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特刊丨一名参赛者的成长告白
大赛
特刊
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XJTLU National University Teaching Innovation Award)由西交利物浦大学主办,领导与教育前沿研究院承办,旨在发现并奖励一批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学理念的高等院校的老师,传播“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改革上的创新举措。通过帮助教师梳理个人教学创新思考、提供多重展示的机会,为教育创新者构建分享、交流、学习、成长、共创未来的平台,进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第二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获奖者宋爱玲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她在参赛过程中向优秀同行学习的一年,以及自身创新实践不断迭代升级的历程,详见下文。
我叫宋爱玲,来自西南交通大学,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体育教师。2017年有幸参加了第二届西浦全国教学创新大赛并获得二等奖,作为一名参赛选手从参赛之初到今一路走来,还是有很多的成长感获想和大家分享。
第二届西浦全国教学创新大赛证书及奖杯
1
参赛缘起
回想2015年我校吹响了首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的集结号,我带着好奇也带着教学中的迷茫和困惑踏上了这次让我毕生难忘的“心”旅程。正是这次研修班的首场工作坊,燃尽迷茫和困惑,点燃了我的教学热情;也正是这次研修班的首场工作坊开启了我“基于项目的跨学科教学”创新尝试,并组成了《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这门跨学科课程的教学团队。大家志同道合、团结一致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后选择勇敢的参加大赛,开始了我们的参赛征程。
跨学科课程教学团队
2
参赛征程
西浦全国教学创新大赛与其他比赛确有不同,凡参赛选手均需提供一份5分钟教学展示视频,并通过大众评审环节完成首轮评选,还要专家函聘,实地调研等才能确定入围决赛名单。当初确实不知甚解,只觉赛程较为严格繁琐,也不知如何录制这份展示视频,但当我点开线上分享活动,看到上一届大赛获奖者在线上分享的教学创新最优实践时,才发现这么多优秀创新实践的教学案例真的太值得学习借鉴了。通过观阅他人的分享,除了帮自己理清了思路外,还完善了自己教学环节中很多不足的部分。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的可用之石有点多。同时也愈发激励我要将自己的教学创新模式让更多的同仁和专家看到并给予点评和改进,所以我很快完成了展示视频。
接着是大众评审和后续的实地调研,这一环节使得我们的教学创新受到学校领导、同行、家人和朋友的关注和大力支持,极大地增加了自信心和继续进行教学创新的动力,同时看到更多参赛者分享的创新实践,激发起我对自己、对教学创新的审视和思考,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投入到教学方法、研讨交流和查阅资料中,以此不断改进我的教学方法。
当然让我感动和收获最大的应该是参加教学创新大赛的决赛环节。在这期间,不仅我校的教务处和教师发展中心给予了我们莫大的支持,而且我校特聘专家范教授更是在答辩前一天晚上为我们每一支参赛队伍修改参赛内容直至深夜。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让我感觉到了肩并肩团结奋进的力量和温暖,我内心的动力源源不断,和团队的友谊之情也越发浓厚,这段经历将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中!
西南交通大学参赛团队
决赛当天,我真切地感触到原来在教学的舞台上有诸多如此优秀的教师,我从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情怀学到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我也要把自己的教学创新和心得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更多的同仁,为我们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比赛走到这,成绩对于我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参与比赛过程中,我的经历以及学到的和感悟到的收获才是最珍贵的!经历过这样一场历时八个月之久的大赛后,相信我在教学创新的成长道路上将会更加地笃定和自信!
所以,在此我衷心地希望更多的老师也能勇敢地参与一次西浦全国教学创新大赛,亲身感受一次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以下四点参赛心得分享给大家。
参赛心得
3
赛后成长
虽然大赛的帷幕落下了,但是大赛的涟漪不断地泛起,阵阵圈纹激荡着每个人。在参赛交流群里,不定期的讨论和分享的教学创新相关话题一波又一波,线上分享会、线下年度巡回演讲以及教学创新工作坊等活动让我思考学习不断,交流群里弥漫着真真实实的浓烈教学氛围。
同时教学创新大赛这个平台也为其他优秀老师提供表现、交流以及学习的机会。与同仁们一起学习、感悟和分享教学心得,这样良好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位热爱教学的老师得到沐浴和灌溉。
和大家一起聚焦未来教育,重新开启教学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将这里做为起点,但这条路没有终点……
在这样的氛围下,我更加自信,也愿意大胆去尝试新的突破,无论在教学理念或教学方式等各个环节我都时刻关注和对接教育前沿和未来变革,并将其融入课堂。
例如,在原来跨学科课程的基础上“提出主题计划”解决学生知识深度问题;加入机器人动手环节培养学生编程及创新意识;注重学生特质的分析以及有效评量体系的构建等等。另外我又尝试与其他学院老师开设第二门跨学科课程,在教学的道路上主动开始了探索!
随后,我们的跨学科教学创新逐渐被更多的高校所关注和认可,并且多次被邀请进行分享和交流,同时也被中国教育导报及四川商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让我们在教学探索的道路上紧跟带领者不断前行和成长!
盘点赛后的这一年,真的感觉自己仿佛一头扎进了教学的海洋中无法自拔且精力充沛。这一年,我不仅获得学校的讲课大赛二等奖;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优秀教学案例;申报教改课题;发表教学论文一篇;入选当代教师风采优秀教师微视频;获得学校唐立新优秀教师称号;参加论坛、报告并做发言十余场;同时自己的创新课程也在继续努力改进。
持续的投入和努力激发我内生动力才得以如此。教学热情的点燃,学生的收获和认可,让我真正领会到了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作为一名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的使命。这就是赛后快速成长的我,也许就是因为我参赛了,所以我被改变了!
本期跨学科创新课程结课场景
学生成果
4
认知目标
教育的这条道路上是永远没有终点的,而且只有热情和投入也是远远不够的。“教育为未来之准备”,面对未来发生颠覆式变化的世界,清醒认知未来人才需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洞察和把握教学走向去应对未来才是至关重要。培养的学生能真正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就是我的认知目标。
目前我们通过跨学科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强化高阶思维技能,也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建立更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更有意义的研究。体现出更多的创新创造能力,这正是社会所需要的。但继人类以逻辑、精确为代表的“左脑”信息时代和以艺术、感怀、情感为代表的“右脑”时代后,一个注重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时代接踵而来将是一个超学科的“左脑——右脑——集体智能”的时代,它才是真正的未来。这个时代不仅重视每个人的独特性,关注个人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个体才能的发展,创造性、想象力和思维力的提高,还更关注构建全球全民终生学习的社会。
利用层出不穷的强有力的新兴技术来解决全球和个人问题,并肩负起社会责任。所以把握未来构建适应未来需求的课程是我努力的目标。目前已完成初步构建,等待实践与完善。
超学科显著特性
超学科体系打破目前学科的结构与形态的局限,构建一种新的适应推进学生高级认知结构水平的课程结构与形态,来帮助学生成为富有创造力,有社会责任意识的未来公民是课程的目标。我在努力中了……
“寻找未来学习”的超学科课程
最后,对于新一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参赛者的寄语:
1
不要轻易错过任何一个可以让你学习、交流和展示的比赛平台,并认真对待它,不要轻言放弃。
2
认识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正真的教学需要而创新。
3
经济学所认为的创新就是新的生产函数。就是同样的投入能够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出。在教学中也一样适用,一门课希望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4
管理学认为创新就是创造新的客户价值,强调创新不由那个人自己说了算,是由你要影响、要服务、要帮助的人群说了算。记住,学生就是我们的客户。
5
创新其实也就是持续的改进,永远不设终点,加油!
在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的平台上,有很多像宋爱玲老师一样的老师,在参赛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优秀的教学创新举措,在教学改革的路上成长了很多。第四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已经开始,快上车,开启我们的教学创新成长之旅吧!
特刊
为了让更多的老师了解大赛,ILEAD特推出十篇教学创新大赛特刊,敬请关注。
大赛特刊系列推文
6.一年准备,三年积累,五个赛区,五十个城市,为你专业定制的教学创新大赛
8.宋爱玲:一个参赛者的成长独白
9.朱晓晗:那一年,我参加了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
10.《我是老师》首刊:讲述老师的笔墨纸砚与柴米油盐
第四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
——报名已经开始,欢迎各位富有教学创新热情的教师们报名参与大赛。
◆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往期作品回顾(长按复制链接至浏览器打开)
http://ilead.xjtlu.edu.cn/Contest/Work/Home?ActivityId=23
报名方式
◆ 长按复制下侧网址,在浏览器中打开进行在线报名。
https://survey.xjtlu.edu.cn/index.php/799977?newtest=Y&lang=zh-Hans
◆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行在线报名。
▼戳阅读原文,报名第四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