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满意足臻享版|聚沙成塔的好工具
和好友聊天,她表示最近有点焦虑。
简单交代下故事背景:
好友去年9月底才开始准备考研,没过国家线基本也在意料之中,但也就差个十几分,所以打算再战。
因为是在互联网公司,很难在工作之余,再挤出足够用来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了。算了算房贷、物业费、生活费、培训班费用等基本开销,存款大概能撑个两年。于是,年初的时候就果断辞职了。
我不大会安慰人,只能喂喂「心灵鸡汤」:通常当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去做某件事的时候,结局都会是Happy Ending,你会成功上岸的。
她表示她知道,她也不做没把握的事。
但是万万没想到,没有收入的感觉会让人这么难受,虽然知道存款还够花个一段时间,但现在看到个稍微贵的东西,真不敢买,总怕突然出现需要大额支出的事情。
的确,在存款金额尚不能让人彻底躺平的情况下,收入断流这件事总会带来些惶恐。
本质上,让她担忧的并不是「现金」问题,而是「现金流」问题。
这让我瞬间想到了增额终身寿和年金险。(请原谅我的职业病)
之前做顾问的经验:大部分女性都会更喜欢年金这种细水长流型:每年都可以领,今年花光了还有明年,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更能带给她们充足安全感。
偏爱增额寿的,则是男性偏多。他们更喜欢掌控现金的感觉,复利递增,账目数字不断滚动的感觉更能得到青睐,想用钱的时候,自己决定减保金额的不被束缚感也更让他们愉悦。
不同喜好的背后原因也各异,很有意思。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说:抛开需求谈产品,都是耍流氓。
刚好上篇文章 金盈年年|养老这件事你一定要有一张底牌 有介绍过养老年金,今天我们再来说一说增额寿这个险种。
之前我们说年金的时候,定义它是:一笔定时、定量、定向的现金流。
什么时候领,一次领多少,谁来领,都是投保前就已知悉了的。
增额寿则是:不定时、不定量、但定向的「伪现金流」。
增额终身寿险的本质是终身寿险。
与传统寿险不同,增额终身寿险保费不变,可最终赔付的保额会随着时间不断复利增值。
随着保额的不断递增,现金价值也在递增,由此兼顾了人身保障和稳健投资的两种属性,所以很多人会把它当成一种中长期的现金流管理工具。
请注意哦,增额寿本身是不存在现金流的。
它的保险责任里面一般只包括身故、全残责任。理论上,它只是一个财富传承的工具:被保人身故了,赔付身故金给受益人。
但因为它后期的现金价值极高,所以当需要用钱时,可以操作减保或者退保,拿到高现价,从而达到「储蓄工具」的作用。
与年金相比,增额寿少了纪律性,但多了些灵活性。
那什么样的人适合买增额终身寿呢?
其实从现实场景来看,增额寿的受众范围比年金要广。
年金的功能属性太强了,但真的去规划10年后每笔资金用途的人却太少太少了,年金险的纪律性在大多数人眼中并不是个优势。
反而是增额寿不会主动释放现金流的产品「还」了消费者们一个「资金用途自由权」。
所以很多没有明确用钱需求的人都会选择增额寿,比如:
想攒点钱,短期内不会动,可也不确定什么时候用,希望能比放银行利率高些;
想买年金,但现在还有房贷或者孩子刚出生,担心中间急需用大钱,但那时候年金还没有开始领;
……
诸如这种,对纪律性没有强需求的,都很适合增额寿。
以及还有一种需求也合适,这也是增额寿最本质的作用:做身故传承。
想加大保费杠杆给后代留一笔钱的,增额寿也是个好选择。
当然前提条件都是,在保障类型的保险配置齐全后,还有余钱,且投入到增额寿里的保费至少是5~10年内不急用的钱。
能发现,不管是一次性缴费,还是分10年、20年缴费,这款产品都是在第7年、8年的样子,现金价值才能超过已交保费。
这里说的贷款并不是通过银行之类的金融机构,而是直接通过保险公司。不会上征信,也不影响保单效益。最多可以贷出现金价值的80%,六个月内连本带息还上即可。
每个阶段的贷款利率不一样,最新信息在官网或者官微都可以查找。像金满意足臻享版最新的贷款利率是4.5%。
我们再以30岁的张三为例,看下具体的现金价值表现:
金盈年年|养老这件事你一定要有一张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