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重磅丨第七届教育创新年会隆重开幕!
2022月7月1日,第七届教育创新年会暨第九届慧湖教育国际化论坛在西交利物浦大学(简称“西浦”)隆重开幕。
会议吸引了近400名来自全国各地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的同仁与教育关注者们到访西浦校园实地参与,更在CCTalk、映目、蔻享学术等线上平台中吸引了近5000人次的观看与互动。
参会者们在线上线下的融合式会场中打破了时空界限,与会议所邀请的教育管理部门领导、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产业界代表等齐聚一堂,通过主旨演讲、平行主题论坛、工作坊、圆桌论坛等丰富的活动形式,共话“未来教育的新模式与新生态”。
开场致辞
“我们应该探索和构建什么样的教育模式,来更有效地支持学生在未来社会拥有幸福的人生和成功的事业?”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张晓军在开场致词中用这个“面向未来”的问题拉开了会议的帷幕:“在中国的教育创新如火如荼开展的当下,这是时代给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命题,也是我们这次教育创新年会的主题之一。”
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张晓军高级副教授
“本届年会的另一大亮点和主题,则是倡导构建教育生态来促进教育创新”,张晓军院长谈到,“我们希望通过教育创新年会先构建出一个小生态——例如我们有来自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代表们相聚在一起对话,有院校管理者和教师的对话,还有教育界和产业界的对话等等。这些教育创新的不同利益相关方的碰撞,一定能为教育创新带来新的可能性。”
随后,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莉向所有参会者和嘉宾表达了诚挚的问候和欢迎。
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莉
陈莉主任高度肯定了西浦的教育实践和发展,表达了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对西浦创新探索的支持:“这是教育创新年会创办的第七年,也是科教创新区鼎力支持的第七个年头。希望西交利物浦大学能够通过本次大会进一步加强与各个学校、领域的合作共荣,更好地推动未来教育新模式与新生态的发展,为苏州高等教育的发展再创标杆。”
主旨演讲
未来教育的新模式与新生态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首先以“未来教育的新模式与新生态”为题,为参会者带来分享。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
“未来的教育一定是超越校园、跨越国界、需求导向和技术驱动的,是个性化、兴趣导向、终身学习和融合式的”,席酉民校长谈到:“同时,其最大的特点之一,应当是全民化的。因此,西浦的教育探索从高等教育这个起点,拓展延伸到了基础教育和新职业教育领域。”
以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校园)、西浦集萃学院、西浦慧湖药学院及学习超市为例,席校长生动勾勒了未来教育生态,即以一种相关主题或产业为导向的各方参与者紧密合作、相互共生的体系。他提到,为了支撑生态的运作,西浦搭建了学习超市,支持每个教师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并将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起来,影响未来教育模式。
此外,西交利物浦大学构建了包含文化理解、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审辩思维等方面的素养教育模型,旨在让学生清晰自己的兴趣和责任,敬畏和规划自己的未来。
数据科学与教学学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高等教育教学与数据科学主席大卫·吉布森教授通过线上的方式与参会者分享和交流了数据科学与教学学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高等教育教学与数据科学主席David Gibson教授
“在我出生的50年代,那时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已经开始了。而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它与同类型的各类技术理应被更好地作用于教育”,吉布森教授分享道。
他认为,数据科学与教学、学习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如果我们系统性、团队化地对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展开研究,或许我们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去获得和养成各项高水平的技能。”
吉布森教授从数据与互动、数据对学习过程的重塑、科技与经验、技术与网络的进化与生态化等方向出发,为参会者们带来了深入的分享。
他提到,科技化的学习在全球的高等教育领域已经被多次证实可以为学生带来更高效的提升和成长,并给予学生可适应的、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因此,他鼓励所有教育者合理借助智能技术,去反思和重塑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成果。
吉布森教授还与现场的参会者、嘉宾们实时连线,针对数据科学与课堂注意力、学习模型与数据决策等问题展开了交流。
课程建设引领未来教育新模式与新生态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理事长曹勇安教授带来了关于课程建设如何引领未来教育新模式与生态的分享。
“课程就是食材,项目就是改刀,课点就是配菜,让全部的课点都靶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就有了课程体系”,曹永安教授风趣地以招牌川菜毛血旺作为比方,收获了现场参会者热烈的掌声与广泛的认同。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理事长曹勇安教授
在如何实践的问题上,曹教授提出破“老三中心”,立“新三中心”,打造高阶课堂,“以终为始”开发课程,“从始至终”保障课程质量。他表示“教育意义在于求道,价值在于增效,生命在于创造。”
从就业反思中学阶段的国际化教育
在疫情带来的冲击之下,求职压力往往令人焦虑。对此,哈佛中心(上海)执行董事王颐谈到了一个关于教育和发展的矛盾:在很多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专业选择和个人发展并无关联,规划与现实也并不契合。
针对于此,王颐先生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分享了一系列学校和求职者关注的问题:企业在招聘时关注哪些⽅面?如何在⼤学阶段培养核⼼能⼒?顶尖⼤学招⽣时关注学⽣的哪些特质?中学阶段如何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哈佛中心(上海)执行董事、花旗银行(中国)独立董事、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UWC及CWA世华学校的联合创始人及董事会副主席王颐
问题在王颐先生的讲解中逐步得到了解答:创意和批判性思维是步入企业时最重要的素质,知识技能的广度和深度并存的学生更受到青睐,领袖气质和个人潜力是最被看重的特质。
他表示,优秀的学校培养的是通才。通识教育旨在让学生更多地反思他们的想法和选择,拥有更好的自我认知,敏锐地洞察世界。
前置平行工作坊
在主旨论坛召开之前,会议特别开设了四场前置平行工作坊,从课程思政教学、新职业教育发展、基础教育国际化视角下的跨文化教学与创新教学、教师发展师团队组建等角度展开研讨。
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坊
“课程思政应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西交利物浦大学设计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系的陈冰副教授的课程思政工作坊获得了50余位参与老师的一致好评。
以城市规划与设计课程为例,陈冰老师介绍了西浦是如何采用研究导向型教学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提升专业课教学的广度、深度和温度。
他谈到,“在城市规划与设计这门课上,我们通过在研究导向型教学环境中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辨和设计思维能力,增加他们合作决策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新职业教育工作坊
“多元共治”视域下的产教融合:新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实践基础和路径选择
西交利物浦大学领导与教育前沿院职教部主任陈健助理教授解读了职业教育的焦点趋势,如高等教育普及化、就业形势严峻化、技能升级转型化等。
他指出在产教融合中,企业是天然的学习场地,与在校学习同样重要,并强调了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引导学生乐于学习,老师需要尊重和引导学生个性发展,提升学生素养。
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三教改革和课岗融通
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职业教育研究基地专家杨海华认为,在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需要通过产教融合、合作育人、课岗融通等方式,探索专业与岗位对接的新路径。从学校的角度讲,要明确专业与哪些产业、企业、岗位相关;从企业角度讲,要明确与职业标准对接。
杨海华强调产教融和的核心是课岗融通,并以鲁班木工学校的教学模式为例,提出“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即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理论,先做后学,边做边学,做字当头、学贯始终、相继而教。他表示只有我们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才能更好地全力推助“制造强国”的建设。
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正高级工程师顾德仁从企业角度,以自动扶梯控制课程的调试过程为例,指出教师要给学生动手实践和试错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和进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顾德仁谈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人为本,大道至简,知行合一”的国学修行形而上之道,能够给予我们日常生活工作的底层逻辑和基础指导。
在讨论环节,各参会者以小组为单位深度讨论了课程设定和课岗融通,并进行了精彩分享。
(更多新职业教育信息,请关注“西浦职向未来”公众号)
基础教育工作坊
结合中国国情的PBL教学创新与实践探索
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科学老师兼课程开发人邓彦兴老师从课堂、教学、教师和机遇四个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PBL模式如何在小学教学中从“落地”到“生根发芽”的过程。
邓老师认为,“PBL+教材”是一个将PBL引入课堂的思路,主要体现在科学、美术和信息技术的教材上。同时,他提出了将PBL模式化的思路,分享了在相关教学案例和文化项目中得出的“模式化的PBL + 教材 + 学科融合”的经验和结论。
关于未来教育的新模式和新生态,邓彦兴老师谈到,“每次教育变革,都将实现一次能力跨越,未来教育是我们共同创建出来的”。
普职分流新政下IB课程的机遇及理念的落地与实施
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国际高中部校长毛海军从疫情和国际形势对出国留学和国际项目的影响角度出发,分析阐述了国内部分高校的录取情况和QS世界大学排名的参考指标,并结合学生发展的真实案例,引出IB课程的核心模块及模式。
以“iWood乐木课堂”为例,毛校长与参会者分享了创造类的、活动类的和服务类的多元化CAS课程,他谈道,"通过对IB课程的分享和践行,希望能够以点带面,为更多的孩子带来不一样的成长与人生经历。"
跨文化教学能力培养
西交利物浦大学英语语言中心李程程老师针对四个主要问题进行了讲解——什么是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中的挑战有什么?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有哪些?如何帮助学生获得国际化的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李程程老师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来例证中西方多类文化与认知的差异,巧妙运用各种图片、可视化数据来阐述语言、思想、关系、感知过程、能力、智力属性等方面的多元差异。
李程程老师最后总结道,“增强自我意识和感知、培养批判性思维倾向+智力属性和培养终身学习技能”可以帮助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更多基础教育信息,请关注“西浦儿童发展与教育”公众号)
教发主任工作坊
来自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可持续发展联盟的3所高校的教发中心主任围绕教师发展师专业团队建设的需求、目标、政策制度、选拔及培养标准、困境及突破等多个方面与参会者进行了分享交流。
打造校本发展师队伍 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黄淮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刘献丽指出,教师普遍存在“专业素养高但缺少教学理论背景”的情况,说明了建设校本教师发展师队伍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黄淮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刘献丽
她谈到,黄淮学院教师发展师培训借助ISW国际认证体系,在校内进行了系统性的实践深化,克服了诸多困难。目前,学校通过教学理念、教学与学习研究能力、教师发展领域研究能力、课程设计研究能力、信息化素养能力五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进阶培养。
“教师发展是一项‘天长地久的事业’,我衷心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教师参与到这一事业当中”,刘献丽老师感叹道。
教学促进师的培育、组建及发展路径——以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促进师团队建设为例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朱珠认为,建立校本化教师发展师团队可以有效解决教师发展专业化、校本化指导不足的问题,继而全面提升教师实践教学应用能力,全过程覆盖教师发展。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朱珠
朱副主任为参会者详细介绍了广西中医药大学的两个特色项目:一是入门教师课堂教学准入培养“双轨制”,即课堂教学准入培养和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的双导师制;二是在职教师课堂教学认证培养,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微格教学训练以及教育技术三大模块。
她总结道:"教师发展师的长足发展需要系统的制度来管理,而这一面向未来的发展涉及着教改、培训、咨询、激励、社群等多种机制,需要更多“教发人”一起努力和开拓。"
打破边界:面向跨学科教学学术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项乐源指出,一线教师最需要的是与他们教授学科直接相关的指导,从传统教学模式转向为胜任力导向教学模式,从掌握“知识”进阶为“提升能力”,因此专任教师成为兼职教师发展师是一条必然的道路。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项乐源
以PBL式教学、导修教学、三明治教学等实践为例,项乐源主任分享了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发展方面的成效和经验,并提出应秉承“涵育学术,激活思想”的宗旨,凝聚更多教师的力量,促进形成知识共享、对话和探究的开放氛围,发挥领导者的力量来建立开放、包容、和谐共生、跨越边界的合作学习型社群。
平行主题论坛
主旨论坛之后,本次年会设置了教师发展师社群活动、新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融合三场平行主题论坛。
首届教师发展师社群活动
在第七届教育创新年会中,由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可持续发展联盟组织开展的教师发展师社群迎来了首次活动和交流。
活动伊始,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可持续发展联盟秘书长、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院长张晓军与参会者倾情分享了为什么建立教师发展师社群,建立社群主要做什么,以及其基本的发展理念。
他说,教师发展师社群的组建,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各校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立校本化的教师发展师团队,助力教师发展师的持续学习和交流。社群将通过一系列创新的活动和研究为教师发展师赋能,并助力各教发中心解决高校教师发展体系的专业性、职业成长性、素质标准性等方面的挑战。
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可持续发展联盟理事长、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表示建立教师发展师社群是为了“在大学中创建一种校本化的教学创新生态环境”。
围绕"教师转型"的话题,席校长从五个方面展开了介绍:
1.从教师到教育家的转型,不止于教知识,更要唤醒学生,点燃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去解决问题;
2.从知识导向型教学转为研究导向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给出解决方案;
3.从指标导向的无奈到内心兴趣驱动的激情。面对各种不合理的考核,如果想要实现心灵的自由和解放,那就跟着自己的感觉走;
4.从孤军奋战围着指标转变为相互合作构建"人人受益"的生态;
5.从随波逐流到活出学者的自我、学者的尊严。
席校长感叹,希望这一社群和活动能够真正带动教发人、教学者的改变,并把自己形成的认知传递给更多的人,最终为真正成为人们尊重的教师而感到高兴和认同。
归零的人生
西交利物浦大学领导与教育前沿院高等教育部主任邓雅文高级副教授讲授了自己从求学时期创业到在不同国家、不同城市、不同文化、不同岗位上多次归零、多次重新开始的精彩经历。在这些”归零”中一点点积累出对教师发展支持的感悟、思路和经验,最终将她引导向这一使命。
邓雅文老师呼吁大家在教师发展师社群中一起交流学习,共享资源,共同构建一个属于教师发展师的家园。
集体讨论
参与老师们破冰后,以组为单位展开了深度讨论,并提出了希望在教师发展师社群中讨论的问题,如教师发展师的职业定位、发展路径、核心能力是什么?如何帮助不同层次和风格的老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如何建立教师发展师与教师共同成长的学习共同体?
针对教师发展师社群本身,参与老师们依次提出了很多问题,联盟秘书处管婷老师一一给予了解答,也欢迎感兴趣的老师们加入社群,持续关注和参与后续各类活动。
点击此处查看教师发展师社群更多详情
数智化时代产教深度
融合的新职业教育
为了培养面向未来的技能人才,探索新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和路径,来自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应用型大学、职教本科、高职“双高”院校和产业界的七位资深教育专家、产业界代表共同基于数智化时代产教深度融合的新职业教育,围绕"机构变革与人才培养"的话题进行了专题分享和圆桌讨论。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致欢迎词,他指出数智化是新职业教育变革转型的契机,并介绍了西浦新职业教育探索的布局,"西浦将组建职业教育团队,选择恰当行业、合作伙伴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开展实验,并研究探索教学模式、试验检验,将优秀的合作模式、教学理念传播拓展。"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创新发展处处长刘志敏教授受疫情影响在线展开分享,刘教授指出"东数西算”“信息高铁”是“新基建”大背景下的重要工程,工程中人才的需求人才缺口长期存在,产业链条长、覆盖门类广,导致产业链上下游人才需求巨大。
"教育是数字技术重塑、产业构建的支撑力量",刘教授谈道,"'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重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数字经济催生出智能交通、智能制造和智慧农业与水利等数字化应用场景,与职业教育关联密切。"
此外,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丁明军教授、常熟理工学院应用型院校研究中心主任顾永安教授、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与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王继平副教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王晓勇教授、全线实景娱乐扬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勇先生也带来了精彩的主题分享。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发展
高等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与国际化K-12学校嘉宾,带来“国际视角下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培养学生全球素养能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系列主题讲座,展望了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在新趋势下融合发展的前景,研讨了二者融合发展的可能路径。
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执行校长沈中、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总校长潘鑫、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黄媛副教授、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未来学习中心主任沈鞠明博士带来了精彩的主题分享。之后,在苏州北大新世纪世恒学校前总校长张剑澜的主持下,所有嘉宾以圆桌论坛的形式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精彩还在继续
▼请识别以下二维码,回看上午主旨演讲精彩分享。
▼请点击下方二维码放大识别,在线观看2022年7月2日至3日举办的第七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决赛展演。
▼请回复以下关键词,获取更多第七届教育创新年会详情。
回复关键词
◆ 回复“年会日程”,获取第七届教育创新年会4天详细安排;
◆ 回复“会议通知”,获取第七届教育创新年会盖章会议通知。
◆ 2022年7月1日上午,回复“主旨演讲直播”,获取主旨演讲环节专家嘉宾的分享。
◆ 2022年7月2日至3日,回复“大赛决赛直播”,获取最新的视频直播二维码,与现场的参与者们共享这场教育饕餮盛宴。
◆ 点击这里,查看高等教育版块亮点荟萃
◆ 点击这里,查看新职业教育版块精彩活动
◆ 点击这里,查看儿童发展与教育版块精彩看点
记者:田若颐、陈珏颖、徐芊蔚、金晓艳、李飞扬
编辑:王珍、任毅涵
西浦ILEAD作为教育从业者专业能力和领导力研修、教育创新全球社群运作与未来学校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机构,旨在支持学习者与教育者终身学习、支持教育机构发展组织学习能力。 |
▼戳阅读原文,了解西浦ILEAD更多详情