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漫谈 | 天坛的瓦,故宫的门,都被大风吹坏过,皇上也没辙

砖砖 正阳书局The Gateway 2019-06-03

各位朋友,这两天咱北京的风可是真够劲儿的,咱先一块儿䁖䁖昨儿个这10级阵风,有多大威力。


在大风中准备降落的航班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w0872wgdiap


大风把大树连根拔起,砸中外卖送餐员造成意外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b0872j3lx6s


大风吹落墙皮,险象环生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r08720iklnd


大风还造成东直门附近出现意外事件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出门在外,您也不知道哪块儿云彩带雨,那阵风邪性。赶上变天儿,最好,还是在家闷得儿蜜。如果外出,也一定要远离高大建筑和广告牌,千万注意安全。


昨天在大风中“凌乱”的路人(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要说咱北京的大风天儿也能算是“全国闻名”了。据北京气象局出版的《北京气象志》统计,北京历史上6级以上的大风,最少的一年,刮了11次,而最多的一年居然有36次!


您瞅瞅,这大风看来还真是京城春夏的常客。据气象专家解释,这个季节多风,主要是受空气环流不稳定而带来的影响。


冷空气南下示意图


虽说咱北京西部和北部有高山,能够起到屏障的作用,但有时候冷空气过于强大,山势也挡不住啊。一旦越过高山,到了咱北京的平原地区,这大风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北京历来春季多风,这一点可是有据可考的。而且这大风刮起来,连故宫天坛这些皇家建筑也不能幸免于难。


昨天的大风吹到了恭王府的树,看来北京的大风威力也是“无差别级”的


据《明史》记载:“正德元年……大风雨坏郊坛兽瓦”。这说的是1506年的一场大风,不仅把天坛里的树刮断了,还把祈年殿房顶上的瓦片都刮下来了。看来正德年间的大风跟这位“趾高气昂”的皇帝一个脾气——不弄出点儿大动静来,不算完事儿。


北京的大风,从历史上就“动静不小”


而且,在《明史》里,所记载的大风还不止这一次。还是正德年间的一场大风“坏奉天门右吻”。明代的奉天门就是清代的太和门,“右吻”就是大门右侧的吻兽。


这东西有多大呢,目前太和门上的吻兽,是3.4米高,4.3吨重,相当于一辆汽车啊!这故宫大门上的吻兽平时可是安安稳稳的“坐”在房脊上,大风能把它都给刮下来,这威力可真是不小。


连树都连根拔了,看来北京的大风掀翻房瓦也不是没可能


不仅是在明朝,清朝历史上也有过大风惹祸的记载。在《天咫偶闻》这本书上讲了这么一个事儿。在光绪二十年,北京刮了一场大风,一阵风呼啸而过,把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的门闩齐齐的吹断了!


去过故宫的朋友都有印象,这故宫里的门闩可都是不少于十厘米见方的大木头,就算是到了光绪年间国力不济,疏于维护,那也不是糟木头吧……这一阵风吹过,估计坐在太和殿的光绪跟慈禧,都得“龙颜失色”。


这么粗的树都折了……


不过有人可能会问,古代就没有什么防风措施么?这您还真问着了,在古代,对于大风这种自然灾害,就算是皇上也没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儿——祭祀。


风神,也叫风伯。早在《周礼》上就有过对他的记载:“以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而《山海经》里则说,风伯是蚩尤的师弟,可见在先秦的经典里,人们就已经对他开始崇拜了。


壁画中的风伯形象


到了魏晋时期,风伯贵为“国之六神”之一,而受到人们的朝拜和祭祀。古代人相信凡是跟“风”有关的,比方说刮不刮风,刮多大风这些事儿,都由风伯掌管。他的地位和先农、雨师、灵星、社、稷是一样的。


1926年一位德国建筑师拍摄的的宣仁庙庙门


如今的宣仁庙庙门


在明清时期,皇家祭祀风神主要是在天坛和先农坛。不过呢,这两个地方都只设有风神的排位,而并没有专门的祭祀场所和仪式。直到雍正六年(1728年),皇帝下旨,命钦天监勘测吉地,在故宫东侧,今天的北池子北口路东,仿造中南海时应宫,为风伯专门设立了一座祭祀用的神庙,叫做“敕建宣仁庙”。


宣仁庙是咱北京市的文物保护单位


宣仁庙简介


目前宣仁庙的正门


宣仁庙的具体地址在北池子大街2号、4号,老百姓俗称风神庙。嘉庆九年(1804年)重修.其规制仿中南海时应宫(祀雨神),赐号“应时显佑”,庙曰“宣仁”。


庙门上的匾额还依稀可见“敕建宣仁庙”的字样


庙内有雍正皇帝御书“协和昭泰”匾额,献殿祀风伯,寝殿祀八风神。咱前文说了,风伯是掌管司风的神灵,雍正皇帝敕建风神庙的意思也就是在于祈求神灵保佑,不使国家遭受风灾。


宣仁庙外观


据史料记载,风神庙四周为庙墙,南端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牌楼,院内南为影壁,北为庙门。进入庙门,东西为钟楼和鼓楼,北为献殿,该殿两侧有内墙,并向北至后寝殿。内墙南部东西各开一随墙门,可进入内墙两侧外的细长跨院,院内各有寮房九间。过献殿北部即为享殿和寝殿及东西朵殿。


宣仁庙内景


上世纪的宣仁庙,已经成了居民院


宣仁庙作为“故宫外八庙”之一,在清朝只接受皇家的供奉和朝拜。一般在春季的时候,或者是皇帝亲临,或者是委派皇室成员到风神庙祭拜,祈求国家风调雨顺。


宣仁庙一侧的随墙门


目前,宣仁庙已经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在前几年完成腾退工作之后,它的主体建筑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乾隆京城全图中的宣仁庙(右上角)


上面这张图,是《清乾隆内府绘制京城全图》的局部,里面就绘有宣仁庙的形制。不仅如此,当时咱北京城内的绝大部分建筑,这张图上都有。可以说是当年北京城的“微缩景观”。您要是感兴趣,可以购买一函珍藏。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风的认识已经今非昔比了。不过,大风的威力和影响,却是没多大变化。今儿这大风天儿,您出门在外除了注意随时增减衣物,再有就是一定注意安全,远离广告牌和高大建筑,防止意外发生。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掌柜推荐



清乾隆内府绘制京城全图 | 故宫博物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编


侯仁之先生简评:
原藏清内务府,现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全图高14.01米,宽13.03米,比例约合1:650,分表为51帙。原图未题图名和绘制者。1940年故宫博物院曾影印缩制、分幅出版。该图的比例尺和精详程度在世界古代城市地图的绘制史上实属罕见。内外两城的规划形状、城墙和城门的构筑细节,以及大小街巷、胡同的分布,均清晰可见;宫殿、园囿、庙坛、府第、衙署以及钟鼓楼、仓廒、贡院等主要建筑的平面形制,皆出于实测;民居、宅院、房舍等亦有表示。全图的绘工十分精细,且以写真的手法显示主要建筑物的立面形状。此图为研究 200多年前北京的城市建设全貌提供了至可宝贵的资料。


扫描二维码,进入购买页面





推荐阅读


京志 | 香山饭店与中银总部,是贝聿铭先生留给北京的念想


文保联播 | 中轴线修建步道,圆明园修复瓷器


城事 | 北京“新地图”:东西城合并,中央政务区还远吗?


漫谈 | 花两毛钱逛的公园,就在咱北京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jingshimo

点击“阅读原文”进微店随便逛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