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宽 | 生老病死是生命常态,除了坦然接受无常,我们还应做好哪些准备?

2017-06-05 孙宽 宽余时光

🐔Tips:点击上方蓝色【宽余时光】查看往期内容 🐤


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愿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杜拉斯



1


“为什么我们不能换个阿姨?”


“你怎么知道下一个不会这样对待我?”


这倒是真的,毕竟我一年才来一两次。阿姨就住在我们楼上,楼下就是干休所的办公室,她至少还不至于图财害命。不然,一个风烛残年且手无缚鸡之力老人独自在家,实在无法预料。


关于阿姨的事情,我求助过干休所,但老爸不愿换,主要是他不希望任何人住在家里,一方面他愿意尽量自理,一方面他有自己的空间和自由。


其实,在我出国以前,老爸和我商量要不要买下这个房子时,他考虑的是我的将来,我考虑的是老爸的安全。


在哈尔滨市中心的房子,买下产权有增值潜力,将来我卖了就是一笔钱。不过我担心自己离得远,最后在他身边的人若想图财,就有可能害了他的命。国内趁老人身边无子女,而逼迫老人立下财产转让文件或遗嘱的案例太多了。


其实在任何地方,名下没有财产,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最安全、最自由的。


但我万万没有想到,人的贪婪永无止境。



2


早期,老爸告诉我他有了个小时工,平时帮他拿个报纸,偶尔买买菜时,他还年轻。只因同情阿姨有个智障的大儿子,又下岗没了工作。


我觉得挺好,因为有个人每天上楼时顺便看看他,是个好事,而且老爸资助谁我都支持。老人早晚都需要人的,最后一分钟才去抓根稻草,通常他们情感上都不接受,早做准备优点多,也有机会多方面考察。


阿姨一直想和老爸攀亲戚,我只以为她是在说笑而已。一两年后,她想让我资助他小儿子来新读书,为达到这个目的她竟然让她比我小十岁的小儿子认我做干妈。我和老爸理解她需要钱,并未在意,我们都尽可能地赞助了她。


其实,那时我不懂理性地看待这些潜在的问题;也许老爸早就看在眼里,他心理已有所准备?现在已不得而知。


但是,老爸中风住院后,有一段时间行动不便,她便开始把老爸的东西慢慢往自己家里拿,大的如冰箱、洗衣机,小的家里一切日用品。


她以为老爸可能再也回不来了,完全给他当了家做了主。


为了鼓励老爸早日恢复,我每天两三个电话,敦促他必须起来活动,他慢慢就可以拄着拐棍去接电话了。



3


自此我便打开天窗和阿姨推心置腹地谈开了,道理很简单:好好照顾老爸爸,只要老爸一天有命,她就一天有份收入不错的工作。


15年前的哈尔滨,我给她的工资是每月2000元,另外老爸的伙食费是每月2000元,她不需要住下,每天过来送三次饭,简单打扫,看看老爸。


然而我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的是,人性到底得有多恶,才能急功近利到需要在饮食上克扣老爸的费用?他是非常讲究饮食的广东人,本来就不爱吃东北人的粗糙食物,后来吃得好像猫咪一样少了,还非得要给他吃剩饭嗖饭?


我脸上流的是泪,我心里滴的是血。


幸亏老爸没有房产,最后连工资都由干休所代管。其实老爸活着的日子是她唯一能赚到的现金,我幻想她能好好地爱护这个钱罐子。为此我还给她加了薪和老爸的伙食费,并承诺老爸每多活一年,我就会再额外给她加薪50%。


人性的善与恶是微妙的,我们总希望唤醒善的那个部分;然而善恶之间的鸿沟是本质性的,绝非金钱可弥补,这是无法妥协的,也不应妥协。善不能感化恶时,必将敦促法律的健全,善最终都需要法律强有力地保护,而国内已经双向缺失了。


未来的国内,安全养老将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没有人能够避免。老龄化速度会超过二三十年前的日本和英国,然而我们的社会福利在这方面缺少保障,同时也还没有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真正实现“老有所依”和“老有所养”是任重而道远的。你、我、我们,所有人都应该从现在开始着手做好准备。



4


即使我竭尽全力做我能做的一切,仍没能减缓阿姨虐待老爸的速度,她一点都没缩小施恶的步伐。


我一直以为我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其实我没有,我甚至都不知道,也从不相信衰老的速度可以这样迅速。


我每次要回去前,我都不敢告诉他我具体到的时间,万一晚点或有交通状况,都怕他紧张。因为他老了,心里越来越搁不住事儿,怕他兴奋,也怕他紧张。


一般我只打电话告诉他,说我有朋友可能会去看望他,确保他到时能给开门就行。几个和我一起长大的朋友和我一起去哈尔滨,顺便看看他。他一开门,非常高兴。当朋友们都自我介绍时,他还能清楚地记得她们父母名字。


最后,他仔细地端详着我。“你看起来为什么这样眼熟呢?但是我实在想不起来了。你是谁家的孩子啊?”


全部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我故作镇静,希望给他一点提示:“谁能上来就拥抱您啊?”


“我也纳闷,你这个孩子非常热情,好像疯疯癫癫的,能是谁呢?”


“这是余子啊!”最后,还是朋友们解救了我。


我的心差点碎成渣,倒不是难过于他把我忘记了。笑话里不是总说“想啊想!想到想不起来了!”虽然我每周打电话,听他的声音还觉察不出差异,但人一年一年地衰老,都是一日千里,猝不及防的。


那个夏天,他决定让我把他的书全部都装箱。他开始担心自己有个三长两短时,有些人会惦记他这些古书。他还让我把自己的几十本留在他那里的成长日记也都拿走,还有他的几本影集让我做个留念。


然而那时我却固执地认为,他还活着就处理他的东西,就好像是在诅咒他,不能下决心。幸亏我照他吩咐,把他的书都分了类,并装箱做了标注。

 


5


人生无常是常态,世事难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早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两年后,我腰间盘突出手术,有一段时间我完全不能走路,我不敢告诉他我的病情,但我也不敢说我暂时不能去看他。


现在反思,我当时不应该瞒着他。隐瞒病情,我们以为是保护病人或家属,其实反而使当事人没有安全感,最终失去信心、期待和活着的愿望。我们对未知的恐惧胜过一切,因此在国外,病人和家属都同样有知情权。任何时候的过度保护,都违反自然,最终都会适得其反。


问题出在我身上,我怕他会失望,我知道他一年一年地就盼着我能回去看看他。


每次我走的时候,他就问:“明年你什么时候回来啊?”如果我说,也许春天……他会说:“哦!那就还有半年,很快就到来了!”


新年一过,他又问:“今年你什么时候回来啊?”


人老了以后,拳拳的心会不会越来越小了呢?


我不知道我该如何跟他说:若说去看他,我已经卧床不能走,怕他惦记挂念我;若说不去看他,他的那种盼望,我不敢辜负,我不能让他的盼望落空,更怕他失去这样的盼望后,瞬间万念俱灰。



6


我的焦虑其实他已经感觉到,我躺在医院里每次打电话时,我都不能正面回答他的这个问题。我的下下策就是请好朋友去看看他。但是,年轻的我并不了解,有一种情感和联系是谁都不能替代的,那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


他是那样冰雪聪明的人,当他看到我朋友,他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必须告诉我,余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剩下的故事就好像电视剧导演的一样。


第二天,他好好地站着就倒在了地上,如同灰飞烟灭一样,胯骨骨折,十多天后我和他就阴阳两隔了。


癌症、中风和那么多年的剩嗖饭都无法夺了他的命,而一旦没有了期待和盼望,死神随时都在等待。温暖着我们的生命之火到底在哪里?只有我们自己能去寻找,去点燃,去保护......


那一刻,却留下了我这一生中最多的遗憾:我们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我没能给他摔个罐子替他送终;我没能抢救回他那些珍贵的照片;我没把我抑郁的青春留下的几十万字的笔记保护好;最糟糕的是他最后修改遗嘱,也一定要留给我的那些古书,还是丢了一箱子。


我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都反复做着同一个梦,就是总在给他筹办丧事。直到第二年,我专程回去哈尔滨祭拜了他的亡灵,探望了老爸临终时替我照顾他的朋友。


人生既然如此无常,我们为什么不把它视为常态,随时做好准备,而非要等到自己措手不及,无可补救呢?

 


7


在死亡面前,不分老少先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所准备。死亡的概念或意义应该成为最重要的人生教育之一,越早越好。


我回想他在去世几年前,其实已经在各个方面着手准备了。那时我只是不懂,也没有完全尊重他的意愿,比如他让我保存他的影集,那里有他最珍贵的照片,从他年轻时到老,我从小到大,还有他的一些老朋友,这些都是无价的珍贵回忆。他和我的几十本日记,还有一部分集邮册。


所有这些都是我的财富,而我不懂尊重他,更不懂继承的意义。


他之所以要早安排,是因为他知道人性的恶,他见识过人性到底可以有多恶。而我没有隐患意识,最终措手不及,懦弱不是善良,只能成为人性恶的俘虏。


我当时怕他忌讳,难道活着就把他的宝一件一件拿走吗?最后,他的宝和我的宝都被恶人一件一件拿走了。


我的回避或不敢面对,只给丢失这些珍贵的纪念创造了机会。所有的不选择、不决定、不作为、甚至不果敢,都将成为最糟糕的选择和决定,最终必然要承受不作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这个教训,是我用无法弥补的遗憾换回来的。


尊重生命的规律,生老病死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每个成年人都应该像有个身份证或银行户口一样,有一份书面的遗嘱。把人生重大事宜提早交代清楚,不给家人留下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人的一生,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生命的无常才是常态。


如果我们的心胸是开放的,每个生命个体都是自由的,那么最好的状态就是百无禁忌,向死而生。


假如真的有所禁忌,我们也迟早都要面对,何不现在就面对它?



8


全民、全社会都应该从你、我做起,加强对死亡的教育和认知,关爱生命;国家的有关立法及敦促有效执行都迫在眉睫。


一,确定唯一的病人家属联系人。


在新加坡,病人一住院,马上确定唯一的病人家属联系人,明确当病人不能表达意愿时,医生将以谁的意见为准。


病人可以事先拟定,留下书面文件。比如我早明确了当我有意外或病重时的一切操作流程。也可以由病人家属自己认定,当病人家属之间有矛盾和冲突时,可以根据法律程序认定,尊重家属作为第一法律继承人的意愿。


这些明晰的法律规定非常必要,它可以避免病人家属及医生,处于类似像琼瑶所面临的尴尬和窘迫处境。


二,病人和家属都有知情权,他们的知情权除了应该被尊重,还应该受到法律保护。


死亡面前没有勇士,人对任何未知的世界都是恐惧的,知情权使病人是病人最基本的权益,也相应地增强病人的安全感。


国内在尊重病人意愿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比如老爸明确地要求,希望自己走得有尊严,若遇到昏迷或呼吸困难不切喉管,不抢救。


老年病人通常一旦长期卧床,最终都易肺部感染,但一旦切开气管后,病人就不能说话了。对于神智清醒的病人其实更痛苦,那种无法表达,生不如死的感觉,最终是对生命的摧残。


医院没有尊重他的意愿,于是老爸最后还是被切开喉管,在呼吸机上煎熬了几天。


国内在尊重病人意愿方面,确实面临一定的困难,主要原因也来自病人家属。

特别是病人家属若意见不合的时候,给医生和医院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因此为了避免麻烦,他们只能选择“全力抢救”,万一遇到不明事理的病人家属,谁也不能承受“见死不救”的心理负担。


医护人员同样需要国家立法,以保护他们免受不必要的责难。


三,临终关怀是个重大课题,全社会都应重视如何面对死亡和尊重生命的教育。从孩子开始,认识死亡,关爱生命;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关注青少年自杀防御,关怀临终病人,温柔地陪伴他们平安地走好最后一程。


尊重生命的自然规律,面对和接受死亡的到来,最大限度地减轻临终病人的痛苦,以温柔的方式对待临终病人,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和面对的。


各种过度治疗,不仅不能挽救生命,甚至可能加速死亡,至少是对临终病人的摧残。


不久前刚去世的同学之女,在没有确诊的情况下被过度使用抗生素,不仅造成癌细胞成倍的迅速增长,4个星期内肺功能完全丧失,8个星期后,一个青春少女就死于因误诊和过度治疗造成的肺功能丧失。


两周前,刚刚无常的姑父,最后央求我表妹让他安乐死。姑父自己走进医院,不到3周,最终因过度使用抗生素而造成的肺部感染,加速了死亡。


我们常常忽视这样的痛苦,它不只折磨了病人,也使病人家属长时间处于痛苦的自责中。


我的老爸去世将近10年了,我除了无限的思念,最多的还是遗憾和自责。


我老爸被送进医院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学校领导作证,他临终前修改了遗嘱,把他的古书和不多的存款全都留给了我。


我朋友说,我没有看着他全身插满各种管子,死在呼吸机上,这是他给我的最后的,也是最好的爱。  


...................................................................


宽余时光阅读推荐


孙宽 | 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和悲悯,对生命负有的责任和义务,使我们战胜对死亡的恐惧

孙宽 | 聚散两依依,谁的人生不是缠绵的聚散?

孙宽 | 谈论死亡,我们谈什么?

生命的意义

孙宽:生命的思考

人生总要有些期待 | 孙宽

灵蝶 | 孙宽

孙宽:让每一个日子起舞,让每一个梦想飞翔

【原创】【母亲节特集】裙边上的纸花



孙宽:原名孙宽余,南京大学文学硕士。曾做过播音主持,经商从教;曾在香港、新西兰、美国、新加坡等地工作和学习;现旅行和自由写作,定居新加坡。2016新年前创办微信公号《宽余时光》,目前已发文240余篇,部分作品曾发表于新加坡《联合早报》和国内报刊杂志。

孙宽的私人微信号:kuanyushiguang。


感谢您的阅读和赞赏,您的赞赏就是最好的鼓励和支持。感谢您订阅和关注《宽余时光》(ID:kuanyushiguang-sky),欢迎转发和转载,转载请联系孙宽(微信号:kuanyushiguang)。图片来自网络。使用二维码赞赏的读者请留言,让我能有机会向您表示感谢。

预祝您生活愉快,一切安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