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吸引外籍人才 ? 不妨从这几方面着手
1. 创新人才引进模式
目前,我国外籍人才所占比例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且外籍人才地区分布不合理,东部省市,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地聚集了大部分外籍人才,中西部地区的外籍人才严重偏少。因此,中西部地区的省市要设立更灵活的管理体制机制,建立首席科学家、访问学者制度,鼓励科研院所、高校相关研究岗位全球招聘人才的制度。同时,探索建立专业猎头机构,主动寻找各类顶尖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省高层次人才匮乏的局面。建立与本省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需求-预测机制,实施大数据预测,同时,实施专项人才需求与短期人才需求预测,编制人才需求信心指数等。
2. 加快我国吸引海外人才的制度和管理体系建设
各省市要结合自身的服务能力,在借鉴上海、北京在出入境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做好出入境、居留、绿卡申请等方面的服务工作。探索设立海外高层次人才事务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外国人签证和居留以及移民的事务,统一审批绿卡以及入籍的申请,处理包括外国人申请绿卡、入籍成功之后的档案、社保等问题。重视海外人才移民融入问题,鼓励社会团体和组织参与人才移民融入工作。进一步降低绿卡发放门槛,建立科学的海外人才筛选制度,探索“职业清单”制度。尤其是海外人才数量偏少的省份在外籍人才制度和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更需要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补齐短板,提供完善的服务。
3. 建立清晰、透明、国际化的人才信息平台
目前,我国在人才信息发布与供需匹配上,没有权威的国际人才信息平台进行统筹管理,人才信息获取与人才与企业的对接仍然停留在熟人介绍、中介推荐的层面,与当前信息化水平具有显著差距,需要建设人才服务平台,为境外专家提供签证、工作、生活、子女入学等一站式服务。目前,各地区可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信息平台,在省级层面先开展探索。此外,在信息平台内容设置上也要根据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采取差异化的措施。中西部省份要建立国际人才展示与培训中心,宣传本地对于国际人才引进的政策、成效。东部地区省份要整合现有的信息服务平台,在外籍人才集聚的地区创新网络服务,开展国际人才社会融入性培训,提升国际人才来华发展的融入能力与认同感。可向全国推广广东省广州市向优秀人才发放“广州人才绿卡”的做法,使其成为人才在当地工作、生活的“通行证”,为人才提供综合性服务。
4. 建设与国际接轨的社会保障体系
对境外人才来华工作期间社会保障的开户服务、缴纳标准、保障内容、离境衔接等进行明确规定。完善社会保险对境外人才的准入、使用与退出机制。在社会保险方面,目前,中国与德国、韩国签订了互免养老保险协议,因此,协议规定的保险可以互免。建议与更多国家签订类似的互免协议,有效解决来华境外专家的社会保险对接问题。有条件的省份可根据自身实力,为外籍人才提供更好的服务。处于刚起步阶段的省份,需要充分借鉴国内服务外籍人才的成功模式,积极进行服务创新。
各省市要有针对性地建立各学习阶段的国际班,开设境外人才子女教育过渡班,有条件的省份要鼓励民营企业办国际学校,改革国际学校、国际班的教学方式,解决境外人才子女教育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2017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蓝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