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父子两代送外卖?这张火遍全网的父子照,背后的真相是这样的

文摘小编 青年文摘 2023-07-03

作者:唐


和父亲一起当跑腿会收获什么?


近日一则新闻在网上广泛传播,据媒体报道,北漂骑手钱灏为了儿子奋斗20年,结果父子俩如今成了同行。



新闻一出,引起网友热议,本科毕业当闪送的钱坤(钱灏儿子)被描述成了一个毕业找不到工作,只能跟父亲送外卖的年轻人。


“毕业就失业”“浪费父亲的心血”等标签砸向钱坤,但父子俩的生活与网友的言论截然相反。


事实上,网络传言掩盖了这对父子的励志故事。


为了让儿子有更好的学习环境,钱灏把儿子接来北京读高中,因为外地户口不能参加本地高考,钱坤通过参加成人高考取得了本科文凭。成人本科学历在北京找工作的竞争力不足,于是钱坤选择了快递骑手的职业。两代外卖人共同努力还清了之前的债务,并且即将还清老家房子的贷款。


那套即将还清贷款的房子,和父子俩一直以来踏实赚钱改善生活的态度,成为了击垮网友言论的有力武器。


如果你依然对各行各业持有刻板印象,那么接下来这些年轻人做的事,或许会让你感到惊讶。



你觉得惨?他们乐在其中


有这样一些年轻人,普遍共同点是学历较高,但他们却逃离了光鲜亮丽的写字楼,选择从事常常被认为“不体面”“不稳定”“没前途”的轻体力工作。


他们说:工作让我快乐!


一本毕业拧螺丝的小盒


小盒是一位一本毕业的女孩,从上市公司离职以后,她对未来有些迷茫,暂时不想回去上班,于是到妈妈工作的单位拧螺丝。



拧螺丝用的是电动螺丝机,据小盒介绍,在工厂流水线上工作时,需要很强的专注力,脑子会屏蔽掉外界杂音,只专心把眼前这些螺丝拧完。


这样一来省掉了许多为了应付人际关系而烧掉的脑细胞,轻体力劳动简单又重复,让她感到解压,在工作闲暇也有余力出去旅游放松,并且思考下一步人生规划。


小盒说,自己之前想好的职业规划是服装店创业,目前资金短缺,同时也不想让自己闲下来,用拧螺丝来过渡和思考,这段时间过得很充实。


95后设计师转行宠物美容师


洛洛是上市公司的一名设计师,工作压力太大,越来越疲惫,她一直想换个赛道,寻找新鲜感。


有一次在楼下遛弯的时候,她看到一家宠物美容连锁店,很喜欢小动物的她突发奇想,进去问了一下是否有岗位空缺,没想到经过三天试岗,她顺利入职。


虽然宠物店工作的收入比不上之前做设计师,但她不后悔。她说,现在每天上班带薪撸猫撸狗,打扫完卫生出门就能回家的工作状态,比以前开心多了。


她面对的是一群会微笑的“顾客”,每多照顾它们一些,它们还会用撒娇、舔手的方式来“反馈”,这份新工作带来的情绪价值实在很高。


图/CC0


从文员到咖啡师


英国留学回来的陈曼,是一家外企的文员。成为外企打工人之后,她发现自己陷入不断重复整理档案等枯燥工作里,这种“办公室养鱼”的工作对她来说缺乏意义,也看不见成长。


充分评估了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后,她从上海去了苏州,先从连锁咖啡店打工做起,掌握基本技能,后来又去了一家私人精品咖啡店工作,每天都向做出一杯更好的咖啡更近一点。


图/CC0


在每天开门营业之前,陈曼都会测试咖啡的口感,把工作状态调整到最佳。因为这份工作,她经常能免费喝到各种精品咖啡。她不断从自己的咖啡作品中获得成就感,结识了许多同样喜欢咖啡的人。


是百万剪辑师,也是大理民宿小二


大刘曾经是一名本科毕业的“百万剪辑师”,名字经常出现在片子结尾的滚动字幕上。但长期的熬夜加班让他身体有点吃不消,于是他去了自己最喜欢的城市,大理。


他在大理古城一个民宿里做“店小二”,在旅游旺季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把杂乱的物品整理得整整齐齐是他每天最解压的事情。



成了大理“地导”的他,每天骑着小电车把客人带到不同的景区,还用自己出色的摄影技术,把大理的美景拍成纪录片,给民宿做宣传。


…………


有的人选择职业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为实现人生规划打基础,有的人则更喜爱轻松快乐的氛围和带来积极情绪反馈的工作。


通过这些人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这届年轻人的择业观在悄然改变,他们不再拘泥于传统语境里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职业,而是在探索和体验人生的丰富性。


同时,这些年轻人也是社会上的“叛逆者”,他们大胆尝试、不断试错,与其纠结于眼下这份工作到底要不要做下去,不如快刀斩乱麻,先走出去看一看、试一试,视野不再囿于办公大楼、空调间和落地窗,而是勇敢地闯进新世界。



每一次看似“无用”的选择,

都是“创业大楼”的砖瓦


每一次看见高学历人群去洗车店、餐饮店打工的报道时,我们总能听见这种声音:读了那么多书,怎么还来这里?


发出这种嘲讽声音的人不知道的是,读书和职业毫不冲突,真正的牛人正在用自己读过的书,为未来之路铺设基石。


201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王彬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去洗车行工作。在王彬创业的洗车行里,有为客户提供的赛道模拟器,还有台球室等休闲设备。


在此之前,他曾专门到四川学洗车,每天忙到晚上八九点才下班,然后做总结笔记到凌晨一两点。学新闻的他深知“传播”的力量,这也成了他能够与客户长期合作的“秘密”,他能够从各个渠道获取信息,然后传达给客户,为客户增强体验感。


图/CC0


王彬让许多人改变了“做普通行业完全是对读书人的浪费”的看法,而同样能学以致用的,还有青岛的一对年轻夫妻。


李仁婷和毛宁同为北京某企业的产品经理,名校毕业的他们在26岁辞掉了工作回老家创业。他们选择加入餐饮赛道,在创业之前去成都学做冒菜。


2021年,一则抖音视频让小店爆火,如此创业六年到现在,小夫妻俩表示,在这个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冒菜产品身上,他们在互联网企业工作的经验和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一点都没有浪费。


小夫妻生意的红火也打碎了家人“不考公务员就等于没有出路”的固有思维。


职业没有贵贱之分,如果擅长动脑就坐在办公室,不怕累就去做一些体力活。


这句话出自一位211大学毕业“收破烂”的95后黄女士。


黄女士毕业于郑州大学,她毕业租房搬家的时候,许多废品没地方卖,路上也很少碰到收废品的人。她调研后发现,由于信息不对称,收废品的人和有废品需要卖的人,互相都找不到。于是黄女士打算深入行业,改善这个问题。



黄女士从收废品的社会实践中获得了人脉、经验和方法,以收破烂开启了互联网创业。


撕开“收废品”的扣子,能为旧物回收和环境保护尽一份力,来服务国家和社会,是黄女士的终极理想。


这些从普通甚至是不显眼的行业脱颖而出的年轻创业者,不断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投入行业的实践来造福社会。


学历是一些人眼中奋斗的终点,却是他们追求人生的起点。



不要让读书,禁锢了你的选择


哪怕已经有许多人从家政、洗车、餐饮等生活中脱颖而出,实现了人生理想、财富自由等个人目标,还是有人觉得,高校毕业生应该从事一份更“体面”的工作。


我们无法左右他人的思想,但值得确信的一点是:读书的意义是解放人的思想,而不是束缚人的选择。


同样是做家政,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做法,各有所长,市场永远需要更优秀的人才。学以致用,搭上“互联网+”快车,能够让租赁、服务、修理等行业变得更加优质。


正是这样的市场需求与行业潜力,吸引高校毕业生们从高楼走下来,用自己的爱好和专业性不断将简单的任务高效化,将平凡的职业精品化。


图/CC0


在父子同送外卖这个新闻后唏嘘的人,其实还是带着行业偏见。不论是新闻中的当事人,还是身处相似场景的人,大可不必顾及别人的眼光。 


在现代化的分工体系之下,职业从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为任何职业的出现,本质上都是在帮助社会解决需求、解决问题。


更何况,许多人进入某个行业时本身就是凭着一股子热爱。即便那些付出的苦是真实的,那些收获的充实和快乐更是真实的。


自力更生,本来就是一件让社会充满活力还很酷的事情。


读过的书,铺就未来的路

【言之有“礼”,天天赠刊】小编将从本文选取1则走心留言,赠送2023年第13期《青年文摘》杂志1本~

作者简介:唐,青年文摘特约作者。一顿四斤羊蝎子。


▽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