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91 : 凡是教你吃虧,就是善知識;教你佔便宜,就是惡知識。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賢首菩薩言。佛子。諸佛世尊。唯以一道而得出離。云何今見一切佛土,所有众事,种种不同。所謂世界,众生界,說法調伏,壽量光明,神通众会,教儀法住,各有差別。无有不具一切佛法,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在智首菩薩說完偈頌之后,就在这個時候。文殊師利菩薩向賢首菩薩請法,便問:「佛的弟子!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世尊,他們都用一乘法(唯一佛乘,更无餘乘),而得出離三界,为什么現在所見的一切佛土,所有一切的事,有种种不同?这是什么道理?請上首慈悲,開示一番。所謂这個世界,有种种不同的分別。有染汚的世界,好像娑婆世界,又为五濁惡世。有清淨的世界,好像極乐世界。佛的國土,有大有小。所依山河大地房廊屋舍,依报受报也不一样。有圓形、有方形、有黃金为地、有土石为地,有蓮华所成、有琉璃所成。每位佛的道場,有种种不同的庄严。有的世界是清淨,有的世界是穢土。有的世界有佛出世,有的世界无佛出世。有的世界是劫住,有很長的時間。有的世界是劫的轉變,有种种不同。

在众生界中又有种种众生,也是不同。佛說法來調伏众生,也有种种不同。佛的壽量,有的長壽,有的短壽。好像月面佛,成佛之后,在一晝夜,即入湼槃。須扇多佛,早晨成佛,晚間入湼槃。梵声佛,壽命为十億歲。阿彌陀佛,有无量无边阿僧祇劫那样長的壽命。佛佛光明也不同,神通也不同,众会也不同,說教的儀式也不同,法的住世也不同。每一种都有不同的相。但是沒有那一位佛不是具足六度万行一切佛法,而能成无上正等正觉。」

各位!你們要知道六度的功用嗎?布施度慳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瞋恚,精进度懈怠,禪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要知道,有了智慧之后,立刻把愚痴消滅了。我們学佛法,就是学智慧。智慧就是正知正見,愚痴就是邪知邪見。佛法是正知正見,外道是邪知邪見。善知識是正知正見,惡知識是邪知邪見。凡是教你吃虧,就是善知識;教你佔便宜,就是惡知識。希望大家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

時賢首菩薩以頌答曰。

这個時候,这位賢首大菩薩用偈頌來答覆文殊師利菩薩所問的种种問題。

文殊法常爾      法王唯一法

一切无礙人      一道出生死

賢首菩薩說:「文殊師利大菩薩!佛法常常是这样。法王(佛)都用一乘法,而成佛果。沒有障礙的一切圣贤人(声聞、緣觉、菩薩),他們也是用一乘法來了生脫死,脫輪廻離三界。」

一切諸佛身      唯是一法身

一心一智慧      力无畏亦然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身相,雖然是无量,但是法身是一個,所謂「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一個法身,是尽空虛,徧法界。每位佛的法身,雖然充滿法界,但是互相无障礙。佛心相同,佛智相同,所謂「佛佛道同」。諸佛的十力和四无所畏,也都是一样的,沒有一點的分別。十力就是①知觉处非处智力②知三世业报智力③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④知諸根胜劣智力⑤知种种解智力⑥知种种界智力⑦知一切至处道智力⑧知天眼无礙智力⑨知宇宙无漏智力⑩知永断習氣智力。四无所畏就是①一切智无所畏②漏尽无所畏③說障道无所畏④說尽苦道无所畏。

如本趣菩提      所有迴向心

得如是刹土      众会及說法

好像佛在因地所发的菩提心,趣向菩提。行菩薩道時,把一切功德廻向法界众生。发什么样的菩提心,將來就得什么样的國土。一切佛在往昔時,也发菩提心,然后发种种的愿,为众生廻向。例如,阿彌陀佛,发四十八愿,愿他的世界,沒有諸苦,但受众乐;愿十方世界众生,都生到他的國土。这都是在因地发愿所成就的,才得到如是說法的法会,以及說法的因緣。

一切諸佛刹      庄严悉圓滿

隨众生行異      如是見不同

所有一切諸佛的刹土,都非常庄严圓滿,而且又很光明。隨著众生所修行不同的行門,而所見的境界也不一样。本來在佛的境界是沒有分別,因为众生的心不同,所見也不同,各有分別。

佛刹與佛身      众会及言說

如是諸佛法      众生莫能見

佛的刹土,众生看皆有不同的境界,可是佛刹的本体都是一样。佛的法身,众生不能完全見到,就是說法的众会和一切言說,如是种种不同的佛法,众生是不能瞭解的。

其心已清淨      諸愿皆具足

如是明达人      於此乃能覩

除非众生的心,已经清淨了,沒有妄想、沒有煩惱。在因地所发种种的愿力,和所修行种种的行門,都具足圓滿。像这样的人,心也清淨,愿也具足,才能有大智慧,而通达无礙。对於佛的刹土和境界,以及說法教化众生,一切言語三昧,才能明白,才能見到佛。

隨众生心乐      及以业果力

如是見差別      此佛威神故

佛是观察一切因緣來教化众生,隨順众生的心乐,而說众生欢喜的法。所謂「欲令入佛智,先以欲鈎牽」,想教人得到佛的智慧,必須先隨順众生心中所愿意的來教化,慢慢令他深入经藏,而得智慧如海。雖然隨众生心乐,但要观察众生的业果报应力量。他是什么根性,便說什么法,所謂「因人說法」。不同的众生所見不同的境界,这是諸佛大威神力的緣故。

佛刹无分別      无憎无有愛

但隨众生心      如是見有殊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刹土,本來是沒有分別,在諸佛刹土中,沒有憎恨心,也沒有愛戀心,但隨众生心,所見有懸殊,这是因为众生的业果不同,所以所見也不同。

以是於世界      所見各差別

非一切如來      大仙之过咎

以上边的种种因緣,在所有的世界上,一切众生所見各有不同。这並不是一切如來和大仙(佛)他們的过錯,故意來迷惑众生,而是众生的业力根性不同的關係,所以見的不同。

一切諸世界      所应受化者

常見人中雄      諸佛法如是

在一切世界中,所有一切众生,应該受佛法教化的。他們能常常見到人中雄(佛),佛是大雄大力大慈悲,所以佛堂称为「大雄宝殿」。諸佛的法,就是这样。

爾時,諸菩薩謂文殊師利菩薩言。佛子。我等所解,各自說已。唯愿仁者,以妙辯才,演暢如來所有境界。何等是佛境界、何等是佛境界因、何等是佛境界度、何等是佛境界入、何等是佛境界智、何等是佛境界法、何等是佛境界說、何等是佛境界知、何等是佛境界证、何等是佛境界現、何等是佛境界广。

在賢首菩薩說完偈頌之后,就在这個時候,这九位大菩薩同時对文殊師利菩薩发問:「佛的弟子!我們把已瞭解的道理,各自說完。希望仁者以四无礙的妙辯才(辭无礙辯、法无礙辯、義无礙辯、乐說无礙辯),來为我們大家詳詳細細演暢如來所有的境界。什么是佛的境界?怎样能得到佛的境界?在本经說:「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等你的意念清淨,沒有貪瞋痴、沒有狂心野性、沒有貢高我慢、沒有嫉妒障礙的時候,种种煩惱、种种妄想,都一概清淨,猶如虛空。这時候,就会明白什么是佛的境界。

觉首、財首、宝首、德首、目首、勤首、法首、智首、賢首,这九位大菩薩,共同向文殊師利菩薩提出十個問題:①什么境界是修佛境界的因?修什么因才能证得佛的境界?②什么境界是度化众生的境界?用什么儀式、用什么方法,而令一切众生得度?③什么境界是能入到佛的境界中?④什么境界是佛的境界智?修什么法門、修什么境界,才能得到佛的智慧?⑤什么境界是佛說成佛方法的境界?什么法門是成佛的方便法門?我們修道人,需要知道这种妙法。⑥什么境界是佛演說妙法的境界?佛用什么語言文字來說法?⑦什么境界是佛的境界知?修什么法才能知佛的知見?⑧什么境界是佛的境界证?修什么法才能证得佛的境界?⑨什么境界是佛的境界現?在什么境界中佛能示現?⑩什么境界是佛的境界广?佛的广大境界是什么样子?

以上十個問題,都需要明白。先要明瞭知道这些境界,以后依照这些方法來修佛的境界。这些問題,是九位大菩薩发慈悲心,怜憫众生愚痴,不知如何修行,所以代替众生來問文殊師利菩薩。这是提綱挈領的問答,我們要聚精会神來聽讲,不要辜負諸大菩薩一片慈心。

時文殊師利菩薩,以頌答曰。

在前边是九位大菩薩用偈頌來答覆文殊師利菩薩所問的問題。現在是文殊師利菩薩用偈頌來答覆这九位大菩薩所問的問題。

如來深境界      其量等虛空

一切众生入      而实无所入

如來二字的解释:在金剛经上說:「如來者,无所從來,亦无所去,故名如來」;又有一种解释:「乘如实之道,來成正觉」。如,就是如如不动的意思。來,就是了了常明的方法。如來的境界,深是无法可比其深,广是无法可比其广;也就是尽虛空,徧法界,包罗万象,无所不有。任何的境界,都是如來的境界,所以叫深境界,又叫广境界,也就是圓融无礙的境界。如來的境界,是橫徧十方,豎穷三際,其量和虛空一样的广大。所有的众生,都在如來境界之內,沒有超出如來境界之外。因为不出入,所以說而实无所入。实实在在沒有一個众生能出如來的境界,本來都在虛空中,这是境界广的答案。

如來深境界      所有胜妙因

億劫常宣說      亦復不能尽

佛的境界因,是不可思議。它是特別殊胜,因为有殊胜微妙的因,所以能在億劫那样長的時間里,恒常演說演暢如來境界。这种胜妙的因,縱使经过多劫,也不容易把它說完,这是境界因的答案。

隨其心智慧      誘进咸令益

如是度众生      諸佛之境界

隨順一切众生心,或有智慧、或无智慧,不管是智是愚,佛都用种种方法來誘导,为令众生趣向佛道,而得其应得的利益。度种种众生,要使用不同方法來教化,像前边所說种种道理、种种方便法門,來度不同的众生,这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境界,这是境界度的答案。众生都有佛性,也有无明。无明重的众生,智慧就少一點;无明輕的众生,智慧就多一點,智慧少的众生,煩惱就多;智慧多的众生,煩惱就少。智慧和煩惱,成为反比例。因为众生的种类繁多,思想不同,所以智慧也不同。

世間諸國土      一切皆隨入

智身无有色      非彼所能見

所有世間一切諸佛國土,无论那個世界,諸佛都隨順众生心而入这世間來。諸佛是用智慧而入,智慧身是沒有色相的,所以凡夫是看不見佛。究竟是怎样入这世間來?又是怎样出这個世界去?沒有五眼六通人,是不知道的,这是境界入的答案。

諸佛智自在      三世无所礙

如是慧境界      平等如虛空

諸佛的智慧,是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諸佛的四智,是自在无礙。过去、現在、未來三世,都沒有障礙,像这样三世无礙,四智圓明。用这种智慧來平等教化众生,猶如虛空,无形无相,而徧滿一切处,这是境界智的答案。

法界众生界      究竟无差別

一切悉了知      此是如來境

法界是理,众生界是事。因为依理成事,眞理就是事,所以沒有分別。法界和众生界雖然无分別,但是还要了知它不同的境界。这不是用分別心能知道的,因为这是佛的境界。所以凡夫是无法猜度、无法思量、无法知道。佛的境界,像大圓鏡一样,清淨光明,一尘不染,照了諸法实相。事來則映,事去則淨,也就是境界來了,則現出相;境界去了,一切都沒有了。不能用分別心來分別,这才是眞正的智慧。換言之,眞正智慧,是沒有分別的,这是境界法的答案。

一切世間中      所有諸音声

佛智皆隨了      亦无有分別

在所有一切世間中,所有一切众生的音声,佛以他的智慧,隨時隨地都可以照了。雖然照了,可不是用分別心。在本经賢首品上說:「能令三界所有声,聞者皆是如來音」,这是境界說的答案。

非識所能識      亦非心境界

其性本清淨      開示諸羣生

不是分別識心所能分別这种境界,也不是用心的思量和想像來知道这种境界。智慧的本性,还是清淨。佛是用智慧的本性清淨(这不是用思想來分別才知道的),來開示一切众生的眞实法体。也就是除去众生的惑障,顯示眞理予众生,令众生悟入法的眞体,而证得自性清淨的智慧,这是境界知的答案。

非业非煩惱      无物无住处

无照无所行      平等行世間

业性本空,所以說非业,煩惱也无自性,所以說非煩惱。因此才說无物无住处。六祖大師說:「本來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沒有照,也沒有所行。佛的智慧是平等行於一切世間,这是境界证的答案。

一切众生心      普在三世中

如來於一念      一切悉明达

所有一切众生的心,普徧在三世諸佛的智慧里边。如來在一念中,不用分別心,而能照了一切众生的心念。好像鏡子照物一样,清清楚楚,明明瞭瞭。在本经出現品上說:「菩提普現諸心行」,就是这個道理,这是境界現的答案。

爾時,此娑婆世界中,一切众生所有法差別、业差別、世間差別、身差別、根差別、受生差別、持戒果差別、犯戒果差別、國土果差別。以佛神力,悉皆明現。

在文殊師利菩薩用偈頌答覆諸大菩薩所問的問題之后,就在这個時候,这個娑婆世界中(娑婆譯为堪忍,堪能忍受一切苦惱)所有各类的众生,所有的法不同、所受的业报不同、所住的依报(世間)不同、所得的正报(身体)不同、所有的根性不同、所受生也不同,众生持五戒修十善,所得的果报不同。众生犯五戒修十惡,所得的果报也不同,國土的果报也不同。都是仰仗佛的大威神力,把前边所說种种的境界,都能完全明顯現出來。什么是神通?神是天性,是自然之性。通是慧性,智慧之性。此性是不知而知,不能而能,不見而見,不聞而聞。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能互相使用,这就是神通。見聞嗅嚐觉知六性,能互相使用,这就是神通。

如是东方百千億那由他,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尽法界虛空界、一切世界中,所有众生法差別,乃至國土果差別。悉以佛神力故,分明顯現。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像这样在东方有百千億那由他(譯为无央数)那样多,沒有数、沒有量、沒有边、沒有等。不可数它有多少?不可称它有多少?不可思想、不可度量、不可言說。在东方有多少呢?有尽虛空徧法界那样之多。在一切世界的里边,所有众生所行的法不同,乃至國土染淨的果报也不同,都是以佛的神通妙用的緣故,而很明顯地現出來,不但在东方是这样的情形,就是在南方、西方、北方、东北方、东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这九方都是这样的明顯地現出。(未完)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60链接(未完)

华严经淺释60 : 无论那一位聽华严经一首偈頌,一入耳根便成道种

华严经淺释61 :有清淨心的众生所見的世界沒有染汚,这是隨順众生的心意而現

华严经淺释62 :你們研究便知:凡是有福报的人有很多執著,有很多染汚法

华严经淺释63 :无论什么经典其眞理都是一样,就是断欲去愛

华严经淺释64:  我們聽华严经要把心量放大,尽虛空徧法界

华严经淺释65 : 世界的成住壞空:每五百年有個小變化,80個五百年有個大變化

华严经淺释66 : 世界数量和佛刹中的微尘数一样的多,这些境界只有华严经才能表現出來

华严经淺释67 : 聽到佛号能消滅无量的罪业:若是念佛号更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华严经淺释68 : 在妙間錯因陀罗網世界的上边,有二十層世界

华严经淺释69 : 你的妄念不起心安定了,魔也降伏了,到什么地方去都是平安无事

华严经淺释70 :在接法之前一定会有天魔來擾乱 这個魔很厲害,要小心絕不是戱论

华严经淺释71 : 參加讲经法会无论聽得懂或聽不懂,都有不可思議的好处

华严经淺释72 : 众生若是造惡业世界便現出險惡;若是造善业世界便現出美麗

华严经淺释73 : 研究佛法不要執著,要由小知大,由少知多,由近知遠,由淺知深

华严经淺释74 : 一切众生在宿世善根所感,才能遇到佛光明和妙音

华严经淺释75 : 凡是有福德的人,所居住的地方都是庄严而清淨

华严经淺释76 : 但問耕耘不問收穫,这才是修道人的本分

华严经淺释77 : 修行人一定要結双跏趺坐才能一念不生,本有的智慧就現出來

华严经淺释78 : 凡是欢喜鬪爭的人,都是阿修罗的化身

华严经淺释79 : 这個娑婆世界中,所說苦集聖諦的名字有很多种

华严经淺释80: 修道人的敵人就是淫欲;不能断欲,不能去愛,就不能修道

华严经淺释81 : 愛不重不生娑婆,业不空不生淨土

华严经淺释82 :学佛法若起厭倦心就不会出離三界,時刻无厭倦心開悟就在一秒鐘之間

华严经淺释83: 見佛不見法不是眞見佛,見法才是眞見佛

华严经淺释84 : 如果執著我,或執著我所,便入生死无法解脱

华严经淺释85: 得到法一定要有功德才能圓滿,如果有法无德就会著魔障

华严经淺释86 : 世間法和出世間法都是假名而已,凡是能說出來皆不是第一義諦

华严经淺释87: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不已,所以叫众生

华严经淺释88 : 自己造什么业就受什么果报,諸业中沒有操作者,也沒有支配者

华严经淺释89 : 凡僧不能降福給众生,但是众生求福必須在凡僧面前來求

华严经淺释90 : 自己有眞实的德行說法才能起作用,无德无行便失去領导号召的價值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87目录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全)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60链接(未完)

净慧法师僧伽吒经浅释01-18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300链接(未完)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白话版 全

太上感应篇目录01--52(完)

修福者必看: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净空法师讲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