,要吃东西,蠕动,蠕动。(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243链接(未完)

楞严经讲解241:道理知道叫见惑,知道做不到是思惑,要契入就要断思惑(习气)

楞严经讲解242:无始来没有一尊佛是只修一两个法门而成佛的

楞严经讲解243:真的下功夫,就一定要把无量劫来的习气当作是你的敌人

楞严经讲解244:人死时根尘俱舍,而闻性仍是继续再作用下去,助念多么重要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87目录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全)

净慧法师僧伽吒经浅释01-18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243链接(未完)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魔王波旬(第六天魔王)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