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律师微信咨询没开发票被投诉!一位青年律师这么看……

蔡全义 律媒智库 2023-03-25



日前,关于律师咨询费未开发票的投诉火遍了网络,一些地方律协还下发警示文件。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相关报道】万万没想到!微信咨询收红包,律师被投诉!律协紧急发布“警示函”


1

投诉带来新问题

据说,投诉的发生是提前计划好的,他就是要做法律服务消费界的王海。投诉本身是没问题的,任何领域的消费者都有权要发票。但是,投诉事件的发生必然会给这个领域带来一些变化。这种变化对消费者而言不一定全是好的。

比如有的律师就说,为了防止投诉,以后不做微信咨询了,凡是咨询,先请到律所签合同。

也有些律师说,为了一点咨询费,又要签合同又要律所审批,消耗的时间比原来多几倍,干脆不做这类业务。若真如此,咨询律师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有增加了。

本来咨询一小时就行了,现在需跑到律所、签完合同、开始咨询,时间可能是原来的三倍以上。律师也要经过签合同、律所审批合同、接受咨询、事后装卷,时间也在三倍以上。再考虑开票带来的纳税成本,咨询费肯定是要提高的。

当然,免费咨询也还是存在的。但,接受咨询的大都是经验不多、业务不多的低年级律师,服务质量可想而知。毕竟,专门做公益的圣人占少数。

2

关于咨询费那点事儿

这里要给非律师的朋友说一下,为什么咨询要收费。

首先,律师接受咨询是一种工作,和搬砖、理发、开饭店是一样的。即便是朋友,你去理发、吃饭也是要给钱的。

其次,接受咨询不是漫不经心的聊天,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回答问题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的。

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个成熟律师来说,突然到来的咨询会增强其工作强度,实际上是要他加班。

有人说,律师又不是金口玉言,张口就要钱啊!

其实,并非所有的咨询都收费的。通俗地讲,你问一个法律常识,或直接问法律规定、法律效力,律师一般不收费。但你讲一个故事让律师去捋,然后想问解决方案,这一般是要收费的。前者像一个计算题,1+1=?后者是一个应用题,树上两只鸟,抢杀一只后剩下几只?

咨询费的收费标准是怎么定的呢?按照有关规定,一小时200元到2500元。具体到某个律师,有人给出了这么一个算法:按照去年的每小时平均业务额计算。一般来说,每年250个工作日。按照每天8小时计算,就是有250*8=2000个工作小时。假如该律师去年的业务总额是60万元,那么他的每小时的业务额是300元。那么,他的咨询费标准就是每小时300元。

300元吃饭都可以要发票,300元咨询费当然也应该开发票。

3

律所能开电子发票吗?

咨询不开发票,对消费者不公平,也给国家税收带来损失;咨询费开发票,必将增加消费者时间和经济成本,且会导致很多律师拒绝接受咨询。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起了路边停车费发票的事。在南京市区的一些道理旁可以停车,财政局计时收费,开车离开时可以扫码交费另电子发票。既然停车费可以这么干,律师咨询费为什么不能这么干呢?互联网+也许是个办法。

也许有一天,各律所的公众号都具备了这个功能,且与该律所每个律师的微信绑定。扫码计时后开始咨询,微信聊完在公众号里点结束,付费后申请开票。

当然,具备这项技术的同时,需要对律师的管理进行松绑。特别是咨询类案件,不能再要求每案必装卷、每案先审批。



以上是个人的想象,欢迎界内外的人士提出批评,提出更好的方案。

作者简介蔡全义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北京市炜衡(南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执委、宣传委主任,南京市行政法学会常务理事、物业法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著有《以案说法谈物业》、《知识产权的基本理论和实务分析》等。





【近期热点】

从实习生到专业律师,听蔡全义讲述这八年

一份律师函,仅需6.2元

“诉服中心”设在律所引发关注!寻求“便民”与“中立”之间的平衡点

疑为一名普通律师的“流调”轨迹:每天早上7:30准时出现在律所!

沉痛悼念!张媛检察长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享年54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