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把周易的精神运用在信贷项目审查中?

2016-06-12 王祖锋 信贷风险管理


简易、变易、不易

------浅析易学三原则在信贷项目审查中的运用


作者:王祖锋(自由撰稿人)

作者投稿并授权本平台刊发


引言


《易经》,作为五经之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产生的一朵文化奇葩,绽放着哲学、文学、历史、天文、地理、生物等光芒,深远的影响着中华文化的传承。易学思想是《易经》中智慧的结晶,历千百年而不衰。其中,易经之“易”,是开启易经思想的重要钥匙。所谓易经之“易”,按照易学通说,有“简易、变易、不易”三重含义。


所谓“简易”,就是万事万物最终归于简单、容易,天、地、人均在简单的规则中运行;所谓“变易”,就是万事万物时刻在运动、发展、变化;所谓“不易”,即万事万物的变化、简单都有一个终极的规律在支配,该规律,古代称之为“道”。上述易学三原则,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事物运行的规律,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运用到各行各业的实践中,包括担保行业的风险管理。


担保行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风险管理能力,而项目审查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项目审查一般运用法律、金融、财务、经济等知识,从合法、定量、定性等三个角度对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和判断。项目审查的过程,也体现了易学的三原则。本文意在通过总结项目审查的思维过程,揭示易学三原则的普遍适用性。


一、简易


众所周知,风险来自信息的不对称,信息不对称表现形式有两种:信息未获取和信息被误读。鉴此,风险管理就要通过充分获取信息、正确解读信息来实现。正确解读信息应以充分获取信息为前提,充分获取、占有信息是风险管理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


在项目审查中,我们首先要获取充分、真实的信息。在一般的项目的审批流程,一个项目的信息通常要经过下面的路径流转: 

(1)项目的真实情况→(2)客户反映的情况→(3)业务人员调查获取的信息→(4)业务人员撰写的调查报告的信息→(5)风控部门审查人员获取的信息→(6)风控的评审报告的信息→(7)评审委员会/最终决策者获取的信息 

----在上述七个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信息的失真(原因可能是表意者主观的选择性披露,或者客观上因专业、调查能力的局限未能正确搜集,或者是操作者误读),最后到评审委员会/最终决策者的阶段,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决定项目的风险评审结果。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简易的道理,告诉我们,复杂的万物都是简单的事物衍生而来,项目评审,必须做到“简易”。简易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信息采集时,简化信息流转环节。既然信息的流转会不可避免的失真,那么,我们项目评审人员为了作出更客观的判断,为获取更真实、全面的信息,就应该尽可能到离信息源更近的地方去采集。如去现场调查、直接面对企业实际控制人,查看材料原件,重视第一次突发性的调查、重视第三方印证的信息。因为,这些信息相比业务经理的调查报告,离信息源更近,失真率低。其次,在信息分析时,简化分析点。项目的信息通常包含了客户的财务状况、历史发展、经营状况、行业特点、反担保资源、资信情况等等,但无论多复杂的项目,都必须围绕“第一还款来源、第二还款来源”这两条主线进行分析。这样有助于分清楚关键事实和辅助事实,快速而有效的抓住风险点,提高评审的质量和效率。


二、变易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故,事物的变化是常态的。只有捕捉变化中信息,才能正确的采集信息和解读信息。我们风险控制的基本逻辑,就是根据客户以往的信息来判断其日后的信用风险。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就是,以往的信息和日后的实际情况,虽有一定联系,但却会充满变易。这,就是我们需要深刻把握的。所以,我们在评审中,既要分析客户的历史信息,更重要的是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分析客户未来将怎么样,按照其行业规律、政策形势、个人发展等各方面,动态的看待其发展情况,从而尽量准确的预判其未来信用风险的大小。下面以对标准抵押物的分析,看变易思维在评审中的运用。


标准抵押物,一般指能够办理抵押登记且形成有效抵押权的不动产。从风险覆盖而言,标准抵押物由于权属易判、容易监管、变现容易、具有优先受偿权等特点,是最佳的风险防范措施。但,上述优点很容易让项目操作人员认为可以绝对覆盖相应的风险敞口,有标准抵押物就高枕无忧。从变易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值得警惕的“标准抵押物陷阱”。


首先,标准抵押物的自然现状将影响其抵押效力、变现价值、变现效率。有的标准抵押物,房产证载明的面积、结构和现实中不一样,这意味着房产证上的物已经灭失,或者现实中的物没有经过合法报建,不能成为有效抵押的标的;标准抵押物如果在抵押之前处于出租状态,特别是处于低价长租状态,将直接影响抵押物的变现;抵押之后处于长租状态,虽然抵押权优先,但对实际处置也将产生消极影响(清场比较困难)。


其次,即便设置了合法的抵押,也不意味着能实现100%的优先受偿。根据相关法律和司法实践,抵押权人对抵押物的优先受偿权,是排在特种债权优先权(主要包括共益费用、工人工资、社会保险费用、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抚恤金、人身和工伤损害赔偿费、购房款、土地出让金、建筑工程款、税款等)之后的。上述特种债权的存在,直接影响抵押权是否充分实现。


上述因素表明,对待即便标准抵押物这么安全的担保措施,也要变易的看待,要了解抵押物的过去(来源)、现在(自然现状、法律现状)、未来(变现的程序、障碍、特种债权的影响)。只有在变化中看待这一担保措施,才能正视其风险化解能力,合理的评估项目风险。这就是变易的思维。


三、不易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就是易经中“不易”的体现。“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舜亡”,无论历史如何更迭、世界如何变化,始终有一种客观规律在支配。在中国古代这种规律被称之为“道”。在项目评审中,评审人员们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各种分析工具,发挥主观能动性,力求通过有形的信息得出无形的信用判断,力求实现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我们运用财务、经济、金融、法律、心理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判断客户的第一、第二还款来源,运用“归纳—演绎”的逻辑手段进行信息采集和分析,运用“信息占有—信息解读—出具方案”这一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思维过程进行项目评审,这都是体现“不易”一面。在项目评审中,我们之所以运用定性、定量、合法性分析,是因为这些工具已经过人类实践证明。所以,评审人员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努力掌握尽可能多“不易”的工具,用以提高判断力。


四、总结


“简易、变易、不易”实质是唯物辩证法在现实中的体现。这三者是有机结合的,每个事物既是简易的,也是变易的,更是不易的。“简易”在“变易”中发展,也在“不易”中深化;“变易”在“简易”中呈现,也在“不易”中沉淀;“不易”在“简易”中外化,也在“变易”中升华。项目评审,既要掌握事务简繁转化的奥秘(简易),也要深谙事物运动的常态(变易),更要熟稔事物发展的规律(不易)。在项目评审乃至整个风险管理中,要细心揣摩易学三原则在实践中的博大和精妙,将三者水乳交融、通汇贯通,直至运用到如同呼吸一样自然,不断打开未知世界之门,完成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越,从而更好的把控风险。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欢迎您推荐给朋友,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回复数字“m"查看本平台精华文章目录,点击下面链接直接查看相应文章。


1、过桥业务操作要点及风险控制!(干货)

2、风控岗如何查看和鉴别个人征信报告?

3、P2P运行模式的本质及其经营之道!

4、民事执行案件中8个操作要点及七个重要法规!

5、如何分析借款人借款动因,以几类借款人为例!

6、如何根据风险设计一款好的个贷产品?

7、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风控之电话审核?

8、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信贷员?

9、大咖分享:适合中国的小贷运营管理模式与风险控制!(干货)

10、六种微贷模型分析及信贷机构推行微贷模式的三步走战略!

11、【民间借贷】对以租赁合同为民间借贷合同作担保情形的审查及处理

12、房屋抵押权PK租赁权,谁能赢?

13、小贷公司推行微贷模式,六项准备工作是关键!

14、如何做好个人贷款业务的培训?

15、有奖征稿启事!(投稿请点本链接)



长按二维码0.26秒即可关注本平台↓↓↓

微信号:minjianjinronglawyer


简介:专注金融、信贷、担保、民间借贷、P2P网贷等热门领域,17万优质用户关注,包括行业高管、风控、客户经理、律师等,每日分享行业资讯、业务知识和法律实务文章,内容实操、实战、实用,还在等什么,长按上面二维码赶紧关注吧!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平台历史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