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78 : 凡是欢喜鬪爭的人,都是阿修罗的化身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卷十二     四聖諦品第八

四聖諦品第八。

什么是四聖諦?就是苦、集、滅、道。若能依照四聖諦法去修行,便可以证聖果、入聖流。諦是考察眞理的意思,所以叫四聖諦。此品在华严经列为第八,故名为四聖諦品第八。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剛座上成道之后,应法身大士的要求,演說大方广佛华严经。佛在二十一天時間內說完此经之后,乃到鹿野苑为五比丘(憍陳如、頞鞞、跋提、十力迦、摩男俱利)三轉法輪(示轉、勸轉、证轉)。上根人、示轉便能悟道。憍陳如尊者最先開悟,其餘四比丘,是逐漸開悟。佛对五比丘說:「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道,可修性。此是滅,可证性。」这是示轉法輪。又說:「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道,汝应修。此是滅,汝应证。」这是勸轉法輪。又說:「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道,我已修。此是滅,我已证。」这是证轉法輪。

所謂「知苦、断集、慕滅、修道」。就是說应該知道苦、应該断除集、应該羡慕寂靜的境界,应該修行聖人的道路。这就是四聖諦大概的意思。这部华严经是对法身大士所說的。諸大菩薩欢喜聽詳細四聖諦法,所以释迦牟尼佛悲心切切,詳詳細細說出四諦的道理及其名字。在每一個世界中,每一聖諦說出十個名字为代表。为什么要說十呢?因为「十」是表示重重无尽,无尽重重的意思。华严经的意理,就是这样。这個大法,是尽虛空、徧法界。若想照了諸法实相,照了华严境界,就要認眞去修行、深入研究佛法。

佛住世的時候,有一天來到恒河岸的树林中,拾起草木的叶子,放在掌中,而問弟子說:「你們看!我掌中的草木叶多?还是大地的草木叶多?」所有的弟子異口同声的說:「當然是大地的草木叶多的不可說,世尊掌上的草木叶少之又少,根本不能與大地來比較。」佛說:「我所說的法,就像我掌中草木叶一样的少:我沒有說的法,就像大地的草木叶一样的多。」这時,大迦叶尊者問:「世尊!您沒有說的法,是不是都在四聖諦法內所包括著?如果是的話,那么,世尊已经說完了。若是不在四聖諦法內包括著,就应該有五聖諦了。」佛說:「雖然四聖諦法包括一切法,但是在四聖諦中,有很多的義理我沒有說,只說了一點點而已。」由此证之佛雖然是說了四聖諦法,但是說得很少並沒有完全說完。現在將四聖諦法淺释如下:

(甲)苦聖諦:我們住在娑婆(譯为堪忍,所居住的众生能忍受一切苦,反而以苦为乐)世界,是万苦交加,其苦无量。住在这世界的人,一念无明便迷惑了,因而生生世世輪轉三界,在六道輪廻里,轉來轉去,頭出頭沒,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循環不已。所以說在娑婆世界的众生堪能忍受这些苦。苦有无量之多,在瑜伽師地论上說,有一百一十种苦,茲分析如下:

有一种苦:是依靠无差別业流轉之苦。所有一切有情众生,隨著业力而流轉,自己不能作主,在业海中漂蕩,善业多,便往三善道去;惡业多,便往三惡道去。无论是三善道?或是三惡道?都是苦。如何能了苦?就要修行,才能了生脫死,出離三界,得到眞正的快乐。

又有兩种苦:一为欲苦,二为痴苦。「欲苦」是众生的根本。例如貪財有財欲,貪色有色欲,貪名有名欲,貪食有食欲,貪睡有睡欲——这是五欲。所謂「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这种欲把你支配得顚顚倒倒,糊糊涂涂,沒有清醒地時候。有欲就有愛,譬如物質之愛,男女之愛。因为这個欲而搞得天下大乱。如果不断欲,便会想喝酒,想吃肉,想汽车,想洋房,總想一切物質的享受。整天打妄想作白日夢;腦海中時時刻刻想的是如何升陞官发財,怎样能得到嬌妻美妾?这些都是「欲」在作祟,永不止息。一旦所愛的人,所愛的物變了,或者壞了,这就成了難言之苦。所以佛教提倡断欲去愛,一缽三衣,日中一食,別无所有。这样清心寡欲的生活,多么清高!多么自在!所以有智慧有善根的人,才能出家修道。「痴苦」就是愚痴之苦。愚痴人不明白是非,不辨善惡。为已所好,便努力取之,尽作顚倒事,將來必定受果报。愚痴人執著一切屬於我所有,在不分黑白的情況之下,便有怨天尤人的行为,得則喜,失則怒,由於憂愁的緣故,而備嘗身箭、心箭之苦——也就是身心好像被箭所射傷一般的痛苦。

又有三种苦:一为苦苦、二为壞苦、三为行苦。㈠「苦苦」是苦上加苦。譬如本來无衣无食,只有一間破屋,勉強可以遮風避雨。不幸破房子也被大風吹倒,或者被大水淹沒,乃造成无家可归的慘狀——这是苦苦的境界。㈡「壞苦」是變壞的苦。譬如本來很有財產,不幸遇到天災人禍,將全部財產都毁滅了。或者美麗的汽车因撞车失事而毁壞了。或者豪华的洋房发生火災而燒壞了——这是壞苦的境界。㈢「行苦」是无常之苦。人生的过程,由少而壯,由壯而老,由老而死。念念遷流,念念不停,除非修行,任何人都逃不过这一關——这是行苦的境界。

又有四种苦:一为生苦、二为老苦、三为病苦、四为死苦。㈠「生苦」:人初生的時候,皮膚一旦接觸空氣,就像被刀割一样的痛苦,所以初生嬰兒第一個动作,就是哭,以來表示其痛苦。㈡「老苦」:这是自然現象,耳聾眼花,四肢不灵,齒落背彎,老態龙鍾——这也是苦。所謂「莫待老來方学道,孤墳尽是少年人。」少年時期不学道,等老年時再学道,就來不及了!有这样一句話,「半路出家徹底」。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從根本学起才会成功。古人云:「漸漸雞皮鶴发,看看行步龙鍾,假饒金玉滿堂,難免衰弱病老。任是千般快乐,无常終是到來,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这样才能徹底解決老的苦。㈢「病苦」:生病的時候,難忍難受,其苦不堪言,不但人会生病,就是天地也会生病,例如狂風暴雨,这是天生病:山崩海嘯,这是地生病。凡是颶風來襲,其中一定有魔鬼在作怪。開五眼的人,便能看得清清楚楚,並非妄言。㈣「死苦」:人死的時候,其苦无法可形容,因为沒有人作試验,所以不得而知。可是人在臨命終最后一刹那的表情,是痛苦万分的。因为要離開親愛的家人,拋棄豐富的財產,難捨難離到另外一個世界,所以極痛苦。所謂「万般帶不去,唯有业隨身。」善业重,便生善处。惡业重,便生惡处。众生隨业而受生,絲毫不爽。現在科学雖然一日千里,但是沒有法子可以令人不死。唯有佛怜愍众生,留下了生脫死的妙法,就是八万四千法門。只要你选择一种相应的法門去修,一定能得到解脫,这是豪无問題的。只要誠心修行,不起疑心,必有成就。但要相信佛所說的法,是千眞万確了生脫死的法。

又有五种苦:一为生老病死苦,二为愛別離苦,三为冤憎会苦,四为求不得苦,五为五陰熾盛苦。㈠「生老病死苦」:有生就有老,有老就有病,有病就有死——这是人生四大苦。如果出家修道,便能超出三界,直达彼岸,就能证得不生不滅,常乐我淨的湼槃四德。㈡「愛別離苦」:人生最大的苦,是在生離死別的時候,为環境所迫,非要和所親所愛的人分離不可。这時候心如刀割,这种苦是无法忍受的。身歷其境的人,才知其中滋味。㈢「冤憎会苦」:越是不欢喜的人,偏偏又遇到了,这時,心中非常不自在。所謂「冤家路窄」。古人云:「冤宜解不宜結」。无论是有殺父之仇,奪妻之恨,如能以德报怨,自然化敵为友。如果冤冤相报,便永无了断的時候。㈣「求不得苦」:想謀一件事,或求一件物,始終得不到,例如求財不得財,求名不得名,求男不得男,求女不得女。这也是非常苦惱的事。㈤「五陰熾盛苦」: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这种苦,好像烈火一般,把你燒得渾身不自在,这也是苦。在心经上說:「照見五蘊(陰)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五蘊就好像五件衣服,穿在身上,实在很不舒服。修道就要一層一層地脫去这五件衣服,到一絲不掛脫落淨尽時,就能明心見性,得到解脫。以上五种苦,也就是八苦。明白八苦之后就要发菩提心,修大觉道,才能了生脫死,消除一切苦。

又有六种苦、七种苦、八种苦、九种苦、十种苦、——共計五十五种苦。

另外又有九种苦,就是①一切苦、②广大苦、③一切門苦、④邪行苦、⑤流轉苦、⑥不隨欲苦、⑦迫害苦、⑧隨逐苦、⑨一切种苦。

㈠「一切苦」:世間上的一切一切都是苦。又開为二苦:一为宿因所生苦,就是前生的苦。二为現緣所生苦,就是今生的苦。㈡「广大苦」:这是一切國家所有人的苦,又開为四苦。㈢「一切門苦」:在世間上,每一個家庭都有它的苦惱,又開为四苦。㈣「邪行苦」:所有一切外道,都修行邪知邪見的法,不是究竟法也是苦惱。这又開为五苦。㈤「流轉苦」:众生在六道輪廻中,流轉不息。又開为六苦。㈥「不隨欲苦」:所希求的事物而得不到。这种又为七苦。㈦「迫害苦」:所想希求的事物,不但得不到,反而有害处。又開为八苦。㈧「隨逐苦」:一般沒有智慧的人,隨著一切欲念跑,以为是自由,其实是苦。这又開为九苦。㈨「一切种苦」:世間上一切的一切,沒有一种不是苦,这又開为十苦。共計起來是五十五种苦,前后總計一百一十种苦。今把苦聖諦略释完毕。下面讲集聖諦。

(乙)集聖諦:集是集聚的意思,即是把所有的煩惱集聚在一起而令你起惑造业受报。煩惱雖是由集聚而成,但主要是由自性招來的。例如身体不健全,才会生病。不清潔的地方,才会生蚊虫。所謂「肉腐虫生」。如果把心中的垃圾清除乾淨,就不会打妄想,生煩惱。心明如鏡的時候,智慧就現前,便不作顚倒夢想的事。(丙)滅聖諦:滅就是寂滅,到了这种境界,言語道断,心行处滅。所謂「口欲言而辭喪,心將緣而慮亡」——切都沒有了。(丁)道聖諦:道就是道路,聖人所走的道路。我們要修道,修什么道?修八正道,修六度万行的道,修八万四千法門的道。无论修哪條道?最后都是菩提大道。通达彼岸的平坦大道,所謂「條條大道通佛國」。現在說正经文: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告諸菩薩言。

文殊師利菩薩,是菩薩中的大菩薩。因为他的德行和智慧都超过所有的一切菩薩之上,所以作为上首,为他們的領袖。文殊菩薩为三世佛母,为佛之師。在处胎经上說:「昔为能仁師,今为佛弟子。二尊不並立,故我为菩薩」。文殊菩薩为上首这种榮銜不是爭來的,而是諸佛許可的,諸菩薩拥护的。他沒有貢高我慢心,要表現我是你們的上首,你們的領袖,我有发号施令的權,你們要聽我的指揮。他沒有这种思想,反而悲心切切地指导一切菩薩,如何学法?如何行道?不厭其煩再三的解說,所以大家拥护他作为領袖。不像現在國家的元首,都讲爭權奪勢,为了搶奪國家的政權,不惜互相傾軋,勢如水火,甚至发生流血政變,來奪取政權。这都是以力服人,而非以德服人。凡是以力服人为奪,也就是霸道。以德服人为讓,也就是王道。所謂「讓而不爭,爭而不讓」。以力爭之,令人口服心不服。以德讓之,令人心服口服。現在世界为什么壞乱?就因为人人爭而不讓,大家你爭我奪,互不讓步。你想作第一,我想作領袖,互相奪權,因而导致天下大乱。越乱越要奪,越奪越要乱,这就是众生的顚倒相。我們修道人,要有讓而不爭的思想,不要和一般世俗人那样,爭名譽、爭地位、爭權勢、爭財產、爭!爭!爭!一天到晚在鬪爭中渡日子。修道人要持戒,要精进、要禪定。誰能持戒第一,精进第一,禪定第一,誰就有資格作为上首,作为領袖。在这個時候,什么時候?就是說完如來名号品的時候,这位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便告訴一切諸大菩薩說出四聖諦的名字。

諸佛子。苦聖諦。此娑婆世界中,或名罪。或名逼迫。或名變異。或名攀緣。或名聚。或名刺。或名依根。或名虛誑。或名癰瘡处。或名愚夫行。

文殊師利菩薩,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你們大家常隨佛学,应該知道四聖諦法的道理,也应該曉得四聖諦的名字有多少?現在我來告訴你們大家。这個苦聖諦,在这個娑婆世界中,它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現在簡单举出十個名字。①或名为罪:有罪就有苦,无罪就无苦。这個苦,如同受罪刑一般的苦。②或名为逼迫:逼迫身、逼迫心、令身心生煩惱,不得解脫。所謂「此是苦,逼迫性」。③或名为變異:就是變化,由好變壞,这是苦。④或名为攀緣:就是追求苦。我們金山寺的宗旨是「凍死不攀緣。」凍死雖苦,總比造罪业的苦要好得多。⑤或名为聚:就是把罪业集聚到一起。⑥或名为刺:好像身被刀所刺一样的痛苦。⑦或名为依根:依照罪根而生的苦。⑧或名为虛誑:因苦而造誑事,因虛誑而得苦报。⑨或名为癰瘡处:比如在身上長癰疽,生惡瘡,流出紅血白膿,消耗精华,这是苦。⑩或名为愚夫行:愚痴的凡夫,所行所作都是罪业,有罪就有苦。这是十种苦的異名,雖然名字不同,但義理是一样。我們要举一反三的研究,才能有聞一知十的智慧。

諸佛子。苦集聖諦。此娑婆世界中,或名繫縛。或名滅壞。或名愛著義。或名妄觉念。或名趣入。或名決定。或名網。或名戲论。或名隨行。或名顚倒根。

文殊師利菩薩恐怕或有一兩位菩薩入了定,不注意聽讲,或者認为此四聖諦法太簡单,早已知道了。所以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你們知道嗎?这個苦集聖諦,在这個娑婆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簡单來說,也有十個名字。①或名为繫縛:繫是綁起來,吊在空中:縛是綑起來,纒在柱上。凡是被情所繫,被愛所縛,都是集。②或名为滅壞:把快乐消滅了,把快乐破壞了,當然是苦。③或名为愛著处:愛而不捨棄,又執著它,認为是好处。④或名为妄觉念:就是錯觉念,觉悟錯了。⑤或名为趣入:趣向煩惱的地方,这猶如陷在淤泥中,不能拔出双腿。⑥或名为決定:決定有煩惱,而自己还不知道,不觉悟。⑦或名为網:被網所困,不得自由。这好比魚在江湖河海,逍遙自在,不幸被網所捕,便有生命的危險。⑧或名为戱论:不是眞实語,而是笑話。⑨或名为隨行:就是跟隨煩惱行。⑩或名为顚倒根:集是顚倒的根本。

諸佛子。苦滅聖諦。此娑婆世界中,或名无諍。或名離尘。或名寂靜。或名无相。无名无沒。或名无自性。或名无障礙。或名滅。或名体眞实。或名住自性。

文殊師利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你們要知道苦滅聖諦,在这個娑婆世界中,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簡单举出十個名字。①或名为无諍:就是沒有諍论。②或名为離尘:遠離一切尘勞。③或名为寂靜:離煩惱为寂,絕苦患为靜。④或名为无相:沒有一切相,所謂「掃一切法,離一切相」。⑤或名为无沒:沒有沒落,不会墮落。⑥或名为无自性:就是沒有自性。⑦或名为无障礙:沒有一切的障礙,沒有煩惱障,沒有所知障。⑧或名为滅:滅尽一切煩惱。⑨或名为体眞实:就是眞实的本体。⑩或名为住自性:住於自性,本來滅的緣故。

諸佛子。苦滅道聖諦。此娑婆世界中,或名一乘。或名趣寂。或名导引。或名究竟无分別。或名平等。或名捨擔。或名无所趣。或名隨聖意。或名仙人行。或名十藏。

文殊師利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你們应該知道苦滅道聖諦,在这個娑婆世界中,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簡单來說,有十個名字。①或名为一乘:就是一乘法,经云:「唯一佛乘,更无餘乘」。唯有佛道,沒有其他的道可修行。②或名为趣寂:趣向寂靜境界。③或名为导引:領导引率众生到佛國去。④或名为究竟无分別:若能到究竟处,就沒有分別。⑤或名为平等:沒有高下淺深之別。⑥或名为捨擔:把重擔累贅的东西,都捨棄了。⑦或名为无所趣:要走这條正大光明的道。⑧或名为隨聖意:要隨著聖人所走的道而行。⑨或名为仙人行:仙人(佛)所行的道,就是菩提道。⑩或名为十藏:就是信、戒、慚、愧、聞、施、慧、念、持、辯十藏。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众生心,悉令調伏。

文殊師利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在这個娑婆世界中所說的四聖諦的名字,有像前边所說四十個名字。这四十變四百,變四千,變四万,變四万万。所以有四百億十千名字。这些名字,隨順众生的心意,众生聞名之后,完全被調伏了,也就是身調伏、心調伏,发大菩提心,成就无上道。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密訓世界中,或名營求根。或名不出離。或名繫縛本。或名作所不应作。或名普鬪諍。或名分析悉无力。或名作所依。或名極苦。或名躁动。或名形狀物。

文殊師利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在这個娑婆世界所說四聖諦中的苦聖諦的名字,有种种不同。在密訓世界(东方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簡而言之,有十种。①或名为營求根:就是營求苦的根本。用种种方法去攀緣,去尋找无明。无明就是不明白,因为不明白,所以拼命去追求苦的根。②或名为不出離:不愿出離三界,愿在火災裡受苦。③或名为繫縛本:被苦所繫縛,而得不到解脫的根本。④或名为所作不应作:不应該作而去作,就造罪业,有罪业就有苦。⑤或名为普鬪諍:就是普徧的鬪諍。人與人鬪爭,家與家鬪爭,國與國鬪爭。这就是苦。現在是末法時代,就是鬪爭堅固的時代,難調難伏剛強的众生,一天到晚鬪爭。这是什么原因?因为阿修罗降生到人間來,到处煽动,興風作浪,鼓吹鬪爭的思想。把好的鬪爭壞了,把壞的鬪爭爛了;把富的鬪爭穷了,把穷的鬪爭死了。死了之后,把骨肉作肥料——这是多么的殘酷!凡是欢喜鬪爭的人,都是阿修罗的化身,世界什么時候沒有鬪爭,什么時候才能和平相处,才能沒有戰爭。⑥或名为分析悉无力:就是沒有力量來分析是善或是惡。⑦或名为作所依:所作的罪惡,所依在苦上。⑧或名为極苦:苦到極點。⑨或名为躁动:脾氣很暴躁,无緣无故就动肝火。⑩或名为形狀物:有時心中觉得有东西堵塞著,这就是煩惱在作怪。

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彼密訓世界中,或名順生死。或名染著。或名燒然。或名流轉。或名敗壞根。或名续諸有。或名惡行。或名愛著。或名病源。或名分数。

文殊師利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在这個娑婆世界中所說苦集聖諦,有很多的名字。在密訓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簡而言之,有十种。①或名为順生死:隨順生死的流轉,而不停止。②或名为染著:就是染汚執著。③或名为燒燃:好像用火來燃燒。④或名为流轉:就是在六道輪迴中流轉不息。⑤或名为敗壞根:就是敗壞一切善行的根本。⑥或名为续諸有:繼续三界二十五有。所謂「四洲四惡趣,梵王六欲天,无想五那含,四空並四禪」。这是形容三界二十五有的偈。⑦或名为惡行:所作所为都是惡行。⑧或名为愛著:貪愛五欲,執著五欲。⑨或名为病源:病從煩惱所生,若无煩惱,病源就乾竭了。⑩或名为分数:人人都有一分煩惱,其煩惱是数不清的。

諸佛子。所言苦滅聖諦者。彼密訓世界中,或名第一義。或名出離。或名可讚歎。或名安穩。或名善入趣。或名調伏。或名一分。或名无罪。或名離食。或名決定。

文殊師利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在这個娑婆世界中,所說的苦滅聖諦,有很多的名字,在密訓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簡而言之,有十种。①或名为第一義:就是寂滅法,所謂「諸法從本來,常至寂滅相」。②或名为出離:出離三界,來到常寂光淨土。③或名为可讚嘆:这种滅法,可以讚歎。④或名为安穩:平安穩定,沒有鬪諍。⑤或名为善入趣:善於入向正觉之处。⑥或名为調伏:能把剛強的众生,調伏成柔和的众生,改惡向善,懺悔所作的惡业,而成为良善的众生。⑦或名为一分:这种滅分,每人都有一分。⑧或名为无罪:把罪惡都消滅了,就沒有煩惱。⑨或名为離貪:離開一切的貪。⑩或名为決定:決定離苦得乐,離三界的苦,得湼槃的乐。

諸佛子。所言苦滅道聖諦者。彼密訓世界中,或名猛將。或名上行。或名超出。或名有方便。或名平等眼。或名離边。或名了悟。或名攝取。或名最胜眼。或名观方。

文殊師利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在这個娑婆世界中,所說的苦滅道聖諦,有很多的名字。在密訓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簡而言之,有十种。①或名为猛將:勇猛的大將,百戰百胜。②或名为上行:就是聖人所行的道路。③或名为超出:超出苦海,所謂「苦海无边,囘頭是岸」。④或名为有方便:有修行的方便法門。⑤或名为平等眼:平等視众生,一視同仁。⑥或名为離边:離開空有二边,就是中道。⑦或名为了悟:修这個道,就能明瞭開悟。⑧或名为攝取:攝取众生到常寂光淨土去。⑨或名为最胜眼:是最殊胜的法眼。⑩或名为观方:普徧观察四方,四方就是四聖諦。能观四諦,就是道諦。

諸佛子。密訓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众生心,悉令調伏。

文殊師利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弟子!你們知道四聖諦的名字有多少嗎?在密訓世界中,所說四聖諦的法,像前边所說的名字,有四百億十千之多。名字雖然不同,但是義理相同。皆隨順众生的心念,完全令他們得到調伏的利益。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最胜世界中,或名恐怖。或名分段。或名可厭惡。或名須承事。或名變異。或名招引怨。或名能欺奪。或名難共事。或名妄分別。或名有勢力。

文殊師利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在这個娑婆世界中,所說的苦聖諦,有很多的名字,在那個最胜世界(南方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簡而言之,有十种。①或名为恐怖:心有恐怖,就有苦了。②或名为分段:因为各有各的身份,各有各的段落,所以有分段苦。③或名为可厭惡:这個苦,是最討厭,最可惡,令人最不欢喜的。④或名为須承事:必須心平氣和來承受这种苦事。所謂「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⑤或名为變異:就是把好變壞,这也是苦。⑥或名为招引怨:所有的怨仇,是自己招引來的,是自己应該受这种苦。⑦或名为能欺奪:这种苦,能欺騙奪取众生的快乐。⑧或名为難共事:不容易在一处共事。⑨或名为妄分別:是虛妄的分別,不是眞实的分別。⑩或名为有勢力:这种苦有大勢力,能夠指揮一切,支配一切。

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彼最胜世界中。或名敗壞。或名痴根。或名大怨。或名利刄。或名滅味。或名仇对。或名非己物。或名惡导引。或名增黑暗。虎門壞善利。

文殊師利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在娑婆世界中,所說的苦集聖諦,有很多的名字,在那個最胜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簡而言之,有十种。①或名为敗壞:因为有煩惱,所以就敗壞。②或名为痴根:就是愚痴的根本。我們各人本有佛的智慧和德行,但因为用之过度,所以變成愚痴了。好像油燈,若天天燃燒,其油便漸漸減少,其光明也漸漸暗淡,最后就變成黑暗。黑暗就是无明,有无明,就天天打妄想,妄想即是愚痴的根本。③或名为大怨:怨恨东、怨恨西,慢慢便變成大怨。④或名为利刄:这個苦集聖諦是最鋒利的刀刄,对人害处很大。所以在经上說:「欲念对人有大害,好似把蜜糖放在刀刄上一样的危險,有割舌之患」。⑤或名为滅味:因为有煩惱時,吃东西時也沒有味道了。⑥或名为仇对:仇人相对,分外眼紅。勢不兩立,你死我活。恨之入骨。为什么?因为有殺父之仇,奪妻之恨。⑦或名为非己物:这种煩惱本來不是自己的,而是從外來的。⑧或名为惡导引:这是惡知識,引导你到險惡的地方去。⑨或名为增黑暗:增加黑暗,而无光明。也就是沒有智慧。⑩或名为壞善利:凡对你有善的利益,它都会破壞,所以这個集不是好东西。

諸佛子。所言苦滅聖諦者。彼最胜世界中,或名大義。或名饒益。或名義中義。或名无量。或名所应見。或名離分別。或名最上調伏。或名常平等。或名可同住。或名无为。

文殊師利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在这個娑婆世界中,所說的苦滅聖諦,有很多的名字,在那個最胜世界中,也有种种的名字。簡而言之,有十种。①或名为大義:它的義理是最大的。②或名为饒益:它能饒益众生,不損害众生。③或名为義中義:在理義中有理義,是非常殊胜,非常微妙的法。④或名为无量:它具足无量的義理。⑤或名为所应見:所应該能見到的滅諦。⑥或名为離分別:能離開分別,就能到达諸佛的佛性。⑦或名为最上調伏:有最上无比調伏众生的方法。⑧或名为常平等:常常的平等。一切众生都是平等,沒有分別。⑨或名为可同住;可以共同相住,沒有妨礙。⑩或名为无为:就是无所作为,能断一切惡,能生一切善。所謂「諸惡莫作,众善奉行」。又可以說是无为而不为。沒有善事而不作,沒有惡事而去作。

諸佛子。所言苦滅道聖諦者。彼最胜世界中,或名能燒然。或名最上品。或名決定。或名无能破。或名深方便。或名出離。或名不下劣。或名通达。或名解脫性。或名能度脫。

文殊師利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在这個娑婆世界中,所說的苦滅道聖諦,有很多的名字。在最胜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簡单來說,有十种。①或名为能燒然:能把无明煩惱燒掉。②或名最上品:这是最上上品的道,应該精进,努力去修行。③或名为決定:決定修行这個道,不应該生懷疑心。④或名为无能破:这個道比金剛还要堅固,誰也不能破壞它。⑤或名为深方便:这是究竟的大方便。⑥或名为出離:要出離牢籠,要出離監獄,要出離三界。⑦或名为不下劣:修道人,要有高尚的道德,要有清高的思想。不要有下劣的行为,不要有下劣的想法。⑧或名为通达:这個道,是四通八达,可以通达於其他世界。⑨或名为解脫性:这個道,若能修行成功,則得解脫性,就是一切沒有罣礙。⑩或名为能度脫:就是到达彼岸。從生死此岸,经过煩惱中流,到达湼槃彼岸。

諸佛子。最胜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众生心,悉令調伏。

文殊師利菩薩,把前边苦集滅道四聖諦的名字說完之后,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你們应該知道四聖諦的名字有多少?在最胜世界中,所說四聖諦的名字,有像前边所提出四十個名字,而變为四百億十千個名字之多,这些名字,隨順众生的心意,完全使令一切众生都得到調伏的利益。離苦得乐,了生脫死。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離垢世界中,或名悔恨。或名資待。或名展轉。或名住城。或名一味。或名非法。或名居宅。或名妄著处。或名虛妄見。或名无有数。

文殊師利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你們应該明白四聖諦的道理,也应該知道四聖諦的名字。在这個娑婆世界中,所說的四聖諦中苦聖諦的名字有很多种。在那個離垢世界(西方世界)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簡略來說有十种。①或名悔恨:事后为悔,所謂「悔不當初」:怨憤为恨,所謂「恨入骨髓」。②或名为資待:資助他等待來受苦。③或名为展轉:在六道輪迴中,展轉不息。④或名为住城:众生所住的苦城。⑤或名为一味:苦只是一個味道。⑥或名为非法:作不合法的事,就会受苦。⑦或名为居宅:居住在火宅,是受苦的地方。⑧或名为妄著处:作妄想執著的事,也要受苦。⑨或名为虛妄見:所見到是虛妄不是眞实,所以要受苦。⑩或名为无有数:沒有数量那么多的苦。(未完)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60链接(未完)

华严经淺释60 : 无论那一位聽华严经一首偈頌,一入耳根便成道种

华严经淺释61 :有清淨心的众生所見的世界沒有染汚,这是隨順众生的心意而現

华严经淺释62 :你們研究便知:凡是有福报的人有很多執著,有很多染汚法

华严经淺释63 :无论什么经典其眞理都是一样,就是断欲去愛

华严经淺释64:  我們聽华严经要把心量放大,尽虛空徧法界

华严经淺释65 : 世界的成住壞空:每五百年有個小變化,80個五百年有個大變化

华严经淺释66 : 世界数量和佛刹中的微尘数一样的多,这些境界只有华严经才能表現出來

华严经淺释67 : 聽到佛号能消滅无量的罪业:若是念佛号更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华严经淺释68 : 在妙間錯因陀罗網世界的上边,有二十層世界

华严经淺释69 : 你的妄念不起心安定了,魔也降伏了,到什么地方去都是平安无事

华严经淺释70 :在接法之前一定会有天魔來擾乱 这個魔很厲害,要小心絕不是戱论

华严经淺释71 : 參加讲经法会无论聽得懂或聽不懂,都有不可思議的好处

华严经淺释72 : 众生若是造惡业世界便現出險惡;若是造善业世界便現出美麗

华严经淺释73 : 研究佛法不要執著,要由小知大,由少知多,由近知遠,由淺知深

华严经淺释74 : 一切众生在宿世善根所感,才能遇到佛光明和妙音

华严经淺释75 : 凡是有福德的人,所居住的地方都是庄严而清淨

华严经淺释76 : 但問耕耘不問收穫,这才是修道人的本分

华严经淺释77 : 修行人一定要結双跏趺坐才能一念不生,本有的智慧就現出來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87目录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全)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60链接(未完)

净慧法师僧伽吒经浅释01-18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300链接(未完)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白话版 全

上感应篇目录01--40(未完)

自然疗法:不一法师棍棒推拿、按摩疗法教学视频

修福者必看: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净空法师讲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