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天佛国普陀岛,流连忘返观音院

2017-06-05 王立 下午茶品读


文|王立

来源:《繁花满树》



-1-


普陀山掩映在茂密的林木、幽深的山岚之中,神秘莫测,撩人游兴。


普陀山寺院林立,幽洞奇石,无处不风景,无处不惹人。


惜因行程匆匆,不能一一遍览,只蜻蜓点水般地游了普济寺、法雨寺、不肯去观音院、梵音洞等几处景点。


景点与景点之间,打的来去,甚是便捷,只是缺少了几分闲情逸致,品尝不到那种游山玩水的韵味。


如诗仙李白那般放纵山水、浪迹天涯之飘逸潇洒的忘我之境,于现代人而言,惟有徒然羡慕与感叹而已。


普陀山寺庙名震佛门。


自古以来,去南海普陀烧香拜佛是一大功德,因为普陀岛山高水远,古时交通工具原始落后,要上山一趟确非易事,就得看你对佛事的虔诚程度。


烧香积功德,对于佛在心中的信徒来说,路途遥远算得了什么?于是,普陀山常年香客云集,香火缭绕。


若是二月十九观音菩萨生日那天,普陀山更是人山人海,几乎没有立足之地,连呼吸的空气中都弥漫着浓郁的幽香。


在普陀山的寺庙中,普济寺规模最大,殿宇雄伟,香火旺盛,具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庄严气象。


进得寺门,我等凡夫俗子,无不点香燃烛,在佛门净地寄托几许尘间心事。辗转其间,看到一对楹联:

 

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大肚能容容人间难容之事

 

品味再三,似乎悟得些佛门禅机。拈花微笑,折苇渡江,其佛法无边、禅意至深,世间又有几人能参悟得透?



-2-


“不肯去观音院”幽静雅致,纤尘不染。


这“不肯去观音院”是普陀佛教的发源地,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相传在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日本高僧慧锷从五台山请了观音像回国供奉,船经普陀山东南附近海面时,本是风平浪静的天气,突然风高浪急,任凭船家使出浑身本领,这船儿也只能在原地旋转,无法前进一步。


慧锷只好先令船家靠岸,这时海面居然风也停、浪也息了。


慧锷是一代高僧,知是佛缘难违,遂于紫竹林结茅留居,后建成“不肯去观音院”,高僧慧锷于此终老。


这个传说耐人寻味,又让人欣慰。


观音菩萨端坐莲台,沉静娴淑。


观音菩萨的形象,已深深植根于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慈悲为怀,含笑在心,千万年坐成一种不变的境界,护佑着这片土地上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炎黄子孙。


“不肯去观音院”精巧洁净,倚山临海,前有潮音洞,后有紫竹林,实是人间圣境。


我坐在海滩岩石上,倾听潮音洞内涛声轰鸣,远眺大海寥廓,海天一色,偶尔有鸥鸟掠过,凭添生趣,心情顿时变得安详而又宽广。


普陀山的梵音洞,实是让人超尘脱俗、放飞性灵之地。


静静伫立细细谛听,似有阵阵梵音轻轻传来,叩击着我的心扉,开启着我的心智。尘世已远去,种种喧嚣、争斗、困苦顿然消逝,使人抵达一种宁静祥和的境界。


这梵音洞,不可不来,不来则愚钝;不可久留,久留则忘返——摒弃杂念,六根清静,相忘于江湖。


海天佛国,灵山秀水。昔年观音菩萨不肯去东渡扶桑,如今我亦顿生留恋忘返之念。沉浸在这片明净忘我的山水之中,岂非人间快事?




作者 

@王立,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桐乡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栖居烟雨江南,爱好舞文弄墨。作品散见于《台港文学选刊》《作品与争鸣》《青年作家》《文学报》《社会科学报》等报刊,若干作品收入《中国随笔年度佳作2012》《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4》等多种文学选本。



征  稿  要  求

下午茶品读,不仅仅是提供高品质阅读的公号,更是一个致力于中国原创好故事开发的平台。征稿故事类型不限,必须是原创首发,脑洞越大越好,篇幅界于3000—5000字之间,稿酬千字50~300元不等。故事一经录用发布,即视为同意把独家代理权开发权授予下午茶品读公号的主体。



责任编辑:李小柒

投稿邮箱:1455798170@qq.com

下午茶品读微信号:xiawuchashuxi


近  期  热  门

直接点击即可查看

肉体危机|甘妹妹|微博恋爱|谷雨|一笑泯恩仇

被精怪附身|障爱|水瓶情人|芥末与女人|三里屯

看麦子爷爷|闯入者|谎言的快意|陈庄主|北京爱情

伊犁|不曾离开|林黛玉|存在者|伊犁河谷

大闹婚礼|嫁得好|逃票|梦中的婚礼

房子|如果爱请深爱|狐狸精

好书推荐从这开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