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习近平推进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理论与实践研究

音乐·拾间


作者简介:仇华飞,男,江苏宝应人,历史学博士,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治国理念之外交战略思想研究”(15ZDC002)本文载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专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摘 要:进入21世纪,国际格局加速演变,新的全球性问题不断产生和累积,在应对恐怖主义、核扩散、难民危机、气候变化、疾病传播等全球性危机的蔓延时,既有全球治理体系几乎“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西方国家主导下的全球治理成效受到多方质疑,陷入停滞困境,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势在必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不仅要应对全球性金融、发展、生态问题的巨大压力;而且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加速国际秩序的无序性。在这种环境下,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正处于历史性转折。中国是推动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力量,应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走向新的治理格局。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全球治理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推进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的主张,明确表示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认识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十八大以来,中国不断提出具体而有建设性的全球治理方案,在一系列重大的国际场合,习近平主张推进全球治理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2014年3月,习近平在德国柏林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将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提出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应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同年7月,习近平在接受拉美四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进一步重申:“中国将更加积极有为地参与国际事务,致力于推动完善国际治理体系,积极推动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近年来,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进程中,不断加强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G20)、金砖国家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的协调和配合,和许多新兴国家一道,“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制度性权力和话语权”。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在国际舞台上作用的增强,中国正积极地向国际秩序的建设者和贡献者转型。在这百年未有的世界变局中,习近平深刻揭示了当今世界转型、发展、变迁的规律和轨迹,指明了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方向和路径,阐述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和治理规则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的必要性。在统筹协调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过程中,习近平强调,要抓住机遇,妥善应对挑战,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通过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为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面对全球治理进程中的挑战和困境,习近平重申:世界各国要坚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坚持同舟共济、破解和平赤字,坚持互利共赢、破解发展赤字。他敦促各国都要做积极的行动派,共同努力把人类的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阐明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性,提出要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倡导多边主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变革,支持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等平台机制化建设,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为中国推动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指明方向。
 
一、中国特色全球治理理念的世界意义
 
为了积极推进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先后举办杭州G20峰会、北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厦门金砖国家会议、北京世界政党大会等,为全球治理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正确义利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和举措,全球治理话语权明显增强。中国特色全球治理理念日益凸显,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创新,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思想凸显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基本理念,是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系统链条,共商共建共享“共同构成了中国全球治理理念的有机体系”。所谓“共商”是指全球治理的基本原则、重点领域、规则机制、发展规划等应由参与各方共同协商并达成共识;“共建”就是要发挥各方优势和潜能,共同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与创新;“共享”指的是参与各方平等享有全球治理的成果和收益。践行这一理念,既要充分发挥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也要体现各方关切和诉求,维护各方正当权益,让所有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国家拥有更多获得感。
 
以共商方式解决全球矛盾和问题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和诉求。任何垄断国际事务的想法都落后于时代,其行为不可能取得成功。以共同协商的方式解决全球问题并非以牺牲某一国家利益为代价,因为共商理念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和强权,它以尊重民族国家利益为基本前提,包含和强调的是对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权利的尊重,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和全球问题。习近平多次反复强调:“各国都应该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多边主义,在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开展互利合作,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一直在践行这一理念,因为它符合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于改革全球治理体系的强烈愿望。
 
以共建方式参与全球治理,就是要在治理进程中各施所长,各尽所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潜能,通力合作来应对全球性挑战,持之以恒加以推进”。共建体现的是以合作为动力,各治理主体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中发挥各自优势和潜能,共同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创新,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共同为全球治理做出贡献。全球治理涉及到各国和人民的共同利益,是人类为了应对全球问题而采取的共同行动,因而需要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的共同参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一方面,大量国际组织、区域协作组织和非国家行为体的出现使得国家主权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和挑战。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改变了旧有的全球权力结构,为解决全球问题提供了新动力,增添了新力量。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规则制定、话语权等方面被边缘化的情境没有改变。为此,习近平明确指出:全球治理应该以平等为基础,更好地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这凸显出中国特色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理念的世界意义。
 
全球治理中的“共享”是要让合作共赢的成果公平合理地惠及各国人民。共享的核心是共赢,所有参与者都是受益者,让参与各方公平合理地分享全球治理的成果和收益,寻求利益共享,以实现共赢的目标。在传统的全球权力格局和全球治理体系内,在治理责任与利益的分配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失衡现象,这种治理体系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益,轻发展中国家和小国的利益,导致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造成治理机制的碎片化,最终导致全球治理失灵。对此,习近平鲜明地指出,全球治理应该以共享为目标,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而是寻求利益共享,实现共赢目标,这为进一步推进全球治理实践确立了基本原则,指明了新方向、新目标。实现利益共享是全球治理的内在动力,只有当全球治理的机制更均衡地反映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当各国有了利益共享的愿望和实现可能,它们才更加愿意去共同面临风险和主动承担责任。

当今全球经济治理正面临多方挑战,治理进程中新旧动能转换以及规则竞争日益复杂、形势严峻。各国需要凝聚新共识并激发新的合作动力。中国通过举办G20杭州峰会,确立了参与并引领全球治理的新方向。中国应进一步结合自身发展转型的优先领域和节奏步骤,以二十国集团(G20)和地区机制建设同步推进为抓手,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包容、有效。在全球经济治理的一些重要领域,国家之间围绕规则制定权的竞争日益尖锐,由于综合实力的不同,霸权国家与新兴大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路径选择存在较大差异,它制约了实力变动后国家的全球治理政策的调整空间。由于实力的相对衰落,美国长期以来对全球治理的规则外溢型参与的难度日益加大。在新的形势下,美国需要调整其参与全球治理的单边倾向,回归平等协作的全球治理的基本要求。随着中国实力的崛起,单纯通过规则内化参与全球治理的约束作用日益凸显,推动全球治理规则体系改革和引领新规则建立已成为治理主体的普遍追求。随着各国在全球治理规则上的“制定—接受”关系开始发生转变,全球治理将由此进入新一轮的激烈竞争与博弈。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较之以往,有更为强大的实力和意愿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升级和扩容,使得经济全球化进入包容型发展阶段。但个别国家仍然用极化思维、零和博弈思维看待新兴国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阻扰新兴国家参与治理规则制定,与中国倡导的包容、共生、共享、普惠精神和理念形成鲜明对照。中国正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所具备的基础设施优势、发展经验多元化、新兴技术领域巨大发展潜能这三大引领经济全球化的优势,为中国推动新一轮全球化健康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
 
合作是进行全球治理的最有效途径,其中大国间的合作与引领尤其重要。金融危机爆发后,二十国集团(G20)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机制为应对危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但今天这种强劲的合作势头已逐渐式微。由于后危机时代国际权力格局的变化,先前的“单极世界”格局摇摇欲坠,导致出现所谓“零国集团”的局面,各国不安全感普遍加剧,相互猜疑、防范和竞争的心态明显增强,这严重阻碍了大国合作,即使在有共同关切和利益的领域也难以形成有效合作。面对这些挑战,中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扩大对外开放,为全球经济保持高质量和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以及世界经济增长重要源泉的地位。但基于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双重身份定位,以及在国际社会中受到的诸多不公正待遇,中国又深感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从历史发展进程看,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的最好发展时期,中国进一步参与全球治理,不仅能够维护中国自身的发展利益和安全利益,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道义与担当。
 
进入新时期,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一方面,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既改变了中国原先的面貌,也深刻改变着当今世界的前途和命运,但中国需要长期和平环境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的追求更强烈。另一方面,当今世界无数新机遇和新挑战并存,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的发展必须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而加强全球治理则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保障。正如习近平所强调,中国正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行为体,中国有能力利用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抓住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治理契机,推动新旧治理主体在一些全球性治理议题上的合作,增进各方的战略互信,从而实现全球治理权力的和平转移,为世界和平稳定提供制度保障。
 
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大国关系健康发展
 
构建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对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在人类历史上,大国的崛起是改变国际政治力量结构的重要因素,影响国际秩序的演变。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冷战结束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国际关系中非传统安全因素明显加大。为了应对这一变局,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确立新安全观思想,既有利于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稳定的安全环境,也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促进和平发展。
 
构建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关系是习近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战略措施,习近平强调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的重要性,通过“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为维护国际秩序稳定提供重要保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首要问题,在于推进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这种大国关系就是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基本理念,打破大国冲突对抗的传统规律,规避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修昔底德陷阱”。虽然“修昔底德陷阱”被一些西方学者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但大国关系仍然具有超越“修昔底德陷阱”的可能性,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大国。中国传统文化中充满了“和平主义”“天下意识”“忠恕之道”的思想,中国没有强国必霸的文化传统;中国奉行和平发展战略,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永不称霸。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需要认可和包容世界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现实,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坚持求同基础上的竞相发展,反对追求单纯的权力均势与制衡;倡导“和平共处、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反对以结盟对抗寻求安全的行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一个先确立方向,再探索路径、充实内容和完善形式的长期过程,需要各国共同努力,不断增进理解、凝聚共识、深化合作。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历史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只要世界各国共同坚持这一正确方向,摒弃冷战思维,人类社会就充满希望。各国之间建设性的相互依存,是全球政治和经济稳定的重要基础。各国之间应致力于建立平等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认可对方在全球事务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新型国际关系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批判和扬弃,以中美关系为例,在“新型大国关系”框架下,中美两国可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问题;两国可在朝核、伊核、阿富汗、网络安全等热点问题上合作和协调;中美在推动确立核安全制度建设,在二十国集团峰会、推进国际体系建设和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特朗普政府反其道而行之,高举“美国优先”大旗,采取更为明确的逆全球化政策。中俄新型大国关系强调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各国平等参与全球治理、遵循国际法、保障平等和不可分割的安全、相互尊重和考虑彼此利益、摒弃对抗和冲突的基础上,秉持多边主义原则,解决国际和地区问题,在国际事务中主持公道,促进更加公正合理的多极世界的形成,惠及世界人民,实现合作共赢。
 
特朗普政府逆全球化而动,推行贸易霸凌主义,声称要与中国经济“脱钩”(decouple);而事实上,这样做既不符合经济一体化的世界潮流,也不符合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作为贸易摩擦的挑起者,美国应当正确认识世界和平合作的发展潮流和中美两国经贸关系互利共赢的基本方向,推动自由贸易和开放融通,消除贸易摩擦。2018年12月1日,习近平同特朗普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举行会晤,中美两国元首一致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两国业已形成的贸易摩擦,停止相互加征新的关税。双方就如何妥善解决存在的分歧和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方案。中方愿意根据国内市场和人民的需要扩大进口,包括从美国购买适销对路的商品,逐步缓解贸易不平衡问题。双方同意相互开放市场,在中国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进程中使美方的合理关切得到逐步解决。然而特朗普政府却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推行贸易霸凌主义,逆全球化而动,使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得不到很好的实施,这不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虽然特朗普政府的这些倒行逆施,使得中美两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可能性加大,但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中美分别是当今国际舞台上发展最快的新兴大国和实力最强的超级大国,如同当前国际体系中的‘双子塔’,中美关系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为重要、也最为复杂的一组双边关系”。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进入21世纪,新兴国家的力量崛起正在改变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导的旧国际秩序。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国家,随着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日益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举足轻重的国家。作为一个新型大国,中国从自身国家利益以及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的角度出发,必然会提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国际秩序的新主张;中国也必然会提出既符合自身利益又有益于全人类共同发展的全球治理主张。
 
面对全球治理进程中的各种挑战,习近平提出构建一个共生共存的命运体。倡导构建相互依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各国走向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无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还是致力于改善全球治理、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归根到底都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将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连,体现出中国追求的是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需求。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与欢迎,有利于形成推动各国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坚持推动构建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有利于处理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大国关系,而且有利于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促进新环境下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改革向纵深发展。
 
2020年初,世界各国遭遇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侵袭,面对这百年未有之突发事变,习近平重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战胜病毒的重要意义,结合中国抗击疫情实践经验,习近平就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稳定世界经济提出4点倡议:第一,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尽早召开二十国集团卫生部长会议,加强信息分享,开展药物、疫苗研发、防疫合作,有效防止疫情跨境传播,携手帮助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能力。第二,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要集各国之力,共同合作加快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科研攻关。探讨建立区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第三,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中方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制定科学合理防控措施。发挥二十国集团沟通协调作用,适时举办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高级别会议。第四,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各国应该联手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防止世界经济陷入衰退。要实施有力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在世界抗疫进程中,中国政府和人民所体现出来的“团结、合作、真情、贡献”精神正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最好诠释。为实现世界各国共同抗疫,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
 
在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过程中,中国政府强调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习近平在给比尔·盖茨的回信时指出: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唯有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国际社会才能战胜疫情,维护人类共同家园。他强调,病毒不分国界,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其外,独善其身。针对欧洲疫情日益严峻,习近平表示,团结就是力量。当前形势下,中方坚定支持欧方抗击疫情的努力,愿积极提供帮助,协助欧方早日战胜疫情。习近平重申:公共卫生危机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团结合作是最有力武器。在这场疫情防控斗争中,中国政府和人民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及时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国际合作,努力防止疫情在世界扩散蔓延。
 
国际合作不仅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道义和责任。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实际行动推动抗疫国际合作,为全球携手战胜疫情注入信心。习近平多次强调,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扩散很快。当务之急,各国要加强合作。在这场史无前例的防疫抗疫斗争中,中方愿同有关国家分享防控经验,开展药物和疫苗联合研发,并向出现疫情扩散的一些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为了表明中国政府愿与世界各国合作抗疫决心,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愿意推动有关各方加强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框架下协调合作,开展联防联控,完善全球卫生治理,抵御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冲击,让合作的阳光驱散疫情的阴霾。他敦促世界各国要集各国之力,共同合作加快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科研攻关,力争早日取得惠及全人类的突破性成果。
 
中国在这次抗击疫情中体现出来的真情是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精神基础。针对疫情蔓延,习近平在同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通电话时指出:中巴两国是患难与共的真朋友、同甘共苦的好兄弟。我们将像对待本国公民一样,照顾好在华巴基斯坦兄弟姐妹。习近平高度赞赏波兰政府和人民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对中方表示慰问和支持,中国人民铭记在心。他还对德国疫情严重表示同情,指出:中国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德国政府和各界纷纷伸出援手。目前德国面临疫情严峻挑战,中国人民感同身受。中方坚定支持德方抗击疫情,愿继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方愿同德方分享防控和治疗经验,加强在疫苗和药物研发方面合作,为两国人民健康福祉以及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贡献。在抗击新冠肺炎斗争中,中国政府的担当行为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的制度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在中方最困难的时候,国际社会许多成员给予中方真诚帮助和支持,我们会始终铭记并珍视这份友谊。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针对疫情,习近平重申,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中国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得到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国际社会高度肯定和普遍认可。
 
中国积极倡导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向国际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是中国对全球范围防疫抗疫所作的重要贡献。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中国在全面有力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主动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开展合作和信息交流,迅速分享部分毒株全基因组序列,研制成功快速检测试剂盒,努力防止疫情在世界蔓延,不仅是在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是在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贡献。至2020年8月底,中国已向31个有紧急需求的国家派遣了33支医疗专家组。中国还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两批共5000万美元现汇援助。中国指导长期派驻在56个国家的援外医疗队协助驻在国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向驻在国民众和华侨华人提供技术咨询和健康教育,举办线上线下培训400余场。从2020年3月1日到5月31日,中国向2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其中口罩706亿只,防护服3.4亿套,护目镜1.15亿个,呼吸机9.67万台,检测试剂盒2.25亿人份,红外线测温仪4029万台,出口规模呈明显增长态势,有力支持了相关国家疫情防控。
 
四、以公平正义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面对全球治理转型,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已经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回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推动全球治理体系转型与改革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思想,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向前发展。“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既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着力解决共同安全问题、促进世界共同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变革的中国方案。作为全球治理体系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一道继续努力,以公平正义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挫折,地缘政治热点此起彼伏,持续不断,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全球治理体系和多边机制受到严重冲击,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紧迫性越来越突出。中国主张对国际秩序和体系进行改革,但这种改革不是推倒重来,也非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体现的是平等、开放、透明、包容精神。习近平指出,全球治理体系是由全球共建共享的。作为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中国一直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未来全球治理体系的走向,不仅关乎各国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间,而且与世界繁荣稳定紧密相关。中国始终坚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强调这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需求。
 
全球治理体系正处在深刻演变的重要阶段,在这前所未的有大变局中,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治化,推动构建公平正义、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的全球治理体系。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是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习近平在2019年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强调,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全球事务由各国人民商量着办,积极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以规则为基础、以公平为导向、以共赢为目标加强全球治理是实现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理应平等参与决策、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因此,规则应该由国际社会共同制定。面临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形势,中国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支持全球化进程,维护多边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全球主要多边机制,成为全球多边治理的重要引领力量。中国敦促各方切实遵守共同制定的国际规则,提倡在制定新规则时充分听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意见,反映他们的利益和诉求,确保他们的发展空间,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的份额改革方案。中国积极主张要加强多边贸易体制,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必要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与时俱进,使得世界贸易组织能够更加有效地践行其开放市场、促进发展的宗旨。改革的结果应当有利于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收窄发展鸿沟。
 
中国坚定维护多边主义规则,致力于国际关系民主化,打破少数大国垄断重要国际组织决策权和话语权的局面,为多边主义理念注入了中国元素。习近平就如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作了明确的阐述,他指出:“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离不开理念的引领,全球治理规则体现更加公正合理的要求离不开对人类各种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为了适应国际环境的演变,鼓励各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制改革,他强调,要防止治理机制封闭化和规则碎片化;以合作为动力,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合作是必然选择,各国要加强沟通和协调,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以共享为目标,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实现共赢目标。此外,中国还积极支持全球气候变化多边合作,坚定维护《巴黎协定》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果,为卡托维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顺利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经济治理注入新动力。“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它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以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向纵深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的初衷不仅是要探究优化中国富余产能的有效途径,还是探寻与沿线相关国家利益最佳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的实践渠道。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就是要以互联互通为着力点,深化互利合作,打造多元合作平台,实现共赢和共享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注入强大动力。
 
当今全球治理面临的各种难题,尤其是全球经济治理困境,是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主要动因。追根溯源都与发展鸿沟、发展赤字有关。在逆全球化思潮正在发酵,保护主义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之时,各国之间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已成为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就是要破解发展赤字,让更多国家和地区融入经济全球化,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以及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表明,这一倡议是合民心、顺潮流的好事,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欢迎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是开放包容的发展平台,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中国坚持相互尊重、民主协商、共同决策原则,愿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道,在自愿、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积极开展双边和区域合作,努力开创“一带一路”新型合作模式,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近年来,中国将不断加大投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使合作成果惠及各方。
 
6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的经验表明,共建“一带一路”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只有合作开放才能使不同国家相互受益、共同繁荣、持久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对促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中国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帮助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有效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共享经济全球化的红利,为全球经济治理作出重要贡献。“一带一路”建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服务中国和平发展的全球公共产品,它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安排,目的是共同发展。以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为动力,建立以开放、合作、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区域合作机制,中国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行为规范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完善。
 
中国本着伙伴精神,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努力打造平等协商的区域合作框架,携手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丰富了国际经济合作理念和多边主义内涵,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实现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事实证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建设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必由之路。
 
五、坚持结伴不结盟原则,构建全球伙伴关系
 
十八大以来,中国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伙伴关系得到进一步提升,覆盖全球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日益成型,为国内发展营造了有利外部环境和战略支撑。建立“全球伙伴关系”,不仅是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部分,也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实践。中国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同9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其中既有与发达工业国家间的互动往来,也有与广大发展中国家间的友好合作。这种建立在寻求和平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倡导平等均衡基础上的伙伴关系,不仅符合中国利益,更符合世界各国利益。
 
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是构建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内涵。建立“全球伙伴关系”的前提是坚持“结伴而不结盟”。改革开放40多年的外交实践表明,中国始终坚持不结盟原则,通力合作打造国际区域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处理各方利益分歧时要坚持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原则,找到兼顾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当今世界各国国情不同,面临的挑战也不同,但各国都在努力推动经济增长,应对各种危机的挑战,实现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只要各国坚持伙伴精神,妥善处理分歧,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就会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目的就是要彰显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在重大国际事务中,中国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与各国的沟通和协调,为实现世界和平、稳定、繁荣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毫无疑问,在全球化时代,单边主义与零和博弈是行不通的,世界需要的是同舟共济、合作共赢。
 
中国倡导的命运与共的“全球伙伴关系”,坚持互商互谅,坚持伙伴精神,为国际社会妥善处理分歧、破解“信任赤字”提供了一种范式。互相尊重是破解“信任赤字”,促进互利互信的基本要求。在美国逆全球化而动影响下,大国竞争摩擦呈上升之势,地缘博弈热度不减,国际社会信任和合作面临危机。中国坚持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各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通过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增进战略互信,聚同化异,减少相互猜疑。习近平倡导正确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兼顾,加强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加深相互理解和彼此认同,让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互信互敬。为推动建立结伴不结盟的新型伙伴关系时,中国积极推进大国协调与合作,深化与其在军事政治、经济、环保等领域的安全和信任措施建设合作,增进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和友好关系,积极做好多边外交工作,不断深化和完善外交布局。当今,除少数霸权国家外,国际关系中合作是主流,即使有竞争,也应是良性竞争。在维护本国安全时尊重各国安全,共同促进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奠定良好的政治环境。
 
结伴不结盟的选择符合时代潮流。尽管当今世界很不安宁,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都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中国坚持多边主义,推动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为世界各国创造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它反映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期待,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目的是与世界各国一道实现共建、共有、共享、共赢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伙伴关系全球布局,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中国正稳步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全方位推进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尽管特朗普政府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采取对华敌视政策,但中国始终坚持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妥善处理中美经贸摩擦,致力于发展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与欧洲携手推进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建设。中国将继续奉行正确义利观,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按照亲诚惠容理念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进一步增强与周边各国的战略互信与利益交融;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同非洲国家共谋发展,推动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新发展。因此,中国的主张对于推动当今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改善大国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和平与稳定国际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当今时代是一个风险和机遇并存的时代,全球治理实践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和现有治理体系的缺陷短期内难以缓解,全球治理现实进程陷入僵局短时间很难改变。但同时也应看到,作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和平与发展趋势也不会改变,全球化、全球治理的未来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要大国能否真正展现责任与担当,做出正确抉择,切实承载起世界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坚力量,中国被国际社会赋予了更多责任,同时也拥有了更好的战略机遇。中国将积极推进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实际行动承担起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重任,为全球治理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为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有效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贡献更多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实践,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论探索。


部分参考文献


本文编辑/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图源网络,侵权则删

往期推荐

【中国史研究】安东都护府别议

【中国史研究】20世纪30年代陕西新兴农田水利的系统建设与灌区新经济体构建

【艺术学研究】陕西当代山水画从创作共性到多维取向的转型

【艺术学研究】黑水城出土西夏汉式风格绘画的研究成果与前景展望

【西方哲学研究】大数据算法时代的自由和必然——从海德格尔的动物学研究入手

【西方哲学研究】布尔迪厄与康德关于审美共通感属性的歧见及其超越



扫码关注我们更多精彩等你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