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华经11:度众生一切的福德智慧就是佛的财宝,这个财宝就是法。

梦参老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短视频目录(2019.04.05)

近期的目录链接(2019.05.01)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70

化上人法华经(全)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

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全)


法华经-梦老11

(注:小编只有梦参老和尚法华经讲解的音频,没有影像)

法华经11

梦参老法师(2007普寿寺)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三称)

 【我等今于佛前。闻授声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甚欢喜。得未曾有。不谓于今。忽然得闻希有之法。深自庆幸。获大善利。】这些声闻听到佛给舍利弗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了,因为他们跟舍利弗都是道力相等的、闻法也相等的,在跟随佛前受教育也是相等的,舍利弗今天授记了,他们认为他们也可能得授记,所以他们心生大欢喜。同时他们感觉过去没有希望的、从来没想过的,现在忽然得到了,获大善利。

 【无量珍宝。不求自得。】有好多珍宝的东西天然自降,不求自得。这个法的财可不是世间相,是出世间的,是无上的,把佛的妙法形容成珍宝。

 【世尊。我等今者乐说譬喻以明斯义。】他们向佛表白的时候说,我等今者也说说譬喻吧!以明斯义。这品本来是信解,但是这个品的内容还是些个譬喻,跟第三品相差不多。因为这种甚深的义理,若以理上讲、以性体讲很不容易进入,假比方说就很容易得到。所以这些罗汉向佛表白的时候,也拿譬喻来表明这个道理。

 【譬若有人。年既幼稚。舍父逃逝。久住他国。或十。二十。至五十岁。】譬若有人,年既幼稚,舍父逃逝,久住他国,或者是住十年、二十年,乃至五十岁,离开自己的父亲很久了,这个父亲也把自己的儿子失掉很久了,就是分离了。

 【年既长大。加复穷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渐渐游行。遇向本国。】现在年已长大了,但是生活很不如意。为什么?贫、穷、困。到四方去找食、找工作,为了求衣食而已。所以就在各处游荡,游荡游荡又回来了,“渐渐游行,遇向本国”,又回到原来生长的地方。

 【其父先来。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财宝无量。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玻璃珠等。其诸仓库。悉皆盈溢。多有僮仆。臣佐吏民。象马车乘。牛羊无数。出入息利。乃遍他国。商估贾客。亦甚众多。】这些孩子的父亲,“其父先来”,父亲也是离开了,到处找他的儿子,“求子不得”,求是求不到、找不着。那好了,停歇下来吧!找一个城中止下来了。求的机会既然得不到,停下来,慢慢的等。在中间止一城,没有决定哪个城。因为他原来的家庭就是财富很大,其家是大富,财宝无量。这都是比喻。“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玻璃珠等,其诸仓库,悉皆盈溢”,这些宝贝形容什么?形容佛的万德。

这个家是实相为家,无家的家,就是一真法界的家。佛是福德慧德两足尊的,这就是佛的财宝。佛的财宝是什么?福德慧德。这就是实相境界为家,万德为富。度众生一切的福德智慧,就是佛的财宝,法。这个财就形容法宝。般若智慧,这就是宝贝了,不可思议。所有一切大乘教义,佛的摩诃衍就是大乘法,无量,圆满一乘。这就是形容佛家的富贵法财无量,这些金银七宝就是形容度众生法,究竟的财宝是实相。所有的“多有僮仆,臣佐吏民,象马车乘,牛羊无数”。咱们前头讲方便善巧,特别在华严经讲得很多,你可以用上了。这是形容词,形容所俱的方便波罗蜜无量。如我们前头讲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就是佛的臣佐吏民,他周边的这些弟子。以法上这么说。象譬一心三观,譬喻说大象,运大乘的教义,三观是空假中三观,就像马一样,运别教大乘,析空观,分析而空的。体空观,不假分析。分析就像牛马车乘大乘等,与法上相配的。这个大家看着经文都可以去配。

 【时贫穷子。游诸聚落。经历国邑。遂到其父所止之城。】“时贫穷子”,专指一个人说。贫穷子,就是没有大乘的财富,没有诸德,到处流浪,遭受一些苦难。所以他厌患这苦难,心里头想求出离。想求出离,就是想得大乘法。

 【父每念子。与子离别五十余年。而未曾向人说如此事。但自思惟。心怀悔恨。自念老朽。多有财物。金银珍宝。仓库盈溢。无有子息。一旦终没。财物散失。无所委付。是以慇懃每忆其子。复作是念。我若得子。委付财物。坦然快乐。无复忧虑。】

同时父每念子,形容父母的儿子失落之后,非常失念。但是隔离太久了,离别五十余年。他的父母也没有向人家说:我儿子丢失了。也没有说,未曾向人说如此事。这五十余年形容什么?形容到地狱、饿鬼、畜生、人、天、阿修罗,流浪于六道当中。这个说五道,没有阿修罗道,演五乘法的意思。“但自思惟,心怀悔恨”,年龄也大了,儿子也都失落了,心里就后悔。自己念已老朽了,有这么多金银珍宝有什么用呢?仓库盈溢,没有子女。一旦去世了,财物都散失了。究竟委托给谁?付嘱给谁?因此才思念想自己失散的儿女。“复作是念”,想得就多了,又想到假使把我儿子找到,把我这个财物给他,那我就很坦然很快乐了,再没有忧虑了。在佛本身要想把他的法藏不是付给三乘,得付给一乘之子,能乘他的本心、乘他的快乐,这是佛的希望。这都是形容词。

 【世尊。尔时穷子佣赁展转。遇到父舍。住立门侧。遥见其父。踞师子床。宝几承足。诸婆罗门刹利居士。皆恭敬围绕。以真珠璎珞。价直千万庄严其身。吏民僮仆。手执白拂。侍立左右。覆以宝帐。垂诸华幡。香水洒地。散众名华。罗列宝物。出内取与。有如是等种种严饰。威德特尊。穷子见父有大势力。即怀恐怖。悔来至此。窃作是念。此或是王。或是王等。非我佣力得物之处。不如往至贫里。肆力有地。衣食易得。若久住此。或见逼迫。强使我作。作是念已。疾走而去。】

在这个时候,“世尊,尔时穷子佣赁展转,遇到父舍”,到处走又走到这个城来了。这是缘,缘起性空,缘又遇到了,回到他父亲的身边了,不认识了。他也不认识他父亲,但是他父亲可认识他,他在门侧。这是表显他辗转遇到父舍,就是佛的慈悲摄受。辗转的意思,又知道佛慈悲摄受的含义。他看见长者,就是看见他父亲在门侧,在这个大宅之中立侧门。遥见其父,这个贫子看见他父亲不认识了,遥远看见他父亲。他父亲坐着师子之座,宝几承足,跟前收编的婆罗门、刹利、居士恭敬围绕。以真珠璎珞,价值千万庄严其身。显这长者非常富有。

以法上说,踞师子之座,这是佛。佛是人中师子,这个师子座就名佛。佛所说的,如来师子吼。所看见这个身是圆报法身,圆满的报身,并不是化身。安住在什么地方?空间,安住于性空。形容师子座,乃至他看见这些个,这都叫缘起。在华严经讲第一义空。什么为床?四无畏为床。宝几承足,表定慧均等,伏佛足下。宝几承足这个几,就是以实际理地为几,足登实际理地。无生的定力和慧力。这都是真如境界,全是性空境界。

以下这些所能围绕的,明佛的法身,把居士形容常住的、非常住的,他方的、应化此土的,就是此间的分作内凡外凡,居士属于外凡,婆罗门这些外凡,不是真子。所以有这些居士、婆罗门在跟前围护围绕。形容佛在说法住世间的时候,就有这些个四众弟子围护。珍珠、璎珞形容佛的戒定慧三德,价值千万,无价之宝。价值千万形容什么?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以此庄严佛的法身。价值千万,这都是无价之宝。形容词!拿这个来形容。法华经净讲故事,净讲形容词的。法身没有说的,性空没有说的,就在缘起上说吧!你听起来好像都是世间事,实际上都不是世间事。二乘开始,回小向大,他所见到境界,佛以四摄十力来度众生,身边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咱们刚讲完华严经,就是十一地都在跟前身边左右。“手执白拂,侍立左右,覆以宝帐,垂诸华幡,香水洒地,散众名华,罗列宝物,出内取与”,就是出出进进、出出进进,或者出出去,或者收进去。“有如是等种种严饰,威德特尊”。

“手执白拂”,白拂是形容法的。什么叫白拂呢?就是我们拿杨甩,你看道长拿拂尘,打扫灰尘的。形容佛的权智,善巧方便利益众生的智慧,以智作为拂尘,把你的烦恼惑业都把它打扫干净。“覆以宝帐”,宝帐就是慈悲,真实慈悲帐。同时座上挂的那些个幡盖,幢幡宝盖那一类东西,形容佛的慈悲喜舍。幡是宝幡,形容佛的神通,风一摆动。“香水洒地”,香水就是法水,佛说一切法水,契合菩萨的心地,把那些菩萨惑业垢染都给他们洗干净了,这个水是定水。“散众名华”,就是戒定慧一切法,断一切众生疑,把众生的非道变成道,把不正知见洒净变成正知见,断知见,清净知见。戒者,大家都懂得了,就是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慧,因为性空而起,缘所起的智慧,断疑,断俗谛的疑,也断真谛的疑,真俗二谛的疑惑,知见完全变成佛德圆满的知见,了达自己的佛性。“香水洒地”,香水就形容智慧,以智慧水浇实相地,生长出来真实智慧,断一切惑,断一切污染。长者具足这么大的德力。

穷子一见到他父亲这个势力太大了,形容看这长者势力太大了,他害怕了,“即怀恐怖”,他说:我不该到这来,这里很危险。他自己心里这样想,这个是国王吗?有这么大权力。我要求当个穷苦的工人打工,这个地方不是我待的地方,这不是我能得到佣工的地点,我得赶快走,找那穷苦的地方,我出卖我的力气有地方,那时候容易得到衣食。这地方我不可能久待了,恐怕有危险。我若久住于此,一定逼迫我,强迫我给他做,完了也不给我东西,不给我吃饭,不给我穿衣服,我远点走开吧!他这样想念完了,疾走而去,像逃跑一样离开了。

 【时富长者。于师子座。见子便识。心大欢喜。即作是念。我财物库藏。今有所付。我常思念此子。无由见之。而忽自来。甚适我愿。我虽年朽。犹故贪惜。】“时富长者,于师子座”,这个时候大长者就看见他的儿子了。“见子便识”,一见到就认识他了。“心大欢喜”,心里说离开五十年了,现在回来了。含义是现在这些众生都跟我过去结的有因缘,就是结缘的一切众生他们可以领受佛法了。“心大欢喜”,就是生起慈悲心救度这些。从他父亲说,救度儿子。从佛说,化度一切众生。同时自己想到我这些“财物库藏,今有所付”,我可以付托给我儿子了。常想的,“我常思念此子,无由见之”,找不到。现在他自己来了,“甚适我愿”,满足我愿了。现在我年纪也大了,年纪也朽了,“犹故贪惜”,我还有什么贪惜的,没有了。在这个时候佛已经七十多岁了,说法四十年,现在开演法华经,那就正是佛的最后十年了。佛活到八十岁了,没有什么贪惜的了。

这个库藏所有的资财,就是法。往昔一切众生他不学大乘法,退大取小,就像贫里求食。但是那里资生很艰难,就是究竟想了生死、证涅槃很不容易。取小乘,取不了义的,真正的了义他不求,就像穷子找穷困的地方求食去。“我常思念”,就是佛常时这样想,我是为大悲大慈利益世间的,不是以小法来度众生的。佛虽然救拔众生,但是众生他不接受,承受不了,所以就等于逃逸一样的,见不着了。我现在年纪也大了,也朽了,朽木。“犹故贪惜”,第一期的化度众生化完了,年龄已经到了,到现在没见着大根机的人,法还付不出去。这是专门讲转小向大的,跟华严经那些大菩萨不同,一法有一法的因缘,此法华经是专讲转小向大的。常时这样想,我这法要付给谁?法无委付。现在他回来了,我可以给给他了,没有什么贪惜的。长者对一切世间财物没什么贪惜的,就是应该付托给儿子了。

 【即遣旁人。急追将还。尔时使者。疾走往捉。穷子惊愕。称怨大唤。我不相犯。何为见捉。使者执之逾急。强牵将还。于时穷子自念无罪。而被囚执。此必定死。转更惶怖。闷绝躄地。】

同时都就遣一个旁人,就是他底下佣人把他儿子找回来。叫他去,说:你把他抓回来。因为他的儿子看见大富长者势力很大,他害怕了,跑了;被长者看见了,派人把他追回来。尔时被派的人就到那去把他捉住了,这个穷苦的儿子就吓坏了。他说:这回他唤我,我没有相犯,没有伤害他们,他们为什么来捉我?他不去。逮他的人追他的人就强牵他,非把他拉回来不可。这一来把这个穷子吓到了,他说:为什么要抓我?一定要处死我。将还。这一惊恐惶怖,闷绝躄地,倒在地下了,死了。这是假死的,不是真死的,死了就抓不回来了。一抓他,他一害怕,精神失常了。

 【父遥见之。而语使言。不须此人。勿强将来。以冷水洒面。令得醒悟。莫复与语。所以者何。父知其子志意下劣。自知豪贵。为子所难。审知是子。而以方便。不语他人云是我子。使者语之。我今放汝。随意所趣。穷子欢喜。得未曾有。从地而起。往至贫里。以求衣食。】

他父亲(长者)就看见了,他说:快不要抓他了,把他吓死了,不要叫他来了。同时拿冷水给他掸掸面,这就恢复过来了。他父亲知道这个儿子是下劣,志意下劣,见到这种豪贵恐怖地给吓死了。同时长者也没跟别人说这是我的儿子,没有说过,云是我子。“使者语之”,派抓他那个人跟他说:不需要你了,你去吧!不要把你吓坏了。这个穷子一听到高兴了,得未曾有。得未曾有,就是非常高兴。从地而起,就跑了。“往至贫里”,就是找穷乡僻壤地方去求饮食。

【尔时长者。将欲诱引其子而设方便。密遣二人。形色憔悴。无威德者。汝可诣彼。徐语穷子。此有作处。倍与汝直。穷子若许。将来使作。若言欲何所作。便可语之。雇汝除粪。我等二人。亦共汝作。】

“尔时长者,将欲诱引其子而设方便”,这得讲方便善巧智,这就叫方便善巧智。直接以大乘法他不会接受的,用方便善巧。“密遣二人”,形容也是跟他差不多憔悴的、没有威德的派两个,就是间谍吧!特务吧!什么都好,反正叫他回来,跟他做同事摄。这叫四摄法的同事,跟他穿的也是那么破破烂烂的,示现跟他一样,也是没有威德的。这两个人你们到那穷子身边,让他先信你们,跟他说,多给他几个钱,雇他回来当工人。假使他要答应了,你就把他带回来。他问叫他做什么?告诉他除大粪。同时你跟他说,你们两个人跟他共同做这个工作的,让他信。这个做事的两个人是表断惑,开始修行菩提道,发菩提心,行菩提道。乃至最前头还不能跟他直接这样说,告诉他学五戒,行十善,五戒十善能够不堕三涂;完了再修四谛、十二因缘,能够了生死,这样来引诱他,最后能够至于涅槃,这样能断惑证真。

 【时二使人。即求穷子。既已得之。具陈上事。】这个被派的两个人就找到穷子了,跟他说:你愿意不愿意到我们长者那去做工?做什么工呢?掏粪。

 【尔时穷子。先取其价。寻与除粪。其父见子。愍而怪之。】“尔时穷子,先取其价”,叫我去得先给我钱,就是讨价还价的意思。他不相信,人家给我工资了,我就给你除粪。当然就给他工资了,他就来了。“其父见子,愍而怪之”,他父亲又怜悯他,又感觉很奇怪。为什么?取小失大。怪他什么?不求成佛,专想证个阿罗汉果,就是所失之大了。所得的寡,就是得的很少,大的失掉了,这不是怪事吗?“愍而怪之”,又怜悯他,又奇怪。

 【又以他日。于窗牖中。遥见子身。羸瘦憔悴。粪土尘坌。污秽不净。】“又以他日”,来到这宅里做了,过一段时间,在那窗户里头看见他儿子的身体。“于〔窗牖中”,这是偏见,见小而不能见大,表示权智,权巧方便善巧智。遥见表示小乘,距离大乘很远的。遥见小乘人,这就是遥见。见子身,过去种过大乘的根性,因为他是佛子,发过大乘心。现在大乘知见没有了,他就从牖见他。看他那个样子,羸瘦憔悴,粪土尘坌,污秽不净。掏粪的还能干净吗?他也没有好衣服穿,破破烂烂的。

 【即脱璎珞细緛上服严饰之具。更着粗弊垢腻之衣。尘土坌身。右手执持除粪之器。状有所畏。】把这细软的上服严饰之具,更他所著的粗弊垢腻之衣,完全都是尘土坌身,一个手拿着除粪便的器皿,形状好像很害怕的样子,就是他这个除粪的儿子兢兢业业的很害怕。

 【语诸作人。汝得勤作。勿得懈息。以方便故。得近其子。后复告言。咄。男子。汝常此作。勿复余去。当加放价。诸有所须盆器米面盐醋之属。莫自疑难。亦有老弊使人。须者相给。好自安意。我如汝父。勿复忧虑。所以者何。我年老大。而汝少壮。汝常作时。无有欺怠瞋恨怨言。都不见汝有此诸恶如余作人。自今已后。如所生子。即时长者更与作字。名之为儿。尔时穷子虽欣此遇。犹故自谓客作贱人。由是之故。于二十年中常令除粪。】

他父亲跟他说“语诸作人,汝得勤作”,不要懈怠,好好工作。这样经常跟这些除粪的人说,不止一个除粪的人。以这个善巧方便,得近其子。他儿子也不怕他了,也不跑了。这以后又告诉他,“咄,男子”,跟他打个招呼。“汝常此作”,你就在我这做,别再往别处走了。我加给你工资,“当加放价”,现在你的工资很少,我多给你一点钱。“诸有所须盆器米面盐醋之属,莫自疑难”,厨房里很多东西,你想吃什么自己去拿。还有以前有老的弊使人,就是以前除便那个年纪大的,你若需什么跟他要。“好自安意”,你就把我当成你父亲一样,你不要忧也不要虑。这段意思形容佛度众生时候,慈悲喜舍,这是四摄法示现同事摄,让他安慰,使他再没有顾虑了。

为什么我要这样给你做呢?“所以者何”,就是为什么。因为我年龄已经老了,年纪大了。而你年纪还轻还小,你常常的好好工作,不要懈怠,不要发瞋恨,不要有怨言。我见你还不错,没有这些恶毛病,“都不见汝有此诸恶如余作人”,与其他做这个工作的人不一样。“自今已后,如所生子”,我就把你当成我自己生的儿子一样的。这就告诉他,我老了,你小了。告诉他,以智慧断你那个小意,就是智断。智断,断惑的意思。你年少,还在暖顶四法当中,必须得具足五力,断五种恶法。“余作人等”,是指外道,不是内教。“即时长者,更与作字,名之为儿”,你就为我儿,长者给他一个名字,就是你是我儿子。“尔时穷子,虽欣此遇”,这个穷子很高兴,欣是现在心高兴的意思,得到这么一个知遇。但是他还不敢相信,他说:我这么一个贫贱人。又经过二十年,没让他干别的,还是除粪。这是先以欲钩牵,渐渐度化。

 【过是已后。心相体信。入出无难。然其所止。犹在本处。】过这个以后,“心相体信”,互相接触多了,穷子就相信了,这回出入进去一点没有恐怖了;但是还没换地方,还在做粪那个地方做事。

 【世尊。尔时长者有疾。自知将死不久。语穷子言。我今多有金银珍宝。仓库盈溢。其中多少。所应取与。汝悉知之。我心如是。当体此意。所以者何。今我与汝。便为不异。宜加用心。无令漏失。】

“世尊,尔时长者有疾”,大者者有病了。“自知将死不久”,自己知道命要尽了。“语穷子言”,跟那个穷子说。“我今多有金银珍宝,仓库盈溢,其中多少,所应取与,汝悉知之”,这些财富你都应该知道。佛的一切法门你都应该领受,佛的法门有种种门,理是一个,事有千差万别。真如理是一个,众生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非常的多。言其法门很多,所有这些法都是珍宝。仓库,仓是定,就是咱们经常说百八三昧;库是慧;仓库就是定慧。讲般若义空,十八空,就是定慧的仓库。你懂得吗?“我心如是”。我心是什么意思?都付给你。“当体此意”,你应当领会我的意思。为什么要这样做,“今我与汝”?你该加重心让这些不要遗失。同时这就是现在佛给舍利弗授记了,就是这个含义。这些法宝理都应属给你的,你都应当知道一切诸法如是如是,如是体,如是相,不异;普遍的,真善的,吉祥的,如。如来如,就是如来。一如,无二如。方便即是真实,真实即是方便。方便为了成就真实,真实必须得假方便才能进入。这个时候这穷子已悟得了,他本来的天性(就是自性)人人都如是。

 【尔时穷子即受教敕。领知众物金银珍宝。及诸库藏而无希取一餐之意。然其所止故在本处。下劣之心。亦未能舍。】“尔时穷子即受教敕”,听到他父亲(长者)教授,他就接授了。“领知众物金银珍宝,及诸库藏而无希取一餐之意”,心量也大了,不得少为足了。“然其所止故在本处,下劣之心,亦未能舍”。但是他受命,承受佛的家业,无吝舍,无希取。但是下劣之心还没有舍掉。

 【复经少时。父知子意。渐以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临欲终时。而命其子。并会亲族。国王大臣。刹利居士。皆悉已集。即自宣言。诸君当知。此是我子。我之所生。于某城中。舍我逃走。竛竮辛苦五十余年。其本字某。我名某甲。昔在本城。怀忧推觅。忽于此间。遇会得之。此实我子。我实其父。今我所有一切财物。皆是子有。先所出内。是子所知。】

“复经少时”,又经过一段时间,时间不长。父亲知道他的儿子已经通泰,成就大志,意愿成佛。同时自己感觉过去的错误,“自鄙先心”,过去的小心现在大了。“临欲终时,而命其子,并会亲族,国王大臣,刹利居士,皆悉已集”,长者要终的时候,召集所有国土的从上到下。为什么?向大家宣布。“即自宣言,诸君当知”,你们大家应该晓得这个就是我的儿子,是我所生的。以前在某城他逃走了,竛竮辛苦五十余年,到外零丁孤苦经过五十多年,就是孤单无依靠。他原来的名字叫什么?我原来的名字什么。“昔在本城,怀忧推觅”,失掉之后,我就在法界之内寻找。本城,就是从心地寻找。因为众生背离大乘之后,起了无明的闇缚,就在生死当中流转。从法身,离开法身之后,背离法身就是背觉合尘,现在算离尘合觉。这是这段因缘。

 【世尊。是时穷子闻父此言。即大欢喜。得未曾有。而作是念。我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此宝藏自然而至。】整整这一段话是这些阿罗汉向佛说的,这个譬喻不是佛讲的,是须菩提、目犍连这些大弟子向佛说的,整个这一段是他们表达的。

 【世尊。大富长者。则是如来。我等皆似佛子。如来常说我等为子。】世尊,大富长者就是如来,我等皆似佛子。拿一个人来形容,其实这是无量的,所有二乘人千二百。如来就合父,这些阿罗汉就合乎于子,他们向佛这样说。以前如来常说我等为子,父子相见。以前佛经常给我们讲,佛把我们都是当成儿子。事实上也是,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因此而说决定是。这个跟一般的父子关系不一样,是法子,无量劫来佛都度他们。

 【世尊。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迷惑无知。乐着小法。】我等以三苦五浊,在生死中受诸热恼。迷了,没有智慧,所以贪着小法,乐着二乘法执着不舍。贪着就是这意思,我执虽亡,法执犹在,就是对法执着不舍。

 【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诸法戏论之粪。我等于中勤加精进。称至涅槃一日之价。既得此已。心大欢喜。自以为足。便自谓言。于佛法中勤精进故。所得宏多。】“今日世尊”,现在佛令我们思惟。思惟就让我们观察观察自己,就是回小向大的意思。把一切诸法戏论之议形容大粪便一样的,那些法像粪便似的的,把它除掉吧!“我等于中勤加精进”,精进做什么?修大乘法,转小向大。“称至涅槃一日之价,既得此已,心大欢喜,自以为足,便自谓言,于佛法中勤精进故,所得宏多”,把这二乘法小乘法当成得了很多的,认为他了了生死,出了三界,自谓得了很多。但是我们也很精进的,因为我们得到不少,宏多。但是没有得到。以前是得少为足。

 【然世尊先知我等心着弊欲。乐于小法。便见纵舍。不为分别汝等当有如来知见宝藏之分。】“然世尊先知我等心着弊欲”,佛已经了解到我们这个心像除粪便那个弊,贪欲的一样,得少为足。弊欲,就是不是很清净,这里头还有见思无明,并没得到。“乐于小法,便见纵舍”,我们把这小法当成真实的。“不为分别汝等当有如来知见宝藏之分”,从来没有想过,也没想过我们能得如来的宝藏。

 【世尊以方便力说如来智慧。我等从佛得涅槃一日之价。以为大得。于此大乘。无有志求。我等又因如来智慧。为诸菩萨开示演说。而自于此无有志愿。所以者何。佛知我等心乐小法。以方便力随我等说。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

世尊慈悲以方便力给我们说如来的智慧。这是过去讲,过去跟佛长久多少劫了,这就是如来的智慧之因。把这个因得了二乘之果,当成真实的。佛又以三乘的方便,以大乘真实的德相,以这个方便力使我们能够转小向大,来取大乘法。这样在方便力除弊的二乘,显佛的智力,入佛的真实相。“我等从佛得涅槃一日之价,以为大得。于此大乘,无有志求。我等又因如来智慧,为诸菩萨开示演说,而自于此无有志愿”,我们也听到佛说大乘,开始演说大乘法究竟教义,但是我们没这个志愿、没这个愿望。现在得佛的加被力,加持的威力,乘佛心,回小向大。“所以者何,佛知我等心乐小法”,知道我们的心只希求小法,没有大乘志愿。佛才以方便力随我等说,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我们还没有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开示悟入佛的知见,没有,不能认识自己是真正的佛子。

 【今我等方知世尊于佛智慧无所吝惜。所以者何。我等昔来真是佛子。而但乐小法。若我等有乐大之心。佛则为我说大乘法。于此经中。唯说一乘。而昔于菩萨前毁訾声闻乐小法者。然佛实以大乘教化。】现在我等方知世尊于佛智慧无所吝惜,佛并没有吝惜佛的智慧,而把佛的智慧都让我们得到,就是不吝惜的意思。实际上,“所以者何”,从过去我们就真是佛子,不是假的,真正的是佛的儿子。但是只是我们贪乐小法,没有喜欢好乐大乘之心。佛则为我们说大乘法,现在是开权显实,在法华经中唯说一乘。“而昔于菩萨前毁訾声闻乐小法者,然佛实以大乘教化”,过去由我们喜欢小,佛不把大法付给我们,也没有说我们能够成佛。现在开权显实,真理唯一,理唯一,理就是佛果,只是一乘,无二亦无三,唯此一事实。过去因为我们不堪受,所以没有跟我们说。现在佛已经把我们度了,转化了。佛没有吝惜,现在以大乘教化。其实佛实已大乘教化,但是我们没有领受。现在我们能领受了。

 【是故我等说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法王大宝自然而至。如佛子所应得者。皆已得之。】“是故我等说本无心有所希求”,过去我们没有求过、没有这个心,现在法王大宝自然而至。目犍连、须菩提的含义就是佛也应该给我们授记,不是光舍利弗一个人。他们里头含着有这么味道,求!没说。经文虽然没说,他们看舍利弗授记了,大宝法王自然而至,自然也给我们授记了。“如佛子所应得者,皆已得之”,现在我们明白了,这是我们该得的。该得的,应当得到。这是迦叶尊者、须菩提为代表。

 【尔时摩诃迦叶。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等今日。闻佛音教。欢喜踊跃。得未曾有。佛说声闻。当得作佛。无上宝聚。不求自得。】“尔时摩诃迦叶,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迦叶尊者想把这个道理再说一遍,不像长行那样表达太多了,用偈颂简简单单重说一遍,意思还是前头那个意思。“我等今日,闻佛音教”,今天听佛开示我们、教导我们、教化我们。“欢喜踊跃”,像穷子这回可得到父王的那些财富,欢喜踊跃。“得未曾有”,从来没敢想,但是经过五十年了,自然而是。“佛说声闻,当得作佛”,一切众生都能成佛,何况声闻!除非他自己不求,自己不想得。现在佛说一切声闻都能够成佛,“无上宝聚,不求自得”,我们这些声闻人不求自然得到了。这个得到还不是真得,佛给他授记能成佛,但是还得经过无量劫,这样得到的。

 【譬如童子。幼稚无识。舍父逃逝。远到他土。周流诸国。五十余年。】“譬如童子,幼稚无识”,小孩子,没有知识。跑了,“舍父逃逝”,舍个家。“远到他土”,到别的国土去了。这一舍时间可长了,经文说“周流诸国,五十余年”,不晓得无量亿劫。例如说我们现在闻到法华经,我们过去都受佛的教导,我们也是逃离了,这一逃离无量亿劫了。逃到他土,他土就是形容到六道轮回轮回去吧!等于“周流诸国,五十余年”,说明流落在三界当中,在六道轮转五十多年。

 【其父忧念。四方推求。求之既疲。顿止一城。造立舍宅。五欲自娱。其家巨富。多诸金银。砗磲码瑙。真珠琉璃。象马牛羊。辇舆车乘。田业僮仆。人民众多。出入息利。乃遍他国。商估贾人。无处不有。千万亿众。围绕恭敬。常为王者。之所爱念。群臣豪族。皆共宗重。以诸缘故。往来者众。豪富如是。有大力势。】

因为“其父忧念,四方推求”,求不到。求的疲倦了,“顿止一城”,在一个城就停歇下来、休息下来,造了一个大舍子。“五欲自娱”,以五欲境界,现的是世间相。佛度众生,自然现的跟众生一样,示现的。这个家是大财富,巨富。“多诸金银,砗磲码瑙,真珠琉璃,象马牛羊,辇舆车乘,田业僮仆”,他所有的奴仆很多,人民众多。财富很多,有出有入。“出入息利”,开个大银行收很多利息。“乃遍他国”,他国包括有很远的。往来的众多,一切诸大菩萨来往频繁的,有来的,有去的,有走的,有来的。咱们看华严经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就形容华严经的。法华是最后,华严是最初,要两个合起来看,那你更圆满了。无处不有。“千万亿众,围绕恭敬,常为王者,之所爱念。群臣豪族,皆共宗重”。宗是宗仰的意思。重是尊重,就是把人看得很重,对于重要的人物,佛就形容着超出一切国王。在这文字上世间上形容国王最重了,但是佛是法王。群臣豪族,皆共宗重,就是常为王者的意思。以这种缘故,往来者众,求法的人很多。“豪富如是,有大力势”,这是形容词。

 【而年朽迈。益忧念子。夙夜惟念。死时将至。痴子舍我。五十余年。库藏诸物。当如之何。】“而年朽迈”,年纪已经老了。人活七十古来稀,过去是以六十岁为寿。老了就念子了,念子就是佛这个时候思念这些二乘人,过去多生,今生还不能够转小向大。但是自己化缘已尽,死时将至。而这愚痴的儿子没有大智慧的,舍了佛已经五十余年了。“库藏诸物,当如之何”,我所有的财产付给谁呢?

 【尔时穷子。求索衣食。从邑至邑。从国至国。或有所得。或无所得。饥饿羸瘦。体生疮癣。渐次经历。到父住城。】在这个时间,“尔时穷子,求索衣食,从邑至邑,从国至国”,从这个城到那个城,从这个国家到那个国家。有时候得到,有时候无所得。就像那穷子到处给人打工,有时候吃得很饱,工资高一点,有时候得不到。形容词!“饥饿羸瘦,体生疮癣”,害病,吃不饱。“渐次经历,到父住城”,因缘和合又回来了,跟他父亲相遇了。迦叶尊者把前头长行又把它用偈颂再说一遍。我们过去修的是二乘法,得不到如来的境界,就是不得大乘法食,没有大乘法位,没闻到大乘法。没有大乘法就谓饥饿,没有大乘的十力、十无所畏就谓羸,无大功德就谓瘦。有无善上,善上就是佛的知见。在见思惑上头虽然断了,但是见思烦恼、尘沙无明如长疮、生皮癣一样的。

 【佣赁展转。遂至父舍。尔时长者。于其门内。施大宝帐。处师子座。眷属围绕。诸人侍卫。或有计算。金银宝物。出内财产。注记券疏。穷子见父。豪贵尊严。谓是国王。若国王等。惊怖自怪。何故至此。覆自念言。我若久住。或见逼迫。强驱使作。思惟是已。驰走而去。借问贫里。欲往佣作。】

“佣赁展转,遂至父舍”,到处打工打到他父亲这个宅子来了。“尔时长者,于其门内,施大宝帐,处师子座,眷属围绕,诸人侍卫,或有计算,金银宝物,出内财产,注记券疏”,这个就是大富长者所有的财富。这把它形容法,总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这就是大乘财宝,有的人开悟了证得了,有的人得到了一部分,有的人才在开始学。咱们所以读经学法就是佛的财宝,法是财宝,把法形容财宝。像我们供的七珍八宝,七觉支,八圣道,这都是合乎法,以法来合乎事,以事来回向于法。这叫内外的财产。内财,佛者自证身,法身德,无量具足。外在的,佛说法教化众生一切的法财,法门无量,八万四千,那都是佛的财产。今天就讲到这里吧! 【文字录入:隆华】 

法华经 01:跟法华经有一定因缘的所有四众来参加法华会

法华经 02:法华会上如来放光就是让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

法华经03:法华经的真实义你不能进入,就用方便善巧来接引

法华经04:看你以什么知见来看问题,你这样来学法华经的开示悟入佛的知见

法华经05:佛示现人间只为度众生成佛,只有一乘法,除此之外都不是真的

法华经06:佛行权巧方便加持一切众生,不管你画佛像或用音声赞叹佛都能成佛

法华经07:道没有分别,道就是让你一心,你不成道就是想得太多了

法华经08:你不知道你前生做什么,你看你现在受的吧,这就是前生的

法华经09:有发了菩提心的人就表明出三界了,退了心又还回到三界里头来了

法华经10:没有甚深的福德闻不到法华经,法师说经一定得选择有智慧的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