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群体“高负债”的表现及5大授信意见!
出品:信贷风险管理
作者:叶荣辉 任赞文
随着“普惠金融”的不断深化,各银行在传统信贷业务市场需求面临一定的萎缩,目标市场不断下探,从城市走向农村,寄于从农村小微业务中寻找新的增长点。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的趋缓和区域金融的深化,成熟信贷市场的日趋饱和导致业务竞争日臻剧烈,便捷的授信流程和激进的授信额度成为占领市场和完成指标的利器。
再则,整体授信、批量获客等业务拓展方式的革新,因行业、地域关系抱团的客户群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直接结果是客户更容易获得高额度的贷款,甚至是一些次级类客户依附某些裙带关系也能获得相应授信。
而金融“三大工程”的落地,农村金融将继续深化,农村和农户们也会得到更多的金融渗透,利率市场化引发的信贷利率优惠诱惑显著,面对突如其来的信贷盛宴,部分农村客户的负债近年来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各种经营的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需要警惕该类风险的发生。
一、农民高负债的具体表现
由于种植养殖等传统农业生产项目属于弱势产业项目,受产业周期长和国家民生物价控制等因素影响,资本的年产出效益不高,特别是小散农民,较难获得高收成,因此财富积累相对缓慢。
农业生产投入周期长,近来土地等生产资料租金和其他成本的上涨,前期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因此原始积累不佳的农户往往需要举债经营,而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一些偶发性的事件和生产的非理性行为导致农户的盈利周期更长,因此有养猪行业流传的典型“三年轮回”之说,赚一年,亏一年,平一年。
盈亏的周期性交替对缺乏长期财务规划的农户群体伤害更大,在盈利充沛的年份,由于农村家庭生活攀比的习性,建房装修,婚嫁购车等消费扩大,多年积累可能被大幅消耗,或者经营上的利令智昏行为,非理性的次年扩大再生产,导致资金富余甚少。而扩大生产后的当年往往面临市场供过于求的价格下挫,出现亏损,后续再生产或家庭生活面临举债危机。
由于消费习惯的“棘轮效应”,如古人所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些客户即使在资金紧张时期,也不会以生活质量下降为代价大幅压缩家庭支出,负债的惯性也使客户对利息支付逐渐麻木,以及信贷期限与资金回收时间的错配,均会导致无论在资金紧张还是盈利好转的时候,该部分客户的负债都不会完全清偿,成为实质上的个人长期负债。当面临新一轮盈亏周期时,这部分客户的负债将进一步积累,形成“盈利——加大消费或生产成本提升——亏损——举债再生产—盈利减少或者亏损再举债——”的循环。长期以往,财务费用会逐渐侵蚀经营的利润,形成不断增加的负债困局。
以浙江某养殖经济为主的沿海城市为例,前述的充分竞争和群体性授信对农户群体小微贷款授信也有较大的影响,表现在基于十万以下微贷款为主的农户贷款门槛相当低:一间或两间品相参差不齐的农村立地房,一块租赁的养殖塘,基于当地的信贷氛围和环境,人品不是特别恶劣的情况下,基本可以获得银行贷款。从该区域客户信贷资料分析,很多这类客户在首次申请本行贷款时一般只有信用社借款,这几年陆续增加,目前较多农户在信用社、邮政、泰隆和村镇银行各有三五八万不等的授信,以及多张贷记卡。普通养殖户的负债可达二三十万元甚至更高,以平均12%的年利率,其基本年利息支出在2万元以上,负债风险积累显著。
二、当前农业生产存在的困境
以该县城的水产养殖行业为例,由于前几年快速膨胀的市场需求和充沛的金融资金支持,养殖塘租金日益高涨,从每亩千元左右到目前的每亩四五千元左右,饲料成本也有较大的上涨,但由于养殖密度和自然环境因素,存活率有所下降,因此,养殖行业利润空间在逐步缩小,其他养殖和农作物种植等传统农业产业也存在类似情况。
鉴于当前经济发展趋缓对农民的影响体现较为明显,而因环境及食品安全等引发的消费恐慌和抑制高档餐饮消费导致需求下降的风险也在增大,雪蛤、膏蟹等水产品因“限吃令”价格回落近三成,该情况延续下去,部分经营能力一般的客户将出现较大亏损,只能寄希望于来年。
若来年市场需求持续的低迷或其他因素导致收成下降,盈利不足和利息费用的支出将增大资金的缺口,逼迫养殖户寻求更多的银行融资,或者是小额贷款公司甚至私人高利借款,如此意味着更大的财务负担,并引发恶性循环。
三、印度棉农事件的警示意义
印度棉农的群体性自杀事件并不遥远,虽祸起于孟山都的高价转基因棉种子和当地销售的假种子,同时逢国际棉价的周期性回落以及病虫害影响,但最后逼迫棉农不堪偿债压力而自杀的原因还是棉农自身负债不断增加的高额财务负担,并导致政府介入金融负债的偿付问题。此事件的警示,面对日益高起的个人负债,经济下行和市场需求萎迷的情况下,若出现极端自然灾害或者其他因素的叠加,从事第一产业的高负债农民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并可能蔓延引发群体性信用风险。
贷款农户在个人负债方面持续增长的风险不容忽视,在业务考核压力和部分信贷员薪酬增长利益驱动下,对于风险防控呈现“温水煮青蛙”式的麻木,虽然风险敏感度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业务的发展,但是成功光环下的持续风险麻木将为后续埋下隐患。
金融“三大工程”的实施,农村和农户会得到更多的金融渗透,这是一把“双刃剑”,助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隐患,非理性的信贷消费,导致高负债的风险继续累积。若不及时调整信贷投放和风险防控的理念,三五年后,什么因素将成为压跨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对于沿海县城的养殖客户而言,高昂的利息费用,百年不遇的台风,还是某件重大事项引发的水产品污染恐惧,或是各因素的叠加作用,均需要提前做好风险性质的识别、评估、预防工作,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来。
四、竞争授信下农户贷款操作建议
1.鉴于金融“三大工程”的政绩效应,建议积极与业务区域的政府主管部门合作,例如农业办,金融办等,获得一定的政策、资金等各方面支持。
2.加强区域信用环境建设与宣传,加大信用重要性以及信贷风险担保人代偿机制在信贷业务辐射区域的宣传力度并深入人心,从而控制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和强化担保人的风险代偿意识。对于信用意识较差和因经营上出现困难出现社会违约的客户,特别是负债持续增加的客户,应积极采取措施,如降低贷款额度,加大清收力度等方式降低风险。
3.贷款调查工作应该客观全面,避免因各种关系亲疏而放松风险警惕,充分利用人民银行个人征信、周边走访侧面了解等方式来判断客户的信用状况;严格执行小微信贷技术规范要求,深入开展客户经营、生活等方面的正面调查,查实贷款的实际用途,以防贷款用途不真实而挪用信贷资金后带来的风险,核查客户还款资金的来源以及出现相关情况的原因,充分了解其当前的情况。
4.健全和强化贷后监控管理体系,改变贷后监控环节薄弱的局面,应常态化地开展农村农户走访,了解群体性经营状况、发展变化及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及时识别、防范和化解企业风险。
5.尝试新的业务模式开发,由于农林渔牧等生产项目属于弱势产业项目,受外围环境和市场舆论等因素制约较大,特别是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因素,突发新的自然灾害或者病害等对农业生产项目造成损失巨大,逢超强台风、高传染性病毒暴发等情况,基本是毁灭性的打击。一旦发生此类事件,由于其本身的高负债压力和舆论的导向,容易出现群体性的违约事件,而政府出于社会稳定需要会适时介入,可能出台不利于银行的政策。因此考虑尝试研发有自然灾害等意外事件保险机制的贷款产品,携手保险公司来锁定此类风险,并有效实现信贷风险的转嫁。
☑ 识别、评估、预警、控制、评价——信贷风险管理必备5大环节!
互动
看完了这篇文章感觉怎么样?觉得不错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哟!
如果你觉得还有好的办法,欢迎在留言区给我们留言!
一个专注信贷风险管理的公众号
ID:xdfxgl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