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发展情况
1、产业链全景图
生物医药产业核心领域主要为生物药品生产,包括疫苗、血液制品、诊断试剂、重组蛋白,上游主要为药品原辅料及生物医药研发,下游为流通及医疗机构,最终到患者。
2、生物医药市场规模
(1)生物药品制造
生物制药是目前世界医药领域创新性最强、市场份额增长最快的药品。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生物药品制造业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978.33亿元,同比增长8.33%;实现利润总额310.05亿元,同比增长17.04%。2016年上半年,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近150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近200亿元,收入和利润分别同比增长9%和5%。
从2012年-2016上半年医药上市公司营收增速来看,生物药品营收增长加快,同比增速为18.11%,高于医药上市公司整体营收增速,符合医药制造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但生物医药行业受政策变动影响较大,2016年山东疫苗事件和国家对疫苗流通政策的变动,使得行业利润增速同比出现下滑0.24%。
生物医药行业具有投产周期长、投入资金大、研发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决定其具有较高行业壁垒。目前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营业收入仅占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的12%左右,市场潜力较大。另外,较强的国内市场医药需求及国家政策的鼓励将推动生物医药行业较好发展。
(2)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业
近年来,我国围绕满足公众健康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初步建立了适合我国特点的新型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有效提升了疾病的防诊治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国家重点开发了近50项疾病的综合治疗方案和新型诊疗技术,在若干重大疾病、常见多发病的防治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
干细胞医学:目前,我国干细胞产业收入约200亿元。由于之前的政策影响,我国中下游干细胞医学产业处于停滞状态。2015年国家科技部及有关部门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与转化医学”重点专项试点工作,加强干细胞基础与转化方面的投入与布局。这一举措预示着备受争议的干细胞治疗迎来了新一轮的曙光。在我国,下游细胞治疗以医院为主体,政策放开后中游企业开始积极布局下游干细胞医院。
精准医疗:2016年3月,中国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将“精准医疗”列入首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同月,《十三五规划纲要》将生物技术与精准医疗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众多新增长点正在形成》一文中提到随着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突破以及基因测序成本的大幅下降,我国基因检测产业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基因检测:基因测序是精准医疗的推行前提,近年来新一代测序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测序技术进步带动成本大幅降低,利好基因检测发展。《中国制造2025》也提出了将大力推动基因检测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但目前我国基因测序的应用主要还是以基础研究为主,临床疾病及生育健康服务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一方面,目前基因测序成本高、耗时长。另一方面,对基因的解读能力有限,疾病与基因的相关性研究并不明确,这限制了基因检测在临床的应用。
3、主要企业经营情况
生物医药的行业进入壁垒高于一般医药企业。由于具有资金技术密集型等专业性及特性,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进入壁垒较高。以血制品行业为例,血液制品行业的原料来自于人的血液,从而具有人源性、必须性和潜在的疾病传染性等特点,属于重点监管的行业,从采集到销售全产业链都有较高的要求,从而使行业具备较高的壁垒。
目前,生物医药行业中,70%以上的企业营收不足5000万元,近20%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目前国内生物医药龙头企业主要为海王生物、钱江生化、华兰生物、科华生物、中源协和、天坛生物、万孚生物等上市企业。此外,虽进入生物制品行业的壁垒重重,但由于我国生物制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产业回报丰厚,因而近年来一些财力雄厚的大集团等纷纷控股收购生物制品企业,国外更多的医药巨头业试图进入我国生物制品市场。新的进入者使整个市场原有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
从企业分布来看,我国政府对生物制品产业的发展予以大力扶持,通过政府引导与民间投资的联动,生物制品产业已经呈现集聚发展的态势。目前,我国生物制品产业已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等中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此外,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南、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也已经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
4、行业经营特征分析
目前,我国的生物制品行业步入“黄金三十年”的发展高峰期,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市场开始迅速扩大。虽然增长速度很快,但是生物技术的市场份额(包括基因工程药物、疫苗、抗体和血液制品)占整个中国制药行业的比重较低。中国生物技术产品市场绝大多数被生物仿制药占领(>90%),而创新产品约占整个市场的3~7%。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内和国外公司在中国开发产品,中国的此类产品将越来越多,这种趋势是中国政府极力鼓励的。基于简单化的原则,我们将中国生物制品企业分为三类:生产非创新产品的企业、生产创新产品的企业和提供服务的企业。
生产非创新产品的企业:据不完全统计,生物仿制药占据中国生物技术产品市场的90%的份额。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对低成本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仿制药品对准备进入生物制药行业的私营公司来说风险性较低。此外,经营诊断试剂也是进入此领域的一个风险较低的方式,国内的企业在降低价格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生产创新产品的企业:以研发和制造为主的生物医药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成长路径比较清晰,该类企业在生物医药行业中属于盈利周期较长的企业,一个生物医药品种从临床前研究到上市,一般需要5-10年时间,期间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国外领先的生物医药企业从成立到盈利平均需花10年左右的时间。同时在这段研发且没有盈利的阶段,生物医药企业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研发投入往往超过20%的销售收入,而伴随企业产品成熟,甚至于专利技术保有期限的结束,企业的成长性将大打折扣。
提供服务的企业:中国廉价的科研成本、临床试验和原材料形成了中国开发药物的成本效益(最低估计为低于美国同领域10%),因此很多公司依靠合同服务来赚取利润从而生存下去。提供的服务随产品开发的价值链而定,包括早期研发、临床前研发、临床服务以及生产。中国公司不仅开始意识到他们拥有国内管理机构和市场的经验对国际客户来说很有价值,而且利用此种认识来制定公司的商业计划,形成一种能降低风险和成本且能提高本公司研发能力的新模式。
5、行业发展趋势
(1)生物药品
随着国内政策不断完善和出台,生物药品作为医药制造行业中最具投资价值产业之一,整个行业发展迅速。行业质量标准全面提升,药品审评审批标准全面向欧美最高标准看齐,创新药、市场亟需产品有望获得加速审批,将驱动行业创新发展。医保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将降低高价辅助用药、过期原研药占用的大部分医保资金,转而引入更多新型创新产品。
2016年及未来一段时间,生物药品行业政策压力和经营压力仍持续存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医药分离、医保控费等政策从需求端为医药行业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生物药品行业特别是营销规模会受到一定限制。但是作为“十三五”重点发展行业,生物药品行业也同时受到政策的有力支撑,将进入以创新发展为驱动的新时期,增加值和投资将会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2)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业
干细胞医学:2016年3月,为贯彻落实规范并促进我国干细胞临床研究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共同成立了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表明了我国对于干细胞研究的态度——高门槛,强监管和积极推动。我国干细胞相关的初创企业已落后国外10年左右,这次临床研究的有限放开,为干细胞中下游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预计2016年,我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领域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元,2017年将超过4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未来几年行业还将快速发展,市场需求大,前景广阔。
精准医疗:《十三五规划纲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对精准医疗技术提供了政策支持,未来政府计划陆续投入600亿精准医疗扶持资金。我国以基因检测为代表的精准医疗产业将步入高速发展期,创新型企业将成倍增长。我国基因测序技术逐步占据了医疗市场的一席之地,我国基因测序产业在2012-2017年间的CAGR有望达20%-25%,位居全球前列。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不断递增的医疗需求,以无创产前诊断(NIPT)和肿瘤检测为代表的基因测序技术将带动基因测序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未来我国将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市场。
基因检测:现阶段,我国测序的临床服务在产前检测方面应用较多,而肿瘤基因测序市场则还处于待开垦状态。目前国内市场专注基因组数据分析的生物信息公司仅8家,2016年发改委正式批复建设27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以推动基因检测重大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到2030年前,我国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我国未来五年基因测序市场年增速有望超过20%。基因测序作为精准医疗的核心内容将在医疗技术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迎来黄金发展期,相关行业产业(产前诊断、干细胞治疗等)市场有望超过万亿。
6、行业发展趋势
2017年及未来一段时间,生物药品行业政策压力和经营压力仍持续存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医药分离、医保控费等政策从需求端为医药行业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生物药品行业特别是营销规模会受到一定限制。但是作为“十三五”重点发展行业,生物药品行业也同时受到政策的有力支撑,将进入以创新发展为驱动的新时期,增加值和投资将会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生物医药重点关注四条主线:①治疗前环节之诊断检验:与健康检查相关的体检服务、体外诊断试剂、医学影像服务、基因测序等领域;②治疗前环节之预防医学:与预防疾病相关,具有新品研发能力的疫苗公司、保健食品用品公司;③治疗后环节之康复:布局健康管理、康复医疗、养老服务的公司;④分级诊疗与基层医疗:积极布局基层医疗、远程医疗体系建设,贯彻分级诊疗,促进专业医疗可及性的企业。
7、行业风险点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我国生物药品行业市场广阔而且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吸引了世界上主要的生物医药企业先后进入,再加上国内原有的遍布各地的医药生产企业,导致国内生物药品制造竞争不断加剧,加大了生物药品制造企业需求不确定性的风险。
技术风险:生物药品制造行业是创新型行业,疫苗和血液制品的研发具有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的特点,均存在一定的研发技术风险,且创新度越高失败的风险越大。新产品研发技术成功并产业化后仍存在能否符合市场需求的风险。
经营风险:(1)生产成本提高及原材料供应不足。疫苗、血液制品等生物制品生产的原材料价格及人力成本不断增加。血液制品方面,原材料血浆供应不足仍然是行业的发展瓶颈,血浆的供应量直接影响血液制品的生产规模及竞争力。(2)产品价格风险。2015年,国务院推进药品价格改革,要求自2015年6月1日起,取消原政府制定的药品价格,提价必须具备供不应求和不需要招标两个必要条件。血制品同时符合以上两大条件,价格在未来将保持增长;但其他生物药品销售价格受国家最高零售限价的制约,因此可能会出现生产成本变动方向和产品价格变动方向不一致的情况。在2016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新一轮药品降价方案中,部分药品降价最大幅度超过20%。随着药品价格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以及其他政策、法规的调整或出台,医药制造企业药品价格可能会因此降低;随着医药产品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新一轮招标开启,持续降价可能会影响行业的平均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