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圆觉经33:你修的因很重要,发的心如果是圆满觉性,成佛没有问题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圆觉经33 慧律法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65322rijn&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圆觉经33

慧律法师主讲

你们如果要留在娑婆世界度众生,师父跟你们顶礼,赞叹你们,我没办法!我百年之后,不要问我:慧律法师,你要不要捐赠器官?你如果要挖我眼睛,我会张大眼睛瞪着你,我早就说我不要捐赠器官!这样违背我的誓愿,我要静静的往生极乐世界。唯思度脱众生,[而齐修奢摩他、三摩;内则安住静虑,如如不动,外则起诸变化,种种作用。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十九多宝呈通观竟。

丑二十下方腾化观【“若诸菩萨以寂灭力,]寂灭的力量,就是中道。[资于至静]帮助这个定,[而起变化。]就是慧。[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就是同时修三摩,奢摩他。 [此下方腾化观。即法华六万恒沙菩萨,先以寂灭力资于至静,后从下方腾化而现。]变化。[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先取幻化及诸静相。乃先以寂灭力,资发至静,此自修之力也。然后起于变化,化作种种世界,度脱无量众生,此利他之力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二十下方腾化观竟。

丑二十一帝青含变观【“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这就是中道。[资于变化,]这就是慧。[而起至静,]这就是定。[清明境慧。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都是一样的,变来变去。此帝青含变观。此宝含诸佛像,]观对它,它就会变化,[对即变应,]这个宝贝含种种的佛像,你只要面对它,它就会变化。[应而还空。]“应”就是反射回来,它还是归还在虚空。空空洞洞,什么都没有。“应”就是反射,反射回来,什么都没有;一看有佛像,反射回来,又没有。[如灵心观成,包含德用,应缘起幻,]应这个因缘起变化,[而复安静。]你看,菩萨就是神通自在,但是,最主要的是心要静。这个“静”不是我们安静,不是这个意思,这个“静”是无碍、自在、解脱,一切境界不可得。一切境界,他都在寂灭当中,面对一切境界,无一切境界;面对一切相,无一切相,那叫做静。不是说我躲进房间里打坐,谁都吵不到我,我打坐,静,眼睛闭起来,阿弥陀佛,念到声音沙哑。那个不叫做静,那叫做安静,没有声音。在这里,静是自在、解脱、无碍的意思。[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先取幻化,及诸静相。以寂灭之力,断诸烦恼,资助变化,以度众生。虽度众生,远离度生之相,即动而静,其心如如。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二交络三观竟。

子三圆修三观【“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满觉性的智慧。[圆合一切,]就是空、假、中同时。[于诸性相,无离觉性。]佛实在伟大,看到这一切经典实在佩服,在伟大了!于诸性相,不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同时[三种自性]空、假、中,奢摩他、三摩、禅那,[清净随顺。】]什么叫于诸性相,不离觉性呢?就是在一切事相当中无生;一切无生当中不坏事相,智慧心清清楚楚。不离觉性就是于一切相理清清楚楚,而没有清清楚楚的执着。于一切事理,具足无量无边的智慧之心,而不执着有一个智慧之心,这就是于诸性相不离觉性。凡夫没有办法,就要常常观照,凡夫没有办法,不能任运自如嘛!

[此一轮,名如意圆修观。如意宝珠,四方俱照,大智顿觉,三观齐修。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者:谓依圆觉所发之慧,为圆觉慧。此约圆顿大根菩萨,圆解大开,]圆解大开就是所有的解都不偏不倚,讲到空,即假、即中;讲到假,即中、即空;讲到中道,即空、即假。[即依圆觉慧,圆合一切;]怎么样才能圆合一切呢?无相就圆合一切,无一切相就圆合一切相;你如果有相怎么样都不能圆满的合,动念即乖;你动到一个念头,就不能合一切相。《金刚经》说:一合相,什么叫一合相?空有同时具足,性相一如叫做一合相,一合相就是绝待。[即指二十四轮,而修习之:是为一修一切修也。于诸性相,无离觉性者:皆以悟净圆觉,以净觉心,而为其性。或单修、]一个、[复修、]二个、[齐修等,]三个,[而为其相,相虽不一,究竟不离圆觉自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同时下手,圆满修行,[三种自性。清净随顺者:即指大根菩萨,]上根利智就是大根,根机太利了!

[圆修、即一修一切修也。三种自性清净,如修奢摩他时,即具三摩、禅那;修三摩时,即具奢摩他、禅那;修禅那时,具二亦然。]师父刚才讲过了,空、假、中就是这个意思。修空,即假即中;修假,即空、即中;修中,即空、即假。[如是则圆觉自性,清净无碍,而二十四轮,皆随顺而具成矣。《直解》云:三观一心,]中观、假观、空观一心。[一念具足。]事实上也是如此。[即初云:圆照清净觉相,圆觉圆合,即圆照。一切、则该十法界。]“该”就是包容,包容了十法界,一切就包容了十法界。[于诸性相,]理叫做性,性就是理;理,道理来讲,相就是事相,性相就是理事。[无离觉性,]理跟事都不离觉性,那当然就是圆融了。[即清净觉相。]要常常提起正念,千万不要让烦恼得逞。[诸佛本起因地,唯一心圆照法界,以为妙行故,二十五轮,究竟归极于此。]就是圆满。[意显此一观,以为圆修,其二十四,皆随根耳。]皆随根机而变化。[二观网交罗竟。

癸三结成正因【“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 善男子!是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为本修因,]你看,他一下手,就用圆满的修行,[即是修行正因。]对跟错就差很多,譬如他一出生,就出生为皇宫的太子,将来就成皇帝。你想想看,他投胎选对了人家,早不来出世,晚不来出世,等到皇后正要生产时,他就跑出来,一出生就是太子;你有这个命吗?我们一出生就注定要捡垃圾、扫地、杀猪、抓鱼、捡河蜆,我们可不可怜!我们没办法一出生就跑到皇帝的家!举这个例子就是说:你修的因很重要,你发的心如果是圆满觉性,亲近善知识,一念之间,你成佛没有问题。你如果亲近错误,那死定了,会很惨!虽然百千万亿劫一直修行,可是错误,法不对,起步就错误。而且修行,我们人脚步不能踏错,那来不及了,这一点都不能闹着玩的。脚步踏错,你就完了,你到临命终的时候,才来后悔:我修行错误方向!你完蛋了![二十五轮者,前举意标数云:依于未觉,幻力修习,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今观网交罗中,单修三观,交络三观,圆修三观,]单修三观就是奢摩他、三摩、禅那各个修;交络三观就是错综复杂的修;圆修三观就是同时。[一一别明已竟。故结云:]结论中做结云。[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随其自具根性,修行如是。三结成正因竟。

癸四总示修习【“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就是依着这二十五轮,[当持梵行,]就是持戒的意思,持戒律。[寂静思惟,]冷静的思惟。[求哀忏梅,经三七日。】]三七就是二十一天。 [此总示修习之法。]修行的法。[诸新学菩萨及末世初心众生,]如果要[设欲依此轮而修者,自当严持禁戒而修清净梵行,以戒为无上菩提本也。尸罗不清净,]“尸罗”就是戒律,戒律不清净,[禅定不现前。寂静,即定也;收摄身心,寂然不动。思惟,即正思惟,慧也;正慧观察,思惟修习,具戒定慧,心在观门。如是修行,必定成佛,然恐多生业障,]我们人都会有业障,[障蔽净心,必须礼敬三宝,求哀忏悔,]我常常跟这些修行人说:我们拜佛,同时可以三业清净,身拜佛,口念佛,心观想佛。身、口、意皆清净。如果我们只有念佛,那么,就要摄心念佛,心才会定。所以,这要自己调配好。容易昏沉的人,第一、要大声念佛,或者是多拜佛。容易散乱的人,要谢绝外缘,多多打坐。容易掉举的人,就是浮动的人,心容易乱的人,要谢绝外缘,多打坐,静坐念佛。高僧大德常常开示我们,我们想要三业清净,要多拜佛,不能说我们只有做功课,但是,不拜佛,这样不好!我们做功课要多拜佛,拜佛也是一种运动,对我们的身体也很好。有的人他自己规定:我一天要拜佛一百拜,或者是三百拜。既是运动,又恭敬佛,所以,他拜佛就是又念佛、又观照佛,容易得定,容易灭罪消灾,很恭敬。[发露先罪,洗涤瑕疵,经三七日,以求感应道交也。]我们的心不清净,就无法感应道交。

[【“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各安标记就是我们讲的抽签,标示清楚。[至心求哀,随手取结。]我们很虔诚,至心就是诚心诚恳的求哀忏悔,随手就拿过来,取。看你的因缘,要修哪一法,取你打结做记号的那个签,看看写什么。[依结开示,]你抽到的是第几轮,[便知顿渐;]这样就知道你的根机是顿根或渐根。[一念疑悔,即不成就。”】]你只要有丝毫怀疑或者是后悔,这样就不能成就,不够虔诚。目前来讲,没有人这样修法,没有!目前没有修这二十五轮,是怎么修怎么修的,目前没有。

 [于二十五种轮观,各安标记,书写名字,做成阄]阄jiu[,]台湾话叫做抽签,[供佛前,礼念虔诚,至心求哀,随手取结,以卜应修。]看自己要修哪一法。[依结开示,便知顿渐者:即依所捻结,即阄也。开取指示,何观应修,便知自根是顿是渐,依示而修,自然可入。顿渐者,单修一观名顿,以观观皆究竟故。渐乃顿中之渐,]不是根机差的渐,都是顿根的渐。[谓顿中略分前后,少时俱成也。]只要一点点时间,就可以成就,因为大家都是顿根。那个“渐”是形容顿里面的渐,而不是说差的意思,不是这个意思。[一念疑悔,即不成就者:或起一念,疑而不修,或既修而复悔,则于圆觉,皆不成就,痛宜戒之。初长行竟。]我们念佛也同样如此,你念佛不能有一念怀疑、一念后悔,都不行。要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对佛讲的经典不相信,你要如何修行?不可能的事!

壬二偈颂癸一标颂【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癸二正颂(四科全同长行。)【“辩音汝当知:]辩音菩萨,你要知道,[一切诸菩萨,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所以,我们的心要定。哪几种呢?[所谓奢摩他,就是定。[三摩提]就是三摩钵提,就是慧,[禅那。]中道。[三法顿渐修,]有顿、有渐,看个人的根器,慢慢的修。[有二十五轮;】]“有”就是共,总共有二十五种情形。

 [圭峰大师云:今修观之人,先以所依之体为本,而起观行。长行云:圆觉清净,无能无所,心冥此理,]心如果合这个道理,[即禅定义。若冥此理,即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为起行之本,]修行的根本。[此即因地法行,乃自性天然之本定,不动摇,不生灭。如来告辩音,汝应当以智而知。此借当机,以儆在会诸菩萨。]“儆jing”警察、警告,来警惕在会的菩萨。[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者:谓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与事事无碍,]注意!这个是《华严经》讲的,理无碍、事无碍、事事无碍、理事无碍,那叫做四无碍法界,《华严经》都是讲四无碍法界。[清净妙慧,皆依自性,所具天然本定而生,依清净觉心,]依我们清净的觉心,[修习而成。所谓奢摩他、三摩、禅那,三法顿渐修,如前解,共有二十五轮。

【“十方诸如来,]这是已经成道的圣者,[三世修行者,]三世修行还未成果,还未成道的人。[无不因此法,]没有一个不是因为以圆满的觉性修行,[而得成菩提。]可见《圆觉经》有多重要!十方三世诸佛、一切修行人,都要按照《圆觉经》修行,你不了解圆觉,要如何修行?根本就不可能!念佛也是要圆觉,念佛配合实相叫做圆觉。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惟除顿觉人,]除非此人的根机大利,[并法不随顺,】]并法就是并及一切法,一切存在法,他都可以合这个道,他不随顺就是不取于相,不执着,也不必按照这二十五个轮去修行,叫做不随顺。意思就是:他能够在一切法触目合道,不同于一般,必须经过这二十五个轮。为什么?他不随相故,没有外相。像六祖,根本没有根据这二十五个轮。就是一切法都可以合道,不必随顺二十五轮,是这个意思。

[十方已成菩提之如来,无不因此而得成。三世修行者:此指未成菩提,而修观行之者,亦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也。此如《楞严》所云,三世通修之法:“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斯门”就是此门,就是在这个法门,他已经按照这个法门修行成就了,叫做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都是入这个圆明的法门。[未来修学人,]还未修行的人,[当依如是法。” ]要按照这个法。讲来讲去,总而言之只有一句话:修行人要有志气,就是这句话而已。要有很大的志气,下决心:我要修行,我要以圆觉的法,无所住。直入本性,学习慢慢放下也可以,但是,要花很长的时间。[惟除顿觉人,并法不随顺者:此两句拣上根,]特别的说明是上根的人,怎么样?[惟除上根]上根是例外的意思。上根的,不按照二十五轮,[圆顿悟解之人,天资特别,慧性超然,并及于一切定相之法;不随顺者,不必具依二十五轮,]一项一项,有一个定相去修行,不必![及道场探结等。]都不必![不随顺法者:不取相也,既不随相,即随真觉。此乃顿入圆明,触目合道,不可加之绳索,]不可以加之任何的束缚。[伤平无疮,]伤平,没有一切的疮疤。为什么?[是前知幻即离,不作方便,]当下就是。[离幻即觉,亦无渐次,]所以,这个是例外,[故除之矣。]除之就是:这个是例外。

 [【“一切诸菩萨,]诸菩萨就是人[及末世众生,]也是将来要修行的人。[常当持此轮,]就是法,常常按照这个轮来修行。[随顺勤修习,依佛大悲力,不久证涅槃。”】初两句指应修人。第三句指应修法。第四句谓随顺此法,精勤修习。后两句依诸佛大悲愿力,不久可证涅槃也。二明单复修习竟,并威德科,一二问答,三观修行竟。

己二二问答两重除障 庚一除我入觉 辛一净业启请 【于是,净诸业障菩萨]这菩萨的名号有四个字:净诸业障。台湾没有三个字名字的法师,我本来是想创新一下,给徒弟取三个字的名字,后来想想不好,人家会讲话。[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此请佛之仪,如前释。]又有一个菩萨发问,我们又有经典可以听了,菩萨再继续问,他们问得愈多,经典的份量就愈大。

[辛二正陈请词  壬一庆前【“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这太不可思议了![一切如来,因地行相;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太法喜了,得未曾有。[观见调御]睹见我佛调御之师,调御就是佛,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睹见我佛调御之师,调配、调伏我们三业的大导师。看见佛陀怎么样?[历恒沙劫]你看佛陀是怎么修行的?我们也是要修很久,也是要经过恒沙劫,一样。[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犹如一念,我等菩萨深自庆慰。】]这讲的太好了,就是这一念头而已。简单说:这一念解决,无量劫来的问题就解决,就是放下、就是空。无量劫的痛苦,是不是“执”这一字?是不是这样?你今天为什么会烦恼?执着嘛、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嘛!我们无量劫以来,一刹那之间,我们就悟到,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一切相皆是生灭,幻化不可得的东西,一念之间马上就觉悟。无量劫的痛苦,在今天听经闻法当下,你就统统解决。一切外在的是是非非、好坏、对错、善恶,对我们就没有作用了。

所以,六祖说:不思善、不思恶,就那么时,就是明上座本来的面目。就那么时就是什么?就是智慧心,不要落入善的观念,也不要落入恶的观念,就那个时候,充满着一颗智慧的心,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就是这样,讲起来很简单,哪有困难?本地风光,朗然照三千大千世界,束缚不了我们。开悟的人讲起来很简单,不悟就很难![我等菩萨深自庆慰]就是在一念之间,所有统统现前。所以,要记住!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念头,我们的念头修到不必修了,就与佛一样,就完全结束,就完成佛道了。要不然修行你修什么?靠体力吗?如果要拼体力,你肯定输,靠体力我们没办法!我讲这句话,胖子最高兴,因为胖子拜佛很痛苦,他一拜佛就满身大汗,汗如雨下。幸好有这个法门:不起于座,即得本性,还好!大胖子,浑身都是肉,你叫他拜佛,一拜下去就爬不起来,他最喜欢:不起于座,即得本性,阿弥陀佛,一句佛号,单刀直入。幸好佛陀介绍了阿弥陀佛,救了胖人,不然要他拜佛很痛苦,只怕会热死。一切都在这个念头而已,犹如一念。

[大悲世尊,解见在前。为我等辈,总明观行,]我们的观行。[依悟起修,略明三观行相,犹可领解。又为我广说,二十五轮,于一味法中,广显差别,而差别不乖一味,尤为难见,是诚不思议事。此从一心,建诸定轮,乃如来因地行相,令大众同闻,故云:得未曾有。睹见调御历恒沙劫,一切功用犹如一念者:睹见我佛调御师,经历恒河沙劫数,难行能行,勤苦境界,一切功用。夫果德称真,约理可照,今一念备知,炳然齐现于心,如琉璃之瓶,盛多芥子也。]芥子就像芝麻那么小;透明的叫做琉璃,装了很多芥子。[我等菩萨,其庆幸欣慰,为何如哉!一庆前竟。

壬二问后【“世尊!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我们这个觉悟的心,本性是清净,为何会染污?是什么原因被染污?使诸众生迷,就是不觉,[闷]就是不通,因为不觉而不通畅。我们人如果心不通畅,就要疏通;大便如果不通畅,就要疏通,不然会便秘。我小时候曾经因为便秘,被拉去灌肠。不入就是不能证入,是什么原因,使我们众生不觉悟、不通?所以,无法证入这个境界?不入就是无法证入。[惟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令此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眼睛就看得清楚,因为我发问,佛讲法;将来眼就是引导众生走入正途。令将来的众生,引导一个正确的方向。

[前云: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是显自性,由来清净,]自无始劫以来就是清净。[故当机蹑此]就是依照这个[以为问端。又云: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未觉、即是不觉;不觉、必有染污。故当机蹑此,以为致疑之由。问曰:圣凡比较,天地悬隔,觉心]我们觉悟的心[本净,悟即应同,]为什么[更因何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迷,即不觉;闷,即不通。]水沟的水如果不流通,就会发臭。[不入者,不能证入。惟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者:惟愿如来不舍大悲,广为我等开示令悟法性。法性者,诸法之实性也。《大疏》云:]《大疏》是一本书,[若直谈本体,]直接讲到本体,[则名觉性,若推穷诸法,皆无自体,]无自体就是无自性,[同于一性,即名法性。今推破四相,]推破四相就是生、住、异、灭,统统不可得。[豁融诸法,全同觉性,故云:开悟法性。从前经文,但云觉性,惟此段云法性,意在此矣。令此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者:令此现前大众以及末世众生,辗转相传,永不迷闷,作将来众生之正法眼矣!]如果不是菩萨帮我们问,我们也不晓得怎么问。幸好菩萨帮我们问这么多问题,菩萨问了很多,所以,我们今天有正法眼、将来的眼,就是因为菩萨有问,所以,多问也有好处。

【说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二正陈请词竟。

辛三如来赞许 【尔时,世尊告净诸业障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咨问如来如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我好好给你说明。[重言赞善,为利今后。咨是谋义,谓有所谋而问也。方便者,入觉之权巧方便法也。告以谛听当说。

辛四承教静听  【时,净诸业障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今天身体特别好,心情特别高兴,因为不晓得明天会不会有台风,今天就多讲一点。

[辛五正答所问 壬一长行 癸一开示障道四相 子一开示迷识四相 丑一迷识执相【“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这一段是佛陀开始回答净诸业障菩萨所问的问题。 [此正答染污所以。一切众生,指六凡以及二乘,以唯知有六识故。]一般众生跟二乘知道有六个识,小乘只有讲六个识。[从无始来者:]就是久远的时间。[远指晦昧真心而来;]晦昧只是一种形容,光线透不过来,光线被遮住了,所以用晦昧。那么,真心透不过来,所以,晦昧真心而来,就是指无明。[究其无有始相可得,]没有一个开始之相,[故云:无始。]因为[迷真]迷失真心,[起妄,妄上加妄,]妄想心加上虚妄的外境,[故有第六意识,已属至妄;此妄想乃从意识中所起虚妄想念。]妄想的念头,[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妄认就是错认,错误的认同,这个四大为自身相。我们贪不断,我们贪财、贪一切境界,结果百年之后,一样也带不走,甚至到百年之后,死不瞑目,因为还有很多事情、心事未了。

所以,死后只闭上一眼,另一眼闭不上,眼睛变成一大一小。我们一直认为,这就是我们自己的身体,一直到死,还一直执着这个身体是我。[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境界是虚妄的,身体也是虚妄的,虚妄的心攀缘虚妄的境界,当然就把虚妄的影像当作是自己的心。所以,把整天乱七八糟的妄想心当作是自心相,所以,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因执五蕴幻妄身心,]从小到死一直坚固我们这个身体,[取为自体,]都认为这就是我们的身体,[为我相;计我辗转,趣于余趣,为人相]计我辗转就是执着我,执着有一个我,辗转就是继续轮回,转换的意思。由人转换成畜生、转换成天道,辗转就是一直转换。执着有一个我,然后一直转换,然后趣向于,余趣就是其他的六道轮回,所以叫做人相。[(谓我是人趣,非余趣);]也就是其他的六道轮回,所以,他就强烈的执着。[计我盛、]“盛”就是有势力、有钱财、身体好。[衰、]、也就是不好,身体差、贫穷等等,别人瞧不起我们,执着苦,什么是痛苦,什么是快乐。

[苦、乐,变异相续,]一直变化,一直变化,执着这种东西。事实上每一天都在变化的东西,实在不是真实体,他就认为[为众生相;]底下讲寿者相,[计我一报命根,不断而住,]不断而住就是从小一直执着,认为我现在还生存着,我现在还有这个生命,支持生命存在的叫做命根。计我一报命根,所谓的呼吸,还有一口气,命根。不断而住,一直连续的一直到临命终。[为寿者相。]寿者相如果要直接解释,就是一期生命的始终;一期生命的开始到结束,叫做一个寿者相。这是一般的解释,《圆觉经》的解释就不是这样子,《圆觉经》对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后面会讲到,它不是这样解释的。它全部执着在一个智慧里面的一种四相,这是迷了的四相,迷识的四相,迷了意识形态的四相。迷了智慧的四相就不是这样子,迷了智慧的四相,就是《金刚经》讲的:我证悟了初果,我能不能当作初果?世尊,我不作初果,所以,我证得了初果。因此,迷识的四相,叫做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迷智的四相,是证、悟、了、觉四相;我能证、我能悟、我能了、我能觉,迷于智慧的一种四相,跟迷于意识的四相是不一样。修行人也有迷惑,因为他没有究竟。修行人也有迷惑,他迷惑什么?迷惑:我能证!证什么果,我能观照,我能悟,迷智的第二相,悟,迷于悟;我迷了,我能觉悟。证、悟、了、觉就是迷智的四种相。[此四相,虽随境转计,究竟惟一我相也。]作为代表,唯一的我相,就是在每一个时空的架构上,都有一个主宰性的一种执着。[认四颠倒为实我体者:真我本有,迷而不知,妄我本空,执之为实,]我们都一直执着,认为这是实在性的东西,[故曰:颠倒。]颠倒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其实没有这四相,所以,认四颠倒为我体。[为我真实之自体,名为迷识境也。]迷了这个意识的境界。[初迷识执相竟。

丑二别成凡小 【“由此便生憎爱二境。]这个就开始要造业了,造业就是苦集灭道里面的集谛,“集”就是集合烦恼而生。因为妄想心,执着这个妄想的境界,所以,就产生什么?产生恨,“憎”就是恨,“爱”就是占有。因此就产生爱、恨两个境界,爱恨交织会毁灭一个人。[于虚妄体]就是虚妄的假体,[重执虚妄,]再一次的又执着这个虚妄,又再一次的执着虚妄的东西。[二妄相依,]这个妄想心本来就是虚妄的东西,而外境也是假的,妄想心执着妄想的境界,二种虚妄互相相依,相依就是有这个因缘。[生妄业道。]就产生这个业,所以业道。到这里是四谛里面的集谛。底下是苦,[有妄业故,]因为我们有虚妄的业,有业就有苦。业,长久下来就变成力量,业力。[妄见流转;]又虚妄的见到生灭法的流转,我们今天就是这样,因为生生,宿世的爱与恨交织,放不下,计较。我们今天有这个业,所以,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因为在这个世间,都是虚妄的东西,虚妄的东西,看到的都是生灭变化无量的东西;但是,我们不知道这是生灭法,我们不知道这是假体,我们又再一次的受苦,在苦中又作乐,然后又去造业。惑、业、苦,一直继续,四谛法里面,这算是苦谛。

[厌流转者,]厌流转就是讨厌这个生灭法,心生厌离生灭的话,他就想修行,所以,这个是苦集灭道的道,他想修行嘛!你讨厌这个生灭法,讨厌这个六道轮回,你就想要修行了,我们就想要修行了。想要修行,怎么样呢?所谓注转就是生灭,就是烦恼,我们如果在流转当中放下,流转对我们就没有作用。以空性的心,来看流转的法,流转的法也空。讲空比较抽象,讲放下,存在一颗智慧之心,清清楚楚,但是,不被它影响,流转对你没有作用,当下就进入不生不灭。现在的心是不生不灭,将来就进入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所以,我们[妄见涅槃。】]为何讲妄见涅槃?因为你有取有舍!涅槃就是苦集灭道的灭,妄见涅槃,这是灭道。前面那句是舍,要舍掉流转,妄见涅槃;取,这是小乘,指小乘能所不断。所以,整句从头到尾,就是四谛法,苦、集、灭、道。 [由此认为实我之故,于违我之境,便生憎怨之心,于顺我之境,便生爱著之心,]执着的心。[故云:二境。]不是爱就是恨,(未完)

慧律法师圆觉经讲座01-30目录(未完)

圆觉经31:首先要了解心如何静下来,心若不静,心佛就不得力

圆觉经32:眼睛看的、耳朵听的都是假的,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是真的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