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历史》66 第一国际

请点击关注➤ 综艺大观园 2021-07-31

66 第一国际


在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历史上,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名字——第一国际,它是第一个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1864年在英国伦敦成立,12年后在美国解散。第一国际当时的名称是国际工人协会,直到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后,后人才称它为第一国际。十九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迅猛发展,自30年代起,西欧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等斗争,已经超越经济斗争的范围,开始提出无产阶级的政治要求,矛头指向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统治。
1848年,席卷欧洲的革命使工人运动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具有国际性质,而工人阶级遭受的压迫日益加剧。
十九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欧洲无产阶级的人数增加了一倍,斗争的实践使他们认识到,各国的工人阶级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敌人。五十年代末,当工人运动和革命民主运动重又出现高潮时,这一时期的运动便有了新的特点:一是各国工人相互支援逐渐意识到国际联合的重要性;二是各国工人逐渐建立了自己的组织,如1860年英国伦敦各行业工联举行代表会议,成立全国性领导机构——工联伦敦理事会。第一国际是无产阶级运动自然发展的结果,它是工人国际团结的产物。
第一国际成立的直接导因是1863年的波兰起义。长期遭受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奴役的波兰人民于1863年再次发动了反对沙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起义遭到沙皇军队的血腥镇压,沙皇的暴行引起英、法工人的愤怒和强烈抗议。伦敦工联理事会组织英国工人于1863年4月28日在伦敦召开大会,要求英国政府进行外交干涉,斥责沙俄政府、支援波兰起义。7月,英法工人在伦敦举行保卫波兰的群众大会,会议提出建立国际工人联合组织的想法,并为此选出了筹备委员会。次年9月28日,筹备委员会在伦敦圣马丁堂举行群众大会,出席会议的有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等国的工人代表和流亡伦敦的各国工人和民主派代表人物。马克思作为德国流亡者的代表应邀出席大会。大会决定成立一个国际性的工人协会,并选出一个由35人组成的临时中央委员会,后改成总委员会。这次伦敦大会成为第一国际的成立大会。
总委员会刚成立时成分十分复杂,有英国工联主义者、老欧文主义者、有法国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人士、有普鲁东主义者、有德国的拉萨尔派、有意大利马志尼主义者、还有英国资产阶级激进派的社会活动家、以及小资产阶级慈善组织的代表人物,总委员会的第一任主席是英国工联领导人之一奥哲尔。在总委员会成分复杂的情况下,捍卫国际工人协会的无产阶级性质,不让它为小资产阶级社会活动家和资产阶级激进派所左右就成为当务之急。马克思为此作出了巨大努力,他从受委托起草国际工人协会的纲领性文献时起,就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马克思是第一国际总委员会的灵魂。据统计,从1864年至1872年,总委员会设在伦敦期间,共召开过389次会议,马克思出席了248次,是出席会议和发言最多的委员之一。马克思除了一直担任德国通讯书记外,还在不同时期兼任过其他一些国家的通讯书记。恩格斯则于1870年进入总委员会。为了保证总委员会贯彻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正确路线,马克思为国际工人协会制订了纲领性文献《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在起草这两个文件时,马克思就注意到了总委员会的领导作用,同时考虑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他没有直接使用《共产党宣言》中的某些词句,而使用了工人能够接受的表述形式来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纲领阐明无产阶级运动的目的是推翻资本主义,建立工人阶级政权,宣布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协会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协会代表大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代表大会选出的总委员会执行大会的决议,协会的任务是在国际范围内组织和联合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保卫工人阶级的利益,为工人阶级的解放而斗争。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后,积极支持欧美各国工人的革命斗争,首先支持的是各国工人反对资本家剥削压迫的罢工斗争。
1865年4月,马克思在总委员会会议上首先提出援助莱比锡印刷工人罢工的问题,从此,援助各国工人的罢工斗争就成为总委员会经常讨论的议题。如1866年的巴黎和伦敦工人的罢工,1868年3月日内瓦建筑工人的罢工等都获得了其他国家工人的支持。对1866至1867年英国成衣工人的两次罢工,1868至1869年法国纺织工人、采矿工人的多次罢工,1868年比利时沙勒罗瓦的煤矿工人罢工等,总委员会都给予了支援。这些支援采取了多种形式,包括组织募捐援助工人家庭,在报刊上揭露资本家和政府镇压工人的暴行,向其他国家的工人宣传实现劳资斗争中国际联合行动的意义,谨防企业主从国外输入劳动力来破坏罢工等等。除支持工人罢工斗争外,总委员会也支援和指导其他形式的斗争,如声援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1867年爱尔兰人民发动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马克思号召英国工人摆脱资产阶级沙文主义,正确认识爱尔兰民族解放对英国工人阶级自身解放的重要意义。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第一国际号召各国工人坚持反对侵略战争,保卫和平的立场。
十九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欧洲上空乌云密布,列强之间酝酿着战争。1870年普鲁士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马克思为总委员会起草了两篇宣言,分析了战争的性质,先后号召德、法两国工人反对本国政府的侵略政策,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对各国革命运动的支援,最重要的是对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支援。普法战争引起了举世闻名的巴黎公社革命。
1870年9月2日,法军在色当战役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法国面临亡国的严重民族危机。但9月4日建立的共和国,其自称的国防政府实际上是个卖国政府,它不敢武装巴黎人民,因为害怕工人被武装起来。然而,巴黎工人不顾政府的限制,组织了215个营的国民自卫军,大大超过政府规定的60个营的限额,总人数约有30万。
9月19日,普鲁士军队包围了巴黎。1871年1月28日,国防政府和普鲁士签订了停战协议准备投降,但巴黎人民坚持保卫祖的斗争。巴黎有215个工人营的国民自卫军决定成立联合总部,在3月15日的一次代表大会上成立了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在选出的40名委员中,有16人是第一国际的会员,由此可见第一国际的影响。
1871年3月18日,为了反击梯也尔政府对国民自卫军的偷袭,巴黎人民发动了起义,赶跑了政府的军队,国防政府仓徨出逃凡尔赛。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它虽然只存在了72天,却是世界上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最初偿试。在巴黎公社革命期间,总委员会举行了11次会议讨论巴黎的形势,对国际的巴黎支部和巴黎工人提出各种建议。总委员会还积极动员各国支部和工人阶级支援巴黎公社革命,德国、英国、矫、瑞士、西班牙、奥地利和美国等国的支部,领导工人响应国际的号召集会示威,进行了声援。
巴黎公社被镇压后,第一国际为帮助和营救公社社员做了许多工作,总委员会特地补选弗兰克尔、瓦杨等公社领导人为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员,以表示对公社的肯定。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为无产阶级提供了极为难得的重要经验和教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在公社被镇压后的第三天,马克思受总委员会的委托,完成了关于巴黎公社的总委员会宣言即《法兰西内战》,马克思指出,巴黎公社的经验回答了无产阶级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后用什么来代替它的问题。马克思强调,公社这个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
第一国际建立时,各种社会主义流派在工人运动中都有影响,如工联主义、蒲鲁东主义、拉萨尔主义等等。随着国际指导各国工人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展开,在斗争战略策略问题上的分歧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同这些错误理论和主张进行斗争,第一国际就无法壮大,国际工人运动也无法健康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曹??)“在巴黎公社革命以前的这段期间,第一国际主要是反对英国的工联主义和蒲鲁东主义。英国工联是在十九世纪中叶由许多工会按行业组成的,大都是熟练工人和高薪工人的互助性质的组织,广大普通工人通常被排除在外。工联主义者实际上往往代表被资产阶级收买的工人贵族的利益。十九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在世界市场上占有垄断地位,他们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从他们的巨额利润当中,分出一部分来收买工会领导人和熟练工人,培养他们成为工人贵族。工联主义者鼓吹阶级合作,推行改良主义,只要求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为工人改善生活条件,把罢工看成是工会组织工人向资本家赢得微小让步的一种手段,他们的口号是: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资。马克思批判了这种错误的论调,他用一个月的时间写成《工资、价格和利润》一文,并在1865年6月20日和27日这两次总委员会的会议上作了报告,一方面既肯定了经济斗争在工人解放事业当中的地位,另外一方面又向工会提出要组织工人阶级反对整个雇佣制度的任务。”
这个时期,摆在第一国际面前的另一任务是争取工人群众帮助他们摆脱蒲鲁东主义的影响。彼埃尔·约瑟夫·蒲鲁东——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改良主义者、无政府主义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809年1月,蒲鲁东生于法国贝桑松城郊一个破产的小资产阶级家庭,未受过正规教育,1847年起定居巴黎。蒲鲁东发表过许多著作,如《什么是所有权》、《贫困的哲学》、《十九世纪革命的总观念》、《工人阶级的政治能力》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曹??)“如果说反对工联主义的斗争主要是在国际总委员会内部进行的话,那么反对蒲鲁东主义的斗争主要阵地是在第一国际的多次代表大会上。蒲鲁东抽象地宣扬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原则,把维护小私有制作为奋斗目标,主张通过改良途径建立一个以小生产为基础的互助制的社会,他还反对一切政党和一切政府,主张无政府主义,蒲鲁东的思想小资产阶级占优势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比利时很有影响。在巴黎公社爆发以前,第一国际的四次代表大会上,马克思主义者和蒲鲁东主义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斗争主要围绕着两个问题进行:一个是进行政治斗争还是搞交换银行和合作社,第二个是实现共产主义还是建立以小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经济社会。经过多年的斗争,到了1868年召开布鲁塞尔代表大会的时候,蒲鲁东主义的影响已经被大大地削弱。”
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第一国际遭到欧洲各国政府的围攻。此时,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派别在国际内部的分裂活动也猖狂了起来。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巴枯宁是俄国和国际工人运动史上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历史人物。巴枯宁出生于俄国贵族家庭,他的曾祖父米·瓦·巴枯宁曾在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朝廷里担任高官,任参政大臣。1829年,15岁的巴枯宁来到首都彼得堡,进入炮兵学校学习,4年后获陆军准尉军衔,后被派服军役,两年后辞去军官职务来到莫斯科。在莫斯科,巴枯宁钻研了康德、黑格尔等德国哲学家的著作,并深受黑格尔思想的影响。1840年在俄国思想家赫尔岑等人的资助下,巴枯宁先后到德国、法国、瑞士等国学习。1844年,巴枯宁在法国结识蒲鲁东,深受其影响,后来也成为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参加了欧洲1848至1849年的革命,在德国德累斯顿起义失败后被捕。1851年被引渡给俄国沙皇政府,在监禁期间,巴枯宁曾两度给沙皇写信要求减刑,这实际上是巴枯宁的忏悔书。1857年巴枯宁被改判终身流放西伯利亚。1861年在其亲戚的帮助下逃出西伯利亚,绕道日本和美国来到欧洲。巴枯宁进入第一国际时,他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已经形成。十九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他写了不少无政府主义著作,其中的代表作是《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曹??)“巴枯宁鼓吹无政府主义思想,宣传国家是主要的祸害。他认为,国家产生了私有制,又用继承权巩固和扩大了私有制,造成了社会阶级的不平等,这样,他就把废除继承权看作是社会革命的起点。他认为必须打倒一切国家,也拒绝一切政治,否定权威,不要政党,主张任何人都享有绝对的自由,可以自由结成公社,公社又可以自由的结成联邦。巴枯宁这套无政府主义思想反映了破产的小资产阶级的绝望心理,虽然肤浅,却在意大利、瑞士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的工人当中有相当的影响。更为危险的是,巴枯宁在第一国际内部大搞分裂活动,他组织一个秘密宗派集团——社会主义民主同盟,以保留同盟的纲领和同盟的传导机构不变为条件,要求加入第一国际,在巴塞尔代表大会上,巴枯宁企图以他的错误主张篡改第一国际的纲领,并且要求总委员会的驻地从伦敦迁往日内瓦以便于他的控制。”
马克思、恩格斯与巴枯宁作了坚决的斗争,他们出席了1871年9月召开的伦敦代表会议,并为会议起草了《关于工人阶级的政治行动》的决议,其中特别强调,工人阶级只有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1872年9月,国际工人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荷兰海牙举行,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了大会。大会通过了伦敦代表会议《关于工人阶级的政治行动》的决议,大会还通过了加强总委员会职权的决议,并决定把社会主义民主同盟的首要分子巴枯宁和吉约姆开除出国际工人协会。海牙代表大会考虑到巴黎公社失败后,欧洲各国反动势力对会员的迫害和巴枯宁分子分裂国际的危险,决定把总委员会从伦敦迁到美国纽约,总委员会成员也作了调整,马克思、恩格斯退出总委员会,增加了左尔格等人为新委员。由于自海牙代表大会以后,第一国际的领导机构远离欧洲,与欧洲工人运动的联系逐渐减少,加上美国工人运动内部的分歧很多,致使总委员会很难开展工作。1876年7月15日,总委员会通过决议正式宣告第一国际解散。
第一国际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群众性的无产阶级国际组织,它在团结欧美各国工人,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使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在第一国际存在的12年中,它所建立的支部几乎遍布整个欧洲,继而越过大洋扩展到美国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会员和同情者人数最多时达二百万。
恩格斯曾说,十年来国际工人协会支配了欧洲的历史的一个方面,即蕴藏着未来的一个方面,它能够自豪的回顾自己的工作。
列宁指出:第一国际奠定了工人国际组织的基础,使工人做好向资本主义进行革命进攻的准备。
第一国际为国际工人运动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推动了欧美各国的工人运动,使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同时,它也为国际无产阶级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

《世界历史》01 人类历史的开端—石器时代的人们

《世界历史》02 文明的曙光(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3 古代文字的起源(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4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上)(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5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6 古代埃及文明(上)(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7 古代埃及文明(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8 古代印度河文明之谜(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9 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0 古希腊文明的回声(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1 古希腊文化(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2 希腊化时代(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3 罗马共和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4 罗马帝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5 古罗马文化(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6 欧亚迁移及中世纪开端(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7 西欧封建国家(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8 拜占庭帝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9 基辅罗斯和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建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0 历史上的阿拉伯帝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1 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生活(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2 十字军东征(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3 文艺复兴(上)(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4 文艺复兴(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5 古代印度(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6 古代日本(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7 古代非洲(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8 美洲古代文明 (上)(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9 美洲古代文明 (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0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上)(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1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2 欧洲人的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3 英国资本主义的起源(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4 尼德兰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5 三十年战争(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6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7 普鲁士王国的崛起(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8 七年战争(1756 -- 1763年)(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9 英国工业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0 西欧北美工业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1 美国独立运动(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2 法国启蒙运动(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3 法国大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4 拿破仑时代(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5 神圣同盟(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6 非洲奴隶贸易(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7 十九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8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49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50 英国议会改革(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51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52 欧洲1848年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53 德意志统一

《世界历史》54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世界历史》55 美国西进运动

《世界历史》56  美国内战

《世界历史》57 日本明治维新

《世界历史》58 英国对印度的征服

《世界历史》59 列强对亚洲的殖民侵略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