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5岁的她,最大的收获肯定不是6000万

七七 关哥说险 2022-09-30


临时收到一则通知👇



原来是弘康对接了第三方的信托公司,开始承接保险金信托业务了。


这个通知让我联想到了郑欣宜。


郑欣宜的母亲是鼎鼎有名的「肥姐」沈殿霞,父亲是郑少秋。信托案例中最广为人知的应该就是沈殿霞为女儿郑欣宜设立的信托了。


在郑欣宜不满一岁时,郑少秋就和肥姐离婚了,肥姐独自抚养郑欣宜长大。


虽然父爱缺席,但肥姐给予了郑欣宜无限的疼爱,哪怕病重时仍拖着病躯为女儿铺路。



肥姐去世前一年,通过遗嘱的方式,将名下所有资产转入到了家族信托基金中,女儿郑欣宜是唯一的受益人。

根据信托安排,除每月领取固定生活费2万港币,以及结婚时可一次性领取部分资金外,其余资产均委托于信托公司名下,直到郑欣宜满35岁后才可以动用。

能看出肥姐为了女儿的未来做了许多深谋远虑的打算。

虽然她的遗产足以让女儿过上不劳而获的富裕生活。但她没有这样做,而是要求女儿做个有用的人,要工作,努力靠自己安身立命。


沈殿霞去世前担心的事情,也许是女儿失去斗志,也许是女儿被人骗财,但有了这个信托架构,这些担忧最终都没有发生,如今的郑欣宜也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不菲的成就。


年初的叱咤乐坛颁奖礼中,郑欣宜拿下了两座奖杯,成为名副其实的双料歌后,获封时,她含泪说了一句话:「希望媒体以后会叫我歌手郑欣宜。」

(她的《女神》真的很好听,黄伟文的词太好了,推荐大家去听。)



今年5月份郑欣宜终于年满35岁,媒体纷纷报道庆祝她终于获得母亲6000万港币的遗产,但一方面现在的郑欣宜不需要这笔遗产也可以过得很好了,另一方面,如今的遗产大概率不止6000万了。

因为资产进入信托后,是会交给专业的受托人进行运用的,从而实现信托资产的保值增值。只是家族信托具有很强的保密性,究竟这笔遗产是如何管理的,增值了多少,外部人确实就无从得知了。

PS:如果大家对类似的内容感兴趣,也可以看看咱们号之前写的「豪门」系列,看八卦的同时顺便学点金融知识👇

豪门 | 从继承3500万到申请破产,天后之母的神操作
豪门 | 从如日中天到销声匿迹,土豆网之死只因一场离婚
豪门 | 丈夫被绑、家人反目、骗子上位,亚洲女首富的传奇狗血人生



信托是什么


郑欣宜的案例讲完,可能有不少人都懵懵懂懂,这个信托到底是个啥呀?


我们可以把信托理解是一种以财产为核心,以信任为基础,由他人委托管理的财产管理方式。


由于金融体制不同,各个国家经营信托业务的企业组织是不一样的,比如英美两国的信托业可以是银行,也可以是信托公司,而在我们国家,能够全面经营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只有信托公司。


信托公司能接受各种财产的信托:资金、动产、不动产、股权、有价证券甚至财产权。原则上,只要不违背法律,信托公司并不限制信托财产的类型。


相当于你把名下资产转移到信托公司名下,你是委托人,信托公司是受托人,然后签订一份详尽的信托合同,信托公司按合同约定帮你打理资产,同时按你的意愿对受益人进行信托收益/本金的分配。



信托在我们国家的发展时间不算久,所以了解的人并不多,它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使用会更普遍些。


比如香港豪门就经常使用家族信托,并将其作为一种财富传承工具。


像船王许世勋去世后留的420亿港币的资产,就没有直接传承,而是以家族信托和人寿保单的形式处理,作为受益人之一的许晋亨和李嘉欣夫妇,每月可从中获取200万生活费。


信托和保险在某方面很相似,都是一种对资金的提前安排。


但比起遗嘱和保险,信托可以指定的受益人范围会更加广泛。甚至连未出生的孩子都可以作为受益人,这样一旦子孙出生后,就可以凭借有效的身份证明来获取信托利益了。


而且信托计划的分配方案是可以灵活定制的。


像一些家族希望人丁兴旺,为了鼓励小辈们多生育,可能会设立一个这样的信托:自己作为委托人,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把名下的部分资产转移到受托人名下打理,并将受益人设为儿子儿媳以及未来的孙子孙女,同时签订详细的信托合同,比如:


儿子儿媳如能生下长孙,长孙可获得50万元,生二胎再奖励20万,如孙子孙女将来考上名牌大学,儿子儿媳均可额外获得奖励500万元。以此来刺激儿子和儿媳生育并用心教育后辈。 这个保险,为啥有钱人一买就是几千万?




保险金信托


至于文章开头讲的弘康人寿对接的信托,准确来说是保险金信托。


我国现行的保险金信托的法律架构,通常是通过投保人、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签署三方合同来实现的。相比传统的保单架构,保险金信托架构更为复杂。



它其实是保险和信托的一种结合:投保人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后,指定受益人为信托公司保险,然后再和信托公司签订信托合同,约定将保险金作为信托资产,并按条件给到指定的信托受益人。


保险金信托制度最初是为了解决被保人的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及抚养问题。


因为当保险事故发生后,固然可以把保险金赔付给受益人,可如果受益人是未成年人,就很难防止保险金被监护人挪用、或者被受益人挥霍一空的情况。


于是有的投保人就希望在特定的时间再把保险金分配给受益人,或者在特定的事件发生后再分配给受益人,但这些仅靠保险是难以实现的,而信托在解决这类问题上拥有独特的优势。


所以保险与信托相结合,能通过设置领取条件,来引导、鼓励或者约束受益人的行为,更好地满足投保人多方面的需求。


比如我知道的一个真实案例:一位女富豪花了几百万的保费买了一份千万保额的增额终身寿险,自己是投保人和被保人,指定了一家信托公司作为保单的身故受益人,然后与信托公司签约,将儿子作为信托受益人。


并在信托中做出这样的条件限制:


①如果届时儿子还在读书,每年的信托收益除支付儿子的学费之外每年再给10万;

②若自己身故时,儿子未满35岁,每年可领取20万,直到35岁后才可支取信托里全部的资金;

③若自己身故时,儿子已满35岁,每年可领取30万,同时可以支取信托里的全部资金;

④若儿子因犯刑法被判决超过半年,则即刻停止领取信托收益,且将信托里的全部金额捐给公益组织。


如此安排,既有激励又有约束,可见一片拳拳父母心。


而且与单一的保险工具相比,保险金信托对身故金的安排更能体现个人意愿,可以安排的非常具体。




信托或者保险金信托相关的话题平时并不常见,可能是因为它通常服务于富人阶层,门槛比较高,不过也不耽误我们普通人多了解嘛,了解后才能有具体的憧憬,毕竟做人总是需要梦想的,万一哪天就暴富了呢


尤其是保险金信托,看似是非常高阶的富豪才能规划的事,但实际上,与信托相比,它至少不需要我们投入真金白银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而是通过保单的方式。


哪怕现有资金还没有达到那个量,也可以提前规划,利用时间和杠杆,几百万的保费也可以撬动几千万的信托。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哪怕现在没有足够的资金,也可以参考这些富豪的思维,多了解些金融工具也不是啥坏事,多看看那些已经成功的人是如何管理财富的,也能帮助自己扩宽眼界与思路。


了解越多越觉得保险金信托简直太有意思了,就像电影里的神秘先驱们,在给后人们留藏宝图或者宝物时,总会设置层层关卡,只有最终通过考验的获胜者才可以获得宝藏。


你的信托你做主,假设你要安排保险金信托,会如何设置呢?


再回到开头的消息, 金满意足眼瞅着就停售了,弘康这时候放出能对接保险金信托的消息,大概率是它们下一步是想跨入对高净值用户的运营了。


如果你之前投保过弘康人寿的,且对保险金信托有需求,可以等过几天信托对接的细则出来后,再联系顾问咨询具体规则哈。



上一篇:


都说医疗险不赔既往症,可到底什么才算「既往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