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爱的处方 | 复方短效避孕药,改变人类生育史的里程碑

药事网 2023-03-0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医学论坛报 Author CMT


药事网—中国领先的互联网药师集团,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成员单位。来药事网,加入超过5000位医院药师和医生的实名制社群。


1960年,世界上第一代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COC)问世,此后的60年,COC帮助亿万女性远离流产伤害,让女性可以自主地决定生育问题,更好地安排工作和家庭计划。60年来,不仅仅是避孕,COC在生殖内分泌领域也被广泛地应用,包括规律月经、缓解痛经、治疗相关妇科疾病以及降低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等。60年来COC 这份“爱的处方”一直秉持初心,与妇产科医生携手呵护女性生殖健康,保护女性生育力。基于此,中国医学论坛报策划“爱的处方”栏目,并邀请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院士作为栏目发起人,邀请众多领域内权威专家围绕“COC 60年与女性生育力保护”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的探讨。本期我们分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赵宁副主任药师观点,从药学角度出发,就COC在避孕及妇科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深入讨论,传播学术理念。





赵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主任药师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学科普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常务委员,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生活提示》、《生活圈》,北京电视台《全民健康学院》、《创新北京》, 人民日报社《人民名医》等栏目出镜药学专家。曾主持直播《赵宁对话张文宏》、人民网《全国大型医院院长深度访谈》、2020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中国政协杂志《两会委员说》等多档高端访谈节目。


自1960年第一个口服避孕药问世以来,至今已经过了整整60年。

口服避孕药的发现,可谓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计划生育和避免无计划怀孕提供了一种方便的、完全的以及可负担的避孕方法,让女性从此有了选择生育的权力,不再为“激情甜蜜”而烦恼。

经历了一甲子的成长,口服避孕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表现优异的药物品种,尤以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COC)最为安全有效。

不断完善,追求卓越

在介绍COC之前,不得不提一下黄体酮、炔诺酮、异炔诺酮的发现历程。


1933年,Corner和Allen首先从怀孕母猪的卵巢黄体中分离出一种激素,并命名为“progestin”(孕激素)。

1935年在伦敦举行的一次花园聚会中,英国药理学家Henry Dale说服共同参加会议的Allen等科学家,最终将其名称定为“progesterone”(黄体酮)。

1940年,被誉为“避孕药化学之父”的著名美国有机化学家Russell E. Marker从一种野生植物(富含薯蓣皂苷)中合成了黄体酮,化学合成法使黄体酮的成本大大降低。


随后,美国生物学家Gregory Pincus、美籍华人生殖生物学家张明觉(M.C.Chang)和美国妇科医生John Rock共同做了大量的进一步研究,证实了黄体酮可有效抑制妇女排卵。

但是,天然的黄体酮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且有突破性出血的不良反应,不能直接用用于避孕。

为此,美国化学家Carl Djerassi合成了第一个口服有效的孕激素类药物——炔诺酮。随后,化学家Frank Colton合成了炔诺酮的异构体——异炔诺酮。

炔诺酮,特别是异炔诺酮的发现完美的解决了天然黄体酮在避孕方面的弊端。

让人意外的是,单独使用异炔诺酮,抑制排卵的效果反而降低,并且突破性出血副作用增加。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异炔诺酮中混入1.5%的美雌醇(一种雌激素),不仅可以提高女性排卵的抑制率,还可以大大降低突破性出血的发生率,并且可以更好地控制月经周期。

经过Pincus及其团队的不断测试,最终确定避孕组合中应含有异炔诺酮9.85mg、美雌醇0.15mg,这种复方避孕药立即由Searle公司申请了Enovid-10专利。

1960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正式批准将Enovid-10用作避孕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COC得以问世。

后续的COC药物都是在Enovid-10的基础上进行研发的,从这些COC的研发历程来看,贯穿其中的研发方向主要有三个方面:更加的安全,更好的疗效,更多的获益。

1、更加的安全

在安全性研究方面,主要从降低雌激素剂量入手,以减少雌激素相关不良事件。自第一个COC应用于临床后,发现其中含有的高剂量雌激素可以引起水钠潴留、体重增加、静脉栓塞等不良反应。

经过不断的探索,雌激素的含量逐渐被降低。自21世纪开始,低于30微克,甚至低于20微克雌激素的COC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

2、更好的疗效

如何更好的抑制排卵,如何减少激素波动水平,以及如何减少激素撤退期不良反应天数,是COC疗效研究的主要课题。

通过研究已经发现,缩短无激素间隔期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近年来研发出的无激素间期更短的COC,能更好地抑制排卵并减少激素水平波动,从而可能降低激素撤退相关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因此,COC的给药方案,由最初的21/7方案变化为现在的24/4方案。这种给药方式的改变还提高了服药依从性,从而保证了COC的有效性。

3、更多的获益

COC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们还发现了COC可以给女性带来额外获益,进而拓宽适应症。

COC可抑制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使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降低,抑制排卵,对一些相关的疾病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这些额外获益主要取决于COC中的孕激素,所以开发更接近天然孕激素活性、降低孕激素的雄激素活性,甚至具有抗雄激素活性的新型孕激素,也成为了COC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

科学避孕,COC独领风骚

我国临床常用的口服避孕药分长效口服避孕药、COC和紧急避孕药三类。由于长效避孕药含有大剂量的激素,其避孕有效率不如短效避孕药,且易导致经期不调、肥胖等不良反应,目前基本已被淘汰。现在常用的COC和紧急避孕药主要区别在药物成分、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疗效及额外获益5个方面。

1、药物组成有别

COC是由低剂量雌激素和孕激素组成的复方制剂。目前常用的COC通常选用20-30微克炔雌醇。主要通过抑制排卵、改变子宫颈黏液性状、改变输卵管功能等多环节共同作用,以达到控制生育的目的。

而紧急避孕药是由大剂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组成,其孕激素剂量相当于8天的短效口服避孕药量。主要通过抑制、延迟排卵,抑制子宫内膜、干扰卵子受精或对抗着床的作用,以达到事后避孕的效果。

2、用法用量不同

COC主要有复方炔诺酮片、复方醋酸甲地孕酮片、复方炔雌醇片、三相避孕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屈螺酮炔雌醇片等。服用方法一般为从月经第1-5天开始服用,每天1片,连服21-28天,中间不能间断。

以新一代COC屈螺酮炔雌醇片(II)为例,28片药物,每天1片,连服28天后,无需等待月经来潮,即可开始服用下一周期药物。连续服用,更方便记忆,依从性更好。

紧急避孕药主要有左炔诺孕酮片,应在同房后尽早服用(72小时内)。具体服用剂量根据药品规格调整。

3、不良反应差异大

COC中雌激素与孕激素含量较低,个别人服药后出现头痛、复视、乳房胀痛等,停药后可恢复。整体来说副作用较小。

而紧急避孕药中由于孕激素含量大,会干扰正常的内分泌,导致月经周期紊乱、不规则阴道流血等症状的出现。如果长期重复多次使用,甚至可能会导致不孕。

4、COC避孕效果更好

COC因其简便、高效、可逆等优势,成为当今全球范围使用最广的避孕措施之一。通常,正确使用COC的情况下,使用一年意外怀孕率为0.3%,相较其他短效避孕方法意外怀孕率更低。

5、COC的额外获益

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证实,COC除了高效避孕外,还可以缓解痛经,调整月经周期,缓解经前期心境恶劣等,长期应用减少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发生风险,健康获益远远大于其可能存在的风险。

由此可见,在短效避孕药物中,COC较紧急避孕药在安全性、有效性及依从性等方面,更具优势。

安全有效,新一代COC更有保证

目前,COC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也叫做新一代COC。

在新一代COC中,使用了更接近天然孕激素活性的屈螺酮、地诺孕素,其中以屈螺酮的使用最为广泛。

在安全性方面,以含有屈螺酮的新一代COC为例,因屈螺酮兼具抗雄激素活性和抗盐皮质激素活性,能够抵抗雌激素所导致的水钠潴留相关症状。与传统COC相比,新一代COC对体重、血压、代谢指标、肝功能及血糖无不良影响。

在有效性方面,因屈螺酮的药理特性与天然孕酮活性相当,所以其避孕有效性更高。除此以外,新一代COC与传统COC一样具有同等的额外获益。

COC未来的研究热点

从COC临床应用的现状来看,未来COC的研究热点可能有以下三点:

1、开发新剂型:研发适合哺乳期女性使用的,可以通过非胃肠道系统给药的COC或将是未来COC剂型发展的方向。

2、开发新孕激素:进一步对现有的睾酮类孕激素进行结构修饰,降低其内在雄激素,以减少其不良反应。

3、开发新适应症:加大对除避孕之外额外获益的研究,以进一步扩大临床适应症,让更多的人群从中获益。

在过去的60年里,在保护全球女性生育健康方面,COC可谓是功不可没。希望随着COC的不断研究,能为人类的生育健康带来更多的获益。

关爱女性用药专区


《"早关大门,涂上胶水"老司机们注意啦,此激素非彼激素》

《从古法避孕到世界首个复方口服避孕药,一“药”功成实属不易》

《一文读懂复方短效避孕药(COC)和紧急避孕药,不再傻傻分不清!》

《除了避孕这个“老本行”,复方短效避孕药(COC)还有这些额外获益》
《避孕助孕两不误,复方短效避孕药(COC)在保护生育方面也大有所为!》


药事网公益转载 | 尽情分享朋友圈 | 转载请联系授权


下载专区精选


《2019年超说明书用药目录》

《2019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药品管理法全文+对比解读》

《中国药学会医院用药监测报告》

《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

《质子泵抑制剂优化应用专家共识2020》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附解读)》


上药事网小程序,看药事前沿信息

                    药事网

中国领先的互联网药师集团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戳原文,看药事网全频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