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工作中提升认知能力?
在工作中,认知能力几乎决定一切,在VIE三角形(Vision-Insight-Excution)中,认知能力是隐形的核心引擎。Vision来自认知能力,新的Insight加强认知能力,甚至执行本身,也来源于更深刻的认知(所有在执行阶段的犹豫、反复都表明认知需补全)。认知能力既是原因,又是结果。只有认清这一点,才可以在工作中真正的提升自己。我对于在工作中如何提升认知,有如下7条建议:
1. hands-on,上手体验产品、服务和情境。
世界上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都来自于以讹传讹,缺乏一手经验的矫正。我们在大部分时候乐于听到更多的信息,但是懒于探究背后极少的真相。而真正有一手经验的人,要么是出于懒惰,要么是出于自我保护,并不愿意告诉你真相,所以,你能在搜索引擎或者社交网络里获得的事实真相少的可怜。就拿Tesla国标充电来说,别说普通消费者,就连国家电网的运营者和大部分Tesla内部人士也说不清楚,直到他们自己愿意开着车漫游全国一遭,才知道是哪些关键的细节在影响用户体验和整个网络的效率。比如,充电站距离高速公路出口的远近,比如在距离充电站走路5分钟的范围内是否有休息和吃饭的地方。这都在影响着非常具体的体验。我再举个几个例子,比如种牙和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两件事情上,你很难在网络上获得真知,反倒是身边朋友的体会能给你更多的信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言以蔽之:“利益相关”。你想去找一个客观的说法,但殷勤给你提供信息的人和渠道都有商业诉求。这是信息从源头被污染的原因。
所有不愿意去体验产品、服务和情境,但又和你夸夸其谈的人,都远离他。
(参考:停止讨论,请上手)
2. 找客户沟通
客户是谁?客户是那个靠做生意谋生的人,他和你不一样。没有人发死工资,他会日思夜想的考虑这个事情,考虑市场变化,考虑威胁。所以,他对市场的认知和敏感一定远远超过你。你要做的是给老板汇报的时候达到预期,碰到一个数字不达标怎么办?微调一下Excel表中的某个参数就行,反正远期的KPI是拍的。但你的客户不同,每一个参数背后都是具体的利益,要么是成本,要么是收入,要么是利润率,要么是分成,要么是根本无法辩驳的税和费。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活生生的很多双眼睛盯着,渴求的,愤怒的,苛责的……哪个参数你能调?
所以客户给你看的这张表不是Excel表,是他的饭碗。你说这种人这里能是假象吗?他能欺骗谁呢?所以,一定要找到你的客户,服务好他,和他仔细讨论,仔细体会每个数字背后不平凡的意义。这哪里是:“细节是魔鬼”,这分明是:“细节是生命线”,是有血有肉的真知。你不找他们讨论获取真知,你又找谁呢?
3. 找牛人沟通
人和人是有差别的,而且这种差别随着时间可能越来越大。除了外在能看到的差别,最重要的差别就是认知。那些特别有见识,特别有见地的人,我们称之为牛人。牛人的典型特征就是能给你极大的启发,甚至可以用一语惊醒梦中人都不为过。为什么?因为他们能站在更高的维度思考问题。比如,你看到的是交通拥堵问题,他看到的是资源竞争问题;你看到的是车辆的性能、外观和价格,他看到的是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你看到的是产品特性,他看到的是商业模式;你看到的是争权夺利,他看到的是组织机制。
不断寻找你身边的牛人,寻找你能触及到的牛人,与之交谈甚至只是倾听,都能受益匪浅。因为这会给你带来全新的理念,提升你内心中对于“好”的标准。
(参考:大道至简)
4. 读好书
你一生可能会遇到很多书,但对你影响最大的很少。对你而言,真正的好书只有一个定义:「能改变你认知的书籍」。也就是说,是在「公认的好书」和「适合你的书」之间取一个交集。对我而言,《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罗伯特·M.波西格)改变了我看待周围世界的方式;《爱上双人舞》(李中莹)让我重新认识了婚姻和爱情;《少有人走的路》M·斯科特·派克让我理解「心智成熟之路」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也是我们要坚持一生的道路;《怎样解题》(G·波利亚)奠定了我思考问题的角度;《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让我更加确认「多重思维框架」的重要性。以上这些书,是你一生的书籍,是需要反复阅读,真正融会贯通,变成自己心智的一部分。
你最终的认知,和这些书籍的启发相关性极大。
(参考:影响我人生的书籍)
5. 不断的提问
在大学时,我们几个好友讨论:「怎样才算读懂一本书」。其中一个朋友的回答让我至今印象深刻:「在看这本书时能提出好问题」。我们的认知是随着「不断的提问」逐步深化的。你周边朋友、同事中,认知水平最高的那个人,不是知道很多知识,记住很多答案的那个人,而是能不断提出好问题的人。在《怎样解题》一书中甚至有一种方法,就是回到题目本身,重新阐述问题。当你能换一个角度阐述问题时,答案或许就能呼之欲出。这还仅仅是「重新阐述问题」,可以想象,当我们能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对于认知的提升将有怎样的推进。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每当遇到困局时,大家需要做的不是苦思冥想,而是安静下来,重新去问:我们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目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这些问题之间有哪些相关性?是否还有其他衡量「成败」的角度?
相信我,在你目光所及的范围内,能不断提出聪明问题的人,一定是那个你要好好关注的人。
6. 不断的收敛
提问有时候是一个发散的过程,你会天马行空的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但是,所有的问题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获得答案的时间是无限长,那么相当于这个问题无解;如果获得答案的预期时间超越了时间限制,说明你不是那个能在限定条件下回答问题的人。
要想在限定的条件、限定的时间内回答问题,我们必须「收敛」,即能不断的把无关紧要,不那么重要,次要的东西依次排除掉,直到减到了不能再减,剩下的只有最核心的问题和它所依赖的条件。人们总以为,那个能去伪存真的人才是他们要寻找的人,其实在陌生的领域里,能化繁为简,聚焦收敛的人才有可能是带领大家走出迷雾的领袖。他给你的不是一个确定无疑的答案,而是一个在VUCA(VUCA是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的缩写,请参考:VUCA时代,如何才能「不纠结」?)的环境下,能看到希望的方向。他用的不是第六感或者神秘主义的手段,而是汇总了重要信息,加上自己逻辑判断,有方法论和思维框架支撑的策略。
综合5和6,能发散,展开思路,又能收敛和聚焦的人,就是你要成为的那个人。
7. 学习框架,运用框架,建立框架
思维框架本质上是一种模式,是对环境、问题和答案的抽象,典型的框架比如有关人类需求层次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有关时间管理的「时间的四象限管理」和有关竞争分析的「波特五力模型」等等,每个学科,每个方向都有自己对应的思维框架,成熟的学科所拥有的思维模型会更多。每种模型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每种模型也都有不足和缺点。这是「抽象」的好处,也是「抽象」的不足所导致的。
但只掌握有限的思维框架或者单一的框架是远远不够的。
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中的核心观点之一就是「多重思维框架」,他希望大家能多理解一些不同学科,不同背景的思维模型。你所掌握的思维模型,思维框架越多,你越难以陷入犯下愚蠢的错误。只有一种思维模型和框架的人,不是智者,而是被容易洗脑的人。容易被洗脑的人,是那些注定要被收割的人。
以上就是我在工作中如何提高认知的总结。提高认知的好处非常多,除了在工作中会被更多的人所认可,能不断的提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能不断的去开创性的解决困难问题,甚至能让你的人生幸福感更强。很多烦恼,其实都是自寻烦恼,如果能跳出来,站在更高的层次看问题,这些烦恼就不足以困扰你。相反,每一个烦恼的背后,对应的都是因为自己认知不足、认知缺陷导致的困扰。当环境变化,以前隐藏的问题暴露出来,你从舒适区被迫走进恐慌区,这才是烦恼产生的真正原因。是环境变化让你过去的不足暴露出来,而不是今天有什么坏运气,或者碰到了不好的环境所致。
面对这些困难,你可以视之为「成长的阶梯」,你要解决烦恼的办法,不是求神拜佛,而是去提升认知。如此往复,每一次困扰,都能带来认知的提升,也需要认知的提升从根本上解忧。
当然,除了这种「Pain-Driven」痛苦启动型的认知提升,我们更需要主动的去提升认知。这样,你就具备更多的能力,能储藏更多的能量,以面对你未来人生的各种挑战。
参考文章:VUCA时代,如何才能「不纠结」?、影响我人生的书籍
前一篇文章:停止讨论,请上手
原创100天100篇之100/100,享受自己的每一天吧!
大家在过去的100天里,目睹了一场「持续写作」的直播,如果你有所感触,请告诉我,也告诉更多的好朋友。为了真正的人生自由而努力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知道。
明天会怎样,是休息,还是继续,让我们保留悬念。
不愿意在朋友圈谈的事情,来小密圈(现已改名「知识星球」)谈吧。我已开通小密圈,我会在小密圈中记录我的坚持。而小密圈里,也聚集了1000多位对于生活同样敏感,同样积极,同样热情的朋友——我的读者们,过去的六个多月,我们成功在「小密圈」营造了一种不同于「微信朋友圈」的氛围。了解「小密圈」,请回复消息「小密圈」(非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