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流浪地球》票房止步50亿大关,比《战狼2》差了什么?| 视频

侬列 娱乐资本论 2019-03-28


老外们如何评价《流浪地球》


作者/侬列 编辑/郭吉安


上映半个月后,《流浪地球》票房超40亿,一跃成为中国电影票房总榜亚军。


郭帆和刘慈欣带着一众主创人员,在这40亿之际,奔赴中宣部电影局开了个研讨会。


这个研讨会,给《流浪地球》做了个经验总结,其后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报道中,都开篇明义点出“《流浪地球》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它树立的价值标杆和占据的道义制高点。”



这似乎足够说明:如今的《流浪地球》承载了太多东方理念、中国价值以及大国担当的政治文化期待,不再单纯是科幻迷与电影人的狂欢了。


营销娱子酱回顾《流浪地球》这18天的传播路径,发现这种转变,与《战狼2》有微妙的相似之处:因题材与内容引起关注,之后以民族主义情绪带来话题延展性与票房号召转化。也正是得益于这样超越电影内容本身的家国主义情绪搭载,才使得《流浪地球》成为了今年春节档的强势黑马。


只不过与《战狼2》相比,《流浪地球》在以下方面做得还不够:一是一线城市政治舆情更复杂,但对三四线城市政治穿透力不够;二是在用户下沉过程中,拉新作用较为薄弱,特别是针对女性观众。因而在后续的票房累积过程中,略显乏力,未能达成如《战狼2》般的一路飞驰。


但40多亿的票房依旧可以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不妨来看看,伴随着官媒的一路助推,到底是什么堆起了《流浪地球》这40多亿的票房。


疯狂表现:3天14亿逆袭,后发制人


在春节档混战的前两天,热搜榜上近乎“查无此球”,在造梗自来水大军缺失的情况下,《流浪地球》先行讲述了自身诞生不易的故事。


郭帆在影片上映当天发布了一篇文章《小破球,要学会抬头》,在里面特别感谢了吴京,此前吴京“带资入组”的传言在幕后故事里被印证。


《流浪地球》的“破”源于剧组的“穷”,吴京笑称郭帆是个“骗子”,“骗”得他投资千万成为出品人还零片酬出演,剧组则笑着调侃这是“空手套战狼”。



一时间,“在危难时刻撤资的到底是谁”成为隐藏的八卦点,之后网上开始流传一个“投资界奇才的故事”:吴京本来是去客串的,客串中途万达撤资了,拿着钱去投了吴秀波主演的《情圣2》,最后吴京自掏腰包6000万成就一部“硬核科幻”,《情圣2》却扑街了,万达的阴差阳错成就了吴京。


恰逢此时,春节档第三天,《流浪地球》票房开始实现逆袭反超《疯狂的外星人》,吴京在微信搜索指数达到一个峰值,关于吴京投资眼光的讨论比比皆是。


吴京微信搜索指数


其实,戏里戏外吴京(刘培强)拯救“地球”的相映成趣,配以吴京“拍烂总比没人拍强”的言论,再加上同为春节档竞争对手宁浩在拍摄时的帮助,还有关于电影界薪火相传的扶持故事,这一套“情怀杀”已充分调动了人们的“感人、自豪”情感。


与此同时,《流浪地球》开始投入到高密度的“热搜战”中。无论是“郭京飞在哪儿”的段子式热搜,“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的玩梗式热搜;还是“还珠格格主题曲《当》的适配性”的沙雕式热搜,“moss刘培强CP”的虐粉式热搜,都开始天罗地网地铺开。


部分微博热搜截图(来源:新浪娱乐)


《流浪地球》的微博搜索指数


在这“热搜催动入坑”+“口碑驱动好评”的战略背面,伴随着《流浪地球》攀升的票房,舆论场却愈发撕裂。2月5日影片上映当日,一篇10万+阅读的《流浪地球,不及格》成为批判《流浪地球》的主流声音,文中指出的科学设定、剧本创作、导演和演员以及价值观四个方面的不及格,恰好也正是《流浪地球》的争议点所在。


如果说诸如“行星发动机靠谱吗”“点燃木星的想法合理吗”还是基于科学原理范围内的讨论,那如“拯救地球的主导是中国人”、“强调舍小我、成就大我的集体主义精神”的言论,无疑是对中国叙事体系中关于“民族自信”与“家国情怀”价值观的一种挑战了。



对此,就在该文发布的第二天,另一篇由人民日报发出的同是10万+的文章《果然,能拯救地球人的,只有中国人》做出了回应,也引发了无数电影支持者的援引和赞同。文章以中国科技的进步与中国人不服输的拼搏精神为基本史实,指出中国科幻内核不同于西方的根本所在,强调中国自信和国际情怀的相辅相成,无疑是为《流浪地球》的价值观基调做了背书。


这是官媒、影片支持者与民间电影反对声音的第一次碰撞,两篇关于《流浪地球》的“10万+”交锋产生的“喧哗声”,拉开了关于民族主义探讨的序曲。


风口浪尖:一星之争与豆瓣攻防战


两股对抗情绪的“攻防战”迅速从区域性交锋转向“全线开火”。第二波高潮的到来伴随着吴京在微信搜索指数上迎来第二个搜索高峰——被万条脏话骂上头条。


带有“吴京”关键词的微信阅读量曲线,2月12日达到最高峰值(来源:新榜)



带有《流浪地球》关键词的微信阅读量曲线,2月12日达到最高峰值(来源:新榜)


上映一周后,“《流浪地球》豆瓣评分持续下滑”、“《流浪地球》遭恶意攻击”等话题开始在舆论中发酵,因为此时《流浪地球》的豆瓣打分透着一种诡异,仅有2.2%和4.6%的网友给出了1星和2星的评分,然而在热评前20中居然有12个低评分评论露出。


在这些低分评论中,吴京成为了一个关键词。评论中所认为的《流浪地球》中充斥的民族主义与集体主义,被具象化到了吴京及《战狼2》身上,《流浪地球》被揶揄为“太空战狼”,其电影内容及价值观传达都明显地“战狼化”了。


豆瓣差评词频分析(热评前300)


豆瓣之外的各大平台,则是各类赞美声音的相继涌现,大量官媒下水,从制作、内容等方方面面对电影进行传播,人民日报公众号以几乎每日一篇的速度对《流浪地球》表示着赞美,表达对影片的支持。



这种影评评分分化严重,且价值观严重割裂无法达成共识的情况,只有《战狼2》曾经出现过。


而到了《流浪地球》时,曾经《战狼2》电影的极端反对者也迅速产生了一个推定闭环:吴京参演、吴京的电影大多是宣扬爱国的、《流浪地球》也一定充满了盲目的民族自信、电影都不用看的直接打差评。


网友们甚至还发明了一个新的词汇“含京量”,用影片中有无吴京的出演来判断一部片子是好还是坏,这种看到吴京就讽刺,什么都要引到“战狼”话题上批判一番的行为,从《战狼2》蔓延到《流浪地球》。


曾经《战狼2》被批判为煽情说教的意味过浓,吴京个人的爱国言论也为社会情绪的激发添砖加瓦,如今《流浪地球》却因为这种《战狼2》关于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情绪后遗症迎来舆论转折点。



这样的推定逻辑在《流浪地球》的支持者看来,自然是无稽之谈。大量科幻和纯粹电影内容爱好者认为这样的反抗情绪是对影片本身的迁怒,并不认可。而自身便对强调中国自信的民族主义情绪认同的受众更是被引爆了雷点,成为了激烈的影片“捍卫军”。不少支持者甚至把厌恶吴京的群体称为战狼PTSD患者,认为他们的行为是一种过激反应。


两种对立的情绪迅速发酵,并在社交平台上为影片的热度爆炸成功“续命”。


2月11日,“《流浪地球》豆瓣评分遭到大量五星改一星”、“1000元一条评论被收买”等声音开始蔓延,豆瓣app也被拖下水。大量影片支持者前往应用商店给豆瓣打一星评分,在安卓应用市场,豆瓣的评分一度跌到1.4分。


在这些关于豆瓣app的评分中,有直接叫骂“垃圾软件”的,也有纯粹发泄怒气“五星太多了,打一星平衡一下”。


App Store上豆瓣一星评论词频分析(样本评论前300)


两种群体在争锋相对中交替占领舆论制高点,不断为《流浪地球》增加谈资与热度。大量媒体跟进报道,甚至评价此事件为“让人类保持理智,是一种奢求”,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但凡触及到民族情绪的争议,往往都能引发海啸效应。


营销娱子酱采访了一些25-30岁的一线城市女性受众,这些受众既非资深迷影也非科幻迷,90%以上都表示不会因“民族情绪的争论”而拒绝去看电影,《流浪地球》票房在豆瓣事件发展期间还在节节攀升。


这时大众对于《流浪地球》的焦点已经不在电影本身,而此后频频的政治引导更让舆论脱离掉电影内容,向更为广阔的文化表征进阶。


政治文化象征:市场影响之外的期待


经过豆瓣事件的舆论声量后,《流浪地球》反而得到了更多来自官方的安利。


中国电影在今年的柏林电影节开了花,但张艺谋新片《一秒钟》的退出却引发了国际关注。在2月13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华春莹也被问到此问题,意外的是,华春莹反手就是一记安利,“我知道现在大火的电影是《流浪地球》,不知道你看过没,建议你去看一下。”


还有更为惊喜的发现,中宣部学习强国APP的答题把《流浪地球》都给安排上了,这款专给党员进行爱国学习的APP,通过看视频获得积分,《流浪地球》是上面唯一的娱乐内容。



而关于《流浪地球》的热点话题,是票房不断超越此前的代表性影片,比如首破20亿的《捉妖记》,首破30亿大关的《美人鱼》,还有超越了原来的票房总榜亚军《红海行动》。


破40亿后,外媒的声音也从《纽约时报》的“中国电影正式加入太空竞赛”变迁到为类似于《福布斯》的“当中国也能制作出这样的‘大电影’时,那就不再需要从好莱坞进口大片了”。


人们对《流浪地球》的期待不仅体现在票房纪录上,在人民日报的社评中,明确指出了《流浪地球》提升了期待的水位,“我们能期待更多中国价值、东方理念在人类想像力疆域里延伸,今天的科幻文学创作,既有改革开放40年科技巨大进步这一‘巨人的肩膀’,又有着公众不断增强的科学向往这一‘深厚的土壤’。”


无疑,官方的一次次发声,让《流浪地球》承载了更多政治文化的象征,也愈发给公众一种潜意识的认知——文化自信带来强国自信。



美国影评网站CINEMA ESCAPIST的一篇评论说,相比起《红海行动》等电影,《流浪地球》“采取了一种不那么直截了当的方式来展现中国的强大”。


这也让关于电影的话题持续发酵,带上了更鲜明的政治色彩,也由此让“挺球派”的声音开始占据舆论上峰。


但可惜的是,《流浪地球》并没有因此获得足够多的长尾效应。据猫眼数据显示,与《战狼2》相比,《流浪地球》对拉新,特别是对于女性观众的拉新能力较低,而在下沉率上,《流浪地球》因为春节档的原因下沉程度较高,而《战狼2》则更多是因为爱国情绪的刺激。因此当度过了春节档,在后续的长尾发酵上,《流浪地球》的表现便相对乏力。


来源:猫眼


毕竟,相比《战狼2》,《流浪地球》与民族主义情绪的嫁接元素并不充分。前期影片的产品定位清晰,科幻元年、开创中国科幻电影市场的概念抢夺眼球;后期是因为吴京个人话题占上风而引发争议,但明显与当初《战狼2》时期那种自发的关于民族主义情绪的讨论不一样,更像是由于吴京参演,产生了一种曾经《战狼2》中的价值观的被动折射。


也正因此,官媒的助推对政治情绪的牵引并没有《战狼2》那般强大,不少电影支持者呼吁回归内容本身的探讨,也让这种民族主义情绪的爆发效果大范围收缩。


虽然于电影票房上来看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对于类型电影的长久发展来看,倒更像是一种理智的进步。毕竟由政治情绪牵动的电影,其票房的成功很难收获持久的借鉴价值。而出自电影本身内容而获得的优质市场反馈,才会为茫茫黑夜中努力追光的行业人士,点亮一座灯塔。


喜欢记得分享朋友圈哟


延伸讨论


你对《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有什么想说的么?


更多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