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伽经35:我不反对念佛、诵经,但你一定要了解真如之相才能够用功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楞伽经(一)35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67937v50z&width=500&height=375&auto=0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法师讲座

楞伽经(一)35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所有的法界一起讨论叫做一真法界大总相,大总相就是不是个别讨论,不是别相,总相是对别相讲的,大总相一切法门,诸位!补上几个字这个可重要,法门底下补上:之真如本体。它无量劫来,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佛出世也不增,佛不出世也不减。诸位!心真如者,问题就是你有没有去体悟,不管佛出世跟不出世,我们都有一颗真如的心,跟佛出世不出世没有关系,只是因为我们有佛出世,来启动我们的真如心,作为我们的增上缘,这个比较快。因为佛是示现的大圣人,如果靠凡夫自己来悟,那可就久远了,所以心的真如相是什么呢?它是一真法界的大总相,也就是一切法门的真如本体。什么叫做真如本体?就是毕竟空的本性,所以在物质的角度来讲,叫做法性,在有情的角度来讲叫做觉性,在植物跟矿物来讲叫做空性,在无情物来讲叫做法性,在有情的角度来讲叫做佛性,在动物跟植物的角度来讲叫做空性。

无论是佛性,无论是法性,无论是空性,是毕竟平等的,所以佛证得法界并没有增减,佛界并没有增减,众生界也没有增减,所以常常很多的众生误会,我们的众生越来越多了,怎么样?那么这个地球你看!你是说人一直增加来,有的地方就一定会减少,其实他不了解空相的道理。既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五蕴本来就空,人其实没有增跟减的,人来到这个世间,其实全身都是灰尘所构成的,就是地水火风的颗粒微尘所构成的,其实这个色身是属于大地的,大地并没有增减,因为它是空性的东西,所以佛陀照见了四大本空,五蕴无我,因此说人有增跟减,那是一种妄动,整个宇宙这个法界,佛性众生界没有增减的,所以在这个贤首的《五教仪》讲:舍利弗,法界者毕竟空,佛界者毕竟空,众生界者毕竟空,是故舍利弗,佛界者即是法界,法界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就是佛界。是故舍利弗,法界不增不减,众生界不增不减,佛界不增不减,是佛之知见。

一切众生应当如是来体悟。这在《贤首五教仪》里面,就讲得非常清楚,意思就是法界、众生界、佛界,并没有增减。诸位!有增有减是妄动,我们来到这个世间用识,它就有增跟有减,用性它就没有增跟减,所以用识就是惩罚、执著、分别、痛苦、煎熬、烦恼,用性就是解脱、清凉、般若、无相、空性,那现在就要看你用什么心来过这个日子,所以圣人看,生活跟凡夫一模一样,它没有差别,圣人跟凡夫一样统统在生活,可是那个心境是迥然不同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什么是圣人的境界呢?是深不可测,因为它不可思不可议,佛的境界是不可思不可议深不可测的。

即是此义。这真如之相又是怎样呢?《起信论》上又说:“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为什么离心缘相呢?离开妄心,因为心缘就是能缘,相为心所缘,离心缘相,这个能缘的心缘外境,当然就是有心缘相了。离心缘相就是离开能所了,毕竟平等,所以,什么是佛法?毕竟空就是佛法,平等心就是佛法。诸位!用一颗无相的平等心,你可以享受一生一世,任何一个时间跟空间,没有任何的罣碍,因为诸法毕竟空,空就是无相,无相就进入清凉。我们为什么活得这么痛苦?就是有相,有相一定是能所,就有妄想。所以为什么要学佛?就是提高内心里面那种般若智慧,清凉的智慧,这个佛法可不得了,可以让你用生命去投注的。

所以,师父大一就听到了佛法,我就知道佛法是可以用生命全力去投注的,因为它能让我们彻底地解脱,任何一法都不可能,所以这个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不可破坏的意思就是,烦恼可以破坏,真如不可破坏,烦恼断尽,烦恼是可以破坏的,因为烦恼空无自性,可是真如离尘有自体性,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所以六祖讲:万法无有真,离假一切真。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但随妄念,不可得故。”因此世间编造了种种语言,语言让我们方便,编造了像中国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个文字也是让我们方便,所以因此要了解,古圣贤所留下来的文化很伟大,我们非常地尊重跟赞叹,借重了语言跟文字的记录,使我们今天可以听经闻法,但是不可在语言文字里面著相,不可著语言相,不可著文字相,应当依义不依语,所以佛在经典里面“四依止”: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你看!佛讲得多清楚,依本性的般若智不可依识,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你看,佛真的是个大觉者,没话说的。

伟哉斯言!又说:“言真如者,亦无有相,有相便有能所,心境和合,是不是?谓言说之极,因言遣言,因为语言而遣除那个对语言上的执著,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又说:“亦无可立,为什么?毕竟空,绝对的空,就是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真如。”诸位!当知一切法不可说,因为它无相,不可念,因为它是真如念、般若念,不是妄念。这不可念,就是不可以妄念而了知,就是这个意思,就是你没有办法去猜测它到底是什么,去想像它到底是什么,叫做不可念。这个“念”有包括想像、推论、臆测、思惟,叫做不可念,真如不可思惟,因为它不可思议,真如不可念,因为妄念遥不可及,永远触摸不到真如。

这是“真相”最好的诠释,欲复一真者,必于此用力。你想要恢复唯是一心,唯是真如者,你必须在这个地方著力点,要用功意思就是,一定要了解真如之相,你才能够用功。所以师父重复地讲,我不反对念佛,但是你一定要用摩诃般若智慧念佛,我们不反对你诵经,你一定要用摩诃般若来诵经,你内心里面才不会有烦恼,才能够达到究竟义是什么。学佛的人不能说,我念阿弥陀佛……很好!然后呢?也不听经也不闻法,自己掉进去我执我见里面,然后一问三不知,那佛教不会灭亡吗?号称大智慧的三藏,就摆在那边闲着,对不对?因此,我们一定要记住!师父主张用般若智慧念佛,用般若智慧来诵经,所以记得一边念佛要一边解,这是很重要的,念佛是行,一定要解,所以你今天几岁的人都可以,你六十岁或者七十岁:我来日不多了,念念佛还是要听经闻法,这下去的菩提金刚种子,般若的种子是生生世世存在的,这个听经闻法这个善根因缘力薰习到八识,百千万劫不会消失,所以师父在水陆开示说,你这一辈子你只要记住我一句话:你要带走的那个能带走的东西,就是你的法身慧命,你的善业,学佛的人不会去造业,对不对?学佛的人还去杀人放火吗?对不对?都要持五戒,都要持八关斋戒,持菩萨戒了,还去造业?所以什么东西可以带着走的,你要带走那个东西,听经闻法的业,金刚菩提种子的业,行善布施的业可以带着走。那什么带不走呢?什么带不走那就放下,什么金钱名利房地产,搞到全世界最大的美国总统,是不是?很大啦!俄罗斯总统那搞得很大,怎么样?生灭法的东西,他对国家有贡献,问题不是个解脱的圣人,跟佛不一样。

有一团来参访师父,那一团不是很了解佛法,就问了一个问题说:师父!那爱因斯坦跟佛不是一样吗?我说:哇!你老人家讲了很严重的错误,这个爱因斯坦怎么会跟佛一样呢?爱因斯坦E=mc2,质能互换,是不是?他是科学家,跟佛不一样,佛是开采内心深处的真如,见性可以让一切众生解脱啊,当然爱因斯坦也很伟大,我们现在所有的这些微软的东西,都是这样慢慢演化而来的,他的质能互换,一些,现在所有的科技都跟爱因斯坦有关系,什么摄影机、录影机、照相机很多很多的电器,都跟爱因斯坦(有关),发电厂怎么样,都跟爱因斯坦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你看,他没有学佛,他问的这个问题就不着边,爱因斯坦跟佛怎么会一样呢?完全不一样啊,是不是?把科学家当作佛,把佛变成科学家,所以讲的就是外行的话,没有触及到佛的一点点。

“业相”:这与《起信论》所说的“业相”相同。本来是一真如之相,由于一念无明妄动,便把真相转为业相。所以业相又称无明业相。为什么称为无明呢?因为妄动而造业。什么叫无明?业相上面的业怎么来的?来解释。诸位!无明是因,业就是果,无明妄动就变成造业,所以这个无明业相解释起来,可就很好解释了。由无明的因变成了无量的业。怎么来的?就是妄执、妄动、妄分别、妄颠倒,所以众生是佛称为可怜愍者,就是你要去同情众生一天到晚就看看哪里比较好吃的,看看哪里可以泡汤的。讲到泡汤,台湾有一个男士结婚结了很久,不会生,正常的男人都会生,对不对?他这个男人就是不会生,结婚很久,他就怪他老婆了:我娶这个老婆,是不会下蛋的母鸡。逢人就说:将来我在外面要再交一个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国一、国二,要生一个传宗接代,这个男的也泡汤,泡了很久,这个男士非常喜欢泡汤,而这个泡汤呢?他泡的温度特别的高,高,后来去检查,他老婆去检查,他老婆没问题完全正常,排卵完全正常,荷尔蒙指数完全正常,是正常的女人,Is normal woman.完全正常!那糟糕了,换老公:老公你去检查一下。我没问题!你看人高马大、玉树临风,结果去检查,精虫剩下几只,不是断头,就是断尾,一点都不能游泳,很惨的,糟糕了,到底发生什么事,为什么不会生?他就问这个医生。医生就跟他讲:冷静一下,你冷静一下,你最近有做什么?他说:我没有啊!那你还有做什么?你想想看,你比较喜欢什么?他说:我比较喜欢泡汤,而且喜欢温度比较高的。医生说:这就对了,这煮熟了怎么会活呢?说的也是,煮熟了。听得懂就好。煮熟了!

所以在座诸位,雄性的器官在外面,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你懂吗?这个是大学问的,雄性的器官,煮熟了,在外面是什么原因,就是要冷,我们雄性器官,在外面就是要保持那个冷,冷,精虫才地慢慢地一直生、一直生,太高温了,精虫会杀死的,所以我们雄性的睪丸,它如果缩在身体里面,它温度就太高,就制造不出精虫,原来是老公的问题,一直怪他老婆,后来泡汤泡死了无量无边的众生,可真是很糟糕了,很糟糕。后来他就知道,医生就建议:从此以后你不要去泡汤。人家后来就生了,后来就真正的生了。这个就是了。所以我告诉你知识也很重要。师父!你怎么懂这么多啊!当然,因为我是师父嘛,我除了不会生孩子,其他我都懂,不会怀孕,其他都知道:天地万物、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科学统统知道。

又,这“业”是什么意思?一切的动或作也就是心动,这个是指种子。(心动、造作)都叫业。因此《起信论》上解释说:“以依不觉故心动,为什么不觉悟呢?因为没有觉悟到真如,故名为业,说名为业。”简单讲,业,就是内心妄动支配着身口意,生生世世所留下的业,如果成为力,一种业力,成为力,业成为一种力,那么就是强大的习惯性,所以业力没办法掌控的,没有办法掌控的。所以心动,或者一念妄动就是业。诸位!《地藏经》怎么讲?娑婆世界起心动念,无非是怎么样?无非是业。欸!能障圣道,能深什么?(巨海。)欸!所以说嘛,这个就说明了业。所以,《地藏经》要好好地诵。为什么会心动?因为无明(《起信论》称“不觉”)。这业相一成,便转真如体为阿赖耶体;所以阿赖耶体在旁边:(藏识)。真如体在旁边写:(如来藏)。

诸位!这个你一定要知道,因为那个名词到最后,因为如来藏是佛教大乘后期的思想。佛陀在世,再来就是部派佛教,再来就是密宗、密教兴起,再来就是大乘佛教兴起。整个佛教的兴起有四个步骤:①一、佛在世,②二、部派佛教兴起,③三、密宗兴起,第三个阶段密教兴起,佛灭度以后大概五、六百年,密教兴起。④再八百年大乘佛教兴起。所以佛在世原始佛教,再来就是部派佛教,再来就是密教,再来大乘佛教。所以如来藏这个名词是大乘佛教后来后期的名词,所以真如体就是如来藏,阿赖耶体就是叫做藏识,因为你要先背这些名相,才不会后面被搞混了。或者说:就把真如熏成阿赖耶,把真变成妄,净变成染。一切众生生死的转折点在此,迷与悟的关键也在此。

“转相”:“转”,是转变或转化之义。通常是指阿赖耶的三细相中之“能见相”,或者叫做“相分”之生起:所以,诸位!相分生起跟见分,其实只在刹那一秒钟,在刹那一秒钟,为了解说,讲相分、讲见分,其实它几乎是同时的。无明把真如体熏成阿赖耶体,也就是一念妄动,本来离念的灵知,变成妄动的染净。诸位!离念的灵知就是真如体,那个灵知跟那个灵芝不一样的,你不要写错了,很多人写这个笔记,离念灵知,还长生服用那个灵芝。无明把真如体熏成阿赖耶体,而成无明业相之后,诸位!在这个时候,还没有能所的分别,业相也只有相,相一定要有见分。然后再继续熏,便把本来无能无所的阿赖耶体,转成能见的见分,所以称为“转相”。在座诸位!这个“转相”有个重要的,由一辗转成八,然后由前七熏又转过来反熏第八意识,所以这转来转去是互相的。这第八意识,妄动,出生前七识,前七识又反过来互动,又熏习第八意识,种子起现行,两千熏种子,所以这个转动由内转到外,由外转到内,注意这个统统是识的功能,所以转相就是这个,但在本经,这“转相“不全是指阿赖耶的见分之转化生起,而是说诸识八个识喔,八个识都有存在,都有此受熏或互熏而转变之相(因为经文中说:诸识皆有转相、八识皆有转相、业相、真相三种相),这是与一般狭义的“转相”不同,也是比较究竟的说法。

【义贯】“大慧,诸识”都各“有三种相”状或性质:眼识有眼识的相状性质,耳识有耳识的相状性质,乃至于第七意识末那识有末那识的相状跟性质,第八意识有第八意识的相状跟性质,八个识统统有,也就是说八识各有四分的意思。一、展“转”变化的“相”状与性质,二、无明动作“业”用的“相”状性质,无明、动作、业用的相状性质,三、“真”如无变动起灭的“相”状性质。

【诠论】本节经文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指出:“诸识都有真相”。真相就是真如之相,所以这个“诸识”,在旁边写着就是:八识,就是我们所讲的八识各有四分,现在是八识都有真相,就是眼见,眼识出生的时候,当体眼识即空就是见性,耳朵闻动静不起分别,如如不动这个就是闻性,所以我们有一个无位真人,出生在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就是我们有一颗清净的自性,在眼叫做见性,在耳叫做闻性,在鼻叫做嗅性,在舌叫做尝性,在身叫做触性,那么在知第六意识叫做觉性,见闻觉知统统有一颗本性在作用,而虽然六,其实是一,因为眼识当体即空,就是眼识真如之相,耳识当体即空就是耳识真如之相,所以修行的方法不一样,用眼、耳、鼻、舌、身、意、末那等等修行都能成佛,所以二十五圆通,用六根、用六尘、用六识、用七大都能成佛,都能成就,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据一般所了解的,唯有真如才有真相,而诸识全是妄相,因此想要灭妄求真,而不知妄中有真,补上两个字:当下。妄识当体即空,当下就是真如,所以当你过得很痛苦的时候,你又学佛,那师父恭喜你,恭喜你!因为你开悟的日子到了;当你接受世间无尽的痛苦、烦恼的时候,师父恭喜你,因为你接近解脱的日子了,没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值得活下来的,每一种痛苦都是一种成长的阶段,成熟的阶段,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人没有经过痛苦的洗礼,就不懂得珍惜,也没有办法成长,因此所有的成长,必须要在逆境当中成熟成长,所以为什么小时候爸爸妈妈如果让孩子稍微能吃苦的孩子,这是指一般不是全部,从小到大能吃苦的孩子,那个孩子长大比较会成熟,而且会成就,这是自古以来差不多没有例外的,没有例外的。所以这个小朋友如果你不让他受一点挫折逆境,这个小朋友那么长大以后,就会我执我见任性,爸爸妈妈讲,他也不听,所以像师父从小就够成长的,我们是单亲家庭,爸爸去北京当状元,妈妈单亲做清道夫,对不对?我们真的很辛苦在过日子。

往事不堪回首,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小楼昨夜又东风……所以我在大学的时候,我就知道要珍惜生命,我们特殊的家庭,那时候就非常地成长,非常地成长,然后我都去找教授讲话,人家去交女朋友,去什么踏青啊,我唯一的嗜好就是看电影,看电影都是因为别人请客,因为我没钱,他们都请客,你要请客我就勉强看一下,因为没钱,实在是,穷到实在是,穷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我就把时间投注在佛法里面。人家讲:少时了了,大未必佳。我不行,我年轻的时候就知道有一天我的眼睛一定会不行,而视茫茫,有一天我的耳朵一定会不行,我一定要趁年轻的时候珍惜。人家在期中考、期末考,还拿着《印光大师菁华录》在看,用功,因为有我们高中的程度,念这个大学实在是Easy easy no difficult太简单了,应付一下,应付一下,从学佛以后,我对这个读书就没兴趣,但是对佛经就特别有兴趣,因为我前世是和尚,就全力以赴了,所以我出家以后,出家前就已经有六年的佛学基础了。

因此来勉励大家、勉励大家。成熟的孩子通常从痛苦当中磨练出来的,所以给孩子一点逆境,给孩子一点吃苦是好事;什么都顺从孩子,钱一大把的给他花,名牌从这一件衣服买过(买)这一件衣服,这一件衣服买过(买)这一件衣服,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迷惑,这个有时候对孩子,不见得是很好的事情,反而你看,像我们要钱没钱,没有钱啊,没有钱你知道吗?很可怜的。这也就是迷与悟的转机。

因此,这也就是为什么大慧菩萨第一个问题就问诸识有几种生灭;而佛唯恐会众,“会众”就是大会当中的大众。以为诸识只有生灭之相,而不了在这生灭之中,实有不生灭而与之为体:意思就是依此,与之就是依此,怎么样?不生灭真如之体,也就是生灭当体即空,就是不生灭之体,相有生灭,体不生灭。亦即:在这一切表面的生灭之中,其背后都有一个不生灭的本体在——否则这“生灭”在一刹那之间灭后,便应什么都没有了,为什么?识,离尘无自体性,无自体性就是它一直生灭不断,叫做离尘无自体性,就是不能永恒存在,叫做离尘无自体性。因尘而有识心分别;无尘,识心分别不存在,就是离尘无自体性,就是识心分别没有办法单独存在,它是依他起的,叫做离尘无自体性。真如离尘有自体性,因为它是不生灭的,所以只要生灭的就是识心分别,放下它,当体就是不生不灭的真如之体。所以生灭,什么叫生灭?因为离尘无自体性依缘而起。什么叫做不生灭?就是生灭当体即空,当体即空就是不生不灭。所以说否则在这个生灭在这一刹那之间来后,便应什么都没有了,怎么还会有接下来的“生灭”生起?!这样便落于断灭,而一切法实不断,不断,所以真如是不可断灭的,所以佛性离常离无常。

为什么佛性离无常?佛性不离无常,那我们的法身慧命,我们这个五蕴身是无常的,我们这个五蕴身——色、受、想、行、识是无常,那五蕴身一死了,那么我们怎么办?法身慧命不就断了吗?所以法身慧命不会跟这个五蕴身死了,就跟着断灭,就跟着灭亡了,我们的法身慧命是不会断灭的,所以叫做一切法实不断,正因为有真如之体,所以学佛就是在开采法身慧命的,而且是令生生世世菩提种不断。所以,在座诸位,今天能来坐在前面,就表示你不是亲近一佛二佛三佛百千亿佛的,已经亲近了无量亿劫的佛而种下的善根,而有今天坐在台下的因缘,听得懂不懂,总是抱着这一本《楞伽经》,就很有气质了,因为很厚嘛,反正也看不太懂。没有关系,有气质,这一本抱着。你看!文殊讲堂每一个人出来都抱着那一本厚厚的(书),不得了!都很有气质!

而能令这一切法于生生灭灭中不断的,是什么?那就是不生灭的本体:真如,由于一切法皆有真如,皆为真如之变现,所以一切法能流注不断。注意喔!成佛以后,真如流注不断,这一点你一定要记住。凡夫因为无明业力,所以无明业力流注不断,当我们证悟以后成佛,真如清净心流注不断,一样不断,一样流注不断。所以佛的愿力是尽虚空遍法界尽未来际,尽未来际,众生界尽。“众生界尽,我愿乃尽。”你想想看这个愿力有多强,法界如果没有诸佛菩萨示现,谁能够觉悟呢?所以真如也是流注不断,但是它是清流,清净流,如同大海的清净,流出来的浪都是清净的浪,浪就表示度众生的意思,所以流有两种:一种是无明业力流注不断,一种是真如清净心流注不断。真如清净心流注不断,由愿力而支持,由愿力,发愿的愿力。所以为什么诸佛菩萨都是愿力而来的?而凡夫俗子都是业力而来的,为什么?业力而来的是流注不断,愿力而来的也是流注不断,可是人家是清净流,所以在座诸位!诸佛菩萨是不会断灭,而且是时时刻刻都会示现,度化一切有缘的众生。

再进一步而言之:诸识在一刹那间生灭之后,若背后没有一个不生灭的本体,便应当什么都没有了,不应再有下面的诸识生灭,这样子,便不应有众生,也不应有世间及一切法,更不会有因有果,一切悉归断灭,而实不然。这个背后不生灭的本体就是真如,因此,虽然诸识念念生灭,而真如不灭,故一切法常得相续不断:因此众生不断,生死的业果亦不散失,修道之业果亦不可坏,因此你修那个圣人的因,圣果的因才能够永远地存在,其因在此。

举喻以明之: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譬如明镜中有像现,镜中之像会变,但镜中像变的时候,镜子本身寂然不变不动。哎呀!这个比喻太好了,很容易让人了解什么是不变的本体,什么是变的相。这镜子就好比真如,而这个镜中像有如八识,八识于真如镜上生起,刹那生灭不住,但真如却不跟着坏灭变动,真如本身恒久不坏不变——以其不变,故能容八识不断地变;因此八识之变,实变而无变,虽然是说变其实是不变,因为丝毫不能影响到真如本体——因为只有影子而已!因为它只是影子而已!所以在座诸位,你要记得底下师父要讲一句话:万法只是识心分别的影子,投射的影子,所以因此你爱只是爱那个影子。

在座诸位!我举一个例子给你听。比较强一点的例子就是,比如说男女在谈这个感情的事。这个女孩子两个人在河堤旁边走走,回来以后,男的想女的,女的想男的,其实四大本空五蕴无我,没有那个人,可是无量亿劫来的那一种动力跟情执,(师父唱:)想想想叫我如何不想他。坐着也想,然后等着这个电话,等电话。你看他的心完全被系缚了,被捆住了。为什么?它捆住的不是外在的那个男人,而是内心的那个影像割舍不下,所以,所有的众生,所有的执著,都没有真实的意义。你那个男朋友会教你了生死吗?不会!你爱他什么?爱鼻子眼睛耳朵,爱他里面的小便大便,爱他什么?你说说看。你要是说的一个有真实性,我说你行。你说说看你爱他什么?到最后说不出所以然,爱他骨头,爱他大肠小肠,小肠包大肠,还是你爱他什么呢?实在是举不出所以然,因为这就是这样不净。然后呢?那男的,你爱那女的什么呢?你爱她什么呢?是头发?头发剃掉,你爱她什么呢?头皮,皮肤很漂亮?皮肤很漂亮割下来给你看看。哇!糟糕,里面都是血。所以我们对这个世间的迷茫,就是没有透视的功夫,而且我们见到的只是个不实在的假相,而那个假相印在脑海里面,就是一直:哎呀!单恋、失恋,人都快死掉了,人都快死掉了。那种无解,莫名其妙的执著,人生莫名其妙的迷茫,人生莫名其妙的执著,人生莫名其妙的痛苦,人生莫名其妙的忧郁,统统莫名其妙,然后到最后开始学佛了,莫名其妙的死掉,来不及了。这个重点在这里,就是要珍惜当下,你几岁听到佛法都不嫌晚,你几岁听到佛法都不嫌晚,只要你起步永不嫌迟,因为你识心分别,都在分别心中那个影子,就像镜子影现出你那个影子,我们所执著的东西不是实在的。

所以,并无实物。虽变而无变,但一切法还是如是因缘如幻而起,方便说,不变而变,变而不变,这就是真如不变而能随缘,当然这是方便说,师父已经讲过无数次了。能随缘而常不变的性质,虽随缘而常不变的性质。又如波浪,水面起波浪,荡漾不止,风平时浪便静止;浪虽止了,而水并不消灭。简单讲,我们那个相会破除、会断除,可是我们的体并不消灭,并不消灭。这个水比如真如,浪比如八识。于真如海中,由一念无明起八识浪,八识浪止后,真如海水不灭。因为浪是由水造成的,或者说:浪的本质是水,因此“八识全体即是真如”即是此义。海浪的本质是水,浪止,浪复归于水:八识的本质是真如,八识浪止,其本质复归于真如,不增不减。又如电视萤光幕上现像,亦复如是,兹不赘述。因此,本经最紧要的一点,就在令行者了知:于诸识表相的生灭中,当体就是空,都有一个不生灭的“真相”在内,全妄即真。

所以,在座诸位,全妄即真是什么意思?全妄,所有的妄当下是毕竟空,就是真如,因此那个空性的思想就是空无自性,诸法空无自性,一个颗粒微尘,乃至无量三千大千世界,乃至色、受、想、行、识都是妄,当体即空就是真如,因此无论是妄境是依他起的,无论是妄心,妄心当然是指妄识心,所以所有的修学佛道,都在开采真如的本心,所以不识本心,不了解这个真如的本心,学法无益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有一个人,念佛念了二十年来到文殊讲堂说:师父!我非常地感谢你,我念佛念了二十年,就从来没有听过见性大法,我这辈子不知道怎么感恩你。我说:不用了,要感谢佛祖才对嘛。师父!你喜欢吃什么?我说:你这样问,太冒然了,你这样问我喜欢吃什么,一个大和尚告诉你我喜欢吃什么,不是觉得很奇怪吗?你这个语言稍微修正一下:师父!你比较适应什么水果,适应不是爱吃。这个爱吃。一个法师说:我爱吃。这样有一点侮辱的感觉,我们无相了,怎么会爱吃?你要讲:师父!你适应什么水果。这就讲对了,要用对名词,是不是?然凡夫之所以生死者,以见妄不见真,见浪不见水;以见妄不见真,故欲灭妄以求真,或者离妄以求真,诸位!意思就是欲灭妄,要把这个妄识要把它灭掉。师父!我觉得我很痛苦,我为什么妄想这么多?我观想一支关刀把它杀死。我说:那一支关刀也是妄想。所以以妄止妄重增妄,知道吗?灭妄则重增妄。诸位!妄性本空不可得就是真,你一定万法要回归当下,你欲灭妄以求真,又越来越糟糕了,或者离妄以求真。

诸位!离浪哪有水呢?离这个波浪哪里有水呢?而不知浪即是水,妄即是真!妄性本空就是水,所以离浪就无水,离妄就无真,所以离妄无真不一不异。若能了此,方能不迷“本真”;若不迷此“真”,则归真有望,否则累劫修行,仍是权化。注意喔!那个累劫修行,因此,宁可百年不开悟,不可一日走错路,就是在告诉你,那个大善知识的重要。意思就是说,你这一辈子一定要成就。今天我们翻来覆去,翻这个翻那个,滚动的石头不长青苔,今天跑到西藏去持几个咒,灌几个顶;跑到日本去学几个密,也灌个顶,或者来台湾……总是觉得不够究竟,到汉传走走,到南传走走,到北传汉传走走,到藏传也走走,跑来跑去跑来跑去一无是处,滚动的石头不长青苔的。否则累劫修行仍是权化,意思就是,如果你不了解真如本性为修行的根本,你的修行离成就佛道,还是很遥远,就是你要把这句佛号念得打成功夫成片都很难,因为没有本性的功夫。阿弥陀佛……念佛很好,那烦恼来,你怎么办?烦恼来,也没有般若智慧,我拼命地念佛,可是一定有某些东西看不破,我拼命地诵经,可是妄想特别多,一定有某些东西看不破。

所以那一天水陆的时候,一个八十五岁的老婆婆,她看到我她就很高兴,一直问我:师父啊,我妄想这么多怎么办?我就跟她讲:你要放下。我在厨房,她也跟到厨房;我要来101室,她也跟到101室;然后去外面走走,她又跟来。她说:师父!我妄想这么多,怎么办?八十五岁的老婆婆,能够讲清净自性?从哪里讲?八十五岁了,燃眉之急了,她的生命已经到尽端了,她现在不是小朋友了,她现在已经是活得比佛陀更久了,佛才活八十岁,她活八十五岁,已经八十五减八十,还找了五块钱回来了,她多活了五块钱,多活了五年,是不是?她一直找我。我就跟她讲:你要放下。师父啊!我放不下怎么办?一直跟、一直跟一直问,水陆法会正在很忙,她就拼着老命在旁边一直问,哆哆哆,一直哆哆哆,像开机关枪一样,不知道该怎么去度她,你看一个年岁那么大的,妄想那么多,你想从哪里讲起啊,这个不是我态度冷漠啊,这个不是她今天可以理解的,这个要讲到识跟性的关系,不一不异,这要经过多少年的熏习,她才有办法啊!一个年岁这么大的婆婆来问这个,除非她以前有熏习过禅宗的思想,所以并不是说我吝啬这个法,实在是太难,我就跟她讲:你真的好好念佛啦,来不及啦,好好地念佛,八十五岁了,真的是随时随地生命会嘎然而止,因为实在不晓得从何讲起,真的太难了。

因此古德说:“六根门头,有一无位真人,放光动地。”无位就是没有次第,没有阶位的,绝对真如叫做无位真人。我们六根门头,有一个没有阶位、没有次第的、没有生灭的绝对真如这一颗心,放光动地。佛教讲的这个“光”,通常是指般若智慧。便是契入真相之语。再者,本节经文即是讲诸识皆有真、妄二相:真相就是真如之相,“真相”是诸识之真,“业”、“转”二相是诸识之妄。无明业相,“业相”就是无明,“转相”就是能所不断,是因无明所起的能所相;诸识以有无明力推动,所以,在座诸位!你今天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地起忧郁,无缘无故地起恐慌,无缘无故地对生命失去了希望,为什么?那就是无明力在推动,莫名其妙地烦恼,莫名其妙地执著,道理我统统知道。师父!为什么我心定不下来?很简单,就是无明业力太强,你的三昧的功夫能力不够,就是你的三昧的定力,伏不了那个无明的业力,答案就是这么简单,就是功夫不够成熟。

在座诸位!这有两种角度:要一个无明业力的众生不执著这个世间是不可能的,不起烦恼也不可能的,要一个大悟见真如自性的圣人,要去执著这个世间那也不可能,了幻即真,就是所有的万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万法都是如梦幻泡影的东西,你要叫圣人执著什么东西?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金刚经》讲的: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小品般若经》里面讲的:若有人离一切相,即行深般若波罗蜜,就是如果那个修行人能离一切相,这个人就是行深般若波罗蜜,这是真正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就是离一切相,离一切相就能行深般若波罗蜜;要不能离相,那就是无明力在推动。所以记得!著相是生死之法,因此才设一个净土法门念佛,你要执著,佛当然知道众生的执著是很可怕,你要执著,没有关系!不要执著这个缘起的假相,执著这一句阿弥陀佛;你要观想,不要观想那些贪嗔痴,要观想佛相,所以用这个来取代内心的贪嗔痴。

所以,为什么净土法门,叫做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因为它下手处太方便了。如果你要修禅,禅没有下手处,但是处处是,看悟跟不悟,这就难了。所以,诸识以有无明力推动,所以有能、有所。而真如则无能无所。换言之,诸识之妄指其有能有所之相而言;而诸识之真,便是指其无能无所之实相:虽然诸识都有无明与能所之妄(就是业相、转相),业相就是无明业相,转相就是能所不断,见相二分能所不断,但其中仍都含有一个无能无所、湛然长寂的真相,为其本体。为其本体,这个是圆顿大教,都教人家要回归当下究竟真如,这个就是圆顿大教。一经最重要的宗旨,就是回归当下即见真如,叫做圆顿大教。

【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

诸位!谓真识,就是真如之识,就是如来藏。现识就是阿赖耶识。以及分别事识,分别事识就是我们所讲的七转识。七转识在这个《楞伽经》要特别交代一下,第七识摄入与第六意识同时存在,因为前六识对境而起的,眼耳鼻舌身对境而起,而落下来的影子,由第六意识分别,那同时执著,所以第七意识附带在境,境灭则六七识都不可得。因此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由境而起、来分别,因此无境则没有,如果没有外境,则没有第六意识和第七意识,这是《楞伽经》所谈的。及分别事识,叫做七转识。所以分别,注意听!分别通常是指第六识,但是第七意识因为对内执著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对外是缘前六识的分别——简单讲就是强化那一念分别,变成一种执著。什么叫做第七意识?就是强化那一念的分别,同时加上我执我见。

这一段再解释一下。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识。何等为三种识?真识就是真如之识,也就是如来藏性,那么现识就是阿赖耶识,以及分别事识,分别事识就是指前七识。

【注释】“广说有八相”:“八相”,其实就是八种识。唐译作:“识广说有八。”“真识”:就是如来藏识。“现识”:就是阿赖耶识。“分别事识”:注意!那个分别是对境而起的,所以看到分别就知道,它是对境而起的,分别事就是种种的事相,分别种种事相,这个“识”当然是指第六。“分别”通常是指第六意识的作用,但在此则包含第七末那,所以在《楞伽经》第七意识是附带说明的,因第七识内能攀缘第八阿赖耶识,执为我,就是以见分为自我。譬如说什么叫第八意识阿赖耶识呢?阿赖耶识所影现出来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山河大地,而第七意识执为有内跟外,就变成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外面的山河大地,所以第七意识绝对是依他起,而所执非量,它只是执著心中的一些影子而已,所以第七意识是绝对依他起,对内执著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同时外缘前六识落下的影子,变成一种执著,强化它、强化它,所以它是绝对的依他起,第七意识绝对依他起,同时第七意识所执非量,因为妄执一个我、妄执一个法,所以第七意识所执非量,执为我。外攀缘第六意识,执为我所,因此亦能分别人、我,故摄在分别事识中,所以在《楞伽经》讲前六识,就是同时讲第七意识。所以在《楞伽经》讲境灭,则六、七识都灭,这是每一部经典讲的,略有一些(差异),有的偏于发挥,有的偏于附带的,总名为七转识。(未完)

慧律法师楞伽经讲座01-30目录(未完)

楞伽经30 : 有的病医生看不好的那个是属于业障病,可以持咒灭业障

楞伽经31:任何的佛法都必须在三昧当中完成,没有禅定的人就等同没有真正的修行

楞伽经32:要契入第一义谛大空的人一定要了悟:大悟见性与外境无关

楞伽经33 :学佛的人不必去战胜邪恶,你只要自我降伏就赢得生命的一切

楞伽经34 :很多修行修到一半有无力感,他拼不过那个习气,贪念、嫉妒心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慧律法师《圆觉经》讲座 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