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京东押注的见福便利店,到底有什么核心竞争力?

黄腾飞 便利网 2022-12-31
2020年8月11日,京东战略投资厦门见福连锁便利店,而在2年前,阿里巴巴战投上海喜士多便利店,继大型商超卖场之后,电商巨头开始布局便利店领域。
纵观同城零售的基本面,从三公里生活圈到1公里生活圈,电商巨头正在渗透即时消费场景以及线下服务体验场景,新领域的战火再次燃起。
见福便利店在国内属于第二梯队,因此在全国知名度较低,但其在《2020年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中排名第10位,在福建省内排名第一,成立14年来,门店已近2000家,横跨福建江西四川三省。
1

深谙经营之道的零售老兵:见福便利店创始人张利

见福便利店的创始人张利,职业经历颇具传奇色彩,1962年生人,从品牌商、经销商到零售商,从渠道上游深入到零售终端,从经商到进修EMBA课程, 对于消费品全产业链有着深刻理解。

经过在快消品行业十几年的磨砺,选择在2006年创业进入便利店领域。

便利店领域是一个高竞争、低毛利的行业,生存下来都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张利苦心经营八年,见福才终于扭亏为盈,熬过创业的第一个十年,见福已经突破1000家门店,张利随之坐上福建连锁便利店的头把交椅。

(见福连锁便利店董事长张利)

(1)市场定位:扎根巷口的便利生活服务运营商

见福便利店将自身定义为集成巷口文化、大众消费、网络节点的便利生活服务运营商,门店类型多样,从社区店、公寓店到园区店等九种店型。

按照选址不同灵活设计,旨在更灵活地服务于周边消费者,解决消费者的便利性、应急性等需求痛点。

便利店作为泛社区(主要包含写字楼和居民区)生活配套设施,相比于电商平台更具服务体验价值,相比于百货大卖场更具便利性,相比于大型商超卖场更具个性化和灵活性。

这是便利店得以长期生存的共性价值,见福便利店的定位更具创新性,将自身打造成了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载体。

(2)经营理念:以经营人为核心,强调单店运营与单品管理

经营理念首先体现在组织管理上,在这方面,张利和海底捞张勇看法相似,也就是企业只有先服务好员工这群“内部顾客”,才能更好地服务外部顾客,张利将其进一步阐述为零售包容观。

比如员工迟到不会罚款,如果出现大病等意外情况,除保险保障之外,公司还会替员工托底承担,让员工拥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见福注重多建立激发员工潜力的机制,少建立约束员工行为的制度,比如利用关键指标考核而非细分动作,给员工更大的自主权,并将成果与股权激励直接挂钩。

将公司发展利益和个人长远利益绑定,真正实现张利所讲的“上下同欲者胜、上下同行者聚、上下同质者和”。 

此外,强调单店运营与单品管理,通过低毛利维持产品高性价比,支撑商品的高周转,进而减少资金在供应链的沉淀,降低风险,提升单店生存和发展能力。

单品管理方面,将商品结构拆分为“262结构”,即20%畅销的SKU、60%弱势的SKU与20%拖累的SKU,通过盈利能力分析,将门店优势资源集中发力20%畅销品,从而拉动全线商品的动销。

(3)组织文化:注重人才培养,从内部发力扩张

近几年,互联网、新零售等领域由于把握了强势话语权,其人才虹吸效应扩大,使得实体零售行业人才缺口扩大,特别是连锁便利店领域,专业型人才不足,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随着国内便利店领域接入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国外再无案例可学,对于便利店领域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见福邀请咨询机构、零售专家通过软硬件多方面打造见福的培训体系,进而建立起人才梯队,为门店扩张储备专业人才。

此外,见福通过向员工开放加盟,以孵化裂变的形式扩张门店,不仅保障了门店从文化到制度的统一性,而且提升了加盟门店管理的效率,提升开店扩张成功率。

2

服务软实力+科技硬实力:支撑见福崛起的核心力量

张利曾讲到,便利店下半场,优秀者必须具备六个先决条件:高密度开店、高效物流体系、智能化IT系统、独特商品、组织进化、懂得客户,其中核心部分是懂得客户与智能化IT系统,这也是见福近几年重点发力的领域。

(1)服务软实力:将便利服务做到极致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成为人们最大的成本,因此便民服务会成为提升顾客到店率和好感度的核心板块。

日系便利店通过便民服务深深嵌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反观国内的便利店,便民服务还处在完善中,因此尚未形成大众认知,见福便利店在这方面早早开始布局,90%以上门店24小时营业。

此外,会站在周边顾客生活的角度,发掘共性需求,比如开放卫生间、火车票取票点,公交卡充值、开水供应等,在营业空间中开辟出公共服务空间。

正如张利所言,从满足便利消费需求到满足便利生活需求,将便利服务做到极致。此外,见福也接入了电商业务,扩张服务场景,通过“网订店取”的模式,将沉淀到线上的顾客导流到门店,打通线上线下的经营闭环。

(2)科技硬实力:接入智慧零售系统

早在2017年,见福就率先引入人脸识别系统,开启智慧零售的探索,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抓取、沉淀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挖掘产出经营提升的依据,更在2019年发布了见福便利店的首份《智慧零售-人脸识别会员系统及支付》白皮书。

通过接入人脸识别系统,见福实现了“入店即会员、离店即失联”的智能会员系统,并建立起规模庞大的会员数据库,这使得见福解决了零售领域的行业难题——“认知顾客”。

通过该技术采集顾客的进店频次与时间、消费偏好与金额等多维度数据,通过分析产出辅助经营决策的数据化报告,实现用户可视化、经营数据化、决策科学化、营销精准化和经营个性化。

张利公开表示,见福通过接入智慧零售,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经营成本降低5%-10%,做到了单店个性化经营,进而提升单店效益和顾客黏性。

3

学习与超越:对标日系便利店自建鲜食工厂和物流基地
张利将零售业划分成了三个阶段:租赁型零售企业(如百货大楼);批发型零售企业(如大型商超);制造型零售企业(如品牌直营连锁店)。
目前见福已经发展到近2000家门店的规模,保持经营的独立性、避免对供应商的依赖以及提升商品的独特性,就要对标日系便利店,强化对于产业链上下游的把控,自建鲜食工厂和物流基地成为见福下阶段的核心议题。
见福已经投资兴建了国内便利店领域最大的产业园区,集成生产制造、物流配送等产业链核心环节,提升集约化水平和产业链运行效率。

(1)鲜食工厂:支撑见福升级为制造型零售企业
见福便利店的主流消费人群年龄段覆盖十几岁到三十几岁,其进店高峰出现在8:00-9:00、12:00-13:00、17:00-19:00三个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和一日三餐时间高度吻合,而且高峰时段鲜食销量明显提升,可见鲜食对于门店引流的巨大价值。
进一步对比日本7-11,其门店的50%-60%销售额由自己生产的商品产生,这让张利意识到自产自营鲜食品类到了上马的时机,通过整合资本、冷链建设专业机构等资源,自建鲜食工厂,明确向制造型零售企业转型的路径。
(2)物流基地:强化见福对于供应链的掌控力
日系便利店的核心优势在于单店运营和单品管理,而支撑这些的背后核心要素是物流体系,见福的便利店产业园区的另一重要部分就是物流基地。
通过物流基地建设来支持门店的进一步扩张,为其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确保高周转有可控的支撑点,提升对于供应链的掌控力,是提升经营效率的关键一环。
>>结语
前有京东自建物流,后有见福自建产业园,总的来看,京东和见福在企业基因上很相似,都强调自营和强掌控力。
通过投资和整合见福,从电商升级到店商,京东在供应链、物流、电商、大数据等优势领域,打通了连接线下消费者的关键一环,使得其后续落地社区团购、到家服务等“零售+服务”的新模式,有了落地的支点。
7-11便利店背后有伊藤洋华堂支撑,罗森便利店背后有三菱商事支撑,有了京东的加持,一直对标日系便利店的见福,想必会在连锁便利店运营、产业链资源整合、智慧零售赋能等多方面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END


回顾往期内容

版权与免责声明

便利网自媒体平台所发布文章等内容,除了行业专家、咨询顾问、项目团队原创稿件以外,部分来自全网公开信息,如有异议,请通过后台留言联系我们,团队会及时进行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