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80: 修道人的敵人就是淫欲;不能断欲,不能去愛,就不能修道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彼關錀世界中,或名无積集。或名不可得。或名妙藥。或名不可壞。或名无著。或名无量。或名广大。或名觉分。或名雜染。或名无障礙。

文殊菩薩称一声諸佛子!在娑婆世界中,所說的苦聖諦,有很多名字。在關錀世界中,也有很多名字。簡单來說,有十個名字。①或名为无積集:沒有積集的煩惱。②或名为不可得:因为滅了,所以无所可得,所謂「无智亦无得」。③或名为妙藥:滅諦是眞正的妙藥,能把一切煩惱病治癒。④或名为不可壞:这個滅諦,是不可以破壞的。⑤或名为无著:无所執著,一切放下。⑥或名为无量:沒有数量,沒有穷尽。⑦或名为广大:广大无边際。⑧或名为觉分;七觉分中的觉分。⑨或名为雜染:離開染汚的法。⑩或名为无障礙:沒有一切障礙。

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彼關錀世界中,或名安隱行。或名離欲。或名究竟实。或名入義。或名性究竟。或名淨現。或名攝念。或名趣解脫。或名救济。或名胜行。

文殊菩薩称一声諸佛子!在娑婆世界中,所說的苦聖諦,有很多名字。在關錀世界中,也有很多名字。簡单來說,有十個名字。①或名为安隱行:很安隱的行为。②或名为離欲:離開一切煩惱,沒有一切欲念。我們为什么会发脾氣?因为有欲的關係。有欲就有自私,有自私就有煩惱,有煩惱就有苦。如果能離欲,就沒有煩惱,就沒有苦。无论遇到什么境界,都不会动心。所謂「如如不动,了了常明」。这就是得到道諦的好处。在金剛经上說:「離欲阿罗漢」,他們把一切欲念變成清淨心,把欲變成智慧的光明。我們修道人,信佛人,研究佛法人,都要迴光返照,問問自己;有沒有欲?尤其是淫欲心。如果有这种思想,趕快用功修行,把这种思想断絕!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否則便不会離欲,也不会断欲。希望大家注意这一點,为切为要。③或名为究竟实:这才是究竟眞实应該修行的道。④或名为入義:修此道能了義,明白一切的義理。⑤或名为性究竟:这是自性究竟的归宿。道修圓滿,就能证得自性觉悟的果位。⑥或名为淨現:清淨修道,智慧現前。

⑦或名为攝念:怎样能離欲?就要攝念。什么是攝念?就是攝持心念。也就是攝心、令心不跑。所謂「心猿意馬」,要看守牠們不要向外跑。如何攝心?念「阿彌陀佛」的聖号。不用出声,在心里念,这就是攝心的良法。或者參禪,參「念佛是誰?」:或者念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彌、吽」:或者誦经拜佛,要用种种方法來管理自己的心念,不令它見異思遷,隨著境界轉,若能攝念,就能「見事省事出世界」,否則就是「見事迷事墮沉淪」。見到什么事?就觉悟什么事,这就是出世界。見到什么事?就迷惑什么事,这就是墮沉淪。總而言之,能攝念,就能超出三界;不能攝念,就是墮入三界。所以一切一切的道理,都在攝念和離欲。这是很要緊的。修道人,誰能管住自己的心?这就是攝念。誰能見境界而不动其心?这就是離欲。離欲就是眞淨,眞治、眞道、眞德。離欲要從攝念作起,不要打妄想。換言之,把欲離開,收拾乾乾淨淨,这就是攝念。若能攝住心念,那么,一切欲念也沒有了。这是有連帶的關係。⑧或名为趣解脫:趣向解脫,而无執著。⑨或名为救济:能救济一切众生,從此岸到彼岸。⑩或名为胜行:修行殊胜的行門,才能证究竟湼槃。

諸佛子,關鑰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众生心,悉令調伏。

文殊菩薩称一声諸佛子!在關鑰世界中,所說四聖諦的名字,像前边所說等等。要詳細來說,有四百億万那样多的名字。隨順众生欢喜心,用种种方便法門,使令众生完全得到調伏;身心調伏,意也調伏,而去修最清淨的行門。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振音世界中,或名匿疵。或名世間。或名所依。或名傲慢。或名染著性。或名駛流。或名不可乐。或名覆藏。或名速滅。或名難調。

文殊菩薩称一声諸佛子!在娑婆世界中,所說苦聖諦,有很多名字。在振音世界(上方世界)中,也有很多名字。簡单來說,有十個名字。①或名为匿疵:就是匿藏自己所犯的毛病。一切不正當的習氣毛病,都叫疵。②或名为世間:世間就是苦,苦就是世間。③或名为所依:煩惱所依处,就是苦。有多大煩惱,就有多大的苦。④或名为傲慢:有了驕傲或我慢,就有苦。⑤或名为染著性:自性本來是清淨。一旦有了染汚,就便为不清淨,便生出貪心,瞋心、痴心。⑥或名为駛流:駕駛生死,流轉不停。⑦或名为不可乐:因为習氣毛病的關係,一切顚倒,一切放逸。以苦为乐,認賊为子。出家人修行,將來得到究竟的快乐,就是常、乐、我、淨的湼槃四德。但是,人人不愿意去找眞正的快乐而愿意找暫時性的苦中之乐,不知还有乐中之乐。有人說:「出家之后,对父母兄弟沒有什么帮助。」这是一种錯誤的观念。出家修道,才是眞正孝順父母,眞正帮助兄弟哩!所謂「一子得道,九祖昇天」。一個兒子得道,九祖不会在地獄受苦,而能昇到天上去。不但一世九祖如此,就是從前生生世世的父母,都能出離三界,離苦得乐。⑧或名为覆藏:凡是作錯一件事,不懺悔而覆藏於心,總觉是罪过而痛苦。有人提倡撥无因果的邪說:「人不应該自己觉得有罪过,那是虐待自己」。如果人人不觉得自己有罪过,那么,可以弑父弑母,殺人放火,无惡不为,反認为沒有罪过。这样,家庭不和,社会不安,天下大乱矣!如果人人觉得所作所行,要对得起天地鬼神,要对得起祖宗三代。凡是不合法的事,不合理的事,絕对不去做。有这种思想,修行才有希望。能改邪归正,便有改过自新的机会。⑨或名为速滅:速滅一切乐,增加一切苦。⑩或名为難調:剛強众生,難調難伏,所以受苦。

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彼振音世界中,或名須制伏。或名心趣。或名能縛。或名隨念起。或名至后边。或名共和合。或名分別。或名門。或名飄动。或名隱覆。

文殊菩薩称一声諸佛子!在娑婆世界中,所說的苦聖諦,有很多的名字。在振音世界中,也有很多名字。簡单來說,有十個名字。①或名为須制伏:必須制伏这個煩惱苦,应該知道離苦,然后才能得到快乐。我們每次讲经前,有請法人,要求離苦得乐。可是人人不愿離苦,也不愿得乐,为什么?这就是人性的怪处。越教他離苦,他越要接近苦。②或名为心趣:凡夫俗子的心,趣向煩惱。教他到快乐地方去,他不修行,總想到惡趣处去。③或名为能縛:能把众生的智慧遮住,能把众生的神通綁住。④或名为隨念起;煩惱是隨著心念而起的。妄念一生,便有煩惱。若无妄念,便无煩惱。我常說:「事事都好去,煩惱溶化了,无明永不生,罪业就沒了」。⑤或名为至后边:集是到后边三惡道去,道是前边四聖处去。⑥或名为共和合:善惡混雜在一起,共同和合。有善惡就有煩惱,有煩惱就有业障。⑦或名为分別:有分別心,便有煩惱。⑧或名为門:众苦之門,煩惱之門。⑨或名为飄动:飄蕩动搖不定性。⑩或名为隱覆:把自己的过錯,隱藏覆蓋起來,不教人知道。

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彼振音世界中,或名无依处。或名为不可取。或名轉还。或名離諍。或名小。或名大。或名善淨。或名无尽。或名广博。或名无等價。

文殊菩薩称一声諸佛子!在娑婆世界中,所說的苦滅聖諦,有很多名字,在振音世界中,也有很多名字。簡单來說,有十個名字。①或名为无依处:煩惱沒有所依靠的地方,也就是断了煩惱。②或名为不可取:因为煩惱断了,所以不可取,不可捨,不可得。③或名为轉还:就是返本还原,轉还囘來了。④或名为離諍:離開諍论,到了滅的程度,一切不生,一切不滅,就沒有諍论。⑤或名为小:小如微尘,小而无內,不容一物。⑥或名为大:已经返本还原,得到本体。这是大而无外,法界之性。⑦或名为善淨:到了眞善眞淨的境界。⑧或名为无尽:是沒有穷尽,永久存在。⑨或名为广博:这個滅諦的道理,既广且博。⑩或名为无等價:是无價之宝,價值連城,沒有可比它再有價值。

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彼振音世界中,或名观察。或名能摧敵。或名了知印。或名能入性。或名難敵对。或名无限義。或名能入智。或名和合道。或名恒不动。或名殊胜義。

文殊菩薩称一声諸佛子!在娑婆世界中,所說苦滅道聖諦,有很多名字,在振音世界中,也有很多名字。簡单來說,有十個名字。①或名为观察:能观察諸法实相。②或名为能摧敵:能摧伏一切苦的敵,而得到快乐。③或名为了知印:明瞭这個宝印,能印证你知道的一切道理。④或名为能入性:能入佛性,能明佛性。我們每人都有個家。什么家?是佛家。修行成功,和佛住在一起,这才是眞正的家。現在的家,是凡夫家,是暫時性,不究竟的。⑤或名为難敵对:这個道的功能,能破一切惑,而不被一切惑所破,所以为難敵对。⑥或名为无限義:这道包含无限量的義理,我們为什么要修道?因为要出離三界,不受生死。如果一天到晚打妄想,尽未來際,也不能出三界,仍然在輪迴中受苦。⑦或名为能入智:按照这道的義理去修行,便能入佛智。⑧或名为和合道:一切都和合,到圓融无礙的境界。⑨或名为恒不动:恒常不动,恒常不變。⑩或名为殊胜義:这道的義理是最殊義,最眞实。

諸位!聽经聞法,必須依法修行,必須深入经藏,必須生大信心。要具足这三個條件,才有大用。不要把聽经當作聽故事。如果是那样,就大錯特錯!要知道自无量劫以來,我們生生世世,每死一次,便把那一生的身体不要了。要是把这些身体集聚起來,比須彌山还要高。常言道:「人吃土,土吃人」人活的時候,吃土中所生的五穀雜糧。人死的時候,將身体还归於土。我們的身体不知被土所吃了多少?还是迷迷茫茫,常发神经,常发瘋狂。为什么?就因为沒有修道,沒有摧伏敵人。我們的敵人是誰?就是貪、瞋、痴三毒。这三毒麻醉我們身心,使令顚倒,使我們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以白为黑,以黑为白;以苦为乐,以乐为苦。我們修道人的敵人,就是淫欲。不能断欲,不能去愛,就不能修道。所以說它是最大的障礙物,最大的絆脚石。一定要消滅它,一定要克服它,不讓它興風作浪,而令修道人喪失開悟的机会。

諸佛子。振音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众生心,悉令調伏。

文殊菩薩称一声諸佛子!在振音世界中,所說四聖諦的名字,像前边所說等等。要詳細來說,有四百億万那样多的名字,雖然名字不同,但是義理是一样。隨众生欢喜心,便令众生完全得到調伏,而发菩提心,修无上道。

諸佛子。如此娑婆世界中,說四聖諦。有四百億十千名。如是东方百千億、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尽法界、虛空界,所有世界。彼一一世界中,說四聖諦。亦各有四百億十千名。隨众生心,悉令調伏。如东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文殊師利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好像在这個娑婆世界中,所說的四聖諦的名字,有四百億万那样之多。像这样在东方世界中,也有百千億,沒有数目、沒有称量、沒有边際、沒有可比。不可数其数有多少?不可称其数有多少?不可用心來思,不可用意來量,簡直是不可說的!尽十方法界,尽十方虛空界,尽所有的世界。在东方所有每一個世界中,說四聖諦的名字,都有四百億万名字。隨順众生的心念,都得到調伏的利益。东方世界是这种情形,其他南方、西方、北方,和四維上下餘九方,也是这样,有那样多的名字。

諸佛子。如娑婆世界,有如上所說十方世界。彼一切世界,亦各有如是十方世界。一一世界中,說苦聖諦。有百億万种名。說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亦各有百億万种名。皆隨众生心之所乐,令其調伏。

文殊師利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好像在娑婆世界中,有前边所說的十方世界。在那一切世界中,每一個世界,都有十方世界。在每一個世界中的十方世界,所說苦聖諦,皆有百億万种名字。所說集聖諦,有百億万种名字。所說滅聖諦,有百億万种名字。所說道聖諦,有百億万种名字。这些名字,隨順众生心所欢喜所乐意,使其聞名開悟,反迷归觉。調伏其心,令无明停止,不生顚倒,返本还原。——四聖諦品第八竟——

卷十三  光明觉品第九

光明觉品第九

为什么会有光明?因为修般若的緣故,所以現出光明。什么是觉?就是觉悟。众生見到光明,就生出觉悟的心。这一品在华严经排列在第九品,所以称为光明觉品第九。

爾時,世尊從兩足輪下,放百億光明,照此三千大千世界。

在說完四聖諦品的時候,释迦牟尼佛從兩足輪之下放出百億光明,照耀三千大千世界(足是人身最卑賤的地方。但因为智慧是最平等,沒有高下的,所以從足下放出最尊貴的光)。一個須彌山、一個日月、一個四大部洲,这是一個世界。積聚一千個世界为一個小千世界;積聚一千個小千世界为一個中千世界;積聚一千個中千世界为一個大千世界。因为有三個千,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

百億閻浮提、百億弗婆提、百億瞿耶尼、百億鬱单越、百億大海、百億輪围山。

有百億(一万万为一億)那样多的閻浮提(南贍部洲),有百億那样多的弗婆提(东胜神洲),有百億那样多的瞿耶尼(西牛賀洲),有百億那样多的鬱单越(北俱盧洲)。又有百億那样多的大海,又有百億那样多的輪围山。

百億菩薩受生、百億菩薩出家、百億如來成正觉、百億如來轉法輪、百億如來入湼槃。

有百億那样多的菩薩,從兜率天內院降下,來到人間受生。有百億那样多的菩薩,出家修行。有百億那样多的如來,在菩提树下成正觉。有百億那样多的如來,轉大法輪,教化众生。有百億那样多的如來,在双树林入大湼槃,这是佛八相成道的过程。八相是①降世、②住胎、③出胎、④出家、⑤降魔、⑥成正觉、⑦轉法輪、⑧入湼槃。

百億須彌山王、百億四天王众天、百億三十三天、百億夜摩天、百億兜率天、百億化乐天、百億他化自在天、百億梵众天、百億光音天、百億徧淨天、百億广果天、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現。

有百億那样多的須彌山(譯为妙高山,山形是上边寬,而下边窄)。又有百億那样多的四天王众天(在須彌山的山腰,东是持國天王所在,南是增長天王所住,西是广目天王所住,北是多聞天王所住)。又有百億那样多的三十三天(就是忉利天。因为四方各有八天,中央有一天,所以称为三十三天。也即是天主——佛教的释提桓因,住在此天)。又有百億那样多的夜摩天(譯为善時分,因为此天以蓮华開合为一晝夜),又有百億那样多的兜率天(譯为喜足,因为此天众生欢喜知足。候補佛位的菩薩都住在此天之內院,當來下生彌勒菩薩就住在此。他來到人間時,據說人血会變为白色),又有百億那样多的化乐天(此天的天众可以遂心所欲,化現各种乐器,各自受用),又有百億那样多的他化自在天(此天快乐无比,可將他天所變化的音乐,作为自己的音乐。天魔王波旬就住在此天),又有百億那样多的梵众天(此天的众生,其心清淨,无慾念,貌似童子,身如銀色,有男无女,純是化生),又有百億那样多的光音天(此天的众生,不但身心放光,而且智慧也放光,所放的光是紅色,用來作佛事,用光來教化众生),又有百億那样多的徧淨天(此天的众生,得到純眞清淨的妙乐。因为太快乐了,容易喪失道心,所以修禪定者,宜離此天),又有百億那样多的广果天(此天分为兩种禪定的功夫。修有漏定的外道,会生到无想天;修无漏定的菩薩,会生到五不还天),又有百億那样多的色究竟天(这是色界最高天。禪定利根者,直接出離三界;禪定鈍根者,要经过四空天「无色界」,才能出離三界)。在这样諸天所有的境界,完全很明顯的現出來。

如此处見佛世尊,坐蓮华藏師子之座,十佛刹微尘数菩薩所共围繞。其百億閻浮提中,百億如來亦如是坐。

好像在娑婆世界,能見到佛世尊坐在蓮华藏師子之座。有十個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菩薩,共围繞於佛。在其他百億那样多的閻浮提中,也有百億那样多的如來,坐在蓮华藏師子之座,在轉法輪,教化众生。

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刹微尘数諸菩薩俱,來詣佛所。

这完全以佛的大威神力之緣故,在十方世界中,各有一位大菩薩;而每位大菩薩和十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諸菩薩在一起,一起來到释迦牟尼佛的道場,來聆聽佛宣說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法。

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觉首菩薩、財首菩薩、宝首菩薩、功德首菩薩、目首菩薩、精进首菩薩、法首菩薩、智首菩薩、賢首菩薩。

有十位大菩薩,其名号是①文殊師利菩薩,從东方金色世界來,为三世佛母,又为諸佛之師。在处胎经上說:「昔为能仁師,今为佛弟子,二尊不並立,故我为菩薩。」②觉首菩薩,從南方妙色世界來,他是觉悟上首的菩薩,证得无礙智。③財首菩薩,從西方蓮华色世界來,他是用法財教化众生,为上首菩薩,得滅暗智。④宝首菩薩,從北方薝蔔华色世界來,他是眞俗无违,可珍貴故,为上首菩薩。⑤功德首菩薩,從东北方優缽罗华色世界來,他能了达如來应現說法之功德的緣故,而为上首菩薩。⑥目首菩薩,從东南方金色世界來,他能以福田照导,如目將身,平等福田,为究竟智。⑦精进首菩薩,從西南方宝色世界來,他以正教甚深,必在精进,能策万行,为最胜智。⑧法首菩薩,從西北方金剛色世界來,他以法門雖多,必在正行,於法能行,方得自在,而为上首。⑨智首菩薩,從下方玻瓈色世界來,他以佛之助道,雖无量門,智为上首,能淨万行。⑩賢首菩薩,從上方平等色世界來,他以前佛后佛,一道清淨,由自性善,故称为賢。

是諸菩薩,所從來國,所謂金色世界、妙色世界、蓮华色世界、薝蔔华色世界、優缽罗华色世界、金色世界、宝色世界、金剛色世界、玻瓈色世界、平等色世界。

这十位大菩薩,是從自己的國家來到佛所,作为影響众。这些世界的名称,已在如來名号品中說过。在东方有金色世界,在南方有妙色世界,在西方有蓮华色世界,在北方有薝蔔华色世界,在东北方有優缽罗华色世界,在东南方有金色世界,在西南方有宝色世界,在西北方有金剛色世界,在下方有玻瓈色世界,在上方有平等色世界。

此諸菩薩,各於佛所,淨修梵行。所謂不动智佛、无礙智佛、解脫智佛、威儀智佛、明相智佛、究竟智佛、最胜智佛、自在智佛、梵智佛、观察智佛。

这十位大菩薩,在无量劫以前,就修菩薩道而利益一切众生。他們皆在所有諸佛之前,禮敬諸佛,称讚如來,广修供养,淨修梵行。淨修就是把一切染汚念頭断了。梵行就是清淨的行門,專心致志,令雜念不生。淨有掃除的意思,好像房間有尘土,便要大掃除,清理乾淨。淨修也是这样——把心中的尘垢掃除。什么尘垢呢?就是邪知邪見,狂心野性,不守規矩的思想等等。人只知掃房間的尘土,而不知掃心中的尘垢。心中有很多的骯髒妄想和雜念,若不把它清除乾淨,这個菩薩道便永遠不会有成就之日。所以要時時刻刻廻光返照,反求諸己,令心不放逸、不隨便,生觉悟的念頭,这就是淨修梵行。

在如來名号品中所說十方世界有十位佛世尊:①在东方金色世界有位佛,名号不动智佛。这位佛在常寂光淨土中,寂然不动。雖然不动,但徧知一切。他有正知又有徧知,所以他的智慧非常广大。我們人人都具足这种不动的智慧,可是人人把它遺忘了。好像在作夢的時候,所有的学問也不会運用。所以这位不动智如來,令众生想起自己本有不动的智慧,令我們返本还原,反迷归觉。②在南方妙色世界有位佛,名号无礙智佛。这位佛的智慧是无有障礙,无所不知、无所不曉。这种智慧,不但諸佛有,我們众生也有,可惜我們不会用,所以顚顚倒倒。③在西方蓮华色世界有位佛,名号解脫智佛。这位佛有解脫的智慧,解脫就是離開一切障礙,得到眞正的自由。这种智慧,人人皆有,但因为妄想執著,所以不能解脫。得到智慧解脫,就证得五眼六通。

④在北方薝蔔华色世界有位佛,名号威儀智佛。这位佛有威儀的智慧,威是有威可畏,儀是有儀可法。所謂「行住坐臥,四大威儀」。古德說:「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行路時,如輕風徐來,水波不興;不可有暴風之勢,颳得天昏地暗。站立時,身直如松,卓然獨立;不可东倒西歪,前彎后仰。坐時,要端然正坐,形如大鐘,不动不搖,心无妄想,自然不动。臥時,採取吉祥臥的姿勢,右手托腮,左手搭胯,好像弓形。这是簡略而言,若广言之,有「三千威儀,八万細行」。總而言之,处处要謹愼行事,時時要注意環境。例如人家正在靜坐,你關門不但要沒有声音,就是走路也不要有声音。否則,会影響靜坐者心动。所謂「寧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修道人心靜如水,本來沒有波浪。你若令其心动,或会引他发狂,或者墮地獄。我們修道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合乎三千威儀,八万細行的標準,不能妨礙他人修道的情緒。这一點,希望大家要遵守,不可放逸!

⑤在东北方優缽罗华色世界有位佛,名号明相智佛,这位佛有明相的智慧,明瞭諸法实相的道理。实相就是无相,不執於相,所謂「掃一切法,離一切相」。因为相從妄心生起,不執便无,所以为实相,就是眞实的相。⑥在东南方金色世界有位佛,名号究竟智佛。这位佛有究竟的智慧,也就是根本的智慧,而不是后得的智慧。我們修道的目的,是求究竟的智慧,此智現前,就是開悟。⑦在西南方宝色世界有位佛,名号最胜智佛,这位佛,有最殊胜的智慧,这种智慧是无上可比,能轉八識为四智。

⑧在西北方金剛色世界有位佛,名号自在智佛。这位佛有自在的智慧。自在就是心離煩惱之縛,到通达无礙的境界。⑨在下方玻瓈色世界有位佛,名号梵智佛。这位佛有清淨的智慧。清淨就是離開諸惡行之过失,離開众煩惱之染汚。⑩在上方平等色世界有位佛,名号观察智佛。这位佛有观察的智慧。观察諸法体性,是不生不滅的。

爾時,一切处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发声,說此頌言。

在这個時候,一切处所有文殊師利菩薩(他的化身是徧滿一切所有諸佛的道場,凡是有佛說法,他都來參加作为影響众)。他能在各位佛的道場中,同時发出音声,來演說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妙法。有人問:「文殊師利菩薩究竟有多少?」文殊菩薩只有一身,可是能化百千億身。文殊菩薩雖然在本处而不动,但是化身能到十方諸佛國土去。这是所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道理。例如有水的地方,就是月光現出,所謂「千潭有水千潭月」。又如,在一間屋子裡,四壁和上下都掛滿鏡子。人若站在房子中央,在所有鏡子里边,都現出人的影子,有很多人影。由此可证,有多少鏡子便現出多少身。

若有見正觉      解脫離諸漏

不著一切世      彼非证道眼

在所有諸佛道場中的文殊師利菩薩,同時說出菩提和煩惱的關係。菩提就是觉道,煩惱就是业障。因为煩惱是從情感所生,有煩惱就有业障。文殊師利菩薩因为怜憫众生,而說出怎样修菩提觉道,怎样断煩惱业障的方法。所以才說:假設有人能見到正觉(佛),已经证得解脫,離開諸病,也就是內離一切諸漏,外不著世間有为法。但这兩种境界尚不是究竟,因为还有個離不離,著不著的对待法。若是沒有一個離,也沒有一個不離;沒有一個著,也沒有一個不著,这才是絕对待。能这样,就是对世間法眞正明白了。

沒有一個離,也沒有一個不離,这是掃一切法。沒有一個著,也沒有一個不著,这是離一切相。佛的境界,沒有一個離,也沒有一個不離,而是超情離見。超出凡情,離開凡夫的知見,所以說佛的境界是不可思議。到这种境界上,才是諸佛的本体。若說諸佛已经離開諸漏,那是还沒有深入明白佛法,若說諸佛已经不著世間法,那也是沒有明白佛法,因为諸佛还在世間教化众生。雖在世間,但沒有凡夫的顚倒。佛是掃一切法,離一切相,沒有一個著,也沒有一個不著;沒有一個離,也沒有一個不離,这是究竟的,所以才說不著一切世。如果說佛还有個離,还有個不離;还有個著,还有個不著,这是对待法,是不究竟的,所以說彼非证道眼。道眼就是眞正的智慧。

什么是解脫?就是得到眞正自由,无拘无束,來去自在。我們为什么不自由?因为被執著妄想的繩子把自己綁上,所以行动不自在,得不到解脫。什么是諸漏?就是從无始以來的習氣毛病。例如貪財,就有財漏。貪色,就有色漏。貪名,就有名漏。貪利,就有利漏。漏就是不圓滿。凡是不合規矩的,就是諸漏。有人在心中打妄想:「吃飯也是漏,穿衣也是漏,睡觉也是漏,那么,什么是不漏呢?吃飯是漏,可是人人要吃飯,沒有一個人能不吃飯,人人要穿衣,沒有一個人能不穿衣。人人要睡觉,沒有一人不睡觉。这些食衣睡都有漏。我們应該无漏,可是不吃飯,就会餓死。不穿衣,就会凍死。不睡觉,就会睏死。若說这三种是漏,我堅決反对,不讚成这种說法!」

誰能不吃飯?誰能不穿衣?誰能不睡觉?可是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要求其中道。例如吃飯,吃飽就可以。不可打妄想,總去研究这食物到底有營养或沒有營养呢?穿衣是为了禦寒,能保暖就行了,不用天天更換新衣,引人注目,令人羡慕你。有这种思想,就是漏。睡觉是为了消除疲勞,多睡也是漏,少睡也是漏。恰到好处,不多不少,便沒有漏。總而言之,欢喜也是漏,发怒也是漏,愛是漏,惡也是漏,七情是漏,六欲也是漏。漏而不漏,就是无漏。可是无漏还沒有到家哩!因为还有個无漏。如果沒有一個漏,也沒有一個不漏,这才是究竟。現在簡单的解释一下七情:

喜:本來不应該喜的,你欢喜,就是漏。好像人家死了人,你却哈哈大笑,这是不对的。怒:見到人家守規矩,你却发脾氣,罵人是混蛋,不知自由,自找苦吃。这样就会令大家討厭你。哀:人家正在举行婚禮時,你去大哭大吵,还說你們不应該結婚。凡是用的不得當都是漏。懼:人家发生不幸的事件,有恐懼的感觉,你不但不安慰他,反而說些風涼話。这是不对的。愛:見到人就說「我愛你!」令聞者心里不舒服,生起反感,永不理你。惡:見到人就說「我討厭你!」令聽者不高興,甚至发脾氣,和你辯论或者相打相罵。欲:欲望无止境。但必須有限度,不可貪而无厭,不应有貪欲,而你有貪欲就是漏。

这七情在未发生之前是中道。应該欢喜而沒欢喜,应該发脾氣而不发。誰能这样,誰就有開悟的机会。我們修道,就是要修忍辱,不发脾氣,应該学彌勒菩薩那样曠达的胸襟,能忍天下人所不能忍的事。什么是世間法?有形有相的法,都是世間法。在金剛经上說:「一切有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应作如是观。」有为法就是世間法,也好像早晨的露水,太陽出來就消逝了。

若有知如來      体相无所有

修習得明了      此人疾作佛

假設有人知道佛的八相成道。知道佛在过去因地時怎样修行,怎样修福修慧。佛本來是无相,可是无相而无所不相,体相空无所有。若要知道为何无所有,必須修習一切法門。这样才能明瞭佛的境界,是尽虛空,徧法界,无在无所不在。可是体相是寂然的,无形无相无所有。这個人若能夠明白佛是怎样修行,怎样成佛,如果他能依法修行,一定很快会成佛。

能見此世界      其心不搖动

於佛身亦然      當成胜智者

能見到世間法,而能悟得出世間法。並不是離開世間,另外有個出世間。若是離開世間法,另外有個出世間法,这样应該有兩個人,一個是凡夫,一個去成佛。既然是一個人,或为凡夫,或者成佛。做凡夫或成佛,都是众生,並沒有兩样。所以经文上說:「其心不搖动」,既是不为分別所迷惑,不为妄想所執著。十方諸佛和众生原來是一体的,不过是觉和迷而已。修行具足大智慧,便成为佛。不修行具足煩惱,仍为凡夫。世間法和出世間法,都是一样的。若是明白,世間法即是出世間法。若是不明白,出世間法即是世間法。就在一轉念之間,能囘頭轉身,就見本地風光。这個人當成最殊胜的大智人,也就是佛。

若於佛及法      其心了平等

二念不現前      當踐難思位

假設有人能对佛对法,明白是平等而无差別,佛和法是一体的,那么,这個人便达到了佛的境界。佛而不佛,本來就是佛。已经成佛就不需要依靠法。这時到了修无可修,证无可证的程度。在无修无证的果位上,可說是既沒有佛,也沒有法。但是凡夫在修行時,絕对不可說沒有佛沒有法。所以沒有达到相當的程度,絕不可說沒有佛沒有法。因为明白了佛和法是平等,是一個。到了那种程度,才可以說什么都不要了。假設佛和法都沒有,就變成頑空外道,外道是主張什么都沒有了。佛和法的二念不現前,沒有佛和法的分別心,达到这种境界,當实踐不可思議的果位,也就是佛位。

若見佛及身      平等而安住

无住无所入      當成難遇者

假設有人見到佛和众生,所謂「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別」,都是平等的。雖然安住,但本來就是无所住,亦无所入。能有这种的看法,这個人应當成就为難遭難遇的人,也就是佛。

色受无有数      想行識亦然

若能如是知      當作大牟尼

这首偈頌,是讲五蘊之理。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色就是一切的顏色,受就是領納,想就是妄想,行是一种的行动,識就是一切的分別,分別善惡、是非、黑白。若能轉識成智,就有成就。若不能轉識,用分別心來分別一切法,这还是識在作怪哩!色蘊和受蘊,沒有一個数(有相差別为数),想蘊、行蘊、識蘊也同样地沒有数(能離数超世)。如果知道五蘊不落一切数,將來应當作大寂滅的人,也就是成佛果。如果有正知正見的人,他不会被五蘊所縛,反而能照見五蘊皆空,很快就能成佛。我們不成佛的原因,就是不能照見五蘊皆空,天天在五蘊中打轉。現在知道五蘊沒有数,那就是空。能看成空,就能成佛果。

世及出世見      一切皆超越

而能善知法      當成大光耀

世間的見和出世間的見,一切都是超越入出。若能善知一切法,能行持一切法。应當成为大光耀的人。往究竟來說,就是佛。六祖大師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觉,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兎角。」佛法就在世間法里边包括著,沒有離開世間的觉悟。如果離開世間法,另外去找菩提法,就是錯誤的。好像在兎子頭上找犄角,无有是处。

若於一切智      发生廻向心

見心无所生      當獲大名称

若把一切的智慧,发生廻向菩提心,即是將功德和智慧廻向給法界一切众生。而又要好像沒有这囘事,不要有所執著,不要有所企圖。見自己的心,並沒有生出廻向的心。若能把執著功德的心破了,这人將來应當獲得最大的名称,也就是佛。

廻向有四种:①廻自向他②廻因向果③廻事向理④廻小向大。簡略介紹如下:①廻自向他:廻自己的功德,而布施於法界众生,为众生廻向。如有智慧,发愿把自己的智慧布施給法界众生,令一切众生得到一切智慧。②廻因向果:我們在因地修行,將來大家都得到佛的果位,希望法界众生,同成佛道。③廻事向理:我們現在所修行一切事行,愿意廻向諸佛无上寂靜的理体。④廻小向大:我們現在的心量很小,思想很淺窄。应該发愿,將心量放大,广大如法界,周徧如虛空,包罗万象,无所不容。假若從前是修小乘法,而今应該廻向修大乘法。

众生无有生      亦復无有壞

若得如是智      當成无上道

若能明白諸法实相之理,見佛是不生不滅,見众生也是不生不滅。因为心佛众生,三无差別。也沒有生,也沒有壞。若有这种智慧,便无執著。沒有我,也沒有我所有;沒有能修,也沒有所修。將來应當成就无上道的佛果。

一中解无量      无量中解一

了彼亙生起      當成无所畏

一是少,无量是多。一散为多,多復为一。所以一生无量,一不自一。无量归一,多不自多。互相生起,互相无礙,所以說一中解无量。无量是從一那里來的,如果沒有一,也沒有无量;沒有无量,也沒有一。沒有一,就是○。我們学佛法,就是学这個「○」。得到「○」字,就能返本还原,反迷归觉。在无量中又能瞭解这個一,一生无量,无量还一。能明瞭互相生起的理论,这個应當很快成就无所畏,最低限度是位大菩薩,要往上說,便是究竟成佛。(未完)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60链接(未完)

华严经淺释60 : 无论那一位聽华严经一首偈頌,一入耳根便成道种

华严经淺释61 :有清淨心的众生所見的世界沒有染汚,这是隨順众生的心意而現

华严经淺释62 :你們研究便知:凡是有福报的人有很多執著,有很多染汚法

华严经淺释63 :无论什么经典其眞理都是一样,就是断欲去愛

华严经淺释64:  我們聽华严经要把心量放大,尽虛空徧法界

华严经淺释65 : 世界的成住壞空:每五百年有個小變化,80個五百年有個大變化

华严经淺释66 : 世界数量和佛刹中的微尘数一样的多,这些境界只有华严经才能表現出來

华严经淺释67 : 聽到佛号能消滅无量的罪业:若是念佛号更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华严经淺释68 : 在妙間錯因陀罗網世界的上边,有二十層世界

华严经淺释69 : 你的妄念不起心安定了,魔也降伏了,到什么地方去都是平安无事

华严经淺释70 :在接法之前一定会有天魔來擾乱 这個魔很厲害,要小心絕不是戱论

华严经淺释71 : 參加讲经法会无论聽得懂或聽不懂,都有不可思議的好处

华严经淺释72 : 众生若是造惡业世界便現出險惡;若是造善业世界便現出美麗

华严经淺释73 : 研究佛法不要執著,要由小知大,由少知多,由近知遠,由淺知深

华严经淺释74 : 一切众生在宿世善根所感,才能遇到佛光明和妙音

华严经淺释75 : 凡是有福德的人,所居住的地方都是庄严而清淨

华严经淺释76 : 但問耕耘不問收穫,这才是修道人的本分

华严经淺释77 : 修行人一定要結双跏趺坐才能一念不生,本有的智慧就現出來

华严经淺释78 : 凡是欢喜鬪爭的人,都是阿修罗的化身

华严经淺释79 : 这個娑婆世界中,所說苦集聖諦的名字有很多种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87目录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全)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60链接(未完)

净慧法师僧伽吒经浅释01-18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300链接(未完)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白话版 全

上感应篇目录01--40(未完)

自然疗法:不一法师棍棒推拿、按摩疗法教学视频

修福者必看: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净空法师讲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