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 129:如来的法身跟解脱、法身跟涅槃,是非异非不异
楞伽经【六】02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法师讲座
楞伽经(六)02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大慧,如牛右角异左角,左角异右角,如是长短种种色,各各异。大慧,如来于阴界入,非异非不异。】这文字简单,看“义贯”:【义贯】“大慧,如牛”之“右角异”于“左角,左角异”于“右角,如是长短”及“种种色”相,“各各”互“异”,然以左右角形像相似,故亦不异;是故左右角非异非不异。“大慧,如来”法身之“于”五“阴”、十八“界”、十二“入”亦如是,“非异、非不异”。【诠论】前面谈如来法身与五阴为非一、非异,此节则更引申而言:法身不但与五阴、乃至与十二入、十八界亦非一非异。
接下来是讲如来的法身跟涅槃也是非异非不异。这一段是解释说如来的法身德跟这个解脱德非异非不异。
【如是如来解脱,非异非不异,如是如来以解脱名说:若如来异解脱者,应色相成,色相成故,应无常;若不异者,修行者得相,应无分别,而修行者见分别,是故非异非不异。】
那么,如果如来解脱,就是:如是如来的法身,解脱就是涅槃,诸位!证得解脱的人便得涅槃,证得涅槃的人便得解脱,同样的道理。如来的法身跟涅槃的解脱,也是非异非不异,如是如来以解脱名,解脱之名而说名为如来,这个解脱,如是如来以解脱得涅槃之名,而说名为如来,意思就是:证得解脱涅槃,才有名字叫做如来。如是如来以解脱涅槃之名,而说名为如来,意思就是:如来是有功夫的,有涅槃,证得涅槃,也是有解脱的功夫,才能称为如来。若如来异解脱者,如来如来异于涅槃的无相,涅槃就是指无相,解脱就是涅槃,涅槃就是无相,简单讲:如果如来的法身,不同于无相的涅槃,那么就变成:法身变成有相,异于解脱的无相,变成如来的法身应色相所成,就变成有色相了。所以如来异解脱,这个解脱就是指涅槃,如果如来的法身异于证得解脱、证得涅槃,涅槃是无相。
这句话直截了当讲就是:若如来的法身异于无相的解脱涅槃,那么如来的法身便成了色相所成,变成有色了,有色相了,变成有相了,因为解脱是涅槃,就是无相,就变成色相成故,那么色相所成就的法身,当然就变成无常啰。若不异,不异就是相同。如果法身与涅槃是不异,不异就是相同,那么就没有能所,没有因果之分。修因、证果就没有差别了,因为如来是能证,涅槃是所证的法,对不对?若不异,不异就是相同。修行者得相,得相,就是得果之相。与修因之相,应无分别。它这个文字太少了,少到很难连接。若不异,就是如果是相同,如来的法身与涅槃的解脱如果是相同,这样就没有因果相了。为什么呢?如来是能证,涅槃是所证之法,如果这两种是相同,如来的法身与涅槃的解脱,这个把它变成相同,那么修行者得,得,就是得果之相,后面再补“与修因之相”应无分别。它因为文字太少了,少了五个字“与修因之相”,修行者得果之相与修因之相应无分别。而修行者现见,而一切修行人当下现见确实有因果之分,有能证所证之别。为什么呢?如来能证,涅槃是法,为如来所证嘛,是故非异非不异。
我把它贯串一下,这一段是讲:如来法身与涅槃非异、非不异。如是如来法身,与证得涅槃解脱的境界,法身跟解脱、法身跟涅槃,是非异非不异。如是,如来因为以证得涅槃,达到解脱的境界之名,而说名为如来。如果如来的法身,不同于涅槃的无相,那么如来的法身就变成有相,就是色相所成,变成色相成故,那么色相成,就会变成无常,而事实上法身是常,亘古以来“常”恒存在的。如果说是相同,不异就是相同。如果说法身跟涅槃是相同,那么就没有能证跟所证的分,修行者得果之相跟修因之相,就应无分别,因为没有能所。而修行者现见确实有因果之分别,有能证所证之分别。为什么?能证是如来,所证是涅槃,是故如来法身与涅槃,它非异非不异。
【注释】“如是如来解脱,非异非不异”:“解脱”,即涅槃。谓如来法身与涅槃亦如是,非异非不异。“如是如来以解脱名说”:以如是故,如来法身乃以涅槃解脱之名,而说名为如来。亦即:以得涅槃解脱故,而称如来。所以如来直截了当就是得大解脱、得大自在,证得无上大般涅槃的圣人,就是如来。所以如来乘如实之道,而来度化众生,叫做如来。“若如来异解脱者,应色相成”:若如来法身异于涅槃者,法身应由色相所成,以涅槃是无相故,而法身既与之相异,应是由色相所成。但事实不是。“若不异者,修行者得相,应无分别”:“得相”,得果之相。“应无分别”,与修因应无分别。谓若法身与涅槃不异者,则无能无所,因果不分,修因证果应无分别。“而修行者见分别”:而修行者现见有修因与得果之分别,有能证所证之分别,是故法身与涅槃非不异。
这一段在告诉大家,法身与涅槃非异、非不异,讲到这个地方附带再说明一下:世间人看到这个佛法,大部分如果善根不够深厚的人立刻退失,退失道心,它太难理解,它不是理解可以去体证的,它是必须要靠自性去证量,所以这要超越一切语言、文字的,不在学术、不在语言里面,到最后很多人都没有办法再支持下去,因为善根不够深厚,因为它太难了,转个左边也对,转到右边也对,转到左边也不对,转到右边还是不对。迷的时候,讲左边不对,讲右边不对。悟的时候,讲右边对,讲左边对。迷的时候,讲无常不对,讲常还是不对。悟的时候,讲无常对,讲常还是对。喔!这个就是真的是够困难的了,够困难的了。所以,我告诉你啊,能够坐在台下,听得懂、不懂,点头、摇头都没关系,乃至两眼无神也没关系,都已经很了不起了,肯坐在底下这样熏习熏习,这已经很不得了了。所以,师父不敢说我第一次讲,你就有办法能够理解或者体证,那是不太可能的,不太可能的。都出家很久的法师,也不一定就有办法全盘的理解和体证,何况说在家居士?所以不要气馁,不要气馁!当然大家都能够法喜,法喜。什么叫做法喜呢?就是不会说的那一族群,他就是:我就很法喜,但是我就不会说,这样子!就是这一族群的。
【义贯】“如是如来”法身与涅槃“解脱,非异、非不异”,以“如是”(非异非不异)故,“如来”法身得“以”涅槃“解脱”之“名”而“说”名为如来:“若如来”法身“异”于涅槃“解脱”之无相“者”,如来法身“应”是由“色相”所“成”,法身既由“色相”所“成故,应”是“无常”,然法身非是色相所成,亦非无常,是故如来法身与涅槃非异。“若”法身与涅槃解脱“不异者”,则无能所之分,因果不分,修因证果因为有因才有果啊,对不对?修因、证果就变成不分别了嘛,应无分别,因为不异,因此“修行者得”果之“相”与其修因,“应无分别,而修行者”现“见”有能证所证、有修因与得果之“分别”,故知法身与涅槃非不异,“是故”法身与涅槃“非异、非不异”。
【诠论】此节之前,说明如来法身与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世间法,非异非不异;此节开始,为说明如来法身与出世间无为法,非异非不异。首先阐明的是如来法身与涅槃解脱非一非异,亦即是说,法身德与解脱德,非一非异。下一节则阐明法身德与般若德,非一非异。
946页【如是智及尔焰,非异非不异。】
如是“智”,就是能知的始觉智,就是能证的始觉智,能知之始觉智以及尔焰,尔焰,我们称所知,在这里称为所知的本觉理,也是指法身的意思,我们说尔焰境就是所知境,尔焰识就是所知的识,我们说尔焰障就是所知障,在这里不是,在这里,“尔焰”是指所知的本觉理,因为它没有加“境”或者是“障”,所以只有尔焰,尔焰就是所知,如是智与尔焰,非异非不异,就是如是能知之始觉智,以及所知的本觉理,法身所证也是非异非不异。
【注释】“智及尔焰”:“智”,为能知,这是指始觉,乃般若之智。诸位!妄尽般若生,修行你要做一个杀手,而且还不能有任何的客气,对无明、妄想,你就必须要展现得像杀手一样的,毫不保留的。妄,这是妄就砍,放下,没得讨论的,一点点存在0.001的我执、法执都不行。所以,在这个《大般若经》里面说,我存在有一点点一点点的执,行吗?佛陀说:不行!我现在用看的经典来诠释,用现在的语言,你听得懂的。说:佛陀啊,我存在有0.1的我法二执,能得般若否?佛陀说:不行!我存在0.01的我法二执,能得般若否?佛陀说:不行!我存在最少0.00001的我执、法执,能得般若否?佛陀说:不行!这样你听得懂吗?一点点都不行。这个就是我用现在的语言看的那个经典,用现在的语言来告诉你这一段的对话,就是般若智慧它是绝对的东西,说放下,就是没有东西不放下,说空,就绝对要空到底,知道吗?这个就是佛法。“尔焰”,为所知,在此指本觉,乃法身。以始觉觉知本觉,即得始本契合,证唯一究竟觉体。
【义贯】“如是”能知之始觉“智,及”所知之“尔焰”(本觉),始本契合,唯一究竟觉体,故“非异、非不异”。【诠论】如前所说,上节谈解脱与法身不一不异,本节谈始觉与法身(本觉,在此称尔焰)非一非异。以得解脱,故能证入本觉:盖以始觉智,发明心地,觉至心源,始本契合,证唯一究竟觉体,了无能所之相,所以始、本非一、非异。此节乃为省文,按照前面经文,全文大致应为:“若谓本觉之法身与始觉之智异者,则始觉虚功,本觉无证;今既有证,且知始本本一体,故非异。若始觉智与本觉法身不异者,那么就变成应当无能所,今既有能证之智,证于所证之本觉之理,故非不异。是故始觉智与本觉的法身理,非异非不异。”这是回答前面大慧所提“觉所觉”之难;这也是佛一项一项分别解答大慧之难的最后一项。以下是总结。
947页【大慧,智及尔焰非异非不异者,非常非无常,非作非所作,非有为非无为,非觉非所觉,非相非所相,非阴非异阴,非说非所说,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故,悉离一切量;离一切量,则无言说;无言说,则无生;无生,则无灭;无灭,则寂灭;寂灭则自性涅槃;自性涅槃,则无事无因;无事无因,则无攀缘;无攀缘,则出过一切虚伪;出过一切虚伪,则是如来;如来则是三藐三佛陀。大慧,是名三藐三佛陀佛陀。大慧,三藐三佛陀佛陀者,离一切根量。】
大慧!始觉智跟本觉的法身这个理啊,非异非不异,究竟是一体的,究竟一体的,就以这个究竟一体的角度来讲,非常、非无常。非常,讲常,不对;讲无常,还是不对。非作、非所作,讲能作跟所作,都不对。非有为、非无为。为什么非无为呢?因为无为是对有为讲的,著一个无为,还不是真如,所以说非有为、非无为是什么意思?如果用“离”更清楚,不但离于有为,同时不可以著一个无为,著一个无为就不是真如。所以真如者,离于有为,离于无为,要这样解,这个就是真正的真如。非觉、非所觉,非能觉、亦非所觉。非相、非所相。非能赋与之相、非所赋与相,没有能相、所相。非五阴、非异于五阴。非能说、非所说。非一非异,也就是离于一异。非俱、非不俱,也就是离于俱,还有离于不俱。正因为始觉智还有本觉的理,非一非异,所以非俱非不俱故。怎么样?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不可以识就是分别心,不可以见闻觉知地识心分别去认识它,叫做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这个时候,就在这个时候,悉离一切量。离一切量,量就是见闻觉知所产生的一些执著,叫做量。悉离一切见闻觉知,能所不断的一个量。离一切量,则无言说,超越一切量,无言说。无言说,则无生,无生则无灭,无灭则寂灭,寂灭则自性涅槃。自性涅槃,则无事无因,无事无因,就不会攀缘。那没有能缘所缘,则无攀缘。没有攀缘,则出过一切虚伪。
诸位!虚伪就是妄心的意思。妄想心就是生命的虚伪相。我们今天过着一种虚伪、不实在的日子,就是因为我们有妄想心,我们出过一切虚伪,就是如来。如来过着是真实的真如生活,真如的生命,所以只有如来找到我们灵魂的真正的生命,就是法身慧命。那么,我们如果能缘心、妄想心不断,我们就是虚伪过着虚伪的日子,所以全世界的众生都爱好面子,都好面子啊,都过着虚伪的生活。简单讲,全世界的众生都戴着假面具在生活,不肯面对假面具,假面具拆不下来,你就过不了真实的生活。所以这出过一切虚伪,出过一切虚伪,那么过着真实的生命就是如来。如来则是三藐三佛陀。大慧!是名三藐三佛陀佛陀,重复用语,表示如来的觉悟已经达到了极点了,是名三藐三佛陀佛陀,重复两次,是表示如来之觉悟已经达到极点了,在这个世间宇宙当中,没有人的觉悟比佛陀更彻底,没有的。大慧!三藐三佛陀佛陀者,离一切根量,简单讲,离一切根量什么意思?就是超越一切见闻觉知,连微细的生灭都断,还有离一切根量。
在这里,再讲一个比较直截了当的比喻。今天佛身上没有任何的供养,佛一样活得非常自在。今天你摆一千亿在佛陀的前面,对佛来讲一千亿啊,美金好了,一样不增不减,因为他证得到空性的东西,他那个离见闻觉知的根量……意思就是说~那好,再用更进一步地来解释,离一切根量的圣人他能大能小,他今天官当得很大,乃至贩夫走卒,他没有增减,能富能穷,他今天拥有多大的,像皇宫一样,他也不会去执著,因为知道是空性;他今天随便住在茅屋,他能贫能富,能大能小,他能屈能伸,能大能小,能富能贫,为什么?他的心没有增减。所以,大悟的圣人,你给他皇宫住,他一样住,他不会执著那个皇宫。那么如果说:哎呀!这个只是一个简单的茅棚,他也住,因为他的心没有增减。
所以,用真如的心性,活在这个世间就是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那么这样子的话,一个圣人的生活他就是时时刻刻就是叫做享受他的生命,Enjoy life,享受他的生活,享受他的生命。那么一个对生命不了解的人,生命对他来讲是一种惩罚,是一种惩罚,他时时刻刻跟自己过意不去。这个脾气很古怪的人,就跟别人就是怎么样都过意不去,跟大众过意不去,跟常住过意不去,跟这个人也过意不去,是不是?而没有觉得说:我不对。真正悟道的圣人,不会跟自己过意不去,因为他内心不增不减。那么看到很有钱的人,他也不会去拍马屁,看到这么可怜的人,他也不会去看不起他,乃至有智障他也不会看不起他,因为他心并没有增减。这样的话,种种的比喻,你就知道:喔!原来那个圣人的心,是多么地棒,是多么地美,极乐世界就在现前、就在当下,所以诸佛如来永远安住在法身净土——常寂光净土。有的人问说:师父!常寂光净土是什么?我说常寂光净土是一片光明、充满智慧。师父这诠释他很满意。什么叫做常寂光净土?充满着光明,充满着智慧,无有一物,不著一物,即一切相,离一切相,所以佛陀时时刻刻都处于自我觉性的登峰造极,而且不退转。这样来形容一下,让大家向往。哇!成佛真的很好。哇!这这么好啊。好!大家就共同努力!如果你肯放下,也行。
在座诸位!看我的这边:如果这个(桌面)是佛性,板子(师父举起来的抚尺代表妄想——整理者自解),这个(桌面)是佛性,这个(师父举起来的抚尺)是妄想。如果说:我叫你放下一点点,就达到了绝对的佛性。你(把抚尺)放一点,你有放下吗?我真的有放下了,真的有放下了。再放下。我放下、再放下、放下,(抚尺距桌面)还是远距离,对不对?师父说:你就万缘放下。(师父把抚尺拍在桌面上:啪!)那就成佛了,直下无心,那就不用再说了,不必假借任何的理由:我有某一个角度可以执著,我有某一个角度是我可以理由的。给自己一个容许放不下的一个理由,没任何理由,直下无心便是道,对不对?对,就是这样。师父说:放下!(师父把抚尺拍在桌面上:啪!)这样子就成佛了,没有任何的理由就是这样子。这样子看得懂吗?简单啦,用比的比较快理解,对不对?佛法就是这样子。这个就是真正的受益。没有任何的语言,没有任何的文字,没有任何的距离,直下无心便是道,单刀直入,这样子。
【注释】“非相非所相”:非能赋与相者,亦非所赋与之相。“非阴非异阴”:非即是五阴,亦非异于五阴。“悉离一切量”:“量”,一切言思所及者,皆称为量。离一切量,即是言思路绝,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离一切量,则无言说”:以离一切言思之量,则事量灭;事量灭,则真妄两忘,故无言说。“无言说,则无生”:无言说,则入离言境界,证离言法性;以法性无生,故证无生之智。“自性涅槃,则无事无因”:诸法既自性涅槃,则不更涅槃,否则即是古人所谓:“头上安头”,或者是:“将佛求佛”;是故无事无因可说,无有少法可得。好,现在就问你一个了,自性涅槃。好!问一个,你们要很肯定地在一秒钟里面答。佛有没有入涅槃?没有。佛有没有出涅槃?没有。答对了。本来就是涅槃,不出不入。嗯!不错。大家已经开始有一点体悟了。“无攀缘,则出过一切虚伪”:以一切虚伪皆由众生自妄想心攀缘而生。这句话你要画双红线。若不头上安头,万法无咎,万法什么时候得罪你,是因为你执著它,它就会得罪你,对不对?万法什么时候得罪你呢?没有。因为你执著它,它就会得罪你,它就会得罪你的清净心。所以,滥用贪嗔痴是一种奢侈,因为清净心是没有这个的。以一切虚伪皆由众生自妄想心攀缘而生。“虚伪”,指一切戏论之法。不实在的妄想。
“出过一切虚伪,则是如来”:“出过一切虚伪”,即是离妄,离妄则证真;真者真如也——既证真如,故是如来。有一个女居士说:师父啊!我个性都改不掉,怎么样能够证如来?师父!如来是不是如去啊?我说:这样就有像你的个性,如(卢)来又如(卢)去(台语:不可理喻。)。所以这个如来也可以讲如去,乘如实之道而来度众生,乘如实之道而去。简单讲,来也无所来,去还是无所去。所以广钦老和尚讲:无来无去无事情,来来去去就全是事情。无来无去无事情,这是指什么?这个就是指不生不灭,可见广钦老和尚是圣人,可见他是圣人。无来无去无事情,一针见血,三藏十二部经典就是这一句。“是名三藐三佛陀佛陀”:此处“佛陀”两字重复,其义为如来之觉,不可复极,已到了穷微尽化的绝妙之处。亦即:如来之觉,已至极处。
【义贯】“大慧”,若始觉“智及”本觉“尔焰”(法身)究竟一体,而“非异非不异者”,则此体“非常非无常,非”能“作非所作,非有为非无为,非”能“觉非所觉,非”能赋与“相”者,亦“非所”赋与之“相,非”即是五“阴”,亦“非异”于五“阴,非”能“说非所说,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以“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离于一异、俱不俱等四句之量“故”,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悉离一切”言思之“量”;以“离一切”言思之“量,则无言说”;以“无言说”故,“则”证“无生”;以证“无生”故,“则无灭”;无生“无灭,则”本自“寂灭”;本自“寂灭,则”证“自性涅槃;自性涅槃,则”彻见“无事无因”等相;见“无事无因,则无”有“攀缘;无”有“攀缘,则”超“出过”于“一切虚伪”不实戏论之法;以超“出过”于“一切虚伪”故,即达于真如实在之性,“则是如来”法身;“如来”法身“则是三藐三佛陀”正等觉体。“大慧,是名”为“三藐三佛陀佛陀。大慧,三藐三佛陀佛陀者,”则是永“离一切”心意意识诸“根”度“量”境界。
【诠论】此节最后又再重言:“三藐三佛陀佛陀者,离一切根量”的原因为:菩提涅槃,今既已显,恐行人仍用心推度,而堕在正位之中,故佛再一次咐嘱其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悉离诸根量,无事亦无因,已离觉所觉,亦离相所相。阴缘等正觉,一异莫能见,若无有见者,云何而分别?非作非不作,非事亦非因,非阴非在阴,亦非有余杂;亦非有诸性,如彼妄想见;当知亦非无,此法法亦尔。】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这一段是跟前面那一段长行文再一次地用这个偈颂把它描述一下。这一段是说:如来的法身悉离诸根量,根量就是见闻觉知,超越一切意识心,超越一切能缘心的妄心。诸位啊,不要忘记离妄即真,知幻即离,离幻就是觉。这如来的法身,悉离诸根、见闻觉知之量——根量,也不是果,也不是因,就是非果非因。已离能觉所觉,也是离于能相所相。阴,这包括五阴、十八界、十二入这三个地方。缘就是能攀缘与所缘的生死苦道。就是这个五阴、十八界、十二入会攀缘外境,会演化成生死的苦道,但是呢?以如来的正等正觉的法身,虽然说:它是生死的苦道,五阴、十八界、十二入,还有能攀缘生死的苦道,但是它以如来正等正觉的法身,不可以说一,也不可以说是异,莫能见,实无能见与所见。如果无有能见所见者,无有见者就是无有能见所见,云何而分别?那么没有能见所见,那么为何凭空而去起种种的分别心去妄计呢?
非作非不作,如来的法身、般若,还有解脱德,不能说是作法,也不能说不修行而得到,也不能说:非作法非不作法。非作法非不作法,非事亦非因,非阴非在阴,非阴就是非离于五阴,非在阴、也不即是五阴。非离五阴就是即五阴的意思。非阴就是非离于五阴,非在阴就是离五阴的意思。非在(阴)也不在于五阴,亦非有余杂,余杂就是邪、小,邪,邪见人或者小乘人的过咎,亦非有这些邪小过咎之法,意思就是:如来的法身、般若、解脱德,是究竟清净的。亦非有诸性,也非有妄计有无,外道不是妄计有,就是妄计无诸性,妄计有无、一异之性。如彼妄想见,如彼愚夫自心妄想所见的。法身是离一切相,应当知道亦非无实相可见。当知亦非无,法身虽离一切相的,当知也非无实相可见,意思就是还存在实相可得。此法法亦尔,如来的法身如是,诸法还是一样,都是离相,而也非是、非无怎么样?染净之相,染净之相皆是一如之相。此法法亦如是,法法什么意思呢?是指如来的法身是如是,那么每一法其实都是这样,离相,但是呢?统统是真如之相,因为众生有染净,染跟净,其实都是真如一相,法法亦尔,就是这个道理。
【注释】“悉离诸根量”:此是指如来法身,悉离一切诸根度量。“根量”,亦即见闻觉知之境界。“阴缘等正觉,一异莫能见”:“阴”,五阴。“缘”,界入等攀缘之缘。“等正觉”,即法身。就是法身。谓正觉法身与阴界入生死苦道,无有一异之相可见。意思就是说:只在一念,迷、悟只在一念。正觉法身就是悟,阴界入生死苦就是在迷,而迷悟无它,由心悟不悟,肯不肯悟。若肯,就在当下。所以生命到底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如果右边表示正觉法身,那你走对方向了,向右走;如果生命向左走,走到阴界入生死苦道,就是迷,所以生死、正觉法身只有一念之间,一念之间。无有一异之相可见,究竟之处无有一异之相可见,后面补上一个“唯一真如”。悟道的人正觉法身,阴界入生死苦道,唯是一心,唯是真如,这些都是迷悟所显现出来的名相,并不存在。
“非作非不作”:指诸佛如来之三德秘藏,乃非作法,不是造作出来的,本性具足,亦非不作法。但是如果不修行,你也显露不出来。佛性三德密藏——如来法身、般若、解脱由修而能够显。不修行,显露不出来,所以非作法,因为它是本性具足,如果是有造作,它便是生灭。但也不能说它不造作,若是不造作的话,你不修行、不精进,你怎么能够显法身呢?般若或者是解脱呢?不可能!“非阴非在阴”:非离阴、非在阴。非离五阴、非在五阴。“亦非有余杂”:“余杂”,就是邪见人、小乘人过咎之法。“当知亦非无”:法身虽离一切相,然而亦非无实相可见。“此法法亦尔”:这个每一个法,“法法”,各各法,诸法。“尔”,然,如是。谓法身如是,而此诸法亦然,皆离于相,而亦非是无,以染净皆是一如所现故。
【义贯】“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如来法身“悉离”一切“诸根”度“量”境界:于中“无事”果“亦无因”(非果亦非因),“已离”能“觉、所觉,亦离”能“相、所相”,离一切诸相。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等众能“缘”所缘之生死苦道,及如来“等正觉”之法身,其“一”与“异”,实“莫”有“能见”者;既无能见,何有所见?“若无有”能“见”及所见“者”,愚夫“云何而”凭空起种种妄计“分别”?诸佛如来三德秘藏乃“非作”法、“非不作”法,“非事”果“亦非因,非”离五“阴、非在”五“阴,亦非有”邪小“余杂”过咎之法,究竟清净,离一切相,以三德本净故。“亦非有诸”妄计之有无、一异等“性,如彼”愚夫自心“妄想”所“见”者;虽离诸相,然而“当知亦非无”实相可见。如来法身如是,“此”世间之“法法亦尔”,皆离于相,而亦非无,以染净皆一如所现故。
【以有故有无,以无故有有;若无不应受,若有不应想。或于我非我,言说量留连,沉溺于二边,自坏坏世间。解脱一切过,正观察我通,是名为正观,不毁大导师。】
因为建立了“有”,所以才有一个“无”的观念,以有故有无,所以那个“有”跟“无”,第一个以“有”,然后画一个框框,故有“无”,那个“无”画一个框框,意思就是因为有“有”,所以才显示一个“无”出来,因为建立一个“无”的观念,所以又变成一个“有”的观念出来。以有“有”故有“无”,意思就是:因为有“有”的概念,所以才创立一个“无”的观念。因为,以建立了“无”的知见,所以才有“有”的知见。有、无是互相存在,其实这个都是生灭的,妄动的。若无不应受,凡夫所建立的这个“无”见,这个“无”要单独解释,凡夫所建立的这个“无”的知见,不应当“受”就是执著,因为那是一种妄想。若有、不应想,如果凡夫建立了“有”见,也不应当去思念、去分别、去想念,不应去分别。若无不应受,若有不应想。如果凡夫建立了这个“无”见,不应当去取著、去执受。若凡夫所建立的“有”见,也不应当去分别、去打妄想。
或于我非我,若于如来所说的法性,凡夫不了解真我跟无我,或于佛所说的真我跟无我,这个道理很深,太难理解了。言说量留连,而凡夫却虚妄执著所有的言说,佛讲“我”,他执著一个“我”;佛讲“无我”,他执著一个“无我”;佛讲“真我”,又执著一个“真我”;佛讲“非我”,他又执著一个“非我”,所以怎么样讲,他都是执著,所以说,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对于如来所说的法性,凡夫实在很难去理解。我,就是指真我。非我,就是指无我。或于真我或者是无我的道理,凡夫只知道,听了就执著,在虚妄的言说里面,留连妄返不舍。榴梿,现在正盛产中。留连不舍,意思是一直留恋在语言文字里面,这个是众生的毛病,沉溺于二边,沉溺在二边,不是沉溺于“有”,就是沉溺于“无”。自坏坏世间,自己坏,而且坏了世间人的善根,自己坏了、断灭了善根,因为不顺从佛的真如心性去修行,自坏善根,同时著于有无见,也坏了世间人的善根。
解脱一切过,这个法身是解脱的、是自在的,是离于一切二法之过的,这个“过”,诸位!落入二边就是有过,中道就无过,对不对?不要落入有无,这个过是指二法之过,无或者是有,所以法身是解脱,解脱当然后面就是自在,一切过就是离,补上一个字,“离”一切过,这样看得懂。什么解脱一切过?就是法身是解脱自在,同时是离一切二法的过失。如果是如来用正智观察我所通达一切法唯心现量,如来用正确的智慧观察,我所通达的一切唯心现量,这个叫做正观,意思就是万法不离于心。你要过快乐的日子,是那一颗心;你要过痛苦的日子,是那一颗心;你要过烦恼执著的那个日子,还是你那一颗心;我要放下、解脱,你还是那一颗心啊。变来变去,总不离那颗心,这要看你过什么日子了。如是有了正观,了解一切万法唯心现量境界,如是正观,则能见到如来的真理,就不毁谤大导师。
整段再把它贯串一下:因为“有”,所以才建立“无”的观念,也因为“无”的观念、知见,才建立“有”的知见观念。如果凡夫建立了“无”见,千万不要去执受、不要去取著。若有,如果凡夫建立了“有”见知见,千万不要去想念它,不要去分别它,不要去执取它,因为有无是对立存在的。如果对于这个如来所证的法性,凡夫很难或于真我或者是无我很难去理解,为什么呢?凡夫执著言说,留连忘返不舍,沉溺于有、无两边之知见,不但自坏了善根,也坏了世间人的善根。法身是解脱自在的,同时是离一切两边之过,如来用智慧去正确地观察我所通达的佛所说的一切万法都是唯心现量,是名为正观。如是则能不毁谤如来这位大导师。
【注释】“以有故有无,以无故有有”:以有“有”,因为有,存在一个“有”,故有“无”;所以变成有一个“无”。以有“无”,以存在一个“无”,故有“有”。又建立了一个“有”。亦即:若成立有,即是成立无;若成立无,即是成立有,以有无相待而成故,是故有无二见相待而成,皆无自体性。“若无不应受,若有不应想”:以有与无相待而成,皆无自体性,是故若见愚夫建立无见,则不应摄受;若见其建立有见,亦不应作想。“想”者,念也,分别也。“或于我非我,言说量留连”:“非我”,无我。谓凡愚或以不了法性,而于如来所说之真我与无我,取著言说之量,而留连不舍。“解脱一切过,正观察我通”:若能了达法身乃解脱自在,离一切二法之过,而以正智观察我所通之一切法唯心现量。
【义贯】愚夫“以”妄建立“有”见,“故有‘无’”见,“以”妄建立“无”见,“故有‘有’”见,以有与无相待而成故,是故有、无皆无自体性,因此“若”闻“无”见,则“不应”摄“受,若”闻“有”见,亦“不应”随而起念作“想”。诸凡愚“或”以不了法性,而“于”如来所说之“我”与“非我”,虚妄取著“言说”之“量,留连”不舍,因而“沉溺于二边”之见,“自坏”且“坏世间”人之善根。若能了达法身乃“解脱”自在,离“一切”二法之“过”,而以“正”智“观察我”所“通”之一切法唯心现量,“是名为正观”,如是则能“不毁”谤如来“大导师”,以言如来为有为无,为常、为无常、为一为异等,皆是谤于如来故。
所以啊,在这里劝佛弟子,出家、在家,你要做一个佛陀的真实的弟子,不可以作为一个模糊、毁谤佛陀的弟子,佛的知见,你都搞不清楚,讲起来莫衷一是,是自己心也没有定,也没有办法彻底的领悟,当然,你就不是佛陀的好弟子。因此,入佛正见难,这个所有的在这里解,统统叫你入佛的正见。有时候我们修学佛道,自己修得变成外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欸!如果每天持大悲咒:“南无喝啰怛那哆罗夜耶 南无阿唎耶”,然后其他的听经闻法不听、不看、不闻。然后:“喔!我念到了见佛、见光”,就生大我慢,这就是佛道一修……修到最后变外道。没有正确的观念,持着大悲咒只求感应,只求奇迹、只求治病,没有佛的真实智慧,看起来好像是佛教,所以现在的佛法被边缘化了、热闹化,又外道化、企业化、商业化、热闹化,什么是佛教的核心,搞不来,也不清楚:到底什么是正确的佛教,不知道。所以佛是我们的大导师,就是我们的模范,一切出家跟在家都以佛为模范,来看看佛陀,来约束我们自己,朝着这个方向来走。固然时间跟空间不一样,还有很多的善巧方便,但是诸位法师和居士,任何的善巧、方便,不可以离开佛的核心价值,就是涅槃、般若、智慧,一定要以这个为核心,就是你今天任何的善巧方便,法会人多没关系,但是一定要推广正法;你怎么善巧方便没关系,你就是要推广正法,法让他入心,要不然你搞得那么多,人那么多,那么热闹,意义是什么?我问你们:意义是什么?没意义。
比如说,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哎呀!我们观世音菩萨诞辰,大家聚一聚,来吃吃饭、用用斋啊,吃完了,大家又回去,它的意义是什么?也不能说全部没有意义,(师父合掌)来拜拜观世音菩萨,念念观世音菩萨,有意义,站在这个角度,种下善根;回去一样无明、迷迷糊糊,脾气还是脾气啊,习气还是习气啊,杀盗淫、贪嗔痴还是不改,来,结个善缘,这个叫做结缘的佛法,没有核心价值,也不肯用心来听经闻法,吃一点苦,就受不了。所以,我说佛法它难,就是难在那个发大菩提心,发不起来。一个修行人,没有办法发大菩提心,这个人会时而进、时而退,时而进、时而退,一下进、一下退,一下进……他发不起来(大菩提心)。一个出家人没有坚定的大菩提心,一碰到逆境就倒,碰到逆境就倒。为什么?因为没有发大菩提心。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以广化律师讲:这一辈子就算下地狱,也要剃度出家。为什么?出家就算没修行,这一出家力道就大,不管下地狱、不下地狱,就是要出家。哇!这鼓励我们这些准备出家的人,鼓励这些在家居士。那么有的人讲说出家有困难,慢慢来、慢慢来、慢慢来。有的女众跟我牢骚抱怨,说:师父,你这个法讲得那么好,我们有所体悟,真的!喔!那么其他,有时候我们不是说不好,有时候不太适应我们,可是你又不剃度女众,讲,讲得那么好,为什么又不剃度女众?我们该怎么办?我也不知道,我现在也不知,目前是没有这样的打算。
953页【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修多罗,摄受不生不灭;又世尊说:不生不灭是如来异名。云何世尊,为无性故,说不生不灭?为是如来异名?佛告大慧:我说一切法不生不灭,有无品不现。】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修多罗,修多罗就是经典,“贯摄常法”称为“修多罗”,就是在世尊讲说经典的时候,摄受不生不灭,摄受之根,摄受的六根,当下不生不灭。又世尊说这个不生不灭是如来的异名,意思就是不生不灭是如来的法身的异名,是指法身的意思,不生不灭是如来法身的异名。云何世尊,为无性故。大慧把无性认为是无法,变成断灭见。云何世尊为无性故,说不生不灭。因为既一切法不生,就不灭,就是什么都没有,就落入无见了,对不对?一切法不生不灭,所以无性就是无法,什么法都没有。大慧把无性认为是无法,即成断灭见。为无性故,说不生不灭,就落入了无见,落入了断见。或者是说如来异名,异名就是:如果说不生不灭是如来另外一种名字,可以说是“有”,一直存在的“有”,是如来的异名,就又落入了有见;说不生不灭,落入无见,说如来的异名。若说不生不灭,是如来另外一种名字,那么也可以言说,又落入有见。佛告大慧:我所说的一切法不生不灭,不落入有无,所以有见、无见二品绝不显现,“有”不现就不生,“无”不现则不灭,所以有、无品就是有见、无见二类不显现,这个叫做不生不灭。
把它贯串一下: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就像世尊在一切的经典这么说,摄受的根当下没有妄,就是不生不灭。又世尊说:这个不生不灭,也是如来法身的另外一个名字。大慧这么样问啦、怀疑啦。云何世尊为无性故,而说不生不灭?因为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什么都没有。大慧把无性认为无法,即成断灭见。为无性故说不生不灭,便落入无见、断见。为是如来异名。要是说不生不灭是如来另外一种名字,可以言说又变成落入有见,不是落入无见,就是落入有见。佛告大慧:我所说的一切法不生,当体即空,是不落入有无,所以也不能说是有见、无见,有无品不现。
【注释】“如世尊说修多罗,摄受不生不灭”:“摄受”,指摄取的动作而言;若说指能摄取及所摄取者,亦可通;然依经义,以前说为胜。此谓:如世尊于诸经当中,处处诠说“摄受”这一事,本身即不生、不灭。亦即:既然摄受之事不生不灭,则能摄受以及所摄受之根尘等一切法,亦皆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是如来异名”:“如来”,指法身。“云何世尊,为无性故,说不生不灭”:谓世尊是否因为根尘诸法皆是空无自性,而说不生不灭?如果站在这个角度来说,因为诸法根尘都无自性,而说不生不灭,若如是而说不生不灭者,则不生不灭即堕于无见。因为什么都没有。“无性”,即无法。就落于断灭了。
“为是如来异名”:此句是节文。谓抑为由于不生不灭是如来异名,(“异名”)就是另一种称号,而说不生不灭?若如是者,则不生不灭便堕有见。因为有名字可说嘛,有名字可呼叫嘛,有名字可安嘛,是不是堕入有见呢?或者是不生不灭,是如来另外一种名字嘛,有名字存在,当然就变堕入有见了。在此句与前句,大慧之意为:无性即是无法,而如来异名即是有法,若依无性(无法)而说不生不灭,即落入断见;若依如来异名而说,即堕入有见,因为有名字可以叫、可以安嘛,当然是有见,岂非佛之不生不灭,便堕于有无见了吗?“我说一切法不生不灭,有无品不现”:佛一针见血地回答,我所说的不生不灭,其(他的)境界是当下即是真如有无二品皆不现。“现”,显现,生起。以有与无皆不生起,故是究竟的不生不灭。“有”不现,则不生;“无”不现,则不灭,故是真不生不灭。又,不生则不是有,不灭则不是无,因此非是有无。
【义贯】“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所“说”之“修多罗”中,处处分别诠释能“摄受”之根、所摄受之尘,以及摄受之动作,皆“不生不灭;又世尊说:不生不灭是如来”法身之“异名。云何世尊”作如是说?是否“为”由于根尘诸法“无性故”,而“说不生不灭”?若如是者,则不生不灭即堕入于无见;抑“为是如来”之“异名”,而说不生不灭?若如是者,则不生不灭因为有名字可安,有名字可叫,即(所以)变成堕于有见。“佛告大慧:我”所“说”之“一切法不生不灭”,其境界为“有无”二“品”皆究竟“不现”起,故是真不生不灭,是故不堕有无见。
955页【大慧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不生者,则摄受法不可得,一切法不生故;若名字中有法者,惟愿为说。】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不生者,因为佛常常讲不生不灭,不生不灭,那么意思就是说,能摄受之法与所摄受之法,能摄受以及所摄受之法皆不可得,因为一切法不生故,所以一切诸法便是无性,若名字中有法者,如果如来的名字当中有法,有法就是有实法,有实法性,如果说如来这个名字中有实法性,那么惟愿为说,一切法无实性,便是但有名字,如来之名也将如是,但有名字并无其实,这一句是说,如果如来的名字当中有实法性,有实际的法、实在的法性,惟愿为说。那么这个实性到底是什么呢?
【注释】“摄受法不可得”:能摄受以及所摄受之法,皆不可得。大慧之意为:若能摄受及所摄受之法皆不可得,便不得言有一切诸法,既无一切诸法,便是无性。“若名字中有法者”:此谓:既然一切法皆无实性,便是但有名字,则如来之名,亦将如是,但有名字,并无其实。若如来之名字中,为有实性,那么则此实性又将是什么?(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