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胃健康|三伏天脾虚湿困,试一试这碗甘香四溢的祛湿汤

最关注您健康的 广东省中医院 2023-05-24

现在正值三伏天,高温炎热的天气,加上雨水盛行,这正是南方常有的暑湿、湿热气候。南方人长期生活在这样气候中,很容易形成脾气虚、痰湿困重的体质,出现少气懒言、食欲不佳、疲倦犯困的症状,那该如何应对呢?老广有句俗语:“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答案就在其中。煲汤是广州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那什么食材既能补气,又能祛湿呢?老广们再熟悉不过的五指毛桃就可以胜任。

五指毛桃,别名五爪龙,属桑科植物,以根部入药,广泛分布在粤北山区上,自然生长于深山幽谷中,因其叶子长得像五指,叶片长有细毛,果实成熟时似毛桃而得名。煲汤味道类似椰奶的香气,深受广东人的喜爱。五指毛桃又名南芪,是因为其补气功同黄芪,产于南方,多用于南方人而来。

01药用价值

五指毛桃,性平,味甘,入脾、肺、肝经,有健脾补肺、行气利湿、舒筋活络之效,主治脾虚浮肿、食少无力、肺痨咳嗽、盗汗、带下、产后无乳、风湿痹痛、水肿、跌打损伤等。

健脾补肺

五指毛桃作为南芪,最大的作用莫过于补气,入脾、肺经,可补脾气、补肺气,健脾补肺,益气补虚。虽补气功效不及黄芪,但没有黄芪升提及温热之性。五指毛桃不温不燥,药性温和,补而不峻,正合“少火生气”之意,尤宜于虚不受补的患者,是岭南中草药中的一味难得佳品。

行气利湿

五指毛桃有行气利湿之效。“气”在中医里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之一,气有推动的作用,能推动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湿气重的人大多是因为气虚,尤其是脾气虚,脾失健运,脾不能够运化水湿,水湿就容易内停,日久还会形成痰湿,产生身体沉重、困顿无力的症状。而此时在饮食之中加入五指毛桃,可以补充和加强身体内“气”的力量,推动身体水湿的运行,提高脾运化水湿的功能,最终改善体内痰湿过重的情况。五指毛桃常常搭配党参、茯苓、白术、薏米等治疗脾虚夹湿,也可以与川贝、陈皮、紫菀、冬花等入药,起到降气化痰止咳的作用。

舒筋活络

岭南人民由于居处潮湿,如坐卧湿地,涉水淋雨,或长期水下作业,或出入于冷库,或阴雨潮湿季节感受湿邪之邪侵袭肢节、肌肉、经络之间,以致气血运行失畅,而成“着痹”,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沉重以及活动障碍,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五指毛桃对“着痹”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一方面,“着痹”是由湿邪引起的,而五指毛桃能祛湿化痰;另一方面,易感湿邪之人,大多气虚不固,腠理疏松,而五指毛桃能健脾益气。此外,“痹证”病位在关节、筋脉,五指毛桃入肝经,而肝主筋,主全身筋膜,与肢体运动有关,五指毛桃能养肝,因此能起到很好的舒经活络的作用。清代何克谏的《生草药性备要》“清毒疥,洗疳痔,去皮肤肿痛。根治热咳痰火,理跌打刀伤,浸酒祛风壮骨。”

增强免疫力

补骨脂素为五指毛桃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凝血、抑制肿瘤、免疫调节等作用。现代研究还发现五指毛桃含有氨基酸、糖类物质以及多种甾体、香豆精,可以加快身体代谢,增强免疫球蛋白活性。

02如何选用五指毛桃
野生五指毛桃大有野生灭绝之势,市面上不乏假冒五指毛桃的树根,有的商家为了防止虫蛀还会使用硫磺熏制五指毛桃,故群众在挑选时当学会分辨。看色泽品质好的五指毛桃不会发黑,一般以棕黄色为佳。挑质地  粗黑的五指毛桃有效成分反而较少,根须细的比较好。闻味道  没有硫磺味,优质的五指毛桃有一股淡淡的椰香味。


食疗方推荐——五指毛桃鸡汤

原料:五指毛桃50克、党参30克、炒扁豆30克、茯苓30克、鸡半只、瘦肉150g、生姜3片。(2~3人份)

做法:食材洗净,鸡剁成大块,焯出血沫,砂锅内放入适量温水,将鸡肉捞出放入砂锅;加入洗净的药材,大火烧开,将血沫撇出,盖盖子,转小火,慢炖1小时。出锅前10分钟放入适量盐,即可享用。

功效:健脾祛湿

适合人群:脾虚湿蕴者,见腹胀纳呆、大便稀烂、头身困重、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腻等症。







保胃健康|高温酷热易中暑,来一碗清热解暑汤

保胃健康|7月岭南佳果,消食化痰还理气

保胃健康|夏季易腹泻,表现大不同,学学中医妙招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黄穗平教授

黄穗平

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结合学科(消化系统疾病方向)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整合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专科专病合作发展平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学术联盟主席、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岭南梁氏流派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全国名老中医余绍源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辨治慢性胃病研究团队负责人,专攻中医优势病种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早癌。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培养硕士生、博士生80多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等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曾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和著作奖。主编著作7本,副主编著作8本,发表医学论文180多篇。获得“首届岭南名医”“首届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称号。

广东省中医院出诊时间:

周二上午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

供稿:黄穗平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广东省中医院梁氏流派传承工作室

执行编辑:曾梦芸
审核校对:庄映格 颜子钰

责任编辑:宋莉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