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93 : 在家的菩薩应发的愿;出家菩萨受戒时应发的愿;坐禪時应发的愿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云何得处非处智力,过未現在业报智力、根胜劣智力、种种界智力、种种解智力、一切至处道智力、禪解脫三昧染淨智力、宿住念智力、无障礙天眼智力、断諸習智力。

智首菩薩又問文殊師利菩薩十個問題,怎能得到佛的十种智慧力呢?①怎能知道事物是合理不合理这种智慧力?②怎能知道过去未來現在三世业报这种智慧力?③怎能知道众生的根性是胜还是劣这种智慧力?④怎能知道世間众生种种境界而不相同这种智慧力?⑤怎能知道一切众生种种知解这种智慧力?⑥怎能知道五戒十善之行,四諦八正道之法这种智慧力?⑦怎能知道一切禪定、八解脫和三昧染淨这种智慧力?⑧怎么知道一切众生过去宿命事这种智慧力?⑨怎能知道以天眼观察众生生死及善惡业无障礙这种智慧力?⑩怎能知道永断一切妄惑的餘習这种智慧力?

云何常得天王、龙王、夜叉王、乾闥婆王、阿修罗王、迦樓罗王、緊那罗王、摩睺罗伽王、人王、梵王之所守護,恭敬供养。

智首菩薩又問文殊師利菩薩,怎样能常得到十王的守護、恭敬、供养?①天王:是指四天王而言。他們住在須彌山中間的四方,保護諸天,管理諸鬼,也是護法善神。东方是持國天王所鎮守,管理乾闥婆及毗舍遮,保護东胜神洲人的安全。南方是增長天王所鎮守,管理鳩槃茶及薜荔多,保護南贍部洲人的安全。西方是广目天王所鎮守,管理諸龙及富单那,保護西牛賀洲人的安全。北方是多聞天王所鎮守,管理夜叉及罗刹,保護北俱盧洲人的安全。

②龙王:有象龙王、蛇龙王、馬龙王、魚龙王、蝦蟆龙王等等,雖然是畜生,但有神通,能守天宮殿。興云降雨,開瀆決口,守護佛法。牠們在往昔修行時,欢喜修大乘法,所以有神通,可是不守戒律,所以为畜生。③夜叉王:譯为捷疾,行走的速度非常快。分为天行夜叉、空行夜叉、地行夜叉三种。他們食噉生类。皈依佛法后,成为護法善神。菩薩常示現其类,作为其王,領导他們行善事,保護修行人的身心健康,不受天魔外道的擾乱,而能安心修習佛法。④乾闥婆王:譯为香神,以香为食,其身放香。他們不事生產,尋香之处,为人作乐,而乞其食。又为乐神,为帝释天演奏俗乐。天主需要作乐時,燒栴檀香,他們嗅香而至。

⑤阿修罗王:譯为非天,雖有天福,而沒有天德。化生为王,胎生为臣,卵生为民,濕生为奴。阿修罗王能手撼須彌山,令忉利天宮搖动不安。阿修罗王的宮殿在金剛山下边。每天有三時要受苦具的威脅,刀槍劍戟從空而至,因为业所感的緣故。如不避之,便受殺傷之災。⑥迦樓罗王:譯为大鵬金翅鳥。它的翅膀展開有三百三十六由旬(一由旬八十里)。牠食龙为生,每日吃一條大龙、五百小龙。要死的時候,龙吐毒氣,便不得食,在金剛輪山頂而死,自焚其身。唯有其心不化,成为寶珠,也就是如意珠。⑦緊那罗王:譯为疑神。因为頭生一角,其形似人,貌很端正,令見者生疑。他善於奏庄严的法曲,也是帝释天的乐神。忉利天宮善法堂有法会時,他們腋下汗出,便知前往,演唱歌曲。

⑧摩睺罗伽王:譯为大腹行,就是蟒;又叫地龙。牠們沒有神通,因嫉妬心太重,常噴毒害人。雖然害人,但受佛法感化之后,乃作为護法善神。⑨人王:就是皇帝。古時的皇帝,多数有功於國,有德於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行仁義的王道,不行強權的霸道,所以老百姓安居乐业。⑩梵王:就是大梵天王。他的名字叫尸棄,深信正法。每逢新佛出興於世時,他首先來請法。他有威可畏,有儀可仰,所以为梵王。

修行人要守戒律、要有定力、要有智慧。如戒定慧圓滿,十王就來守護、恭敬、供养;否則,三缺一,十王便不会拥护你。所以要具足,才能得到好处。

云何得與一切众生为依、为救、为归、为趣、为炬、为明、为照、为导、为胜导、为普导。

智首菩薩又問文殊師利菩薩十個問題,怎能饒益众生?①怎样才能做一切众生所依靠和所寄託?②怎样才能救一切众生出三惡道?③怎样能令一切众生皈依三寶?怎样能使其生菩提心?④怎样能令一切众生趣向佛道,出離三界?⑤怎样作为一切众生的火炬,照破黑暗?⑥怎样作为一切众生的明燈,指示迷津?⑦怎样能令光明普照,作为一切众生的眼目?⑧怎样能引导一切众生到佛道上,勇猛前进?⑨怎样能作一切众生最殊胜的导師,指导正法?⑩怎样才能作一切众生普徧大导師,天人的导師?

云何於一切众生中为第一、为大、为胜、为最胜、为妙、为極妙、为上、为无上、为无等、为无等等。

智首菩薩又問文殊師利菩薩十個問題,怎能超胜尊貴?①怎能修得在一切众生中为第一?第一就是佛。因为功德圓滿,一切无缺,所以为第一。②怎能修得在一切众生中为大?佛体最大,尽虛空徧法界。③怎能修得在一切众生中为胜?佛功德是殊胜,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是超完人。「自利圓滿」为胜,又可以說是得到胜利。④怎能修得在一切众生中为最胜?佛境界是最殊胜,无人可以比的。「利他圓滿」为最胜。⑤怎能修得在一切众生中为妙?把煩惱障断尽为妙。煩惱能障礙证湼槃。⑥怎能修得在一切众生中为極妙?把所知障断尽为極妙,所知能障礙证菩提。⑦怎能修得在一切众生中为上?即是高高在上,无人在其上。⑧怎能修得在一切众生中为无上?沒有再比你高上的。⑨怎能修得在一切众生中为无等?沒有人能和你來比,能和你相等。⑩怎能修得在一切众生中为无等等?不但一人不能和你比較,就是所有的人,都不能來和你比較。到了这种程度,就圓成佛果。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告智首菩薩言。善哉佛子。汝今为欲多所饒益,多所安隱,哀愍世間,利乐天人,問如是義。

在这個時候,文殊師利菩薩答覆智首菩薩所問的問題,便說:「好得很啊!佛的弟子!你現在想要饒益一切众生,令他們都得到利益、安乐。你很慈悲哀湣世間一切众生,利乐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你代表大众來发問这样的義理。」

佛子。若諸菩薩,善用其心。則獲一切胜妙功德。於諸佛法,心无所礙。住去來今諸佛之道。隨众生住,恆不捨離。如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惡。具足众善。當如普賢色像第一。一切行愿皆得具足。於一切法无不自在,而为众生第二导師。

文殊菩薩又称一声佛的弟子!假設一切菩薩,善於運用其心,发广大的愿,就能獲得一切殊胜微妙的功德。对於所有諸佛的法,心中无有障礙,所謂「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住在过去、未來、現在諸佛所修之道上,常隨順一切众生而住,常不捨離一切众生。好像一切諸法实相的道理,完全能瞭解,而且通达。能明白一切法,就能依法修行。能依法修行,就能断絕一切惡,就是具足一切善什么是修行?所謂「平等心是道」。我們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和平,不要生煩惱。若遇不如意事,处之泰然。要发菩提心,要有長遠心,这样便会有所成就,所謂「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湼槃」。若能把煩惱翻过來,就是菩提。无论是出家人或是在家人,修行時,要認識境界,才能忍辱。在順的境界也不生欢喜心,在逆的境界也不生煩惱心。这样,煩惱便變为菩提。生死即湼槃,也是这样道理。執著就是生死,不執著就是湼槃。生死是苦,湼槃是乐。这個道理,人人都明白,可是人人不修行。不去修行,怎能離苦得乐?知道此岸是苦,彼岸是乐,可是不設法渡过煩惱海。只站在此岸,望洋興嘆,那是一點也沒有用处的。应要脚踏实地去修行,坐在法寶之筏,平安达到湼槃,享受常乐我淨之清涼。初发心的菩薩,应當和普賢菩薩的色像是一样的;普賢菩薩的色像是第一,所有一切的行愿,都得到具足圓滿。在一切法中,沒有不自在,也就是遂心所欲,愛怎样就怎样,能作为众生的第二位大导師。

佛子。云何用心能獲一切胜妙功德。

文殊菩薩又称一声佛的弟子!你想知道怎样善用其心,才能獲得一切殊胜微妙的功德?

佛子!

文殊菩薩深恐在法会中的大众不注意聽法,所以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們!請你們聚精会神來聽讲,不可睡觉。这是千載難逢的好机会,万不可錯过。以下陳列一百四十一愿:在家有十一愿。出家受戒時,有十五愿。坐禪時,有七愿。將行披掛時,有六愿。澡漱盥洗時,有七愿。乞食行道時,有五十五愿。城乞食時,有二十二愿。还归洗浴時,有五愿。習誦旋禮時,有十愿。寢寐安息時,有三愿。總計有一四一愿,这是出家人必須发的愿,也是必須遵守的戒律

菩薩在家  當愿众生  知家性空  免其逼迫

在家的菩薩,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都知道居家的性,本來是空的。如能这样的观想,就不会被家所逼迫,一切都是逢場作戲,毕竟都是空的。能明白这种道理,就不会生煩惱,也不会整天忙忙碌碌,为名利奔波。凡是皈依三寶,受菩薩戒(十重四十八輕戒),行菩薩道(为人不为己),都可以称为菩薩。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为菩薩所說。

孝事父母  當愿众生  善事於佛  護养一切

在家的菩薩,孝順事奉父母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善侍於佛(父母就是堂上佛)。護养父母,等於供养諸佛。

妻子集会  當愿众生  冤親平等  永離貪著

在家的菩薩,和妻子集会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冤親平等。待仇人如親人,以德报怨,这样和平相处,永遠離開食欲,而无執著。

若得五欲  當愿众生  拔除欲箭  究竟安隱

在家的菩薩,假設得到五欲(財、色、名、食、睡)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拔出五欲的箭,得到究竟安穩的快乐。古德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貪財的人、貪色的人、貪名的人、貪食的人、貪睡的人,統統都会跑到地獄去。若不想到地獄去,就要用智慧劍,斬断五欲的根,这是最究竟的辦法。

伎乐聚会  當愿众生  以法自娛  了伎非实

在家的菩薩,如果到表演歌舞或演奏音乐場所的聚会,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用佛法作为娛乐每天拜佛誦经,才是眞正的快乐。要知道伎女所表演的歌舞,是暫時的快乐,不是实在的。

若在宮室  當愿众生  入於聖地  永除穢欲

在家的菩薩,假設在皇帝所住的宮殿,或在平民所住的屋室,这個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都到达聖人所住的地方,永遠除去不正當的思想和欲心。

著瓔珞時  當愿众生  捨諸偽飾  到眞实处

在家的菩薩,佩戴瓔珞(用七寶所編,懸掛在身上的飾物)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捨去一切虛偽不实在的裝飾品,而到眞实的地方去。

上升樓閣  當愿众生  升正法樓  徹見一切

在家的菩薩,當上升樓閣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升上正法的樓閣,徹底明白一切正法,也就是佛法。

若有所施  當愿众生  一切能捨  心无愛著

在家的菩薩,假設有所布施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一切都能捨,不能捨也要捨。能这样布施,心中就沒有貪愛和執著。

众会聚集  當愿众生  捨众聚法  成一切智

在家的菩薩,當大众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捨去一切聚集的法,不要執著於法,便成就一切的智慧。

若在厄難  當愿众生  隨意自在  所行无礙

在家的菩薩,假設在厄難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隨心如意,得大自在,沒有災難,所行所作都沒有障礙。因为自己遭到厄難,所以愿众生无厄難,这就是发菩提心。

以上十一愿,是在家的菩薩所发的愿。为一切众生的利益而发愿,这就是大悲心,要有悲天憫人的思想。出家人,更要有怜憫心,所謂「慈悲为本,方便为門」。

捨居家時  當愿众生  出家无礙  心得解脫

在捨俗家修行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出家沒有一切障礙,心无罣礙,而得到解脫。解脫被五欲所纒的繩索,便得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憂无慮。出家有三种意義:①出世俗家:就是割断情愛,依止佛門。②出三界家:就是证无漏道,不受輪廻。③出煩惱家:就是断尽諸惑,心中清淨。出家乃是大丈夫事,非一般人所能作得到的,要有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

入僧伽藍  當愿众生  演說种种  无乖諍法

到出家修道所住的地方時,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能演說种种佛法,沒有不正當的法、沒有諍论的法,所謂「諍是胜負心,與道相违背,便生四相心,云何得三昧」,这是金剛经所說的无諍三昧。

詣大小師  當愿众生  巧事師長  習行善法

若往大法師或小法師所住的地方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善巧事奉師長,勤修学習一切善法,不修一切惡法。要聽善知識的教导,不聽惡知識的教导。

求請出家  當愿众生  得不退法  心无障礙

发心出家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得到不退轉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心中沒有障礙。欲想出家,必須請求明眼善知識來指示正路;否則,盲修瞎練,始終得不到要領,並且容易誤入歧途,走錯途徑。愼之!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囘頭已百年身」。

脫去俗服  當愿众生  勤修善根  捨諸罪軛

當脫去俗家衣服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勤修戒定慧,要栽培善根,捨去一切修道障礙的罪軛。

剃除鬚发  當愿众生  永離煩惱  究竟寂滅

在剃除鬍鬚和頭发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永遠離開一切煩惱,將來得到究竟寂滅之乐,也就是湼槃四德——常、乐、我、淨。

著袈裟衣  當愿众生  心无所染  具大仙道

在披袈裟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心中不存染汚,一切是清淨,要具足大仙(佛)的正道。袈裟是染色衣,是出家人所穿的福田衣。所謂「三衣」,就是五衣、七衣、大衣三件。五衣是日常做事務時所穿。七衣是集会、聽经、早晚課時所穿。大衣是讲经說法,受戒法会時所穿。出家之后,只有三衣一缽一具,常不離体,这就是持戒。出家人称为緇衣,在家人称为白衣。出家人所穿的衣服,必須染不正色。而在家人所穿的衣服,不必染色,多数是白色,所以称为白衣。

正出家時  當愿众生  同佛出家  救護一切

在眞正出家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同佛一起出家,能救護一切众生。

自归於佛  當愿众生  紹隆佛种  发无上意

归依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令佛种不断。所謂「续佛慧命」,也就是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归於法  當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归依一切尊法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深入经藏,得到智慧,猶如大海一般的深广。

自归於僧  當愿众生  統理大众  一切无礙

归依一切賢聖僧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率領一切大众,所修行的一切法,沒有障礙。三归依是佛教徒入佛門最初的宣誓,是非常重要的儀式。在大悲咒一開始:「南无喝囉怛那哆囉夜耶」,譯为皈依十方常住三寶(佛法僧)。在楞严咒第一句:「南无薩怛他蘇伽多耶。阿囉訶帝三藐三菩陀寫」,譯为皈依十方无尽无尽常住三寶。这時,十方諸佛都來護念你,有八万四千位金剛藏菩薩常隨你左右、護持你。所以在家人或出家人,要常持三皈依,严敬戒律。

受学戒時  當愿众生  善学於戒  不作众惡

在受学戒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善於学習戒律。戒是止惡防非,不作一切惡,而奉行众善。要明白戒法、戒体、戒行、戒相,深入戒的行門,瞭解戒的意義。戒是防禁身心的过錯,所以沙彌要受十戒,比丘要受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要受三百四十八條戒,还要受菩薩十重四十八輕戒。还有五十三小咒,能把这些戒條誦出,才有資格受具足戒。古時明文規定,凡是出家人,要经过考試,及格者才可以为正式出家人。

受闍梨教  當愿众生  具足威儀  所行眞实

受阿闍黎(軌范教授)教誨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依愿起行,要具足三千威儀,八万細行。无论所行所作,都要眞实,不可虛偽,否則,就是犯戒。出家的比丘,要具足威儀,令人見之而生信心。出家人的威儀,代表佛教的庄严。有位馬胜比丘,他的威儀十分庄严,走路目不斜視,令人肅然起敬。有一天,他到王舍城中乞食,被外道舍利弗和目犍連二人見到,乃发起菩提心,而問馬胜比丘:「汝師父是誰?」馬胜比丘說:「是佛。」二人一聽,更不明白,又問:「什么是佛?」馬胜比丘說:「释迦牟尼佛,就是觉悟的聖人。」二人又問:「你学的是什么道?」馬胜比丘說:「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二人聞此法,欢喜的不得了。这法太妙了!是无上甚深微妙法。又对馬胜比丘說:「我們一定去拜訪你的師父,請他開示」,於是來到佛所,皈依三寶,作为佛的弟子。

由於馬胜比丘严整威儀,故能感化舍利弗和目犍連二人改邪归正,放棄外道的修行(他二人是當時六師之一,散惹耶毘罗梨子門下兩員大將),各帶領二百弟子皈依於佛。不但出家人要有威儀,就是在家人也要有威儀。因为在家居士,是佛教的外護。居士要是行为好、威儀好,那么其一言一行,堪作为众人的榜样,有啟导作用。不信佛的人,見你「言必忠信,行必篤敬」,便会受你的影響力而信佛,所以威儀是最重要的修持。

受和尚教  當愿众生  入无生智  到无依处

受和尚(親教)教誨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得到无生的智慧,到达无依的地方。就是自強不息,精进再精进,不造一切惡业,不生依賴心。不要以为皈依三寶了,就不会再墮落三惡道,那有这样的便宜事!「和尚」二字的解释,和是六和,尚是高尚。清高品雅,人格圓滿,所以称为和尚,表示尊敬之義。從前在大叢林中,只有方丈(住持)才可以称为大和尚,退居后称为老和尚,一般出家人称为法師。六和就是①身和同住②口和无諍③意和同悅④戒和同修⑤見和同解⑥利和同均。出家人是过團体生活,大家集聚在一起,都是有緣人,所以要和睦相处,不生是非,互相忍讓、互相策勵,这对於道业是大有帮助的。切記!不可生嫉妬心,障礙他人修道。有这种思想,便会墮落地獄,这是毫无疑問的。

受具足戒  當愿众生  具諸方便  得最胜法

受具足戒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具足一切方便法,得到最殊胜的法。方便法就是为教化众生,而不捨生死。常在众生中遊戲,而不受其染汚,也就是慈悲護念一切众生,善於教化一切众生,所謂「方便有多門,归元无二路」。无论修行那個法門,當功德圓滿了,都可成佛。

以上十五愿,是在出家的時候所发的愿。出家人看破世間法是苦、空、无常、无我,虛妄不实。唯有出世法是常、乐、我、淨,乃是眞实不虛,故捨棄五欲之乐,淨修十地之位。

若入堂宇  當愿众生  升无上堂  安住不动

假設进入讲堂或房屋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升无上法堂,就是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的觉位,安住在如如不动,了了常明的佛位。如如不动是頓,了了常明是慧,要安住在頓慧圓明的境界上。

若敷牀座  當愿众生  開敷善法  見眞实相

假設在佈置陳設牀或座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众生,開敷善的法門,令一切众生,見到眞实的相,也就是实相。不要執著於相,相從妄心生,不執便无,所以为实相。又可以說沒有四相二執为实相。

正身端坐  當愿众生  坐菩提座  心无所著

在正身端坐(坐禪)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坐在觉悟之座,心中无所執著一切的境界。坐禪的時候,要端然正坐,所謂「坐如鐘」,好像大鐘那样穩定,不前伏、不后仰,如如不动眼观鼻,鼻观口,口問心,妄想不生,智慧自然現前。如有境界現前,无论是善境界或是惡境界,皆不动其心,所謂「不思善,不思惡」;甚至「佛來佛斬,魔來魔斬」,这就是不动心的表現。修道就是修定力,不为境界所轉,而能轉境界;也就是把不好的境界轉为好的境界。怎样能轉好?就要发愿。为法界一切众生发愿,當愿他們发菩提心,修无上道,早证佛果。为什么会現善的境界?因为在往昔生善念的緣故。如果生惡念,在今生就現惡的境界。所以修行人,千万不可打妄想。打什么妄想,就現什么境界。所謂「一念不生全体現」,如果一念不生,全体大用,本有佛性,都会現前。一念不生,什么妄想都沒有了。永嘉大師說:「君不見,絕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眞」,妄想已尽,还求個什么眞?眞已得到了,还求個什么?

結跏趺坐  當愿众生  善根堅固  得不动地

在結跏趺(盤腿)坐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善根堅固,得到不动地;也就是不改變修行的初衷。

諸佛菩薩現禪定相的時候,都是結双跏趺坐的姿勢,也就是菩提座。今天讲個跏跌坐的公案。從前有個趕经懺(替死人念经)的比丘,平常不修行,以替鬼做佛事为生活。有一天,做完经懺,走到半路,遇著大雨,便在橋下避雨。一時心血來潮,便結双跏趺坐。此時,從前边來了兩個鬼(因为他常和鬼打交道,所以能看見鬼身),其中一個鬼說:「这座金塔,內供舍利。我們要拜塔,可以減輕业障,早日得解脫」,於是兩個鬼便虔誠的拜。这位比丘,坐不到半點鐘,感觉腿痛,便換了姿勢,變成单跏趺坐(左腿在上,右腿在下)。二鬼一看!「咦!金塔變成銀塔了?」其中一鬼說:「我們拜佛的舍利,何必管它是金塔銀塔?反正總是有功德的。」过了不久,这位比丘,因为不常打坐的關係,腿又痛起來,於是他又換個姿勢,成为普通坐,双腿放在下边。二鬼抬頭一看,銀塔變成泥塔了!二鬼大怒的說:「打!」这位比丘,聽得清清楚楚,嚇得戰戰兢兢,他反应極快,立刻又恢復双跏趺坐。二鬼一見,又是金塔了,於是又開始禮拜。比丘这時再也不敢伸腿了,一边打坐,一边念佛。心靜如水,妄波不生。不知不觉,雨停天明,囘到廟中。從此以后,他再也不趕经懺,而專心參禪。不久之后便開悟了,自称为鬼逼,故人人都称他为鬼逼禪師,所謂「英雄莫论出身低」。无论那位同參者,眞正发菩提心,忍耐一時之痛,便有成就,这是結双跏趺的好处。

修行於定  當愿众生  以定伏心  究竟无餘

在修行禪定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用定力來降伏其心,才能沒有餘習。也就是沒有一切習氣毛病,也沒有一切痴心妄想。我常說:「性定魔伏朝朝乐,妄念不起处处安」。性要定,才能降伏天魔外道,天天是快乐。如果不打妄想,到什么地方都平安,絕对沒有麻煩。

若修於观  當愿众生  見如实理  永无乖諍

假設在修行止观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見到眞实的理,永无乖諍。我在美國弘揚佛法,唯一法宝,就是「万事OK」。不爭名、不爭利、不計人我,一切放下。不和人諍,和平相处,这是我的宗旨。

捨跏趺坐  當愿众生  观諸行法  悉归散滅

在不坐禪的時候,应該发愿。當愿一切众生,观察諸行无常法。凡是因緣所生的法,都是无常,究竟都归於散壞而消滅。

以上七愿,是就坐禪观時所发的愿。发愿才能生菩提心、才能教化众生、才能有慈悲喜捨四无量心來普度众生。(未完)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90链接(未完)

华严经淺释91 : 凡是教你吃虧,就是善知識;教你佔便宜,就是惡知識

华严经淺释92 : 凡是佛教徒,都应該发愿,依愿修行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87目录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全)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90链接(未完)

净慧法师僧伽吒经浅释01-18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300链接(未完)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白话版 全

太上感应篇目录01--52(完)

修福者必看: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净空法师讲述)

自然疗法:不一法师棍棒推拿、按摩疗法教学视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