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为什么要做律师?任洁:在刑事领域里精耕细作

律媒智库 2020-09-13

110多年前的世纪之交,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大声疾呼:“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110多年后的又一个世纪开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而时代寄予青年的期望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年少时未曾囊萤映雪凿壁借光,却也宿昔不梳十年寒窗。回想年少的雄心壮志,至今还觉得豪情万丈。冥冥之中就觉得,我应该是一名律师。我的父亲是很早一批考到律师证的人,从司法局副局长退休后成为律所合伙人;母亲在我小时候就已经是派出所副所长,从警二十多年。小时候的耳濡目染让我对法律这个行业有着不可割舍的情感,让我明白,法律是定纷止争的最好工具。

 2000年,我大学毕业,从律师助理做起,四年后,我成为正式的执业律师,刚起步的那几年里,几乎什么案子都接。虽未有“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锋芒,但懂得“在其位谋其职”的道理。虽生疏不知如何自处,但却时时心存敬畏。直到2009年的一桩强奸案,当事人是小有名气的商业人物,请了南京与之对应的“大腕儿级”律师,我只是作为案发地律师协助办理,方便与之会见。但我并没有把自己定位成协办律师,而是主动研究案件,从没有希望的环节找到出口,从提供关键辩护意见到被采纳,我第一次在刑事辩护中找到了身为律师的自我实现和工作成就感。

从那以后,我知道——

只有专一才能专注,只有专注才能专业。

因为一次不经意参与的刑事案件辩护,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不一样的力量——

"

刑事辩护关乎一个人的自由甚至生命,辩护不是为一个坏人的“坏”而辩护,而是为他(她)作为一个“人”而享有的权利而辩护。

"

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审查证据是否确实、充分,以及程序是否合法,进而提出无罪或罪轻的意见,使被告得到最公正的裁判,实现正义,这就是刑事辩护比民商事代理更吸引我的地方。

此后几年,我不断蓄积力量,到2014年觉得万事俱备,我要开一家只做刑事案件的律师事务所。

可是身边竟然没有一个人支持我,刑事案件是典型的收费低、风险大、责任重,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的想法。

但这并不妨碍我继续向前的决心,最坏的结果不过是我一个人承受所有的费用和成本,如果我已经预估并决定承受这样的风险,那就没有什么好顾虑的。

想法明确之后我就开始找办公场地,我决定购买写字楼,不给自己任何退路。2014年11月,我领到了律所的执业许可证。2015年3月,在我律师执业生涯的第十个年头,律所正式开业。我借此机会举办了首届“天贤刑辩论坛”,当时盛大、热闹的场面,至今历历在目。

空有理想不能填饱肚子,因为写字楼首付、还贷、装修,加上开业的费用,花光了我所有的积蓄,在律所成立后的第三个月,工资已经快发不出来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还是坚持只做刑事案件。

为了让律所能够步入良性的发展阶段,除了提升刑辩专业水平以外,我还提出高标准服务客户的要求,在部分律师办理刑事案件只会见三到五次的情况下,天贤所的律师基本做到每周会见一次,然后记住当事人的生日,在他生日的时候去会见,也包括节假日之前去会见。一起案件常常会会见十几、二十几次。就这样,虽然非常辛苦,但是提高了我们的竞争力,积累了很好的口碑,有些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觉得其他的律师很久才去会见他一次,而且会见的时间很短,但是我们律师经常去会见他,哪怕案件没有新的进展,也可以过去跟他聊聊天,传达一下家人的关心或者问候。慢慢地,案件也越来越多。到2015年年底,律所账上开始有余钱,我想:“终于熬过来了。”

虽然很多人说,为了刑辩放弃其他领域的业务是为理想烧钱,为情怀买单。但我认为——

"

律师成为专业化的律师,不仅是自身的发展需要,也是对当事人、对社会的一种负责任的要求,是法治社会建设的一种需要和趋势。

"

我国目前执业律师人数已突破36万,律师事务所2.8万多家,只做刑事案件的专业律所仅有20余家。不过,专业化的形式也并不是开专业律所这一种,在有些综合性大所里,刑事部或者刑事团队也做得非常好。无论是在综合性大所里做刑事案件,还是在专业律所里做刑事案件,律师个人一定要走专业化道路,在刑事领域里精耕细作。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业务都精通,专业化必将是一种发展趋势。我甚至觉得即使在刑事领域内,专业化程度还可以再细化、加强,比如只做职务犯罪,或者只做经济犯罪等等。北方有一位律师,就是专门做毒品犯罪,这就是专业中的专业。律师和医生一样,都是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客户(患者)提供法律(医疗)服务的,头疼感冒找内科,骨折开刀找外科,老百姓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在选择律师时,往往不会考虑这一点,总找万金油似的律师。从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水准和品质上来讲,建议选择律师时要多打听多了解,尽可能选择专业性强的律师,这是要在我们普通民众心中形成一种定型的法治思维模式。

虽然一路走来,我在专业化刑辩这条路上遇到很多挫折,看到很多不足,但这也正是我们律师和其他法律同行需要努力改变的空间。刑辩路上困惑着我的东西很多,比如有效辩护很难,刑事案件从侦查到审查起诉到一审,可能再到二审、再审,就像一粒种子发芽、成长、枝繁叶茂的过程,司法工作人员像为它浇水的园丁,当律师说这粒种子有问题,这棵树长错了地方的时候,往往会遭遇阻力。阻力中包含了很多因素,有时是体制内健康力量和灰暗力量的博弈,律师的有效辩护最后往往寄希望于健康力量的坚持,寄希望于司法工作人员法律品质的坚守,而不是法律框架内的论证探讨,这是比较让刑辩律师无奈的事情,但这种情况也在庭审实质化制度的改革中慢慢发生着改变。

虽于平凡岗位,但律师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法律职业群体,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律师作为人大代表参与了立法工作,律师以立法方式来实现司法公正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次,律师通过担任政府法律顾问,为政府决策提倛法律咨询来保障政府执法的合法性、规范性;第三,律师的本职工作就是通过代理诉讼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同时也保障了司法公正,律师作为法律工作者,天然有一种对权力的制衡作用;最后律师拥有法律知识和技能,长期活跃在法治中国建设的第一线,深知老百姓对法律知识的渴望,所以律师在日常工作中积极组织法治宣传,提升守法意识,以己之力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这是每一名律师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

青春的可贵不仅是因为年轻的时光,更是因为那颗盈满热情与勇敢的心,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前行,不怕吃苦、不怕风雨,敢于迎难而上。

"

正是因为坚守着这样的初心,时代总是赋予青年以责任和使命。而作为年轻的一代,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说,应该“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以先锋之姿乘风破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泱泱大国承载着五千年的壮阔,如今更承载着一个伟大的中国梦,这是民族的未来。风华正茂的我们,应该意识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无论身居何处、身处何职,都要不忘初心、不负时代。

(原载《中国律师》杂志2018年第8期)

【相关链接】

我为什么要做律师?彭证之:人生不过“一碗饭”

我为什么要做律师?大成赵运恒:用刑事专业化 践行法治梦想

我为什么要做律师?金杜宁宣凤:山一程 水一程 又一程

我为什么要做律师?金诺李海波:律师 摄影 公益

对话 | 江苏首家刑事专业律所任洁:刑辩关乎一个人的自由甚至生命

任洁:实力,才是美的最好代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