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華嚴經淺釋33 : 想明白佛的境界就應當把意清淨得猶如虛空一無所有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復次,普德淨光主夜神,得寂靜禪定樂大勇健解脫門。

前邊所說的義理,還沒有說完。現在重說一遍,所以叫復次。在前邊講主晝神,是管理白天的神。當然,也有管理晚上的神。這些主夜神,分為初夜、中夜、後夜三分,他們在夜間觀察衆生,是否在造罪孽過?如果造罪孽過,就紀錄下來。將來令這一類的衆生應受果報。有時候,看衆生所造的罪孽輕,就不紀錄下來,好像不知道似的。

這些主夜神中,其中有七位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裏的善友。這位普德淨光主夜神,他的德性是普徧的,來利益衆生,來救護衆生,來令衆生髮大菩提心。他的光明是清淨無礙,在光明中又現光明,現出重重無礙的光,眞是妙不可言!他得到寂靜禪定樂的解脫門。寂是寂然不動,靜是靜而通達。所謂「諸法從本來,常集寂滅相」。因為寂滅,所以就靜。因為寂靜,就得禪樂。什麼叫禪樂?禪是梵語,具足叫禪那,譯為靜慮,因為靜慮,才能有禪。不靜慮,就沒有禪。定就是不動的意思,換言之,不動就是定,動就是不定。有禪而無定,有定而無禪,都不能得禪悅為食的境界。非得雙管齊下,並駕齊驅,才能禪定現前。禪是梵語,定是華語,梵華合併為禪定。修禪定的功夫,就是打坐。所謂坐禪,禪是要坐出來。坐、功夫才能現前。不是一打坐就睡覺。那不是坐禪,而是睡禪。睡不是禪,禪不可睡。入定的時候,腰要筆直,頭要正直,端然正坐,頭不低,身不歪,雙目半睜半合,這是入定的姿勢。入定和睡覺不同,睡覺失去靈知靈覺,也就是沒有知覺性,糊裏糊塗入夢鄉,什麼也不知道。這是睡不是定,入定要有力量,這種力量能支持身體不歪斜,既不前俯,也不後仰。這樣才是得到禪定的功夫。

什麼是禪定樂?就是在定中得到一種無比的快樂。這種快樂,無法可以形容,是超出心所思慮。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的境界。這種禪定樂是繼續不斷的快樂。非得身歷史其境的人,才知其中的妙樂。好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禪不是說的,而是行的。有禪定樂之後,就生一種勇猛精進心,這種勇猛精進不是普通的,而是特殊的。是一種大的勇猛精進,是一種大的禪定快樂。這種精進是最堅固的,這種快樂是最恒常的。大勇健就是定用,也就是堪能無畏。這種力量很廣大,沒有任何力量能擋得住的。這位主夜神,他得到這種解脫門。他是善財童子第三十二位善知識,也就是離垢地的善友,因而證得第二地的菩薩位。

喜眼觀世主夜神,得廣大清淨可愛樂功德相解脫門。

這位喜眼觀世主夜神,他的眼睛常有歡喜的表情,不會有橫眉豎目發脾氣的神情。他用歡喜的眼睛來觀察一切世間的衆生。如有衆生在患難中,他伸出援助的手,救出水深火熱的衆生,全得清涼。因為這個原因,他才得到廣大清淨可愛樂的功德相。不但他自己有這種圓滿功德相,也令衆生都得到這種功德相。這就是菩薩的心腸。他得到這種解脫門,他是善財童子第三十三位善知識,也就是發光地的善友,因而證第三地菩薩位。

護世精氣主夜神,得普現世間調伏衆生解脫門。

這位護世精氣主夜神,他是保護有情世間一切衆生的精氣的神。令一切衆生的精氣不會遺失。因為他發願保護衆生的精氣,所以普徧現於世間。那麼,普現世間來作什麼?來調伏剛強的衆生。因為衆生的我相太深,我見太重,所以,著住在我相和我見上。就是吃一點小虧也不行:這是我的,那是我所有的,總之,不讓自己吃虧,不要自己受苦,這都是剛強執着的作用。這位主夜神,他發願來調伏衆生,令這類衆生同入解脫門,同得到這種好處。他是善財童子第三十四位善知識,也就是燄慧地的善友,乃證得第四地的菩薩位。

寂靜海音主夜神,得積集廣大歡喜心解脫門。

這位寂靜海音主夜神。寂靜海音是海裏沒有波浪的音聲。海也入定了。是無聲無嗅,無聞而聞,無音之音,沒有音聲,而是寂靜的音聲,晚上沒有什麼音聲,所以叫寂靜海音。他得到廣大的歡喜心,這種歡喜心,是一點一點積集而成的,也就是集少成多,所謂「聚沙成塔」,所以聚集了廣大的歡喜心。人人都知歡喜好,但是,有時候會生悲哀或憂愁,生不歡喜心。為什麼不歡喜呢?因為沒有廣大積集歡喜心的緣故。如果能集聚廣大歡喜心,就不會憂愁了。「自古神仙無別法,廣生歡喜不生愁」。神仙是逍遙自在,快樂無比。就因為他有歡喜心。衆生為什麼有苦惱?就因為有悲哀心,所以不是常常快樂。這位主夜神,他得到廣大歡喜心三昧;而入廣大歡喜心的解脫門,他是善財童子第三十五位善知識,也就是難勝地的善友,乃是證得第五地的菩薩位。

普現吉祥主夜神,得甚深自在悅意言音解脫門。

這位普現吉祥主夜神。吉祥是一種好的現象,兇惡是一種不好的現象,所以,人人都歡喜吉祥,而不歡喜兇惡。所謂「如意吉祥」,如意是遂心如意,吉祥是無諸凶事。他普徧現出吉祥的現象,誰要是遇到他,一定會吉祥、會快樂。他得到非常深厚的自在,心中總有一種歡喜的感覺。所聽到的言語和音聲,都是悅意的,都是快樂的,他得到這種解脫門。他是善財童子第三十六位善知識,也就是現前地的善友,乃證得第六地的菩薩位。

普發樹華主夜神,得光明滿足廣大歡喜藏解脫門。

這位普發樹華主夜神,他能令一切樹在同時開華。他得到的解脫門,是放光明充滿法界,所以滿足。他又得到廣大的歡喜藏也就是無窮無盡的歡喜,他是善財童子第三十七位善知識,也就是遠行地的善友,乃證得第七地的菩薩位。

平等護育主夜神,得開悟衆生令成熟善根解脫門。

這位平等護育主夜神,他對一切衆生是平等保護和教育,他沒有分別衆生的心,所謂「慈眼視衆生」,也就是平等保護和教育一切衆生,令一切衆生平等都得到開悟,得到證果。他得到開悟衆生的解脫門,令衆生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也就是開示悟入佛的知見。令一切衆生沒有種善根者,令其種善根。已經種善根者,令其善根增長。已經增長善根者,令其善根成熟。已經成熟善根者,令其解脫。他能令善根圓滿有成就的衆生,入這種解脫門。他是善財童子第三十八位的善知識。也就是不動地的善友,乃證得第八地的菩薩位。

遊戲快樂主夜神,得救護衆生無邊慈解脫門。

這位遊戲快樂主夜神,他歡喜遊玩和娛樂。好像我們道場裏有幾個小孩子,跑來跑去,蹦蹦跳跳,他們認為這是好玩,這就是遊戱。小孩子到這裏來,不聽經而吵吵鬧鬧,他們一起跑叫,這就是快樂。我們衆生在這世界上也是這樣。諸佛菩薩看我們就是小孩子,蹦蹦跳跳,嘈嘈鬧鬧,終日顚顚倒倒,是是非非。我們總覺得是快樂。因為衆生歡喜遊戱快樂,所以這位主夜神以遊戱快樂來教化衆生,來開導衆生。他得到救護衆生無邊慈的解脫門。對所有小孩子,用無邊慈來愛護他們。有些居士們,一見到有小孩子就不高興,所以不來聽經。他不但自己不來聽經,還教其他人也不要來聽經。其實,就是沒有小孩子,他也不來聽經,也不來研究佛法,這是借詞而已。那麼,他研究什麼?研究怎樣跳舞?怎樣聽音樂?怎樣看電影?他把時間放在這些無益的遊戲上,認為是快樂。

現在有壞的出家人和在家人,他自己不精進、不禮佛、不聽經、不研究佛法,反而嫉妬他人來到這裏聽經聞法,所以不教其他人來。有無知無識的人,聽他這樣一講,就相信了,認為言之有理。他們說:「小孩子在道場中,又哭又喊,又嘈又鬧,師父講經又聽不清楚,不如在家看電視,比較快樂。」其實,這是借题發揮,作為不來聽經的理由。這種人根本不願意學習佛法,又影響他人不學佛法,所以才有這種思想。眞是引人入地獄,引人入歧途。所以各位要注意,要小心這類的人,不可上其當受其騙,而生退道之心。

無邊慈就是原諒人,無論任何人對我不起,或是誹謗?或是造謠?都要忍受,不去計較而以誠相待,化干戈為玉帛。好像小孩子哭,不要打他,也不要罵他,用慈言來說他,慢慢就不哭了。這就是無邊慈。所以現在是愛的教育,從前中國的家庭教育,主張「棒下出孝子」,這種教育的思想,現在行不通了。只要有虔誠的求法心,不要說是小孩子哭鬧,就是老虎把我吃了,我也要研究佛法,絕不生退道心。這道場中即使有老虎,還有這麼多的人來聽佛法!

諸根常喜主夜神,得普現莊嚴大悲門解脫門。

這位諸根常喜主夜神,他的眼耳鼻舌身意諸根,常常表現歡喜的樣子,這種歡喜是法喜充滿的喜,眼根見到法,得到法喜充滿。耳根聞到法、得到法喜充滿。鼻根嗅到法,得到法喜充滿。舌根嘗到法,得到法喜充滿。身根覺到法,也得到法喜充滿。意根知到法,也得到法喜充滿。所以叫諸根常喜主夜神。他的慈悲心廣大,時時刻刻教化衆生,在夜間作一切的布施,來加被一切衆生。或令衆生在夢寐中得到法施的利益,或者在坐臥中得到法施的利益。他是平等布施法音,令衆生髮菩提心,改惡向善。這個諸根的「諸」字,可以當作語助詞來講。語助詞是說一個根,就是單單說眼根常喜。那麼,剛才所講諸根,是說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現在又說是眼一根?要是單說眼根,就是語助詞。諸就是指一個,所以說眼根常常歡喜。

這位主夜神,他在晚上做工。做什麼工呢?他用法施來救護一切衆生,所以得到普徧於無量處而莊嚴諸佛國土,莊嚴諸佛國土,就是莊嚴自己國土。為什麼?將來成佛時,自己的國土更為妙好莊嚴。因為發無量無邊不可說的大心,所以得到無窮無盡不可說的莊嚴。他用莊嚴大悲門來普度一切衆生。大悲就是拔衆生苦,令衆生離苦得樂,他用這種法門。他明白這種境界,而得到這種解脫門。三毒難壞的衆生,他用大悲門現莊嚴身來感化,所以有「石室留影,毒龍華心」的故事,佛對阿難尊者說:從前如來到那乾訶羅國的古仙山。在薝蔔華林,毒龍池測,青蓮華泉北邊。在羅刹洞裏有五個羅刹鬼,變化為龍女,和毒龍通姦。毒龍降冰雹,羅刹鬼亂行,因此造成饑饉和疾疫的災害,已有四年之患,該國國王驚懼,所禱於神,但於事無補。這時,有個梵志,讚歎佛功德。國王乃焚香祈禱,遙請如來。如來受那乾訶羅國的國王弗巴浮提之請,廣大現示神通變化。羅刹鬼和毒龍皆受其感化,改邪歸正。在這個時候,龍王在佛前長跪合掌,請佛長住此間,說:「如果佛不在,我便會發惡心,不能得到無上菩提」。佛乃允許而不離開龍窟。

有一次,佛受國王之請,入城教化,遊行到往昔所行菩薩道的地方,這時諸龍曉得佛要離開,乃痛哭流涕的請求於佛,慈悲常住。對佛說:「為什麼要捨我而去呢?我一日不見佛的尊容,就會作出惡事,那麼,就要墮三惡道」。這時,佛安慰龍王說:「我已經答應你的請求,坐在你的窟中千五百歲」。釋迦文佛說罷即踊身入石中,其象猶如明鏡。諸龍恒常能見到佛結跏趺坐,在石壁內,影現於外。於是諸龍合掌歡喜,以後不出其地。

示現淨福主夜神,得普使一切衆生所樂滿足解脫門。

這位示現淨福主夜神,他能指示現出來清淨的國土。有福德的衆生,都能得度到岸。那麼,沒有福德的衆生,就不能得度嗎?也能得度。不過,時間要晚一點而已,不是同時得度。先度有德性的衆生,然後再度中等的衆生。中等衆生度完之後,再度下等的衆生。是有次第的度。示現也是這樣,先示現清淨國土,然後再示現半清半濁的國土,最後示現五濁惡世的國土。五濁惡世,就是我們這個世界。五濁就是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這五種的垢濁。因為有這五種不清淨的東西,所以影響我們所住的世界成為五濁惡世。這位主夜神,大顯神通力,普徧觀察一切衆生,那個機緣成熟?就去度那個衆生。機緣尚未成熟的衆生,就得等待一個時期。根性最劣的衆生,等最後再度。總之,無論是勝根?或是劣根?都能得度,不過,分為先度後度而已。凡是衆生所樂的事,這位主夜神就會令衆生滿足。譬如,你歡喜狗,就賜你一隻可愛的狗。你歡喜貓,就賜你一隻可愛的貓。有人說:「法師你講什麼法?」就是講貓狗的法。度人度不了,度個貓度個狗也不錯的。你們不要輕視貓狗,釋迦牟尼佛在往昔時,又作貓又作狗,又作鹿又作龍,所以現在印度還有鹿野苑的古蹟。你們各位!不要瞧不起一切衆生,一切衆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

在這世界上,人所希望的事,得到滿足就高興,沒有得到滿足就不高興,這是人之常情。除非修行到家的人,又當別論。有的人愛錢財,有的人愛珠寳。愛金剛鑽石的人,一出門就摔一跤,伸手摸到一個大鑽石,大約有一百二十克拉,這就是所樂滿足。有人說:「根本就沒有這種事」。因為你沒有遇到這種事,當然沒有這種事啦!如果你遇到這種事,就有這種事。這位主夜神,他得到這種解脫門。只要衆生所歡喜的事,他一定能滿足衆生的欲望。

爾時,普德淨光主夜神,承佛威力。徧觀一切主夜神衆,而說頌言。

在這個時候,是什麼時候呢?就是當示現淨福主夜神的長行說完之後。就在這個時候,普德淨光主夜神,他仰承佛的大威神力,普徧觀察一切主夜神大衆,乃對主夜神的機而說偈頌來讚歎佛。

汝等應觀佛所行     廣大寂靜虛空相

欲海無涯悉治淨     離垢端嚴照十方

【汝等應觀佛所行】:這位普德淨光主夜神說:你們應該觀察佛所修行的行門。佛所修行的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法門。人受不了的行,他能修。所以應該觀察佛修的難行的苦行。這不是說說就算了,要依法來修行,自己問自己,佛能修難行的苦行,我能不能修呢?不是觀察觀察就完了,而是效法佛所修的法門。如果不能依法修行,就應該生大懺悔。【廣大寂靜虛空相】:佛所修的行門,是最廣大、最寂靜的,好像虛空一樣。虛空是廣大無邊際,虛空是寂靜無音聲。虛空的相是廣大而寂靜。佛沒有一切執着,所修的而無修,所證的而無證。無修無證無執着。所以好像虛空一樣。虛空是沒有一切相,但不離一切相。也就是「即一切相,離一切相」。【欲海無涯悉治淨】:人的欲望是沒有邊涯的,也就是不知足。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念沒有停止的時候,猶如大海一般無涯,所以叫欲海。衆生的欲海雖然沒有邊涯,可是佛用方便法門,把衆生的欲海都治理清淨,令衆生返本返原,恢復本來的眞面目。令衆生覺悟一切,知曉世間法是無常。【離垢端嚴照十方】:佛是離垢清淨的法身,所以端正莊嚴具備,也就是以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莊嚴其身。這種智慧光明,普徧照耀十方法界。我們現在在這裏講大方廣佛華嚴經,這也是佛的智慧光所照的地方。

一切世間咸樂見     無量劫海時一遇

大悲念物靡不周     此解脫門觀世覩

【一切世間咸樂見】:一切世間就是有情世間和無情世間,也就是十方衆生。咸樂見就是一切衆生都歡喜見到佛。【無量劫海時一遇】:可是在無量無邊大劫海中,偶爾才能遇到佛,不是時常能遇到佛。【大悲念物靡不周】:佛以大悲心來教化衆生,念衆生、想衆生,所以才度衆生。所有各處的衆生,佛都在想念他們,所以說大悲念物(衆生)靡不周。【此解脫門觀世覩】:這種解脫門是喜眼觀世主夜神,他所見到的,他所明白的。

修道人,要一天比一天精進,要一天比一天有誠心,更要一天比一天有懺悔心。如果一天比一天懶惰,一天比一天懈怠,一天比一天馬虎,這樣修行,是永遠不會有進步的,更談不上成就。要時時刻刻抱住正念,不能打妄想,不能生慾念。想要不生慾念,那麼,首先要守規矩。這種規矩,不是一個人的規矩,而是大家的規矩。大家要遵守這種規矩,因為不依規矩,不能成方圓,所以修道人不守規矩,就如同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是一樣的道理。作比丘要是無規無矩,這個比丘作的一點價值也沒有。比丘尚且不守規矩,在家人是跟比丘學佛法的,更不會守規矩了。比丘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給人作榜樣,所以行、住、坐、臥都要合乎規矩。所謂三千威儀,八萬細行——這是代表出家人的威儀。比丘如果輕師慢法,對師父也不尊重,結法也不恭敬,這是作什麼比丘?不要說想開悟,想成佛。這種樣子,只會一天比一天墮落,作比丘不懂得規矩,眞不如在家人。在家人都懂得規矩,都知道去請法要搭衣持具。作比丘反而不懂這個規矩,那麼,作個什麼比丘?我看這種人,眞是太痛心了!

導師救護諸世間    衆生悉見在其前

能令諸趣皆清淨     如是護世能觀察

【導師救護諸世間】:導師就是接引之師,也就是佛。這位佛就是釋迦牟尼佛,不是十方三世一切佛。可是十方三世一切佛和釋迦牟尼佛是一樣救護諸世間。把衆生從苦海中拯救出來,又保護一切衆生及一切有情世間。【衆生悉見在其前】:佛出現於世,一切衆生都見到佛在他面前,來為他說法。這好像一個月能普現于一切水中。一切水中的月,還是由一個月所現出來的。現在佛現於衆生面前。衆生的心就是水,佛就是月,衆生的心水要是清淨無染,月光便會現前。所謂「佛是清涼月,常遊畢竟空,衆生心垢淨,菩提影現中」。也就是說,佛好像清涼的明月,常遊在畢竟的虛空中,衆生的心水要是清淨了,這個菩提覺道,就在衆生心水裏顯現出來。【能令諸趣皆清淨】:佛能令在一切惡道裏邊的衆生,都能罪滅福生,業淨情空,都能得到清淨的業報。【如是護世能觀察】:像這樣的境界,是護世精氣主夜神,他所能觀察,他所能明白。

佛昔修治歡喜海     廣大無邊不可測

是故見者咸欣樂     此是寂音之所了

【佛昔修治歡喜海】: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劫以前,修行和治理的時候,開始時,修歡喜行門。所謂「自古神仙無別法,廣生歡喜不生愁」。神仙的生死沒有了,他們都是修歡喜的行門。歡喜行門就是無論對任何人,常生歡喜心,就是他對自己再不好,對他也生歡喜心。修歡喜行門要有恒心,才有成就。不是修十天二十天就會成功,而是要在生生世世無量劫中修這種行門。就是不對人發脾氣,不和人生煩惱。只向前修行,不向後退轉,精進精進再精進,勇猛勇猛再勇猛!釋迦牟尼佛在往昔修歡喜行門的時候,無論誰對他不好,他都生歡喜心,不生煩惱心,也沒有脾氣。我們是佛的弟子,應該依照佛所修的行門去修行。在菜根譚上有句話說:「光風霽月,草木欣欣;怒雨疾風,禽鳥淒淒,故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時無喜神」。大意是這樣,沒有什麼風,月亮會現出明朗,草和木都會欣然而笑。一旦有狂風暴雨來臨,這時的禽獸和雀鳥都悲慟哀號。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天地之間,不可以一日沒有祥和之氣;人們的心中,要時時刻刻存着一種喜神,不要有一種喪門神

【廣大無邊不可測】:這種歡喜海,是廣大而無邊際,不可測量。【是故見者咸欣樂】:因為這種緣故,所以見到佛的衆生,完全都生一種歡喜和快樂。【此是寂音之所了】:這種境界,這種解脫門,是寂靜海音主夜神所明白的。

如來境界不可量     寂而能演徧十方

普使衆生意清淨     尸利夜神聞踊悅

【如來境界不可量】:如來就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如來者好像來了,可是沒有來。是不是去了?也沒有去。不來不去,所以說是如來。如來就是佛的十號之一,既然是佛十號之一,那麼,也就是佛,所以說如來就是佛,佛也就是如來。一般不明白佛法的人,稱佛為如來佛。其實,就是佛佛,佛佛道同,佛佛都是一樣。佛和佛是一體的,好像光和光也是一個的。光雖然有紅光、黃光、白光、紫光,但是光光相合,都是光明。佛和佛不分彼此,所以才說「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也就是一個法身一個光。佛是一個光,我們人為什麼不是一個光呢?我們人的光,雖然不是一個,但是氣是一個。什麼氣呢?就是脾氣。你有脾氣,我也有脾氣,你也有脾氣,大家都有脾氣。如果把這個脾氣變成光,那就好了!這叫化干戈為玉帛。能把脾氣消滅了,就是光,就是智慧。人為什麼愚癡呢?就因為有脾氣。脾氣是由無明煩惱積集而成的。有脾氣眞可憐,要知無明火能燒功德林。因為有脾氣,就會生瞋恨心,瞋恨生出來,殺心也生出來。要知殺盜淫妄酒,都是從無明煩惱脾氣而變成的。

所以我才說人的脾氣是一樣的,尤其我這個出家人,更貪心得不得了。貪什麼呢?貪人的脾氣,我願所有的人,把他的脾氣統統布施給我。可是你們這些美國人,都捨不得布施,抱著脾氣比珍珠鑽石還要寳貴。現在告訴各位,捨不得也得捨,不捨不行,不捨就成佛無分,要是捨了,成佛就有分了。一切衆生皆有佛性,可是一切衆生皆有魔性。這魔性就是脾氣。你要想一想,看一看。有脾氣就會作魔,沒有脾氣,就返本返原,現出大光明藏,般若智慧。

我一講起來,就忘了時間,就忘了題目,那麼,現在離題沒有跑得太遠,再囘來!囘到什麼上呢?囘到佛的境界上。有人說:「法師你明白佛的境界嗎?」我只明白一點點佛的境界,可是不太多。其人又問:「為什麼說明白一點點?」,因為佛的境界是不可測量的,是沒有數量的,不沒有邊際的,還是不可說不可說。那麼,有個不可說,我只懂得不可說的境界。這種境界,就是我所知道的,你要是追根問底的話,畢竟不可說嘛!其人又問:「既然不可說,怎麼還要說?」我也不可說,你也不要問。我也不可說,這就是佛的境界;你也不要問,這就是佛的境界。能知道這一點點,就差不多了。不要知道太多,太多就有麻煩了。其人又問:「這一點點是什麼?」就是破無明,顯法性。把無明破了,法性自然就顯現出來,這就是佛的境界之一點點。能明白了、也是佛的境界,一切一切都是佛的境界,要是不明白,也是佛的境界。不過,你不知道,暫時沒有瞭解而已。這就是佛境界不可量的道理。

【寂而能演徧十方】:佛的境界,是「寂然不動,感而隨通」。寂然不動而沒有寂滅相,感而隨通而沒有個動相,所以才說寂而能演徧十方。也就是不動道場而能周徧法界。道場,因為寂而能演,在寂靜中,佛就為十方法界的衆生而演說妙法。我們人,到這個地方來,在那個地方就沒有了。到那個地方去,這個地方便沒有了。因為不能分身的緣故,所以不能寂而能演,要動才能演,動就是坐飛機到紐約去演說,或坐輪船到倫敦去演說。佛有千百億化身,所以寂而能演,不需要買飛機票或輪船票,就能周徧法界,而到十方為衆生而演說妙法。有人說:「這是太神妙啦!但是現在是科學時代,人都到月球去,還講空話,是不實際的。」你既然說這是空洞不實際,那麼你去找個實際吧。我相信你是找不到的。我們自性就有這種的妙用。不過,你不能明白這個道理。好像你的衣服裏邊有一粒寳珠,你不知道用它,雖然有等於無。你會用它,就能千變萬化,遂心如意。可是,你要會用。不會用的話,如意也不如意,會用的話,不如意也如意。

我們為什麼也無明?就因為「意」沒有清淨。我們為什麼有煩惱?就因為「意」沒有清淨。要是意清淨,無明也破了,煩惱也斷了。無明可以破,煩惱不可斷。為什麼?煩惱要變,變什麼呢?變煩惱為菩提,破無明為智慧。如果把煩惱斷了,怎能變為菩提呢?所以不要斷,把它變菩提。煩惱就是不明白,才生煩惱;菩提就是明白,才生菩提。譬如,冰是煩惱,水是菩提。不是說把冰燒乾了,那算把煩惱斷了。不是的!應該把冰化成水,所謂「水即是冰,冰即是水」,「煩惱就是菩提,菩提就是煩惱」。換言之,你明白了就是菩提,你糊塗了就是煩惱。煩惱和菩提沒有兩個,而是一個。所以不要頭上安頭,在煩惱外邊去找菩提。經文上說徧十方。煩惱也徧十方,菩提也徧十方,佛的智慧光也徧照十方,這都有連帶的關係。為什麼說煩惱無明脾氣都徧十方呢?這個理由很簡單,因為在十方裏都有衆生,有衆生就有煩惱無明脾氣。那麼,怎說不能徧十方呢?菩提也是這樣,是徧十方的。有衆生就有菩提性,菩提性就是佛性,所謂「一切衆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

【普使衆生意清淨】:在華嚴經上的偈頌:「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你想明白佛的境界?就應當把意清淨,清淨得猶如虛空,一無所有。有人說:「現在虛空也不清淨了,被煙塵所染汚了」。虛空雖然被染汚,那是暫時性的,慢慢會清淨的,空氣不清淨,不久即能清淨。佛能普徧令衆生的意識清清淨淨,沒有半點的染汚存在。【尸利夜神聞踊悅】:尸利就是普現吉祥,這位主夜神,他聽到這種妙不可言的境界,歡喜跳躍起來,所謂「聞法起舞」。大迦葉尊者是佛的大弟子,他修苦行,故稱頭陀(苦行)第一。他聽到悅耳的音樂,情不自禁的跳起舞來,所以妙法能令人歡喜到忘人無我之境,也就是忘形,自己不知自己在什麼地方?這樣,才能得到法喜充滿。

佛於無福衆生中     大福莊嚴甚威曜

示彼離塵寂滅法     普發華神悟斯道

【佛於無福衆生中】:你我他都是有苦無福的衆生。如果有福的話,不會生在佛後。我們因為沒有福報,所以才生在佛後,這也是八難之一。【大福莊嚴甚威曜】:我們是無福的衆生,可是佛是百福莊嚴,萬德俱備,所以叫大福莊嚴甚威曜。這種廣大威德的光,來照耀我們愚癡的衆生,令愚癡轉為智慧。我們學佛法的目的,就是學智慧。有了智慧,就不會造諸惡業,而造諸善業。因為有擇法眼,能分別善和惡,這就是智慧的作用。【示彼離塵寂滅法】:佛指示無福的衆生,要離開一切染著。染著就是塵,塵以染汚為業,是不清淨的,也就是五濁惡世。塵又可以當浮塵來講。微塵可以在虛空中飄浮,(在有日光處可以看見)塵多了,就要往下墜就是塵。塵到什麼地方去呢?塵到三惡道中去。塵雖然是一粒一粒的,但是多了之後,它的分量也是不輕的,所以要離開這種累贅,累贅就是業障。離開這個業障,就得到寂滅法。【普發華神悟斯道】:在前邊所講的道理,這位普發樹華主夜神,他明白這種境界,而入這種解脫門。

十方普現大神通     一切衆生悉調伏

種種色相皆令見     此護育神之所觀

【十方普現大神通】:佛能普徧的現於十方,普現什麼呢?普現廣大神通。為什麼要普現大神通呢?因為要普度衆生,離苦得樂。【一切衆生悉調伏】:所有的衆生,不容易調伏。在地藏經上說:「南閻浮提剛強衆生,難調難伏」。由此經可證,我們是難調難伏的剛強衆生。【種種色相皆令見】:佛示現種種法身,種種色相。為什麼?因為令衆生見到佛身,才能信仰佛法。在法華經上說:「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此護育神之所觀】:這種境界,是平等護育主夜神,他所觀察,所能入的解脫門。

如來往昔念念中     悉淨方便慈悲海

救護世間無不徧     此福樂神之解脫

【如來往昔念念中】:佛在過去無量劫中,念念不忘救度衆生,令衆生離苦得樂。【悉淨方便慈悲海】:修這種方便法門,完全都修清淨。以方便來增長慈悲;以慈悲來幫助方便,互相資助。慈悲多了,猶如大海一樣,所以叫慈悲海。【救護世間無不徧】:佛為救護有情世間的衆生,在所有衆生的地方,佛都示現法身或化身。世上沒有一個地方,是佛不現身地。佛是最偉大和最慈悲的導師,他絕不捨棄一個衆生。就是這個衆生,已造諸惡業,障蔽心源,不堪納受,可是佛也願救護他。佛是行不可教而教化之,不可度而度化之。因為這種偉大的精神,偉大的願力,偉大的慈悲,所以救護世間無不徧。【此福樂神之解脫】:這種解脫門,是遊戲快樂主夜神,他已經證入的。我們想不想入這種解脫門呢?如果想入的話,也可以入,不想入就不能入,為什麼呢?因為,一切唯心造。所謂「有志者,事竟成」。志在諸佛,就成諸佛;志在菩薩,就成菩薩。就要看你的志願來決定。這個解脫門,人人都有機會入的。如果沒有希望,那麼,佛講這個法門作什麼用呢?佛說法的目的,是教衆生依法修行。如果不依法修行,這個法根本就沒有用處。佛既然說出這種解脫門,你我他都有資格入這個門。但是要發勇猛精進心,直向前精進,不向後退轉。那麼,就有希望入這種解脫門。

衆生愚癡常亂濁     其心堅毒甚可畏

如來慈愍為出興     此滅怨神能悟喜

【衆生愚癡常亂濁】:衆生就是佛,佛就是衆生,不要在衆生之外去找佛,也不要在佛之外去找衆生,所謂十法界不離一念心,一念心具足十法界。既然是這樣,所謂心、佛及衆生,是三無差別,這就是衆生。愚癡就是智慧,智慧就是愚癡。這個道理,不容易明白,譬如,這是手心,那是手背,能翻過來,就是智慧,翻不過來,就是愚癡。愚癡和智慧是一體的兩面,要是明白了,就是智慧,不明白,就是愚癡,沒有什麼深奧的妙理!所以不要頭上安頭,在愚癡外邊再去找一個智慧;在智慧外邊再去找一個愚癡。這種道理,就是心、佛及衆生,是三無差別。

煩惱即菩提,菩提即煩惱,煩惱就是愚癡,菩提就是智慧,所以煩惱和菩提,是二而不二,不二而二。說出這話來,好像沒有多大意思?就在沒有大意思裏邊就有大意思。要另外找一個有大意思,那又是頭上安頭。好像在楞嚴經上的演若達多那樣的愚癡,滿街去找頭,逢人便問,我的頭跑到那裏去呢?

常亂濁就是常混亂而汚濁,也就是不清淨的意思。這個常和短不同,但是伸一念為八萬劫,縮八萬劫為一念。沒有一定是常是短的目標。既然沒有常和短,那麼,為什麼要這樣說常亂濁呢?這是對著衆生的思想而說的。如果說出常亂濁,衆生就想我要短亂濁,短來短去就沒有了。就是這個意思。我是不會講經的法師,也是不會講話的人,但是,以我的愚癡知見,來解釋如來的妙法。盡我所知所見,講出來作為大家參考的資料。

【其心堅毒甚可畏】:這個毒不可破壞,好像金剛鑽石一般的堅硬,無論什麼都不能破壞,所以叫堅毒。這個堅毒在什麼地方呢?就在你我他的心裏。心怎會生出堅毒來?因為由貪瞋癡而來的,所以叫三毒。單單一個愚癡,還沒有多大的問題。老子說:「智慧出有大偽」。你要是愚癡,就不會虛偽。有智慧的人,才會作虛偽。老子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我們的心,就因為太聰明,所以才有虛偽。要是愚癡,就沒有虛偽。但是,愚癡不可具足貪瞋癡三毒,如果三毒具足,那麼,其心堅毒,就很可怕了。有什麼可畏呢?因為快要墮地獄,能說不可怕嗎?就來作餓鬼,能說不可怕嗎?就來變畜生,能說不可怕嗎?如果有人認為不可怕,那麼,不妨試試看,究竟可怕不可怕。

【如來慈愍為出興】:我們這些衆生,都被如來慣壞了。好像慈愛的母親,小孩子哭了,媽媽就說:「寳寳不要哭,媽媽給你糖吃」。衆生在這世界作怪,搞得天翻地覆。忽然而天,忽然而地,忽然而人,忽然而鬼,忽然而修羅,忽然而畜生,這樣來遊戲於六道中,在輪廻裏頭出頭沒而不知囘家。如果在常寂光淨土等著,等了很久也不見囘來,所以就來到我們的世界上。到我們住的地方來作什麼?慈愍衆生,摸摸你的頭,摸摸我的頭,摸摸他的頭,這是摩頂加被,便說:「善男子!善女人!你們快點醒悟吧!不要再貪戀紅塵,快點囘到常寂光淨土吧!」這是如來慈愍衆生,而出興於世的原因。佛國土分為四種:①凡聖同居土:就是凡夫和聖人共同居住的地方。②方便有餘土:就是聲聞和緣覺二乘人所居住的地方。③實報莊嚴土:就是菩薩所居住的地方。④常寂光淨土:就是諸佛所居住的地方。

【此滅怨神能悟喜】:這是能滅怨主夜神,他能悟喜這種境界,而入這種解脫門。這位主夜神,他已發菩提心,沒有自私的思想。不願意自利,而願意利他,所以把這種解脫門的境界,又重複說出來,給所有的衆生聽,每一個衆生都要聽聽這個解脫門。你願意進這個解脫門嗎?歡迎之至!他願意進來嗎?更無困難。無論誰進來?都沒有問題。歡迎人人進來,但願一切衆生同入一切般若波羅密門,歡迎諸位善知識同入般若波羅密門。

佛昔修行為衆生     一切願欲皆令滿

由是具成功德相     此現福神之所入

【佛昔修行為衆生】:佛就是釋迦牟尼佛,也就是十方三世一切佛。因為佛佛道同,一佛就是一切佛,一切佛就是一佛。佛與佛如同光與光一樣,光光相合,佛佛相同。昔就是從前,每位佛在沒有成佛之前,叫做昔,或叫往昔。也就是無量劫的時間。修行就是修眞行道,生生世世都是這樣的修行,在沒有成佛之前,就是很小的細節也是注意而謹愼,積少成多,慢慢變成大修行。大修行久而久之,就成萬德莊嚴的法身,終於成佛。修行是自己明白了眞理,覺悟了眞理,還不忘衆生,令衆生也覺悟。這是自覺覺他的菩薩思想,菩薩有自度度他,自覺覺他,自利利他的三大目標。總之,一切都為衆生的利益而利益,絕不為自己的利益而利益。覺悟有個開始,有個中間,有個最後,也就是自覺、覺他、覺滿。最後得到覺行圓滿了。這時,自覺也圓滿了,覺他也圓滿了,八萬四千法門都修行圓滿了。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要度衆生,所以佛才修行。

佛為什麼無事找事做?已經成佛了,坐在那裏接受一切衆生的供養,不就好了嗎?何必還要救度衆生呢?因為佛看一切衆生,和自己是一體,所以要度人人都成佛,這是佛的本懷。無論衆生如何不聽話,但是佛不改變初衷,仍是慈愍衆生,救度衆生。佛怎樣去救度衆生呢?在下邊說出方法來。

【一切願欲皆令滿】:一切衆生心中所歡喜的事情,佛都能令衆生遂心滿願,衆生的願望滿足了,就會親近三寳。佛修行的目的,就是想度衆生,令衆生離開苦海,只要囘頭,就到彼岸。【由是具成功德相】:因為佛要救度衆生,所以滿衆生一切願。佛自己也得到功德相,什麼功德相?由這個因緣,就具足成就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的莊嚴妙相,而為人天導師。這些功德相,都是從往昔修行而成就的。如果有一個法門沒有修行圓滿,這種莊嚴功德相也不會圓滿。要是這樣講,是不是有相呢?佛是無相的。既然無相,為何還講功德相?佛要是無相的話,那麼,你又信什麼佛?佛是無相無不相,沒有相還集一切相。因為集一切相,其中就包括有功德相。【此現福神之所入】:這種解脫門,就是示現淨福主夜神,他所明瞭而悟入的。

這四句偈頌簡單講完了,詳細的道理還沒有說盡。華嚴經的道理是充滿法界,每一句偈頌的義理,都充滿法界,具足八萬四千的行門。所以要詳細講起來,就是盡未來際,也不能把它說完。我只可以說這一點點,再要往多來說,我也不懂了。義理雖然寬廣,但是,我的知識有限,不能講得這樣多。那麼,我為什麼說有那樣多的義理呢?就是教你們自己去研究,去發揮,在寳藏裏去找。因為這種原因,所以我才講一點點。但是,每一位聽經的人,必須要把這一點點的道理研究明白,就受益匪淺。假設這一點點的道理,都不能明白,那又怎麼能明白無量無邊的道理呢?

雖然能說「一為無量,無量為一」。但是,怎樣又一為無量?怎樣又無量為一?這種道理是教你自己去體驗、去領會。好像吃東西,吃了才能飽,不吃就不會飽。吃了之後,才知味道是鹹還是甜?在沒有吃之前,無法能知道是什麼味道?所以說想要深入經藏,就會智慧如海。要朝於斯,夕於斯,時時鑽研,才能得到智慧。現在我給你們講一點點的道理,可是你們大家明白了這一點點道理嗎?現在採取民主方式,大家用談話的形式提出問題,大家共同來討論,或者那一個字沒有明白?或者那一句沒有明白?或者那個道理不瞭解?不妨提出來,研究研究。不要囫圇吞棗,食而不知其味。在西遊記上有這樣一個笑話:豬八戒吃人參果,整個吞在肚中,而不知其味?反而來問他的猴哥哥(孫悟空)說:「你吃人參果是什麼味道?」這雖然是個笑話,但有教育性,有啟發性。希望你們不要囫圇吞棗,要立竿見影。立起竿子,就會見到影子。那位不明白,當下就來問。要是明白的,就不要開口,不明白的,不能不開口,不要假裝明白。雖然是一點點的道理,也要徹底明白才行。一定要眞正明白,然後可以不開口。

有人說:「師父從前教明白的人來講,不明白的人不講。現在教不明白的人來講,明白的人不講,和以前不同了」。你能明白不同,也就明白一點點。我們現在講經,就是大家共同來研究,最低限度要明白一點點。這樣,才沒有把今天晚上的時間浪費。有人感覺我們這樣,是浪費時間。其實,人生作什麼不是浪費時間?爭名奪利,不是浪費時間嗎?現在是分秒必爭的時代,表面看來不是浪費時間,愛惜時間,仔細分析起來,還是不是為享受而奔波?我們能共同研究佛法,不管懂不懂,都在這裏研究,都沒有把寳貴的時間浪費掉。就是講一句或一字,甚至一句一字不講,大家能共同聚會在一起,就有無量的功德,總比打妄想好的多,總比去造業強得多。

金山寺有兩個比丘,發古怪的願,要三步一拜,祈禱世界和平。要從三藩市拜到西雅圖,約有一千多哩路。果逾(恒具)發這種願,我不願意。但是,我也有一個願,就是萬事「ok」,凡是有所求,必有所應。如果不許他去,這是不「ok」。不「ok」就是不圓圓,不圓圓就是不滿滿。所以萬事「ok」只剩下「k」字,「o」字沒有了,因為這種關係,好!ok!ok!

果囘要求去護法,果道也要求去護法,二人都發心願作護法者。我本來就不許可。後來因為他們十分的虔誠,所以准果道(恒由)的要求,滿他的願,作為護法。無論是比丘去護法也好,居士護法也好,總之,都是功德無量。(未完)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30链接(未完)

華嚴經淺釋31 : 學佛一要學悲二要學智;悲智俱足才有成就,悲智雙運才能利人

華嚴經淺釋32 : 修行人都要廻光返照。若不能廻光返照就是把時間都浪費了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87目录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全)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30链接(未完)

净慧法师僧伽吒经浅释01-18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243链接(未完)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白话版 全

修福者必看: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净空法师讲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