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谷歌效应 | 电子时代的记忆迷思

Sherry 靠谱心理 2023-05-25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你遇见过这种情况吗?
经常路过的写字楼叫不上名字,刚看完时间可旁人问起却答不出来,简单的资料想凭回忆复述却有困难……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在电子信息化时代,我们的记忆力仿佛和常用书本的时期相差甚远。
这真的是因为人们的记性普遍变差了吗?
电子设备真的像某些“专家”所言会将人变傻吗?
上述结论固然有些危言耸听,但电子设备对记忆也确有影响。
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谷歌效应”。


更博学 or 更健忘?


谷歌效应”的名称来源于全球最大搜索引擎谷歌,它指的是人们对那些能在网上轻易获取的信息记忆表现更差

以前我们会花费功夫和时间整理记忆纸质书上看到的内容,背诵亲朋好友的生日及纪念日,在大脑中存储各类零星的知识。
但现在的网络检索可以快速获取各类信息,手机和电脑能用完善的系统分门别类地把个人事项安排得井井有条。
你似乎比以前变得更博学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几乎所有领域的知识都能靠互联网了解一二。
但你好像也比过去更健忘了,离开搜索引擎,有时甚至想不起曾背得滚瓜烂熟的诗句。
不少研究都证实了谷歌效应的存在。

2011年的一项实验中,研究者们要求被试阅读并在电脑上输入40条常识。

其中半数被试认为他们输入的数据将存储在电脑上,另外一半则被告知内容不会保存。紧接着,所有被试都接受了后续的记忆测试,查看他们对实验中涉及材料的记忆程度。

结果显示那些认为数据并没保存的人对40条常识的记忆明显好于另一组被试。

显然大家在潜意识中都觉得能轻易搜到的信息不必花功夫记忆,而由此导致的记忆习惯则是有利有弊。


进化的大脑

尽管从表面上来看,谷歌效应让人们对记忆这件事不那么“上心”了。但部分学者认为,这是大脑跟随科技发展做出的适应性行为。
过去没有便利的工具辅助,不管是琐碎的事项还是重要的知识,都要依赖大脑回忆。即使可以把这些用笔记下来,写在纸制品上的内容也不方便检索,我们还是得记起去哪里翻找。
试想学生时代某些开卷科目的考试,即使可以翻着书作答,那些对内容不熟悉的人也因来不及查找答案而难以取得好成绩。
但电子设备的出现让我们不必记得所有繁琐的事实,而是把大脑空间留给更重要的事情,减轻记忆的负担。
从某种角度而言,我们的记忆习惯会随着对电子化时代的适应逐渐“进化”,它让人们在使用大脑时变得更加精准高效,也就是俗称的“好钢用在刀刃上”。


谷歌效应的隐患

尽管科技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我们也比以往接触到更广博的信息。
但谷歌效应也有其弊端:对电子设备的过度依赖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生活体验。
1. 过度依赖
如果我们习惯于把所有信息都存储在电子设备上,而不去进行记忆,容易导致过度依赖乃至一刻也离不开它们。
有人在和电子设备短暂分离的时候会体验到强烈的焦虑和不安,睡觉时放在手边,甚至洗澡时也要带着。
另外这种依赖也会导致人们在离开手机等物品时,没办法顺利地完成简单任务。
比如在出门购物前将要买的东西都记在手机上,假若软件临时出现故障无法看到笔记,哪怕只有五六样东西,很多人也会无法完整回忆需要买什么。
2. 降低生活体验
现代人习惯于在旅游,用餐,逛展览的时候使用手机记录这些瞬间,这固然能帮人更长久地存储回忆,但如果我们把重点放在拍照片,而不是欣赏美景,品味美食,就会削弱对活动的体验。
费尔菲尔德大学的研究者曾让两组被试区参观博物馆,其中一组要求尽可能多地给展品拍照,另一组则要求要求他们不要在观看时进行任何形式的记录。
游览完毕后,实验者测试所有人对博物馆内陈列品的记忆,结果显示那些拍了照的人能回忆出的细节明显更少。

克服谷歌效应

考虑到谷歌效应对人们的生活有一些消极作用,我们在利用好电子产品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其中的不利影响。
1. 有意识地搜寻信息
通俗地来讲,就是要求我们在互联网上检索信息时要更加“带脑子”,有意识地去摄取查到的内容,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浏览到想找的东西后,不加消化地使用。
此外在查找重要资料时,也要避免一心多用,把注意力专注在当前任务上,防止其他信息分散注意力。
2. 将想记忆的内容手写下来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俗语其实从大脑加工信息的角度讲也非常科学。
当人们将新知识手动写下来时,会让意识更加投入。
而吸收再重现信息的过程需要我们对内容进行深度的加工,这便帮助大脑将新东西记得更牢。
3. 适当给电子设备“放个假”
当然,想要降低谷歌效应,最直接的方法还是减少对电子设备的依赖
固然手机电脑等给我们生活带来不少便利,但在面对简单的记忆任务时,不妨尝试更多地依赖自己的大脑,让它处于勤于“锻炼”的活跃状态。
尽管信息化时代对各类电子产品的使用像是把双刃剑,但整体来说它们还是帮人们过上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将你“变傻”。
当你发觉自己可能对这些设备有过度依赖的倾向时,适当调整使用策略,有意识地锻炼大脑,就能有效地消除诸如谷歌效应等心理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Henkel, L. A. (2014). Point-and-Shoot Memories: The Influence of Taking Photos on Memory for a Museum Tour. Psychological Science, 25(2), 396–402.
Krockow, E.M. (Sept 8, 2021). Is the Google Effect Messing With Your Brai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stretching-theory/202109/is-the-google-effect-messing-your-brain.

Sparrow, B., Liu, J., & Wegner, D. M. (2011). Google effects on memory: 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having information at our fingertips. Science (New York, N.Y.), 333(6043), 776–778.


作者:Sherry
编辑:刘祎
* 文中插画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靠谱心理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微信号:stesschina)联系以获得许可,欢迎分享。



作 者 招 募 & 投 稿


详情点击:诚邀各位“心理”同路人一起成为心理学内容的传播者

投稿邮箱:contact@stresschina.com




往期回顾

/社会热点为何粉丝总是无条件为偶像辩护?

/亲子教育父母的“都是为了你好”,孩子为何不领情?


/咨询师手记

咨询师手记 | 谈谈诈骗背后的心理学

/心理科普

你比自己想象中更有说服力? 我们能够影响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