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89 : 凡僧不能降福給众生,但是众生求福必須在凡僧面前來求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德首菩薩言。佛子。如來所悟,唯是一法。云何乃說无量諸法。現无量刹。化无量众。演无量音。示无量身。知无量心。現无量神通。普能震动无量世界。示現无量殊胜庄严。顯示无边种种境界。而法性中,此差別相,皆不可得。

在宝首菩薩說完偈頌之后,就在这個時候,文殊師利菩薩向德首菩薩請法,便問:「佛的弟子!如來成道,所证得的法,只是一种法。为什么如來說法時,不說一种法,而說无量諸法?教化众生時,又現出无量佛刹,教化无量众生?演說時,又用无量的音声,又示現无量的佛身?众生若干心,佛悉知悉見,又現无量神通。又要普徧震动无量世界,又能示現无量殊胜庄严的道場,又能顯出无量的境界。而在法性中,这些分別相,都不可得。因为法性是空,所以那有这些种种的形相呢?这十個問題,是什么原因呢?請你慈悲,詳細說明,令一切众生皆能明瞭法的眞实義。」

時德首菩薩以頌答曰。

在这個時候,这位德首大菩薩,他用偈頌來答覆文殊師利菩薩所問种种的問題。

佛子所問義      甚深難可了

智者能知此      常乐佛功德

德首菩薩說:「佛的弟子!你所問的義理,是很深奧的道理,是不容易瞭解。只是有智慧人,才能明白这個道理,才能常常乐意修行佛所修的功德。」

譬如地性一      众生各別住

地无一異念      諸佛法如是

佛所证得的法,佛所演說的法,都是一种法,但是千變万化,有所不同。譬如地性是一個,沒有分別,在地上所有的众生,各別而住。地不会想这個众生住在那個地方?那個众生住在那個地方?大地是沒有一念,也沒有多念。諸佛的法,也像地性一样,沒有分別。而是众生分上有分別,所以造出許多問題。这是答覆无量刹的問題。

亦如火性一      能燒一切物

火燄无分別      諸佛法如是

也好像火性,也是一個。火能燃燒一切物,劫火能燒山河大地。雖然能燒一切物,可是火燄沒有分別,遇到什么就燒什么。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法也是这样,沒有分別,都是教化众生,改惡向善,发菩提心,修无上道。这是答覆无量众的問題。

亦如大海一      波濤千万異

水无种种殊      諸佛法如是

也好像大海的水,也是一個性。雖然有千万的波濤,后边的浪,跟著前边的浪,有种种不同的波浪,可是濕性相同,沒有分別。諸佛所得的法、所說的法,也是这样的情形。这是答覆无量法的問題。

亦如風性一      能吹一切物

風无一異念      諸佛法如是

也好像風一样,它的自本性是一個。雖然本性是一個,可是能吹一切物,各有各的力量。小風可以吹花草树木,大風可以吹宇宙万物。風的自性沒有分別,这是大的东西,那是小的东西。或者那個是多一點,这個是少一點。風本身沒有兩样的念頭,沒有一,也沒有多,一多不立。諸佛所证的法、所說的法,也是这种道理,沒有分別,这是答覆无量界的問題。

亦如大云雷      普雨一切地

雨滴无差別      諸佛法如是

也好像大云雷,虛空油然作云,沛然下雨,雷電交加,才能普雨一切大地。雨滴和雨滴之間沒有分別,因为性是一個的。大根的树木,就得受多點雨水的滋潤;小根的花草,就得受少點雨水的滋潤。所有种种的物,都得到自己所应得的滋养,而不是雨給它們分別。諸佛的法也是如此來教化众生,所以所有的众生都各得其应得的法益,这道理和降雨一样。这是答覆无量音的問題。

亦如地界一      能生种种芽

非地有殊異      諸佛法如是

也好像大地的性是一個,能生出多种的植物,花草树木、五穀雜糧等。这不是大地有分別,而是植物自己有分別。諸佛的法,也是这种道理。这是答覆无量庄严的問題。

如日无云曀      普照於十方

光明无異性      諸佛法如是

好像天晴如洗,万里无云,太陽光能普徧照耀十方世界。雖然能普照,但是光明本性沒有分別,諸佛的法教化众生,也是这样。这是答覆无量心的問題。

亦如空中月      世間靡不見

非月往其处      諸佛法如是

也好像空中的明月,世間所有的众生,都能看見月光。不是月光來到众生面前,令其看見,而是月在虛空,也沒有來,也沒有去。諸佛的法,也是这样的道理。这是答覆无量神通的問題。

譬如大梵王      应現滿三千

其身无別異      諸佛法如是

譬如大梵王,应現其身,能徧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人天都能見到。可是其身沒有分身、沒有分別。諸佛的法也是这样,而无分別。这是答覆无量身的問題。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目首菩薩言。佛子。如來福田,等一无異。云何而見众生布施果报不同。所謂种种色、种种形、种种家、种种根、种种財、种种主、种种眷屬、种种官位、种种功德、种种智慧。而佛於彼,其心平等,无異思惟。

在德首菩薩說完偈頌之后,就在这個時候,文殊師利菩薩向目首菩薩請法,便問:「佛的弟子!如來所修的福田是平等的,沒有分別。为什么众生所行的布施,所得的果报,而有不同?这是什么道理?請您說明。」每类众生各有种种不同的顏色、有种种不同的形狀、有种种不同的住家、有种种不同的根性、有种种不同的財宝、有种种不同的主人、有种种不同的眷屬、有种种不同的官位、有种种不同的功德、有种种不同的智慧,而佛对一切众生都是平等,沒有兩种思想。这十個問題,請您慈悲,为我們解释一番。」

福田是佛在往昔修行時,修福修慧的緣故,所成就的福,好像种田一样。众生在三宝面前修行布施,就是种福田,所以三宝为众生的福田,三宝就是佛、法、僧。在三宝之中,佛是第一,所以佛可以令众生种福。僧人是佛的弟子,可以称为福田僧。众生要作功德,就要親近三宝、供养三宝,才能得到福报。但是要普徧布施,不可有分別心。所謂「泥龙雖然不能降雨,但是乞雨必假泥龙;凡僧雖然不能降福,可是种福必假凡僧。」用泥所塑的龙,本來不会降雨,但是乞雨的時候,一定要到泥龙前面來乞雨。你在泥龙前誠心祈禱,眞龙感化,即興云降雨。出家人沒有证果者,还是凡僧;证得聖位,才是聖僧。凡僧不能降福給众生,但是众生求福,必須在凡僧面前來求。你在凡僧前求福,聖僧也知道,会降福於你。所以在清淨福田僧面前种福,才有功德,定有福报。

什么是清淨福田僧?就是不貪財、不好色、不愛名、不求利,沒有这种染汚思想,就是清淨福田僧。甚至持銀錢戒,就是手不觸錢的戒律。凡是手摸錢的僧人,談不到清淨。为什么?因为錢是世界上最骯髒的东西,有千千万万的細菌附在紙票上。常常執著錢,那就不清淨。一言以蔽之,清淨就是不要錢,要錢就不清淨。話又說囘來,不一定手不要摸錢,就是不貪戀錢、不執著錢,就是清淨福田僧。你自己清淨,才能給众生种福。

時目首菩薩以頌答曰。

在这個時候,这位目首大菩薩用偈頌來答覆文殊師利菩薩所問的种种問題。

譬如大地一      隨种各生芽

於彼无怨親      佛福田亦然

譬如大地,是一個的,沒有分別。隨著所种的种子,各各生出不同的芽來。大地不会說:「我討厭你,不讓你生出芽」;也不会說:「我欢迎你,讓你生出芽,長得很茂盛。」大地沒有怨親的分別,而是一律平等。佛为众生种福田,也是这样。众生什么根性,便生出什么芽來。

又如水一味      因器有差別

佛福田亦然      众生心故異

又好像水,是一味的。因为器皿的方圓,而有所分別。把水裝在方器中,水形是方;裝在圓器中,水形是圓。不是水有分別,而是器有分別。佛的福田,也是这样。隨順众生的功德,而得应得的福田。因为众生在求福時,心有不同的企求,所以得的福报也不同。

亦如巧幻師      能令众欢喜

佛福田如是      令众生敬悅

也好像魔術師,能變化千奇百怪的幻相,令观众欣賞之后,生大欢喜心,觉得驚異!佛給众生做良福田,令众生心中生恭敬,又欣悅,而勤修佛法,努力学習。

如有才智王      能令大众喜

佛福田如是      令众悉安乐

好像有才能有智慧的國王,他把國家治理得太平无戰爭,所謂「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老百姓便过著太平盛世的生活。这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万民安乐,所以百姓皆大欢喜,所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皇帝一人有道德,老百姓都得到好处。佛給众生种福田,也是这样,令众生普徧得到安乐。

譬如淨明鏡      隨色而現像

佛福田如是      隨心獲众报

譬如清淨的明鏡,隨順一切色相而現出影像。佛所有的福田也是这样,隨順众生的心,而得一切果报。所謂「如是因,如是果」,种什么因,便得什么果。隨心所造业,而受应得的果报。这是千眞万確的因果律,並非謬论。

如阿揭陀藥      能療一切毒

佛福田如是      滅諸煩惱患

好像阿揭陀(擇为普去)藥,能普徧除去一切煩惱毒。无论什么样的毒,它都能治癒。佛的福田也是这样,能滅除貪瞋痴三毒。又能把煩惱憂患种种的毒,消除清淨。

亦如日出時      照耀於世間

佛福田如是      滅除諸黑暗

又好像太陽出來的時候,普照大地,都得到陽光的利益,使万物生長。佛的福田也是这样,能把众生的无明破了,令煩惱變菩提,所以佛福田的力量非常之大。

亦如淨滿月      普照於大地

佛福田亦然      一切处平等

又好像清淨的滿月,普徧照在大地,它沒有分別心,不选择何处是淨土,何处是穢土,一律普照不誤。佛的福田也是这样,普照众生心,众生在佛前种福,均得到平等的福报。

譬如毗藍風      普震於大地

佛福田如是      动三有众生

好像毗藍風的威力,非常迅速而強烈,比颶風还要厲害无数倍,它能普徧震动大地。佛的福田,是給三界众生种福,能震动三有(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的众生。毗藍風雖然有移山倒海的威力,但是颳不滅人的功德。佛住世的時候,有位施主,供养百斤香油,作为佛前油燈之用,可是这盞燈不常明,有時自己会息滅。有一天,有個乞丐,將他所有的錢,去買一斤香油來供养於佛,香油燈師用此油點燈。这盞燈晝夜常明,吹不熄滅。香油燈師觉得奇怪。目犍連尊者(神通第一)親自去吹燈,仍然吹不滅。於是用毗藍風來吹,不料,燈雖然小,可是燈光越吹越光明。这時,目犍連尊者觉得驚異!乃去請問佛,是何因緣?佛說:「從前的施主,他是富翁,把百斤香油,當作一文錢的供养。这個乞丐供养一斤香油,这是他一生所積蓄的錢來買的,所以常明不滅。因为它功德无量,就是毗藍風也吹不滅。」

我們作功德,要有誠心,而无企圖,才有大功德。如有所求,就是小功德。所以有錢人作功德,不一定是眞功德;沒有錢能作功德,那才是眞功德。例如,有几億財產的人,供养几万,等於九牛之一毛。沒有錢的人,將每天做工所賺來的錢,全部供养,这才是作功德。若有人为名利來作功德,那只是人天的福报,不是究竟的功德。若是无所求,尽其力而供养,那才是功德无量。

譬如大火起      能燒一切物

佛福田如是      燒一切有为

譬如大火生起,能把一切有形有相的物質都燒燬了。佛的福田也是这样,能燒一切有为法。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勤首菩薩言。佛子。佛教是一。众生得見,云何不即悉断一切諸煩惱縛,而得出離。然其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欲界、色界、无色界。无明貪愛,无有差別。是則佛教於諸众生,或有利益,或无利益。

在目首菩薩說完偈頌之后,就在这個時候,文殊師利菩薩向勤首菩薩請法,便問:「佛的弟子!佛所說的教法,只有一個。所有的众生,見佛聞法,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众生聞法,能立刻把一切煩惱断了?为什么有的众生聞法,不能立刻断了一切煩惱?这是什么緣故?

若能把一切煩惱縛断了,就能出離煩惱而无情愛,不被五蘊等法所束縛了。可是有形色的蘊、有領受的蘊、有思想的蘊、有行为的蘊、有分別的蘊。又有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以及无明、貪、愛,在三界中的众生都是一样的,沒有分別。而佛的教法是一個,为何所教化的一切众生,有的得到利益,便能即刻断絕无明和貪愛,而出離三界?可是另一些众生也同样在聽佛說法,为什么得不到利益,不能出離三界?这都是什么道理?我(文殊菩薩)不太明白,請上座慈悲,宣說这個道理。」

時勤首菩薩以頌答曰。

在这個時候,这位勤首大菩薩用偈頌來答覆文殊師利菩薩所問种种的問題。

佛子善諦聽      我今如实答

或有速解脫      或有難出離

勤首菩薩說:「佛的弟子!請你注意的聽,我現在根據你的問題,实实在在來答覆。或者有的众生,聞佛所說的法門,很快得到解脫。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在往昔時,已经种下善根的緣故。並且善根已经增長或已经成熟,所以一聞到佛法,便能很快得到解脫。这是因为种足善根,才有这种成就。或者有的众生,在往昔沒有种下善根,現在才想种善根,雖然聞到佛法,可是也不能立刻断了一切煩惱縛,不容易立刻能出離三界,不能立刻得到解脫。

若欲求除滅      无量諸过惡

當於佛法中      勇猛常精进

假設有众生希望早點除滅煩惱无明和貪愛的迷惑,以及一切无量无边的罪过惡业。那么,就应當对佛法勇猛精进,不但一時精进,而且常常精进,所謂「二六時中恒常精进」。身精进,就是不做殺盜淫的事。心精进,就是沒有貪瞋痴的念。換言之,身精进是勤修戒定慧;心精进是息滅貪瞋痴。總之,要勇猛向前精进,不要懈怠向后退轉。这样就能断了一切无明和貪愛,而得到解脫。

众生的根本煩惱,就是由貪瞋痴而來,这三毒发生作用時,对身方面,便有殺盜淫的行为;对口方面,便有妄語等惡业,所以要戒。不殺生就是戒瞋,凡是有殺的念頭,都是由瞋恨而起。不偸盜就是戒貪,凡是生盜的念頭,都是由貪愛而起。不邪淫就是戒痴,凡是生淫的念頭,都是由愚痴而起。既然知道戒的功用,还要修定学。什么是定?就是不起心动念,沒有妄想。先從日常生活開始,行住坐臥,四大威儀,時時謹愼,不貪不愛,自然心淨如水,沒有波浪。然后參禪打坐,誦经拜佛,身心清淨;此時,一念不生、一尘不染,自然智慧現前,这就是慧。

我們清淨的眞心,好像鏡子一样,不过被灰尘(无明)所蒙蔽,失去光明,不能照物。我們用工夫(修行)來拭擦鏡上的灰尘,水到渠成,自然重現光明,照物无遺,所以神秀大師說:「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譬如微少火      樵濕速令滅

於佛教法中      懈怠者亦然

好像用微細的火,來燃燒很濕的柴,这火很快会熄滅。为什么?因为濕柴的水份胜过火性,火无力燃燒,所以熄滅。在佛的教法里,若是懶惰不修行,就如同微火燒濕柴一样的道理,不会有所成功。微火代表不精进的修行者,濕柴代表业障深重。如用微少的修行,怎能把重业消除?怎会生出智慧火?又怎能断无明貪愛?因为你根本不想断,所以不用功修行。你能勇猛精进,絕不懈怠,就会把一切煩惱消除乾淨。微火不能燒濕柴,可是乾柴烈火,很容易燃燒起來,也就是我們的无明和貪愛,被智慧大火燒得一乾二淨。凡是懈怠不修行的人,就和微火燒濕柴一样的道理。

如鑽燧求火      未出而数息

火勢隨止滅      懈怠者亦然

好像鑽木取火,用石頭在木頭上鑽之,久而久之,即求得其火。可是等木发生熱力,快要到出火的時候,就要休息一囘,再过一陣才能出來鑽取,这样,火源隨休息而滅,永不会生出火來。学佛法也是这样的道理,精进一囘,懈怠一囘,进进退退,不能貫徹始終,就不会有所成就。修行人,精进再精进,最后一分鐘,便是開悟時。可惜修行人,到最后一秒鐘,觉得太疲倦,休息一会罷!反正來日方長,明天再精进也不遲。那知道就在这一念,便失去開五眼、六通的机会。所謂「一切是考验,看你怎么辦?覿面若不識,須再從頭煉」,就是这個道理。要想鑽木取火,在未出火前休息,便沒有取火的希望。欲求得火,必須重新再鑽。鑽到快要出火時,又要休息了,於是又失去机会,又要從頭鑽。

如人持日珠      不以物承影

火終不可得      懈怠者亦然

好像有人,手持日珠。日珠是凸鏡,能吸收太陽光,成为焦點。將此焦點射在易燃物,便发生火來。如果只有凸鏡和陽光,而沒有易燃物,无论時間照多少,也不会生起火來。所以說不以物承影(焦點),火終不可得。日珠代表佛法,易燃物代表精进。学佛法人,懈怠懶惰而不精进,是得不到成就的。淺言之,煩惱不断,智慧不現。我們为什么要修道?就是断煩惱,求智慧。有了智慧,便不会造业,不受苦报。

譬如赫日照      孩稚閉其目

怪言何不覩      懈怠者亦然

譬如很光明的太陽,普照大地。可是幼稚的小孩,把眼睛閉上,还說:「我看不見紅色的太陽呀!」他閉上眼睛,怎能看見太陽呢?一般众生,知道有佛法,而不去修行,就是这样的情形,多么可笑!太陽代表佛法,无知小孩代表愚痴的众生,閉目代表懈怠。太陽光雖然普照大地,无所不照,可是閉目,所以看不見太陽。在佛教中,明白佛法的道理,不去依法修行,等於閉目,不見太陽,是相同之理。

如人无手足      欲以芒草箭

徧射破大地      懈怠者亦然

好像有個人,既无手也无足,可是心想用芒草作箭,來射破大地。这种妄想,豈不是痴人說夢嗎?怎能成事实呢?根本做不到的事。懶惰不修行的人,也是这样,不可能有成就。无手足就是不修行,而想用智慧箭來射破一切无明。这豈不是痴人妄想嗎?沒有手足,怎能拉弓射箭?怎能前进后退呢?天天懈怠、天天放逸,心猿意馬收不住心,沒有戒力、沒有定力、沒有慧力,怎能開悟呢?

如以一毛端      而取大海水

欲令尽乾竭      懈怠者亦然

好像用一根毫毛的尖端,想將四大海水取尽,令其乾竭。除非有神通,另當別论,否則,根本辦不到。这是說,对佛法有一點認識,就想得到大利益。这豈不是妄想?整天懶惰,不修佛法,怎能把无明煩惱,執著妄想,貪愛迷惑等破除呢?豈不是異想天開嗎?尽想找便宜,費力小,收穫大。要知道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沒有從天上掉下來的饀餅,根本沒有那种現成的事。懈怠的人,不精修佛法,就像想用一根毫毛端取尽大海水一样的愚痴。

又如劫火起      欲以少水滅

於佛教法中      懈怠者亦然

又好像劫火生起的時候,大地的土,都会燃燒,變成大火鍋。想用一滴水來消滅劫火,也是辦不到的事。在佛教里,不修行佛法,等於想用少水滅劫火一样,是不可能的,所謂「杯水车薪」。如有一车的柴燃燒,只用一杯水來救火,能熄滅火嗎?懶惰人不精进,就是这样。在壞劫時間,要发生一次大火災。这火災不但把地球毁滅,而且又能燒到初禪天,就是色界梵众天、梵輔天、大梵天,所以叫劫火。为什么会有劫火呢?因为到壞劫時期,人心太壞,业障太重,龙王惱怒而不行雨,大地如火龙,寸草不生長。此時,虛空又有七個太陽,同時照耀大地。大海水也被曬乾,於是发生大火,一直燒到梵天。等劫火二十個小劫过去,到了空劫,大地一切皆空,清淨无一物。再等二十個小劫,到成劫時,開始逐漸成就地球。经过二十個小劫之后,光音天的天人來到地球遊行。那時,地球的甘露水非常甜美,如同現在白蘭地酒一样,天人多喝而醉,失去神足通的力量,不能再返囘天上,所以留在人間,成为人类之始祖。这是住劫的開始。

如有見虛空      端居不搖动

而言普騰躡      懈怠者亦然

好像有人,看見虛空,端坐在这里,而身体不搖动,信口開河,便說:「我能騰云駕霧到虛空去,所有的虛空处,都有我的足印。」这种道理(除諸佛菩薩而外)是沒有的。虛空代表佛法,端正而坐代表懈怠。見到佛法,不修行佛法,什么果位也得到。不修行的人,自己还說:「我证得四果阿罗漢,或者我证得十地菩薩。」这是自己給自己戴高帽子,自己安慰自己,也就是自欺欺人。好像在阿育王時代,有位大天比丘,自己沒有证果,却欺騙弟子,說他自己证果了。这就是端居不搖动,而言普騰躡的妄語,是不会有成就的。

以上种种的譬喩,非常重要。我們学佛法,应該勤讀默念,作为警策,提醒自己,不可忽略。時刻要認眞修行,不可懈怠。学佛法,要自強不息,躬行实踐。要曉得大树是一天一天長高的,罗馬是一天一天建築的,佛法是一天一天修成的,所謂「有志者,事竟成」。修一分便有一分的功德,功德圓滿,自然有成就。所謂「鐵杵磨綉針,功到自然成」,大家共勉之!(未完)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60链接(未完)

华严经淺释60 : 无论那一位聽华严经一首偈頌,一入耳根便成道种

华严经淺释61 :有清淨心的众生所見的世界沒有染汚,这是隨順众生的心意而現

华严经淺释62 :你們研究便知:凡是有福报的人有很多執著,有很多染汚法

华严经淺释63 :无论什么经典其眞理都是一样,就是断欲去愛

华严经淺释64:  我們聽华严经要把心量放大,尽虛空徧法界

华严经淺释65 : 世界的成住壞空:每五百年有個小變化,80個五百年有個大變化

华严经淺释66 : 世界数量和佛刹中的微尘数一样的多,这些境界只有华严经才能表現出來

华严经淺释67 : 聽到佛号能消滅无量的罪业:若是念佛号更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华严经淺释68 : 在妙間錯因陀罗網世界的上边,有二十層世界

华严经淺释69 : 你的妄念不起心安定了,魔也降伏了,到什么地方去都是平安无事

华严经淺释70 :在接法之前一定会有天魔來擾乱 这個魔很厲害,要小心絕不是戱论

华严经淺释71 : 參加讲经法会无论聽得懂或聽不懂,都有不可思議的好处

华严经淺释72 : 众生若是造惡业世界便現出險惡;若是造善业世界便現出美麗

华严经淺释73 : 研究佛法不要執著,要由小知大,由少知多,由近知遠,由淺知深

华严经淺释74 : 一切众生在宿世善根所感,才能遇到佛光明和妙音

华严经淺释75 : 凡是有福德的人,所居住的地方都是庄严而清淨

华严经淺释76 : 但問耕耘不問收穫,这才是修道人的本分

华严经淺释77 : 修行人一定要結双跏趺坐才能一念不生,本有的智慧就現出來

华严经淺释78 : 凡是欢喜鬪爭的人,都是阿修罗的化身

华严经淺释79 : 这個娑婆世界中,所說苦集聖諦的名字有很多种

华严经淺释80: 修道人的敵人就是淫欲;不能断欲,不能去愛,就不能修道

华严经淺释81 : 愛不重不生娑婆,业不空不生淨土

华严经淺释82 :学佛法若起厭倦心就不会出離三界,時刻无厭倦心開悟就在一秒鐘之間

华严经淺释83: 見佛不見法不是眞見佛,見法才是眞見佛

华严经淺释84 : 如果執著我,或執著我所,便入生死无法解脱

华严经淺释85: 得到法一定要有功德才能圓滿,如果有法无德就会著魔障

华严经淺释86 : 世間法和出世間法都是假名而已,凡是能說出來皆不是第一義諦

华严经淺释87: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不已,所以叫众生

华严经淺释88 : 自己造什么业就受什么果报,諸业中沒有操作者,也沒有支配者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87目录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全)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60链接(未完)

净慧法师僧伽吒经浅释01-18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300链接(未完)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白话版 全

太上感应篇目录01--52(完)

修福者必看: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净空法师讲述)

自然疗法:不一法师棍棒推拿、按摩疗法教学视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