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3: 一直强迫对方来接受佛法,佛法有时候会变成毒药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短视频目录(2019.10.02)

近期的目录链接(2019.10.14)

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全)

慧律法师《唯识简介》全

慧律法师楞伽经(全)

慧律法师华严经一至四目录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70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全 )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全)


楞严经四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03

楞严经四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 03
慧律法师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翻开44页,倒数第三行,【我闻:】昨天解释了「如是」,今天解释「我闻」,就理上来说, (【约理】)【即以无我之真我,】这个无我,就是破除执着,只存在真心的,那个就是真我。所谓无我,是站在破相的角度说;所谓真我,是站在真心自己作得了主的角度说,就是情绪完全可以控制,悟入不生灭的真心。所以,一下子讲「我」;一下子讲「无我」;一下子讲「真我」,那是站在各个角度不同而说的。所以,就理,就是以无我的真我,【起不闻之真闻,】所谓不闻,就在清净的心性上不加一个「闻」,头上安头。所以,起不闻之真闻,因为闻性本自具足,不须要加一个「闻」。【闻如是之法,法法皆如,】什么叫法法皆如?就是法法毕竟空,无有一法不空。所以,令心无所增减,是真修行人。说:【法法皆是,唯一如来藏性,为此经之理体,是为闻成就。】
【一时:即时成就。世事会合,尚待昌期,大法弘宣,岂无嘉运?】意思是说:任何事情都要因缘会合,你想要期待佛教兴盛,大法来弘宣,怎么没有好的......「运」就是机缘,没有好的机缘,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要等。那么,掌握了机缘,就是要珍惜。【盖必假良时,】「盖」就是因为;「假」就是假借;「良时」就是很好的时机因缘。【方成法益,师资道合说听始终,谓之一时:】师资道合,有了上人,或者是我们称以佛为师,有了佛陀的因缘,然后,说的、听的会合,有人想说,就是佛陀;也有人想听,就是众生,说听始终,谓之一时。始、终,那只是方便,站在缘起的生灭角度说:有说的佛陀、有听的听众;有起点、有终点,这个都是站在某一个阶段的缘起,假设而成立的。而我们的佛性是无始无终的。
谓之一时:【不能定指何时:】【一、以华夏】华夏就是中国,跟这个【印度,】中国跟印度,它的历算不同,也就是【纪历不同故;】【二、以《楞严》一经,通前后际故;是为时成就。】时成就就是有这样的时节因缘。所以,因此,在座诸位!我们要度众生,就是要观看时节因缘,看看对方的反应怎么样,因此,我们能够衡量时间、空间,衡量对方的根器,然后,恰到好处的时候,给与善巧方便的引导。如果你一直强迫对方来接受佛法,佛法有时候会变成毒药。如果你先生,或者是你的妻儿,他本来就不是很信佛,你觉得说听经闻法很好,硬要把它塞进去,那没有办法!佛法本来是甘露,就会变成毒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要看你怎么运用?所以,会运用时间跟空间的人,是很有智慧的人,他知道在这个时间该讲什么法、该度什么众生,这个是很有智慧的,就像佛陀一样。所以,话不投机半句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这个世间人还是讲求这个因缘的。
【佛者:主成就,佛是说法主故。梵语佛陀,译为觉者,乃大觉悟之者。】诸位!没有听到佛法,跟诸位讲:没有一个人能够觉悟,包括我在内。我看到了一段故事,其实很有感触,很有感触,以前有一个守财奴,守财奴就是很悭吝,他把他的财产统统把它换成黄金,可是,他家设备简陋,因此他就把这个黄金偷偷的搬运到离他家不是很远也不是很近的山上,山上里面有一个洞,那个地方很少人去。这个守财奴每天时间一到,就偷偷的走......走到他所藏的这个洞窟里面,有五百两黄金。把他的财产全部都换....他就每天都去看,啊!五百两黄金,看了就很舒服!每天这样看五百两黄金:我很有钱!因为他常常去,引起一个小偷的注意,有一天,这个小偷尾随到他后面,而他自己不知道,他也一样一如往常,这样走到山洞,来看那一堆黄金,那一堆黄金有五百两,他看了......当然是埋起来,埋起来,表面上看不出来。他每次去的时候,就挖起来看一下,黄金闪闪发亮,很高兴,又把它盖起来,地上的石头、灰尘,把它抹一抹,让人家感觉说:这里就像一般的山洞一样。这个小偷等他离开以后,就跑进那个洞,把他的五百两黄金全部都偷走,挖出来全部都偷走,这个守财奴,第二天也是按着时间要去看他的黄金,结果一进去洞里面一看,哇!五百两黄金统统不见了!他内心里面那个痛苦、谩骂,说:哪一个人没有良心啊,把他一生一世的财产全部都偷走!回去家里郁郁寡欢,笑不出来,得重病!
这村子里边有一个长者,很有智慧,他(长者)说:你五百两没有消失啊!他说:真的吗?他(长者)说:不相信,我带你去看!这个长者就带这个守财奴进去山洞,这位村里面的长者很有智慧,就在一块大石头上面写:「五百两黄金」,叫他看,每天都看。他说:啊?那是石头啊!说:长者!长者!那个是石头啊!长者很有智慧,就跟他回答,说:你每天都来看黄金,跟看石头没有什么两样啊!长者就开示这个守财奴说:钱是要让我们来运用的;钱是让我们来运作的;来利益众生的;来布施行善的;来做有意义的,救人济世的,一堆五百两的黄金,每天放在那里,完全失去作用,跟一块石头摆在那儿没什么两样,没什么两样!后来这个守财奴有所体会,有所体会:嗯!是真的,确实!赚了很多钱,没有运用,确实是像一块石头。后来他赚了钱,就懂得布施。
  现在我们也要了解,我们放在银行里面的钱,自己要衡量,是不是?如果你的车子、房子统统有了,生活也统统足够了,有多出来的钱,就千万不要像这个守财奴,每天看那一堆黄金,变成一个石头一样。我们如果每天去看这个银行薄,钱都不动,不肯做善,有多出来......譬如说:你有五、六千万那么多,一辈子都吃不完,那么,你每天看那个银行的薄子里面,就像数目在变化,数目,每天都看:喔!我这里面存款多少......跟这个一样。是不是?当然,佛陀也反对,譬如说:我们现在提倡助印《楞严经》,譬如说:你已经三餐不继了,你去贷款二十万,这假设说啦;或者贷款三十万来,佛不赞叹这种行为跟举止,超越自己的能力范围的,这种负债的做善,佛陀不赞同也不认同!
做善事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到底自己的能力有多大?然后,你要衡量一下。因此,佛对金钱的安排就是说:譬如说:我一个月赚一万块,那么,六千块做生活费,开销,一切的开销;二千块要存起来,以备急需之用,这是佛开示的;二千块要施舍出去,做未来因,种未来的善因,这是佛经佛陀开示我们,对钱财的运用。同时佛也不愿意这些众生去贷款,超越自己的负担去行善,你很穷,也许你负债,那么,你就安分守己,就出力就好,不一定要出钱。譬如说:我们在提倡助印《楞严经》,你把这个讯息传播出去,这个也算是一桩功德,算是一桩功德,并不一定要你出钱,佛法是活用的。这个守财奴也是提醒我们:我们要提早觉悟,佛法是运用在每一个时间跟空间,它是活用的东西。我们今天听经闻法,是要开大般若智慧,时时运用在我们的清净的心灵上;并不是说:死守这些语言跟文字,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因此,我们要了解佛陀的本意,不能像这个守财奴一样的,每天看......那么,有钱有什么用?因此佛陀叫做大觉悟,大觉悟,生命只有一种工作要做:就是提早觉悟,提早觉悟。
【今按本经,终实教意释之,觉有三义,作二种解释:】【一、本觉、始觉、究竟觉】这是站在理上说,叫做本觉理,也就是每一个人都有本能的觉悟。始觉智,【始觉】如果你动念开始回光返照,产生了智慧,在一切相透视得过去,相就是空;受、想、行、识也是空,那么,开始有了智慧。【究竟觉;】就是觉悟到圆满了,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就是究竟觉,佛陀就是究竟觉,究竟觉就是无觉,就是在觉上不加一个「觉」,叫做无觉。无觉者无所不觉,叫做究竟觉,无觉无不觉就是究竟觉,也就是不在头上安任何一个觉,或者是不觉,本来就具足。
【谓依根中所俱,】六根当中,都有不生不灭的根性,六根当中都有。所以,依六根当中所具足的,不生灭的根性,【不生不灭之本觉理体,起始觉智照,】本觉理体,本觉理就是一切法无生;起始觉的智照,就是起般若的智慧,般若的智慧。要【回光返照,】为什么要回光返照呢?一切众生,心都往外攀援、往外追求;学佛懂得往内,歇即是菩提。所以,回光返照,【照到惑尽智满,】「惑」就是无明、就是烦恼,有见思惑、尘沙惑,还有根本无明。所以,「惑」是无明、是烦恼的别名,惑尽了,智慧就圆满,唯有佛陀。
【始觉智与本觉理合,】诸位!这个「合」,注意!是方便说,有合,那么,就当然有不合了。是不是?大悟,始觉智就是本觉理;本觉理就是始觉智;始觉智就是究竟觉,三个是一体的。为什么要讲一个始觉智、本觉理,还有一个究竟觉呢?是站在迷的角度,这样次第的分析,让你感觉到有在进步;但事实上,大悟的人,起点就是终点。所以,始觉智与本觉理合,【成究竟觉之极果,名之为佛。】
【二、自觉、觉他、觉满;】就是觉行圆满。佛陀开采了无师智、自然智,自己在菩提树下内证:喔!人人都是佛!自己觉悟了,原来我们的佛性无关于语言;我们的佛性无关于文字;我们的佛性也无关于学历,是每一个人都具足的,叫做自觉。觉他呢?就是起慈悲心,每一个佛弟子,都应当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有因缘就要救救众生;没有因缘就要修养自己,努力的听经闻法,观照自我,这是觉他。觉满就是觉行圆满。
【谓自己觉悟,本来是佛,只因迷故,而为众生,犹幸虽迷,而佛性不失,】「犹幸」就是还好;「幸」就是幸运的。还好幸运的是:今日我们虽然迷惑;「而」就是但是,但是,我们的佛性不失。【而此生灭身中,自有不生不灭之佛性。】诸位!如果你也能够了悟,即生灭就是不生不灭,你能体悟这个不二的道理,生当体即空,就是不生;灭,智慧也不灭,灭是指无明烦恼灭,智慧本来就无量。所以,如果你能体会,即生灭便是不生不灭的佛性。所以,生灭是指相,还有妄识;不生不灭是指全部都歇,相可以透视,妄心跟妄识全部放下。这一句就是: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所以,因为众生不知道寂灭为乐的道理,所以,在生灭法的当中,无量的缘起假相,一直割舍不下、放不开。
【既自觉已,以此大乘之理,辗转化他,觉悟一切有情,】所以,佛弟子应当尽力的把正法传出去,要【智悲双运,】「智」就是指自觉;「悲」是指利他,自己有智慧,又能够有悲心救众生,所以叫做双运。【自他两利,三觉圆满,】三觉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所以,【自觉慧满,觉他福满,】这二个可是很重要,你只有自觉,没有利他,你只有慧,没有福。所以,什么事情可以任劳、可以任怨,多做一点不会死。譬如说:僧团多分配了一点工作,也不计较。
我看我们文殊讲堂的护法居士,每一天,尤其星期六,很多的居士大德,都发心来清扫文殊讲堂,包括厕所、大殿,有的人插花,都来帮忙,很让人感动!就是自动自发,只要有空,就把讲堂当作自己的家回来,有什么事,捡起来就做,也不分别,也不计较,这个是真正学佛的人。他能够理解文殊讲堂是十方的道场,咱们本来就是一家人,都是自己人。所以,我看到那些居士,哎呀!那个厕所洗得真是干净,哎呀!就很感动!很感动!是不是?有时候,我半夜起来,也很想去洗厕所,作一下表率,结果那个厕所人家都洗好了,连修福报的因缘都没有,没有!所以,这个教育很重要,当我们能够教育每一个佛弟子,能够启动自己的觉性,什么事都自己来,不需要人家在后面催,或者是命令,他来到讲堂就会发觉:这是我自己的家!什么事,自己修,自己得福。所以,他很高兴说:哎呀!感谢上人,有这个因缘、机会,让我们修福、修慧。修慧:听经闻法;修福:来做义工。哎呀!所以,这个讲堂的义工没话讲!助念团,没有死人则已;一死人,文殊讲堂几乎都到,很厉害的!
不过,以前那个比丘;讲到这个助念,那个比丘,我一再告诉他:一个人准备往生的时候,他会很痛苦,四大要分散,你不要在旁边开示得那么多!我们那个法X师,他去的时候,就一直开示,一直讲......讲到那个死人快起来,受不了,讲到那个死人不想死,你看多严重!只要那个法师去,那个居士都不要参加,为什么?那个人已经呼~~~快断气,已经很痛苦了,就讲二、三句:放下!是不是?一切儿女自有儿女的福报,你的财产我会替你处理,某某居士!你就放下,一心念佛,你一定可以往生,你要求生极乐世界,死好看一点,作个榜样!这样不是很好吗?你讲得让死人快起来?是不是?这个,他一去,二个钟头还没有开始助念,那个死人不会起来吗?
所以,我死的时候,法X师!不要在我旁边念(意指开示)很久,(众笑)你就告诉我:师父!您对佛教贡献很大,您一定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您很了不起,我们很景仰您,您死好看一点,作榜样!我就:来吧!对不对?你在那边念(意指开示)二个钟头:师父啊!怎么样......还用慢板的!那个适合在出殡的时候用,那已经往生了。如果说:正在助念,用那么慢的,我跟他讲:好了没有?二个钟头了!我就会起来:我不想死了,换你躺下去,搞什么东东?二个钟头还没开始念佛?哎呀!所以,不让师父死的时候,就在我临命终多念(意指开示)几句,我就会起来,(众笑师亦笑)会受不了的!所以,我们包括助念,都要掌握一下。是不是?所以,那个法X师一到助念团,所有居士都散掉,因为回去煮个饭来,他还在开示:这样知道吗?知道吗?菜、饭都煮好了,来,还在念(意指开示)!喔!阿弥陀佛!所以,我们要看情形,度众生也要掌握这个时间、空间,虽然我们要修慧、要修福,修得要恰到好处。
所以,这个【福慧满足,万德具备,超九界以独尊。】就是九法界,就是唯佛独尊,只有佛做得到。【自觉异凡夫,】意思就是:我们能够自觉,就不同于凡夫了。凡夫,你看他很快乐;其实不然,讲一个故事:有二只骡子,一只是野外的,这个野外的骡子,饮食比较少,不容易得到饮食;但是,一大片的旷野任它奔驰,任它奔驰。有一天,他找不到食物,肚子很饿,走......走了很远,来到一户人家,围着一个篱笆,这篱笆里边儿,有人豢养着一只骡子,跟它一样。这个野外的这一只骡子,就在篱笆外边看说:哎呀!它真是有福报啊!我要找一点食物、找一点草,都找不到,拼了老命就得到一点点,三餐不怎么具足,像它这样子给人家养,多好!主人供养它这个草很丰盛!它就趴在外面:喔!好羡慕喔,好羡慕!有一天,它找不到草,它想说:我去看看那一只篱笆里面的骡子。这篱笆里面的骡子看它来了,没打招呼,心情很沮丧,也不快乐。这野外的骡子就问了,它隔着篱笆,一个是篱笆外;一个是篱笆里面。
篱笆外边的就问了:我在外面很苦啊,这个草跟水不好找,找了老半天,才得到一丁点食物,吃不饱!它(篱笆里的)说:你千万不要羡慕我,我很苦的,我的苦,你不能体会的!野外的骡子听了以后,不当一回事。后来,二只骡子像是朋友,一个篱笆外、一个篱笆内的,这个野外的骡子,有空就远远的看这个篱笆里面的那一只骡子。结果这主人给它吃草以后,就开始拼命的做,工作,开始一直做,早上也做,晚上也做,灯火通明也做,一直做;这个骡子可以磨那个石碓,一直磨,就原地一直打转......就是要做事,有空歇一会儿,吃一点草,再继续做,一直磨,一直做......野外的这一只骡子惊吓:喔!原来这么苦喔!为了这一餐,完全失去自由,失去自由!我虽然在篱笆外边,食物少,但是,旷野任我奔驰,我自由、我自在!篱笆里面的这一只骡子,有食物,却一直做......
佛陀这个比喻是什么?篱笆外面的这只骡子就是学佛的人,听经闻法,开般若智慧的人;篱笆里边那一只骡子呢?就是世间人,类似大富大贵;虽然是大富大贵,在咱们台湾,有钱人讨了四个老婆、五个老婆,生了好几十个儿子!是不是?事业搞得很大。在佛法的角度:事大,业就大,他为了这个家庭,白天干,是不是?晚上也干,干活,点灯,达旦通宵,要做事赚钱啊!佛告诉我们:世间人为了一个小小的家庭,可以从白天做到傍晚;从傍晚做到晚上;从晚上做到凌晨,他就一直做,为了赚钱养活这一家。所以,因为他不听经闻法,以为这样很快乐;而佛陀告诉我们:其实,这样实在是很苦,而且他不知道这个苦,完全不知道,那篱笆里面是很苦的!
意思就是说:世间人没有听经闻法,他建立了一个家庭,就要开始操心,操心金钱、儿女,操心没有关系;但是,不能解脱,他没听到正法。日以继夜的,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情这么忙碌?你忙碌、吃苦,有没有目的?有没有目标?没有!我们出家、在家,修学佛道的人,就像那一只野外的骡子,虽然草少一点,不容易觅到饮食;可是,自由自在。这一句意思是什么?当我们开大般若智慧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太多世间的欲望,你今天拥有少许的钱,只要身体健康,听到佛法,什么都很知足;什么都很快乐,内心里面,清净自性任君遨游。知道吗?我们就是遨游在空性的般若智慧里面,没有一种东西可以障碍你;没有一种欲望可以束缚你;没有一种烦恼可以困扰你;你可以遨游在无量无边际的般若智慧的心性里面,没有任何的障碍,没有任何的障碍。
所以,二个角度说:你千万不要去羡慕世间人,官当很大的,不要去羡慕;很有钱的,什么几百亿、几千亿的,不须要羡慕。反过来讲:那一些人要羡慕咱们学佛的人,我们多么的快乐,我们少许的物质,就可以过超越的、快乐的日子,没有任何的障碍,没有任何的障碍。因此,觉悟是很重要的,所以,能自觉就是很了不起的!因此,师父今天也是在讲经的因缘上,呼吁咱们佛弟子,要自己觉悟自己,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比学佛更可贵的,没有的!你的儿子考上台大、北大,或者是哈佛,你要以平常心看待,因为那是生灭法。但是,我告诉你:你的儿子如果发心要出家,你要放鞭炮,真的!那个儿子(说):我发心,我要剃度出家!我告诉你:你赶快,家里赶快放鞭炮!如果儿子是说:妈妈!我要结婚了!唉!又多一个业障!(笑)所以,要看情形,要看是不是有那个根?是不是?
所以,能自觉便不同于凡夫,【则超六凡法界;】【觉他异小乘,】因为小乘只修自己,菩萨则能够利益众生,所以,觉他是不同于小乘的。【则超二乘法界;】二乘就是声闻、缘觉。【觉满异分证,】菩萨还没有证到究竟觉,所以叫做分证觉。这个分证就是分分证悟,叫分证,意思就是:佛陀如果像十五号的月亮那么圆满;菩萨就像十一、十二、十三的月亮,虽然有光明,但是,不够圆满。所以,觉满异分证,【则超菩萨法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之为佛。
【佛是十种通号之一,】什么叫十种通号?我们八十八佛里不是常常念吗?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对不对?十种都可以称为佛。【乃指本土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即中天竺迦毗罗国,净饭王太子,】这太子不做,跑去出家,你看!世尊有多么的伟大!今天身为国王的儿子,哪一个人可以放弃荣华富贵、享受?像咱们中国,三十六宫、七十二院;我这是看电视剧的,不晓得皇上是不是真的有一百零八个老婆?不知道!常常讲:三十六宫,七十二院,这个怎么得了!我去北京时,那个导游就介绍,说:以前的皇帝是怎么样?真的是三十六宫、七十二院。然后,那匹马,看看晚上去吃哪里的草,吃哪里的草,晚上就在那边睡觉,说不定生一个太子,母以子为贵,她就变成母后。我说:这样轮要轮到什么时候呢?所以,皇帝的这些三十六宫、七十二院,有时候,要巴结这一些太监,请那一只马晚上到我们这里来吃草,希望皇上在这里休息。不过,真的假的还不知道,我没当过皇帝,我可能生生世世也都是出家,也不知道这皇帝的生活是这样子,电视剧也是这样演的;导游也是这样介绍的,真的假的不知道,一百零八?那一百零八,把它换成一百零八粒念珠,不是很好吗?南无阿弥陀佛......这样不是很好吗?是不是?哇!娶一百零八个老婆,还得了!
释迦牟尼佛【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佛,】想想看!人家是三十岁成佛啊,我们今天已经五、六十了,还一点消息都没有!是不是?干到「五星上将」了,「五星上将」就是满脸皱纹了,就是「五星上将」,一点消息都没有;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就成佛了。【号释迦牟尼,是为主成就。】
【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处成就。上句是所化处,下句为所住处。在者住也。】所化处是室罗筏城,那住哪里呢?就是祇树给孤独园,也就是祇桓精舍。【佛有三身:】【一、法身佛,】法身佛【无在无所不在,】我们常常以法身,把它当作是虚空来比喻。【以法身无相,故无所在;】无所在就是你指不出来。【以法身遍一切处,故无所不在。】所以,这个无所不在,遍一切处,记住!不是用心去合虚空,不是的;是虚空跟万象都是如来藏性,要这样观照才对的。不是你扩大你的心一直往外,认为心跟虚空合,这个观念是错的。但莫于相上住着,性等同虚空,要做这样子这个动作(师拟从外向内做一“回”的手势动作),回光返照,这样才对的!
 46页,【经云:清净法身,犹若虚空,亦无在无所不在。】如果我们不能理解佛性,诸位!你就学习胸量放大,胸量放大。慢慢的扩大我们的胸量,胸量有多大,我们生命的舞台就有多大。学佛是做什么?要得大自在啰!学佛是为什么?得大解脱啊!学佛为什么?是不同于世间那种泛泛之辈,世间人,一点小事可以三个月不讲话、一年不讲话,十年还是敌人啊,甚至一辈子都解不开,其实,只是一句误会,一点点小事,这个就是世间凡夫。真正学佛的人,就很清楚的看到缘起缘灭的假相。
譬如说:世间很讨厌某一个人、很恨某一个人;而学佛很容易就透视,那是一堆骨头,没有可以让你恨的对象,那一个人是因缘生,父母所生,他身上也是骨头、肌肉、筋脉,流着血液,皮肤一拆开来,你所恨的人不存在,世尊讲:不相在。所以,佛陀叫你用透视,不是叫你用控制的。譬如说:你对一件事情不满,那是因为你不能透视缘起如幻的假相,这样的修行,没有办法达到炉火纯青。你先生气,再来控制,这个功夫算是很差了!当你碰到一件事情,你用大般若智慧,就透视空的道理,它是不实在的,不要被它骗去,凡所有相,都是假相,但凡所有相,都在欺骗你的真性,你只有能够如是体悟,不要被假相所骗,清清楚楚的如是见,如是无所见,完全站在制高点、超越的立场上,看这一件事情,你会觉得世间人很可笑的,也很悲哀的,非常可怜的,值得圣人去同情他的。他可以为一句话、一件小事情,这样耿耿于怀一个月、一年、十年、一辈子,众生拿这个石头压在自己的心灵上,这石头就是执着、就是分别心。
【二、报身佛,有无量相好庄严,在莲华藏世界。】在座诸位!大乘佛法讲法身、报身、应身;而小乘,包括今天的泰国、缅甸、柬埔寨,不谈法身,也根本无所谓的报身,就是一尊释迦牟尼佛,他不承认大乘所讲的经典的思想,没有什么叫做法身;也没有什么叫做报身,就是释迦牟尼佛,这三身是大乘佛法才接受的,小乘不接受这种观念的。
【三、应身佛,乃应众生之机,所示现之身,或在灵鹫山,或在竹林园,】讲到灵鹫山,在《法华经》里面,说有几千个比丘退席;但是,我们那个法师有到印度去,灵鹫山上面,这灵鹫山只能容纳一百个人。法师回来跟我讲,说:灵鹫山上面很小呢!我说:那是不是经典记载,到底是有什么时间、空间的不同?要不然,为什么有几千个比丘退席呢?那最多容纳一百个、二百个,就要很挤了!所以,我不了解,时间、空间的转换,真正的情形是什么?因为佛经是这样记载,我慧律只是一个凡夫,佛的境界我不敢臆测;祖师大德所记载下来的,我更不敢动。一个字都不敢动,也不敢生疑。所以,跟实地的状况有出入。或在灵鹫山,或在竹林园,【今在室罗筏城,祇园精舍,以示迹此处,无论久暂,去来行止,皆名为住。】
【室罗筏城,即憍萨罗国都城,因有两国同名,】所以,必须以皇帝不同来判别,【故以帝都见称,】这个室罗筏城,是憍萨罗国波斯匿王的室罗筏城。【乃波斯匿王所都也。】所都就是首都。
【译为丰德,旧云国丰四德,】「旧云」就是以前,有国丰,有四德,一、叫做五欲;二、叫做财宝;三、就是多闻;四、就是解脱,四种皆丰足故。所谓五欲,诸位!在这里讲的五欲,要有正确的观念,不是五种欲望,不是这个意思,是指人民必需、需求品很丰富,意思就是:食物充足,人民的生活很好;这个跟世间的欲望的追求,意义完全不同。意思就是说:这个国家人民的生活很富饶的意思,叫做【五欲】,就是:【(色、声、香、味、触,五尘欲境。)、】第二是【财宝、】,丰足。第三是【多闻、】,多闻,那就是讲经说法了,大家听经闻法,开智慧了。解脱的圣者也多,【解脱】,证阿罗汉果的也多。【四皆丰足故。】

【余以财宝五欲,】尚不足......如果加一个「尚」,更清楚!尚【不足称德,】意思就是说:只有色、声、香、味、触,还不够资格称为德。【乃将丰德二字,分而释之。谓地多五欲财宝之丰,人有多闻解脱之德,】所以,听经闻法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解脱。在座诸位!当你碰到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自己卡住了,没有解脱,就表示说:你学佛虚度时间、虚度光阴,我们都几岁了?(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一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二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三套(全)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1:有才干的人,一定要懂得避开灾难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2 :你情绪都控制不住就很难入道,因为这是基本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