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东理工大学朱为宏教授课题组Adv. Mater.:组织蛋白酶E激活的AIE荧光探针用于胰腺癌病理诊断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化学与材料科学 Author 化学与材料科学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胰腺癌五年生存率低于8%,开发准确、可靠的诊断技术非常重要。近年来,聚集诱导发光材料(AIEgens)因具有良好光稳定性、高分辨率和长期跟踪能力,被广泛用于实时和原位成像。但是,目前AIEgens探针的开发仍存在特异性靶向能力差、细胞/组织穿透性低等瓶颈,无法在活体组织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华东理工大学朱为宏课题组基于早期提出的“双亲性AIE”设计策略(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An Enzyme-Activatable Aggregation-Induced-Emission Probe: Intraoperative Pathological Fluorescent Diagnosis of Pancreatic Cancer via Specific Cathepsin E的文章。

在该工作中,作者以早期发展的AIE母体喹啉腈(QM)衍生物QM-COOH作为荧光报告基团,引入组织蛋白酶E(CTSE)响应的肽链Ala-Gly-Phe-Ser-Leu-Pro-Ala-Lys-Arg(简写为HSP)以及水溶性的穿膜肽(Arg8,简写为CPP),构建了双亲性激活型AIE探针QM-HSP-CPP (图1B)。穿膜肽的引入使该探针在水溶液中保持荧光关闭状态,当与CTSE响应后,探针水溶性下降,发生聚集、产生荧光,从而实现对CTSE的实时检测(图1C)。由于胰腺癌过表达CTSE,且随着癌变程度增加,表达量增高(图1D),因此该探针可以用于胰腺癌的诊断。

 图1. 设计AIE激活型探针QM-HSP-CPP,通过CTSE实现对胰腺癌临床可视化诊断。(A)目前临床切片的诊断技术,(B)设计CTSE酶激活型AIE探针QM-HSP-CPP。(C)探针QM-HSP-CPP对CTSE响应的示意图。(D)从TCGA数据库中获得正常胰腺组织和各种晚期胰腺组织中CTSE的表达。 探针QM-HSP-CPP在各种溶剂体系中均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荧光关闭状态,这一性质极大降低了其在检测过程中的背景荧光(图2A和B)。黏度增加时由于分子内旋转受限,探针QM-HSP-CPP的荧光增加,验证其具有AIE荧光特性(图2C)。体外响应测试发现,添加CTSE酶(50 pmol/mL)后,探针QM-HSP-CP荧光强度随着孵育时间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实现对CTSE的激活型响应(图2D和E)。相对于市售的ICG染料,QM系列探针具有优异的光稳定性,有望用于长时间高保真成像(图2F)。作者通过响应后质谱验证了探针的酶切机理(图2G),并且证明探针对CTSE酶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图2H)。  

图2. 探针QM-HSP于QM-HSP在不同溶剂体系中的光谱性质。(A,B)探针QM-HSP(10-5M)在DMSO/EtOH-Water混合体系中的发光光谱(λex = 447 nm)。(C)探针QM-HSP-CPP在甘油-水体系中的光谱。(D)QM-HSP-CPP对CTSE(50 pmol/mL)随着时间变化的荧光响应。(E)I/I0相对时间的关系曲线。(F)QM系列探针以及ICG染料的光稳定性测试。(G)高分辨质谱对酶切响应的机理验证。(H)探针的选择性实验。 探针QM-HSP-CPP能有效穿透细胞膜,并通过CTSE酶的酶切作用,实现对胰腺癌细胞(SW990)的激活型检测(图3A),从而有效区分胰腺癌细胞和正常胰腺细胞(MS1) (图3B)。作者进一步考察探针检测临床样本的可能性结果显示,探针QM-HSP-CPP在胰腺癌组织的荧光强度是癌旁组织的9.3倍,能有效区分癌组织和癌旁组织 (图3D)。这一结果与组织学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的结果相对应(图3C),并远好于免疫荧光染色(IF)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区分能力。此外,探针QM-HSP-CPP可以实现对荷瘤裸鼠模型中胰腺癌的靶向激活荧光响应(图3E和3F),有望应用于荧光介导的手术导航。 

图3. 探针QM-HSP-CPP有效检测胰腺癌中CTSE酶。(A) 探针QM-HSP-CPP与SW1990细胞孵育不同时间的荧光成像照片。(B) 探针QM-HSP-CPP区分胰腺癌细胞和正常胰腺细胞。(C) 胰腺癌组织冰冻切片的H&E和IHC染色。(D) QM-HSP-CPP染色胰腺癌组织冰冻切片及其免疫荧光(IF)染色。(E和F) QM-HSP-CPP检测内源性CTSE过表达的胰腺癌荷瘤模型。(E)瘤内注射,(F)尾静脉注射。
论文作者为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生朱志荣,通讯作者为华东理工大学朱为宏教授王琪副教授。该文章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晓炎医生的大力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107444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https://doi.org/10.1093/nsr/nwaa198


相关进展

华东理工大学朱为宏教授课题组:全可见光驱动光致变色染料领域新突破

华东理工大学朱为宏教授课题组:光控AIE染料体系新突破

华东理工大学郭志前教授、朱为宏教授课题组:近红外聚集诱导发光(AIE)探针实现靶向细胞线粒体的高保真时空成像

华东理工大学郭志前教授和朱为宏教授课题组发展了近红外聚集诱导发光(AIE)可激活探针对β-淀粉样蛋白斑块进行超灵敏和高保真成像

华东理工大学朱为宏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杨海波教授合作在光控手性金属配位自组装体系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