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写科普的人背后有利益驱动吗?

裴洪岗 drpei 2023-10-13

这是2年前写的一篇文章,结合最近的谣言,再分享一次。


先还是说答案:当然有


人类所有的行为,本质都是在满足自己的需求。


人的需求也有很多种,主要可以分为生理和心理需求两大类,前者如衣、食、住、行等,后者如社会声誉、社会认同等。


我们参加工作,赚取工资,一方面获得满足自己生理需求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在工作中获得社会认同,让自己的人生找到意义。


当你打开一篇文章都是为了娱乐或提高自己时,就别期望辛辛苦苦码字的作者是完全无私无欲了。


有利益驱动其实并不可怕,比如我们为了工资而工作,但工作本身又创造了对他人有用的价值,人类社会其实也是在每个个体的利己驱动下发展和进步的,通过“利人”来实现“利己”,这是代表人类和其它动物区别的一种重要特征,这也就是一种文明。


在写科普这件事上,每个作者开始的原因都可能不同,有人始于完成工作任务,有人始于想赚点稿费,有人始于想被读者认可,有人始于想改变一些人的观念来实现自我价值,背后的驱动力量,其实也是生理和心理需求。


只要科普的知识准确可靠,对读者有用,作者能获得收益也没什么。如果写出好的科普,作者就有更多收益,大家能看到的优质科普也会越多。


就我自己而言,以前在公立医院上班十几年,意识到医疗行业问题很多,医患矛盾严重,后面因为自己科室发生了“八毛门”那件著名的医疗事件而用了微博,然后在微博上吐槽医患关系,后面发现吐槽于人于己都意义不大,然后开始写医学科普。


开始写科普的动机,是希望在恶劣的医疗环境下给自己多一个选择,比如通过写作也可以谋生,等医疗环境真的恶劣到不适合做医生了,自己也有一个选择,同时自己也能通过输出专业知识帮很多人提高对疾病的认知,这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但没想到自己在科普写作这件事上还比较擅长,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有了比较多的读者,觉得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医疗上的一些想法,才开始了创业。


创业后继续写科普,是因为通过科普可以向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聚合更多读者后,可以再聚合医生资源,然后让医生向读者提供符合自己理念的医疗服务。


医学科普也好,线上问诊,线下医疗也好,如果能让家长学到正确的育儿知识,树立正确的观念,可以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护理,也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乱用药,还能让家长们少花钱,也能让医生依靠专业能力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对患者有利,对医生有利,对医疗行业的进步有利,对我个人的自我实现有利,我觉得是很有价值的一件事。


医学科普的内容,如果传递大家都知道的,大家认知也很对的事,自然意义不大,相反,如果传递的是大家不知道,或者普遍有误区的知识,对读者的帮助会更大,所以科普的往往是反认知的知识。


写超越读者认知的知识,会给作者带来两种结果。一种是读者觉得有道理,然后觉得有收获,会感激作者,另一种是被读者质疑,比如认为你是为了标新立异,是为了吸引流量哗众取宠,在我们的基础教育存在缺陷,没有教会大家如何去区分事实和观点的情况下,后面这种更容易碰到。


比如就有人说我是因为创业了需要流量才去“黑”中医,但事实上在中医上反思的文章,我基本都是在公立医院上班时写的。


而且中医作为自己国家的传统医学,作为中国人怎么可能不希望它是真的好,这样全世界的医生来跟我们学我们不是更风光吗?之所以经常提到它只是因为它是和科学是冲突的而且广泛影响医疗行为,做科普就不可避免要碰到它。


这个账号的老读者应该也知道,我的文章谈及的肯定不只是中医,也包括自制药消字号的那些擦边球的“药”,还有国外知名大厂的药和产品,比如:艾畅艾舒易坦静乳铁蛋白等。


质疑这些是药监部门批准的合法的正式药,其实是有很大风险的,但我质疑的时候是有科学依据的,而且也相信这些信息是符合患者利益的。事实上也确实有好几种药是我质疑在前,药监部门禁用或限用在后的药,比如以下这些:


别了,艾畅

这个药3岁以下禁用了,但不论孩子多大都没必要用

这个药终于彻底禁用于儿童了,但成人也不应该继续用

药监局终于对茵栀黄口服剂型做了警示

国家药监局也公告了,这些感冒药家长不要自己给幼儿吃


我也相信我的那些文章提前让很多很多孩子免受伤害,也让很多家长省钱了。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就这几年时间里,我因为这些药品相关的文章,被厂家找上门来几次,甚至遭遇过报案。

但相比于厂家的这些行为,更危险的还是讨论及中医相关的问题,因为利益相关者很众而且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经常面临举报,如果举报不能得逞甚至会编造谣言给你扣上各种各样的大帽子,以实现他们的目的,比如这次所谓的拿境外势力的钱黑中医的谣言

而且一个作者的读者越多,影响力越大,影响到他人利益越多,碰到各种各样读者的的机会也越大,有阅读理解障碍的,有认知障碍的,有举报攻击成瘾的,而且这种攻击不仅仅局限于网上,碰上一个这样的读者就能给你制造很多风险。

在法治不完善的环境下,当一个作者的影响力到了一定程度,写作这件事给作者带来的风险和压力都会超过了作者的动力,导致的结果是有的作者要么被封号,要么就不怎么说话了,或者回避那些对读者有用但对作者有风险的话题。

相比而言,迎合读者,故意说符合读者认知,讲读者爱听的,照顾读者情绪,是更容易获得认同;利用读者的认知盲点去恐吓读者,或者煽动读者的情绪,再来实现作者的目的,是更容易获得利益,所以一些作者也选择了这条路。

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所以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说什么不说什么,只要在合法合规的层面上,也没有什么好评价的。只不过经历了被上门、被举报、被造谣这些事,也让我更意识到,在一个民众整体缺乏科学思维,又普遍充满斗争意识的环境下,坚持科学也是一件风险比较大的事。

而我现在也不只是要为自己负责,还要为怡禾的同事们负责,所以除非是实在憋不住,尽量不去写那些有风险的话题,不说那些有风险的话,哪怕是对读者有用的真话,这也是一种不得不做的选择,所以大家应该也能看出来,现在很多话题我也不怎么写了,评论回复也越来越委婉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人是赢了,我也被环境所改变了。给大家的启示是任何时候都不要去迷信或崇拜个人,也不要去神圣化某一个人,因为是人就有认知的局限性,是人就有七情六欲,都可能在诱惑或者压力之下,有选择性地说话,包括我自己。

所以,作为读者,最重要的是自己建立科学思维,这样才能知道哪些可信哪些不可信,思维方式永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相关阅读:
医生说法不一样,该听谁的?
荐书 |一本可以改变你思维方式的书
荐书|让新年有新的开始,这本书或许可以做到
你是不是拿了“境外势力”的钱黑中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